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講座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3.03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講座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講座心得體會

講座心得體會1

今天,得到要去聽講座的通知,據說還是音樂講座。

我很疑惑,經濟學院沒有音樂系,怎麼會有音樂講座呢?我沒聽錯吧。另外我也很疑惑,面對學經濟的學生,這位教授會怎麼講,講樂理知識、演奏、音樂的歷史還是教我們欣賞音樂?總覺得,不管講那個都不是很合適。音樂知識那麼多,僅憑小小的一個講座,就能讓我們躋身音樂的殿堂嗎?

懷着疑惑,我來到了五報,已經有幾個隊友在這裏等着了。過了一會,一位披着長卷發的人進來了。不用問一準是江柏安教授了,搞藝術的人都愛把自己打扮得與衆不同,豪放不羈。

教授首先講了音樂的定義: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樂音,在時間裏的流動來創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表現生活感受的一種表現性時間藝術,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藝術種類之一,也是人們最喜愛的藝術種類之一。關於音樂的組織性在學國中物理時,物理老師就講過,如果沒有規律可循那就成了噪音了。接着,江教授就用一段很普遍的旋律爲我們解釋了,音樂的.規律性。原以爲音樂的規律性是一段旋律的重複,現在才猛然發現樂譜中一個小節,小節與小節之間都有規律,音符之間彼此連繫,互相達到一種平衡。雖然學過樂器,看了那麼多張樂譜,卻從沒發現還有這樣的規律。以前的音樂學習真的很淺薄。

接着江老師又講了音樂具有時間、聲音、情感、表演特性。情感特性又分爲基本特性和社會特性。音樂的形象是抽象的概括的隨意的,音樂本無象,聽者使之成象。音樂的內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音樂的聲音無外乎是好聽有趣有意味的聲音。

關於講座的題目,“如何聽音樂”江教授讓我們每天傾聽15分鐘的音樂,在聽音樂時什麼事都不要做,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去。聽音樂是要花時間的,但我們去聆聽音樂所花的時間是值得的。我們獲得的是音樂的美感,是內心情感的昇華,是對情操的陶冶。音樂使我們生活變得高雅。真正的音樂未必是一首歌,我們在大街小巷聽到的流行歌曲並不是真正的音樂。像江教授所說很多人聽流行歌曲,有的甚至爲之瘋狂,人們在很大程度上聽的是寂寞。人們沒有去關注音樂,而是在關注這些歌的歌詞。聽到這裏我才發現爲什麼以前一旦有了流行歌曲的歌詞,過了不久就會把這些歌忘到腦後去。而再去彈小時候彈過的曲子會很欣慰,一種幸福的感覺由心底升起,似乎是去見一個久未謀面的好友。

在講座中江教授並沒有一直在講音樂,還通過音樂講了人生的哲理。告訴我們每個人“要有奮鬥的目標,要有實現目標的志氣”不管現在的處境如何,我們都應該努力使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在夢想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應該得過且過,混日子。更令我震撼的是另一句話“不怕你不跟着別人的腳步走,就怕你跟着別人的腳步走”,每個人的目標不一樣,因而每個人所要走的路也不一樣,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和自己。自己決定自己的步伐,掌握自己的未來。而不要人云亦云,總跟着別人走。這一句話點醒了我,進入大學雖然得到了一些鍛鍊,但也常常感到丟失了自己。經過這樣的點撥我似乎又找到了自己。

這次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不但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獲得了許多的人生哲理。不虛此行啊!

講座心得體會2

學術講座,它是研究生的一種學習途徑。利用課外學習時間,學校和學院給我們安排了一系列學術講座,在我看來,旨在豐富研究生學期生活,積累專業知識,拓寬視野。這些講座與我們專業知識緊密相關,但是卻不單一,涉及不同課題觀摩聆聽名師講座,名師神采飛揚,聽者亦有心得。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面對着鮮活的教學對象,智慧的教師必然沒有相同的課堂。聽學術講座過程中,不僅可以領略各行各業專家的口才藝術,還可以開闊視野,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在進入研究生院一年多的時間裏我參加了各種各樣的學術講座,我既瞭解到了各領域多層次的發展前沿,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同時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提升了我們的理論水平;同時也看到了知名學者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而這也激發並且加強了我們對於所在學科領域的探索之心。在參加的學術講座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杜小勇教授“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管理技術”這個講座,因爲他所講的內容是我特別感興趣的方面,拓寬了我的視野。

講座期間杜教授的飽滿的科研激情不時地感染者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聽學者,杜教授幽默而又嚴謹的講學風格也帶動了我們大家的熱情以及杜教授對專業技術領域的真知灼見也令我們在座的研究生由衷欽佩。此次講座使我對大數據下數據管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並對其技術有了更深的理解,學到了大數據專業及其他相關方面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按照學校規定,我已經完成了聽取有關學術報告和講座的任務。但在研二研三期間對學校組織的學術講座和報告,我還會選擇參加一些對自己專業有幫助的和自己感興趣的講座,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着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峯,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之前的兩週時間裏,我參加了進入上海海洋大學後的第一個短學期。跟以往的`日常的教學不同,短學期的教學活動更豐富多彩,有課程教學、專題報告、交流討論、實踐實訓、師生座談輔導等。這種教學方式有助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爲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營造更好的環境。

通過兩週短學期的學習,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優秀的企業家和行業資深人士,靜下心來聽一些之前認爲是枯燥的東西,對自己所學習的專業又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使我受益匪淺。

我覺得這是十分有利於我現在的學習與將來的職業定位的,希望以後這樣的活動可以不止在短學期開展,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開展。

講座心得體會3

《新作文》期刊中說:沒有寫不好的作文的孩子。著名作文教學專家王根造也說:“會寫字的孩子都會作文。”聽了趙老師的一番作文講座對這兩句話更有了些重新的認識。

一、調整思路,去除“神祕感”。

自己的作文課堂,學生總是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缺乏生動鮮明的素材,缺乏形象得當的講解。自己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學生去除對作文的“神祕感”。“吾手寫吾口”。激勵學生放膽地表達,給他們創造出寫作的氛圍和情境。以寫促讀,讀寫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做任何事情都講究方法,方法正確,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結合趙老師的講座,自認爲在以後的作文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看”。素材都來源於生活,更準確地說,源於生活的小事,細事。因此,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善於觀察。看錶情,看動作,看形態沒,揣摩心理。

2、“聽”。用耳用心去聆聽大自然中所有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鳥鳴聲、嬉戲聲------

3、“想”。想清楚寫作的順序,按一定的順序去構思,去寫作。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變化順序、事情發展的'順序等等。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閱讀者就會感到清楚,歷歷在目。另外,還可以進行合理的想象,抓住特點,進行合情合理的想象,使所描繪的景物、人物清晰、立體起來,才能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總之,寫作水平的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師長期的有效的堅持。多讀、多思、多寫、多練。正如趙老師所說:學生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你只要對他們好,他們就會用好的成績來回報你。

