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豐碑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1.18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豐碑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豐碑說課稿

豐碑說課稿1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中課文《豐碑》。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豐碑》是人教版國小教材中語文教材第十冊第七章的內容。文章記敘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在冰天雪地裏被嚴寒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文章文字精美、感情真摯、悲壯動人,是一篇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學會本課13個生字,並能正確讀寫生字詞。

B、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晶瑩、豐碑”等。

C、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能力目標:

A、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

B、學習作者有主有次地安排材料來表達主要意思的寫法。

(3)、情感目標:

A、能夠深刻領會文章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到革命傳統的感染和教育。

B、學生能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3:課文重點,難點:

本課中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感受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體會“晶瑩的豐碑”的含義是重點和難點,由於學生年齡小,分析和理解問題能力相對較爲薄弱,對文字內涵的理解和意境的聯想難度大。

下面,爲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根據學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手段及方法:

㈠教學手段:

A、“讀(看)——議——講”結合法;B、分組討論法;C、教學過程中堅持啓發式教學的原則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述爲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啓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法、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來理解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啓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學生特點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們卻生活在幸福優越的環境裏,對紅軍長征的艱難險惡瞭解太少,因此會對軍需處長“寧願自己忍飢挨餓,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給其他的戰士”的舉動表示難以理解。爲了讓學生能對當時的環境狀況有較爲清楚的認識,課前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來查找有關紅軍長征時的資料(如:上網、查找工具書、觀看電影《萬水千山》等);爲了讓學生能更好的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可讓學生通過抓描寫軍需處長凍死時的神態、動作、穿着的`語句及將軍的神態的描寫的語句來讓學生反覆朗讀、理解、體會、感悟,力爭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

從而讓學生能深刻理解人物品格,激發他們對偉大人格的崇敬。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程序及設想:

1、第一環節:

A、板書:“豐碑”兩字,提問學生,“碑”字的意思,質疑“豐碑”二字,形成閱讀期待。

B、激情帶讀,整體感知

通過帶領學生通讀課文,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大致內容,心中對豐碑所指含義有個初步瞭解。

2、第二環節:答疑“豐碑”兩字所指含義:

A、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豐碑兩字含義的句子和段落,讓學生回答問題。

B、引導學生找到課文所指“豐碑”就是指覆蓋着積雪的軍需處長和身體。提出問題,爲什麼軍需處長會覆蓋着積雪的軍需處長和身體指的是豐碑?讓學生思考,進一步形成閱讀期待。

3、第三環節:感受軍需處長的無私精神。

A、通過精讀課文,讓學生找出描寫軍需處長的句子和段落,使學生深入文本,瞭解軍需處長的世界,感受其無私的優良革命精神。

B、激情範讀課文所描寫的軍需處長的句子和段落,進一步昇華學生心中的思想感情,並讓學生模仿句子,讓學生書寫對軍需處長那無私奉獻精神的讚美之情。

4、第四環節:聯想啓發,拓寬學生的思想感情。

A、通過精讀課文,創設情境,帶學生想象長征精神,讓學生充分感受革命精神的偉大與無私。

B、讓學生把想象的描寫長征革命精神寫出來,並讓其讀出來,強化學生對優良革命傳統精神的理解。

5、第五環節:總結結論,深化認識。

通過自己的總結,讓學生領悟革命精神的偉大無私。

五、說板書。

本節課我採用提綱式板書形式,這樣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很好地說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附板書設計:

“豐碑”精神、革命傳統精神、偉大無私、長征精神、

六、作業佈置:

寫一篇讚美革命傳統精神的作文。

豐碑說課稿2

[教材分析]

《豐碑》是九年義務教育四年級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篇課文意境優美,人物形象鮮明行動,感情真摯濃烈,給人經呼之欲出之感。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按照本組“詳寫和略寫”的訓練要求:一要從將軍語言、神態的變化,瞭解將軍的內心活動,體會將軍對軍需處長崇敬的心情;二要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象,體會軍需處長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爲革命事業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晶瑩的豐碑”的特殊含義。據此說明,在教學中使學生明白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象,將軍語言、神態的變化是詳寫;紅軍部隊艱難前進、種種考驗等是略寫。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以聯繫的方式“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設計特色]

立足整體,突出重點;強化聯繫,促進感悟。

《豐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重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爲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難點

理解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爲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時間

二課時

教法

情境教學法、直觀法、對比法、自學法等

教具

多媒體、錄音帶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爲了新中國的誕生,曾經有無數箇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讚歌。今天,讓我們的思緒再次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一個發生在行軍途中真實感人的故事,認識一位無名英雄。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25課《豐碑》。(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

2、誰告訴大家,“碑”是什麼?有什麼作用?“豐碑”是什麼意思?

3、再讀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二、自主讀文,圍繞難點,抓住重點,理解教材

1、這是一座什麼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請同學們帶着問題,打開課本124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1)讀讀下面的詞語。

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

樹幹塑像單薄嚴峻倚靠

(2)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通過讀書,你還明白了什麼?(板書:軍需處長)

(4)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哪一段點明瞭這是一座晶瑩的豐碑,是用來紀念軍需處長的。

2、課件出示13小節:

(1)自由讀讀這段文字,想一想,你頭腦中產生了什麼問題,需要提出來與大家共同研究?

(2)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讀書是解決問題最好辦法。帶着問題,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寫將軍神態的語句。

三、學習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部分。

1、誰告訴大家,軍需處長神態描寫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課件出示)

2、誰來把這一段有關軍需處長神態描寫的語句給大家讀讀。

(1)“鎮定”“安詳”是什麼意思?

(2)這位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了,爲什麼還那麼鎮定、安詳?請你結合這一段描寫、聯繫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你談得非常深刻,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讀後老師顯見相機提問;你是懷着什麼心情讀的?

