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品】優秀說課稿模板(通用11篇)

說課稿 閱讀(2.5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優秀說課稿模板(通用11篇)

優秀說課稿 篇1

早上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漫畫與生活》。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漫畫與生活》是冀教版國小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三課內容,屬於新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類漫畫練習課型。漫畫造型是畫漫畫的基本功,在上一節漫畫肖像的基礎上,學習漫畫與生活。漫畫創作來源於生活,只要平時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我們就會發現許多創作素材。漫畫從功能上可分爲諷刺功能、歌頌功能、傳播功能和娛樂功能等,從形式上可分爲獨幅漫畫、連環漫畫、組畫等,從內容上可分爲諷刺漫畫、歌頌漫畫、幽默漫畫、哲理漫畫等10多種。教材中提供了不同功能、題材和表現形式的漫畫。幾幅作品都比較典型,和生活緊密相關,樸實生動而富有智慧,能使大家在笑聲中得到啓迪。

2、說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特點,本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瞭解漫畫不同的特點、功能和種類,學習如何選材立意以及漫畫表現手法等。

2)、通過漫畫創作,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3)、增加審美情趣,提高審美素質;能體會藝術來源於生活。

3、說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限,結合漫畫的藝術手法表現特點,在教學中我把“掌握漫畫的特點”作爲教學重點。根據漫畫創作時所應用的方法要求,我把“培養學生能從生活中抽象出漫畫的主題及應用誇張、比喻等方法進行創作”作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準備

充分的課前準備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爲此在課前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蒐集了大量不同表現形式和表現題材的漫畫作品、準備了自己的範畫等。爲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認識漫畫的特點,課前我讓學生也蒐集了自己喜歡的漫畫。

三、說教法、學法

五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畫、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造型基礎,對美術也有着濃厚的興趣,但還不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思維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爲此在教學中我

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實踐操作爲主線”的教育思想,採用談話引導教學法爲主,以實例爲線索,充分運用多媒體、範圖等直觀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此外,我還採用師生共評法對作業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更充分認識自我,客觀的評價自我,並鞏固所學知識。遵循“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課堂上運用多媒體展示圖例範畫的欣賞,採用課堂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通過比較分析、實踐讓學生可以直觀的掌握瞭解漫畫不同的特點、功能和種類,通過漫畫創作,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上的每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優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看漫畫嗎? 爲什麼?看哪些漫畫?它屬於什麼種類呢?(學生思考並回答自己喜歡或蒐集的漫畫以及這些漫畫種類)瞭解漫畫種類分:獨幅漫畫,連環漫畫、全景式漫畫、組畫等。

(設計意圖:本環節利用談話導入,調動學生的熱情,引發思考。)

(二)講授新課

設計知識超市,將所有有關漫畫與生活的知識(如:漫畫不同的特點、功能和種類,學習如何選材立意以及漫畫表現手法等。)用多媒體出示出來,首先採取自學的形式,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瞭解。然後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結合自己蒐集的漫畫欣賞討論。總結:什麼是漫畫?它有什麼功能?有哪些種類?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2、提問:(引發探究)看到一幅漫畫,你的第一反映什麼?漫畫的什麼特點能引起你發笑呢? 漫畫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它從功能上又可以分爲幾類?漫畫家究竟採取了哪些表現方法,讓我們對漫畫愛不釋手?

回答:開心,想笑的感覺。(根據學生回答引出漫畫第一個特點:有令人發笑的功能。結合問題小組彙報本節課“應知”的知識點,便於進一步瞭解。注意運用組間競爭的方式)

3、漫畫來自於生活

多媒體展示:我們一起來到了一個美麗如畫的旅遊勝地,環境美不美?

看:某君來了,看他在做什麼?他的行爲美不美?

這就是一個漫畫的素材,什麼是素材?

漫畫的素材來自於哪裏?(其實生活就是我們的靈感來源,觀察生活,尋找快樂)給這幅漫畫加個題目吧。

學生欣賞多媒體展示後,瞭解漫畫來自於生活。給漫畫加題爲《到此一遊》

(此環節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見到的這個場景,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是藝術的來源,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並利用環境美與行爲不美的碰撞,瞭解漫畫的其中一個表現方法—對比。)

4、漫畫的功能

結合上一環節,利用課本的範畫,將漫畫在功能上的分類讓學生體會出來,讓學生自己研究總結,在激情中加深記憶。帶着問題參與到課本的範畫中。

(1)、到此一遊在功能上是批評諷刺還是歌頌表揚?

諷刺批評了什麼?

(2)、讀課本6、7頁思考並完成:

“錯位”屬於( 諷刺功能的 )漫畫。

“安居工程”屬於(歌頌功能的 )漫畫,表達了(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願望 )。

“小豬你穿錯衣服了”屬於( 娛樂功能的)漫畫,主旨是( 逗人發笑,給人以某種啓示 ) 。

(3)、按我們剛纔的分析方法試分析課本作品:病從口入、苦惱的雙休日、踢足球。(採取小組合作形式完成)

(4)、漫畫從功能上你知道有哪幾類呢?(諷刺、傳播、歌頌、娛樂等功能)

(5)、欣賞了這麼多的漫畫,你感覺漫畫有什麼特點?那什麼叫漫畫?(採取小組合作形式完成)

通過課前知識超市的學習、展示圖片與學生思考討論的`環節,可使學生們自主探究出漫畫的特點。

(漫畫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引人發笑,諷刺、歌頌、傳播和娛樂等)

5、漫畫的表現方法:

提問:怎樣畫纔會令人發笑呢?(展示漫畫:一家)

(1)、思考:這幅漫畫中老師用到了哪些方法?(誇張的構思和誇張的造型。)

(2)、(出示漫畫:污染)

思考:這幅漫畫中老師又用到了哪些方法?(對比、比喻)

(3)、分析課本6、7頁的漫畫中又用到了哪些方法?

