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史部>史記>

《史記》的讀後感集錦15篇

史記 閱讀(1.4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的讀後感集錦15篇

《史記》的讀後感1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看到這句話,大家肯定會想到兩個字——《史記》。沒錯,今年暑假,我就品讀了這部輝煌的歷史鉅著。

《史記》這部書記敘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發生的史事,是我國的第一部記傳體史書。它逐一記述了夏、商、周、秦的興盛和衰敗的原因,堪稱一本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

《史記》的作者是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父親的薰陶下,他20歲就開始遊歷全國,收集素材。在他47歲時,他因爲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腐刑。出獄後,司馬遷忍辱負重,花了20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史記》,完成了他父親的遺願,也終於名垂於青史。

品讀全書,我心中百感交集。我笑烽火戲諸侯的幽王,我憎驕奢淫逸的`紂王,我贊愛國、執着的蘇武,我頌敢於自薦的毛遂,我敬潛心鑽研道德學問的老子……

在我心中,”英雄“這個字眼不誰都能配得上的,而在這本書中,我就找到了很多名副其實的大英雄,項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鴻門宴時放走了自己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劉邦,在告別了虞姬之後,他突圍失敗,被困在了東城,也損失了700餘人,到了烏江,一位亭長讓他渡船前去江東稱個王,但是項羽婉言拒絕,並把他的烏騅馬贈於亭長,然後,他讓僅剩的二十多人拿着短刀,跟漢軍打肉搏戰,在殺了幾百名漢軍之後,拔劍在烏江自刎。

像這樣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之後,讓我彷彿徜徉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細細品味着每一個歷史故事。我彷彿看見了太史公在昏暗的光下,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若有所思……

《史記》的讀後感2

今天讀了史記中的一個故事,內容如:姜子牙家住南陽,從小家境敗落,可他人窮志不短,從小刻苦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希望能有一天爲國家施展才華。姜子牙經過四十年的苦修,直到七十二歲時纔出山,但是因爲年紀大,一直是懷才不遇,因此,經常受到妻子的奚落與冷嘲熱諷。

於是八十歲的他平日裏除了熟讀兵書外,還經常到河邊釣魚,但是他釣魚卻很特別,他用的魚鉤是直的,所以三年下來沒有釣到一條魚,鄉親們看到都很奇怪,都感到姜子牙不是一般人,便到處傳揚他的'故事,久而久之,姜子牙的大名便傳到了西伯侯的耳朵裏,求賢若渴的西伯侯便把姜子牙請進了宮中,並拜他爲國師,協助他治理國家。於是姜子牙也就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後來,西伯侯逝世後,他的兒子周武王繼位,武王繼承父親的遺志,拜姜子牙爲國師,並稱他爲“尚父”。姜子牙也不該初衷,繼續全力輔佐周武王。有一天,武王請教姜子牙,想要輕罰,而又想樹立權威,想少施行一些賞賜,而又能使人們從善,想少頒佈一些政令法規,又都能規範行事。怎樣做才能實現呢?姜子牙就說:“能做到殺一個人而能懲戒上千人,賞賜一個人而能激勵上萬人,這樣做纔是個有道明君。”周武王聽後茅塞頓開,照着姜子牙的話去做,賞罰嚴明,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周軍大敗商軍,取得了勝利。由於姜子牙在周商對戰中功勞最大,武王就把姜子牙封到了齊地,成爲周代齊國的始祖,齊國後來也就成了春秋戰國時的“五霸七雄”之一的強國。

《史記》的讀後感3

今年寒假,我上了學而思短期班在線直播課“體貼入微讀《史記》”,裏面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我,彷彿打開了一部巨大的歷史畫卷,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

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我找出了家中的《史記》。這本《史記》已被翻譯成白話文,原著是司馬遷,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翻閱沉甸甸的書本,我彷彿坐上了時光穿梭機,來到兵荒馬亂的戰國、秦朝、西漢年間,驀然發現,那一位位英雄,帶着堅定無畏的表情,披荊斬棘,向我走來。

