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範文錦集10篇

說課稿 閱讀(1.64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說課稿範文錦集10篇

說課稿 篇1

大家好,我是09中文班9號楊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魚游到了紙上》。下面我將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方面來講解。

一、 說教材

這是一篇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三篇課文。

《魚游到了紙上》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魚時,發現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經過多次觀察,作者不僅發現他所畫的魚活靈活現,還發現了他是一位聾啞人,所以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在敘事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年級的學生對於“認準目標,不懈努力”這個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棄,文本中的聾啞人身上卻有一種執著專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靈受到啓示。因此,應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來感受年輕人勤奮、專注的品質。

下面我將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識罷、徽、聾、啞四個生字。

2、 會寫廠徽、咯噔、聾啞、花港、清澈等詞語

3、 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感悟青年人繪畫時專注、勤奮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學中體會說明的道理,受到啓發,教學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教學準備

標有重點句子、插圖的多媒體教學;音樂

二、說教法

教法選擇

1、採用“質疑問難——理解感悟——感情朗讀”的自主 、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體現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讀中感悟”的特點,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爲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創設對話情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情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與文本、與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

學法指導

1、在質疑中探究。課堂上,當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深入,理解會更深刻。

2、在品讀中體驗情感,積累語言。學生通過想象情境、品味詞句,反覆朗讀,達到熟能成誦,積累語言。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查字典、詞典理解本課生字詞的.意思,瞭解課文的內容,並提出穎難問題,以備課中質疑。

(一)、欣賞名畫,導入新課。

師生一起欣賞著名畫家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鄭板橋的竹。欣賞後,請生談談這幾幅畫畫得怎樣?教師適時引導:今天,我帶大家一起走進一位能讓魚游到紙上的“特殊”畫家,那就是27課《魚游到了紙上》。(導入這一環節,通過播放讓學生欣賞名畫,感知畫畫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樣,體會畫家技法之嫺熟,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指名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的學生邊聽邊想,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些什麼呢?目的是檢查學生的讀文情況,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的主要內容。這樣既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

2、請同學們談談預習中提出了哪些問題?預設學生會解決一些詞語的理解比如:賞心悅目、一絲不苟等,或者有一部分學生初步讀懂了魚游到了紙上是什麼意思?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課前預習的收穫,達到以評價促發展。

(三)、由疑入手,提煉研讀專題

1、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學生質疑將最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如,爲什麼說魚游到了紙上?爲什麼說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裏”和“魚游到了紙上”有什麼關係?

2、確定研讀專題爲“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

(四)、研讀“魚游到了紙上”

1. 默讀後找到相關段落,說說“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聾啞青年畫技高超,畫出的魚活靈活現,如同真的金魚游到了紙上一般,這是對他的稱讚)

2.反覆朗讀,說說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描寫,使你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的。

a.用小女孩的話直接讚歎。引導理解“驚奇”後指導讀好用小女孩讚歎的話。

b.細緻的動作描寫,

1)讀過這一部分你體會到了什麼(認真 細緻 熟練 專注)

2)引讀—他有時---有時---

出示使用工筆細描、速寫手法畫出的魚的圖片,讓學生欣賞,體會聾啞青年畫技高超,畫出的魚活靈活現

3)配樂讀

c.寫圍觀人物的讚歎和議論。如果你在旁邊觀看,你會怎麼讚歎?

(五)、研讀“先游到了我的心裏”

1.默讀相關段落,體會“游到了心裏”是什麼意思。

2.快速瀏覽,找到相關段落,說說聾啞青年是怎樣使金魚游到自己心裏去的。

交流第四自然段

1、你能體會到什麼:學生自由讀談體會

2、比較句子的異同,說說句子的意思表達有什麼不同,哪句更好,爲什麼?

(1) 他一個人站在金魚缸邊,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

(2)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

4、、師:從春到夏,從秋到冬,他靜靜地看魚,他放棄過也從沒有動搖過。

交流第八自然段

1、看這位青年畫魚的情境,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讚歎着,議論着,可是,唯一沒有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什麼是融爲一體?

2、有人認爲他是一位聾啞人,沒有反應,這是很正常的事。你認爲呢?

他可以擡起頭來看看周圍人讚賞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語與大家交流嗎

他可以自豪的舉起自己的畫 向大家炫耀嗎?