(4)、(出示漫畫:大材小用)說一說這幅漫畫的意思。(看不懂到能看懂漫畫的意思,認識到文字在漫畫中的作用)

(此環節設計意圖: 由淺入深,繼續加深知識,不斷的通過圖片和視頻刺激學生的求知慾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瞭解漫畫的表現方式有:誇張、變形、比喻、象徵、相似、對比、巧合、顛倒、移植等。並認識到文字在漫畫中的作用。)

6、漫畫欣賞,多媒體展示優秀漫畫作品。

7、動手創作階段

(1)、播放生活視頻片段供學生參考。

(2)、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並對學生的創作給予肯定。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結合自身特點動手實踐,進行創作。

(設計意圖:在前幾個環節中利用圖片、視頻以及教師範畫已經調動起學生的創作積極性,本環節就是要鼓勵學生大膽創作,突破難點。)

8、展評作品

各小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臺展示作品,講解創作的意圖,並通過比較、推薦、自薦、自評、師生互評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對各小組選擇題材有意義、文字與畫面組織有特點、畫面主題突出、表現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講評。具體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

(1)、貼近生活、主題鮮明、構思巧妙;

(2)、合理選擇表現形式、恰當運用表現手法;

(3)、具有形式美感。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環節不但可以鞏固學生對漫畫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顯示學生的創作才能,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9、課外延伸

介紹我國的漫畫大師豐子愷。

10、小結。

漫畫以其輕鬆、幽默、詼諧的方式來表現生活,帶給我們輕鬆一笑,老師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了今天的內容後,也能夠樂觀的面對生活、面對學習,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五、板書設計

運用範圖、多媒體課件相對應,使板書達到和諧一致的效果。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認識和構想,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優秀說課稿 篇2

一、教學重點定位

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

(二)行爲與習慣

激發學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爲題的興趣,瞭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

(三)知識與技能

學習簡單的探究方法。

(四)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觀看視頻圖片、討論交流、想象活動、表演活動等方法進行體驗。

說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爲題的興趣,瞭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夏天的特徵不僅表現在氣候特徵上,而且由於氣候的變化代理了動物、植物、天文等全方位的變化,人們生活在適應這些變化的同時,也在盡力使這些變化爲人類服務。對國小來講,探究特徵十分明顯的夏季,生活性強,操作性易,實用性也是立竿見影的。本主題活動由夏天動植物生態圖景、動物與夏天的天文、夏天小動物與人們的生活、探究蟬或其他會鳴叫的動物四個部分組成,融常識、生活、生態意識、探究活動於一體。

本主題重點體現課程內容標準“瞭解天氣、季節的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能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等內容。教材三個方面的主題部分都是圍繞我們這一教學重點採取層層遞進方式設計的。

說教學難點:

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難點是:讓孩子們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知了叫 夏天到》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小朋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自信、自愛、積極向上;樂於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動習慣。通過學習《知了叫 夏天到》,讓孩子們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學習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方法。

通過第四單元“知了叫 夏天到”的學習,讓小朋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自信、自愛、積極向上;樂於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動習慣;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學習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方法。例如學習《快樂的兒童節》,引導學生感受兒童節的歡樂氣氛和生活的美好,願意參加有意義的活動,積極開動腦筋,能夠提出自己的建議或看法。學習《荔枝紅龍眼黃》,樣學生探究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瞭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衛生常識,學習探究與水果相關的科學道理和商品化用途。本組教材的編排都有助於培養學生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爲一下七個環節:

活動一 聽聽夏天的聲音;聽聽知了叫、青蛙鳴、雷雨聲,感受夏天的到來和美好。這個環節可以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夏天, 知了叫、青蛙鳴、雷雨聲,這些都是孩子們熟悉而且喜歡的聲音。

活動二 畫畫夏天的色彩; 看一看、說一說夏天的花草樹木、莊稼蔬果、飛鳥昆蟲,畫畫夏天的色彩。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從而激發孩子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三 猜猜夏天的謎語;通過猜謎語活動,讓孩子感受夏天的美好。

活動四 讀讀夏天的兒歌;一年級的孩子是最天真活潑的,唱唱跳跳是他們最喜歡的學習方法,“知了叫”、“太陽”、“大樹”,夏天到了,孩子們會不斷髮現自然界的變化,會不斷髮現一些新奇的事物,幼兒的好奇心越來越強,,並結合兒歌《夏天到》加深對夏天的自然變化的認識,兒歌《夏天到》節奏明快清新、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將夏天的懶洋洋展現在幼兒面前,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五 尋找夏天的祕密;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問題:

1、說說:自己觀察、瞭解到的夏天的小祕密。

2、議議:東莞的夏天什麼時候來到?中午爲什麼不能給花澆水?知了爲什麼會唱歌?下雨前小動物有些什麼變化?