講座心得體會4

一、講座內容

20xx年4月12日上午,我們專業姚峯老師爲我們做了一次生動的講座-“唐山房地產經濟的發展與分析”。

唐山市房地產業是唐山市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產業鏈綿長,對唐山經濟的安全良性運行影響甚大。通過總結分析唐山市房地產企業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相關文獻,並結合房地產企業的典型案例在大城市房地產價格波動較大,中小城市房地產投資減速,行業進入波動的調整期。此次講座對唐山房地產企業發展策略的影響及原因做了系統全面的梳理,主要存在的問題有融資困難、資金風險加大缺乏戰略規劃、盈利模式模糊、管理方式落後、人才缺乏、營銷策劃方法單一缺乏新意、物業管理不盡人意、價值鏈粗放、造成低水平的激烈競爭、割裂價值鏈的整體性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唐山房地產企業應對這些問題可採取的發展策略體系,主要的應對策略拓寬融資渠道、加快資金回籠速度、謹慎地選擇項目投資、利用房地產企業調整時期儲備專業人才、建立房地產品牌經營策略、提高企

業品牌競爭力、規範管理機制組織等方面。

現在唐山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狀況是:供應量在大,潛在供應量大,區域內無論是在售項目還是未來將上市項目,體量都較大。以鳳凰新城爲例,唐山未來的發展方向,政府大力扶持的區域,從而帶動周邊居住、

商業等綜合性功能的開發與發展,本質上也將促使購房者購置房產區域的選擇發生轉變。對於本項目而言機會與競爭並存,因此,只有突破區域,形成差異化,纔是本項目的立足之本。目前水岸麗景、尚品名都、景泰翰林項目因處在項目審批階段,未開始銷售。翡翠城五證已全,但考慮春節銷售蕭條的因素,準備春節過後在開盤銷售。

二、學習收穫

通過聽講座我對唐山房地產經濟狀況有了一定的瞭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認識:

房地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的特性,房地產開發的每

一個階段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如何籌集資金成爲房地產資本運作中最爲重要的一環。但是從唐山市房地產市場中衆多的房地產企業融資現狀來看,普遍存在着融資難的問題。例如,20xx年以來,隨着房地產市場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及政府一系列宏觀政策和措施的出臺,唐山市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環境日趨惡劣,唐山市房地產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着嚴峻的挑戰。隨着房地產行業的不斷規範化發展,對於唐山市房地產企業而言,舊有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無法適應現有的競爭態勢。

因此,在全球經濟危機和國家宏觀調控的雙重作用下,唐山市地產商要想繼續生存就必須儘快適應生存環境,找準適合自身的發展戰略,並做出正確的.發展策略選擇。在這一過程中得出的主要觀點和結論如下:

1)唐山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現狀較爲嚴峻,具體表現爲企業自身實力水平較低,資金實力偏弱,經營管理、技術水平落後,企業知名度低,信譽度差、發展動力不足;融資渠

道單一、主要是商業銀行體系支撐着房地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唐山房地產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和信貸品種單一,現有房地產金融體制不完善。

2)唐山房地產企業發展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依靠銀行貸款融資這一渠道,融資渠道單一造成了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項目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理念落後,大多仍然沿襲初創時的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受限於管理者的人才價值觀念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缺失,企業大多人才匱乏;缺乏長期發展的戰略意識,其經濟行爲大多立足於獲得近期的、短暫的利益。

3)在融資困境的環境下,唐山市房地產企業應着重從融資策略、市場營銷、經營管理、成本控制、合作聯盟等幾個角度思考企業的發展策略問題。

講座心得體會5

國小的時候我就開始憧憬國中學習,卻也害怕着國中到來。在這樣矛盾的心理下,還是迎來了“謎一樣”的國中;這個時候,我相信同學們都和我一樣,始終保持着一顆對國小無憂無慮生活的幻想。是啊!國中到了,我們也該長大了。在對的時間,對的人,對的環境下,我們進行了三堂寶貴“入學講座”我也受益匪淺!

第一堂的講座,黃盛泉副校長交予我們“校園文化”。我們三明十中有着悠久的歷史,一批批哥哥姐姐們在這美麗的校園內努力學習,最終將辛勤播下的果實收穫,留下的是豐收的喜悅,感染着每一個人!對於我們這批小樹苗,我感到我們如此榮幸。校園的重建,給了我們更好的學習環境與條件,我們定不能辜負老師父母的期望!坐在書香四溢的教室內,認真傾聽同學們郎朗讀書聲,呀,再美好不過了。黃盛永老師說:“要將校園建成知識樂園,精神家園!”我深感在這樣的校園裏,我們要爲這個目標,共同努力!

第二堂的講座, 林曉煜書記教育我們“校規校紀,安全教育”。他對我們提出,不可以違背《中國小生守則》的40條該做與不該做的事,同時講明瞭“三愛三講三護”等基本道理。他是個嚴謹負責任的好老師,對於不乖的同學他採用打罵形式。我們都聽過“打是親,罵是愛”這句古話,老師說一不二,該打就打,絕不手下留情;看似討厭,他卻很寬容,打的不多也不傷你身體,且給每個人2次機會。他說:“第一次是勸告,第二次是警告,第三次就是打了!”我贊同這種說法,更尊重老師的做法。畢竟是我們錯了,錯了就是錯了,我們應當有錯就改,防止再犯。老師舒心,家長放心,我們又何嘗不開心呢?書記將國外學校老師的教育方法通過幻燈片展出,使我們對這種教育方法有了更一步的瞭解,雖然仍存在許多同學家長的不認可,但我堅信:只要是對我們有有利無害的事,總是好的!

第三堂的'講座由朱鵬副校長給我們進行了“新生入學教育”。其中,這一堂課,我感觸最深。老師一來就給了我們一句使心靈震撼的一句“不管學習怎樣,都不要自暴自棄,要自信,自律!”老師以一個個故事和經驗引導我們,只要自己認爲非常努力了,只能做的這樣了,便足矣。我們不能因爲對某一學科的不自信,而開始不做作業,自暴自棄,逃課,這樣人生就徹底毀了。她還說“玩的時候盡情玩,學的時候認真學”只有正確合理的安排好,才能勞逸結合,達到最佳的狀態上課。她告訴我們:國中和國小是截然不同的,語文數學英語都是大容量,快速度,老師的教課速度極快,內容卻多的驚人,如果沒辦法適應就會一不小心退步,而對自己失去信心。一個人的成敗取決於他的態度,正如做作業,你做了一半,另一半不會做,但你交了,便是一種良好的習慣養成;如果不教的話會事半功倍,一事無成。記得六年級時班主任對我們說:“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做到不留遺憾就好。”是啊,不留遺憾,人生漫長的道路上我們總是一邊在拾起新的東西,一邊在丟棄舊的東西。等回過頭來看看的時候,不禁唰唰的流下眼淚。遺憾總是太多,不是屈指可數的,所以,我們應當好好把握好今日,儘量不流遺憾!朱鵬副校長教我們學習方法:1、學會預習。2、認真聽課,做好課堂筆記。3、每天回家要複習當日所教內容,以及認真完成作業。4、及時跟老師溝通,解決不懂問題。並贈予我們良方:1、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2、盡力地去學習,去做。3、永遠不要自暴自棄,永遠!她還說“學習要苦學,好學,會學,對自己狠一點!”我想這些,也夠我們受益終身了。聽講座時,我總沉醉在老師的一言九鼎之中,反覆琢磨。短短的3日講座很快,不得不與我們揮手告別,我彷彿看到它微笑着對我說:“要加油。”我默默點頭:“嗯!要加油!”