可這些他都沒有去做,他好像-----------

3、再讀這段(8段) 指讀

第十二自然段

引導學生讀句子談體會

教師小結:聾啞青年愛魚到忘我的境界,觀察魚時出神入迷, 畫魚時與魚融爲一體,並且持之以恆地刻苦練習,所以他對金魚非常熟悉,掌握特點,做到胸有成“魚”

(六)、研討“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因果關係)

1、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老師給出一些詞語,請你選擇恰當的,把它們連成一句通順的話,可以作詞序調整,及加上一兩字。

1)因爲……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後…… 4)即使……也……

5)哪怕……也……

2、小結:對!“先游到了心裏”是“游到了紙上”的基礎和原因,“游到了紙上”是結果。這位聾啞青年能把魚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是他勤於觀察、專注觀察、刻苦練習的結果。

(七)、延伸課外

1.自己選擇摘抄描寫聾啞青年外貌、神態或動作的語句。

2.多麼可敬可愛的青年啊,雖然我們不能同他交談,卻可以同他進行筆談。你想對他說什麼呢?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四、說板書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

玉泉觀魚 老是呆呆地

舉止特別 忘記吃飯、回家 忘我境界

游到心裏 游到紙

說課稿 篇2

我們本次教研活動研討的主題是“課外閱讀和科內閱讀相結合”的指導課,這也是我們“課外閱讀序列化研究”的一個項目。下面,我就《王二小》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談一談我的一些做法。

1、藉助課文中的圖畫進行課內閱讀指導。

《王二小》的故事發生在解放前,如今的孩子不熟悉當時的時代背景,理解課文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文中有三幅插圖,形象地表現了當時的部分情景。根據新課程標準低段目標中的“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這一目標,我緊緊地扣住三幅插圖進行閱讀指導:

(1) 通過根據插圖找相關的段落和直接描寫圖畫意思的句子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 根據人物的動作、表情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二小的勇敢。

2、運用歌詞填補文章的空白進行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指導。

上次的教研活動,薛教授幫助我們總結、提煉了一個校本教研研討專題:“如何抓文章的空白點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今天的這節課,我也在這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並且和我們的“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相結合”指導課有機的結合起來。我想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我今天的做法:有效運用課外閱讀材料填補文章空白,充實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語感,增加課外閱讀量。

這節課,我運用課外閱讀材料填補了文章的兩個空白點:(1)“敵人叫王二小帶路。”課文中沒有交待敵人要王二小帶他們到哪裏去,而且不是很清楚“掃蕩”這個詞語的意思,所以學生難以想象“如果王二小給敵人帶路會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從而不能全面體會二小的英雄行爲。於是我採用讓學生讀《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二段歌詞的方法,讓學生很自然地感悟到如果王二小給敵人帶了路,山溝裏的後方機關和幾千老鄉的生命就會喪失在敵人手上的嚴重後果,從而更加能夠體會二小的.英勇行爲,並且不自覺地增加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積累。(2)“敵人殺害王二小的情景。”關於這一情景,如泣如訴的歌聲曾經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使無數人對王二小的英勇行爲肅然起敬,但是文章沒有對這一情景進行描述。於是,我首先讓學生欣賞歌曲,並精心地製作了歌詞與樂曲同步出現的課件,讓學生初步感知王二小被殘忍殺害的悲慘情景並初次接觸與此相關的三段歌詞,然後通過讓學生談感受加深對歌詞的理解,再通過老師的引導激發學生朗誦歌詞的激情。使學生對王二小的英勇行爲有更深一步的領會,而且訓練了朗讀。

3、指導學生尋找、閱讀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進行拓展。

本課講的是抗日小英雄的故事,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學完本課後讓學生閱讀這個方面的材料一是剛剛受過感染興趣濃厚;二是對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有幫助,所以,我採用了開“英雄故事會”的形式激勵學生自主閱讀。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而且是寫小孩子的,對學生來說確確實實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部分寫張衡怎樣數星星,通過對張衡數星星的樣子及具體如何去數來反映張衡的認真態度。第二部分通過奶奶認爲張衡“傻”從側面來反映張衡的刻苦。第三部分通過張衡說:“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來反映張衡觀察的仔細及決心。第四部分通過爺爺的話來告訴張衡北斗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這跟第五部分張衡幾次起來看星星又有直接的關係,第六部分是對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實際上都是通過言行來表現張衡刻苦鑽研、認真思考的好品質。而第一課時我就解決第六和第一兩個部分。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完成有關練習。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能大致說出:張衡能成爲著名的天文學家的原因:是因爲他從小就愛好天文,長大以後又具有刻苦鑽研的精神的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學習張衡從小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啓發學生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張衡小時候是怎樣觀察和研究星星的;難點是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懂得張衡爲什麼能成爲著名的天文學家。

