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1.17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講座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

3月28日和29日,有幸參加了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實驗國小舉辦了威海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專家報告會。報告會邀請到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生與繼續教育部常務副主任、上海市中國小心理輔導協會理事長吳增強教授和萊西市教科所李緒坤老師,分別就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和學習心理輔導進行了專題講座和培訓。報告中設計了現場互動的環節,最讓人歎服的,還是好幾個一線教學的老師,對於案例的分析講解,思路清晰,邏輯嚴密,透着專業素養,絲毫不遜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吳教授以《聆聽學生的心聲班級心理輔導實務》爲題,就班級心理輔導基本理論與心理輔導活動課實效性兩方面內容進行了專題講座。吳教授通過對社會變遷與學生成長狀況的思考及“情緒失調生輔導”、“青春期輔導”、“優秀生輔導”等七個案例的剖析和現場互動,讓與會者全面瞭解了學生健康心理髮展目標,明確了心理疏導的不同方法。這些案例主要是探討中學生自卑、早戀、打架、升學壓力等問題的解決策略。這些都需要密切關注家庭教育狀況,查出問題的根源。案例7是《他不說髒話了》,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總是說髒話,作爲班主任,我們聽到學生打小報告後都很清楚自己習慣怎樣解決這種問題。看看心理健康老師的策略:側面瞭解,談心,瞭解到原因是爲了吸引女生的注意;解決問題,設計了三問:受女同學歡迎的男同學的行爲舉止有哪些?你自己的哪些行爲會引起女同學的反感?你自己哪些行爲受女同學歡迎?好了,做個真正受歡迎到孩子吧。看似簡單幾步,其實是摸清了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們不問青紅皁白,直接批評:你罵誰了?不準罵人。相信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其他幾個案例輔導措施及干預策略課件上都有,需要的老師可以到共享查閱,因爲主要是國中的內容就不一一贅述了。

李緒坤老師以《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設計與實施》爲題就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結合大量案例做了精闢分析,涉及國小生心理健康輔導的內容方面,我覺得對我們有啓發意義的是學生的學習輔導。李老師說,好的木匠會看材質,好的老師必須懂得學生的心理。其理論方面說的和上個月聽王書記介紹的幾乎是一脈相承,關鍵是老師的愛心與耐心。方法上強調了團隊合作的指導。劃分的小組應該每月更換,使孩子能夠適應不同的團體,不同的夥伴,同時也有新起點的新動力。小組分工可以設主持人、書記員、觀察員、發言人、計時員、裁判員、聯絡員、保管員,如果人數少何以一人身兼兩職。書記員應該是歸納能力比較強、書寫速度比較快,寫字比較好的同學擔任;其中觀察員除了要觀察紀律,還要觀察老師、觀察其他小組的進度;計時員要有手錶,安排交流時間,最後還要留有總結時間;裁判員既要對內裁判,又要對外裁判,比如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發言等;聯絡員可以問老師,瞭解其他小組的狀況,可以下位出去看看;保管員負責管理物品……我們學科教學中如果真正發揮了小組的這些有效合作,相信課堂的效率應該是非常高的。另外李老師說可以讓團隊設計自己的海報,內容包括起一個隊名,設置標誌,建立團規,明確各自分工等,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民主自律。李老師極力建議老師表揚時表揚全組,千萬不要小組合作之後因爲個人發言好就表揚個人,那樣會使得其他同學輕視凝聚力忽視團體榮譽感;還有他建議國小中高年級逐漸取消物質獎勵,可以獎章來代替,並且獎章一發就發給全組。這些天我自己就在班級試驗了一下,只要措施得當,讓全組的孩子來盯着某一個不守紀律或者不完成作業的孩子比自己盯者有效的多,當然前提時必須選負責的會分工的組長,並且老師對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必須及時總結。