《史記》就是一部歷史人物的百科全書,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智勇雙全的藺相如,他憑三寸不爛之舌、顧全大局的格局、忠君愛國的精神,帶給我們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捨身爲國的`荊軻,不顧自己的性命刺殺秦王的大無畏精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是多麼的淒涼;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是個殘虐的暴君,他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害得老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在秦朝殘暴的統治下,起兵反抗;西楚霸王項羽,英勇善戰,有着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可惜最後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場……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雪恥滅吳的故事告訴我們困難與挫折能催人奮進,與人力量,安逸與保守卻使人墮落,所以,我們要勇敢面對挫折,敢予接受挑戰,否則只能像吳王一樣死路一條!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史記》很厚,共一百三十篇,我還沒有讀完,但已受益匪淺。

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史記》很厚,共一百三十篇,我還沒有讀完,但已受益匪淺。所謂“讀史使人明智”,領略成功的祕訣要學習歷史人物的優點,也要以過去的失敗爲鑑,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史記》的讀後感4

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先生說過。當年司馬遷因爲爲李陵辯護而被貶下獄,在獄中度過餘生,編寫下了我國曆史文化長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便是——《史記》。

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被逼垓下,四面楚歌,留下了豪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後提刀向頸一揮,從容倒下,“羽之甚勇,千古無二”。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昔日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豪言壯志,早已不復存在,長城邊境蒙恬與公子扶蘇自刎而死的.畫面,看秦始皇陵想象當年千古一地的雄心壯志。

想當年,周幽王爲博褒姒一笑,竟昏庸到點燃烽火,引各諸侯舉全國之兵來支援,但卻沒有看到一位敵軍,褒姒見各諸侯面面相覷不禁一笑,可誰想到,爲博這一笑,西周將全氣數都賭上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商紂王的妲己,也賭上了商的氣數,英雄難過美人關。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當初,楚襄王聽信小人的奸言,將屈原放逐到荒涼之地—漢北去漢北之時,屈原望江而嘆,歌《離騷》,文采飛揚,一氣呵成。聽到楚亡後,屈原悲憤投江,縱觀屈原一生,都在爲楚國做貢獻。即使最後死了,也要盡忠報國。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太史公司馬遷他那酐暢淋漓的筆墨,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讓我們在茫茫歷史中,尋找教訓,感慨人生短暫,認識自己和世界,同時更是在傳承中華原汁原味的文化。

《史記》的讀後感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詩是寫漢朝大將軍李廣的,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最近我閱讀了《史記故事》,終於對這位一代名將有了深入的瞭解。李廣從少年時代就隨着部隊抗擊匈奴。李廣不僅箭術高超,還體恤士兵、善於用兵,所以在戰場上讓匈奴聞風喪膽,成就了李廣的“飛將軍”之名。直至六十歲高齡他仍然領兵出戰,但就是那次隨衛青出征,因爲迷路受罰,流淚自刎。

李廣一生爲官清廉,做了四十年的官,家裏卻沒留下什麼財產。而他不僅視金錢如糞土,還體恤士兵,愛兵如子。每受賞賜,他總是和將士們一起分享。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嘗。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都甘願在他麾下奮勇殺敵。我想這也是李廣成爲“飛將軍”,一生中勝仗無數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們班級中的小組建設,北極鷗小組在上學期獲得了校“美麗小組”的稱號。他們的組長小婷應該是功勞最大的。課堂上,小組共學的時候,他們小組的討論是最熱烈的,她總是把最難的.題目留給自己來回答。有時我甚至發現她將自己的思考結果告訴小組同學,讓他們多多發言,於是他們小組的發言次數越來越多,得分也越來越高。值日時,分配任務時,她總是最多最累的。同學問她,她總是說:“我做作業速度快,所以做值日的時間就多,就應該比他們多做點。”在她的帶領下,她們小組在每週的評比中都能名列前茅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老師爲了促進幾個小組的共同進步,想將他們小組的一個同學和其他小組交換時,他們都哭了好幾天,這樣的小組誰願意離開呀!