(4)還有誰的理解跟他不一樣?大家都贊同他的想法?那好,還有誰願意再讀讀?你準備懷着什麼樣的心情讀讀?

(5)作爲一名軍需處長,他盡到了自己的.職責,他無愧於每一位戰士,在他身上,有一種一心爲公、捨己爲人的可貴精神,讓我們懷着崇敬之情一起來讀讀這一小節。

四、學習描寫將軍部分,過渡導入:將軍看到這位被凍僵的老戰士,會有什麼反應呢?

1、你剛纔讀書時,畫出了那幾處將軍神態描寫的句子?

2、(課件出示)自由讀讀屏幕上對將軍的描寫,想一想:你從將軍的每一次神態變化中體會到了他什麼樣的心情?

(1)交流學習成果

a、通過神態語言體會將軍生氣、震怒、悲傷、內疚、感動、敬佩的情感變化。

b、自由讀,師生對讀體會、生生反覆讀體會。

c、將軍本以爲是軍需處長的失職致使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他非常生氣、憤怒,但當他得知眼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竟然就是那位給戰士們分發棉衣的軍需處長時,內疚、感動、敬佩一齊涌上心頭,軍需處長身上有一種多麼了不起的精神啊!將軍的眼睛溼潤了,百感交集的他將自己的千言萬語化做了一個志高無上的軍禮。(出示課件插圖:這就是當時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學們,假如你就是圖中的將軍,看着眼前被嚴寒凍死,漸漸和雲中山化爲一體的軍需處長,你心裏會想些什麼?讓我們也跟將軍一起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個莊嚴的軍禮。“全體起立,敬禮!”

(3)軍需處長心繫革命,心繫他人,心中惟獨沒有他自己,他這種一心爲公,捨己爲人的精神不僅成了將軍心中的豐碑,也成了我們心中的豐碑,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文中的這段話?(課件配樂,出示13小節內容)

(4)同學們,請你聯繫課文內容,談一談對“晶瑩的豐碑”的理解(板書:一心爲公、捨己爲人)。

小結: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一座軍需處長一心爲公、捨己爲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將軍和戰士心中的豐碑。(同時插掉黑板遺留的問題)

(5)同學們,你由眼前的軍需處長想到了哪些爲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

(課件:由插圖依次閃現劉胡蘭,董存瑞……)小結:其實,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像軍需處長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很多。

(6)那麼,處在今天的和平時期,你能說出你心中的豐碑嗎?(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們和軍需處長一樣,成了我們,不,成了每一箇中國人心中不朽的豐碑,成了共和國的中流砥柱。

五、同學們,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齊讀14小節。

六、小結

1、學到這兒,老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你們是否跟我一樣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紅軍戰士,這時,你最想對軍需處長說什麼話來表達你此時的心情?請同學們在課文的插圖下題一兩句碑文。

2、同學們由感而發,運用詩句和妙筆寫下了如此感人的碑文,請同學們再次讀讀全文,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景,看看你還有沒有問題要問?

3、同學們軍需處長走了,他坦然從容的走了,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但是他那一心爲公、捨己爲人的精神就是一座豐碑,(構畫豐碑圖)留在了將軍的心中,留在了戰士們的心中,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進。

豐碑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豐碑》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十冊第七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文字精美、感情真摯、悲壯動人,講述了長征途中,一位老軍需處長在冰天雪地裏被嚴寒凍死的事,是一篇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

這篇課文位於《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之後。教學本文除繼續訓練學生分清詳寫和略寫外,要抓住兩個重點:一是在充分感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受到情感上的陶冶;二是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段的理解、積累和運用,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所處的位置,針對學生的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爲:

1、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會用“溼潤”“晶瑩”造句。

2、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抓住人物動作、神態、衣着等方面詳細描寫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其中,通過“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體會軍需處長崇高的內心世界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結合投影、錄音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通過激情導入、音樂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自讀入境,“披文入情”,美讀品味,體悟寫法,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本課除繼續運用“分清詳略---自讀自悟---體情悟法”的學習方法外,着重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由外表體會人物內心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運用聯想比較、反覆誦讀、看圖等方法,達到“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在激活學生方面,教師主要運用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適時激勵、示範引導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自己讀書感悟的興趣。在閱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讀書用腦、注意文題、主動自學、自覺積累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體現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我將本課的教學任務安排在兩課時內完成。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課時,鞏固生字詞語,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完成課後練習及片段仿寫。整個教學真正體現“充分感知---理解品味---誦讀積累---遷移運用”的母語學習規律。

充分感知------教學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接着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讀書情況,對讀不好的地方進行示範朗讀後,再讓學生反覆練讀,直到“充分”爲止。

理解品味------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彙報初讀課文讀懂了什麼,以瞭解學生自讀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接着直奔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讀不懂的問題,理解品味。着重理解“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分這樣幾個步驟:1、通過看圖、聯繫上下文、表演等方法,理解“鎮定、安詳”的字面意思;2、通過過聯想補充老軍需處長犧牲時的內心活動,理解“鎮定、安詳”的內在意蘊,激活現場感,使學生入境入情;3、反覆誦讀,抒發學生心中的感情;4、背誦內化課本語言;5、寫讚美的話,進行表達訓練。最後通過教師的引讀,讀懂將軍在這一過程中的情感歷程。

誦讀積累------在理解的基礎上,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及時把精美的語段背下來,已水到渠成。這一段主要採用以讀代講法,用富有激情的引讀語言、音樂渲染,引導學生讀出真情實感,背得如出己口。

遷移運用------這一步設計了兩道練習:一是寫一段讚美老軍需處長的話,用上“溼潤、晶瑩”等詞語。二是仿照第七自然段的寫法,寫人物外貌。

附板書:

23豐碑

神態鎮定安詳

軍需處長

衣服單薄破舊

將軍擔心着急憤怒崇敬堅信

豐碑說課稿4

一、 教材簡析

國小語文課本里收集了不少紅軍長征途中涌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讓我們把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一起走進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豐碑》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示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尚精神,在教學中,如何讓同學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讓同學對紅軍將士的敬佩從心底油然而生。我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同學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去感悟。

二、 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新的課程規範告訴我們,應注意課文的人文內涵,引導同學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於是,我擬訂了以下學習目標。

1 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同學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忠於革命、捨己爲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人片斷,協助同學積累語言。

3 培養同學自讀、自悟、自議的能力。

4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體會文中當詳則詳,當略則略的表達方法。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同學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將士忠於革命、捨己爲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學法設計

1 激情範讀,整體感知

利用多媒體集圖象、音效、文字爲一體的優點,從一開始就把同學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畫面與音樂聲中,老師用充溢激情的朗讀,引發同學情感上的共鳴,並簡要說出整體感受。

2 自主學習,重點感悟

新的課程規範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同學、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的閱讀實踐。”以此審視閱讀教學過程,課堂首先要保證同學獨立、充沛、深入地與文本對話。

這種對話至少應包括:

(1)蒐集處置信息並掌握意義(即讀懂了什麼);

(2)受到情感薰陶;

(3)獲得思想啓迪;

(4)享受審美樂趣。第一點是主要的,但並不意味着後三者可以不要。教學中我讓同學找出自身最受感動的段落,並想想爲什麼感動?同學把自身的感悟與小組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多媒體把同學可能受感動的段落隱藏起來,到同學彙報學習情況的時候,跟隨同學的彙報一一展現出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情景,加上師生互動的推進,爲同學的.感悟營造了氛圍,發明了有利條件。這樣的自主選擇性學習,可以給同學更廣闊的空間,同學在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資料、學習夥伴的過程中,真正參與了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真正實現了自主,真正走進了文本。

3 相互啓發,協同學習

既然閱讀是一種對話,那如何來掌握教師與同學之間的對話,我認爲在課堂上,教師應有兩種身份,第一種是與同學平等的再學習者;第二種是給予同學啓迪的引路人。教與學的過程,我們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啓發、協同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同學的獨特感受,也要給予同學適時的點撥。例如:描寫凍僵的軍需處長那一段,如何讓同學感悟其偉大,我引導同學抓住幾個重點詞語:倚靠、鎮定、安寧、夾着、伸着、單薄破舊,聯繫人物的身份和這樣嚴寒的環境,引導同學質疑問難,緊接着,帶領同學走進軍需處長的內心,想象此時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痛苦。掌握軍隊後勤大權的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樣,描寫將軍向軍需處長敬禮的那一段,抓住“緩緩地、深深地”這些詞語讓同學走進將軍的內心,體會將軍的複雜心情。而文中到最後情感達到一個高潮,同時,多媒體也把我們引進一個高潮,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同學預習時理解的“豐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釋,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這個意思嗎?從而促使同學去研討豐碑的真正含義,它是一種捨己爲人的高尚精神。畫面中,軍需處長被大雪掩蓋住了,與雲中山連爲了一體,讓我們感受到軍需處長的這種精神與天地同在。正是這種精神激勵紅軍將士不時前進,文中最後有這樣一句話:假如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可以請同學換個說法,體會一個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可能有的會說:“勝利一定屬於這樣的隊伍。”有的會說:“勝利怎能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有的會說:“難道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嗎?”等等。通過朗讀比較,讓小朋友們知道:同一個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法;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採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本課要表達強烈的感情,用反問的形式是最好的。同學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豐富了自身的語言,也讓同學感受到紅軍將士的決心,多媒體同時出現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把整個課堂引入一個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學習

衆所周知,語文是門百科全書式的學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課程。這篇課文離同學的實際距離遙遠,如何拉近時空的距離。課前資料的收集尤爲重要。同學採用各種渠道,收集有關長征的音像、圖片、文字資料,互相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了認識,也瞭解到紅軍長征的艱險以和一些故事。課堂上同學對內容的感悟,也有一局部來自於這些收集來的信息。這樣真正讓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 板書處置

板書意在言簡意賅,本課的板書,我以一棵大樹、幾座山峯爲背景,這也是軍需處長犧牲的場景,大樹下“捨己爲人、勇於犧牲”幾個大字體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讓同學銘記於心。

豐碑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豐碑》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選學課文。本課跟前面的第四單元配套,是革命傳統類的文章。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不怕犧牲、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本文的選編意圖:一是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二是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軍需處長的崇高品質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文章文字精美、感情真摯、悲壯動人,是一篇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

五年級的學生,處於第三學段,他們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並初步學會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將以立人爲主旨、學生爲主體、實踐爲主線的教學理念,努力構建學生主動參與的生命課堂。

基於以上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訂爲以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感受軍需處長無私的精神、無畏的信念,從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理解軍需處長的身體怎麼會“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及紅軍部隊受到的鼓舞。

 二、說教法、說學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根據學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採取運用啓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同人物共鳴、入情入境、抒發崇敬之情,揣摩寫作方法,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科特點,我設計了了解豐碑、感知豐碑、走近豐碑、豐滿豐碑、樹立豐碑等五大塊內容。

第一環節:瞭解豐碑,感知豐碑,形成閱讀期待

直接導入課題《豐碑》後我便引導學生對課題咬文嚼字,通過質疑“碑”字含義,用組詞法理解“豐”的含義,初步瞭解課題含義是:記載着豐功偉績的石碑,然後順勢拋出問題:本文中的豐碑是指什麼呢?找出文中的一句話讀讀。學生很容易找第13自然段認定“豐碑”就是指覆蓋着積雪的軍需處長的身體,這時我順學而導採取變序法先組織學習第13段。在初步瞭解豐碑的含義是指高大的`碑後,我又引導學生質疑此句,提煉出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問題:軍需處長的身體又怎麼成爲豐碑的呢?然後我又將學生的目光轉移到第7小節,輕聲朗讀這個自然段,讀的時候要做到字字入目,句句留心,一邊讀一邊想:讀着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些什麼?

