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8篇

說課稿 閱讀(5.57K)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8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讚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以及第二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圍繞教材和單元的特點,《荷花》第一教時可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目標:

1、欣賞、體會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重點:學習荷花的形態美,感受荷花的形態美,從中讀出對荷花的讚美之情。

難點:從形態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內在美感以及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三、教程設計及指導思想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課的導入,我用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並用幻燈片出示荷花圖片,讓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在學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前奏。

(二)初讀課文,理情思路

初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瞭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爲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1.自讀課文,讀準字印,讀通句子。

2.通過對最後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讀悟情,在讀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課文。

a.過渡:作者是怎樣直接具體寫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寫得美的句子。

c.通過找出美的句子來學習寫荷花的美,然後逐個分析美在哪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荷花的靜態美。“閱讀是一種創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的推斷能力與他原來的知識起關鍵性作用。”這是認知心理學家雷斯尼克對閱讀所下的精闢定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根據自己的個性理解,建構不同的言語圖式,我在設計教學“冒”字時,讓學生去換詞,填詞(即怎麼樣冒出來)以及想象(冒出來想幹什麼),在這些過程中滲透學生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個“冒”字的深刻含義,體會到這個“冒”字所賦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時也啓發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火花,攻克了難點。個性化的言語也在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d、在句子分析中結合語言說話、朗讀訓練等。

(四)第三段課文。

a.過渡:由荷花的形態美而導入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對大自然的敬佩語氣感情朗讀這一段。

(五)第四段課文

過渡:由重新回到最後自然段來引導學生學習第四自然段

學生體會荷花在風來時翩翩起舞的動態美。

讓學生體會風過時,荷花的美內在美感。

由小動物的加入而展開聯想練習。

重新迴歸到荷花的靜態美,讓學生品讀。

(六)總結課文,課外練筆。

1、讓學生說一說對荷花的讚美,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和發泄。

2、佈置相關的課外小練筆。

教學設計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爲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本課是以“色彩”爲主題的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課主要講了“我”家門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當蒲公英開發放的時候,草地就變成了金色,“我”和“弟弟”總是爲了尋開心隨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發現了草地顏色的變化,還通過仔細觀察有發現了變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

本文語言優美,充滿童趣,蒲公英神奇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養成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說教學設計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本課重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 學生獨立識字12個;

2、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複述片斷,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

4、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 本課第四自然段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

2、 文中“我”的情感變化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也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1、 談話導入

2、 初讀質疑

3、 細讀解疑

4、 總結延伸

設計意圖;

新課改以來,通過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我的教學理念在不斷的提高。學習了“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這一部分中非常明確的闡述了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全面的、綜合的、持續的,突破了原來封閉的課堂教學發展論,就“語文課程”的解釋隱含着三個層面的內涵:言語能力的層面、文化浸潤的層面和審美薰陶的層面。在這個理念指導下,樹立以學生髮展爲目的的教學觀,改變他律的被動學習現狀,使閱讀教學成爲“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實施過程。我的做法是以“合理重組教材、改良教學結構、突出學生實踐”爲突破口,進行“塊狀推進,整合優化”的實踐,以期達到減少頭緒、強化綜合、豐富閱讀教學內涵之目的。

我認爲語文教學必須在處理教材上“煉真金”,洞悉各類課文的個性,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大膽剪裁,精心重組,可以將課文轉化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塊式材料”,以專題性的塊材料,替代以篇爲特徵的語言材料形式。這樣既有利於減少頭緒、構築張力點,取點成面,也便於引導學生憑藉具體可感的語言材料進行自主實踐,探究性學習。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意義不斷生成與發展的過程,成爲學生對學習意義探尋與創造的過程,成爲積澱語言、培養習慣、發展智力、人文薰陶的過程。