3、找找:不明白的問題自己去找找答案。

通過這個環節,讓孩子從身邊尋找夏天,發現夏天,讓孩子們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的樂趣。

活動六 聽聽夏天的故事;聽老師講童話故事《夏天的故事》。小朋友都喜歡讀故事,聽故事。抓住小朋友們的這一學齡特點,我在這一環節安排聽故事活動,適當地幫助孩子們補充相關的知識,既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不會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

活動七 我做快樂小巧手;在這一環節,我安排“老師教你做手工:折小青蛙或者小蜻蜓”和“我教你做手工:用橡皮泥捏只夏天的小動物”,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用最直觀的方法感受夏天,讓孩子們感受創意生活的樂趣。

四、說教學理念。

最後說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爲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優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第三冊的《識字6》,本課所學的詞語介紹了祖國大地不同地區頗具特色的風情。課文共12個詞語,分爲四組,第一詞語表現的是塞北風光;第二組詞語表現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組詞語介紹海島夏景;第四組詞語表現的是高原景色。這些“詞串”,內涵豐富,展現了祖國大地的自然風光,字裏行間充滿着中華兒女的自豪感。憑藉圖畫,誦讀“詞串”,不僅可以認識本課生字,還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並正確、美觀的書寫“塞”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憑藉圖畫理解本課詞語。

3、瞭解祖國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觀,體會祖國地域遼闊和物產豐富。

教學重點:

識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

識字和寫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圖文對照中輕鬆學習詞語。

2、“讀”是語文教學中積累、感悟和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讓讀貫穿在課程始終。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3、在教學中,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課文。

三、說教學過程

一、接唱導入。

1、師唱“我們都有一個家()。

生接唱“名字叫中國”。

2、你們知道中國有四個美麗的地方嗎?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識字6》,認識這四個美麗的地方。

板書課題《識字6》。

(以接唱的形式進行師生互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並以此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看圖學詞。

1、學習第一組詞語。

過渡:老師先帶你們去認識第一個美麗的地方

(1)多媒體出示中國地圖引出“塞北”,認讀。

指名讀,正音

多媒體示圖“塞北的草原”

師:看看,這就是塞北的草原。一起來讀一讀。

師:你們知道塞北的草原是誰的'家嗎?

(2)多媒體示圖引出“駿馬”“秋風”,認讀。

(3)練讀“駿馬、秋風、塞北”邊讀邊想象畫面。

指名讀,正音。齊讀,

(4)把詞語放到句子中練讀。

師:如果把詞語放到句子中,你們還會讀嗎?

多媒體出示:秋天到了,一羣(駿馬)迎着涼爽的(秋風),奔馳在(塞北)的草原上。

師:聽老師讀,你們閉眼想象塞北草原的秋色。

師:你們能讀出塞北草原的美嗎?

2、學習第二組詞語。

過渡:接着,我們去看看第二個美麗的地方。

(1)多媒體出示中國地圖引出“江南”,認讀。

多媒體示圖:“江南水鄉”

師:這就是江南水鄉,美不美?(美)如果讓你給它加個形容詞,那是怎樣的江南水鄉呢?

引導學生說出(美麗的)江南水鄉。

讓學生看江南水鄉圖引導說出“杏花”

(2)多媒體示圖:“杏花”,認讀。

師:杏花有兩種顏色:粉紅色和白色,引導學生說說()的杏花。

師:杏花是什麼季節開花的呢?(春天)

師:那春天下的雨,我們叫什麼呢?(春雨)

(3)多媒體示圖:“春雨”,認讀。

(4)練讀“杏花、春雨、江南”邊讀邊想象畫面。

優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這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第四冊"1000以內數的認識",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數數的方法,會數1000以內的數,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認識計數單位:“百”“千” 初步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意識;經歷觀察、猜想、操作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3、情感與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並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據此,本節課主要採用活動教學法。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首先是猜一猜鳥巢體育館人數的活動;接下來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給學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測的基礎上,將"到底有多少根小棒"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數小棒的操作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體會十進關係。然後是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交流: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最後是練一練的活動,包括接一接、數一數、說一說、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新知的應用與拓展。

2、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共同決策,集體解決問題,學生在小組中可以自由學習、充分交往,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操作、發言的機會。

3、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本節課創設了奧運福娃帶來的挑戰,讓他們在挑戰中學得輕鬆愉快又積極主動。

三、說學法

從學法來說,本節課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然後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最後小組成員一齊動手操作。然後是小組議一議的活動,老師先引導學生: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啓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猜一猜

課件出示鳥巢體育館圖片,引導學生:猜猜看,這兒可坐多少人?意在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意識和能力。並由此導入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活動二:數一數

活動前,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挑戰情境:小朋友,福娃帶來了一些題目,小朋友每答對一道題,就可以得到一個福娃,全部完成,將得到一組福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接下來學生滿懷信心地進入數小棒的活動。

(1)數老師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明確"10個一是十";

(2)數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數,明確"10個十是一百"; 複習已有舊知

(3)小組合作數更多的小棒。

晶晶帶來挑戰:怎樣數更大的數?

數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每盤大約多少根?

學生自由猜測後,老師問:怎樣能準確地知道小棒的根數?學生將自發地要求數。老師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給各組,請小組合作數一數,並提出數的要求:

(一)數的速度要快;

(二)數的數量要準;

(三)數出的小棒要捆紮好,讓別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後,不是馬上讓他們數,而讓他們先獨立思考:該怎樣數?再組內討論:我們組怎樣數?統一意見,達成共識。然後組內一起動手數小棒。

數完後,分小組彙報:你們組有多少根?怎樣數的?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這時,將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數法: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紮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兩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比較:這麼多的數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並說一說裏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這樣從感知入手,注意了數和形的結合學生很自然地得出:10個一百是一千。 這部分是重點知識。

學生在緊張有趣的數小棒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整個活動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啓發、引導,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活動三:指千在計數器上的位置

這樣,在已有體驗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相鄰數位間的十進制關係,讓生指具體位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再讓生用手寫一下如何寫一千。

活動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頁紙的厚度,並用手勢演示一下;根據100頁紙的厚度估計200頁,400頁紙的厚度,同桌、小組同學進行驗證;估計1000頁紙的厚度,師出示1000頁紙,比一比誰估計的準確;

接着對學生進行節約用紙教育。

活動五、出示卡片199,它後面的數字是誰?師詳細講解,爲何是200,接着問生209後面是?