建設國家原來和建設小組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這樣的能人志士,最重要的是懷着深深的愛,熱愛國家,熱愛將士,熱愛小組,熱愛同學。

《史記》的讀後感6

《左傳》是在中國漢朝優秀的歷史學家、作家司馬遷盡心竭力、傾一生精力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它記述了上起三皇五帝,下到漢武帝階段中國三千年的歷史時間,包含政冶、國防、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在《左傳》五十多萬字的江河中,令我記憶能力刻骨銘心的便是司馬遷那令人悲痛而又令人同情的短故事。司馬遷是官府的史官,他寫《左傳》秉筆直書,文章公正,歷史事實可靠,不空講好聽話,不謊報蠢事。

他要敢斥責官府,把漢武帝劉徹的荒謬行爲一一寫在左傳中,從而惹怒了漢武帝劉徹。那時,李陵進攻匈奴人,因勢單力薄,不得已潰不成軍,當上俘虜。漢武帝因此火冒三丈,衆大臣一個都害怕上前爲李陵辯駁。只有司馬遷上前爲李陵發言,他例出了好多個層面:第一,李陵攻打匈奴,援軍一拖再拖不上,才造成戰敗;第二,李陵投降匈奴,是爲了更好地存儲整體實力,未來能夠更好地報效祖國。可漢武帝如何聽得進來,一氣之下,想講司馬遷懲處死刑。衆重臣爭相向漢武帝劉徹爲司馬遷道歉,漢武帝劉徹才免了司馬遷的`死緩,但還是將司馬遷改判爲宮刑。

司馬遷遭到了這般奇恥大辱,好想一死了之。但他立刻清醒過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假如就是這樣去世了,並不是輕於鴻毛嗎?因此,他發奮圖強,忍受着精神和肢體上所承擔的痛楚,日夜不停地着作着《史記》。我看了《史記》後,對司馬遷的遭受倍感憐憫。他儘管遭受了這般大的污辱,但堅持不懈把《史記》寫完。我能學習培訓司馬遷那類鍥而不捨的精神,搞好每一件事情。

《史記》的讀後感7

作爲中華兒女,我們是榮幸的。因爲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人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先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

我在品讀《史記》後,我也真正地感受到三千多年曆史中充塞的悲壯、豪邁和心酸,也更能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怕項羽,頌毛逐,服姜尚,笑幽王,恨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都是一種精神。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

然而,品味全書,我更推崇項羽。沒錯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

魯迅先生曾寫到:中國一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任性的反抗,少有單身抗戰的武人。我想,項羽是個例外。他遭遇了漢軍重圍綠色,一人殺敵百數,死戰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爲豪傑,請他渡江,待他捲土重來。然而燕雀安之知鴻鵠之哉?他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大丈夫豈能苟且偷生!於是,他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

但是,在我心中,他仍是一個英雄。與違背鴻溝和約,不顧手足之情的劉邦相比,項羽更值得我敬佩。雖然世人都認爲成王敗寇,但在項羽在我自心裏從沒輸過,他用勇氣,尊嚴,贏得了尊重和勝利。

歷史風雲,世間百態,《史記》記下了各種各樣的千古佳話:重耳在外流亡十載,卻終登王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嚐膽,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臏法》;孔子辦學授課,三千弟子傳承文化……

我在閱讀中彷彿重溫了歷史,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身上的精神與風骨。這些必將成爲我成長的養料,伴隨我終生。

《史記》的讀後感8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

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爲一部歷史著作,它還能夠比較全面、客觀的反映歷史面貌。在司馬遷筆下,一個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有自己獨特鮮明的個性。平淡簡潔的語言,卻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當時,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他的文字有一種說不出的魅力,讓讀者跟着他慢慢走,靜候勢態的`發展……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我看到了唐朝的繁榮景象,秦始皇的殘暴,還有崇武的漢武帝;看到了皇宮裏的那些奇珍異寶,官場的勾心鬥角,百姓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硝煙瀰漫、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塵土飛揚……《項羽本紀》是《史記》中很精彩的一篇。

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讀者們作爲旁觀者,依然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感受那一切。“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垓下之圍”、“烏江自刎”等故事,相信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說……本該成爲英雄,卻無法成爲真正的英雄。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面對危難,置之死地而後生……烏江自刎,項羽拋開屬於他的一切。捨生取義是項羽離開亂世的方式,但他何曾知道,自負,毀了他的一切……

《史記》的讀後感9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深紅色的封面上,寫着“史記”兩個大字,是那樣的入目三分,矯若驚龍,閃爍着歷史的光芒。翻開書,一股書香氣撲鼻而來。這書就是《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傳記體通史,撰寫一個個璀璨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藺相如,英勇無比的項羽,焚書坑儒的秦始皇……這多繁星般的人物,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揮之不去。其中,伊摯從孤兒變成丞相令我折服,荊軻刺秦王反被殺使我惋惜,伍子胥白了頭髮也要復仇,就算會被殺死,讓我十分敬仰……就這樣,書裏的人物個個特點鮮明,讓我難以忘懷。

《史記》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喜愛,那是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一夜白頭,不斷她努力爬升,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確實是“烈丈夫“所爲,能爲自己復仇,真厲害!