四、說教法與學法

在低年級要通過講讀課文反覆不斷地指導學生朗讀,初步掌握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習慣,以便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在學課文時,我先提出一個總的問題讓學生自學,在課文中尋求答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主動性,來自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再通過幻燈與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

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我精選媒體,系統設計,寓教於樂,樂中求學。這樣,通過媒體化抽象爲形象,既突破了本堂課的重難點,又使學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同時,我還利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感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從一年級時學過的課文《小小的船》,引入歌曲《小小的船》。從歌中“月兒”引出“星星”,揭示課題。

(二)、自學新生字。分自由讀,小老師領讀,齊讀,記字音和字形來學習生字。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隨機介紹長大以後的張衡,出示最後一段的教學。

(四)、那你想不想知道張衡小時候的故事,而引入第一段的教學。這也這節課學習的重心。抓住“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展開教學,這麼美的.星星,張衡看見了是怎麼做的呢?進行第2句話怎麼樣數星星的的教學,加上動作演示,加深記憶,再從“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來體會張衡數星星的仔細與認真,以及有耐心。

(五)、教學兩個新生字:“珍、珠”。

六、教後反思

整堂課下來感覺還是比較順利的,由於本人自己水平有限,缺少一定的應變能力和教學機制,所以有待自己在以後的教學方面還要進一步的加強,就自己努力的方向做一下反思。

1、以後在教給學生說話時要有序。即按先後順序來說,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完美的語言展示給同學們。這節課中有的同學說的無序,缺少語言的訓練,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練習。

2、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要進一步加強,要讓學生大膽的說,積極的想,在以後的語文課堂上還要多進行想象反面的訓練。 《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對韻歌》是一首優美的對子,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蘋果葡萄碩果累累的美麗景象,表現出豐收的喜悅心情。這首對子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說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中“李苦、瓜甜、習習、綿綿”等詞的意思,並練習說對子。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些簡單的對子。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於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讀的現象。

三、教法分析

從本課對對子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

四、學法分析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本節課採取的主要學法有觀察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五、教學流程

1.複習檢查。

通過檢查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2.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衆所周知,教師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爲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爲了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圖畫展示,創設情景。

(教師出示圖畫並用語言描述)小朋友,看這蘋果園和葡萄架多美呀!(教師出示蘋果園和葡萄架)。教師趁機提問:

a.串串葡萄掛在什麼地方?

b.蘋果結在什麼地方?

(2)綜合運用圖畫、語言、幻燈再創情境。

(教師描述) 老師想把這五顏六色的水果送給你們。慢慢地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着,想着,你置身在一個大果園裏,有好多好多的水果,你都能想到哪些呢?

教師再出示李子和西瓜的圖片,不難看出,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根據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往往爲此而興奮不已,學生情緒爲之高漲,進入一個高潮。此舉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讀訓練。

—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範讀,即範讀指導。

接着進行引讀激情。在這裏引讀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採用邏輯引讀。

(1)葡萄對什麼?

(2)李苦對什麼?

(3)風什麼?

(4)地對什麼?

(5)南對什麼?

針對小朋友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小環節,使教學再進入一個小高潮。

比賽的規則是:感情朗讀要把閉着眼睛的小朋友彷彿帶入飄

香的果園。再通過個別、小組、大組賽讀,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慾望。

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即興演讀。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受到感染。演讀使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文字符號,藉助教材的直觀在大腦中建立鮮明的表像聯繫,而且實現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頭腦中的表像運用外顯的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

在這較複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圍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具體做法是:

a.自由演讀b.個別演讀c.全體演讀

六、板書設計

葡萄————蘋果

李苦————瓜甜

風——————雨

地——————天

南——————北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鄂教版五年級第六單元第17 課,課題是《隔窗看雀》。本單元以“人與動物”爲話題,安排了三篇課文。《隔窗看雀》在本單元起着承接作用,透過這扇窗戶,聽到雀兒的鳴唱,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情趣。生動地再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我的說課分爲四個部分,分別是: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步驟,說板書。