你能接着數嗎?

89-- 18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彎處數的數法是學生數數中的難點,這一活動是爲突破難點而設計的。

活動六

1、

(1)填一填。

10個1是 10裏面有 個1

10個10是 100裏面有 個10

10個百是 1000裏面有 個100

(2) 數一數。

從198數到206

從985數到1000

這裏,讓學生找同伴互數,再個別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2、 填一填: ----、---、800、--、--

這是一個開放性練習,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十個十個或百個百個地數……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也可以反過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給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的意識。)

3、 出示圖片

讓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悟數學的價值,並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最後進入總結的環節: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我們順利完成挑戰,同學也得到福娃(課件出示福娃圖片)恭喜你們!以此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優秀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天淨沙 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古代詩歌四首》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內容爲主題組元,通過對美的景物,美的語言,美的情感的品味欣賞,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天淨沙 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旨在表達天涯遊子的孤寂愁苦之情,旨趣深遠的意境美是本文的主要特點。結合單元要求和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元曲的認知感悟能力等,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收集整理作者的相關資料及元曲一些文學常識。

2、提高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背誦並默寫課文。

3、通過品味語言,聯想想象,感悟小令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4、積累並賞析描寫“鄉愁”的詩文,感受詩人的思鄉情。

教學重點是:誦讀;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

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

二、說教法。

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是古典詩詞苑的一朵奇葩,可採用下列賞讀古典詩詞的'途徑來感悟堪稱一絕的意境美:

(一)情景設置激興趣。

(二)朗讀吟誦引感知。

(三)品詞析句求深入。

(四)以詩作畫入意境。

(五)聯想想象促感悟。

(六)知人論世探根源。

(七)聯類比照尋互證。

具體教法是:

1、目標導學法。

2、情景設置法。

3、知人論世法。

4、化詩入文法。

5、點撥法。

以上教法運用了多媒體等教學工具來營造氛圍,用老師富有詩情畫意的引導語言增強學生的古詩文修養,可高質量的達成教學目標。

三、說學法。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兼容並舉中最大限度發揮學生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具體學法如下:

1、積累法

2、情感體驗法。

3、朗讀感悟法。

4、自主探究法。

5、聯想想象法。

6、討論交流法。

以上學法,能達到激發興趣、陶冶情操、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四、說教學過程。

(一) 朗讀吟誦—感受語言美。

1、掌握小令的朗讀技巧。 (課件:課文內容)

2、老師範讀,學生仿讀。

3、師生挑戰賽。

4、背誦小令,默寫小令,同桌訂正。

5、自主質疑,合作釋疑,描述內容。

(二) 美讀想象——感悟意境美。

1、美讀課文。

2、找出小令中流露詩人情感的關鍵語句。

3、找出幫助表現作者情感的景物。

4、以詩作畫,把獨立的景物、人物組成一幅畫。(課件:背景音樂)

5、賞析詩畫合一的意境美。

(三) 品味延伸—賞析情感美

1、聯類比照,感受寄情於物,情思相融之美。(課件:《壽陽曲》、《四塊玉》)

2、積累賞析描寫“鄉愁”的詩文,感受思鄉情。

(五)欣賞歌曲—感受永恆美。

1、欣賞歌曲《遊子吟》。

2、師生深情誦讀小令。

3、課堂結語。

五、說板書。

用黑板上的簡筆畫加上點睛之筆“深秋晚景圖,天涯遊子悲”作詩情畫意的板書。

優秀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教材第15冊第11課的《發現與創造》。(板書課題)現在我從5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課設計爲2課時。是八年級年級的課程,它起到的是承上啓下的作用。主要是對上一節課的延伸,也是對七年級課程的一個提高!

說明:承上——這節課是個對材料認識與發現創造的課程,是對第13冊《收集與創造》、《資料冊的設計與製作》的一個延續,因爲這都是對材料的認識與理解、並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的課程,意在爲學生打開一片她探索和創作的天地。啓下——因爲本節課又是一節綜合課,對八年級及九年級的以及設計方面均有體現,例如第15冊《公共設施設計》、第17冊《傳統與現代藝術》。

教材體現了:

①認識材料的種類、發現材料的美感、合理的利用材料;

②瞭解相關的造型及色彩知識

③發揮材料的特點,製作美術作品,瞭解創作的方法。

我選擇面具作爲切入點,原因1是教材中有各種材料製作的人臉造型,可理解爲面具。原因2是意在“弘揚祖國優秀藝術、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對此有所認識與提高,這也是我上本節課的理論依據及指導思想。

這節課是利用簡便易找、便於製作的材料,設計製作面具,將造型技法與色彩技法運用到面具的製作當中。學生可結合表演活動設計面具,並在活動中展示、體驗、交流面具。感受創作帶來的樂趣。這也是體現了新課標總目標中的觀點。

國中階段教學目標:有意圖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語言,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材料和創作的關係,通過製作面具發現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特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捕捉和發現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靈感、藝術感受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能從多元(歷史的、文化的)角度認識面具,尊重和保護人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品德修養。

