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說課稿 閱讀(1.1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畫楊桃》是冀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啓發我們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學情方面,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已經能夠夠掃除生字障礙、讀通讀順課文,抓住關鍵詞語掌握課文主要內容,對課文有一定的理解。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針對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與技能: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師與父親的話;

2、過程與方法:通過“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另外結合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我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師與父親的話”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理念

創設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將“讀”的訓練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議、寫等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實現“本真語文”的課堂迴歸。

三、說學法

雖然說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的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根據課程標準中年級學段目標,針對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法:角色扮演法、朗讀體會法,點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學法是: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展示以分角色朗讀爲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在《畫楊桃》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準備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整體回顧,複習導入

1、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已認識了楊桃,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師: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7課《畫楊桃》

(設計意圖:回憶課文主要內容,增強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激起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興趣)

 二、研讀品味,嘗試探究:

1、交流課前預習問題:“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是什麼?

2、學生彙報交流,教師點撥。

預設:

(1)父親的教育。我讀國小四年級的時候,父親開始教我畫畫兒。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想當然”的意思?舉個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什麼叫“想當然”。引導學生體會這段話意思,進行感情朗讀。)

(2)我記住父親的教誨,在圖畫課上,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有一次,學校上圖畫課,老師把一個楊桃擺在講桌上,要同學們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的教誨讓我記住要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課件出示楊梅的各角度圖片,輔助學生理解。練習用“不像……而像……”造句。)

(3)試着把這兩個原因連起來說一說,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表達能力是需要語文教學長期培養的。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也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利用課件出示思考問題:當我把畫交上去之後,出現了怎樣的情況?

要求同學們默讀3--17自然段,勾畫出表現同學們神態變化的詞語或句子,試着說一說。

課件出示:當我把畫交上去的時候,有幾個同學看到了,他們(),當老師舉起我畫的“五角星”,有幾個同學仍然(),於是,老師讓他們(),同學們不再笑了。老師想要告訴我們()道理。

【設計意圖:學生們的變化源自老師的教育方式,因此,從學生的變化入手,讓學生再細讀課文,藉助支架,表達清楚故事的內容,從而爲後面瞭解老師的話做好鋪墊。】

4、自讀自悟,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教師要處理好獨學與合作學習的關係,必先獨學,才能合作學習。】

5、全班交流;教師引導,深化理解。預設:

師:同學們之所以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是因爲------老師。

師:面對哈哈大笑的同學,老師-----

生:老師看了看這幅畫兒,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兒問大家:“這幅畫兒畫得像不像?”

師:審視是什麼意思?

生:認認真真地看

……

師: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師?

生:認真

師:想想此時老師的心裏在想什麼?

生回答。

師:面對嘲笑我的同學,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他請-----

生:他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

師:和顏悅色是什麼意思?

生答。

師:你有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老師?

生答。

師:真是這樣一個認真,喜歡用事實說話的老師,用這樣一件小事讓他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分角色朗讀3--17自然段,再去感受同學們的變化,老師的智慧。

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

師:老師爲什麼不直接把道理告訴學生,而是反覆提問讓學生實地觀察後才說出道理。

生回答。

【設計意圖:對於課文所要表達的道理以及老師爲什麼要這樣做,是本課時的一個難點。通過老師的幾次追問,讓學生深入思考,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三、總結提升,深化主題。

1、學完本課,你有什麼收穫?提示:畫楊桃如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呢?你想到了什麼?

2、拓展:盲人摸象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蘇軾《題西林壁》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談談你的理解。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3、教師總結:尊重別人,相信自己。看的角度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就不會一樣。

(設計意圖:語文源於生活,在結束階段,跳出文本,聯繫生活,引導學生把讀到的語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溝通起來,把思維的觸角延伸到更廣闊的閱讀世界。)

四、佈置作業,鞏固提升。

小時侯,父親和老師的教誨讓作者一生受用,瞭解了作者這次畫楊桃的故事,你想對“我”,對曾經嘲笑過“我”的孩子們,對循循善誘的老師說些什麼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說說心裏話。

【設計意圖:通過說一說的方式,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就仿照着課文來表達一件事情,也爲課後的小練筆做鋪墊。】

設計思路:這節課的板書設計遵循板書爲教學服務的教學理念,力求精簡,重點突出,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

11、畫楊桃

爸爸的話 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我的畫 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實事求是