李老師還談到了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時,座位越圍圓越好,形式非常重要,體現親和平等(國際上也一般是圓桌會議)。我想班主任老師如果找幾個孩子個別談話,也注意儘量圍坐起來促膝談心,我自己以前就不大注意,經常時叫到辦公室居高臨下談話,想想也是,即使話語再怎麼溫和,孩子也會因爲高度心虛,更何況溫和的時候少,習慣了快節奏還怕浪費時間耽誤自己一大堆的活幹不完。

最後一天下午,李老師談了學習心理的輔導。他以他女兒的具體事例,詳細生動地介紹了有針對性的輔導方法。李老師說孩子貪玩還誇他聰明,就是錯誤的。聰明是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的綜合呈現。有的孩子被誇慣了,怕別人說不聰明,反而找個臺階玩。潛意識裏要是不玩了還考不好那不就等於自己笨嗎?所以就是硬着頭皮也要玩下去。我以前評價學生也經常犯這個錯誤,說你很聰明就是貪玩,結果學生和家長都美滋滋的`。非常感謝李老師提醒,控制不了自己能是聰明嗎?這個也是爲了教育學生不要找理由,爲面子,應適應環境,自我完善。頭腦記憶力用進廢退,一直用一直長進。要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要有真確的認識,學習的意義在於使你更聰明,上學就是學會管自己。考試除名次、得分外,應該更重視失分,失去多少分,試卷的價值就是多少分。教師或者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找到關鍵的點,如果是馬虎錯了,不能只說下次認真一些就行了,究竟是小數點點錯了還是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背錯了,要找到關鍵,每天有針對性地加練一道這樣的題目。他還說他女兒大學聯考前的英語完形填空總是錯,就找出錯的類型每天一道練,結果一個月後正確率由30%提高到百分之八九十。最後他女兒考到北大,現在上海讀博士了。聽着真是感覺無論作爲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在方法上引導的的確不到位。

關於學習習慣的問題他強調了生活習慣的善始善終,做事提速1/4的時間;擺放東西整齊有序,裝書包東西要隨用隨拿;頭腦中積累的知識也應是有秩序的,舉了找珍珠的例子老師每天給的珍珠,有的孩子亂堆一氣,有的穿成一串,要什麼顏色的馬上取出,很有啓發意義;提到了課前三備:知識、物質、心理,課中三動:動口、動腦、動手;課後三結:隨堂隨結、單元小結、考前總結。總之,李老師對於輔導學習很有自己的經驗,可以說思路清晰,滔滔不絕,讓在座的老師感覺收穫很大。

兩名專家一直站立一整天爲我們講課,心裏無比感動;也很敬佩他們的坦誠心態與專業水準,深刻體會到了學習的過程就是自我充實的過程。用吳教授的話說“關懷孩子健康成長面臨兩難抉擇,減負目前比較艱難”,而看看咱們在座的老師,我們的工作壓力也非常大。吳教授那句話隱含的意思不必多說大家可能也都會理解,所以在無能爲力的前提下,少些抱怨,多些主動吧。而我自己感覺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原本想有幸去聽了報告,儘量掬其精粹原味轉述給大家,但是水平有限,心有餘力不足,彙報不當之處還請大家見諒。最後,用李老師推薦的一句話作爲本次活動的結語:教師是學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風暴雨,教師是學生的守護神或摧殘者,這全在教師的一念之間。教師的辛勤播動、積極鼓勵、傾聽關懷,會讓學生心田普降甘霖,會讓教師的福田日益豐收,會讓教育的園地充滿歡樂,惟有教師能創造學生、自己與教育的奇蹟。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2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供給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僅有經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構成,要以心理素質爲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本事、適應本事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爲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能夠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理解的道德規範、行爲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爲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着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必須條件下還可轉化爲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爲進行認識評價,從而到達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爲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爲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經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忙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主角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本事,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3