想到這兒,我的臉通紅通紅的,伍子胥能千辛萬苦地往上爬,努力的復仇,豁出自己的性命也要復仇,可是我呢?

記得8歲那年,我剛升入國小一年級,我就結識了位好朋友,和她聊着就聊到會什麼才藝,她說:“我會騎自行車!”我想了想說:“我會的多着呢!”一回家,我就和爸爸媽媽說:“我要學騎自行車!”爸爸媽媽立馬答應了,“三輪車”立馬變成了“兩輪車”。一開始學車,媽媽在後面扶着,爸爸在旁邊看,我經常問:“媽媽還扶着?”爸爸會說:“我看着呢!放心,媽媽會扶着的。”我開心地騎了好久,又過了一會兒,我再問:“媽媽,還扶嗎?”爸爸不說話,我往後一看,呀!媽媽呢,媽媽突然昌了出來,嚇得我倒在了地上……我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

從這件事,我明白了:遇到任何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我的分享完了,謝謝大家!

《史記》的讀後感10

司馬遷的《史記》,貫通祖國三千餘年的輝煌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先生曾著稱之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高尚讚美。

璀璨的光輝著作背後總是付出令人敬佩的汗水。《史記》這一部偉大的著作,它是祖國文化史上一顆明珠。在每天APP學習中可以感受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以感動到繪聲繪色映入眼簾的視覺效果和內心的衝擊感,一個個優美而又恰當的語句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故事的情節也是吸人眼球,讓聽者隨着情節發展跌宕起伏。一起感受着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其中讓我們家喻戶曉的一位偉人事蹟,刻於我們後人心中——屈原。一生忠於職守,愛於祖國,寧爲玉碎,後來跳入汨羅江,壯烈犧牲。他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精神被後人所銘記,也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的明間習俗來緬懷這位詩人。

其實對於我們煤礦工人來說,爲人民開採煤礦,爲人民生活質量提供相應保障就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雖然沒有什麼偉大的事蹟,但是卻也付出了辛苦和汗水。就像,《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一樣,在當時那個沒有網絡,沒有交流信息,沒有交通工作的時代,堅持不懈的努力著作,在惡劣的環境,不向惡勢力低頭,可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們煤礦工人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生在不同的時代,幹着不同的事情,但都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也許我們的付出與《史記》著作的輝煌難以相媲美,但是這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依舊令人動容和敬佩。

《史記》讓我深刻感受到何所謂“震撼”、“驚喜”、“動人”,在這本書裏我感受到人物和時代的相互融合,相互碰撞,雖然它記錄的是歷史,但它卻讓人感受到最真實的情感,如此感同身受、置身其中。每一次心靈的衝擊和碰撞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讓我們繼續努力、追隨聖賢,一起感受《史記》獨特的韻味!

《史記》的讀後感11

《史記》是一部記錄我國漢朝初年以前歷史的書籍,作者是司馬遷。今天我要講的是《葬馬》。

楚莊王有一匹馬,毛順順溜溜,光光滑滑,楚莊王特喜歡這匹馬,讓它他穿着錦緞做的衣服,住豪華的宮殿,還怕它風吹日曬,不讓它出那間美麗的房子,這還不夠,還讓每天吃糟莩,結果馬一身肥肉,活活給累死了,或者是給糟莩給轟死了。這匹馬的死,令楚莊王很傷心,下令用葬大臣的禮節埋葬馬。