三天的講座使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那搖搖欲墜的信念:我們是小樹苗,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磨練。未來很艱辛,我知道!我們要一同微笑着去面對,克服!

講座心得體會6

在這個燥熱的夏天,有人忙着複習考試,有人着急等待着中大學聯考的結果。而即將大三的我們從這個時候就要開始考慮着就業的問題。從童話般的校園生活將步入現實社會。漸漸褪去來時的一腔熱血、躊躇滿志。心緒開始慢慢沉澱,那些不着邊際的空想也從我身上蒸發。

三次講座是由兩位老師給我們上的,還是很有感觸的。似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從課堂中得到的是老師向我們講的身邊實際經歷的事情,身邊的事情總是最真實、最具震撼力、最讓人有一種與社會接觸的感覺。聽別人的經歷,就像是看着他們經歷了這一幕幕。也從他們的經歷中得到了一些經驗總結。

我們都知道每年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再加之歷年未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大學生就業市場將十分擁擠。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各行業的分工也精細起來,對於招收員工。

作爲一名當代大學生,知識分子的象徵,應該具有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面臨着就業危機,應當視危機爲挑戰,努力讓自己脫穎而出。雖然將面臨着很繁重的壓力,而在我們認識了這一嚴峻的課題,我們就得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只有正確地認知就業形式,分析就來形式,我們才能趨利避害,排除我們前進的障礙,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個人覺得綜合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綜合素質包括綜合知識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養、心理健康素質及專業外的.其他技能。在招聘方爲買方市場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會在遞交求職申請的衆多大學生選擇最

優秀的人才。此時,專業水平不高的必定成爲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會性動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處理不好團隊合作中的人際關係,再淘汰。最終,在招聘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會擇優選擇,故綜合素質高的大學生,從主觀上是擁有一定優勢的。因此,在此嚴峻就業形勢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質,也是重要的一點。

此外,有許多大學生對自己未來就業職業及薪酬定位較高,而在招聘的崗位少之又少的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放低要求,選擇先就業再擇業,獲得工作後積累經驗,再慢慢向理想中的工作進軍。做爲擁有較高技能我們,再就業後又得到了良好的就業素質培養,這使我們更有把握去擇業,就業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經驗,這對我們在擇業中,不就擁有了比別人多出的砝碼了嘛。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次講座中,老師說的三個詞語“卸責”、“負責”、“當責”。企業是不會養閒人的,誰都想自己的員工是優秀的,當下各大企業對一種員工相當喜愛,就是所謂的“當責”性的員工。因爲他們不僅負責,還靈活,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將事情做的更好,是能讓老闆與上司省心的員工。

還有在最後結束時老師送給我們的一句話“人生沒有奇蹟。只有積累”。我想這次的聽講座也算是我積累的一部分吧!

在聽講座中,老師還提到了職業生涯規劃這一點。在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要自我定位。、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環節。我覺得我們應該先弄清楚,我是誰,我能做什麼,而不是我想做什麼。

講座心得體會7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代賢聖無處不在踐行着文明與禮儀。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愈加顯得舉足輕重。文明禮儀已然成爲我們生活、學習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範,對提高我們的自身修養有着重要的意義,是良好教養的體現。

開學初,文明禮儀講座,使我獲益匪淺。

老師通過她細緻的講解,爲我們講解了作爲二中學生方方面面的禮儀,幾乎涉足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校園禮儀安全方面,身體鍛鍊等,都是我們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方面。通過這次的講座,我明白:得體的儀表會使我們精神煥發;見到老師一句親切的“老師您好”會給老師一天的工作帶來力量;一個會心的微笑會不知不覺中拉近我們與同學的距離;得到幫助時的一句“謝謝你”是他人的付出得到的最好回報......這一切的一切,無形中都在體現我們作爲學生的素養,讓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走上一條康莊大道。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要求自己遵守文明禮儀,心懷感恩。

試想,如果我們學生沒有學生的樣子,儀表不得體,說話不文明,行爲不規範,覺得他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我們的生活該有多麼的糟糕,我們的.班級該有多麼冰冷.....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又怎樣去安心的學習呢?所以,我認爲這堂文明禮儀課比文化課還要重要,是入學教育最爲關鍵的一課。

新的學期,新的校園,新的生活。我們每位同學懷着新的希望,踏進了校門,將在這裏放飛我們的理想。讓我們一文明禮儀爲伴,爲我們的學習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做合格的高中生,做優秀的中華兒女!

講座心得體會8

不知不覺我已近快畢業了,翻開講座正的背面,我發現後面已經蓋面了印,稍微數一下,發現大學期間我最少也得聽了十五次講座,這讓我感到很驚訝,原來我聽過這麼多次講座。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四年來的聽講座,我從中受益匪淺。

還記得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是大一的第一學期,那時的我傻乎乎的,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但具體是聽什麼講座我都不知道,只是爲了學分頭暈腦脹的和同學一起聽講座。第一次聽講座的確實是很痛苦的,那時天氣熱,而且人又多,重頭到尾我都是站着聽完那次講座,那時的感覺真的不是那麼好受。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我隔了好一段時間沒有去聽講座。當我在次踏進208聽講座時,我發現其實有一些講座對我很有幫助,我確實能在聽講座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

現在,在學校裏,獲得信息的來源有很多種,如上網,看書,參加活動,聽講座等。現在作爲一名大學生,獲得一些信息的來源很大部分都來源網上,雖然能夠上網獲得很多的資料,但網上的東西其真僞還得有一定的閱歷才能辨別出來,而且,在網上看的東西多,忘記的也快。在大三大四,我覺得有時候去聽聽講座獲得一些信息的來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去聽講座也要有選擇性的,不要盲目的,爲了學分去講座裏呆着,那樣的話是毫無意義的,還不如留着時間去做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

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當然並不是每個講師講的每一觀點都是對,最起碼有一些觀點我個人並不是很贊同。但畢竟每次講座都是經過講師的精心準備過,就算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在這十五次聽講座的過程中,有一些講座的具體內容我自己都忘記的,但有一些卻留個我很深刻的印象。

比如我聽過的王院長關於《我的美麗祖國在長春》的講座,聽完以後我確實是有很大的感觸。講座裏面是說關於周遊方面的,在此之前我沒有想過原來周遊能給人帶來這麼大的好處。在這之前,我只是接的遊玩能給人放鬆,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但當我聽完講座之後我發現,其實遊玩帶給人們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他能給人帶來靈感,確實是這樣的,有很多時候,有一些難題一直被困住了,久久不能得到解決,而且是越想覺得越煩越累,高的自己整天精神很差,但有時侯出去逛逛,來了靈感,一切難題都因迎面而解。旅遊也是創新的動力,很多有名的著作,其創作靈感就是來源於旅遊,想一下,古代很多有名的詩人,作家,如李白等,不是向來喜歡理由的嗎?

