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熱門】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1.26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1

【說教材】

《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最後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爲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裏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編者將這首詩安排在拼音單元教學內容完成之時,可能正是考慮到學生通過之前一個月左右對聲母、韻母及特殊拼音規則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拼讀能力和較強的拼讀興趣,藉機巧設一首繪景美、韻味足、字面淺的五言謎語詩,讓學生既能“現學現賣”嘗試獨立拼讀識字,感受其中樂趣,又能在自己標準的普通話誦讀中去感受詩句美。另外本文識、寫字考慮到了拼音知識點的點撥、強化,無形中對拼音單元的學習進行了反饋。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爲本課擬訂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2.隨文識字5個,會寫4個字。

3.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生通過師點撥個別字詞、圖文對照感悟詩情、品讀詩韻,在自己的美讀去享受詩與畫中鳥語花香、山水相襯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

2.會認5個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1.讀準詩句中“山有色”一詞

2.掌握“去”、“來”的筆順及關鍵筆畫

3.學會通過讀好詩句中的反義詞讀出詩句的美感、韻味。

【教師策略】

1.創設“賽詩會”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啓發式、點撥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主拼音識字、實踐情感美讀詩,在學詩的過程中去發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讓學生通過“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識字。用五星勾出翹舌音幫助正音。通過師滲透“遠近”這組反義詞,嘗試找出其他幾組反義詞。然後嘗試透過圖文對照理解詩意、感悟詩畫美,自悟讀詩韻律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開場、創設情境

創設“賽詩會”情境,從學生表演、誦讀已學過的詩帶動一股愛詩熱情,教師藉機參與其中吟誦《畫》引出本詩的教學。

二、自主識字、嘗試讀詩

學生自瀆《畫》,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並用拼一拼的辦法認識它。學生嘗試讀詩,師正音,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字音的檢測,激發學生賽讀興趣,讓他們都願意讀好、多讀。師點撥畫五星標註翹舌音的辦法強化普通話對字音的講究。生從讀通一句逐漸訓練讀通全詩。

三、點撥字詞、自悟韻律

組織“賽詩會”在學生評,老師評的過程中隨文識字、自瀆詩、互比較、自悟讀本詩節奏與韻律

四、圖文對照、讀出美感

圖文對照,感受畫中的詩,詩中的畫,領會幾對反義詞的'意義,體會山水花鳥相襯的美,從而自發的美讀古詩。

五、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通過翻滾列車、郵差寄信、畫中藏寶等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鞏固隨文識字效果

六、靜心觀察、樂中書寫

在學生在音樂中賞字、陶冶情操、靜心學寫字

七、拓展訓練、模擬作詩

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多種形式讀詩及趣味遊戲方法鞏固生字。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進而達到自己嘗試讀出韻律感、節奏感,讀出自己從詩、畫中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在音樂中陶冶詩情,讓學生不僅喜歡讀詩,還願意寫好詩中的字。

【抓關鍵點的方法】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以讀爲主要教學活動,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目標引領下讓“讀”貫穿學習始終。老師在其中少範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藉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瀆、自賞、自悟,成爲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爲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板書及習題設計】

板書:

遠山有色

近水無聲

去花還在

來鳥不驚

習題設計: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這個設計從課本出發,激發學生創作詩句的興趣並且滲透反義詞的用法。

語文說課稿2

【說教材】

《石榴》全文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依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嚐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說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實物投影儀、石榴、音樂磁帶

學生:畫筆、白紙

【說教學策略】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動手畫一畫成熟的石榴樣兒。這一作畫過程,實際上是對感知內容的還原,即由抽象文字還原於具體形象。同時也是自己獨有()的閱讀感受的表現,自我潛能的釋放,通過這一過程,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知課文語言。新課程又十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如小組成員一起交流喜歡的詞句,一起觀察石榴子兒的形狀、顏色,品嚐它的味道。)同學間相互啓發,相互評價,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漫談“石榴”,導入新課

1.老師板書課題:石榴,領讀:榴(liú)。(相機給“榴”注音,指出該字在“石榴”中應讀輕聲。)

2.老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石榴?吃過石榴嗎?誰來說說石榴是什麼樣兒的?(根據學生髮言,教師相機簡介石榴)

3.指導讀好課題。

4.(出示課本插圖)今天,我們一起去棗莊,去看看那裏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大家高興嗎?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們對石榴的回憶,這樣能喚起他們對教材的親切感,提高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範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1)讀詞語:瑪瑙嗽叭甚至扒開喜訊剝開

嚼一嚼甜津津紅白相間鬱鬱蔥蔥

(指導讀好下列詞:“喇叭”的“叭”讀成輕聲,“紅白相間”的“間”讀jiàn)

(2)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瞭解了些什麼?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循序漸進。初讀課文時,教師先範讀,讓學生模仿,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學生自讀時要給予充

足的時間,因爲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必須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爲前提。

三、自主協作,讀中感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體顯示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春夏時節,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石榴葉美嗎,花美嗎?讀讀課文,想想畫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麗的石榴花、葉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導讀好“越開越密”、“越開越盛”等詞,感受石榴花開得熱鬧。)

●國小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展現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輕聲朗讀,用△△△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詞語,並跟小組內的同學說說爲什麼喜歡它。

(2)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師生共同評點。

重點指導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老師: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喜歡朗讀的,就把這個句子好好地讀上幾遍,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喜愛之情;喜歡畫畫的,就畫一畫石榴;喜歡說話的,就對着桌上的石榴說一說。每個小組裏的同學,至少採用二種方式。

(3)小結:作者通過長期、細緻的觀察,描寫了石榴外皮顏色的變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我們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樣,經常觀察,養成勤於觀察的習慣。

(4)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對重點句的.理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或讀,或畫,或說,教師營造了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了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這樣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自主選擇的權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小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師小結,滲透了“勤於觀察”這一學習習慣的教育。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石榴熟了,摘下一個,剝去它的外皮,裏面又是怎樣的呢?

(2)小組學習,觀察石榴內部。

(3)彙報觀察結果。

(4)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述他觀察到的石榴子兒的?