首先我們進入第一部分:

一、說教材。

《隔窗看雀》這一課構思新穎,語言質樸,蘊意深刻。文章前5段,作者描寫了麻雀的“跳躍”、“翹尾巴”“飛行”,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妙的是作者筆鋒一轉,在第6自然段提煉出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心靈寫照:“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並進一步詮釋它堅忍、樂觀、有責任感的生活態度.最後,作者用精妙的語言描寫了麻雀是“點綴在人類生活中的活標點”,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揚揚灑灑的文字讓人浮想聯翩,更令人感慨不已。但作者由“雀”到“人”、寄情於物的寫法,特別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深刻內涵,學生領悟還較困難。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架起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樑,讓學生掌握文本的重點,理解文本的難點,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以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推進。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本篇文章的教學,我預計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理清文章脈絡,掃清字詞障礙。下面我就第二課時進行說課。通過研讀,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CAI出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品味語言,想象畫面,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掌握邊讀邊想象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對平凡生活的熱愛,形成健康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貴,引發學生對生活的初步思考。

二、教法學法

我始終牢記: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語文課堂就要有語文味,語言學習就是要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而教法和學法往往是相互交融的。因此,我選擇瞭如下的方法。

CAI出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抓詞扣句體會情感 以讀代講引發共鳴

創設情境想象補白 拓展練習深化感悟

三、教學步驟

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這個中心句上牽下聯,層層剝筍認識麻雀的形象,理解句子的含義,激發學生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整個教學過程,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CAI:

複習舊知導入 雀兒巧妙再現

抓詞扣句體會 雀兒深銘心中

圖文並茂想象 雀兒點綴生活

隔窗放飛思想 雀兒喚醒生命

首先,進入教學過程第一個環節:複習舊知導入,雀兒巧妙再現

在複習舊知,導入新課的環節中,我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麻雀活動的鏡頭,然後回憶上節課所讀到的有關描寫麻雀生活的語句,用朗讀的形式再現出來。

作者看着窗外的雀兒門,此時有什麼感受?

接着讓學生自由瀏覽課文6-11自然段,找出文中最能集中表現作者感到麻雀“忙碌“、“平庸”的句子,並勾畫出來。

緊接着,進入到教學過程第二個環節:抓詞扣句體會,雀兒深銘心中

進入這個環節我提出第一個層面的問題: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麻雀的“忙碌、平庸”?

默讀課文,圈點批註,集體交流:首先感受麻雀的“忙碌”。學生說到哪就讓他讀哪;讀到哪,老師就評價、反饋、指導到哪。

在此我對麻雀的“平庸”進行了重點指導。

CAI:

“它不會翱翔,也不會盤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類那樣順着氣流,直上白雲蒼穹之間,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從一個樓檐到另一個檐臺,與人共存,生存與市井之間……”

讓學生找出這段話中體現麻雀“平庸”的關鍵詞(學生不難找出“不會”“也不會”“不能”這些關鍵詞去體會“平庸”,教師及時進行評價。)

然後,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說說麻雀會些什麼,又只能做些什麼這樣的句式來。

再通過朗讀,麻雀與大禽類之間的差距形成鮮明對比,學生不由得從心底裏感慨麻雀是多麼“平庸”啊!

在此基礎上,我繼續緊扣中心句,提出第二個層面的問題,即核心問題:爲什麼作者認爲它“不羞愧,不自卑”呢?

學生們很快發現了文中第6段中的一個重點句:

CAI:

低飛,跳躍,啄食,梳理羽毛,發出永遠幼稚的鳴叫,在季節的變化中堅忍或歡快,有責任感地孵蛋和育雛……活着。

此句理解分爲四個層次:

1、通過自讀,理解文本內容;

2、再讀交流,找出重點詞深化理解,體會到麻雀總是叫個不停、忙個不停,很堅強、快樂的活着;

CAI出示:

低飛,跳躍,啄食,梳理羽毛,發出永遠幼稚的鳴叫,在季節的變化中堅忍或歡快,有責任感地孵蛋和育雛……活着。

低飛,跳躍,啄食,梳理羽毛,發出鳴叫,在季節的變化中孵蛋和育雛……活着。

3、將句中的“永遠幼稚的”“堅忍和歡快”、“有責任感”這些關鍵詞隱去與原句進行對比讀,讓學生在讀中自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傾向;