老師的話 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說課稿 篇2

一、 本課教材

1、技巧:前滾翻;

2、遊戲:過障礙接力賽

二、教學創意:

本課教學以“以人爲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爲指導,以教材爲依據,以團結協作、競爭歡樂爲主題,以遊戲練習爲主線,選用“一材多用”、“高密度、小強度”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激勵的手段,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學、學中玩。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和學生實際,積極創造機會,自然滲透德育和運動保健教育。

三、說教材:

主教材前滾翻是《大綱》要求學會的基本動作之一,它是學習較複雜技巧動作的基礎,也是生活中自我保護的一種基本方法。教學重難點是團身緊、方向正、滾動圓,起立要快。

本課另一教材是過障礙接力的遊戲。兩個教材都爲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等素質。因此,在課的練習安排上,必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意運動保健,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四、說學情:

本次是借班上課,學生的人數爲48人。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學生對動作的模仿能力較強,且好奇、好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直觀示範法,多用激勵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結合運動保健,注重素質與能力的培養;保健與育人相結合。

五、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95%的學生說出前滾翻的動作要領和知道動作的基本練習方法。

2、技能目標:80%以上的學生前滾翻時能做到團身滾動,從而發展學生的滾翻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團結協作等良好品質。

六、說教法:

全課由情景導入→觀察講解→模仿體驗→自我鍛鍊→遊戲競賽→小結評價等學習流程進行教學。語言激勵法:讓學生在“玩中樂,玩中練”,並結合課堂需要,通過語言的描述,帶着輕鬆、歡快的心情去學習,產生新的求知慾。直觀法示範法:使學生知道正確的學習與練習方法,提高判斷能力,享受體育活動的快樂等。

七、說學法:

1、嘗試練習法:根據國小生注意力易分散、集中時間短、易接受有關事物等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先由學生自由嘗試練習,再觀察教師示範動作,最後進行模仿練習。

2、集體、小組結伴相結合,讓學生集體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再自主練習、發展個性,最後分組練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八、說教學程序: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規律:(即上升——穩定——下降——恢復的規律),結合課的任務和國小生的心理需求,本節課我分爲開始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

(一)開始準備階段

1、課堂展望:師生問好,教師語言激勵,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隊形爲四列橫隊。

2、準備活動:“我是明星”的`遊戲,興致勃勃的學生和老師擊掌後進入事先設計好的四方形場地。接着學生分四組在四方形外的四個長方形的邊線上進行“搶佔堡壘”的遊戲熱身(德育教育:做車可不要搶坐位哦!),最後“照鏡子” (畫字母)的遊戲。充分調動身體器官積極地參加到活動中,使學生從安靜狀態進入到工作狀態,適應學習的要求,這一節約爲8分鐘左右,運動強度從弱到中。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導入:先讓一位學生出來做前滾翻動作,教師糾錯講解並示範動作。接着學生以四人一組,在體操墊上做前滾翻練習(語言激趣:教師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眼前的體操墊像什麼?學生說像綠色的草地、像牀墊子等。同學們既然說像草地、牀墊子。想不想在上面滾一滾,翻一翻呢?)

2、情景展開:用一個正方體盒子與球同時進行賽跑,讓學生觀察思考(哪個滾得正?哪個滾得快?)引導啓發學生思維,球滾動快的原因。(得出團身緊)再分小組進行自練,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動作。這裏教師再示範幾次團身滾動的動作加深學生的認識。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頭頂的疼痛情況出現時,本人啓發誘導學生,(低着頭看到天的動作)請學生出列表演,集體進行講評後集體練習。有個別學生還會出現翻不過去的現象,這時引出在同伴保護和幫助下,各小組展示各自的風采,培養學生的自信與個性。解決了一系列的的問題後可讓學生完整動作練習幾次。巡視糾錯,提示學生相互觀察。

最後讓學生自由選擇高難度或原來難度的動作練習。

3、遊戲:過障礙接力賽

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及不服輸的天性,我在基本部分還安排了“過障礙接力賽”這個遊戲,嘗試由教師提供組裝遊戲的“部件”,讓學生自己組合,設計場地,然後再進行比賽。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個小隊,各隊成四路縱隊站在起跑線後,各隊第一人聽到信號後迅速在墊子上做一個前滾翻的動作後,向前跑跳過小墊子,再向前跑繞過豎着的小墊子。迅速返回去拍同伴第二人的肩,第二人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遊戲。這一環節約28分鐘左右,運動強度爲強。評出:最佳競賽獎;最佳進步獎;最佳團結獎;最佳守紀律獎。