(5)學生質疑,學生釋疑。(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6)再讀第四自然段,用△△△標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7)指名讀,學生評議,再齊讀。

●觀察時,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瞭解了石榴的內部,調動學生的各種感管,激發了學生思維;學生質疑,學生釋疑,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讀寫結合,形成能力。

1.總結:作者通過觀察,不僅寫出了石榴的顏色、樣子,還寫了它的味道。其實,觀察不僅包括看,還包括嘗、聞、摸、聽等。

2.佈置作業: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一種水果,通過看、摸、聞、嘗,寫出它的顏色、形狀、味道和氣味。

●在理解內化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運用積累,實現知識的遷移,增強語文實踐性與可操作性。這一作業佈置,具有針對性,使課內學得的觀察方法遷移於課外,真正做到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語文說課稿3

《景陽岡》一文改編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第23回。課文記敘了武松趁着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經過。讚揚了武松豪爽倔強、沉着機智和英勇無畏的性格。教材可分爲“喝酒”、“上岡”、“打虎”、“下岡”四部分。

縱觀全文,我發現有如下特點:

1、全文篇幅較長,適合學生進行快速默讀訓練,這也是12冊第6單元的訓練重點。

2、本文生字和難讀字較多,在佈置預學作業時,重點是鼓勵學生多花時間掌握生字新詞。

3、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學生日常閱讀中較少出現的文言詞彙,很多字詞的古今意義相差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只有在紮實理解這些詞彙的基礎上,才能順利地理解課文。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把對文言詞彙的理解作爲第一課時的學習重點之一。

4、教材在具體描寫人物時,突出了武松的語言和動作。特別是描寫“打虎”一章時突出了武松的動作描寫,而在“喝酒”一章中則強調了人物的對話。分析武松與店家的對話,主要圍繞“喝酒”與“老虎”展開:前一部分突出了武松的豪爽倔強,後一部分反應了武松的英勇無畏。在第一課時的閱讀指導中,應緊緊抓住人物的對話,指導學生通過讀懂人物語言來概括分析人物個性品質,我個人認爲這也是第一課時的另一訓練重點。 解讀完文本,我確定本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部分字詞;注意部分文言詞彙在課文中的意思;會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並用簡潔的詞語概括段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快速默讀課文的訓練,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體會武松鮮明的個性特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英雄、研讀名著的熱情。

【教學重點】

1、快速默讀課文,在理解文言詞彙的基礎上,理清課文段落。

2、通過個性化的朗讀體驗,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悟武松個性特徵。

【教學難點】 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受武松個性品質。

【課堂教學】

1、利用課前談話的時間,師生同唱《好漢歌》,再由歌曲的背景知識引出英雄人物乃至主人公武松,最後導入課題,鼓勵學生走進英雄、學習英雄,打敗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目的在於創設一種適合本課的情感氛圍,拉進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主人公時空與心理距離。

2、談談“字正腔圓”與“博古通今”兩個環節: 說真話,我自己也感覺這兩個環節放在課堂裏作秀的成分更大一點。但在這些不能不放,又不能多花時間的環節中,我還是花了點心思的:本課生字新詞數量多,難度大,我就嘗試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分解學生學習的壓力。學生能自學的,讓他們自己預習的時候去搞定,有一定難度或者本課必須要涉及的字詞就花點時間一起搞定,對理解1-4小結作用不大或者難度特別大的字詞就放在下節課再去搞定。本文中出現的文言詞彙對學生來講無疑是學理解課文的第一隻“攔路虎” 對於這些詞語,如果想通過口頭釋意,有板有眼,唯恐丟字漏字,掛一漏萬,則會顯得“吃力不討好。”我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應是引導學生讀懂前後句子,挖掘語句間的關係,從而理解詞語。爲此我就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難度的5個詞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快速默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自己去讀懂,更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儘量多的找到並讀懂更多的文言詞彙。

3、我個人認爲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全文脈絡是第一課時必要更是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但考慮到本文篇幅過長,學生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與分清事情發展順序方面存在着的客觀難度,於是便有了“長話短說”的環節設計。力求通過“階梯形”的環節設計,幫助學生減少訓練難度,逐步降低坡度,循序漸進地完成概括訓練。我覺得這個環節還是比較成功的。本來我還安排了“實話實說”的環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後對武松的形象有一個淺顯的認識,然後再鼓勵學生研讀文本,豐滿人物形象,但由於時間關係只能略去。

4、接下來談談“快速默讀訓練”,因爲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應該說這個訓練出現得最頻繁,但也是最沒有實際效果。因爲我既沒有具體指導學生怎樣才能“一目十行”,也沒有花時間讓學生去操作,我只能檢討說是又一場秀罷了。

5、不知道通過聽課,張老師和在座各位能否從具體教學過程中看出我在設計上力求凸顯的一條主線:那就是重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受人物個性品質的方法。爲了體現這個語感訓練,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⑴ 改:在1~3小節得閱讀指導中,爲了營造一個有利於閱讀主體情緒化的磁場,使學生主動地讀、專注地讀、興味盎然地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我根據自己的對教材與人物的理解,大膽的對教材進行“二次處理”,爲學生如何實現個性朗讀與個性理解作出了明確的示範,並大膽鼓勵學生也可以像老師一樣大膽地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更加生動的個性化的去理解人物性格特徵。

⑵ 刪:在第四小節得閱讀指導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刪除旁白,利用同桌表演讀得方式,既節約了時間,又讓學生直麪人物對話,幫助學生更快更直接的走進人物,感悟其個性特徵。

反觀這兩個細節,確實也起到了“一箭多雕”的作用: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師曾這樣評價這兩個環節:

一是採用形象生動的形式理解詞語與課文內容,使課堂更有生機。

二是在個性朗讀的過程中更加清晰的感悟人物所表現出的個性特徵,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動口時就動口,個人素質展示不露痕跡,恰當好處。

四是爲學生學習下文指明瞭一條學習的“捷徑”,更爲學生拓展了學習類似文章的思路與方法。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之前,必須考慮到處理的必要性,同時應該遵循整體把握、細節體現的原則。否則很可能弄巧成拙,變成教師的表演秀就得不償失。

⑶ 引:引導學生探討武松有沒有必要懷疑店家的好意,他不是膽小鬼等問題幫助學生更加明確武松個性特徵。

⑷ 補:就是補進“野炊”的'話題,有老師或許會認爲是“畫蛇添足”的敗筆,但我在設計時確實想把此環節搞成“畫龍點睛”的。因爲我一直認爲,學生的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的源頭。只有聯繫生活學習語文,聯繫實際鞏固學法,才能既“導流”,又“開源”,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更有利於學以致用。