通過這兩個例句的對比讀,學生們自主感悟到:去掉這三處形容詞,文章遜色很多,從中也感受不到周濤先生的情感傾向,也很難讀出自己的感情。

4、拓展練習,內化提升。讓學生通過四個不同句型的練習,達到理解、共鳴、昇華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進行有效的.練筆。

教學到這一步,我預設情境,師:“同學們,想象一下:在最難熬的冬天和夏天,或者當雀兒面對遭遇時,它是怎樣地活着呢?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逐步放手讓學生說)

同時CAI出示:

冬天,寒風凜冽,大雪紛飛,雀兒依然堅忍地活着。

夏天,烈日炎炎,酷熱難當,雀兒依然歡快地活着。

當雀兒遭到追趕、啄咬時,雀兒依然堅強地活着。

爲了自己的孩子,雀兒必須樂觀、有責任感地活着。

通過這種句型的練習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將抽象的文字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把填寫完整後的句子讀出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過渡:當同學們把課文讀到這裏,我相信在大家的心裏,這絕不僅僅是一隻“忙碌平庸”的麻雀那麼簡單了。你能用“雖然……但是……”這個關聯詞,來表達你對雀兒更深的認識嗎?

CAI出示:

雖然雀兒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依然______________地活着。

學生完成練習後老師小結:是呀!麻雀在忙碌的生活中,在面對各種困難時,它始終樂觀、堅強、有責任感。難怪作者會產生深深地敬意,發出這樣的讚美,一起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以上環節我設計的意圖是:任何語言訓練都需要通過“聽、讀、說、寫、思”才能真正內化爲自己的語言,才能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相機引入了幾處練筆與拓展,引導學生由外而內,整體、全面、深刻地認識了麻雀的形象,使三維目標整體達成,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讓雀兒的形象躍然眼前,對它的“忙碌、平庸”有了一個完整、清晰的認識。

進入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圖文並茂想象,雀兒點綴生活

課文進入到第9自然段,作者以審美的眼光重新看着窗外的雀兒,用精妙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描繪了四幅畫面,讓我們感受到生活中有了雀兒的點綴生命充滿了活力,生活更加美好。

CAI出示:

它是點綴在人類生活中的活標點:落在冬季枯枝上時,是逗號;落在某一個牆頭上時,是句號;好幾只一起落在電線上時,是省略號;一對兒追逐翻飛,累了落在上下枝時,就是分號。

此處突破,我採用讀中想象的學習方式,體會文字的精妙之處。同時選擇清新的純音樂作爲輔助理解的工具。通過讀想學生很快就能發現:這段話運用了比喻、排比的的手法:把雀兒比作活標點,形象地寫出了雀兒體形小巧、形態各異的特點;排比句流露出對雀兒喜愛欣賞之情。“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 (配樂讀)此刻流淌出音樂,讓學生朗讀,舒緩優美的音樂,流暢揮灑的文字,純淨甜美的聲音將這段文字演繹得淋漓盡致,這美麗的瞬間自然定格在師生的腦海裏!”

這個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賞析精彩語段,變“讀話”爲“作畫”,對語言文字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對語言的鑑賞力和創造力,品味語言,積累語言。

到此教學進入到最後一個環節:隔窗放飛思想,雀兒喚醒生命。

有了對文本的理解,對作者感情的領悟,學生也就有了自己的深刻思考,有了自身獨特的感受。應該說我們的文本教學任務已經完成,但,語言文字是生活的再現,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通過文本學習達到對生活的感悟與昇華。從而內化爲自己的行爲。

因此我做了如下設計:緊扣課題,引導學生迴歸整體;理解課題的內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聯繫實際,從身邊的人羣中提升。

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作者看的僅僅是雀嗎?他還看到了什麼呢?”(原來作者是透過雀來看人,看的是生活中像麻雀一樣生活的人,雖然很忙碌平庸,但依然快樂地生活着。)

接着,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當學生談到身邊的普通人時,我展示了一組生活中平凡人工作的畫面,讓學生靜靜地看,靜靜地思考,此時無聲勝有聲。