爲了我們的心理健康,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必不可少的,這對於增強與維護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我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爲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大學生,要想擁有一個完滿的大學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而至於因爲一點小事就悶悶不樂好長時間,也不至於因爲一點挫折而自暴自棄,產生各種沮喪悲觀的想法。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通過這次的講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對我們的重要性,一個幸福的人生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爲堅實的後盾,在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將會幫我們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後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完滿.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4

12月30日下午學校幫我們安排了一次心理健康講座。是關於情緒方面,聽了黃某某心理諮詢師的《情緒管理與健康》的講座,感受到人的情緒與現在人的健康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黃老師講課非常生動,也舉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和互動的小環節,在歡快的氛圍中,我瞭解到,作爲老師的我們同樣也是這種心理疾病的發生者。而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應付成了關鍵的問題。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所以要求教師學高身正;社會對老師角色的美善化,對教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使得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但長期超負荷地工作,而且承受着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和家庭多方面的壓力,經常處於心理應激之中,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國小教師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而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緒使得疾病增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腸胃疾病,癌症等。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這些。總是保持健康的心態。首先要做到心理平衡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爲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其次是合理的膳食,再是適當的運動。還需要戒菸限酒。

在工作中,有些人有典型的“癌症性格”,我也自問,我有沒有這種性格“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人時和人過不去,沒人時和自己過不去。”

人的健康50%取決於情緒20%取決於睡眠20%取決於運動10%取決於飲食。我想,做到這些我們的健康纔不受影響。所以好情緒的培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包袱,笑對壓力,放飛心情。

聽了這次講座,真的覺得,生命是可貴的,但是也相當的脆弱,珍愛自己的生命,凡事都不要太計較,心胸要寬廣,對待一些事情需要冷靜。就象黃老師講的那個關於風箏的故事,遇事應當完全瞭解事實後再作定論,而不是衝動的做出結論。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多述說,這樣就不至於得心理疾病。不希望自己早上起來不想上班,而上班的不想回家,成爲那種不幸福的人。

總得來說,好情緒創造好未來,讓自己不生命,健康的成爲一個幸福的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着去做到的。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而不要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更加愛護我們的學生,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幸福相信就在我們身邊。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5

一、高中體育學生心理狀態的現狀

從傳統視角來看待體育的基本功能,大凡有如下幾種:能增強個體的身體條件。有助於形成羣體的集體主義精神,諸如此類。對上述觀點進行考察,發現:這些都是從體育作用於個體的外部、宏觀的角度進行的理解。根據這種習慣理解,在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上也就體現爲:以競技、力量的訓練爲主。

近年來,隨着教育心理學的不斷髮展,同時,通過心理學與其他學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個體在體育方面若堅持科學、合理的鍛鍊,將有助於其心理健康狀態的形成。所謂心理健康,可以理解爲:個體能夠適應發展着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爲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由概念界定所規定的要件可知:體育與心理健康之間形成了一種映射關係,通過體育活動所形成的個體間的互動,將增進個體在環境適應性方面的能力。

二、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體育運動無論從內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體鍛鍊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滿足他們所學習的運動項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較短的反應潛伏期、良好的運動距離知覺和運動速度知覺。就如籃球比賽中的帶球上籃,由於要了解隊員位置,要求有較大的注意範圍,既要帶球前進,又要防止對方攔劫,需要學生善於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種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者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愉快、同情等多樣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就一個人的自然發展水平來說,當然不能滿足運動學習和運動競賽的需要。但是,在個體爲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或戰勝對手而進行的運動活動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獲得提高。也就是說,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個體心理的發展。

同時,體育運動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體育運動還有助於自我教育。在比較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爲,培養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使自己成爲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人。

三、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形成

1、認知行爲設定。

參加健身運動能夠促進個體積極思考,以此來削弱那些消極想法,改變沮喪和焦慮的狀態。儘管不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把開始運動和堅持運動視爲一項艱鉅的任務,可一旦他們實現了目標就會加強他們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對自我能力的認可。自我能力認可與努力和堅持密不可分,這兩種因素幫助參加者繼續健身鍛鍊,並取得收穫。