⑸ 埋:就是從課堂的第一分鐘起就有意識地埋下伏筆,特別注意用盡量個性化地語言來與學生交流,讓他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我把自己的本堂課的教學語言當成了某種教學資源,既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活力,又讓學生通過我的語言潛移默化地感悟到我的教學風格乃至個性特徵,這樣一來,回答我後面的問題就水到渠成了。其實這也應該算是一種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訓練。有些學生能說出我幽默風趣的個性,但講不出爲什麼,我反而覺得很正常,因爲語文很多時候僅僅是種感覺而已。 結合本課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困惑,希望張老師和大家能引領我早日走出困境:

1、有些課文,六年級的課堂效果還不如五年級,除了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原因之外,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的語文教師是否也應該從自身角度開始反思:一年時間,我們學生到底能內化多少語文知識與能力?有哪些學習能力在漸漸退化?又有哪些學習習慣在逐步惡化?

2、爲什麼每次上公開課有都會有時間不夠用的擔憂?

3、又沒有克服我課堂語言煩瑣的好方法?

4、怎樣讓我的語文課真正姓“語”名“文”?

5、如何有效地指導、監督、反饋學生的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 講完了我的困惑,預示着張老師精彩點評與講座的開始,我也希望在座各位同行能與張老師或者我們兩個任課教師隨時互動起來,我相信這樣的方式會使你我得到更多!

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4

說課來源於中國基層教育實踐,現在已發展爲教學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國小語文的說課稿,歡迎大家的借鑑閱讀!

 一、說教材

《寫人要凸顯個性》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的表達交流中的一篇作文訓練。本單元寫人。寫人的什麼呢?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便各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特點,這就是個性。寫人一定要寫出人的個性,所以,本單元在寫法上要注意凸顯人物的個性。寫人在記敘文的寫作訓練中至關重要。

二、說學情

在國中階段,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寫人的幾種基本寫作手法,在上一次課《園丁讚歌 記敘要選好角度的記敘文》的記敘文寫作中,也穿插了刻畫園丁形象特徵的練習,因此,對於寫人,學生是有一定的基礎的。但是由於我們學校是農村高中,學生的基礎及素質都不盡人意。學生在描寫美女的時候,都會說是“櫻桃小嘴,柳葉眉,曼妙的身姿”。在他們的筆下,美女都是一個樣,毫無個性所言。所以在高一記敘文訓練階段,我們必須加強對人物個性的塑造。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知識目標:

①學習寫作中選材應運用典型事例。

②學習用多種方法刻畫生動形象的人物,凸顯個性.

二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凸顯個性.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有困難的地方。根據以上這些,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爲:

①、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的個性

②、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新課標要求“要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因此,針對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學情,我確立本課的教學方法如下: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文字片段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人物的個性,通過討論交流,協助學習,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描寫人物的方法, 佈置任務講練結合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1展示習作,導入課文。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課前習作,讓學生猜猜他是誰?來導入課堂學習內容;

2討論交流,明確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課本中最具個性的人物,由學生分析出描寫方法 。

3各個擊破,解決重點。

首先是如見其人,分析肖像描寫。在肖像描寫分析中,着重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經典的肖像描寫片段,來讓學生直觀的體會肖像描寫,然後是如聞其聲,分析語言描寫。用多媒體展示經典語言描寫片段,師生一起品味片段,歸納出寫人物的語言,表現人物個性,應該緊扣人物的哪些方面?第三分析動作描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片段,突出一些動詞運用進行,再通過兩個學生上臺完成老師所說的任務,讓學生用眼睛觀察,發現其性格,並進行片段訓練,描寫其中一生的動作。

4,講練結合,佈置作業。請以“校園裏的——(人)”爲題,寫一個片段。

五、教學反思

在本堂課中,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很多精彩的片段,加大了的課堂的容量,也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如何進行人物描寫。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自主探索意識 。講練結合,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我總覺得在多媒體的課堂上,學生過分重視多媒體,而忽略了老師的講解,就感覺在看熱鬧一樣,一下課,我就有點擔心學生在課堂中什麼都沒有學到。所以,我應該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體。

語文說課稿5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1月24日的《風箏》。

一、說教材——突現親情,把握重點難點

在對《風箏》進行文本解讀時,本套教科書副主編顧之川的一番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出示)

親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濃濃親情,動人心絃;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在溫馨與和美中有親情,在誤解和衝突中也有親情。《風箏》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風箏》是一篇思想內涵很深邃的,由於人生經歷、文學修養和時代的不同,不同的讀者對它的主題有着不同的解讀。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有他自己的理解,學生也有自己的解讀,教師應該肯定、尊重學生的理解。我覺得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應注重現在的學生本身的認識能力和情感體驗,父母之愛、同學之情等等易於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我們首先要抓住親情這一角度,找準文本與學生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去閱讀、去理解、去領悟。本文中“我”和弟弟之間少年時代的衝突和誤解,中年時代的自省和忘卻,可以突現出一種親情,“我”和弟弟有兩顆美麗的心靈:一個嚴於自責,懇求寬恕自己的過失;一個幼稚純真,全然忘卻別人的錯處。弟弟忘卻“我”的不好,這種寬以待人的作法,對現在的學生有較好的教育作用;“我”對自己的毫不留情的解剖,這種嚴以待己的作法對學生而言也未嘗不是一種教育。而兄弟間的親情是很值得我們探究與回味的。

在對親情理解之後,學生能較爲容易地體會出作者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由少年時衝突的出現我們也能夠認識到封建教育思想對兒童天性的扼殺;由中年時“我”不幸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可以啓發人們用科學來改變人們的思想。

這樣我們對這篇的理解就不是隻從一個角度去解讀,而是用多角度、多層面地解讀。有利於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

由此,我對本文的知識能力目標、情感價值目標,教學重難點作出以下設計:

知識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爲語文教學的根本,不讀不爲語文)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  情感價值目標:

1、在衝突與誤解中感悟親情。

2、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學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概括內容;初步學  教學難點:體會蘊含於字裏行間的濃濃親情;借鑑本文在矛盾衝突中鋪設親情的寫法。

二、說教法——結合學生,優選教學方法

我一直覺得文本是我們從事教學時的根本,一切應以文本爲基礎,多媒體等的運用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應該指導學生在反覆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同時,應該認識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期待、反思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