總結昇華:同學們,這就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平凡人,他們踏踏實實地工作,本本分分地生活。透過這一扇窗戶,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弱小生命的敬重!讓我們懷着這份對生命的敬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再讀一次吧!——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最後向大家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四、教學板書

13 隔窗看雀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我們都知道板書是微型的教案,結合教學內容,我圍繞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展開教學活動。因此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本着簡潔、清晰、直觀的原則,抓住中心句幫助學生理解,突破本文的重點,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作爲一個平凡的人也能活得充實快樂。

尊敬的各位評委:以上是我就《隔窗看雀》一文的教學構想。對於教學而言僅僅是硬設計,在本課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將時時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捕捉課堂生成,將其作爲新的教學資源爲我的課堂增姿添彩。總之,力爭做到:每一堂課,上的永遠比說的好!

謝謝各位評委!!!

說課稿 篇6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分析:

一般而言,我們從某個單一的視角所觀察到的物體形體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只有從前後、左右、上下各個角度全面的觀察,才能獲得完整的物體形象。從這三個角度觀察而得的物體的平面圖就是我們所說的三視圖。

三視圖在現代社會中應用極廣,造型設計、加(施)工、產品使用、電腦輔助設計等領域都要用到三視圖及其原理。本課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三視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個體的實踐練習中提高其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形成健全的空間觀念。三視圖和立體圖的相互轉換難度適中,也很有趣,易於爲學生接受。

學生分析:

國中學生求知慾強,涉獵廣泛,設置三視圖與立體圖的轉換練習既具有新鮮感,又富於思維的挑戰性,是合他們胃口的。本課除了要向學生明確正確的三視圖原理和繪圖方法外,還應適當強調三視圖的表達效果(這是其設計應用的屬性決定的'),但不必過分強調製作的專業性。

教學目標:

1、在直觀教學中瞭解三視圖的基本含義和畫法。

2、通過欣賞認識三視圖的社會應用。

3、通過多種練習,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設計繪圖能力,形成學以致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三視圖與立體圖的相互轉換練習。

教學難點:三視圖的繪製方法。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視頻演示臺、圖片資料、立體模型、三角尺、圓規等。

學具準備:鉛筆、橡皮、直尺、三角板、圓規等。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 欣賞理解 講解畫法 實踐練習 講評觀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構思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玩一個猜謎遊戲,好嗎?”

[出示圖片1]

“根據你的經驗,圖1是表現的什麼事物呢?”

基於現有圖形猜測:

回答(略)

通過設置懸念,引起學生關注和思索,同時爲三視圖的概念導出創設情境。

“看來,大家的意見很不相同,是老師提供的信息太少了;我們再添加一個信息呢……”

[出示圖片2]

兩圖結合,有的答案被否決了,但也有新的答案出現,答案還是五花八門:

回答(略)

“還有分歧,信息還是不充分。我們再提示一個信息……”

[出示圖片3]

大家同時說出了謎底

“檯燈!”

歸納結論:

生活中,如果我們僅僅觀察事物的一個側面,並不能準確的瞭解它;

只有從前後、左右、上下等三個角度綜合的觀察,才能全面的掌握物體的造型信息,從而避免“盲人摸象”式的笑話發生;

平面圖要比立體圖的形式簡單,易於掌握,有很高的實用性。

學生們跟着思考,理解,

頻頻點頭,表示認同。

出示課題

“用三幅從相互垂直的三個角度觀察所得的平面圖來反映物體全部造型信息的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三視圖。”[板書]

看P18第一段,作筆記。

圖片欣賞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三視圖作品。”

[出示圖片“4組”]

學生欣賞,評論,暢談感受

通過直觀教學,從感性層面瞭解三視圖的應用領域,把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繫,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思想,爲下一步繪製三視圖作準備。

“大家看,三視圖的都有哪些社會應用啊?”

[總結,板書:溝通設計、生產、使用諸環節。]

學生髮言,總結歸納。

“產品設計”

“生產和施工”

“宣傳、推介”

“使用產品”

“維修、保養”

三視圖的

形成

和繪製方法

“那麼,三視圖是怎樣形成的呢?”

