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成語典故及寓意

成語故事 閱讀(1.29W)

成語是語言歷經多年錘鍊而積澱下來的精華,其結構別緻,蘊含着濃厚的文化氣息。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春秋戰國時期成語典故及寓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春秋戰國時期成語典故及寓意

春秋戰國時期成語典故及寓意篇一:聞過則喜

春秋時期,有個人叫高繚,他爲人謹慎,在齊國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從來沒有犯過錯,但晏子卻無緣無故把他辭退了。這是爲什麼呢?晏子說:“我是一個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頭,必須用墨斗來彈,用斧頭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毛病和缺點,但是如果別人不給予提示的話,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繚呢,他在我身邊足足三年,看見我的過錯,卻從來不說,這對我有什麼好處?所以,我把他辭退了。”可見,晏子喜歡人指出他的過失,他認爲,指出上司的過失,是手下的責任,否則是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是毫無用處。

晏子善於傾聽別人的批評,他也非常善於批評,有廣博的知識,善用比喻,注意語言的藝術,批評的方式和態度,注意當時的環境,靈活應對。

唐太宗李世民堪稱是我國封建社會少有的開明君主。他即皇位以後,吸取歷史的教訓,廣開言路,鼓勵大臣們多提意見,並提高諫官的地位。他重用的著名諫官,貞觀前期有魏徵、王圭、杜如晦、房玄齡等,後期有馬周、劉洎、褚遂良等。魏徵死後,唐太宗思念不已,嘆息說:“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歿,朕亡一鏡矣!”唐太宗能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這也是他能開創“貞觀之治”的重要原因。

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柳公權和顏真卿並稱“顏柳”。在書法中,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話:神筆難寫“飛鳳家”,也就是說這三個字非常難寫。一天,少年柳公權在一張條幅上提筆寫下“會寫飛風家,敢在人前誇”十個大字,貼在樹上。一個賣豆腐腦兒的老頭兒忠告他說:“你的字根本就沒有力度,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老人又讓他去找華原縣的字畫湯。柳公權雖然不服氣,他還是去華原縣城尋找字畫湯,結果發覺字畫湯是一個沒有雙臂的老頭,卻能用腳運筆如神,龍飛鳳舞。柳公權幡然醒悟,跪求老人收他爲徒。老人雖沒有收他爲徒,但是送給他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 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幾句話勉勵他。從此柳公權發憤練字,博取衆長,終於成爲一代大師。

柳公權因爲能聽進一個賣豆腐腦兒的老頭的忠告,終於成爲一代大師;若沒有那位賣豆腐腦兒的老頭,恐怕他就被自己的狂妄埋沒了。

寓意:我們看到君王需要人指出他的過失,大臣需要人指出他的過失,書法家也需要人指出他的過失。人若聽從人的勸誡就可以成爲有用之才,若不聽從勸誡則可能埋沒一個人僅有的一點才能,甚至也可能陷入危險之中。一個平凡的人,若熱心教導人,指出人的過失,則可能幫助人進到超凡脫俗的崇高境界。這些故事表明,指出人的過失其實是對人最大的幫助。

春秋戰國時期成語典故及寓意篇二:公而忘私

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大夫,名叫祁黃羊,品德高尚,是晉平公的得力謀臣。晉平公要決定什麼大事,都要同他商議。

有一天,晉平公把祁黃羊招進宮,問他說:“南陽縣還缺個縣令誰可以去擔當這個職務?”祁黃羊想了想說:“解虎去比較合適。”

解虎與祁黃羊之間有矛盾,這晉平公也知道的。他聽到祁黃羊舉薦解虎,有點出乎意料,不解地問:“解虎不是與你有仇嗎?你怎麼推薦他去當縣令?”祁黃羊說:“您問的是誰可以去當南陽縣令,又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

晉平公讚許地點了點頭,說:“好吧!”於是就派解虎去當南陽縣令。解虎到了南陽,把南陽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擁戴他。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還缺少一個軍尉,你看誰能夠勝任?”祁黃羊回答說:“祁午可以擔任這個職務。”

晉平公聽了,又吃了一驚。原來祁午是祁黃羊的兒子。當時,推薦自己的親屬當官是很忌諱的事情,因爲很容易招來閒話。晉平公還以爲自己聽錯了,就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推薦他去當軍尉,就不怕別人說你徇私情?”祁黃羊說:“你問的是誰可以當軍尉,又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我是誰勝任這個職務就推薦誰,不管他和我有沒有關係,怕什麼閒話呢?”

晉平公很讚賞他的坦蕩,就說:“那好,就派祁午去吧!”就又任用了祁午,祁午果真非常稱職。

後來,孔子聽了這件事,就感慨地說:“祁黃羊的話說得太好了!舉薦人才不迴避跟自己有仇的人,也不迴避自己的親生兒子,真是公而忘私啊!”

寓意:故事裏的祁黃羊推薦人才完全以一個人的才與德爲標準,而不管對方是與自己敵對的人,還是有血緣之親的兒子,就像孔子所說的:公而忘私。而他推薦的人也都很稱職,更是證明了他眼光之犀利。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做到公平公正。

春秋戰國時期成語典故及寓意篇三:脣亡齒寒

春秋時期,晉國的近鄰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吞併這兩個小國,計劃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必先經過虞國。如果虞國出兵阻攔,甚至和虢國聯合抗晉,晉國雖強,也將難於得逞。

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建議:“我們用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爲禮物,送給虞公,要求借道讓我軍通過,估計那個貪戀財寶的虞公會同意爲我們借道。”晉獻公說:“這名馬美玉是我們晉國的兩樣寶物,怎可隨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寶物暫時送給虞公,還不是等於放在自己家裏一樣嗎!”晉獻公明白這是荀息的計策,便派他帶着.名馬和美玉去見虞公。

虞國大夫宮之奇知道了荀息的來意,便勸虞公千萬不要答應晉軍借道的要求,說道:“虢虞兩國,一表一里,脣亡齒寒,輔車相依,如果虢國滅亡,我們虞國也就要保不住了!”這裏的“輔”是指面頰,“車”是指牙車骨。面頰和牙車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輔車相依”。嘴脣和牙齒,也是表裏相依的,嘴脣如果不存在了,牙齒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脣亡齒寒”,也叫“脣齒相依”。

可惜目光短淺、貪財無義的虞公,竟不聽宮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晉國的陰謀欺騙,不但答應“借道”,而且願意出兵幫助晉軍,一同去打虢國。宮之奇預料祖國將亡,無法挽救,只得帶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國去了。

這樣,晉獻公在虞公的“慷慨幫助”下,輕而易舉地把虢國滅亡了。晉軍得勝回來,駐紮在虞國,說要整頓人馬,暫住一個時期,虞公還是毫不戒備。不久,晉軍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就把虞國也滅亡了,虞公被俘,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晉獻公的手裏。

寓意: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形容事物是彼此相依的,捨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爲它們是共存亡的。 事物是彼此相依的,捨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爲它們是共存亡的。 弱小的勢力相依爲命應該聯合對抗外敵.事物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只要沒有了一個,另一個必定會慘敗。只有相互依存,纔可以生存更久。要把目光放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