另外,旅遊還能使人的心胸更加寬廣,在很多情況下,喜歡旅遊的人心胸都是比較寬廣的,並不是因爲其心胸寬廣才喜歡上旅遊,而是在旅遊的過程養成的一種氣質。愛旅遊的人,在遊山玩水的過程中,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和各式各樣的事接觸,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氣質,而這種氣人讓人覺得更樂意與其相處。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禮儀的講座,那次聽講座也是讓我受益匪淺,禮儀是一個人的行爲舉止,關係到個人的社會角色和形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常常不太關心禮儀方面的知識,經常是隻有在接見客人,會議等方面纔會更加註重我們的禮儀方面的.知識。其實,禮儀應該是一種行爲習慣,不應該只是爲了應對某種特殊的情況,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注意自己的行爲,瞭解相關的禮儀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在他人的眼中,自己的形象也會有所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爲習慣,自己處理事情來會更順心,生活會更加舒服。那種臨時抱佛腳,爲了應對某種特殊情況而“裝”出來的禮儀,往往會覺得很不日然。

另外,還有注意一點就是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地位,不同的社會角色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禮儀習慣,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認清自己所處的社會角色,瞭解自己所在的社會角色有關的禮儀知識,當然其他方面的也要有所瞭解。當是在日常與他人相處的過程,要認清自己把握尺寸,言行舉止中都會表現出自己的氣質。比如作爲一名教師,就應該當好教師的職責,表象出教師的氣質,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要知道,作爲一名教師你不僅是學生知識的授課者,還是學生行爲的影響者。你的行爲舉止,會影響到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學生也可能會模範你的行爲。此時,你的行爲要是太幼稚,在班裏很難樹立起威信,以後管理班級會比較麻煩。要是太過苛刻,學生又會對你產生厭惡。自己的言行也要符合自己的省份,不要經常說一些不搭邊的事情,不要老是幻想,做做白日夢也就算了,不要把夢想中的身份當成你生活中的身份,那樣有時會鬧出很多笑話來的。比如說你和你的領導說話,不要把自己當成是領導的上司,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要不吃虧的總是自己。

在這大學的四年裏,我很榮幸能得到這麼多次聽講座的機會,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總之,在這十多次聽講座的過程中,我是受益匪淺。

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在學校裏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我們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我們有着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些都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這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爲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矗。

大學生創業的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窮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沒有很高的學歷在創業競爭中也一樣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創業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看準時機,看準市場的潛力。就好比比爾蓋茨,他之所以能財源滾滾,就是因爲他看到了計算機在人類的生活中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個市場有無限的潛力,也就是需求會無限增大。

我們都看過《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非常簡單的寓言故事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的奶酪其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也就是我們在社會上所握有的籌碼是不斷變化的,不更新就會被用完,不注意保存就會變質。所以這提醒着我們隨時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今後的生活中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這樣纔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創業理想。

但是在創業道路上,作爲大學生,往往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對市嘗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常常盲目樂觀,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纔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此外,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爲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再者就是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爲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隻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就我個人觀點,我覺得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無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大學生創業後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廢了學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爾蓋瓷。學習就像老鷹飛翔的練習,只有把翅膀練硬了才能飛得更高。用一個比喻:火焰與海水。火焰象徵着熱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徵着廣袤無邊、深邃而又冷酷。沒有火焰般激情的創業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會有被市場經濟大海吞沒的“犧牲品”。

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會給任何人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創業火焰般的熱情是否能夠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當然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意味着冒險和付出,也意味着失敗和挫折。王選爲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實驗室裏沒有節假日的艱辛,比爾·蓋茨苦熬了十七年纔有今天的成就。大學生創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經受了種種挫折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衝動和付出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們大學生在捲入創業熱潮的同時,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只要自己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最後成功或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

講座心得體會9

今年春天,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教授在中組部培訓中心爲廣大學員作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題爲《走進音樂的世界》的講座,而我有幸作爲學員兼音樂愛好者聆聽了周教授的講座。在近三個小時的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周教授的講座妙語連珠、形式生動、內涵豐富,從音樂欣賞聊到藝術的功用,進而談及人的感性能力的開發。他精彩的講座博得了滿堂喝彩。這裏,我僅對他講座中的一些觀點和內容提供了一種哲學理解的維度。

周教授以俞伯牙和鍾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開始了他的話題。對於這段千古以來傳爲佳話的知音難覓的故事,周教授給出了他獨特的理解:俞伯牙痛失知音後知音難覓進而摔琴的行爲是不可理喻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傳達出這樣一種審美誤區:懂音樂者應當能聽出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具象之物,如高山、流水。千百年來,“高山流水”給聽者造成了主觀上的審美壓力,人們對於那些沒有唱詞的純粹音樂懷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似乎只有懂得了音樂表現出來的內容纔算聽懂了音樂。周教授不禁發出了“音樂何須懂”的感慨。

其實,道理很簡單。音樂不是造型性藝術,所以不能直接傳達視覺形象;樂譜不具備語義性,因而也不能直接傳達思想概念。相比繪畫、雕塑等,音樂是藝術形式中離現實的感性直觀形式最遠的。而正是音樂這種超脫於具象之上的純粹性,所以黑格爾將音樂視爲藝術的最高形式。所以,藝術不在於表現物與實在的相符,如中國畫的潑墨寫意之風格追求的恰恰是遊離於具體情景之上的那種特定的藝術語言所展現的美感。因而伽達默爾說:“藝術的使命不再是自然理想的表現,而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自我發現。”

如果說藝術不必追求對現實的真實寫照,那麼是否意味着藝術只是天才的無意識創造,藝術作品只需要具有一種形式美,只是一種康德所謂的“趣味”,從而徹底地與道德、意義無關呢?這種審美區分的觀點抽掉了藝術作品裏的非審美要素,如目的,作用,內容和意義等,即一部作品向我們展現的一切理解條件,剩下的只是純粹審美條件,在這個意義上藝術成了“博物館式的藝術”。如果說這種對藝術的理解是一種偏見,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藝術作品呢?這就涉及到了藝術作品的本體論意義。