我們應該還原魯迅作爲一位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的一面,他有金剛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滿柔情的一面;有批判他人的一面,更有解剖、批判自身的一面。所以我覺得應該以《風箏》這一文本爲依據,挖掘魯迅作爲普通人的一面。

這篇的寫作年代離現在的學生較爲久遠,但親人之間的衝突、矛盾及寬恕、諒解等等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對此學生是能夠有所體悟的,因此可以讓學生依據自身的認識能力對文本進行理解與感悟。

我們的語文教育應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甚至於教師應該“降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能將教師對文本的體驗、感悟移植給學生,應該以人爲本,以文本爲基礎,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創意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老師加以提升與深化。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

在學生對文本進行充分預  三、說學法——信任學生,注重學法傳授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可能較爲生澀難懂,本身立意豐富而深邃,這些可能是學生學精神。”因此在預  四、說程序——重視能力,優化教學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序的。

(一)導入課文:家庭生活中你有沒有被誤解、受委曲的事,說出來聽一聽。(“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  (二)探究閱讀: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自由朗讀,提出你認爲有價值的'問題,並自行解決。

預期問題:

1。“那裏”、“他”、“發見”等不規範用字。

2。開頭部分“驚異和悲哀”的是什麼?

3。開頭與結尾部分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4。“我”的心是否得到解脫?

(三)品讀感悟:朗讀課文的重點章節,體會作者如何在衝突中顯現親情,展示“我”和弟弟兩個人物形象。(“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探究“精神虐殺”的根本原因。(不覺醒、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對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四)情感體驗:瞭解了兄弟二人的行爲和內心情感後,你想對“我”或弟弟說些什麼呢?(“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老師範例:對兄長,我想說,你是那麼嚴厲地自責,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學生的發言從兄長的善良、嚴於反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

(五)生活鏈接:以後的生活中,親人和朋友之間難免會發生誤解和衝突,該如何處理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的理解要有正確的引導。)

(六)作業:

課外延伸,“弟弟”是否真的忘了兒童時的那件事?(還有回味的餘地。)

〔教學小結〕

《風箏》是學生進入國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蘊含極爲豐富,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以其中的一點(親情)爲主,探究一個局部性問題,進而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激發學生個性化閱讀時的獨特感受。很可能學完以後學生仍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還有很多不能體悟之處,但這應該是我們所需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激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荔枝蜜》、《貓》、《斑羚飛渡》、《心中的鷹》等四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的作用樸實無華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留給人深深的思考。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重視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抓住重點信息,複述情節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作者同情、憐愛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處事原則。

3.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較簡單,冰河學生的思想認識、生活交接近,這都爲本文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本文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是學習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多談自己的看法。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反覆讀,才能體會課文中包含的複雜感情。

2.複述法:利用課文中的關鍵詞,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讓學生在複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生、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漂亮可愛的貓的圖片,激發學生興趣。很多同學家裏都養了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樂趣,正如有的同學說的“生活因你而精彩”。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段不一樣的養貓故事,體驗一種發人深省的養貓的快樂與傷悲。

(二)整體感知:

1.點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生字詞,根據課文理解詞語含義。

2.檢查預習,用幻燈片展示生字和解詞,要求學生搶答,激發學生積極性,掃除文字障礙。

3.在此瀏覽課文,在課文中標記幾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句子。

4.根據學生標記的內容,找不同組的幾個同學分別複述這幾隻貓的故事,要求複述得簡潔生動。

(通過兩次不同的.讀,特別是讓學生在複述過程中抓住關鍵詞,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感知,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品味感情

學生自行朗讀,標記抒情議論性語句,讓學生按小組完成這項工作,朗讀與評說相結合,組內同學可進行補充。

(四)感悟主題

豐富的情感在娓娓道來的敘述中緩緩流淌,不斷積澱直至噴發,通過朗讀、理解、品味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

1.對揮舞大棒、妄下斷語的我,你想說什麼?

對“可憐的貓”你想說什麼?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由發言,學生可能會有多種不同的理解,可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談一談,從而領會課文的主旨。

2.理解延伸

人難免犯錯誤,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心的,或多或少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你有類似的經歷嗎?和大夥說一說。

(這一環節設置的目的時,讓學生把學習和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更好的理解課文內涵,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總結課文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老師予以肯定和補充。

感人的養貓的故事就到這裏了,他留給我們的思索是無窮的,不光是可憐的貓,在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可憐的人,他們不是被人們所注意,他們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去關心這個弱勢羣體,請大家記住:“生命是一條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視”!

語文說課稿7

尊敬的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古詩《小池》。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準備”“說教學時間”“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九個方面來說一下我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一、說教材

古詩《小池》是山東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四組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它的作者是南宋詩人楊萬里。這首古詩通過對細流、樹陰、水面、小荷、蜻蜓等這些景物的描寫,形象的勾畫了一副初夏風景畫。在這一組課文中寫的都是夏天的美麗景色,而《小池》這首詩又是這一組的第一課,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古詩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麗景色。

二、說學情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學生活潑可愛,樂於讀書,求知慾強。對於閱讀已經產生了興趣,家長更是注重孩子的古詩學習,所以在閱讀中體味古詩內容的優美,並結合詩文的語言環境學習生字變得尤爲重要。由於我所在的地區聲母“l”和“r”的發音不夠清晰,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特別注意。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於價值觀這三方面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池”“惜”等6個生字,會寫“立”字。

2、培養孩子朗讀古詩的.興趣,並使孩子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反覆的朗讀使孩子能很好的體會古詩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的書寫。

2、教學難點:會背這首古詩,並能體會這首詩的美麗景色。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對比學習法:運用以前學過的字來與現在將要學習的新字相結合,形成對比從而很好地學習將要學習的新字。

2、開火車法。

3、誦讀悟情法:國學大師梁實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讀》中寫到:詩不僅供朗讀,還要發出聲音來吟,而且要拉長聲音來詠,真樣才能陶治性情。所以古詩教學切不可忽視朗讀,要讓學生通過吟詠把握全貌,理解古詩的內容。

(二)學法

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內合作

六、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古詩、準備生字卡片

七、說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走進古詩

因爲孩子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所以在上課的開始我會讓孩子背誦自己拿手的古詩,從而營造一種學習古詩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直接揭題,讓孩子們齊讀課題,走進古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找孩子起來讀這首古詩,並對其進行表揚。