在此理念指導下,依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整體感知,瞭解全文,提出問題。

學生對全文有個整體感知大致把握後,爲他們在部分中的學習搭起一個認知背景面,併爲部分學習時緊密聯繫整體找下底座,使學生的學習更趨豐富。

教學前加強了課前的自主預習。課始初讀,正確連貫的讀通課文,瞭解大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提出該解決的問題,設定學習目標。當然學生所提問題很可能是離散的、膚淺的,教師要幫助學生隨即解決一些比較獨立的單純問題(如知識性問題),並引導學生比較篩選,使問題集中到與課文主要內容有密切關係的焦點式的一、二個問題上。可能有的學生會提出:“顏色爲什麼會變?”“爲什麼蒲公英的花瓣會合攏、張開?”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集中在課文的重點段——第四自然段。因此我將抓住這些重點問題,以學定教。這樣不僅促使學生感知,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二、 抓住重點,品讀感悟。

這一方面的學習首先要圍繞焦點問題展開,其次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珍視學生的獨特理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體悟感情,實現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又從思想情感到語言文字的提升。

1、 創始情境,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生動傳神,充滿童真童趣。教學時創設情景,營造氛圍。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出示課件,畫面上藍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黃色的蒲公英,色彩鮮豔,給學生以美的震撼,激發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瞭解的慾望。第四自然段是本篇的重點段,在學習時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伴隨着優美的音樂,聆聽着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觸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入情入境。學生在感受到了發現後的驚喜後,和文中的“我”產生了共鳴,很自然的聯繫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變化,從“揪”到“不再隨意揪”;從“尋開心”到“最喜愛”。學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目觀其形、耳聞其音、心通其義。

2、以讀爲本,深化感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生進入了角色,他們的情感伴隨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確的理解不斷深化。通過默讀、自讀,引導學生找到重點語句,劃出重點詞語,把它們作爲語言訓練的依託點,引導學生組織、轉化語言,進行個性化的朗讀、表演。如:通過“你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提領而頓、促使學生主動讀書。從自主性讀,到感悟性讀,再到評價性讀,學生自然的感受到蒲公英顏色變化的原因,此時課文的語言已積澱於心,進而轉化爲他們的語言背景。引導學生通過看課件、動作表演將語言文字化爲生動可感的形象,紮紮實實的引導學生實現“語言理解和運用、深處的思維和情感、表層的肢體活動”都得以多元協調的發展。

三、總結延伸

通過閱讀,學生對課前所提出的問題已完全掌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非最終目的,語文教材是培養學生實踐精神的範例,因此設計了實踐作業,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觀察他們所喜愛的花草,練習說說他們的新發現,享受發現的樂趣。

我認爲一堂好課應當是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應當尊重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以一種分類關心、個別引導、全員幫助的態度來積極營造和諧、互學、相幫的教學氛圍,使教師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單元是圍繞“壯麗的祖國山河”這一主題而編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一課圍繞着美麗、誘人,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分爲兩課時,依據學段目標,我爲第一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的方法。2、瞭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難點是體會用詞的準確。

三、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於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階段,在國小語文中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並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但對剛上三年級不久的同學來說,體會文章準確地運用詞語、恰到好處地表達還處於學習和積累的階段,是他們的薄弱環節。

四、設計理念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一課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語言生動,用詞準確。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爲本,巧設問題,抓住特點,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小興安嶺的美麗;感情誦讀,在師、生、本互動中迸發情感。

五、教學流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這就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多元對話中,培養他們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和運用能力。本節課我的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一)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開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願望。在這裏,我聯繫學生舊有知識導入,從以前學到的景物描寫的詩到課文的回顧,自然而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抓住中心。

因爲在授課之前,我已經安排了預習,所以,爲了節省時間,我沒有讓學生整體讀文,而是安排了檢查預習這一環節,瞭解了學生認字的情況和概括全文的能力。找出了文章的中心句,然後圍繞中心展開教學。

(三)引導比較,感悟“美麗”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文中語言文字,與文本進行對話,把握文章主旨的過程。結合本篇課文,關鍵是把握段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進入語言情境,從文本的語言文字中受到情感薰陶。同時抓住文中用詞準確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春、夏、秋、冬的小興安嶺景色各異,根據課文特點,我按“先扶後放”的線索安排各段的學習,以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

在帶領學生學完春天一段後,我讓他們自己回憶學習過程,歸納學習方法以幫助他們形成閱讀能力。爲了逐步積累形成能力,學習夏、秋、冬一段時則採用分組合作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老師給出了“讀一讀”、“劃一劃”、“說一說”的學習提示,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不僅能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與知識,更使他們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