2、注意力分散的設定。

參加健身運動時,運動量的增大和運動動作的發揮,可以分散人們對自己焦慮和沮喪的事情的注意,並且,把這種情緒在不斷地運動中得到發泄,從而使人身心輕鬆,大大受益。健身運動把人們從焦慮和抑鬱的瑣事中解放出來。

3、身體所產生激素的設定。

健身運動之所以使人的個體生理、心理受益,是與運動後人體內荷爾蒙激素的分泌量的增加有關。人的荷爾蒙激素,是大腦在外力刺激作用下產生的化學物質。大量的荷爾蒙分泌,可以改變人的情緒狀態,加強愉悅感,增強健康活力。這種健康感可以降低沮喪、焦慮和其他消極狀態的程度。一些研究認爲,任何健身運動均具有以上三個方面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而高中學生,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大學聯考壓力,各次考試帶來的不良情緒影響着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

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形成,具體可以表現在這6個方面:有助於學生髮展智力;有助於學生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使學生自我個體意識更爲清晰;有助於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學生消除心理疾患。

四、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實現的途徑

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的實現,需要體育與心理學兩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滲透來完成。

1、優化體育教學環境。

體育運動的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響。晨練的人們多數選擇在公園,因爲那裏鳥語花香、綠菌環繞,置身於這樣的環境,能夠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因此,學校要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購置充足的體育器材,及時更新體育設備和器械,改善體育教學環境和學生體育鍛煉的環境。

我們可以這麼設想,當學生走進寬敞明亮的健美館,踏着柔軟的地毯,聽着優美的音樂,牆壁上的大鏡子映出他們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會產生激動、愉快、自豪、躍躍欲試的感覺,從而樂於接受體育,對防止出現焦慮、抑鬱等不良心理傾向起到了積極作用。或者,當學生們走出沉悶的教室,來到藍天開闊的操場,各種他們喜愛的體育器械一應齊全,學生們的心情該是多麼愉悅,多麼輕鬆。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我認爲,高中體育學科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體育心理衛生課是定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和重要學習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內容和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瞭解體育運動中的心理衛生常識,瞭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傾向和心理障礙、如何克服等。做到自我診斷、自我預防,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達到防患於未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建立高中學生體育課程心理健康檔案。

實施健康教育;要做到有針對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非常必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內容應包括:大學生來自的省份、地方;家庭狀況(如成員狀況、經濟狀況、父母婚姻狀況、有無重大變故等);大學生氣質、性格特徵;是否確定戀愛關係;有無焦慮、抑鬱、孤獨、空虛、苦悶等不良心理傾向;產生的原因等。以此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做到區別對待,有的放矢。這項內容可與健康教育教研室,和負責學生工作的有關部門配合共同完成。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6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於

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

老師首先用幾個簡單的心理測試開始這門特殊的課程,我的測試結果初步表明我自己的心理還是很健康的。不過近年來由於大學生不良心理問題而在校園中發生的事故層次不窮,如何正視並解決大學生因爲人際關係、情感和就業壓力等產生的不良心理問題成爲當代大學生進入社會前的必修課程。之後老師又向我們大致的介紹了心理學的專業知識,例如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爲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後又分爲意識和無意識(包括被壓抑的無意識和潛伏的無意識)。認爲存在於無意識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支配個人命運、決定社會發展的力量;並把人格區分爲自我、本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把人格發展分爲口脣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這5個階段。

接下來的幾堂課老師很用心的從幾個誘發不良心理的原因跟我們詳細的講解。首先是在重大變故時人會出現自我封閉甚至性格鉅變,並以電影《唐山大地震》爲例,劇中的小女孩以爲被媽媽拋棄而出現不願說話的自閉行爲。雖然我們在生活中不會天天經歷天災人禍,但是往往在一些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堆積在一起後,只差那一根觸發負面情緒的稻草,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不能輕視每一件產生負能量的事,及時排解負面情緒纔是正解。