3.教學重點

(1)發現材料、認識材料、運用材料;

(2)瞭解面具的造型特點、表現形式和製作方法。

4.教學難點

設計出具有新意、藝術效果獨特並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徵的面具。

5.教具準備:多媒體PPT演示;板書輔助教學;大量圖片及文字資料;學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實物展示品;音樂素材若干等。

二、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是朝陽區一所市級示範校,學生有較好素養,善於發現,充滿了探索性、有創新意識;但又具有不確定性、自律能力表現的較弱。

所以我們進行了系統的創新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造型能力的培養;構成能力的創新;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寫實、意像、抽象);創新力培養的成果展示。

這是我們的`教學資源在學生方面的體現,在教師方面,我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教學成果獎的參評曾進入終評階段,我也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三、教法、學法的運用

運用以下教學法:講授法、演示法、合作法、探究法、現代媒體、提問法、實踐法、復現法等。

體現了“三導教學”的模式:一導主體視覺形象,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二導形式美特點感受,促進學生對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與理解。三導小組判斷與評價,促進學生判斷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以下6個環節:導入;材料的發現和利用;面具的設計與製作;作業展示;藝術體驗、展示、交流;課堂小結。

課前準備及環境的佈置:(1)多媒體課件、圖表、面具光盤;(2)面具相關文字資料及圖片資料;(3)學生製作面具的海綿紙,膠水等;(4)學生表演節目用的道具和音樂。

1.導入

我現在給大家看一樣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面具!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做的麼?(學生猜?)

原來就是一個包裝盒的襯!

原來這樣不起眼的廢器物還能做出這麼好看的面具!

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我們瞭解了面具的起源以及藝術特徵,還知道了面具的很多故事,

設計意圖:我這樣設計的目的以興趣做先導,運用提問法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發現與利用

再來看一些面具,能看出這些面具是用什麼材料做的麼?

欣賞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賞中,同學們發現面具的製作材料是多種多樣的!

設計意圖:開闊視野、瞭解有關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寬創作思路。

3.面具的設計與製作(板書)

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願不願跟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面具呢?

這時候我就告訴他們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徵:設計典型的面具形象。

實際上是我們要突破教學難點的地方,解決的方法就是先來欣賞影片《馬蘭花》(插入視頻片斷)。

看完後,同學們分組討論劇中人物,瞭解人物性格、特徵,考慮採用什麼樣的造型更適合這個人物,比如說小蘭,美麗善良,造型上是圓形的?尖形的?還是方形的?

設計意圖:瞭解劇情,讓同學們腦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纔能有更多的想象力!

這裏是解決教學難點的階段。

(1)設計造型

引發學生思考:設計什麼風格的面具?(粗獷、奔放或細膩;寫實或抽象)

以上是設計造型階段。

(2)選擇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時候以青銅、玉、陶爲主,現代面具多用木頭,還有布、瓷、皮、銅、紙、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鋼等。材料不同, 裝飾方法也不同。根據材質可雕刻,可繪畫,也可用紙浮雕的方法制作。

(3)設計色彩

用什麼樣的色彩表現人物的個性?(色調統一、色彩對比強烈)

面具色彩豐富,不同的色彩象徵不同的角色特徵,下面我們欣賞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讓我們測試,看看你對色彩與人物的特點把握如何!

(4)動手製作

採用什麼樣的製作方法?(平面或立體)

選、剪、折、彎、疊、挖、扣、貼、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過程爲:①確定主題;②畫出草圖;③選材製作;④加工裝飾。

大膽誇張、合作創新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瞭解製作過程,設計出富有個性的面具,體現出同學們的創新精神,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解決教學難點的方法: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包括找資料、展示、交流等),平時多進行一些分組訓練,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做的工作,指導他們明確分工,堅決杜絕“拿來主義”。

4.體驗、展示、交流

每組同學依次上臺表演本組節目

教師提出問題: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設計的面具?爲什麼?

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表演的節目?爲什麼?

學生交流體會,讚美他人的優點,欣賞他人的成功。

通過節目的表演活動,體驗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製作的面具。表演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帶來的樂趣。從活動中瞭解了他人,瞭解自己。

5.課堂小結

(1)我們所做的面具是對環境的保護—廢物利用。

(2)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美的感受,並且可以裝點我們的生活

(3)歡歌勁舞、交流情感

五、教學評價

教師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表述出自己的觀點,造成活潑的討論氣氛!對學生的各種觀點採取寬容的態度。加以正確的引導,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和成功。

學生評價:表演完節目、展示各組面具。同學們對面具與節目進行自評和互評

優秀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爲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爲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爲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爲: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爲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索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說教法

本堂課因爲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說學法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爲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說過程

(一)引導釋題,導入新課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說“辯”字導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學古文,較難理解,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爲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爲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本的內容,體現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明白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出,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說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爲板書總是爲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爲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爲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內容。

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爲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優秀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守株待兔》改編自《韓非子》中一文,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髮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二、說目標:

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這是教學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繼續練習默讀課文的方法,在讀的過程中感知這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而那個種田人“白撿”到野兔後“樂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倖”的錯誤想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這是教學難點。

三、說流程:

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才能形成。本課設計重在讓學生體驗語言實踐的過程,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歷練語言,緊緊扣住課文的語文點展開訓練,使課文內容的理解,語言的'感悟,寓意的領會融爲一體,努力使一個設計承載多種功能。基於這樣的文本與目標擬定,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範讀揭題,說出大意