(四) 課堂延伸,拓展“美麗”

爲了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在課的結尾我設計讓學生髮揮想象,用學到的方法描繪一下作者沒有寫出的景物,既加深了對小興安嶺美景的理解,又遷移了學法,可謂一舉兩得。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玩出了名堂》是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15課。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成放大鏡,接着,做出顯微鏡,最終發現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課文語言表達準確而又生動活潑。全文貫穿一個“玩”字,字裏行間滲透着創新思維的要素,即:興趣、耐心、觀察、思考。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啓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2、根據課文的特點我預設了如下學習目標:

(1)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閒”等字。能正確讀出“名堂、浪費、鏡片”等詞語,區分“看”“磨”等多音字。

(2)讀通課文,瞭解列文虎克在玩鏡片的過程中是怎樣玩出大名堂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創新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列文虎克怎麼玩以及玩中發現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妙處。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新詞,體會描寫列文虎克玩的句子。 教學難點:體會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學法:1、抓重點詞句品讀。文中描

寫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學生品析感悟。2、朗讀感悟。通過創設多種形式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語感,也將學生內化的情感表達出來。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學定教的原則。如在上課之初,以“玩”切入,讓學生說說自已平時怎麼玩,讓孩子自然而然、滿心歡喜地進入課文。

三、說教學過程根據預定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國慶節大家都幹了些什麼?引出“玩”,之後再以家長對孩子玩的態度引出課文“玩耍常常被認爲是浪費時間的行爲”,玩耍是不是真的就一無是處,毫無意義?今天我們就就來學習一則小故事,看看玩到底有沒有意義?——引出課題《玩出了名堂》

從與學生密切聯繫的生活實際中導入,這種導入方法自然生動,學生易於接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檢驗上節課的學習成果,複習生字詞。

(二)初讀感知

1、學生明確自讀要求,自主讀書。

2、檢驗讀書效果,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讀書,找出“誰玩?玩什麼?玩出了什麼名堂?”

(三)品讀課文

1、接上一環節學生答案,引導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學生自讀,齊讀。品味句子: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去拜訪他看他的玩具。兩個國家的領導人去拜訪一個看門人,他到底做了什麼?我們一起來學習

第三、四自然段。

2、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表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品讀第三自然段,在磨玻璃那句話中,我引導學生從中品味:厚、薄。這一厚一薄,看似簡單,實際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過對詞語的品味,對相關內容的想象,學生會想象到製作情景,會認識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纔會成功。引出玩出名堂的一個條件:堅持不懈

3、列文虎克能堅持的原因:喜歡。結束第二段

4、玩出放大鏡後,列文虎克並沒有停止玩,他又有了新的玩法,指導學習第四段。玩放大鏡這句話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讓他們多讀,鍛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要會思考,纔有新玩法,纔會有新發現,再以練習“我突然想到??會怎麼樣呢,我一試,啊,不得了??”讓學生說自己在玩中的收穫。 這個環節,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後面寫他的發現的句子表達深入淺出,十分生動活潑。通過看一段視頻,理解 “小人國”裏的“居民”是什麼?

四、總結,交流感想

1、再次理清本課的故事脈絡,並適時講清發明、發現兩詞,讓學生理解名堂在課文中的意思是“發明、發現”。

2、再回到課文第一段,引導學生說出第一段統領全文的作用。

3、談感悟,在本課最後,我設計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悟。最後老師歸攏、提升,有時玩耍也並不是都是浪費時間的,有的偉大的發現都是

在玩耍中產生的,當然這玩耍需要耐心、細緻的觀察、用心的思考纔有可能有偉大的發現。最後老師提出希望,老師也希望我們班的同學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時老師也會引你爲傲的。

