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實用工具>蒙學>

★《三字經》讀後感11篇

蒙學 閱讀(6.61K)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後感11篇

《三字經》讀後感1

最近,媽媽和我一起誦讀了《三字經》,她還給我解釋了其中的含義。《三字經》的每一句話都蘊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禮貌待人。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在生活中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讓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人如果不學習,還不如動物呢。

“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時,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毫不猶豫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爲什麼挑小的?”他說:“哥哥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以小居大是不好的'行爲。”這個經典的故事,讓我知道孔融是個明白事理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尊敬和謙讓,我要向他學習,在生活中做到長幼有序,做一個孝順長輩、懂事的好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爲了讓兒子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先後搬了三次家,最後把家遷到了學堂邊,使孟子學到了不少禮儀和文化知識,成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個故事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含義,我的父母爲了我的成長和成才,不知操了多少心,可有時候我不理解,還會埋怨他們,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從今天起,我要更加體貼和關愛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和未來。

我喜歡《三字經》這本經典讀物,因爲它通俗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向人們傳誦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讀後感2

小時候,媽媽拿這本書給我背誦,我只知道死記硬背,不曉得裏面的含義,等我慢慢長大了,拿來再看看,剛讀了一句就深有感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說明了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後來因爲個人的學習環境不同,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如果幼小時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麼他的性情便會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恆而專心一致的去教導。我們現在雖然有了良好的教育,但性情還有點不好,讓我們一起改正吧!

《三字經》裏還有許多故事,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有一個故事,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裏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他把玉石呈現給楚厲王。沒想到,玉匠說這玉石,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把卞和定了罪。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了武王,可是,仍遭到了定罪的命運。卞和失望的抱着玉石,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後,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現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於是將它命名爲“和氏璧”。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人類也需要磨鍊,才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3

自從學校開展”誦讀經典“以來,我一直堅持背誦《三字經》。每每讀過幾句話以後,我還要仔細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母親。今天早上我讀到了”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一個叫孔融的孩子,年齡僅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的故事。當母親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讓孩子吃時,孔融主動拿起了一個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讓給了哥哥,他說:”我應該吃小梨。“我當時真是吃驚,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讓,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覺得臉紅。

在家裏,我總是和弟弟搶着吃,搶着玩,從沒有想着弟弟小,我應該有個姐姐的樣子,爲這事父親母親也沒少跟我講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氣。現在我讀了這幾句話,覺得自己確實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懂得謙讓。再想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臉紅了。今天母親用面蒸了一條小魚,非常漂亮,當時吃飯的時候我還在屋裏躺着,跟母親慪氣呢,弟弟敲門說:”姐姐快來吃飯,有小魚。“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給我吃完了,後來弟弟又來喊我,唉,再不出來估計母親又要生氣了,算了,吃飯吧。我出來一看,那條小魚一動也沒動,我看看母親,母親說:”弟弟本來已經拿到手裏了,想了想還有你呢,說等你呢。“我二話不說幾口就吃沒了,弟弟端菜來了一看說:”你怎麼這樣啊你!“當時我還沾沾自喜,現在想起來覺得羞愧不已,弟弟還知道讓着自己,而我卻從來不體會弟弟的`感受,真的不應該。

《三字經》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以後,我不僅要堅持背誦《三字經》,我還要堅持學習主人公們良好的行爲習慣,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三字經》讀後感4

我記得在幼兒園時,就搖頭晃腦地背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候我根本不解其意,只是爲了得到媽媽或爸爸的一個吻;只是爲了得到老師的一句讚揚;只是爲了得到同學們震耳欲聾般的掌聲……

漸漸地,《三字經》中的圖畫,我已經看膩了。一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書店,突然,遠處傳來的一陣洪亮的讀書聲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這樣,我拿着《三字經》的'碟片,興高采烈地回家了。我漸漸從書本和碟片,以及老師的講解中,悟出了道理,所以,這個假期我又認真地再讀了這本書。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兩句。我從書上看到《三字經》是宋朝的王應麟寫的。這句話的含義是:蠶吐絲是供人們做衣料的,蜜蜂採蜜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去學習文化知識,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還不如小動物。我瞭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後十分慚愧,連蠶和小蜜蜂都能爲人類做貢獻,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國小生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懂得勤儉節約,將來怎麼能爲祖國盡一份力呢?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着我們,爲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爲有用的人,只有讀了,纔會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讀,就快去讀讀吧! (輔導教師:曹新傑)

《三字經》讀後感5

在誦讀課上,教師給我們讀了《三字經》,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我覺得它太趣味了,每句話都僅有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請媽媽陪着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讀完了這本書,並且懂得了其中的含義。原先《三字經》裏面包含了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經典故事,它經過簡單易懂的方式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學習的方法等等。

《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黃香九歲就明白孝順父母,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母睡;而孔融年僅四歲,就懂得尊敬兄長,把大梨讓給哥哥,自我吃最小的梨。讀到那裏,我就想起自我一向以來都在家裏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媽媽把什麼最好的都給我,我卻覺得理所當然,還一不順心就哇哇大哭威脅他們。想到這,我的臉又紅又燙,心裏真慚愧啊!

有一次,我自我定了計劃,每一天自覺地練兩頁字,剛開始幾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寫,慢慢地就沒有耐心了,寫出來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着:“兩頁太多了吧,要不還是改練一頁好了!”這時,我讀到了《三字經》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經過寫一塊沒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沒有長年累月的細琢,是不能成爲一塊美玉的,教育我們人也是這樣,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學習,堅持不懈,最終才能成功。我也應當學習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啊!

