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簡單的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 閱讀(2.18W)

成語是漢語中獨特的語言形式,與其他民族語言中的成語相比,存在很大差異。那麼跟三國時期有關的成語典故你看過的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三國時期簡單的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國時期簡單的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簡單的成語典故篇一:畫餅充飢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盧毓(yù)的人,他是前朝東漢名臣盧植的小兒子。盧毓爲人忠厚,學識淵博,魏文帝把他提拔爲侍中。在職三年,盧毓對魏文帝曹丕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魏文帝最初不太高興,但是後來見他忠心耿耿、踏踏實實,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書。接着,魏文帝要盧毓推薦一個與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職務,盧毓推薦了鄭衝。魏文帝說:鄭衝這個人你不推薦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吧。盧毓推舉了阮(ruǎn)武和孫邕(yōnɡ)二人。後來,魏文帝選擇孫邕擔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像在地上畫的餅一樣,是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發現一般的人才。我以爲好的辦法是對他們進行考覈,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僞難辨,虛實混淆。魏文帝採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錄用人才,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三國時期簡單的成語典故篇二:開誠佈公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任。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爲自己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ù)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爲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爲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爲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

三國時期簡單的成語典故篇三:偃旗息鼓

《三國志·蜀志·趙雲傳》中記載:在一次戰鬥中,蜀將黃忠殺死了曹將夏侯淵,並奪取了戰略要地。曹操非常惱火,把米倉移到漢水旁的北山腳下,親率20萬大軍向陽平關大舉進攻。黃忠、張著商議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趙雲和他們約定了返回時間,過期不歸就帶兵出寨接應,正與曹操親自統率的部隊相遇。趙雲同曹軍廝殺起來,把曹軍打得丟盔棄甲,救回了黃忠和張著。

曹操沒有善罷甘休,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雲,直撲蜀營。趙雲的副將張翼見趙雲已退回本寨,後面追兵來勢兇猛,便要關閉寨門拒守。趙雲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備放曹軍進來;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內外,然後自己單槍匹馬站在門口等候敵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門口,心想,寨門大開,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調頭後退的時候,蜀軍營裏金鼓齊鳴,殺聲震天,飛箭如雨般向曹軍射擊。曹軍驚慌失措,奪路逃命,自相踐踏。趙雲趁勢奪了曹軍的糧草,殺死了曹軍大批兵馬,得勝回營。

三國時期簡單的成語典故篇四: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國時期吳國的著名將領,他年輕的時候就武藝高強,很有心計,遠近聞名。當時大名士北海相孔融聽說了太史慈這個年輕人,對他非常欣賞,認定他是難得的奇才,很想與他結交,於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親,並向他的母親贈送了豐厚的禮物。這讓太史慈的母親非常感動

當時還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風起雲涌,孔融爲防侵擾,出兵屯駐都昌這個地方,結果被黃巾軍管亥包圍,情勢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遼東回家,母親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說:“你和孔融並不認識,但是他在你走後,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顧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敵軍圍困,你應該趕緊去救他啊!”

太史慈趕到都昌城下,趁夜間找機會進入城內,拜見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劉備搬救兵。太史慈來到平原,對劉備說:“我與孔融非親非故,但都是講道德仁義的人。今管亥暴亂,孔融被圍,危在旦夕。您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讓我冒着生命危險突出重圍向您求救。”劉備聞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這人世間有我劉備這個人嗎?太看得起我了。”劉備於是立即調遣精兵三千跟隨太史慈馳救都昌,黃巾軍聽說有救兵前來,便四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