然而讓我吃驚的是經調查最讓大學生處理不好的不是就業壓力或情感問題,而是人際關係。雖然我在大學生活中並沒有這樣的煩惱,但是也見過別人因爲小矛盾或是言語不和而好友反目類似的事情。甚至近幾年某些高校甚至出現同寢室室友投毒的事件,然而事件發生的原因往往都是些瑣碎小事,嫉妒或是猜忌導致悲劇的發生。當代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來到大學後都會不習慣寢室生活,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無法避免的交際問題肯定會困擾我們一段時間,但這又是無法逃避的,只能學着去適應環境。學會與他人分享空間,這也是大學生活一個重要的目的,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因爲差異而導致的分歧更是以後我們走上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不管對象是誰,人際交際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人與人之間能夠溝通好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最不可取的就是都不聽對方的解釋,一味的指責或者一味的退讓都是過於極端的做法,時間久了還是會暴露更嚴重的問題,所以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又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後的必備技能,良好的溝通能讓生活工作事半功倍。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呢?

第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爲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爲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獲得心理諮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諮詢是指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不能單靠被動地順應環境,須主動地去適應環境,保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首先,一個人要能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然後,客觀認識個人能力的優勢和劣勢,確定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既不輕易否定自己,也不過高的估計自己,儘量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複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並從中獲得社會經驗,正視人生舞臺後面的許多真實情景,領悟人生的哲理。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7

提到健康,多數人只能想到關於身體各方面健康的問題,卻不想心理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中國每年因心理問題自殺人數大約爲28萬人,200萬人自殺未遂,70%以上的人心理早已處於亞健康狀態卻不自知。通過學習心理學,我們會通過一個人的某些行爲、喜怒哀樂來判斷他是否心理健康,對關注自身、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

經過學習,我認爲要想保持身體、心理健康,儘可能的減少心理問題,要保持以下三個方面:

1、希望的品格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衆所周知,1935年,毛澤東在紅軍取得階段性勝利後,觸景生情在甘肅省下了《七律·長征》。這首詞主要是講述了紅軍長征路的艱難歷程,他們在長征的途中並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裏,能否成功,但是每個人心中都充滿着希望,保持着樂觀主義精神。要想成爲身心都健康的人,要像紅軍一樣充滿希望,不要太在乎結果,走好每一步路。

2、寬容的品格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難免會遭受不公平、誤解或者吃虧,我們最理智的選擇就是要學會寬容,試着嘗試原諒理解他人,也能讓自己變的不再計較,心情舒暢,學會寬以待人。

3、熱愛生活、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是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近年來,隨着就業難的問題,大多數人也許從事了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背井離鄉,導致日常心情壓抑。我們要善於自我調節,即便生活、工作是枯燥的、辛苦的,我們也要嘗試着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化解這些苦悶的情緒,儘量不存在過多的負面情緒。

另外,關注心理健康不僅僅是成年的教育,而是要從小抓起,儘可能降低因爲心理原因造成的自殺、犯罪等一系列行爲。

以上是我簡短的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在遇到困難、挫折走不出來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迷茫。能夠從正確的角度去認識心理治療,積極向專業人員尋求幫助,成爲一個真正身心健康的人。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8

一、什麼是心理學,和我們有什麼關聯性?