接着,周教授爲我們講述了音樂史上的一則故事,這則故事有助於我們理解上述問題。芬蘭籍古典音樂家西貝柳斯在創作出《芬蘭頌》的時候,芬蘭還處在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芬蘭頌》上演後就遭到了沙皇的文化檢查官的審查,他們聽出了這首曲子曲子所蘊涵的反抗精神,於是這部傑作就被禁演了。

其實,全曲僅有7分鐘,沒有一句唱詞,憑什麼就認爲這是一首具有特定內涵的作品呢?於是,周教授把這段純音樂播放給我們聽。結果,我們學員的感受與沙皇俄國的文化審查官驚人的一致:我們從樂曲的各個部分分別聽出了苦難、抗爭、覺醒、勝利等思想內容。站在文化審查官的立場,似乎我們是理解正確了。但問題是,原作者西貝柳斯從來就沒有說過這首曲子要表達什麼內容!那麼,我們理解正確與否的標準又在哪裏?正是基於此,周教授評價道:“理解音樂何須要正確?在音樂的審美活動中,體驗重於理解,理解得對不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音樂當中獲得豐富的感受。”

的確,理解藝術與體悟宗教的直觀方式無法用科學與常識的邏輯作出正確與否的判斷。在此意義上,我們的確可以說,有多少觀衆就有多少哈姆雷特。但是,我們試想,如果我們是那個時代的芬蘭人民,身處在外國屈辱的統治下,聆聽這首《芬蘭頌》的時候,相似的.處境與經歷必然會引起我們相似的藝術體驗,而這正是人的共同感的體現。

藝術的欣賞者面對藝術作品的忘我的陶醉,他們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體驗以一種非概念式的朦朧形式與藝術作品相結合,他們在《芬蘭頌》中窺見了影影綽綽的自己,發現了這個苦難而真實的現實,聽到了振奮人心的激勵,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他們對藝術作品的理解使得藝術改變了他們自己。不知是爲什麼,真正藝術的美總是能引導倫理的善,這正是藝術的力量所在。張世英先生也認爲,審美意識是優先於道德意識的,善是美的必然結論。正如偉大的古希臘悲劇,它那悲壯的行而上的酒神精神仿似女巫的咒語把觀者的心蠱惑,觀者進入悲劇的情境其實是觀者重新置身於意義的連續性中,觀者在悲劇中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這是悲劇美的倫理功用。

所以,在藝術的體驗中存在着一種意義豐滿的過程,一部可以稱之爲藝術的作品一旦誕生,也就進入到了歷史的解釋學循環中。我們在不同的時代背景、文化傳統中對同一部藝術作品有着我們獨特的解釋,這些帶有着深深的時代和文化烙印的解釋不是這部藝術作品之外的單獨存在,而是參與到這部藝術作品的意義構成中來了,使得這部藝術作品越來越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意義。歷史上《芬蘭頌》曾對芬蘭民族解放運動起過推動作用,如今的《芬蘭頌》被譽爲芬蘭的“第二國歌”,遠遠超出了西貝柳斯創造這部作品的那幾頁樂譜所承載的重量。

最後,讓我們聽從周教授的呼喚——走進古典音樂的世界,爲我們的靈魂尋找到一處純潔而優美的避難所。

講座心得體會10

四月十六日,學校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法制教育講座》,輔導員深入淺出的分析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青少年如何維權》等法律法規的實施,舉證了超多的案例,充分說明了少年兒童如何正確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全校師生受益匪淺。

作爲教師,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青少年如何維權》等有關資料,知道執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教師在現實教育工作中充當重要主角。

教師要有教師的職業道德,要知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規去規範教育學生。教師是作爲社會成員,應具備社會公德,作爲家庭成員,應有家庭美德。由於教師這一職業的非凡性,有人稱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同時對教師的苛刻與責備也日益增多,這就要求做教師的不僅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有系統的理論知識,有較強的職責感和事業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博大寬廣的胸懷,還要有甘於清貧的孺子牛精神,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境界。而忽略了教師應對成千上萬性格各異的、情緒不一樣的學生時所承擔的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之下可能產生的心理反應。但是這種壓力也造就了教師百折不撓、勇於奉獻的青松般的'性格。但教師究竟是人而不是神,老師的言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我們提倡教師要講究職業道德,要摒棄那些功利的、腐朽的思想,簡單粗暴的方法,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把培養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的職責勇敢的承擔起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思考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用多樣化的、用心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用心性,避免與學生髮生衝突,多鼓勵,少批評,多表揚,少諷刺、譏諷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使學生感到家庭的關愛,從而迸發出學習的熱情。同時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加大

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對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爲要及時、有力的打擊懲處。要在以人爲本的理念下,根據未成年人的非凡心理、生理特點,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有的放矢,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能用老套套,要注重改善方式,不斷創造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把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來,將一些原來構成的工作機制、工作做法規範化,用規範化建設來提高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工作的整體水平。

講座心得體會11

7月16日上午,在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講座上,06級的學長陳勃講了很多關於他大學生活的經歷和整個創業的心路歷程。他說,電影中國合夥人裏面有一句話,就是千萬不要最好的朋友創業。合夥創業往往會讓朋友因爲利益不均而反目。創業初期,不管做什麼事情,在沒賺到什麼錢或者沒做大的之前,除了付出汗水就是不斷努力,朋友之間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內部矛盾。但是如果開始做大了,每個人都會開始有不同的想法,很容易產生矛盾。朋友之間一旦和利益扯上關係,就會變得複雜。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創業更不容易。

但是他本人並不建議我們這麼早就開始想這些東西,創業的事情大可放到大三大四再去考慮。他認爲在什麼年齡段就該做什麼事,不初戀怎麼叫國中,不玩遊戲怎麼叫童年,不逃課怎麼叫大學。如果你不早戀,不玩遊戲,不逃課,那你的人生雖然是完美無誤的人生,但是你也會因此失去很多。你無法瞭解早戀的美好,沒法體會玩遊戲的快感,更無法擁有逃課的勇氣。

在他看來,大學就像個醃菜缸,進了大學,我們就像是那些個新鮮的蘿蔔白菜。無論你是誰,不管你來自何方,走進去再走出來就會截然不同了。其實好的大學只是配方比較獨特而已,但是能不能成爲好的醃蘿蔔醃泡菜,關鍵還是個人,不要讓自己成爲一顆爛白菜爛蘿蔔。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要把美好的大學時光荒廢在宿舍裏。找到自己的堅持的信仰或某一種精神,努力追求並不停的戰鬥,這樣會在大學積累下不少人生財富。

大學,帶給我們的僅僅是自由,而自由這個東西,掌控不好,會失去很多。大學的時候,或許有很多人會都這樣,上數學課看英語,上英語課做數學。在被周圍的人看到的時候也許還會笑笑,並未覺得有何不妥,反而隱約中有一絲的得意。但是,這樣做其實從一開始就錯了。在錯的時間做對的事情跟對的時間做錯的事情,其本質的一樣的,永遠都不可能有在對的時間做對事情的效果,甚至會產生相反的影響。