2、自讀古詩,認識生字

打開課本用小手指着古詩進行自由的讀,這是我將會提醒孩子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可以運用拼音來學習,還可以同桌或小組內進行合作探究。

因爲一年級的孩子能夠全部認識這首古詩中生字的孩子還是不多的,這樣設計就可以讓孩子自己找出不認識的字,並能夠進行學習,更能夠加深對這些字的理解。

3、檢查自讀情況

(1)讓孩子看着打屏幕上的帶着拼音的生字,點名讓他們讀這些字。在讀的過程中我會提醒他們讀準字音。

(2)讀大屏幕上的去掉拼音的字,並用開火車的方式來對這些生字進行記憶。

(3)通過課件幫助學生對新學生字進行記憶,例如“也、池”“昔、惜”“陰、晴”“柔、露”這些字的對比來進行記憶。

(4)同桌間運用手中的生字卡片進行檢測,加固對這些生字的記憶。

(5)讓孩子對新學的生字進行組詞。

這樣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通過自己的學習來掌握本節所要掌握的生字,提高自己的自我學習能力。

4、通過課件學寫生字

因爲低年級孩子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教學,所以在課堂上學寫生字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通過課件上的筆畫順序,和教師在黑板上的書寫來使孩子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並讓孩子進行書寫且提醒孩子正確書寫姿勢。

5、把生字迴歸古詩進行朗讀。

(三)理解古詩,朗讀感悟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孩子們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詞。這樣可以避免教師講課的重複。

2、不明白的字詞小組內進行自我解決。提高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3、教師指導孩子把全詩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解決詞義和整首詩的意思。

(1)重點的講解古詩中的重難點字詞

(2)帶領孩子吧古詩的整體意思通一下

(3)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講述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

4、指導孩子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並從讀的過程中體會出古詩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5、指導背誦。

(四)作業延伸,全面鞏固

1、把這首古詩回家被給自己的家長聽。

2、在家長的幫助下再找幾首描寫夏天的古詩,並且吧這些古詩讀熟練。

九、說板書設計

小池

楊萬里

泉眼 惜 細流

樹陰 愛 晴柔

小荷 露

蜻蜓 立

語文說課稿8

【說教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作者用七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體形、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學習本課,一是要通過讀文了解一些鯨的知識,二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運用到的“列舉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說明”寫簡單的說明文的方法,三是要通過學文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運用“列舉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說明”等表達方法寫簡單的說明文的方法。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和熱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三、教學難點

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教學方法

分組合作、自主探究讀中品味。

【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說明性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讓學生獲益更多呢?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這一篇課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把多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

1、運用“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把了解鯨的知識分成幾個部分,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研究。

2、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採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自主活動中,在積極思維中,達到自悟自得。

【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後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再進行彙報,通過這些環節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瞭解作者的說明方法。

【說遠程資源的利用】

由於鯨是一種海洋動物,是經過了漫長的進化才變成魚的樣子的,因爲我和孩子們都是山裏人,真正親眼目睹過鯨的人幾乎沒有。因此,理解鯨的進化就成了本課的一個難點,而遠程資源《鯨魚探奇》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說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明確學習任務: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上可伊始,我便讓學生回顧,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你們瞭解了有關鯨的那些知識?這樣,一方面檢查學生對已學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喚起學生的記憶,知道鯨是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引起學生成就感的情感體驗,並以此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參與研究:

接着,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來共同研究,看作者是用哪些說明方法來具體介紹鯨的這些特點的。這樣做,是還給學生讀書的權利,讓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真正地享受內容自選,問題自提,方法自選,結論自悟自得,真正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品析文本,體會作者寫作方法: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學生學完後,就讓他們進行彙報,在學習鯨的形體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有的學生還到講臺上用自己的不同姿勢來說明鯨的形體與魚的形體的區別。在學習鯨“呼吸”“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後畫出它們噴出的水柱和睡覺的樣子,這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去大膽創作。最後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穫、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

通過這些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知識和作者的說明方法已很明白了。在此基礎上,我還設計了“猜猜,想想,說說”這一環節,謎語內容是根據課文內容編寫的,學生很容易猜到謎底:鯨。學生還根據課文內容說出了思考的過程,這樣,就是促使學生把課文內容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

4、拓展延伸,注重實踐:

記得葉聖陶有一句話:“課文無非只是一個例子,學生要憑藉這個例子能夠舉一反三。”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用了多種說明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去感受說明的方法呢?在學完全文後,談談課文在介紹鯨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樣學習,學生對這些說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礎上,我給學生布置了個課後作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海洋動物,收集相關的資料,可以以__自述的形式,也可以以辦小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課後反思】

總之,像《鯨》這樣說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國小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科學合理地上好這種類型的課文,使學生通過學習學會運用恰當的方法在實踐中去習作,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地既能體現出語文的特點,又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

語文說課稿9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草原》這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上好這堂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把握教材聯繫,深入領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範文,在本組教材中佔重要地位。因此,我認爲本課的教學要求: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

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並理解句子中把什麼比做什麼。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我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爲:學會字詞,理解句子並體會思想感情;瞭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二、強調以人爲本,靈活選擇教法 以學生爲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爲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鑑,具體生動的圖像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我多處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收穫。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強調自讀自悟,大膽更新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爲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覆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我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繫,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裏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我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爲什麼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我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四、強調大膽嘗試,優化教學程序 本課時教學,我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 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像,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後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並嘗試着在旁邊註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讀爲本、以質疑研討爲主線,以自主發展爲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 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後討論,你認爲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裏用比喻的,把羊羣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羣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本堂課,我重點採用"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刻舟求劍》是小語第四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記號,準備等船*岸後,從刻着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這個成語故事諷刺了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

本課與講讀課文《稱象》、閱讀課文《黃鸝和山雀》構成一個單元,都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闡明瞭只有用科學的觀察思考方法,才能解決問題的道理。本課短小精煉,文字生動淺顯,以對話爲主,符合低年級兒童認知水平,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並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啓蒙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根據文章的特點及教學大綱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我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①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劍”等詞。

②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全文。

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具體可操作,力求體現講練結合、文道結合,突出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

2.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方法準確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並進行朗讀訓練。這也是整個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訓練項目。