一天,大臣尤夢進宮來。他進宮就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楚莊王讓他給弄懵了,問:“何必這麼傷心呢?”,尤夢繼續哭着說:“好馬呀,好馬!這真不是一匹普通的馬。我見到它就如同見到大王您呢!”隨着尤夢的哭聲,楚莊王也掉下了眼淚。但是聽到後頭那句話,楚莊王心裏有點不舒服,”見到馬就如同見到我?那,馬死了,就如同我死了?哎!尤夢一定是太傷心了,原諒他吧。”尤夢接着說,“大王呀,用葬大臣的禮節來葬馬,太輕了!應該用葬國君的禮節來葬馬!”楚莊王終於聽出來尤夢的意思了,說:“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在批評我。那你說應該怎麼操辦這件事呢?”尤夢說:“馬死了,就如同牛羊一樣,應該把大鍋當它的棺材,加上美味的佐料,把它埋葬在人的.肚子裏。”於是,楚莊王就把馬交給了廚師操辦。

尤夢因爲說服了楚莊王,而得到大家的尊敬。

我覺得楚莊王是很英明大度的國君,別人的建議,他可以聽從,並立刻改正。楚莊王最後真的成爲了霸主。

我要學習楚莊王的英明大度,會認真思考別人的建議。

《史記》的讀後感12

《史記》作爲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一直受到很多人們的喜愛。當然我也不例外,自我讀了這本書後,一直想寫一篇讀後感,可總是沒能實現。這次,有機會寫一篇,真稱得上盡訴心之所想。

從神話般的三皇五帝到建立奴隸制的夏朝;從遷都至殷的商朝中興到烽火戲諸侯的西周末年;從五國爭霸的春秋到七雄交戰的戰國;從統一中國的秦朝到休養生息的西漢,這三千年曲折的中國古代歷史,《史記》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將它們描述得更加精彩。不僅是我,凡是讀過《史記》的人都會對它的情節念念不忘。

當然《史記》的魅力不僅在它那曲折離奇的情節,也在那些鮮爲人知卻被它一一記錄下的故事。

人們只瞭解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博大思想,卻不知他一生過着流蕩的生活,未能安享天年;人們只知道那位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漢高祖,卻不知他晚年貪圖美色;人們只認識輔佐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卻不知陷害公子扶蘇,與趙高同流合污的李斯;人們只認識周朝的'開國天子周文王,卻不知他曾經受過牢獄之災。我們對於這些人恐怕只知道他們的一面,卻不知另一面。但這卻被《史記》記下了,我們應感謝它,感謝它使我們全面瞭解了歷史人物。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書中所記載的古代聖賢,他們那種忍辱負重、頑強拼搏的精神。

周文王被拘禁,完善了《易經》;孔子終生困頓,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創作了《離騷》;左丘失明,完成了《國語》;孫臏斷了雙腿,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韓非子被秦國拘禁,寫下了《說難》、《孤憤》;就連《史記》作者司馬遷本人也受過宮刑,但他寫下了《史記》這部歷史和文學鉅著。這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史記》使我知人詳細,知事全面,也使我懂得了一種高貴的精神。它確實是本好書,無愧於“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個稱號。

《史記》的讀後感13

高三,從進入高中那一刻起,就如同一片抹不去的黑壓壓的雲籠罩在我的上。如今,我離這個一直被渲染得昏天黑日的時刻只有一步之遙。如果把短短的高中三年看成一生的話,我就處在更年期了吧~~會敏感,會煩躁,會反叛,會去關心:高三,老了會是個什麼樣子?今天,在虹圖書架上搜索,我的視線掃到這本《高三史記》時眼睛一亮。對我這種幾乎註定高三選文科的人來說,讀史書總是多多益善的吧。

《高三史記》,戲說高中三年史事。 從化學、物理到政治、歷史;從大學聯考、作弊到補課、翹課;從情書、留言書到直升加分書、志願書;還有此列傳彼列傳等等林林總總共計35篇文章,再加一序一前言一後記兩自述,全書總計40篇大作。其中39篇由劉嘉俊和夜Χ兩位大俠潑墨揮毫;序則是“鬨動”一時的焦點人物的韓式寒文。