(三)結束部分

1、放鬆:爲了消除激烈運動而產生的緊張狀態,減輕、恢復心理和生理負擔。利用墊子和音樂《讓我們蕩起雙漿》進行情境放鬆,使學生得到身心的全面放鬆。

2、小結:學生互評,教師小結(把前滾翻的方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來,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佈置收器材

這一環節爲4分鐘左右,運動強度由漸弱到弱。

本節課的練習密度約35%,心率圖爲:山峯型。

場地:籃球場 器材:錄音機一臺、16張墊子、排球一個、一個正方體盒子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等比數列及其通項公式》。主要研究兩類問題:一、等比數列內容的介紹及通項公式的推導。二、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獨立思考和善於總結的優良習慣,達到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活動的要求”。

下面我就五個方面闡述這節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授課內容爲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的推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數列是數列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了它及其通項公式,有利於進一步研究等比數列的性質及前n項和的推導以及應用,從而極大提高學生利用數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節課的內容和教學過程對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材的處理:

結合教參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將《等比數列及其通項公式》安排了2節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根據目前高一學生的狀況以及以往的經驗,發現雖然這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但由於老師的講解過多,導致學生丟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識。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施趣味教學,我利用一個國中自然學科中的“細胞分裂”的問題以及課本第109頁的一個典故引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之後,再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地設置了三個層次的問題,逐步加深學生對等比數列及其通項公式的記憶和理解。由此,我對教材的引入、例題、練習做了適當的補充和修改。

3、教學重點與難點及解決辦法:

根據學生現狀、教學要求及教材內容,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等比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解決的辦法是:歸納類比;疊乘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校差,我把這節課的難點定爲:等比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的深刻理解。要突破這個難點,關鍵在於緊扣定義,類比等差數列的相關知識,來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的分析:

根據教學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數學能力,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定爲如下四個方面:

(一)知識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等比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發現等比數列的性質,並能運用定義及其通項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目標:

培養運用歸納類比的方法去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運用方程的思想的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培養積極動腦,明辨是非的學習作風,掌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能力及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目標:

等比、等差的相似美及結構美。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師生的多邊活動,在教師的‘反饋——控制’的同時,每個學生也都在進行着微觀的‘反饋——控制’。”由於任何教學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學習建構活動纔有成效,故本節課採用“發現式教學法、類比分析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全班同學分成十二組,每組4—5人,按異質分組,每組都有上、中、下三種程度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這堂課用類比的方法學習等比數列是一種較好的學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着重提醒學生重視等比與等差數列的對比。

四、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和時間安排:

1、複習提問:(4分鐘)

(1)等差數列的定義是什麼?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怎樣?

(3)簡單回答等差數列定義及其通項公式的運用。

目的:通過複習等差數列的相關知識,類比學習本節課的內容,用熟知的等差數列內容來分散本節課的難點。

2、導入新課:(9分鐘)

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兩個問題:問1、細胞分裂:一個細胞,每隔一分鐘後一分爲二,第8分鐘後有幾個細胞?問2、課本第109頁的典故由同學閱讀。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得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教師用計算機課件演示其填充過程,並給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

目的: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的認識順序引出定義,這很自然,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同時,通過趣味性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髮現等比數列的定義及其通項公式的強烈慾望。

3、創設問題(27分鐘)

第一層次:(6分鐘)

(搶答):判斷下列數列哪些是等比數列,如果是,求出公比和通項公式,如果不是,請說明爲什麼?

1)1,-1,1,-1,……

2)0,2,0,2,0,……

3)1,3,5,7,9,……

4)3,3,3,3,3,……

目的: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第二層次:(6分鐘)

已知等比數列的首項是-5,公比是-2,問這個數列的第幾項的值爲80?

目的: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通項公式中每一個字母所代表的數學含義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培養學生的逆性思維能力,解決學生定性思維頑疾。

第三層次:(15分鐘)

一個等比數列的第3項爲9,第5項爲81,求它的首項和公比?

目的:讓學生深刻理解等比數列定義其通項公式,並在應用過程中發現公比的取值情況。

一個等比數列的第2項是10,第3項是20,求它首項和第4項?