1、範讀課文,請學生注意,從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說明題目意思的話來。教學從課題切入,引導學生自己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句子理解題意,爲下面的教學鋪路搭橋。

2、新課標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因此,讓學生圍繞題目展開討論:這個人爲什麼要守着樹樁等兔子呢?結果又怎麼樣呢?請學生再讀課文,從而幫助學生準確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抓住細節,對話文本

●兔子撞死的原因:竄首先讓學生明白“竄”是怎樣的動作,在討論中理解“竄”的特點,接着通過簡筆畫,勾勒出“竄”的背景,明白髮生這種情況的極偶然性。使學生在讀、思、說中步步深入,從而領悟品詞析句。

●種田人的心情:樂聯繫文本,把種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語地說出來。這樣做既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使詞語帶着活生生的形象貯存在他們的腦海中。

●種田人的行爲:等 什麼時候開始等,怎麼等,等的結果怎樣?帶着問題研讀課文,體會想象種田人坐着等野兔時的言行和心理,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從而提示出規律,不勞動是一無所獲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學習

師問:如果你是鄰家一位老農,看到這位守株待兔的年輕人,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吸取課文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個環節,意在引領學生在對話、體驗、傾聽、思考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後出示古文:以古文教學來結束全課,來爲學生打開了一扇嶄新的語文學習之門,引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四、說理念: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用故事來寄寓道理的文學體裁。寓言是現實生活的折射。它既能啓發學生探索又能幫助學生了解人情世故。寓言故事以學生讀懂故事爲表,理解寓意爲裏,聯繫實際爲真。所以,我這節課,不是單爲了教這則寓言,而是通過對這則寓言的學習,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途徑去思考問題,去認識生活;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寓言的學習,不僅是語言文字的學習,更是一種智慧的學習。這節課,我將帶着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去學習,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爲了體現語文的工具性,我設計了以讀爲主線來組織各項訓練活動。爲了滲透語文的人文性,我爲學生創設了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情境。因爲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輸、也不能用貼標籤的辦法單方面的授予學生,而需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去感受、領悟、昇華。

優秀說課稿 篇9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背影》,它是現行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與、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學過程設計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教材分析】

1、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背影》,現行語文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愛”爲主題,幾篇課文都以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讓我們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讀這些課文,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生活中人們大都歌頌母愛,即使歌頌父愛,也一般是正面寫父親的高大形象,但這篇課文卻寫父親的背影,寫父親不美的外表、動作和不漂亮的語言;文間的語言樸素,但感卻感人肺腑。究竟其力量從何而來呢?讓我們去學習課文,從課文中找出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結合實際,我將素質教育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

(1)、加強對語言字詞的積累運用;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特點。

能力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通過關鍵語句表達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標:

(1)、體察深厚動人的父子深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2)、聯繫自身,感受父子間的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感受愛、學會愛,學會感恩

【學情分析】

多數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而且他們的認知感悟能力也不夠成熟,對於生活,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還仍是“生在福中難知福”。儘管全文籠罩着一種“淡淡的憂愁”。但從文章的深層文化意義來看,它又潛藏着的民族文化內涵,體現了中國人一向強調的父慈子孝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運用整體閱讀法教學理論,以體會文章精要爲突破口,重點抓住“四次背影、四次流淚”在文章中的出現、作用以及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抓住文中父親的四句話,體會文中所飽含的深刻情感。感受父子間的濃濃親情,並引導學生感受愛、學會愛,學會感恩

【教法分析】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情感感悟爲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並對重要的字詞進行梳理;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閱讀訓練,着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後對文章所蘊涵的感情進行領會與分析。爲了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新課標對八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之

2、研討、探究法、新課標提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能力遷移法: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爲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

【學法指導】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四點

1、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體會關鍵語段、語句。

3、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聽讀、朗讀訓練,語彙積累,整體閱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課時:重點文段的閱讀,關鍵語句的品位,段落與結構、中心的關係,加強情感德育教育的滲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語:

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爲學生創設一個親情的氛圍,再伴隨着教師的吟詠,讓學生沐浴着親情,懷着一份感動,走近朱自清,走進《背影》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包括正音練習,把握全文線索,以及初步感知文中抒發的思想感情。

1、聽錄音朗讀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正音練習看大屏幕,教師對這些詞領讀兩遍

3、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找出文中一共寫到幾次背影,你最認爲哪一次最感人,用心品讀一下。

〈1〉惦記背影(思念父親)

<2>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明確:刻畫背影(望父買橘)通過語言、動作、衣着描寫體現了父親不顧自己的身體,艱難的爲我買橘子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4、作者寫我與父親的背影放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寫?其用意是什麼?

見面背景祖母死了

父親失業

明確:作用:營造一種淡淡的悲涼環境人,與父親對兒子滿腔的熱情對照,顯示父愛的崇高

通過這一環節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大意。同時,啓發學生從課文中發現作者行文構思的關鍵,以此爲線索展開對課文的深入探究。

4、作爲一個已經二十歲的“我”看到父親的背影時情不自禁地流了幾次淚?試着分析一下這淚光中有怎麼樣的感情?

a、觸景傷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b、感動之淚:望親買橘,父子離別

c、惜別之淚:(父子分手)d、再現背影,思念、牽掛這淚

三、研讀課文、揣摩品味

圍繞“四次背影”、“四句話”、“四次流淚”等幾個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品味感悟。

《課程標準》階段目標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因此,把握語言特點,品味體會語言的.涵義是閱讀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爲達到此目標,我設計以下問題

1、課文在刻畫父親時用了很多語言描寫,找出父親在在文中說的五句話,體會其中的含義

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

抓往文中的幾句重點話語來體察那種深厚而動人的父子深情,使他們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本環節也是這一堂課的重點。

2、文中還幾次寫到自己的心理描寫,請找出並分析

(1)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2)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3)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明確:這些語言都流露了我不理解當時對父親的自責、內疚。以及後來對父親的無限牽掛、思念

四、拓展延伸、感受深情

新課標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1)本文是什麼東西打動了你,激起了你的情感波瀾?