心理學這個名詞誕生於歐洲,由歐洲傳播到東亞的日本,20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大家如果覺得心理學是外來的舶來品那就錯了,其實中國的先秦時期就有了心理學的雛形,來自道家的思想“無爲而治”就是最早的心理學思想。道家的思想“智、信、仁、勇、節”就較好地詮釋了人內心的幾種情緒,事情做得通順叫做智慧,做得不通則稱之爲成見。

二、情緒的本質是什麼?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情緒,情緒是出自我們的本性,它是不受控制的。情緒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即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主觀情緒是自我的感知體驗,遇喜則喜、遇憂則憂,是因人而異的。外部表現主要是恐懼、煩惱、悲傷等心理創傷,失魂落魄不知如何表達,如經歷地震、車禍等失去親友的人表現極爲突出。生理喚醒是指情緒受到外界影響產生的生理性反應,比如人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會有厭食、失眠等症狀。

三、壓力是怎樣產生的?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壓力是一種保護性的心理機制,它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刺激性反應。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看見體型較小的狗會產生喜愛的心情,但是如果見到體型較大的狗會就會產生恐懼,我們面對大體型的狗的時候生怕它會咬人,自然就產生了心理壓力。

四、我們的情感都有哪些規律?

第一、我們的情緒是人的內在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第二、情緒的過程如山形曲線,我們不要太在意得失,順應規律,它自然就消失了。

第三、放任情緒的發泄,只能夠得到一時的心理滿足。

第四、我們試着去適應情緒的波動,情緒會慢慢平復。

第五、情緒是存在疊加效應的。

第六、精神上存在交互作用。

第七、行動會創造新的情緒。

第八、情緒和壓力是交織在一起的,適當的壓力可以轉化爲工作的動力,但是超出承受的`範圍將造成心理應激障礙。

五、在工作生活中怎樣應對壓力與心理的衝突?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不需要刻意去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說不負責任的話,不做不負責任的事。面對壓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1、樹立良好的信念與信心。

2、擺正自己的心態構建最佳的心境。

3、多做開心有益的事情,將不良的情緒逐漸淡化。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向信任的人吐露自己內心的不快。

5、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人生。

6、給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的目標,使自己能夠獲得成就感。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9

今天學校組織了一場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作爲一名剛升入大學的學生,我從中明白了心理健康對我們今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大學是一個大的集體,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而如果而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無法與人正常的相處,無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這將會導致我們覺得生活是孤單的,是無助的,從而產生一種迷茫的時生活狀態,這對我們的大學生活是致命的,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們也將通過大學慢慢的融入社會,而不完整的大學生活將無法爲以後步入社會做好鋪墊,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對每天的生活充滿激情。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爲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爲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爲現代社會組成部分,我們大學生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0

開學前夕,參加了安陽幼兒師範學校培訓中心嶽素萍老師講授的《快樂每一天,我的心情我做主》心理健康培訓,嶽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鮮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淺。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通過參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懂得了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就像夏日裏的一陣涼風,掃去了我心頭的煩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幾度迷惘徘徊的心靈;就像衝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而且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它讓我建立了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工作、學習、生活,碰到問題不消極對待,而是想辦法解決,學會了情緒調節,使我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

當面對消極的生活事件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當面對殘酷的生活現實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說服自己;當工作受到挫折時,我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緒和壓力的主人。並學會做出客觀的分析,正確的判斷,哪些方面是不可改變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變的,對於那些不可改變的事情,說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對於可以改變的地方,儘自己能力做出改變,樂觀對待發生的心理衝突,做到胸懷坦蕩,樂觀開朗。如果我們是樹,那麼心理健康就是陽光,只有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樂,收穫幸福!

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

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爲,對幼兒產生不良影響。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要善於調控情緒,學會緩解心理壓力,保持心理的平衡,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特別是在幼兒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泄在幼兒身上。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我來說,永遠受益,因爲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爲自信,更爲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爲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1

現代社會的壓力之下,可能身邊有很多人內心都有痛苦,但是他們用微笑來掩飾,把自己僞裝的很快樂,其實內心很孤單,找不到開解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我們去正視的一種疾病。

喬泓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講述了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動力以及心理升級的路徑。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又分爲生物因素、性格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動力又分爲能力感、關愛感、自主感。心理升級的路徑又分爲成長型需求、成長型價值觀、追求型目標。