目的:總領以上三層次全部知識,並使集體智慧個人化,書本知識靈活化: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小結:(3分鐘)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爲了讓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進一步條理化、系統化,同時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及練習後進行再認識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

1)等比數列定義是什麼?怎樣判斷一個數列是否是等比數列?

2)等比數列通項公式怎樣?其中每個字母所代表的含義是什麼?

3)等比數列應注意哪些問題?(an≠0、q≠0)

5、佈置作業:(2分鐘)

爲了讓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一步鞏固、提高,我佈置作業如下:

課本p128:l、1) 3)

2、1) 2)

4、

思考題:

已知:{an}、{bn}是項數相同的等比數列,求證:{anbn}也是等比數列。

6、板書設計(略)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四第一章1.4.2《正弦餘弦函數的週期性》第一課時的內容。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教學評價分析、教學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教材的知識結構、功能特點可知:本節課是學生學習了誘導公式和三角函數圖象之後,對三角函數的又一個深入探討.是研究三角函數其它性質的基礎,又是函數性質的重要補充.

研究三角函數週期的過程中蘊含着數形結合、分析討論、歸納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在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中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周期函數的概念及正弦、餘弦函數的週期性,會求一些簡單三角函數的週期。

(2)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研究三角函數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領會並感悟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歸納推理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體會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過程,感受數學的魅力。

3、重點難點分析:

由於學生對抽象函數圖像缺乏感性認識。爲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函數圖象的週期性爲這一堂課的突破口。因此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

重點:正弦、餘弦函數的週期性;

難點:周期函數定義及運用定義求函數的週期

二、教法分析:

依據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運用了啓發發現教學法,並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學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趣味性。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討論,使得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減輕學生認知的難度。

三、學法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誘導公式、函數圖象及五點作圖的方法,但對知識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不完善,反映在學生解題思維不嚴密、過程不完整,能力上具備了觀察、類比、分析、歸納的能力,但知識的整合和主動遷移能力較弱。因此,我指導學生採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合作的過程中,體會數

學的.樂趣。

四、 教學過程分析

我設計的教學環節分別是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精析例題、鞏固提高、小結歸納、佈置作業六個環節

下面我將就每個環節分別從教什麼、怎麼教、爲何這樣教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通過有趣的現象引入課題,由時間和日曆引導學生得出相同的間隔重複出現的現象稱爲週期現象。在我們的自然界中也同樣的存在週期現象,例如:行星的轉動;不斷更換的一年四季,那麼聰明的你們,有沒有發現數學中的週期現象呢?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這樣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性,讓同學們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用之生活,爲理解函數的週期性做鋪墊。

2、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新課標指出:學習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利用課件出示某港口的水深變化圖,通過生活實際,利用正弦函數圖像進行動畫演示,讓學直觀感知周而復始的變化規律――函數圖像存在有周期性。接着引導學生回顧以前的知識――終邊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數值,讓學生把y=sinx,x∈[0,2π]的圖象得出y=sinx,x∈R的圖象,通過動畫的演示,將圖象左右平移,加深學生對週期的理解。然後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形:圖象按照一定規律重複出現;數:對於自變量的一切值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定值時,函數值重複取得。接着引導學生聯想誘導公式,結合抽象的圖象,構建出周期函數的定義:對於函數f(x),如果存在一個非零常數T,使得當x取定義域內的每一個值時,都有f(x+T)=f(x),那麼函數f(x)就叫做周期函數。非零常數T叫做這個函數的週期。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接着就提出疑問1、正弦函數的週期是多少;2、正弦函數的週期中,最小的正數是多少?這樣問題的設計,有利於讓學生理解最小正週期的定義,同時爲學習後面知識埋下了伏筆。

爲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周期函數概念,防止學生以偏概全。我設計了小組討論,將四人分一組進行討論,再由學生髮表意見。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概念,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緻、全面地考慮問題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充分感受成功與失敗的體驗,突破本課的重點。

到這裏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正弦函數的週期,接着讓學生通過類比的方法,應該可以很快得到餘弦函數的週期,加深到週期性定義的理解

3、 例題精解,加深理解: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練又說真把式。” 爲了讓學生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三道題,第一題師生共同完成,利用課件中的圖像引導學生髮現最小正週期。第2、3題學生獨立完成,觀察學生對周期函數定義的掌握情況,由學生點評,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

4、 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爲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和不足,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概念理解:函數週期性定義的變式題;

週期運用:運用函數定義求函數的週期;

整個練習的設計涵蓋了本節課的知識點,減輕了學生課後練習的負擔,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小結歸納,知識梳理:

1、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新知識和數學方法?