本課的設計我是一改再改,總想做到最好,但說明性的文章真的是很難設計,而且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有點難度,再加上自己教學機智不夠,所以在課堂上還有許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指導,今後我會繼續努力,謝謝。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溫暖》是西師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片看圖課文。是關於關愛主題的課文,主要講了雷鋒同志爲了幫助小韓同志縫補棉褲而半宿沒睡,小韓同志心裏深受感動,感到無比溫暖的故事。讚揚了雷鋒同志樂於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奉獻精神。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內容不是難事。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由人物的動作、語言等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品質,同時對記敘方法作初步瞭解,爲作文打一定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九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本文的寫作順序,掌握本文內容。

文章情節簡單卻動人,描寫細膩,三年級的學生要通過自讀課文了解文章的

3、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文九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瞭解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運用先學後教的模式,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學爲主,整個學習過程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標》中指出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故在本課中,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課堂知識,體會求知、探索的快樂。還可以爲以後的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1、 導入環節中我採用淺談人物,激趣導入的方法先出示雷鋒掛圖:你知道他是誰嗎?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簡介雷鋒生平(生介紹,師補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雷鋒的文章(板書課文題目)。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分爲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找出生字詞,讀準,同桌交流識記方法。教師將生字製成課件,讓學生通過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進行檢測。同時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及時正音、糾錯進行後教從而解決字詞問題,這是學生自學和檢測的過程,整個過程以小組競賽並獎勵紅星的方式進行。其次是指名朗讀課文,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進行範讀糾正;最後是學生仿讀,同樣採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覆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着我設計討論環節:首先提問: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主要人物是誰?說的是什麼事?勾畫出讀不懂的地方。並討論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從那些地方看出來?本環節要明確:是按時間順序也就是事情的發展先後順序來寫的。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如“出車回來”“值夜班回來”在討論過程中,老師適時提示,引導學生理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回顧課文,迴歸整體 出示學習提示二: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小韓爲什麼會感到心 裏暖烘烘的?此時你理解“溫暖”這個詞語了嗎?

(2)讀了課文請你用一兩句話誇一誇雷鋒。在我們班有人幫助過你嗎?請給同學們講一講。

這兩個題目讓學生初步瞭解雷鋒樂於助人的精神,並知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互相關心的事,進行情感的遷移。

4、寫字練習,鞏固新知

分析生字字形及書寫難點,練習寫,緊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環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課伊始,我激動地向學生宣佈:“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次**同學參加七巧板比賽榮獲縣一等獎。”至此,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而後讓獲獎的學生說說此時的感受,也請鼓掌的同學說說這掌聲所包含的意思,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說,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掌聲有關的課文,看看文中的掌聲是誰送給誰的?這掌聲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自由讀文。在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字詞。然後以“你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整體感知,爲後續的學習蓄積情感.

第三環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4小節與第1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通過自由讀,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 。然後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1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閱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文靜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四環節:聚焦“掌聲”,感受濃濃愛意.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 "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說些什麼 ""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 "的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再啓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 "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們教師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猛、緩”等10個生字。會寫“暗、降”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盤古的偉大之處。

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感受盤古的偉大之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揭題:古人云:“學貴生疑”,“疑則進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讀書。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盤古開天地》。

二、初讀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藉助注音認讀生字。然後同座互讀互查。識記生字。學生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三、研讀感悟

學生圍繞“人類的老祖宗盤古,是怎樣用自己整個身體創造美麗的宇宙的”這個問題進行研讀。

①重點研讀第二自然段,體驗盤古創造宇宙的艱難。

a.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體會盤古是怎樣把混沌一片的東西劈開的。

b.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詞)

c.通過朗讀,進一步體驗盤古開天地的艱難。

②重點研讀第四自然段,體驗神話故事想象神奇的特點。

a.讀一讀,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b.再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c.你還想到了什麼情景?能仿照書中的句式說一說嗎?