明確:父子深情,父慈子孝

(2)新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最終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通過學習名人精神,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情感薰陶。

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請你敘述一次讓你最爲感動的事與同學分享

3、假如明天就是父親節,請你用詩意的語言發一條短信表達對父親的受。

1、永遠我都會記得,在我肩上的雙手,風起的時候,有多麼溫熱;永遠我都會記得,伴我成長的背影,用你的歲月換成我無憂的快樂!祝福爸爸節日快樂!

2、多少座山的崔嵬也不能勾勒出您的偉岸;多少個超凡的歲月也不能刻畫出您面容的風霜,爸爸,謝謝您爲我做的一切。父親節快樂!

3、歲月的流逝能使皮膚逐日佈滿道道皺紋,我心目中的您,是永遠年輕的父親。

五、教師總結

生活中“父愛”是一永遠了說不完的話題,父子之情之所以感人至深,因爲我們懂得去愛別人,懂得去感受別人給我們的愛,在這用愛紡織的親情世界裏,讓我們去品味這份真情,把愛延續下去了。

六、作業佈置:

1、優化練習

2、請同學們回到家裏,用他們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他們的父母、親人表示兒女對父母的理解,對父母給予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如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爲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

優秀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在《春》這首詩中,詩人關注的並不是外在的春天蓬勃滋長的自有事物,詩人更多地是傾心和專注於自己的直覺和知性,當然這種直覺是和知性的思辨緊密結合的,也即思維智性的直覺。語言清新,意象奇特,特別這一切的融合無間。適合學生用他們特有的激情和青春細細體味。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現代詩歌“生命的律動”的內涵。

2、體會詩歌中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3、結合課文,領悟中國詩歌的奇特的思維方式。

4、體會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二)教學重點:領悟詩歌奇特的思維方式,理解詩人所選意像的內涵。

(三)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豐富的內蘊於情感。

三、說教法

針對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重在創造一種是指身臨其境的氛圍,同時結合視頻短片和音樂的播放,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有更深層次的體會。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言

在一年四季中,有兩個季節是最富有詩意的,那便是春與秋,因此它們也成爲了詩人的寵兒。關於秋的詩句我們學過不少,有毛澤東的:萬類霜天競自由(《沁園春、長沙》)更有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不同的詩人帶給我們的秋天是不同的。那麼今天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一首關於春的詩,一起走進穆旦的《春》。

(二)關於作者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錚,另有筆名樑真,祖籍浙江海寧,生於天津。1935年發表的雜感《夢》,是他以穆旦爲筆名發表的第一篇作品。1935年穆旦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半年後改讀外文系。1940年,留校(西南聯大)任教,他的第一部詩集《探險隊》於1945年由昆明文聚社出版。1947年,他在瀋陽自印了《穆旦詩集》,次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詩集《旗》1948年,穆旦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1951年獲碩士學位。1953年初,穆旦與夫人周與良一起回國,在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從那時起,他開始大量翻譯詩歌,至1958年,他共翻譯出版了雪萊,普希金,濟慈,拜倫等人的詩集十餘種。1958年,他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錯判爲“歷史”,直到逝世前夕,穆但仍不懈的翻譯創作,翻譯了《唐璜》《丘特切夫詩選》《歐根、奧涅金》等。

(三)關於《春》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二行,但包含的詩意和詩情卻是十分飽滿的。穆旦友人,翻譯家王佐良曾評價這首詩:“出現了新的思辯,新的形象,總的效果則是感性化,肉體化……從而使《春》截然不同於千百首一般的傷春詠懷之作。它強烈得多,真實得多,同時形式上又是那樣完整”(《談穆旦的詩》)

與傳統的吟詠春天的詩作多好寫景不同,此詩最大的特點是在春天的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人的眼光,人的感情,人的慾望,尤其是人的感覺。經過感覺的過濾紙後呈現的景緻,便顯得結實有力。

袁可嘉如此概括此詩的特點:敏銳的知覺和玄學的思維,色彩和光影的交錯,語言的清新,意象的奇特,特別是這一切的融合無間。(注:讀詩時應注意此時的詞語運用方面的'特點)

(四)整體感知,問題探究

1、這首詩的兩個詩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總的來說,第二節與第一切形成明顯的並列於相互對應的關係,但是第二節在主體上更深化了一步,由大自然春天的絢爛轉向了生命的春天的迷惑和痛苦,這種痛苦還是一種現代的自我意識的體現。

2、詞語的厚度和力度

這主要體現在對春天的顏色和形體的描繪上,例如,寫“綠色”,詩人用火焰狀綠色之盛,之逼人眼目,用搖曳寫出了綠色具有動感的形態,倘若換成其他的詞語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讓學生嘗試)更不消說後面有渴求,擁抱兩個動詞的加強;又如寫花朵的生機蓬勃,用了反抗和伸,也是兩個表示形體的動詞,它們足以顯示出無窮的生命力。至於“泥土做成的鳥的歌”,更巧妙的表現了“歌”所負載的雙重力量(輕盈和沉重)這就是王佐良所說的肉體化。

3、“看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寫法探究

這裏運用比喻,將窗外自已綻放的春色比作“滿園的慾望”,也作爲全詩的過渡,由具體到抽象,由大自然的春天過渡到生命的春天。

比較賞析:《浣溪沙》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閒掛小銀鉤。

賞析:將春色比作“滿園的慾望”與“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用容易捉摸的事物去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是詞人在這裏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是夢似飛花,愁似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特別具有一種詩意美和畫境美。

(五)主題探究

思考:如何理解這首詩所表現的青春主題?