2、你這節課有什麼感悟和疑惑?

最後小結歸納,知識梳理,通過老師的提問的方式,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新知識和數學方法?有什麼感悟和疑惑?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氛圍,梳理知識,明確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強化重點,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6、佈置作業,拓展提升

(1)必做題:教科書習題4.8第3題;

(2)課外思考:

分層作業設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地依據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教學評價分析

我在課堂中將採用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等評價的方式,讓評價與反思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也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讓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六、教學板書設計

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再現教學情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更好地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遵循“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有所想,有所做,有所得。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課時的內容是人教版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51頁的內容。

2.教材地位及作用:

“5的乘法口訣”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編寫口訣的開端,其地位尤爲重要;由於學生有五個五個數數的基礎和經驗,很容易得出2個5,3個5,4個5,5個5的和。再聯繫乘法的意義,從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後編寫乘法口訣;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5的乘法口訣。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目標:

1.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並能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

2.熟記5的乘法口訣,並會應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能力目標:

1.通過整理。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意識。

情感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熟記5的乘法口訣,並會有5聽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難點:能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法。學法的選擇。

通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定。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心理特點,把遊戲。故事貫穿於各教學中,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用這樣的數學方式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3、課堂中我採用探索與合作交流爲學習的主要方式,使學生在寬鬆的學習環境中去發現,去創造。

4、通過教師有效。適時的評價,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

五、說教學流程。

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精彩的課堂開端,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年齡特點,一開始就給學生創設一個小熊請客的情境,並結合課件的動態演示,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複習準備環節:小熊來到了一座小橋邊,可橋上只有一個數字5,怎麼過橋呢?小熊正在納悶,這時飛來一隻小鳥,它告訴小熊用橋上的數字每次加上5,說出得數,就可以把橋搭上。讓學生說出得數後再填表算一算,填表算一算起兩個作用:一是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二是讓學生熟悉5的連加,爲學習5的乘法口訣打下基礎。

(二)建立模型,自主編制5的乘法口訣

葉聖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在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在這個環節裏我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編寫5×1和1×5的乘法口訣,老師編給學生看。

第二個層次是編寫5×2和2×5,採用師生共編口訣。

第三層次是編寫5×3和3×5 、5×4和4×5、5×5,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由學生自己編寫。

第四層次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

這樣由“扶”到“放”,逐步的讓學生探究新知。教師始終處於客觀地位,把學生推向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點撥、啓發,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知識的真諦。

(三)在練習的設計中,我考慮到二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性好動等特點,注重了練習形式多樣化,內容的趣味性。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 基本練習

(1)“小白兔拔蘿蔔”遊戲。(把口訣補充完整)。

(2) 給小動物找家遊戲。(把乘法口訣和乘法算式連起來)。

2.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提出在生活中和5有關的乘法問題並解決。

3. 拓展練習。

每天上2節語文課,3天上幾節語文課?一週上幾節語文課?(答案不唯一)

整個練習的設計遵循了“多樣化,靈活性。開放性”原則。並運用了遊戲的形式吸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記憶口訣。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拓展練習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技能,更給學生一個思維拓展的空間。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一目瞭然,突出重點。本節課主要體現學生得出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5的乘法口訣

1個5 5×1 一五得五 1×5

2個5 5×2 二五一十 2×5

3個5 5×3 三五十五 3×5

4個5 5×4 四五二十 4×5

5個5 5×5 五五二十五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思維爲核心”的原則,讓學生在玩中學,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說課稿 篇6

課文的特點和地位: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也是學生們接觸的第一種烷烴。對學生來講能否學好這一節的內容將直接影響以後有機化學的學習。本節重視與國中化學的銜接,不僅重視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而且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科學態度,以及訓練他們的科學方法。

一、教學目標:

1、鞏固學生在國中化學中的已學知識點。比如它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

2、在鞏固舊知識點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甲烷的分子結構,着重介紹它的正四面體型結構。

3、在學生初步瞭解甲烷的正四面體型結構基礎上,聯繫它的結構和得失電子情況講述它主要的化學性質(氧化反應,取代反應,受熱反應)等。

4、着重強調甲烷的取代反應

5、注重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繫,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甲烷的分子結構和由分子結構決定的化學性質。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甲烷的化學性質、甲烷的分子結構和正四面體結構、甲烷的取代反應以及反應的本質。