這樣課堂從咬文嚼字開始,將大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閱讀期待,不但有了語文味,也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情景。

第二環節:走近軍需處長,感受豐碑形象

學生很容易找到直接描寫軍需處長的第7自然段。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我一抓“塑像”,配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其“形”,同時又巧妙地穿插天氣描寫的句子。再抓“塑像”,感悟其神時,我便以文中矛盾處引導學生思考:人被凍死是很痛苦的,爲什麼軍需處長死的時候這樣鎮定、安詳?通過邊朗讀邊思考軍需處長的內心活動,並引導學生用“因爲軍需處長想到……所以被活活凍死卻十分安詳鎮定”來說話,然後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反覆讀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句子,並熟讀成誦。這既是語言訓練,又是情感內化,符合是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

第三環節:豐滿豐碑,揣文章寫作特色

我以引讀的方式過渡到第三環節:學習將軍的有關句子,但重點就抓“軍禮”,體會將軍情感變化。特別突出“想象”:如果這個軍禮會說話的話,可能會說什麼呢?進一步帶學生走進將軍的內心世界,並順勢引導學生分別帶着震驚、愧疚和崇敬的感情反覆朗讀“將軍愣住了……敬了一個軍禮。”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積澱,當教師引領學生在軍需處長的精神和將軍的情感變化中走了個來回時,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也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中,學生對這位與雲中山化爲一體的軍需處長充滿了崇敬,這時老師再引導學生重讀引導學生關注“晶瑩”這個詞,先從字面上理解指光亮而透明,再挖掘到深層——軍需處長爲了革命的勝利而不怕犧牲、捨己爲人的精神。接着又通過課件出示一組“英雄”形象,進一步豐滿人物形象,提升“豐碑”含義。那麼最後誦讀碑文,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這也將是課堂的一個高潮。

第四環節:樹立豐碑,抒發崇敬之情

軍需處長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來就像一座豐碑,他那舍已爲人(無私)、勇於獻身(無畏)的不朽精神更是一座晶瑩的豐碑。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說:“這座晶瑩的豐碑不僅感染了將軍,堅定了這隻隊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讓我們把這座碑永遠牢記在心中吧!

豐碑說課稿6

一、 教材簡析

國小語文課本里收集了不少紅軍長征途中涌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讓我們把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一起走進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豐碑》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對紅軍將士的敬佩從心底油然而生。我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去感悟。

二、 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應注意課文的人文內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於是,我擬訂了以下學習目標。

1 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忠於革命、捨己爲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人片斷,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3 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自議的能力。

4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體會文中當詳則詳,當略則略的表達方法。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將士忠於革命、捨己爲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學法設計

1 激情範讀,整體感知

利用多媒體集圖象、音效、文字爲一體的優點,從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畫面與音樂聲中,老師用充滿激情的朗讀,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並簡要說出整體感受。

2 自主學習,重點感悟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此審視閱讀教學過程,課堂首先要保證學生獨立、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這種對話至少應包括:(1)蒐集處理信息並把握意義(即讀懂了什麼);(2)受到情感薰陶;(3)獲得思想啓迪;(4)享受審美樂趣。第一點是主要的,但並不意味着後三者可以不要。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段落,並想想爲什麼感動?學生把自己的感悟與小組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多媒體把學生可能受感動的段落隱藏起來,到學生彙報學習情況的時候,跟隨學生的彙報一一展現出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情景,加上師生互動的推進,爲學生的感悟營造了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樣的自主選擇性學習,可以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學生在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材料、學習夥伴的過程中,真正參與了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真正實現了自主,真正走進了文本。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3 相互啓發,協同學習

既然閱讀是一種對話,那如何來把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我認爲在課堂上,教師應有兩種身份,第一種是與學生平等的再學習者;第二種是給予學生啓迪的引路人。教與學的過程,我們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啓發、協同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也要給予學生適時的點撥。例如:描寫凍僵的軍需處長那一段,如何讓學生感悟其偉大,我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點詞語:倚靠、鎮定、安詳、夾着、伸着、單薄破舊,聯繫人物的身份和這樣嚴寒的環境,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緊接着,帶領學生走進軍需處長的內心,想象此時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痛苦。掌握軍隊後勤大權的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樣,描寫將軍向軍需處長敬禮的那一段,抓住緩緩地、深深地這些詞語讓學生走進將軍的內心,體會將軍的複雜心情。而文中到最後情感達到一個高潮,同時,多媒體也把我們引進一個高潮,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學生預習時理解的豐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釋,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這個意思嗎?從而促使學生去探討豐碑的真正含義,它是一種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畫面中,軍需處長被大雪掩蓋住了,與雲中山連爲了一體,讓我們感受到軍需處長的這種精神與天地同在。正是這種精神激勵紅軍將士不斷前進,文中最後有這樣一句話: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可以請學生換個說法,體會一個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可能有的會說:勝利一定屬於這樣的隊伍。有的會說:勝利怎能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有的會說:難道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嗎?等等。通過朗讀比較,讓孩子們知道:同一個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法;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採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本課要表達強烈的感情,用反問的形式是最好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豐富了自己的語言,也讓學生感受到紅軍將士的決心,多媒體同時出現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把整個課堂引入一個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學習