《三字經》教了我們善、惡、學、孝、禮、儀,我每一天都要背誦它,還能夠不時地提醒自我呢!

讓我們人人都讀懂《三字經》,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傳承一代又一代!

《三字經》讀後感6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國小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別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纔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母親就曾經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母親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母親知道了後了,說: “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非常高興。於是,他漸漸的就養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小偷,一次犯了大案被抓了,將要被處死。在執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說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了上去,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說到:“母親,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裏繡花針的時候,你要是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母親,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啊!

《三字經》讀後感7

今年暑假裏,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資料十分豐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搞笑,又能啓迪心智,我被《三字經》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只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瞭,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後,覺得它對我幫忙很大,它不僅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時刻,講禮貌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個性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文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樑、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爲國效力。從《三字經》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後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爲昏君,最後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此刻也不失爲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8

寒假裏,我看了一本國學經典,名字叫巜三字經》。

這本書的作者是宋朝的王應麟等寫成的。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國傳統國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釋義是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所處的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的差別。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兄弟,他們剛出生,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但是,他們辦滿月酒算卦的時候,一個孩子是狀元命,另一個是乞丐命。那個乞丐命的媽媽不信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後變成了狀元。而另一個算卦是狀元命的孩子,媽媽忽視教育,結果則成了乞丐。他哥倆相遇的時,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沒有命中註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爲孩子從小都是一樣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不過是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由於受到了不同的教育,才使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釋義是戰國時期,孟子母親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斷織機的布來教子。我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學方面有許多格言。學問之道,最貴用心,用心思索纔能有所收穫,不然就不會有所得。

這本書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比如一個人不能認命,要改變環境,主動找人學習,我以後學習會持之以恆,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9

在不知不覺中,暑假已經過了一大半,我心猿意馬,心一直閒不下來。今天有點強迫自己做宅男,不是絲竹充耳,而是書香相伴。

這本《三字經》,不僅有三字經的原文,還有大量的註釋、翻譯與典故,編排也很有新意,值得一看。全文包括良好的教育方法、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君臣父子夫妻關係和諧相處、誦讀古典書籍及其次序、朝代更替盛衰存亡及其規律、自幼勤勉讀書等六個方面。以前我也讀過這本書,但並沒有用心的,感覺比較枯燥,這次卻不然,不但讀起來輕鬆,還喜歡上它,於是便讀得細緻,其中最感興趣的是書中的一些典故,尤其是以前沒有接觸過,感覺收穫挺大的。

例如桅杆喻正比喻一個正直的人必須時刻留心,提防各種壞思想的`侵蝕;溫公警枕告誡讀書人要孜孜不倦,夜以繼日,學業方可不斷長進;師文拜師說明求學要謙虛要有足夠的誠意與決心,方可得到高人與名師的指點和幫助;朱暉守義指明瞭只有舉人爲賢,做到守信忠義,方爲各方所服;趙孝愛弟比喻兄弟情深,感天動地;周公吐哺說明不管官至幾何都要明白創業的艱難,要小心謹慎對待他人,絕不驕傲凌人;削簡爲冊意爲不被艱難條件所難,奮力讀書,終有成功之時。

我喜歡品讀此書,不僅因爲它是語文新課標必讀之書,而且裏面飽含大量典故,蘊涵無數道德倫理,讀來一箭雙鵰。不錯!

《三字經》讀後感10

篇幅短小,卻蘊含着許多做人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許多人。今年開學我有幸閱讀到這部曠世奇作,在老師的幫助下對裏面的大概內容有所瞭解。《三字經》列舉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三字經》中還有激勵人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樑、錐刺股,告誡希望我們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長大成才,爲國效力。

其中給我留下印刻印象的是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

孟子正是因爲受到了母親的教育,從此以後,專心致志一心向學,後來成爲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這是父母對我們的良苦用心,爲了我們的健康成長及以後能成爲有用的人,父母爲我們不辭勞苦地奔波卻沒絲毫怨言,所以懂事後的我們更該爲父母着想,孝敬父母,努力學習。《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爲一本好書。《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國人,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三字經》。大家對這本書一定不陌生吧!這是一本聖賢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書中一個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歷史名家、偉人如何從小尊師重道,知錯能改,嚴格自律,勤儉節約的。還有朝代更替,帝王興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廣,意義深。

我記得其中是這樣寫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黃香九歲的時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體溫暖牀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涼蓆和被褥扇涼,再請父親去睡。

我們現在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着慣着,恰好相反,是父母用暖水袋溫暖牀上的被褥,再讓我們去睡。想想我們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就拿我來說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比如說:自己的.衣服會洗,卻不洗,自己的房間不收拾,卻讓媽媽收拾……媽媽給我講道理時,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做錯事還爲自己的錯誤找藉口,或者辯解一兩句,往別人身上推得一乾二淨。現在想想也太不像話了,與黃香對比真是天壤之別啊!古人能做到的,我們新時代的少年難道就做不到嗎?我們國小生本身就需要學習,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我要向黃香學習,爲父母多承擔點家務活,比如:幫媽媽掃地、洗碗等,減輕他們的負擔,做個好孩子。

在這裏,我要感謝《三字經》,是它讓我開闊了視野,受到了教育。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向古人學習,我會比他們做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