三、教法分析:

演結合、自學引導、對比教學、學生互動。

四、學生現狀分析:

大綱中只要求學生了解甲烷的結構式。但結構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結構方式,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學生將會產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錯誤認識———而對分子的立體結構的認識有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有機分子結構的瞭解,並最終影響他們對有機物分子化學性質的瞭解和學習。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三維空間中對有機物分子有個真正的瞭解。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其化學性質。

五、教學過程分析:

1、由於學生有關物質結構方面知識的侷限性,因此教材在介紹甲烷分子的結構時,從甲烷分子的組成引入。首先通過學生對物質組成知識的回憶,再結合碳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共價鍵的知識,逐步給出甲烷分子的`結構式,然後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紹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使學生在複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學生互動):請學生總結甲烷的分子結構的特點。並能預示由甲烷的分子結構特點所決定的甲烷的化學性質。

2、在學生了解甲烷物理性質的基礎上,將重點放在甲烷的化學性質上。分析其反應的機理和本質。

(1)以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與氫原子之間能形成牢固的共價鍵爲依據介紹甲烷的性質。

(2)分析甲烷在空氣中的燃燒反應跟甲烷與酸性溶液的反應的對比,甲烷不能和酸發生反應,但是能在空氣中燃燒。

(學生互動):請學生總結對比的結果。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正確的結論:甲烷在通常條件下是穩定,但是能和一些氧化劑發生反應。在一定的條件下,甲烷也可以發生氧化反應。

(3)甲烷的取代反應是烷烴的特徵反應,也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學生了解甲烷立體結構的認識的基礎上,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先使學生有一個甲烷分子中氫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模型,然後再通過給出甲烷與氯氣反應的幾步方程式,分析它的反映機理,再向學生說明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不僅一個能夠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

(學生互動):請學生寫出甲烷被氯取代的反應,從一取代到四取代。最後講清取代反應的確切涵義。

(4)用對比法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學中取代反應和無機化學中置換反應的區別。

(學生互動):請學生總結兩個反應的區別。

3、回顧這一節所學的新知識點,並強調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本節的思路。

4、佈置相關的習題,鞏固學生的知識。

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老師,我設計的美工活動,製作葉脈書籤是結合主題"金色的世界"而開展的。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探索製作葉脈書籤。

2、體驗製作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製作葉脈書籤,對於各種年齡的孩子都是一種感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中班幼兒的小肌肉動作已漸漸地發展、提高了,他們對身邊的自然物本來就比較感興趣。通過提供一些較豐富的小工具,如:不同的刷子、毛筆,這些都是他們平時經常見到和使用的'工具,讓他們在自己親自體驗操作中獲得勞動成果,他們會感到特別的開心和滿足。

活動前,通過環境的創設、欣賞,幼兒對葉脈書籤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活動中,教師通過出示圖譜的形式,讓幼兒討論製作方法,把教師的講述轉化爲幼兒的講述,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教育理念。第一次操作是給幼兒自我嘗試的機會,鼓勵他們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增強自信心,併爲幼兒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機會。第二次操作是讓幼兒在第一次操作的基礎上學習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讓每個幼兒有機會參與嘗試、有機會獲得成功。教師則作爲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活動結束部分引出下次活動內容:如:第一組,外出找樹媽媽。第二組,做禮物送給好朋友。兩個活動的結合體現了動靜交替,讓幼兒親近大自然,使自然環境成爲教育幼兒的寶貴資源。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蝸牛的獎盃》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以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的事。告訴我們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文本語言生動鮮活,是訓練學生朗讀、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好教材。課文的兩幅插圖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有利於引發學生對寓意的感悟。

2、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重點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詞語,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藉助看圖,引導想象,緊扣重點詞句反覆品讀,在充分的誦讀中領悟文章寓意,鍛鍊多種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本課時的三維目標再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疊。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文章內容,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寓意,體會“唯恐”和“生怕”兩詞的異同

二、學情、學法與教法

1、學情分析

通過本單元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領悟了發現文本背後寓意的方法,但二年級的學生仍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認知特點和整體語文素養決定了他們在學習時仍更多地關注於課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而忽視形象的寓意和文本的內涵。

2、學法指導

針對這一學情,在教學時我將指導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圖片,展開想象,反覆朗讀等多種手段領悟文章內涵。