衆所周知,語文是門百科全書式的學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課程。這篇課文離學生的現實距離遙遠,如何拉近時空的距離。課前資料的收集尤爲重要。學生採用各種渠道,收集有關長征的音像、圖片、文字資料,互相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了認識,也瞭解到紅軍長征的艱險以及一些故事。課堂上學生對內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來自於這些收集來的信息。這樣真正讓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 板書處理

板書意在言簡意賅,本課的板書,我以一棵大樹、幾座山峯爲背景,這也是軍需處長犧牲的場景,大樹下捨己爲人、勇於犧牲幾個大字體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讓學生銘記於心。

豐碑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豐碑》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寫的。文章記敘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課文魅力:首先是課文中着力渲染的神態描寫和側面描寫,以及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這一點有助於學生學習寫作。其次,這篇課文閃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課文塑造了兩個幹部形象,一個是對戰士無比關懷的將軍;一個是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士的軍需處長。用這種忘我精神去打造學生的情感、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第三,全文以將軍思想感情的發展爲線索,通過對將軍的側面描寫來烘托軍需處長的品質。

全文可分四部分:先寫將軍對行軍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考驗的思索,爲下文所發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鋪墊和暗示;接着寫將軍看到一位老戰士凍僵在雪地上時的激怒和對軍需處長的責備;然後寫將軍得知凍僵的老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的震驚和對軍需處長的崇敬;最後寫在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將軍率領紅軍戰士繼續前進。

本單元訓練重點: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注意體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有條理地將思想內容表達清楚的。

結合課文實際、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制訂以下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晶瑩、豐碑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技能目標:

感悟課文側面描寫比直接描寫更加感人和留有回味餘地的表現方法,學習神態描寫的方法。

情感目標:

1、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讀懂課文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敘述順序。

2、引導學生初步領會課文先抑後揚及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

3、理解豐碑一詞深刻的含義顯然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本文宜用兩課時教完。

二、說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表演採訪法:課中讓學生表演將軍發怒的形象,讓學生採訪將軍,從而探明將軍發怒的原因,領悟人物品質。

課中實踐法:用給軍需處長設計碑文的方法,讓學生領悟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可貴品質。語文學習的特點是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語言,運用語言。情能補拙,用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品質去激發學生練習之情,發揮情感因素在課堂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醞釀情感

首先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聽過長征途中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觀看一段錄相,去回顧那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出示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媒體,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這樣貼近課文,貼近學生理解能力的導語,爲引入課文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達到課伊始,情即發的目的。)

2、揭題質疑自主定標

有名言說道:問號是開啓科學大門的鑰匙!教學時適時啓發學生質疑,會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品質。課題揭示學生書寫後,教者便可激發學生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麼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豐碑的含義?據此引導學生自主明確學習目標,教師相機點撥補充。

生自由泛讀課文,通過交流討論,弄明豐碑在課文中的特定含義。

3、直入重點,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1)、出示圖片,通過仔細觀察,在頭腦中建構豐碑感性形象。

(2)、抓住關鍵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反覆品讀,領會課文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疑問:老戰士爲什麼穿這麼少?爲什麼不發給他棉衣?

(4)、討論弄明原因,體會軍需處長的感人品質。

4、課中表演,昇華情境,學習將軍發怒部分。

(1)、反覆讀將軍發怒部分,體會將軍神態的變化及這種神態變化所體現的思想感情。

(2)、激發興趣挑戰朗讀:有誰覺得比他讀得好的就站起來讀!讀後引導學生評價。

(這樣有感情地朗讀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正如孟子所說以意逆志,同時讓學生經歷了語言。)

(3)、安排採訪實踐,表達自己領悟到的感情。

推薦一名讀得最好的同學表演將軍,然後讓全班同學採訪:

將軍,你爲什麼發這麼大的怒?

將軍,我發現你的眼睛溼潤了,爲什麼?

將軍,你爲什麼向軍需處長敬一個軍禮?

(排演和採訪使得閱讀變成了一種目的明確的自覺任務,一種其樂融融的活動。排演和採訪又使學生設身處地當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說話,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體驗。有助於讓他們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中,更深刻地體察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豐富自己的情緒經驗,形成相應的積極情感,提升道德信息貯備。)

5、再讀第七自然段,練寫碑文。

(1)、讀,點劃出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詞語結合圖片進行品讀。讓學生從軍需處長那坦然自若的神態體悟軍需處長的堅韌剛強和捨己爲人的品質。

(2)、爲軍需處長的豐碑設計碑文。

同學們,面對軍需處長這座豐碑,你想寫些什麼呢?

學生寫完後交流,概括成簡短的碑文,用毛筆寫下來張貼。

6、品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質疑探究。

重點指導理解反問句: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支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7、迴歸整體,領悟寫法,總結全文。

8、課後延伸,能力遷移運用。

讓語文作業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持之以恆積累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閱讀長征途中的另外的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

一、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而且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教學獲得之中。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通過表演、採訪加強合作與探究,讓課堂成爲學生合作交流的平臺。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22課《豐碑》第2課時。

2、教材簡析:這是講讀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豐碑是第七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詳寫與略寫。學懂了這篇課文,落實了這一訓練重點,學生在今後的閱讀中不單是從文章的內容去理解文章,還懂得從材料的安排來理解文章的結構,從而也使學生知道在寫作中詳略得當地進行寫作,安排材料。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教學大綱,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1)本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因此,可確認爲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在教學時,我圍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理解人物品質的方法,培養了學習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質重點的語段作爲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這是本課時的思想的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爲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啓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爲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要使學生知道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從描寫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着的詞句中品詞、析句,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課文寫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段,實際上是爲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他的心情,讓學生在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讀一讀的過程中,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高貴品質。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由題入文,設置懸念。