明確:這首詩表現的青春主題是複雜的,其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富於朝氣;其二,充滿了無盡的渴望和追求;其三,對“禁錮感”顯示出強烈的反叛意識或叛逆意識;其四,在“被點燃”後“無所歸依”,陷入迷惘。這首詩的巧妙之處在於,能夠把上述複雜的特點糅合在一起,生動地展現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徵。

五、說板書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色彩和光影的交錯。

他渴求着擁抱你,花朵。語言的清新。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來,意象的奇特。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

藍天下,爲永遠的謎蠱惑着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捲曲又捲曲,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第一節:滿園春色的美麗。

第二節:詩人在20歲時(生命的春天)所深味的青春衝動帶來的歡欣和痛苦。

優秀說課稿 篇11

說教材

我執教的是長春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板塊“童年的問號”第二課《孵蛋》的第一課時識字課。

說教學內容

本課講述了愛迪生從小愛提古怪問題,常常把大家問得啞口無言。有一天他用身體幫母鵝孵蛋,弄得大家哭笑不得。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喜歡動腦筋提問題,並且自主探究問題尋求答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衆所周知,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級語文教學的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識字、朗讀,讓學生喜歡閱讀,享受閱讀。那麼,在短短的40分鐘內,怎樣才能既有效識字又充分朗讀呢?經探索我校低年級語文確立了“隨文識字,析字解文”教學模式,既邊學文邊識字。由於一節要認13個生字對七八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有一定困難,所以我採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的教學策略來完成教學任務。因爲方法是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所以記憶深刻。

說教學目標

★多種方法識記13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便”。

★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地朗讀課文。

★培養孩子愛動腦筋、愛提問題,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意識。

說教學思路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樑,拉近了師生心的距離。本節課我才用談話導入法:同學們,老師這有一些圖片你們想看看嗎?出示一枚枚蛋寶寶,這些蛋寶寶想怎樣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學生結合已有經驗說出了用身體加溫進行孵化。在通過兩幅鳥類孵蛋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孵蛋的辛苦。那人像鳥一樣趴在蛋的上面能不能孵出小寶寶來?有一個小男孩就萌發了這樣的想法,他就是愛迪生。出示愛迪生孵蛋圖。他小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他爲什麼要孵蛋,他能孵出疍嗎?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解決這些問題。這樣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視覺、聽覺、思維、想象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既引出了課題,又爲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隨文識字,析字解文。

興趣激發容易,如何保持確很難,尤其是一向被大家認爲是枯燥無味的識字課。所以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師範讀生跟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文本,理解文本。在圍繞愛迪生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爲什麼孵不出蛋來?這兩個問題展開教學,隨機認識本課生字。學生在彙報識字時,用部首識字法認識了“迪”“題”“便”“蹲”“料”,尤其是“蹲”字,右半部分不認識的`同學用拆分法:八字頭西字多一橫下面是一個寸字來記憶,有的識字多一些的孩子說出右半部分念尊,動畫片裏認識的魔尊的尊。又如:學生用置換的方法認識了“感”字,減法的減自去掉兩點水下面加一個心字底就念感,感動的感。學生識字方法多樣,興趣濃厚。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放手讓他們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在通過愛迪生的資料,介紹他的成就,進一步是學生懂得愛動腦筋、愛提問題,主動探究問題是走向成功的祕訣。

三、鞏固識字,強化記憶。

在本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遊戲:

★運蛋遊戲。

讓學生摘下蛋寶寶,讀出後面的生字並組詞,鞏固剛學過的生字。

★編字謎識字。

讓學生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富有靈性化的語言符號賦予生命,再通過表述記憶方法活靈活地再現出來的過程,體現了是教學的個性化。課堂上學生編出:“煩”一頁紙着火了,“趴”八隻腳,“迪”由走了,由字騎滑板車等巧妙的記憶方法。雖然孩子們編的字謎比較粗糙、幼稚,甚至在我們大人看來不怎麼合乎情理,但是孩子們在積極編造字謎的過程中對字形進行反覆地推敲研究,他們的思維進入一種積極狀態,不僅掌握了生字,提高了識字效率,更重要的是在主動參與、體驗識字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同時,學生的創新潛能在識字活動中釋放出來,讓創造性思維伴隨學生左右,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反思本課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學生自主彙報識字是有點亂,怎樣能讓學生活而不亂,是我應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在關注優等生的同時,怎樣讓差一點的學生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是我近一步努力的方向。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的細節問題處理得有些倉促,這是我急待改進的地方。真誠的懇請領導及同仁予以批評與指正,以利於我今後的教學。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讓課堂充滿情趣,這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的需要。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觀形象的因素,利用漢字本身的規律,藉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在觀察、聯想、比較、思考、遊戲中生動愉快地識字,豐富識字形式,提高識字能力,逐步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用漢字放飛夢想,讓個性得以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