在成長型價值觀中喬泓教授三個石匠的故事令我深受感觸,他們雖然做着同一個工作,但是給工作的定位不同,決定了能取得的高度。混飯吃的石匠也永遠成爲不了建築家。而第三個石匠不僅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滿激情,並朝着這個目標不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幹出一番理想的成績,正是這種目標明確的激情和理想激勵着他不斷努力,不斷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所以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我覺得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來講,社會發展的速度很快,年輕人承受的壓力很大。但是中國人又往往對於心理疾病存在一些誤解,膽怯的心理導致不想跟別人表達、也不敢跟別人表達,病人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會承受雙倍的痛苦。

別再獨自掙扎!如果真的覺得自己的心態在某一段時間已經出現不穩定的時候,及時找專業人士來幫你判斷。這時候非常需要陪伴和開導,需要大家及時的'溝通,把心裏的問題發泄出來,不要藏在心裏。我們也需要關注一下別人的內心到底是什麼樣子。多接觸一些性格好的朋友,少聊一些負能量的事,堅持做每一天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努力對待生活,努力堅持做好每一天、過好每一天。

願你我擁有發自內心的微笑!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2

5月15日,我校請進修學校許老師爲我們做了一次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荊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這兩天聽了林芳老師的講座,使我對教師心理健康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我認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這次學習只是限於理論,怎樣去落實還得靠我們平時的一點一滴的積累,靠我們去發掘,首先我們要從自身做起。記得我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學校的老師就經常播放一些異樣的教學片斷,看完後讓我們評價。那些老師也實在是夠格的,在課堂上衣衫不整,有些男老師衣服都不扣,就這樣敞開胸懷,我想他是講得太熱太投入了,有些又把腳踏上凳子,實在不雅觀。這樣一個形象是爲人師表嗎?實在不敢恭維,我們看得哈哈大笑。但同時也警告自己以後一定要儀容整潔,嚴謹治學。心理學也說了,一些外觀新奇的事物總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甚至影響學生的情緒,如果你今天換了一個新發型,或穿了一件新衣服,一定要先到課室裏轉轉,讓學生有一個接受的空間,不然學生可能會一整節課都看着你,後果可想而知。儀容整潔,人也顯得有精神。教師就得要有精力,所以我們必須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生活作風。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我們的工作和作息要有規律,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要把家庭生活中,同事朋友間的煩惱事情帶給學生,一定要敬業,當你站在講臺的一刻起,你就是他們的護航人,是舵手,你要帶領他們愉快航行,駛進安全的港灣。良好的生活作風就是生活作風正派,不以權謀私,要遵守法律法規,要正直、善良,要遵守一個老師應盡的職責。所謂立人先立己,先從自身做起,樹立榜樣,嚴格要求自己。

其次,在工作中要認真細緻,有愛心、熱心、恆心、耐心,。教學要以人爲本,善於照顧學生的情緒,時時留意學生思想動態,要多和學生溝通,多表揚,少懲罰;要寬容、理解,少責罵。要真正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在學習上,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尤其現在流動人口多,他們的父母工作很忙,無暇顧及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思想動態方面,很多都是放任自流。他們生活不固定,思想複雜,很容易沾染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比如說流連網吧,可以說網吧是一個大染缸,那裏的人流複雜,多數是一些無所事事,好吃懶做的混混或地痞流氓,學生的生活經驗淺,自制力差,容易上當受騙,爲他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我覺得這是教育的一個大難題。面對這些羣體,我們老師更要付出巨大愛心去關懷他們,引導他們,他們的流動性也增加了他們的社會閱歷,增長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我們要儘量發掘,讓其閃光,增強他們對學習的信心。不但是對他們,其實很多學生對學習都缺乏信心,都有挫敗感,又厭學情緒。我們也要及時跟蹤,及時採取措施,跟家長多聯繫,多溝通,爭取學校家庭通教育。這也是符合教育原則的,就是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句話不是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嗎?l歷史上不也是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見,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完美性格的塑造是多麼重要。