3.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裏。這實際上是一個想象推理思維的過程,從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比較抽象。

二、說教法

1.根據本課擬定的“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的教學重點,採用品詞品讀法,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詞語,品味詞語的準確、生動,並通過反覆的朗讀訓練,積累好詞,培養語感。

2.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想象思維活躍的學習心理,採用了“想象描述法”,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創設情境、想象情境,讓學生披文入境,品詞品讀,並進行說話訓練。

3.針對本課教學難點,以直觀教學法輔助教學,利用貼圖動程演示,調動學生學習和思維的興趣,化抽象爲具體,化難爲易,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教學本課,通過完成教學目標,着重教給學生①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如換詞理解法、朗讀體會法、省詞比較法、看圖感知法、聯繫上下文理解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不斷提高閱讀能力。②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習朗讀技巧,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突出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③學習預習和質疑,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說第一課時教學程序: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開課伊始,進行成語接龍比賽,這種競賽式的前提測評手段在最快時間內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情緒,複習了舊知,找到了與新知的結合點,同時也是積累詞語的過程。

2.板書課題,書寫生字,使生字的教學“化整爲零”,符合九義教材在語言環境中分散識字的特點。

3.初讀課文,貼圖現境,讓學生看圖入境,弄懂成語字面上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在認真讀書的基礎上質疑,並通過互相討論得以理解,部分仍有不理解的問題向老師提出來,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插入理解。這樣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以學定教,能使教學目標的認定具體、準確,具有針對性,又能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得以充分交流,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於學生憤徘時點撥引導”的作用,把教師的角色定位於“學生學習的扶助者”。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句。

這一層次是教學的導學達標環節,主要運用圖畫再現、生活展現、表演體會、語言描述等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品味——想象說話——朗讀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緊扣“一不小心”一詞,讓學生想象描述那人是怎樣把寶劍掉進江裏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教學中,運用省讀比較法體會“一點兒”在句子中所起的強調作用,“船舷”所指位置的準確,並通過“催”一詞的品味,體會詞語的妙用。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讓學生學到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並進行朗讀的訓練。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直觀動程演示,學生便能清楚地看到了文中兩個“這兒”所指的實際位置分別是“江中”和“岸邊”。理解了句子,就明白了那人的想法錯在哪裏,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並通過學生的正確操作及解說進行達標測試。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想象情境,續說故事的結尾,並且結合國小生好幫助人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教育開導”的說話環節。這樣,不僅理解了課文,還擴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入語言文字訓練中,避免了生硬說教,使學生自然生動地達到課文的情感目標。

總結課文時,啓發學生說說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類似“刻舟求劍”的錯誤想法和做法,既促使學生知識和認識能力的遷移,又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啓蒙教育。

第二課時內容: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並在理解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條理,利用副板書(掉——刻——催——說)進行背誦訓練。最後鞏固生詞、生字,記憶生字字形,並完成課堂練習。

本課採用動態圖文式板書設計〈見教學步驟〉,展現了教學難點突破的過程,併力求文字精煉簡潔,畫面精美、富有吸引力,符合低年級兒童認知特點。

評析

莫雪蓮老師的《刻舟求劍》一課教案設計,較好地體現了目標教學的主體意識和訓練反饋矯正意識,體現了正確的語文教學思想,不乏一節成功的教學設計。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開課伊始,把競賽引入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初讀課文之後,展示大幅貼圖,把學生帶入課文的特定情境,接着讓孩子們自讀質疑,在興趣盎然之中開始了學習。在實施教學中,教師隨機進行動程演示,並配以簡潔的圖文式板書,使學生饒有興趣地理解了課文的重難點。課末,學生的注意趨於分散,此時再設計看圖續編故事結尾和表演說話的環節,又一次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們自始至終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質疑問難,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讀講之前,莫老師讓學生自讀質疑、小組討論、互助解答,促使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並在小組討論中發表獨立的、富有創造性的見解,生生之間得以充分交流。學生們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師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插入解決。這樣以學定教,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參與的最有力的證明、課末的續說故事、表演勸說既拓展了語言訓練的面,加大了思維訓練的力度,又使辯證唯物主義的啓蒙教育自然滲透。

三、多讀少講,精心組織學生導讀達標

在教學中,莫老師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初讀達到正確流利,精讀着眼品析體會,熟讀力求感情到位。在重點詞句處則細細品讀,並教給朗讀技巧,乃至最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樣使得“滿堂灌”化爲學生大面積的、紮紮實實的讀書活動。”

在充分讀好書的基礎上,莫老師還精心設計詞句訓練,教法求新求活,展示了“感知理解——品味賞析——積累運用”的語言訓練達標規程。如教學第一自然段緊扣“一不小心”,先換詞理解詞意,然後想象說話擴展思維,訓練語言表達,深化理解。教學第二自然段通過聽、劃、讀、想、說,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品味“一點兒”和“船舷”等詞的生動和準確。教學第三自然段則通過句式說話,進行理解句子的反饋檢測,然後以讀代講,體會反問句所表達的強烈感情,培養語感。第四自然段教學,則在貼圖上進行動程演示,化靜爲動,讓學生把抽象的推理思維過程化爲形象的直觀判斷思維過程,從而順利地突破了難點。最後的續編故事結尾和勸導說話設計,則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入語言文字訓練中。

莫老師作爲市學科帶頭人,具備了較爲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曾多次在省內外教學比賽中獲獎。她肯鑽研,勤探索,求創新,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語文說課稿11

課標關於本節的要求

1.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2.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

3.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本節教材內容分析、解讀。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爲“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爲“緯線”,爲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設計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爲: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教學難點: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教學活動過程

預習交流:

1、蒐集整理何其芳的相關知識。

何其芳:(1912——1977)現代詩人、評論家,生於重慶萬縣(現重慶萬州)原名何永芳,主要詩集有《預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

2、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

3、作者寫秋天,主要描寫了哪幾幅畫面?寫出了秋天怎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秋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由此創設情景導入。(出示課題)

(二)誦秋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學生自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4、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爲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註,並與同學交流。教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三)品秋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①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②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

(四)寫秋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爲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並給大家展示出來。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語文說課稿12

【說教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應該抓住兩個要點: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蘊涵着的既顯而易見又不着痕跡的感情抒發。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下面我就和各位老師交流一下我的這堂課的設計意圖。