一件事情佔了其他事情的時間,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同時也使得被佔用的“其他事情”也沒有了當初想要的效果。這個關係一旦延續,就會導致之後的幾件事情都會因此受到大小不一的影響。而這到最後的影響就是幾乎沒有一件事情能做好,然而,正確和不正確都是相對的,相對於不恰當的時間而言,就算是做了不違法、不損人、有道理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在大學期間,有不少學生都有做兼職,這樣可以賺取生活費、學費,積累社會經驗,加深對社會的瞭解,有誰敢說不對。但對於大學生來說,最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則是學習。學習是將來的就業之本。該讀書時,忙着打工;該工作時,卻爲畢不了業發愁。或者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本領,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只能加入待業的行列了。

參加社團,投身實踐,交友旅遊,每一件都是正確的事情,但如果該上課的時間不去上課、該學習時不學習,而去做這類事情,就很難說是正確的了。如果忘記了這一點,不是本末倒置,就是因果顛倒,或者說貽誤了最佳時機。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使得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生命顯得更加短暫。有緊迫感,想多做點兒事情,這種想法是好的,但還應該有必要的捨棄。要明白有得必有失,不能雙贏時只能選擇放棄一樣。兩種事情都想做,就很有可能都做不好。

重要的是,明確不同階段的中心任務。學習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這是毋庸置疑的。打工也好、兼職也好、實踐也好、實習也好,都只能在完成了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進行,而不能把學習放在次要、甚至不要的地位。如果真想多嘗試、多收穫,就要肯於吃苦,加倍努力。同時兼顧兩件或者幾件事情,就不得不比別人多付出。因爲要想得到雙倍的收穫,必須付出多倍的努力。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假如用8小時學習,8小時睡覺,8小時做其他事情,這樣看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還是挺多的。但是人們往往每次都會盜用睡覺的時間來做其他事情,不到半夜是不會睡覺的,天天透支第二天的時間,第二天又透支第三天的時間,若到週末也不能調整過來,那便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所以,要保持一種“在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的心態。讀書的時間一心讀書,讀書纔有效率,不虛度;娛樂的時間就不要考慮其他事情,盡情享受;休息的時間就只要靜心休息,纔會徹底放鬆,不煩躁。故此,任何事情都有其固定的時間,各居其位,井水不犯河水。若其中一項事情佔用了其他事情的時間,內疚、煩躁、緊迫、不安、猶豫,種種負面情緒就會接踵而來。

人們如此不安如此焦慮,有一部分的原因是這個社會變化太快,節奏太快,誘惑太多,人人都怕落後。有的人在大二就開始感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開始過得多且過的生活;有的人在父母的安排下已經不知不覺按照父母的計劃前進。於是,你開始害怕,害怕來不及做自己想做的,害怕來不及功成名就,害怕成爲普通人,於是,別人考研,你跟着考研,別人考公務員,你也跟着考公務員,迷茫的路上人滿爲患。因爲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內心信念總是可以輕易地被主流的或者旁人的價值觀撼動得搖搖擺擺,然後去複製別人的經歷,做了以後還自我膨脹得厲害。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有些人適合走自主創業道路,有些人卻適合在辦公室格子間裏嶄露頭角。只要找到自己的追求,並努力付諸行動,就一定會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不用去走別人的路,不用把別人的人生套用在自己身上,只要清楚自己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就行了。

就跟收納物品一樣,若想把各項事情安排得條理分明,把過去的時間整理得明明白白,就要把各項事情歸類整理到各個時間儲物箱。每天按部就班地去做,就會形成一個好的規律。該玩樂的時候玩樂,該談戀愛的時候談戀愛,該認真的時候認真,該放鬆的時候放鬆。

大學四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瞭解自己,懂得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講座心得體會12

一、講座內容

隨着今年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即將來臨,爲了讓同學們充分的瞭解四六級考試基本形式,讓同學們在有限的時間

做好最充分的複習,我校舉辦了主題爲“大學英語四六級應試技巧與答題策略”的學術講座。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應試技巧講座主要總結了:四級考試詞彙與語法的命題特點、四級考試詞彙與語法的命題特點、規律、命題特點、詞彙與語法結構等。《大綱》規定,大學本科生在兩年的英語基礎課學習中應該掌握英語的基本語法知識,其中包括詞法(名詞、代詞、數詞、形容詞、副詞、動詞等的用法)。句法(時態、語氣、語序、從句等)的正確使用等等。

二、學習收穫

聆聽了“大學英語四六級應試技巧與答題策略”講座,我對講座內容進行了梳理,相信會對四六級應試有很大的幫助。

1)先來說聽力考試部分:

1、根據答案的選項,猜測到題目會是怎樣的場景,提前想好可能的場景以後,聽錄音的時候就不會太緊張,因爲很多對話你已經能想到可能怎麼說了。

2、而對於數字題則要經過簡單的計算,需要你提前做好準備,以便快速在演算紙上迅速的計算。

3、當監考官宣佈考試開始以後,在放錄音之前的考卷拆封條時間是最寶貴的時間,這時候要做到一心六用。第一要迅速的把剛纔看過的題的可能答案標註出來,然後繼續往後看題並猜測可能的場景和答案。同時耳朵要注意聽錄音的播放。但是,錄音的一開始是考試的英文說明,這時候不要管他,繼續往後做題。如果不好猜測出答案的,先劃掉明顯錯的答案再猜,憑着這種直覺基本上都能猜對的。因爲在考試的緊張環境下,如果聽錄音的時候有遺漏或聽不懂的部分,你大腦的注意力就都轉移到疑惑上去了,因此導致做題的邏輯性思維能力降低。

所以儘量在考試沒開始之前儘量多的做題,選出可能的答案。按照這樣的考試方法,你的聽力考試實際上是很輕鬆的,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來驗證推敲你的答案。

2)寫作考試:

1、注意審題,進行有效的字數控制。考試題目中的三句話實際上就是作文三個段落的具體內容,把其擴展展開寫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不要千篇一律的寫,這樣的作文沒有新意,容易落入俗套,如果確實這樣寫比較好,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2、作文的第一句話非常重要,往往決定了你的作文分數。後面寫的好壞不影響大局。因爲考官閱卷的時候,將面對大量的試卷,工作量很大,所以必須要保證閱卷的速度。閱卷人一般是看第一句定下基本分數,後面只是驗證是否值這個分數。如果後面寫的不好,可能會稍微的扣分,如果寫的.好再稍微的加分,但很少會再大幅度的變化你的分數。

3、寫完之後要回來一個字一個字的檢查,避免小錯誤導致丟小分。

4、一定要在15分鐘內寫完,保證有再檢查一遍的機會。

3)閱讀考試部分:

一般來講,第一篇文章最難的,是出題人震懾你用的,如果不會或者覺得太

難可以不作,或者放到最後做。然後你倒着做,先做最後一篇,這樣會容易些,也能正確的答題方法是,先看題目,再看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話,第二句和倒數第二句話,這裏一般是文章的Topic所在。但要一定要注意看最後是否有”  but“,如果有的話要特別注意。然後根據題目的要求在文章裏面找Keywords,再一目十行的找數字。這樣的話35分鐘的時間可能還會有剩餘,閱讀理解考的就是時間。這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平時做題練習的時候就要養成這樣的習慣。

4)詞彙問題。

四級詞彙包括我們初高中學習過的1800-2300個單詞,還包括四級考試大綱要求的約4300個單詞。但實際上這裏面有一些單詞是重複的,只不過是解釋的意思不一樣而已,也就是說一個單詞考多種解釋詞條的問題。這樣的話,只要複用式掌握2500個關鍵單詞就可以了。同時要搞清楚單詞的搭配關係,熟悉固定的搭配。六級詞彙也大致相仿,只不過數量上稍微多一些而已。那麼怎麼記憶這些單詞呢?應該在短期內集中突破。個月內四六級單詞過2-3遍。單詞的記憶是重複的過程,任何人任何方法都不能讓你一遍就記住所有的單詞。考試大綱要求的詞彙至少要記憶3-4遍。單詞記憶的方法有很多種,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當然也不要只使用一個方法應該多種方法相結合的記憶效果最佳。

5)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

1、每天堅持學英文,不要間斷。而且學習要投入,否則沒有效果。

2、考前反覆看四六級真題,近5年的考試真題10套就足夠,再多也沒有意義。

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英語的生活環境將不可避免的伴隨你的一生,如同你的呼吸。只要你願意,你就會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

講座心得體會13

曾聽過這樣的一句話:大學,不在於大樓,而在於大師。上大學以後讓我收穫頗多莫過於是聽講師們的講座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們精彩的演講深深地感染着我。講師們的每一次講座,都涵蓋了系統的專業知識,穿插上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並潤色於獨特的見解,精湛的分析。每次聽完後,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增長了我的見識,更激起了我對自己人生的思考。

我曾經對大學充滿着憧憬,可當我真正邁入大學生活卻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大學的自由時間遠遠多於中學,很多的時間都需要自己去經營。怎樣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呢?讓大學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呢?經老師的指引,我開始關注學校的“學者視野”週末科技文化藝術系列講座。爲踐行“以學爲上,以德爲行”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學校每個星期都會開展,從未無故中斷過。期間,學校會請來著名教授或老師們爲我們做講座,講座的內容包裹人文,科技,藝術等。這給我校師生拓寬知識面提供了渠道,爲渴望汲取知識的師生提供了平臺。

我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課程上我們更多的是學習專業知識,而講座卻涉及到各方各面的知識內容,豐富了我課外知識。大學四年來,我參加了很多的.講座。其中有爲我排憂困惑教會我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的;有教會我爲人處事方面的,讓我學會了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學會更好的與他人相處的;有培養我的社會責任感的,讓我學會關注社會熱點和民生問題的等等。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我大學期間的迷茫時期——不知如何規劃我的大學生涯。這時,學校爲我們送上了一場及時雨,開展了一場《迷茫與成長——大學時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在講座過程中,主講人王國穎副教授和我們一起探討了面對當今競爭激烈和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該如何面對挑戰、廓清迷霧,樹立正確的目標,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爲將來的就業贏得競爭力,爲迷茫但渴望成功的我們找到通往成功的的方法。雖然那場講座離現在已經有兩年多了,可那熱情澎湃,充滿激情的場面卻至今仍然浮現在我的腦海裏。當時我聽完講座回到宿舍後,滿腔熱情地爲自己制定了一份大學規劃報告,指引自己如何走過大學這段精彩的道路。看着這份報告書,有些任務目標自己已經完成了,而有些在畢業前恐怕是無法完成的了。現在看來這或許是一份失敗的規劃書,但自己只要努力過,就敢於說無悔自己的青春。

在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方面,我不會忘記郭正濤教授爲我們做得精彩的講座《淺論中國―三農‖問題》,他從―三農‖問題己呈現出複雜的多維度特徵、農業供給能力增強與農業發展的約束條件、農民收入的結構特徵與增長的制約因素、農村社會發展的主要維度與多重挑戰等方面的內容爲我們闡述了我國“三農問題”的特徵和解決“三農問題”面臨的困難,併爲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通過郭教授的演講,讓瞭解了“三農問題”是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還是一個長期艱辛的任務,同時也讓我看到了郭教授他心繫民生,關注民生,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學者,也讓我們明白大學生作爲國家的未來的棟樑,也應努力學習,爲祖國的繁榮富強做貢獻。

在這裏我更不會忘記鄒廕生教授的《理想–人生》的精彩講座,他教會我們“莫怕世上多風雨,一生都在旅途中”的人生哲理,激勵我們去奮鬥自己的理想。

在報告中,鄒教授報告了他自己xx年的人生旅程:出身山區農村、經歷山村苦甘、三進三出武漢大學,先後在部隊農場勞動鍛鍊,在工廠、機關、高校、公司、公共圖書館、核心期刊編輯部等單位工作的經歷。在這一段複雜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看出鄒教授這一生也是充滿曲折的,並非一帆風順的,可是在面對困難時,鄒教授絕不向困難低頭,而是勇敢直衝,爲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在報告中鄒教授還給我們大學生提出建議,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對親友、對國家有所貢獻,應做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時間,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加強身心健康等,從而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有好業績、好心情、好日子。

在這裏鄒教授以自身經歷爲我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的人生故事,是我們大學生學習的一個榜樣,給同樣出生於農村我一個很好的激勵,現在我即將大學畢業,自己未來的路也還是個未知數,不管未來的路有多麼曲折,面臨多大的風雨,我都要勇敢地去闖,正如鄒教授的“莫怕世上多風雨,一生都在旅途中”,只有經歷了人生的風雨,才能成爲人生靚麗的風景線。

我很感謝學校的用心良苦,爲我們請來了各位大師,每個星期爲我們精心準備了各方各面的講座,讓我們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汲取我們各方面

的知識。講座就是我們的第二課堂,給我們廣泛涉獵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成爲我大學生活生涯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講座心得體會14

20xx年x月x日,我非常榮幸的在xx大學聆聽了來自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段寶巖教授的精彩講座,學術講座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而介紹了教授的一些研究內容及實驗效果,特別是在天線領域的研究成果,更是讓我們敬佩。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講座,聽起來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段寶巖教授在介紹了一些研究領域的內容與目前嫦娥探月、神舟飛船、主力戰艦、深空探測等國家機電重大工程方面的應用之後,也講述了研究生應當如何開展科學研究,成爲一名合格的研究生。讓我領悟了作爲一名研究生應當有的學習方法及技巧。通過這次講座也讓我想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思考過的問題。