同時,我也覺得在學校開設心理輔導課是非常必要的。不單是生理課,心理課也勢在必行了。前些年還提倡給學生減負,減到哪裏去了,還不是雷聲大,雨點校真正實施了嗎?學生的書包還是那麼重,這還不算,本來屬於他們的假日假期,也都被送去什麼少年宮、輔導班了,他們的負減了嗎?沒有。我覺得還變本加厲了,有些有興趣的還能承受,可那些硬逼着去的,可苦了他們。怪不得每年都有那麼多學生自殺了,上有大學生不等,近來有向下發展的趨勢,一些中國小學生都有這些趨向了。曾口頭經言語過要自殺的也不少。看來這一股勢頭已成爲一種社會風氣了。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爲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將會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3

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爲重要的內容,那麼,一個人怎樣纔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纔是完整的健康。一個人如果有再健壯的體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屍走肉。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麼?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情緒、個性、工作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我們人生的主要內容。在學校裏天天和同學在一起學習,與舍友之間一起生活。學習上的問題,我們可以在一起探討和研究,同時這也促進了學習的進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開心的時候有人分享,難過的同時也有同學一起分擔。所以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身心健康、學業進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們學校很少跟同學說話遇到不懂得問題也不能夠及時的解決,日積月累問題越來越多,這也會使我們產生厭學,導致學習退步。但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也只能憋在心裏,這也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際交往不良可能會引起我們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問題,影響學業。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自己的認識,才能讓我們自我完善。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與外界正常交往的結果,是我們對自己和對他人以及兩者之間關係正確認識和評價的結果。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面對不一樣的事物和環境會使我們產生不一樣的情緒。就像剛入大學的時候,生活環境的變化,使我產生了焦慮、煩躁的不良情緒。第一,在高中,每個班都是固定,學的課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學是不一樣的的課大都要換教室,有專業課、有必修課、還有選修課;每學期開設的課程不同,每門課考試的方式不同,每門課的學分也不同,這些變化令我摸不着頭腦,很是焦慮、煩躁。第二,大學裏再也沒有人跟在後面督促你幹這幹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時間”。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時間;不知圖書館、機房、自習室去哪,往往一個學期就荒廢了感到很迷茫、恐懼、失落。第三,覺得進入大學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經過大學聯考的激烈競爭,已感到筋疲力盡,認爲進入大學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以補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於是失去了奮鬥目標,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內心卻無比的空虛和失落。總總的不良情緒不僅僅影響學習和新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及時的調整。當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後,我們應保持樂觀的心態,及時排解內心的焦慮、煩躁、鬱悶或其他不好的'情緒。一旦出現焦慮、煩躁、情緒不安等症狀,要學會向朋友、同學傾訴,或者轉移關注點。我們也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感覺比較舒適的方式,或坐或臥,慢慢地通過調節呼吸或放鬆使心情平靜。積極樂觀的情緒使我們充滿信心,精神充沛,能夠良好地適應周圍新的環境。反之不良的情緒使我們焦慮、煩躁、鬱悶、易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不良情緒產生。善於到生活中去發現新意,和同學去操場散步,聆聽鳥兒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機,爲生活增添活力。一個真誠的微笑,一段溫馨的音樂,也足以讓你新的生活充滿愜意和浪漫。

人與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纔有好健康。人類本來就是羣居性的。親密的朋友會使我們生活充實,讓我們在孤獨和脆弱的時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們堅強的後盾,讓我們不會被困難擊垮,勇敢面對挑戰和考驗。另外要確定適當的目標。過高的要求會使自己喪失前進的動力,屢次失敗會打擊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適當的目標,讓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從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建立良好的情緒。

總的來說人要有健康的心理,纔會有健康的生活.故讓我們爲了明天的美好,讓我們擁有一顆健康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