【說重點】

(一)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在矛盾處置疑,激活學生的思維。

於無疑處設疑,於矛盾處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幾隻大貓?”原是無疑之處;而“面對這樣性格古怪的大貓,老舍先生一定很頭疼了?”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文中找理由、擺事實,忙得不亦樂乎。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爲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

(三)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我今天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爲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對於《新課標》精神的理解,我也是處於學習的階段,談不上深刻地領會,今天和大家交流,也僅僅是一種探討,但願我拋出磚能引來更多的玉,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

語文說課稿13

尊敬各位領導,老師:

我今天要講的課是古詩《所見》。

一、 說教材

《所見》是教科版國小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屋》裏的一首古詩。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描述了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着歌兒,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剎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鄉村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詩4行展現了兩幅圖畫。第一句話體現《牧童行歌圖》,第二句話體現《牧童捕蟬圖》。全詩的最大特色是:對仗工整,有聲有色、情景交融、由遠及近、動靜結合。本課文配有一幅插圖,但畫面上沒有畫出後兩句詩句的畫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圖畫。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的的朗讀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對古詩還生疏,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要讓學生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實現。所以我把引導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作爲本詩教學的重點,把學生引入詩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從古詩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爲本詩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I、理解詩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並根據古詩展開聯想,編寫一篇小短文。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四、說教法

l、直觀教學法: 2. 圖文結合法: 3. 質疑法:4.以讀代講法:國小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無意注意和形象思維佔很大的優勢,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充分運用了先進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新穎的形式,精彩的畫面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消解學生觀察體驗、抽象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我圖文對照,讓圖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語言美統一再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覺得自己彷彿身臨其境。

五、說教學流程

1、看圖聽音樂,領會詩意

在導入環節我設計了優美的音樂,教室班畫兩幅圖。爲了引導學生埋解古詩中前兩句的意思,在學生朗讀完古詩之後,我用多媒體展示《牧童行歌圖》,接着提問: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幅畫,上面都畫有什麼?你們都聽到了什麼?他唱的歌怎樣?他此時的心情如何?假如你是牧童的話,你會有怎樣的心情?通過這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展開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口語能力。使學生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進入詩中,同時隨機埋解"牧童、振、林樾"等詞,口說這兩句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然後板書這兩句詩句,接着範讀,小組讀、個別讀、全體讀。從中理解詩意,培養語感,提高朗讀能力。

2、圖音並茂,激發興趣 我又用多媒體展示鳴蟬,你們聽到什麼叫聲?相機理解“欲、捕、鳴、”的意思,口頭說出“意欲捕鳴蟬”之意。爲了再引導學生口頭說出最後一句詩句的意思,我又設置了這樣的提問:你們還聽到牧童的歌聲嗎?這時他的表情、動作怎樣?相機理解“忽然、立”。要是你們在場的話,會怎麼做?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反覆吟誦,體會意境 古詩有它獨具的音樂美、節奏美;成功的朗讀就是用有聲的語言再現詩的意境。我先要學生聽錄音朗讀古詩兩遍,讓學生學習專家的朗讀技巧自由放聲地朗讀,鼓勵學生主動起來朗讀,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比賽朗讀。好的給予肯定、表揚,促進他們的上進心,加強他們的榮譽感。讓個別學生扮演詩人配樂吟誦全詩,最後全體朗讀,把詩人的情感讀出來。從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4、古詩聯想,開闊閱讀 通過讓學生從已知的古詩中找出和本文表達的情景相近的古詩,讓學生充分理解和體會本詩所表達的意境,更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5、拓展思維,語言訓練 流暢而有層次的.語言表達是語文的訓練的重點。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含,加以豐富的聯想,最終目的是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

朗讀是語文課不變的主題。書讀千遍,其意自見。因此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初讀--品讀--悟讀--精讀--美讀-賞讀”這樣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從讀中品悟;在品悟中讀出精彩;在精彩的朗讀中讀出古詩的美;在理解古詩美的基礎上去欣賞古詩、品味古詩,從而發現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中的美,進而爲生活創造美!

六、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課前我準備了優美的音樂、色彩鮮明的圖片以及生動flash動畫,目的是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古詩的意境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完成板畫也讓學生深入感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美;引導學生通過對字的探究和詞的挖掘充分感受古詩的文字美和語言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配樂朗讀讓學生帶着古詩走入意境,感受音樂來理解古詩的內涵,體會古詩的音樂美;flash動畫的播放,使學生一下子走進古詩,彷彿自己就是那個了可愛的小牧童......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爲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在課結尾處我設計了擴展閱讀,讓學生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美”。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筍芽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這一課是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春天裏的發現,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圍繞春天這一主題,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運用朗讀技巧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有了前兩課的訓練,加上這一課內容豐富有趣,貼近兒童生活,語言表達生動優美,情感基調較易定位,所以,在課堂上,我着重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爲第4課以及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爲領會編者的意圖,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筍芽兒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對話。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初讀、精讀、賞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朗讀,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激發學生讀科學童話故事的興趣,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揉、漆、辮、”的識記,“喊、筍、喚”的書寫。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並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閱讀能力,對於含義深刻的詞語的理解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學生具有好奇,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對童話故事興趣濃厚。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要重視學生的個人閱讀感受,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說教法與學法

《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與學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

2、根據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3、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學準備:我通過PPT課件展示筍芽兒、竹子的圖片,使學生直觀瞭解筍芽兒與竹子。通過情境朗讀,爲學生的感情朗讀作示範。

四、說教學程序

我結合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課安排爲兩課時,本課教學設計爲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學會本課要求認識的1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文。第二課時學寫6個生字,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在讀中體會筍芽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今天我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節課教學,我將分 環節來完成。(一)複習舊知,情境導入。(二)品讀課文,理解感悟。(三)角色表演,體會情感。(四)指導寫字,積累語言。(五)放飛心靈,走出課堂。六、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一)複習舊知,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第3課筍芽兒,認識了14個生字,你們還記得它們嗎?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生詞,指名學生讀一讀。

然後要複習的是: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師:板畫:筍芽兒。

【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鞏固本課的生字,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爲課文的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播放課件,師導語:小小的筍芽兒不到兩個月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麼奇妙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嗎?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直觀的圖畫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我利用課件出示筍芽兒和竹子的圖片導入課文,有助於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學生創設一個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好奇地進入文本角色。】

(二)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文,啓發思考:

指名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讓學生邊聽邊思考:

誰呼喚筍芽兒?是怎樣呼喚筍芽兒的?用“——”畫出有關句子,筍芽兒聽了是怎樣表現的?用“~~~”劃出有關句子,並用“○”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這樣,很快就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並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⑵反饋

①隨學生回答,板書:春雨呼喚

②相機做朗讀指導,如低聲的說,說明語氣要輕柔,給人“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筍芽的話可讓學生做做動作讀。

③說一說對動詞的理解:揉、伸,做動作理解,說一說體會到什麼?