我繞有興致地逐篇而閱,時不時地嘴角露出壞壞的`一笑。笑是由於其中所言有時因太恰如其分而顯示出此二生平凡中的一點不平凡。前人即已如此,那麼後生必然可畏啊!至於說到那個“壞壞”嘛,實則其中某些篇章段落正中鄙人下懷。一向就覺得那些敢言人之不言者和敢爲人之不爲者爲有膽識之人,其中尤以韓寒爲經典人物。如今看來,此類人物似乎是新概念之寵兒,自韓大師兄後繼又有劉、陶二輩(夜Χ實名陶磊),其作品似乎也有一脈相承之勢。有多少人能把對老師的“不恭不敬”搬入正史,一筆一劃一字一句落於紙;又有幾何人能把諸如作弊此等如同古代禁燬小說一般被老師三令五申禁止的行爲如此堂而皇之地剖析;還有把翹課這類似乎一貫不登“大雅之堂”的內容堆字成文。言其實,不論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或者後勁生(無論老師的評判標準爲何),總有那麼幾次或者十幾次,多則無以記數次的“思想越軌”。看到此類拍案叫絕的文章自然不禁竊喜:同是天涯讀書人,做文何必曾相識!

《史記》的讀後感14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上學時期知道有史記一書,但是沒有勇氣開始閱讀,藉着這次共讀正式接觸到史記,讓我對司馬遷的文學修養感到欽佩,而通過史記我對黃帝到漢武帝這段時間的歷史和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改變了我原來從歷史課本中學到的淺嘗輒止的知識的看法。

01、化解了對焚書坑儒的偏見

焚書是受當時的統治需要做出的決定,且並不是焚燬所有的書籍,所焚燬書籍主要是詩書等諸子百家的書籍,保留了醫藥、種植等書籍。

坑儒所坑殺的人是參與動亂的儒生,並不是所有的讀書人。

雖然焚書坑儒這個決定讓我們失去了珍貴的書籍,阻斷了文學的發展,降低了人民的教育水平,但對於當時的統治者來說是一個維護王朝的政治手段,並非原先我所以爲的單純的昏聵的行動。

02、學習神醫扁鵲的智慧

扁鵲在醫學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爲後世的醫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他將這份敏銳的洞察力運用到了爲人處世上,在行走各國時能因時制宜的改變診斷策略,在爲諸侯治病時能根據對時事的判斷對症下藥,值得我們學習。

03、瞭解遊說闖天下的張儀、蘇秦

時勢造英雄,在當時戰亂紛爭的時代,張儀、蘇秦通過周遊列國做說客闖出了一片天地,深刻的洞悉了時局,給諸國分析國之優劣,情商、說商之高讓不善言辭的我歎服。

04、見證漢高祖的.高光時刻

史記讓我瞭解到成王敗寇,劉邦最終能戰勝項羽取得勝利,是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其一、劉邦性格寬厚,具有彈性,招攬了一批能人異士爲其出謀劃策;其二、劉邦具有發展的眼光,能通古今之變,且知道在什麼時期需要什麼樣的統治。

讀史明志,如《史記》這般經典的讀物讓我在未開始時害怕,沉浸後深愛,彷彿跟隨着作者的腳步踏入了一幅生動的畫卷,這也許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史記》的讀後感15

史記讀後感《史記》不但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住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園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傑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裏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爲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

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其實刺客纔是對君主最赤膽忠心的人。畢竟去行刺君王,功了會被周圍的衛士殺死,不成功更無生還的可能。真可謂是有去無歸。

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爲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能與君主鬥智鬥勇的,還有那些有着頑強意志的說客。蘇秦是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先,蘇秦窮困潦倒,連家人們都嘲笑他,然而他沒有就此放棄他的理想,躲在房中鑽研《陰符》,練就自己論辯說理的功夫,用書中的道理去遊說君王,然後奔走於各個國家,終於讓燕文侯認同了他的意見和建議,將整個國家都託付給他,讓他去遊說各國,最終蘇秦成了六國合縱同盟的負責人兼六國的宰相。從而讓家人對他刮目相看,對他格外尊重。

說客要想做成功是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不但要遊走於各個國家,路途艱辛自不必說,而且費盡口舌君王也未必會聽,搞不好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很多人都退卻了,但蘇秦堅持了下來並獲得了成功,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抵得上人家的千軍萬馬。讓我見識到了一個人口才的力量和古人那堅持不懈的偉大。這樣令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後讓我崇敬太史公的剛正不阿,仰慕這些英雄的雍容大度,更加喜愛古典文學中千絲萬縷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