[出示課件]

學生觀看,瞭解,筆記。

以直觀的動畫演示三視圖的形成過程,軟化了難點。

[講解:]“爲了三視圖使用的方便,我們規定了一些它的繪製規則……”

[板書:

位置固定:

尺寸相應:

(長對齊,高平齊,寬相等)

虛(不可見部分)實(可見部分)並用。]

掌握繪圖技巧

強調繪製要領,爲下一步的三視圖繪製練習做技術鋪墊。

三視圖練習

辨識

三視圖

[出示P18圖-塑料壺]

分辨右邊的平面圖是哪隻壺的

仔細觀察,闡述觀點,說明理由

訓練學生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三視圖-立體

[課件出示圖片“5組”、“6組”、“7組”,引導練習,巡迴輔導]

根據提示信息,完成練習,鞏固知識,掌握技能;自評、互評。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強化所學知識,形成美術技能。

立體圖-三視

補齊

三視圖

作品

觀摩與講評

師生互動,品評得失。

體驗成功的樂趣,交流學習心得,激發學生持久興趣。

小結和拓展

總結課堂教學,佈置課外作業。

“大家翻到課本的封面,這上面有一隻陶器,它造型奇特,簡約古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試着畫一下它的三視圖。”

利用既有興趣,延伸教學效果,探索深層次的美術技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學生們在數學課上接觸過三視圖,個別人蔘與積極性不高。

2、繪製三視圖時,部分學生遺漏細節,比例不調,或畫成了立體圖。

說課稿 篇7

一、本節課的設計理念:

課題中的“發現”一詞是本文的文眼,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然後進行梳理明確主要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理清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鼓勵求知、鼓勵大膽想象、鼓勵探究發現的課文,通過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歲時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卻在後來因此受到懲罰。第二部分具體敘述“我”發現有關胚胎髮育規律的前後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結果被老師誤解受到處罰,但“我”從中獲得感悟。本文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語言風趣幽默,並有多處內心活動的描寫,真實展現了孩子內心世界。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法學法:

教法: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從中激發學生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學法:在這節課教學中,我主要教給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討論法,抓住重點段理解課文的方法等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設計流程

(一)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得成長着,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出示課題)

(二)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3、仔細讀讀這幾句話,理解句子意思,並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聯繫整段話,反覆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三)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談自己的體會。

2、探討交流,理清脈絡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爲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麼爲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

(3)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

(4)“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四)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五)佈置作業

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五、教學反思

課堂中,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況。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認爲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這是應用教學機智的原則之一。冷靜,能讓我們的頭腦更清楚,思維更敏捷,靈感便會在剎那間迸發出來,教師便能恰當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當時頭腦發熱,將學生訓斥一番,只會形成師生情緒的對立,課堂氛圍的緊張,不會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更不會聽到學生後面精彩的發言,不會看到他們那一顆顆熱愛生活的心,不會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愛動腦、愛觀察的。

思維障礙,出現冷場。但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時的一個小發現來拋磚引玉:“老師先來講講我童年時的發現吧。”這樣的隨機應變,打破了僵局,喚醒了學生生活經驗,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這一點就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同時也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機智是多麼重要。

最後,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音樂活動,集體舞《頑皮的小紳士》。我們提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了老師們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展。選擇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這首樂曲來源於奧爾夫的音樂教材。選擇本教材,我考慮的是,如何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幼兒通過欣賞,感受樂曲的情緒,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這樣,就能滿足了大綱中提出的:"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既體現內容的豐富性、時代性,又注重幼兒學習的必要性、妥當性。"

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根據大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對教材的理解,我從情感態度、能力和認知三個維度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學會用右腳起步,有節奏地跟音樂走踢踏步。

2、在手套的提示下,發現並明確手套在舞蹈隊形交換的提示作用,及時地轉換動作和交換舞伴。

3、體驗小紳士快樂的心情,表現頑皮神氣的神態。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展爲本的現代幼兒教育理念,使幼兒樂意參與活動。因此,我把學會用右腳起步,有節奏地跟音樂走踢踏步確立爲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把在手套的提示下,發現並明確手套在舞蹈隊形交換的提示作用,及時地轉換動作和交換舞伴確立爲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良好的活動準備爲每個活動環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有ABA音樂段式的知識經驗。