3、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我會充分運用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創設多種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想象,抓住課中的重點詞句,反覆朗讀,自由交流,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溫故知新

(課件出示詞語)

【設計意圖:多媒體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讀。接着指名學生選取其中的幾個詞語說說課文大意。此處複習既鞏固了上節課認識的詞語,又培養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運用詞語的能力。】

(二)前後對比,引出問題

(出示由翅膀的蝸牛圖和帶有硬殼的蝸牛圖)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展示兩幅圖,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圖片使其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說說兩幅圖中蝸牛的不同樣子。這一過程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更引起了學生的疑問,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出示兩幅圖以及相應的語句)

【設計意圖: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找出描寫蝸牛奪冠前後樣子的句子讀一讀。多媒體出示相關句子並凸顯重點詞語,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重點詞語反覆朗讀體會蝸牛前後的變化,形成更爲具體鮮明的對比,即得冠軍前的翅膀有力,善於飛行,和得冠軍後的翅膀退化,緩慢爬行。】

(三)精讀感悟,探究原因

第二自然段(出示飛行比賽現場圖和可隨意移動的蝸牛圖)

【設計意圖:多媒體出示飛行比賽現場圖,蝸牛的競爭對手一目瞭然。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媒體貼圖畫的方式,請學生來擺擺蝸牛此時的飛行位置,讓學生直觀準確地理解“遙遙領先、甩下、所有”等詞語。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蝸牛高超的飛行本領和捧走獎盃的喜悅心情。】

(出示採訪圖)

【設計意圖:多媒體出示賽後採訪圖,爲學生創設說話情境。請學生扮演奪冠的蝸牛發表感想(奪冠感言,今後做法等),使學生化身蝸牛,身臨其境,爲理解下文蝸牛的想法和做法做鋪墊。】

第三自然段(出示蝸牛背獎盃和睡獎盃圖)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展示蝸牛奪冠後成天揹着獎盃圖和夜晚睡在獎盃裏的圖,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蝸牛賽後得意洋洋的心情。接着以“得意洋洋”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找找描寫蝸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反覆誦讀,相互交流。】

(出示相關句子,凸顯重點詞語)

【設計意圖:抓住 “成天、唯恐、生怕”等關鍵詞深入體會蝸牛的`得意洋洋,再引導學生想象蝸牛會怎樣四處炫耀,從而體會到蝸牛從此不思進取,把榮譽看得很重的心態。在此基礎上,結合插圖,讓學生將又大又重的獎盃與柔弱的蝸牛進行對比,從而引導學生感悟到獎盃的沉重以及蝸牛飛不起來的原因。】

(四)感悟結尾,理解因果

(出示文章的結尾,凸顯重點詞語)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讀,組織學生交流感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天長日久、退化、勉強”等詞語。感悟蝸牛現在的可憐是它自己得意洋洋、不思進取的後果,進而爲課文主旨的揭示作好鋪墊】

(五)創設情境,理解寓意

(蝸牛以前和現在樣子的圖片)

【設計意圖:在學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再次出示蝸牛以前和現在樣子的圖片,啓發學生觀察想象蝸牛現在的心情。接着出示文章結尾的插圖,創設情境:此時,如果你是這隻蝸牛,面對自己的孩子會說些什麼呢?看着再也飛不上天的蝸牛,你想對它說些什麼?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學生通過這一番說話練習提高了認識,理解了文章寓意。】

(出示名言警句

【設計意圖:在此基礎上,多媒體出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相關名言警句,讓學生齊讀,進一步明白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四、整合點的診斷與解決方法

1、運用多媒體增強教學的層次性,突破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依次有序呈現圖片、說話練習、相關文本,並用紅色字體凸顯出難以理解的詞語和關鍵詞語,在詞基礎上加以聲音的提示,不但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2、運用多媒體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多媒體能將課文中的靜態畫面和比較抽象的詞語轉化爲生動、形象、有趣、易於理解和想象的動態畫面和圖象,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用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本課時的教學就將蝸牛前後樣子的文字敘述轉換成了生動的圖畫,運用多媒體貼圖使學生理解了“遙遙領先”等詞語,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3、運用多媒體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拓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範圍很廣、信息內容豐富的學科,而課堂教學只有短短的40分鐘。多媒體的運用,使得在課堂中提高了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多次運用多媒體展示文本,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揭示寓意後出示相關的名言警句,恰當地擴大了學習的信息量,不但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有效地拓展了學生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