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關於春秋戰國的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 閱讀(2.15W)

成語是漢語詞彙重要的組成部分,成語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固定詞組,具有固定的結構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內涵,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春秋戰國的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春秋戰國的成語典故

關於春秋戰國的成語典故篇一:行將就木

春秋初,晉國吞併了鄰近一些小的諸侯國,成爲一個大國。當時,年老的國君晉獻公寵愛妃子驪姬,打算將來讓她生的兒子繼位。他聽了驪姬的壞話,將太子申生逼死。驪姬還要陷害申生的兩個異母兄長公子重耳和夷吾。他倆只得逃走。重耳先逃到他的封地蒲城,晉兵聞訊而來。蒲城人要抵抗,重耳說服他們別這樣做,並且逃往狄國。跟他一起去的有他的舅舅狐偃, 還有趙衰等人。狄國出兵攻打一個部落,俘獲了叔隗(wěi)和季隗姐妹倆,隨即把她倆都送給了重耳。重耳自己娶了季隗,生下伯條、叔劉兩個孩子;把叔隗嫁給趙衰,生下個孩子叫趙盾。

後來,從晉國祕密傳來一個壞消息:晉國的主公要派人謀刺重耳。原來,與重耳一起出逃的公子夷吾在獻公去世後,藉助秦國的力量回到晉國繼位,史稱晉惠公。他怕兄長重耳回國爭位,派出刺客謀害重耳。重耳得知這個消息後,決定逃到齊國去。臨走前的晚上,他對妻子季隗說:“夷吾派人來謀害我,我打算再逃到齊國去。你留在這裏撫養孩子,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再嫁人吧。”季隗傷心地回答說:“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就要進棺材了,還嫁什麼人!我一直在這裏等待你就是了。”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把一位姓姜的姑娘嫁給他,還贈給他二十輛用四匹馬駕的大車。重耳對這樣的生活感到滿足,但跟隨他的人都認爲不該老呆在這裏,姜氏也認爲重耳應該離開。她和狐偃商議後、把重耳灌醉,載上車送出齊國。一行人到曹國、宋國、鄭國和楚國,都沒有被接納下來。後來到秦國,秦穆公熱情接持了他們,並把五個女兒嫁給了重耳。恰好這一年夷吾生病死去,秦穆公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即位,史稱晉文公。

關於春秋戰國的成語典故篇二:日暮途窮

戰國時,楚平王的太子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伍奢,一個是費無忌。費無忌得到楚平王的寵愛,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後會對他不利,於是他便誣告太子。沒想到平王竟然相信,還把太子調到邊關去。但是費無忌還是不放心,擔心太子找機會報復,因此他又將伍奢囚禁,並且派人殺害太子。

心狠的費無忌還不願罷休,他想到伍奢有兩個兒子,於是他又派人殺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只有伍奢的小兒子伍員逃走了。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謊言,認爲伍員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員。伍員爲了逃命,一夜之間頭髮鬍子全白了。後來他逃到了吳國,幫助吳王,建議派兵攻打楚,經過五次戰爭,終於打到楚國都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員爲了報殺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屍體,親自鞭屍。伍員的老朋友知道之後便責備他。傷心的伍員對他說:我像一個走路的人,此時天色已晚,但是路卻很遠,所以會做些違背常理的事。

關於春秋戰國的成語典故篇三:衆怒難犯

春秋時期,鄭國掌握朝政大權的是子駟。大夫尉止與子駟平素不和,尉止便糾集宗族的一夥人發動叛亂。他們打進宮廷,殺死了子駟等人,並將鄭簡公劫持到北宮。司徒子孔因爲事先聽到風聲,所以提前作了準備。他與子產一起平定了叛亂,殺死尉止等叛亂分子。

此後,子孔掌握鄭國朝政。他製作盟書,規定官員各守其位,聽從他的命令。有些大夫和將領不肯順從,他準備殺掉他們。子產勸阻他,請求燒掉盟書。子孔不同意,說:“製作盟書是爲了安定國家,大夥發怒就燒了它,就變成大夥當政,國家不是很爲難了嗎?”子產說:“衆人的憤怒不可冒犯,專權的願望難於成功,把這兩件難辦的事合在一起來安定國家,這是危險的辦法,不如燒掉盟書來安定大夥。這樣,您得到了需要的東西,大夥也能夠安定,不也是很好的嗎?要知道,專權的願望是不成功的,觸犯大夥會發生禍亂。您一定要考慮到大夫們的情緒,聽從他們的意見啊!”

子孔聽從了子產的勸告,當衆燒掉了盟書,於是鄭國安定下來。

關於春秋戰國的成語典故篇四:一士諤諤

商鞅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大臣,他執政十九年,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商鞅爲此十分得意,許多朋友和官員都奉承他。有一次,門客趙良拜謁商鞅。商鞅說:“孟蘭皋向我介紹了你,我希望能夠和你結交爲朋友,可以嗎?”

趙良說:“這件事我不敢答應。孔子曾經說過,舉薦賢能而受百姓擁護的人應該被提升,德行不好的人,即使是可以成就王業的人也要罷退。我德行不好,所以不敢答應你的要求。”商鞅見話裏有話,就問:“你不滿意我對秦國的治理嗎?”

趙良說:“能聽取人們對自己的意見可以稱爲耳力好,能夠省察自身可以稱爲眼力好,能夠剋制自己纔可以稱爲強。虞舜說過:‘自我謙卑的人應該受到尊崇。’你不如說說虞舜這麼說的原因,就不用問我了。”

商鞅說:“從前的秦國,受戎翟影響,行的是戎翟的風俗,父子之間沒有倫常分別,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現在我設定製度,更改了風俗,使百姓知道男女有別,大搞城市建設,把秦國治理得像魯、衛等中原國家一樣文明。你看看我治理秦國的業績,我和五羖大夫比起來誰更賢能呢?”

趙良說:“一千張羊皮也沒有一塊狐腋貴重,一千個隨聲附和的人也比不上一個敢於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爲有敢言直諫的臣子而使周國昌盛,商紂王因爲臣下緘默不敢直言而使得國家滅亡。你如果不認爲武王的做法是錯的,那麼我請求能夠每天對你正言進諫而不被責怪,可以嗎?”

商鞅說:“俗話都這樣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請先生指教。”趙良就把當時的形勢和變法的利弊向商鞅進行陳述,並勸他放棄權力,保全性命。但是當時身居高位的商鞅聽不進這些意見,後來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在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車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