2、物質準備:白手套(若干,戴在右手上)、帽子一頂、紳士圖片一幅。地上畫一個大圓圈。音樂磁帶,錄音機。在活動過程中,白手套得到了反覆的使用,體現了教具的有效性。

選擇有效的方法手段,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我首先使用的是欣賞法:讓幼兒通過欣賞、感受樂曲的旋律,對樂曲有初步的瞭解。在活動的第二部分,我採用了示範法,通過教師的示範,讓幼兒感受並學習小紳士神氣、頑皮的姿態。接下來,我用講解法,讓幼兒瞭解如何通過手套這一學具及時進行隊形的轉換和夥伴的交換。最後,我使用了練習法,讓幼兒通過練習鞏固舞蹈,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

隨着心理髮展水平的提高,大班幼兒表現出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他們有着強烈的求知慾和認識興趣,好學、好問、喜歡操作、樂於探索,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對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表現出興趣。爲此,我設計了以下學法:多通道參與法、探索創造法、表演體驗法、嘗試法。這些方法貫穿並滲透於整個活動當中,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在活動教學程序的安排上,我運用整合的思想,根據目標、內容,恰當地採用集中、個別等形式,具體流程爲:激發興趣--欣賞樂曲--學習動作--鞏固表演

首先,我讓小朋友完整欣賞音樂、觀看紳士的圖片並學習紳士禮,激發孩子對錶演這首樂曲的願望。接下來,我通過提問樂曲段式和念兒歌:我是頑皮的小紳士,散步到廣場去跳舞,路邊的小狗我逗一逗。來幫助幼兒完整地熟悉音樂情節。在學習集體舞這個環節,我讓小朋友先用自己創編的動作進行表演,引導他們更好地表現小紳士神氣、頑皮的姿態。我利用激情的引導語言,讓孩子們在自由表現中積累經驗,增進對姿態要求的感知,從而進行學習,完成了我本次活動的重點。接下來,我以手套作爲嚮導,讓幼兒認識手套的作用,並在手套的提示下正確地變換隊形和交換舞伴。在這個環節中,突破了重點,我的難點得到了解決。本次活動,我藉助手套的提示作用,是這次活動最大的亮點,我讓小朋友在手套的提示下完成動作,難點得以突破。活動通過欣賞、自由創作、發現、學習等手段,給幼兒的經驗是完整的。

縱觀整個活動,我能做到各個環節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從一開始的完整欣賞到獨立地創編動作,再到最後根據積累的經驗進行學習並表演,處處體現了層層不斷深入探索的模式。活動中我始終作爲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並達到了教育目的。

當然,再好的活動設計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不可預知的問題,如孩子的個體差異、教具的使用情況等,我將會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堂上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求儘量達到預期的效果。

說課稿 篇9

 (6)利用關係,類推公式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並且在剛纔的實驗***作中,也有學生擺出了正方體,因此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時,使學生明確三個a相乘也可以寫成a3,3寫在a的右上角。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練習是數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爲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作***作,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係,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麼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的立方,一個數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現學生把3個相同數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3.完成練習七第1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4.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要注意這道題算式的運算順序。

5、拿出課前準備得長方體物體,同桌合作計算出它們的體積。

學生明確求體積應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再進行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全課,質疑解惑。

(1)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和回顧與反思的習慣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本課是藝術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是以美術分科切入的綜合性藝術課中的一節課。主要是爲了培養學生的藝術通感。

教學內容力求適合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尊重學生的個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習慣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及習慣。

重點:對色彩的感受

難點:感受色彩,並進行聯想

二、說目標

通過識別、感受不同的色彩,獲得對色彩的不同感受,如冷暖、味覺、聯想等,並積極而主動地感受色彩,調動學生的情感。

三、說教法

本課以計算機爲輔助,利用專題性站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與歸納色彩的情感與心理效應,學習簡單的運用,以形成藝術通感。教學方法:發現式

四、說教學設計

設置情境——提供資料——學生探究——總結結論

1.設置情境:聽音效,談感受——冷暖,引出“感受”

2.提供資料

(一)學生探究:冷暖(速度較快的同學自行理解色彩帶來的輕重、漲與縮、華麗與樸素等感受)

(二)互動探究:味覺、軟硬

(三)色彩的聯想:具象聯想與抽象聯想

3.知識鞏固與評價(計算機操作)

4.拓展與留言

五、說學法

學生的自學能力比較差,因此給他們一個網站讓他們自學是不現實的,所以給學生一些半成品,在此基礎上學習可能效果好一點,也是比較適合學生實際的。對與知識積累較豐富,學習能力又比較強同學,交互式站又爲他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