一上課,讓學生齊讀課題後,便讓學生回答課題豐碑是指什麼?讓學生知道豐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或偉大的功績。緊接着我問課文中的豐碑指什麼?學生從課文中便能找出答案,這豐碑指的是軍需處長。這時我讓學生知道軍需處長在軍隊中是負責管理什麼的?這爲體現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埋下了伏筆。於是我又問道: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這樣設置麼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剖析課文,理解中心。

文章讚揚的是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悟的重點。爲了突破重點,我抓住了最能體現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軍需處長的課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學這一重點段時,我首先利用媒體展現了被凍僵的軍需處長的畫面,以畫面來感染學生,再找出有關自然段讓學生學習討論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的?並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不難找出安詳鎮定單薄破舊這些詞語用得好,然後我進一步誘導學生去分析。我問道:爲什麼軍需處長穿得這麼單薄?這樣一點撥,使學生明白到這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他們最缺的是棉衣。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我緊接着說:這麼嚴寒的天氣,軍需處長的穿着這麼單薄,他明明知道自己會被凍死,可他的神態爲什麼這麼鎮定,這麼安詳呢?這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所以,他十分鎮定、安詳;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爲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爲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讓學生體會到了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配樂朗讀,並進行配樂範讀,在讀中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一股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文章對將軍的描寫,實際上是爲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一重點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將軍看到老紅軍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變化。然後讓學生劃出這些詞語體會。爲了幫助學生梳理,我讓學生填表分析將軍的情感變化。我問學生,當看到凍僵的老戰士時,將軍爲什麼叫軍需處長來?當沒有人回答他時,他爲什麼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這些問題讓學生明白這時將軍認爲軍需處長沒給這位老戰士發棉衣,以至凍死。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要叫軍需處長來追究責任,這也爲下文體現軍需處長的偉大作了個埋伏;當將軍知道這位犧牲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爲什麼向這位軍需處長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這一個軍禮,包含了將軍複雜的感情。他爲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內疚。這一無聲的軍禮,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和對軍需處長的哀悼。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從中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同學們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這些句子的同時,我讓學生比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麼區別;抽動和抖動有什麼區別。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得到訓練,也學會在特定的句子中體會詞義。在分析清楚將軍的情感變化後,我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學生在讀中再一次被軍需處長的偉大感動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瀾。

爲了落實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我緊接着問道:課文爲什麼詳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衣着和詳寫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這一問讓學生知道:這都是爲了突出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也讓學生知道和文章中心思想關係特別密切的材料應詳細些,爲學生今後習作作鋪墊。

(三)、深入體會,強化中心。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能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時我便問: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我讓學生邊看圖邊回答,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分析問題,這時學生都能說軍需處長的外形,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他捨己爲人、一心爲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遠銘記在戰士們心中,解決了這一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便由表及裏地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在講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腳步聲爲什麼是沉重堅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爲樹立了軍需處長那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因爲受到軍需處長的鼓舞,戰士們一定能經受嚴峻的考驗,一定能戰勝重重困難。這樣,也使同學們從中受到鼓舞。

(四)、總結課文,薰陶情感。

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不僅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說: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

(五)、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爲了鞏固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給學生布置兩題作業:(1)用溼潤晶瑩造句;(2)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豐碑說課稿8

一、教材簡析

《豐碑》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的是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爲了把棉衣讓給戰友穿,而自己卻被活活凍死的感人故事,歌頌了軍需處長一心爲公,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緻傳神,感情豐富深沉。課文雙線並行,一條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具體寫了軍需處長凍死的感人事蹟,另一條是隱含在文中的情感線索,通過將軍的情感變化來突出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

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是“詳寫和略寫”,側重於寫的訓練,它是在前兩單元“按一定順序寫”、“分清主次”的訓練基礎上的發展和提高,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讀寫訓練體系。通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懂得寫文章不僅要有一定的順序,還要做到有詳有略。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抓住重點詞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3、學習課文緊扣中心,合理安排詳略的寫法。

4、能在品讀想象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習軍需處長一心爲公、舍已爲人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軍需處長崇高的精神世界;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爲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內容悲壯感人、飽含情感的特點,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在教學時,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把學生帶到那艱苦的戰鬥歲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突出學生親身經歷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不僅獲得語文的知識和技能,還自然滲透學法指導,學會如何去學習感悟語言,並且使學生在教師刻意追求的一種和諧而美好的情感氛圍中得到心靈的淨化,情感的陶冶,精神的提升。

三、教學設計

本節課教學分爲這樣三個環節: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衝突,使學生想學。

(二)引導自主探索,激發學習情感,使學生會學。

(三)總結延伸昇華,強化學習情感,使學生樂學。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衝突,使學生想學。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第1、2自然段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教學伊始,教師可結合回顧課文1、2自然段的內容用深沉而又充滿激情的語言如下設疑導入:

1、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裏艱難地前進,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寒冷、飢餓、疲勞無情地吞噬着每一個戰士,還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面對這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鬥,將軍是怎麼想的?

