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發生於春秋時期的相關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 閱讀(4.73K)

成語是語言的精華,具有深刻的表現力和強大的生命力,是各民族語言特點的集中體現,言簡意賅,在言語交際中使用頻繁。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發生於春秋時期的相關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發生於春秋時期的相關成語典故

發生於春秋時期的相關成語典故篇一:諱疾忌醫

春秋時期,蔡國有位名叫扁鵲的醫生,由於醫術高明,因此被經常請進宮廷爲達宮貴人行醫治病。

一大,扁鵲夫拜見蔡桓公,兩人見面寒暄一陣後,扁鵲就看出蔡桓公與色不對,於是說:“大王,您現在病了,可病還只是在皮膚裏,趕快讓我給您醫治,如果—-”扁鵲話還沒說完,桓公就不高興地說: “我沒病。”說完,丟下扁鵲拂袖而去。

10天以後,扁鵲又來看蔡桓公,他對桓公說:“恕我大膽直言,大王您的確有病,井且現在病變已 發展到肌肉裏,如果再不及時醫治,病情就會更加厲害。”誰知蔡桓公沉下肚來,怒與沖沖,脫口而罵:“大膽刁醫,你竟敢三番五次地咒我有病,該當何罪!”扁 鵲不敢再說,悻悻退出。

扁鵲走後,蔡桓公仍怒火未息,生氣地對身邊的 大臣們說:“像扁鵲這樣的醫生,就愛給沒病的人看 病,以此來誇耀自已的本事。”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暗暗着急,但誰也不敢多說。

又過了幾天,扁鵲又來看蔡桓公,蔡桓公卻傳旨不許扁鵲進去。扁鵲擔心他的病再拖下去會更嚴重,忍無可忍,大膽闖了進去,直接來到桓公榻前,他看蔡桓公已經畫容惟粹,身體消瘦,十分着急,就跪下說:“大王,您的病現在已經發展到腸胃,再不治療就會很危險了。大王的龍體是萬民之軀,千萬要多加珍重啊。”桓公還是不相信自已有病,讓人把扁鵲趕了 出去。

又過了10大,扁鵲再一次來看蔡桓公。他看了 蔡桓公幾眼後,掉頭就跑。蔡桓公覺得很奇怪,就派大臣夫追問。扁鵲回答說:“一個人生了病,病在皮膚裏、肌肉裏、腸胃裏,用針炙或服藥,都是可以治癒的,可是病深入到骨髓裏,藥物就沒有用了。現在大 王的病已發展到骨髓,我是實在沒有辦法給他醫治了。”扁鵲說完,嘆了口氣,走了。

果然,沒過幾大,蔡桓公就病重,臥牀不起,急忙派人夫請扁鵲,可是扁鵲這時已經到秦國去了。

沒多久,蔡桓公就死了。

發生於春秋時期的相關成語典故篇二:朝三暮四

春秋時代,有個人喜歡猴子,在自己家裏養了一大羣猴子。

一天他和猴子們商量說:“我每天早晨給你們三個橡子,晚上給你們四個橡子,好不好?”猴子們一聽都露出氣憤的樣子。他於是馬上改口說:“那我每天早晨給你們四個橡子,晚上給你們三個橡子,這下總行了吧?”猴子們心想,早上的橡子從三個增加到四個,都高興得叫了起來。

發生於春秋時期的相關成語典故篇三:志在四方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樑國。

後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於是,重耳又從狄國曆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後,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裏祕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傑,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並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後,把他送出了齊國。

後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於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發生於春秋時期的相關成語典故篇四: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心裏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

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鍾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後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讚賞。

俞伯牙聽到讚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

他放下了琴,嘆息着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瞭,您所說的跟我心裏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於是結爲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