⑶角色表演,配樂誦讀

⑷小結學習方法:讀——畫——議——讀。

【學後對學習方法的總結,使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並應用這種方法進行下面的學習,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

2、學習第三至七自然段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一畫,小組內可交流。

【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⑵反饋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誰幫助了筍芽兒,筍芽生長的過程。

重點引導第六段

如:筍芽兒鑽出地面看到了什麼?省略號說明什麼?你能說說筍芽兒還看到了什麼?那些句子寫出了筍芽兒很高興?

(3)朗讀指導

在指導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邊說邊讀,教師相機指導。

3、感情朗讀全文,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

(1)播放情境朗讀,讓學生注意聽一聽範讀中的語氣,以及聲音的高低,停頓等。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學生的感情朗讀作示範,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讀後,讓大家評一評讀的好的地方,如果認爲哪句讀的不夠好,就讓這個學生或其他學生爲大家作示範。

【通過聽、練、聽、評之後,孩子們的朗讀水平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三)角色表演,體會情感。

【低年級學生入學前接觸的多是口語,語言很不規範,他們更需要積累更多的書面語言,從而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形成語文素養,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像《筍芽兒》這樣文字優美的文章最適合學生積累。】因此,在學生充分的朗讀之後,我這樣說:“孩子們,筍芽兒多可愛啊!現在讓我們走進竹林,當一棵棵小筍芽兒,來體驗筍芽兒成長的快樂吧!”這時,教師播放課件,讓孩子們看着課件,帶着表情,加上動作,邊說邊演。(教師和學生邊說邊演)

課本劇表演:

小組內合作,指名前面表演。

師:你們表演得太精彩了!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看了這段表演,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生:筍芽兒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別人的幫助,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師:是的,成長的路上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得到別人的幫助你會成長,但最主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筍芽兒在這麼多人的幫助關愛下,自己努力長大。

(師板書:奮發向上)

【德國有位學者有過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融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這一環節將語言融入到美麗的景色中,讓孩子們在情中演,在動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積累了語言,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不露痕跡地突破了本課難點。】

(四)指導寫字,積累語言。

寫字指導:

1、課件出示要寫的字。生讀一讀,組詞。

2、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特點。說一說你要提醒同學什麼?

3、教師範寫:轟,邊寫邊提醒學生注意,這個字上窄下寬,這樣字更穩定,下面的兩個雙字一定要把上面的車字托住。

喊:口字旁位置要偏上,不要寫得太大。要先寫裏面的一、口,後與斜鉤,撇,點。

4、生看後抄寫生字,學生寫字前,我強調,寫字姿勢。師:巡視,個別指導。

5、評一評:學生通過小組內欣賞與互評,評出“小小書法家”。

【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髮現生字的構字規律,進一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通過評價,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寫字質量。】

課堂練習

2、完成課後練習“找找抄抄”。

(1)自主完成練習。

(2)同桌交流。

【通過合作的形式完成課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累更多的美句。】

(五)放飛心靈,走出課堂。

師:孩子們,你們真像小筍芽兒!努力!上進!課堂上表現多積極啊!老師愛你們!謝謝你們!

師:孩子們,在你們成長的過程中,也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能不能向同學們說一說,都有誰幫助過你成長啊?

師:是的,我們也一樣,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親人的呵護、老師的關心,同學的鼓勵。面對別人的幫助,我們要心存感激,學會感恩。

【通過談話,使學生感受到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周圍人的關愛,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孩子們的情感就是在這樣的問號中被激盪,不斷昇華。】

(六)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因此,在課後,我設計了以下兩項實踐活動。

1、摘抄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2、畫筍芽兒或竹子的畫或編一條有關筍芽兒的謎語。

師:孩子們,你們真像小筍芽兒!努力!上進!課堂上表現多積極啊!老師愛你們!謝謝你們!孩子們,筍芽兒長大以後的故事呢,還有很多,很多,如果你還有興趣,請在課下多收集這方面的知識,你會知道得更多。

五、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針對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喚,以及筍芽兒成長過程,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語文說課稿15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在這一節課中,郭老師執教時最大的特點是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中:

1、媒體激趣,觸發語感。葉老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課堂伊始,郭教師在板書課題後,伴隨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組靜態的荷花圖片及動態的'池塘荷色,並引導學生或詞或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又激起了他們親近文本的慾望,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課堂教學中來。

2、充分誦讀,領悟語感。葉聖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中的美讀,他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讀就是讀者將作者文中當時的情感還原出來。要到位地還原,就要讀者沉入文中,體會文意,與作者的心靈相通。郭老師的課中,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運用個別讀、集體讀、想象讀、配樂讀等形式,實現了預定的訓練目的。在課堂上,通過多層次、多坡度的多元誦讀,以及通過對重點詞語的解讀,還原了語言形象,又通過教師適時的點撥,讓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反饋了出來。

3、多元解讀,積澱語感。教學中,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反饋,適時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作出多元的解讀。

師: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指名讀說)

生1: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朗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師:你們從這個句子聽出了什麼?

生2:我覺得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

師:“冒”字還可以其它字嗎?

生:(長、鑽、伸、露、探、衝……)

師:體會一下,怎麼樣的長叫“冒”?

生:(使勁地、不停地、急切地、筆直地、爭先恐後地、生機勃勃地、興高采烈地、精神抖擻地、喜氣洋洋……)

教師在處理“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句子上,應該是相當自然,引導得水到渠成的。而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是非常出色的。聽課過程中,我感覺到孩子們已經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他們對詞句的品讀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尤其是對“挨挨擠擠”、“冒”等詞的體會,讓課堂實現了真正的“對話”。並且,學生能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現出來,使得課堂裏時時出現精彩的誦讀聲,,給課堂帶來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