學生從文中“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嚴峻的考驗呢?”一句不難體會到將軍那時心裏十分擔憂。

2、再讓學生讀讀最後一節,問學生:“將軍這時還擔憂嗎?”讓學生找到文章最後一句“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從中體會到將軍這時已堅信勝利一定會屬於他們。

3、將軍這前後截然不同的情感,把學生帶進了一種特定的問題情境之中,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認知衝突,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不禁要問:“是什麼使開始還十分擔憂的將軍後來又堅信勝利一定屬於他們呢?”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而這正是本課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這樣就使本課的教學目標成爲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任務,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引導自主探索,激發學習情感, 使學生會學。

1、圍繞以上問題,自讀課文第三段,進一步思考:①從這段中自己讀懂了什麼?②劃出最讓你感動的語句,並說說爲什麼感動?③提出不懂的問題。以上問題問域寬,解答距長,思維強度大,靈活性強,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讀書體會作出回答。

2、在學生自讀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小組合作交流,彙報自學情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自主參與的氛圍,擴大參與面,不僅能使學生相互啓發,使許多問題在小組內就得到解決,還使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交流思想、交流情感,培養了互助合作的精神。

3、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針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和認識上的偏差,組織全班讀議。

首先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和疑問分成兩類,一類是關於軍需處長的,另一類是關於將軍的。然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細細品讀,進入情境,領悟情感,自主解疑。

第一步,品讀描寫軍需處長的語句。在學生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抓住課文重點段第七小節描寫軍需處長凍僵了的樣子的語句,體會他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崇高品質。我準備出示第七小節文字作如下引導:

(1)朗讀體驗,整體感受。請同學們用心讀第七小節,看着這樣一位老戰士被凍死了,你的心裏有何感受?你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嗎?強化朗讀訓練,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體驗、理解、感悟。

(2)質疑深究,深入體驗。在朗讀體驗,整體感受,把握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再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這冰天雪地的嚴冬,這位老戰士身上穿的卻是這樣單薄破舊的衣服,讀到這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經過一陣情感的醞釀,學生不禁要問:“他的棉衣呢?他是軍需處長,爲什麼不給自己留一件呢?”教師因勢利導,反問學生:“是啊,他爲什麼不給自己留一件呢?他難道不冷嗎?”在討論中深化學生的認識:棉衣代表着生的希望,老戰士是把生的希望讓給了自己的戰友。這樣緊扣語言文字,由表及裏,不斷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展開想象,使軍需處長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漸漸變得豐滿生動起來。

之後再問:生命屬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誰不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呢?老戰士把棉衣讓給了更需要它的'戰友,自己卻活活凍死,他在犧牲前後悔嗎?你怎麼知道的?讓學生再回到課文讀書思考,從軍需處長“鎮定”、“安詳”的神態中尋找答案,體會到軍需處長已完全把自己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3)展開想象,說中體會。可這樣引導:老戰士犧牲了,死得那樣平靜,沒有一句豪言壯語,然而犧牲時這位老戰土心裏肯定有許多話想說,他會想說些什麼呢?啓發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從可能會對戰友們說、對首長說、對兒女說、對自己說等多方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語言表達訓練、思維訓練和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機結合起來。

(4)定格畫面,配樂背誦。在學生深入理解感悟的基礎上,趁着被剛剛激發的情感激流,教師再用深沉而又充滿激情的語調這樣引導:“多麼偉大的戰士,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感人的一幕吧!”隨即打出投影——軍需處長凍死時的畫面,伴隨着一段低沉悲壯的交響曲,教師動情地範讀第七小節,讀完,停頓一會兒,讓學生的心在老戰士那美好情懷的感染中得到淨化,然後,教師再把還沉浸在悲壯的情緒中的學生喚醒:“同學們,我們面對的不是軍需處長已僵硬的身軀,而是一顆高尚的靈魂,讓我們伴隨着這震憾心靈的音樂試着背誦這段,讓這感人至深的一幕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於是學生開始動情地背誦。

以上環節,摒棄了煩瑣的分析和支離破碎的講解,從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入手,突出朗讀訓練,並且避免貼標籤式的學法指導,而是引導學生在自讀感悟中自然滲透學法,通過品讀、想象、質疑、討論感受軍需處長的高尚靈魂。深沉悲壯的音樂,飽含激情的導語,創設了一種學習語文的特有的情感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在這裏,我有意識的把人格的薰陶與培育,有機地融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讓學生如春雨潤物般受到感染,受到薰陶。

第二步,抓住描寫將軍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將軍的情感變化。在學生初步感受的基礎上,再作如下引導:

(1)一位老戰士活活凍死了,將軍看到這樣的情景,他的心情會怎樣?(悲憤)你從哪裏體會出來的?誰能把將軍悲憤的語氣讀出來?引導學生感情朗讀8-10小節,讀中體會將軍悲憤的心情。

(2)在此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質疑:將軍爲什麼對軍需處長髮這麼大的火?通過討論,反覆朗讀,體會到將軍對戰士的愛。

(3)然後循着將軍的情感變化,讀文思考:當他得知眼前凍死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時,他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的?引導學生抓住將軍的動作、神態朗讀體會將軍當時內疚、自責、難過、崇敬等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的情感。

這樣抓住將軍的情感變化線索,精心設疑,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突出了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

(4)朗讀13小節,領悟豐碑的含義。由於有了以上的深入展開,學生對文中稱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的理解已水到渠成。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體驗自由表達對課文中豐碑的特殊含義的理解。正是軍需處長舍已爲人、一心爲公的崇高品質成了將軍和戰士們心中的一座豐碑,從而突破了難點,領悟了中心。

(5)朗讀14小節,迴應開頭的問題。讀到這裏,你知道是什麼堅定了將軍必勝的信念了嗎?(是紅軍戰士舍已爲人的精神和鋼鐵般的意志)

(三)總結延伸昇華,強化學習情感,使學生樂學。

1、在紅軍艱難的征途中,這晶瑩的豐碑又何止一座呢?讀了這篇課文,你還想到了誰?讓學生認識到,無數爲革命而獻身的英雄,都是我們心中的豐碑,從而使學生對課題豐碑含義的認識又更深了一層,情感得到昇華。

2、總結寫法,突出讀寫訓練的重點。先讓學生說說課文寫到了哪些內容?然後組織交流其中詳寫了什麼?爲什麼這樣安排?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懂得作文時應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來安排文章的詳略。