③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朗讀全文,進一步體驗。

四、想象感悟

①浮想聯翩。學生伴隨配樂朗讀,想象盤古用自己整個身體創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臺。選擇自己最愛讀的句子,把它記在腦海裏,注意像“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等這樣的詞語。

③學生藉助多媒體畫面嘗試複述。

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中心句“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五、佈置作業

把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講給家長或朋友聽,請他們提提意見。準備參加班內將要開展的“故事大王”評選活動。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①能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盤古的偉大之處。

③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並能把這個神話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能把這個神話講給別人聽。

教學過程:

一、練講故事

①朗讀課文,做好講故事及評選“故事大王”的準備工作。

②評選方法:小組內互講、互提意見,並推薦一句同學代表本組參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評選。

③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④頒發“故事大王”證書。

二、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寫的生字,引導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

注意左右結構的三種類型。提醒學生書寫時,多數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創”字左寬右窄。注意寫好半包圍的字。

②教師在田字格內範寫生字,學生仿寫。

③學生寫字、抄詞。寫後小組比較、評議。

三、課後作業

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講給別人聽。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寫家鄉五月的田野是孩子們的樂園,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美麗迷人的五月、純樸可愛的鄉村孩子的喜愛。文章寫景又寫人,景與人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讓我們瞭解到了農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濃濃的鄉土氣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照樣子寫重疊詞語。

3、讀懂課文,感受鄉下孩子們在田野中的快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最近你仔細觀察校園了嗎?是不是校園變得更美麗了?花開了許多,樹的葉子也變得更綠了,能告訴老師這是爲什麼嗎?對呀,春天已經到了,我們一起到樹林裏聽聽鳥叫,到小河邊摸摸小魚,到田野上賽幾趟跑,捉幾次謎藏,好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五月的田野(板書:五月的田野)

二、初讀課文

下面請同學按要求學習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注意把音讀準確,把生字多讀幾遍並試着組成詞。

2、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標記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忙碌、削皮、鞭子、撒歡、咕咕叫、鐵鍋、噴香

在認讀生詞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認識兩個多音字及“撒歡”一詞的意思。

2、提問這一課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並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hbb學生可能對“田埂”“竹管”等詞不理解,教師可做簡單解釋。3、檢查讀課文。誰願意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五月的田野給你帶來什麼感覺?

4、(學生帶來交流感覺)誰來說一說?(快樂、高興)

5、細細地讀讀課文,把課文裏帶給你這種感覺的詞語、句子或段落勾畫出來(寫出勾畫標誌)。

四、品析課文

1、導讀1—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中的哪幾句話寫出了快樂?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①“麥子是黃黃的,豆莢是青青的”如果把它換成“麥子是黃的,豆莢是青的”你們覺得怎樣?

生分析:“黃黃的、青青的”是寫顏色特別好看,同時,說明作者很喜歡這裏的景色,心情很好。

②“它們甜甜地笑了”是指誰笑了?爲什麼笑呢?

生分析:表面上是寫麥子和豆莢的快樂,實際上是寫鄉下孩子們的快樂。

(3)帶着這種感受讀讀。

2、導讀3—4自然段。

(1)大聲讀課文

(2)快樂是從哪幾句中體現出來的?

①“五月的風暖暖的,油光光的泥土軟軟的……冒出來,真舒服。”問:課文中怎麼描寫泥土的?你以前有過這種感受嗎?誰能讀出這種感受?②“折一根柔軟的柳條……在田野上撒着歡地跑。

問:你從哪兒讀出高興的?你有過這麼高興的時候嗎?

自己帶着這種心情再讀這一句。

③“噴香的飯菜比什麼都可口”爲什麼這麼說呢?

生分析:因爲是自己做出來的;因爲孩子們太累了;因爲孩子們心情很好……

(3)讀三四自然段誰給大家讀讀三四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五月的田野在你的腦海裏呈現了一個怎樣的畫面?(播放音樂)

學生交流。

(4)小結:是啊,在家鄉的田野上,無論是趕羊、攆鴨,還是摘豆角、做飯,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

3、師有感情地讀第五段,要求學生配合。

問:先看到了什麼?又看到了什麼?爲什麼?

五、聯繫實際進行擴展

五月的田野真美呀!孩子們玩的真開心。我們家鄉的五月,麥子雖然沒有成熟,但別有一番風味。想不想看看我們家鄉的五月是什麼樣的。(出示本地五月景色的圖片,配音樂)播放完問:此時你有什麼話想說?(家鄉的風景太美了)

課堂小結:五一長假就要到了,一定要讓你的爸爸、媽媽帶着你到我們家鄉的景點去看一看。大家不要忘了,把你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