其實,做一些有建議的計劃是可以避免許多令人頭疼的事情的。爲什麼要上研究生?通常的理由是碩士學位可以更好的找到工作,尤其是在研究和學術性機構裏。並且研究生可以使我們在某一領域中有機會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研究生的學習也可以爲學生提供一個激發創新和靈感的空間。想要推遲找工作的時間則並不是一個好的理由。研究生的學習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並且要求創新和集中學習,我們必須是發自內心想要進行研究生的學習。

這也有助於我們決定自己將在哪一個領域進行研究,通過閱讀該領域的一些書和前沿的雜誌以及其他的參考書,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進行研究學習。通過閱讀這些大量的資料可以瞭解在這些領域中其他人所已經研究出的成果。閱讀大量的科技論文以便於自己瞭解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必須瞭解最新的科研動向。研究生要有選擇的閱讀。當我們開始閱讀一個新領域的相關文獻時,向指導老師和同學詢問在這個領域內最著名的期刊和參考書目,以及一些經典的論文。對於研究生而言,一個有用的也可能是過時的觀點是各種參考書目的基礎。相似的觀點可能存在於其他相關領域。需要仔細研讀這些論文和近幾年的期刊雜誌。

我們不僅要學會閱讀,也要學會記錄。定期把我們的研究生活與想法記錄下來非常有必要,記錄下我們所感興趣的問題、問題的解決、隨時迸發出的靈感以及所查找的參考書,閱讀的文獻後的筆記,論文的提綱和精彩的論據。週期性的重新來看看這些記錄,我們將會發現這些隨機的想法會形成一種模式,這些想法會經常轉變成爲一個研究課題有時甚至成爲一篇文章。

研究生經常會認爲論文的寫作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做研究,寫論文。對於有些同學可能確實如此,但更多時候,這兩個階段是交迭的和相互影響的。有時在動筆之前,很難想出檢驗和證明的方法;同時檢驗的結果常常需要自己回過頭,重新修改論文的部分內容;發展和檢驗自己的想法是永無止境的(總會有需要不斷深入的地方),所以大多數研究生在論文提交前的一兩天才完成研究工作。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創新他們的觀點並且完成它上面。然而大部分研究生把時間主要花在閱讀文獻上,與同學討論,撰寫修改論文上,當然,也會偶爾有創新的觀點並且來完成它。在研究方法上我們需要掌握正確的觀念,而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做科研工作的時候不能只是埋頭苦幹,也要學會溝通交流。

在研究生時代我們還需要學習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人際關係”。與導師相處的時候要學尊重老師,主動與導師接觸,表達自己生活或者學術上的困惑,導師會是很好的`解惑者。比起跟導師來說,跟同門之間相處的時間會更多,關係也會更加親密。在學習上可以向師兄師姐請教,可以和同級的學生一起探討,生活中亦較容易成爲很好的朋友,所以彼此除了基本的互相尊重外還應該真誠相待,互信互容。

無論處於人生的什麼階段,遵循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都有助於我們自身心理健康發展,謙虛謹慎,擺正位置。要正確認識和評估自己的過去,把過去的種種經歷當作未來人生髮展的基石,把研究生生活作爲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平靜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努力保持一種平和而理智的心態,謙虛帶人。平等對待,真誠相處。研究生的性格特點決定了其人際交往的基礎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誠相待。因此,在學習、生活、工作,特別是困難面前,互幫互助。“善大,莫過於誠”,“人之相識,貴在知心”。熱誠的讚許與誠懇的批評,都能使彼此間願意瞭解、信任、傾述、交心。合作協助,友好競爭。研究生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鶴立雞羣的人往往會被看成“怪物”,研究生生活環境,使得彼此間的合作不可避免。捨身處地地爲別人着想時,彼此合作的契機便已來臨。研究生在與他人的競爭中,應倡導“公平公開公正,既競爭又以誠相助,既競爭又相互合作。”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埋頭工作而不娛樂,能在工作、娛樂以及其他事務中達到平衡並不容易。不同的人會給我們不同的建議。一些人讓建議把清醒狀態80%—90%的時間用在論文上,另一些人(包括我在內)認爲這不切實際,而且對健康不利。爲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研究生應該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平衡生活的關鍵之一是制定一個前後一致的時間表。自己可以決定只在白天工作,把晚上的時間留給業餘愛好。

聽完講座,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們要做的更多,通過學術講座,使我能初步領略了專家的一種思想以及思維方式,常聽一些專家的講座,讓自己在具體理論以及思維方式上有一個不斷的提升,進而能夠理解這些專家的獨特的思想,同時對於一些其他領域方面的知識更是提升了見識,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爲以後自己的課題研究打下一個充實的基礎。

講座心得體會15

一、什麼是心理學,和我們有什麼關聯性?

心理學這個名詞誕生於歐洲,由歐洲傳播到東亞的日本,20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大家如果覺得心理學是外來的舶來品那就錯了,其實中國的先秦時期就有了心理學的雛形,來自道家的思想“無爲而治”就是最早的心理學思想。道家的思想“智、信、仁、勇、節”就較好地詮釋了人內心的幾種情緒,事情做得通順叫做智慧,做得不通則稱之爲成見。

二、情緒的本質是什麼?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情緒,情緒是出自我們的本性,它是不受控制的。情緒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即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主觀情緒是自我的感知體驗,遇喜則喜、遇憂則憂,是因人而異的。外部表現主要是恐懼、煩惱、悲傷等心理創傷,失魂落魄不知如何表達,如經歷地震、車禍等失去親友的人表現極爲突出。生理喚醒是指情緒受到外界影響產生的生理性反應,比如人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會有厭食、失眠等症狀。

三、壓力是怎樣產生的?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壓力是一種保護性的心理機制,它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刺激性反應。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看見體型較小的狗會產生喜愛的心情,但是如果見到體型較大的狗會就會產生恐懼,我們面對大體型的狗的時候生怕它會咬人,自然就產生了心理壓力。

四、我們的情感都有哪些規律?

第一、我們的情緒是人的內在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第二、情緒的過程如山形曲線,我們不要太在意得失,順應規律,它自然就消失了。第三、放任情緒的發泄,只能夠得到一時的心理滿足。第四、我們試着去適應情緒的波動,情緒會慢慢平復。第五、情緒是存在疊加效應的。第六、精神上存在交互作用。第七、行動會創造新的情緒。第八、情緒和壓力是交織在一起的,適當的壓力可以轉化爲工作的動力,但是超出承受的範圍將造成心理應激障礙。

五、在工作生活中怎樣應對壓力與心理的衝突?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不需要刻意去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說不負責任的話,不做不負責任的事。面對壓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1、樹立良好的信念與信心。

2、擺正自己的心態構建最佳的心境。

3、多做開心有益的事情,將不良的情緒逐漸淡化。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向信任的人吐露自己內心的不快。

5、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人生。

6、給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的目標,使自己能夠獲得成就感。

通過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

我認爲,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所以作爲一名教師,自己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環境的變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