3、課外延伸,佈置學生課後到圖書館借閱紅軍長征的故事書,然後大家一起交流。

這樣設計旨在構建大語文的教學觀,語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學生課堂學習要爲課外學習服務,要爲學生的發展服務。課堂不是唯一的信息源,以課堂教學爲一個基點,把學生的思維觸角引向一個廣闊的空間,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感受,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學習語文,得到發展,這遠比讓學生做幾個枯燥機械的練習有效得多。

豐碑說課稿9

一、說教材

《豐碑》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每十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而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豐碑》的主人公是軍需處長,可全文直接描寫軍需處長的地方不多,而是用了大量的筆墨細緻地描寫了將軍的神態和動作,感情真摯濃烈,有力地襯托了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

在認真分析了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豐碑》這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語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理解豐碑的含義。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初步領會文章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理解豐碑的含義。

二、說教法

1、質疑問難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2、多媒體直觀法:課堂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快、更準、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

3、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部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可以鍛鍊學生的協作精神,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4、表演法:表演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在課堂中運用表演法,能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

5、誦讀感悟法:《豐碑》一課語言精練生動,思想性強,故事感人至深。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可以實現語感的積澱。

三、說學法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爲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爲我會學。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課堂上,引導學生運用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的學習方法逐步學習課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四、說教學流程

針對教材特點,我把這課的教學時間定爲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學習課文的第1、2自然段。這裏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在這一課時裏,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來達到教學目標。

第一個教學環節 渲染氣氛,讀題導入

1、利用多媒體出示紅軍長征途中爬雪山的行軍畫面,播放狂風呼嘯的錄音。教師激情導入:爲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2、教師先板書一個碑字,讓學生組詞理解字義。然後板書豐字,讓學生,根據詞義選擇義項。這樣,學生很容易弄懂課題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紀念碑這時,教師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定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座什麼紀念碑,是紀念誰的?

這樣導入課文,會立即將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也爲學生把握課文重點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教學環節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名回答剛纔提出的問題。學生不難從課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豐碑是指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提出問題: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學生思考後一定能提出:爲什麼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是一座豐碑呢?教師表揚學生問題提得好,鼓勵學生再讀課文,自悟自得。

2、學生再讀課文,在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還引導學生扣住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幼口、幼腦、幼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精神。

第三個教學環節:感悟豐碑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兩個問題:

①文中除了講軍需處長,還講了誰?

②哪些內容直接描寫軍需處長?哪些內容寫將軍?(這些環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生默讀自學課文第七自然段,教師提出自學要求:

①畫出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神態、穿着的詞。

②議一議: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討論完畢,各小組作小結,然後在全班彙報交流,教師抓住重難點進行點撥指導。

在體會軍需處長穿着單薄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換詞法理解貼的精妙。然後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等詞語,利用電教手段輔助以、大雪紛飛、狂風呼嘯的畫面來感受天氣的嚴寒。

這個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聯繫比較中,在情境體驗中充分感受到軍需處長是因爲穿得太少而被嚴寒活活凍死的。

在體會軍需處長動作、神態的時候,首先讓學生理解鎮定、安詳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討論問題:軍需處長掌管着整個部隊所需的給養、被服等,怎麼會被活活凍死呢?他凍僵時爲什麼表現得那樣鎮定、安詳?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白:軍需處長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爲了革命,他視死如歸。爲了人民,他死得其所。

在學生體會了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後,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引讀、指導朗讀、加一個抒情句子頌讀、自由讀。比如:加抒情句子讀:這位老戰士是多麼偉大,多麼堅強啊!

這一環節通過理解重點詞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不僅使學生感悟到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受到情感的薰陶和感染,而且記住了好詞好句,積累了語言。

3、體會將軍的動作、神態描寫

①畫一畫: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了將軍的神態?

②議一議:將軍的神態描寫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

③演一演:指名錶演將軍敬禮的動作,其他同學評價,體會將軍的心情。

④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後,教師出示填空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探究結果。

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讀、議、演、品將軍神態變化的詞句後明白:通過描寫將軍錯怪軍需處長後的愧疚之情以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更顯出軍需處長形象的高大,品質的高貴。寫將軍實際上是作者從側面刻畫軍需處長的形象,讓學生體會到襯托手法的妙處。

4、體會豐碑的含義

多媒體出示第13自然段的課文內容,利用課件展示情境。

①指名讀後引導學生理解晶瑩的意思。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晶瑩的?課文中指什麼?

②學生討論交流問題: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③啓發學生談一談:面對這座晶瑩的豐碑,你想說點什麼或者做點什麼?

④指導感情朗讀,齊讀。

這個環節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利用電教媒體展示了特定的情境,減緩了理解難點的坡度。學生在讀議中體例到軍城, 處長舍已爲人、勇於獻身的精神像一座紀念碑一樣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第四個教學環節 首尾聯繫 深化主題

面對行軍途中將要面臨的嚴峻考驗,將軍開始是什麼樣的心理?(擔心)現在他還擔心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1、指名讀第14自然段,思考:戰士們的腳步聲爲什麼是沉重而堅定的?

2、要求學生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後提出問題:爲什麼說勝利一定屬於這樣的隊伍?

引導學生聯繫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來理解,然後指導學生用堅定的語氣來朗讀。

3、配畫播放《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曲

這個環節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教學,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學生明白了軍需處長僅僅是千千萬萬個紅軍中的一個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紅軍隊伍的精神。配畫播放歌曲讓學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第五個教學環節 拓展延伸

根據下面的題目,自選一題,課後完成。

1、蒐集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蹟,辦一份手抄報。

2、自讀資料:有關殷雪梅捨身救人的英雄事蹟的報道

讀了這則報道,你有什麼感想?寫一寫。

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鏈接了學生的課堂內外,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深化了學生的認識,培養了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