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孟子>

讀孟子有感彙編2篇

孟子 閱讀(2.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孟子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孟子有感彙編2篇

讀孟子有感1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今天我翻開了《孟子》這本書。

孔子之後,儒家的思想產生了分化,其中主要有思孟學派和荀子學派。孟子提出的“性本善”,主張士的內在道德修養,即“內聖”。荀子一系則更注重事功。《孟子》的思想成熟標誌着士的覺醒,對中國知識分子階層產生了長遠的影響。他提出的那些思想,深深的影響與豐富了儒家思想的內容!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以百姓的憂樂爲自己的憂樂,百姓也會以國王的憂樂爲自己的憂樂,和普天下人同憂同樂,就可以達到聖王的境界。我從這一句話中,看出了孟子繼承了孔子,孟子他提出了“憂患”一概念。他認爲人生命的存在,事業興敗,都與是否有憂患意識相關聯。

不僅如此,孟子還揮發了樂道精神,“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是講應怎樣堅持自己的信念與原則,不被服富貴、貧賤、威武所迷惑、搖動、屈服,因而放棄自己的信念與原則。孟子,他不否認人可以從感官慾望和自然生理本能的滿足中獲得快樂。但又反對“縱慾”“晏樂”的滿足和愉快。有人會產生疑問孟子不是把“理義之悅我心……”並提將“理義”的'道德愉快和道德美感與感性愉悅和生理美感並重嗎?但實際上,孟子更加重視前者!理義的愉悅,樂道精神的體現,亦樂道精神的內涵——如事親從兄的仁義之樂,知此節此的智禮之樂。孟子認爲達到誠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而“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反身而誠”的大樂,就是孟子貴最高境界的愉悅體驗。是的,把誠提高到天道的位置,便是一種天人合一境界的內外融合而產生的愉悅!

閱讀《孟子》我不僅僅學到了語言,啓迪智慧,似乎還擔當了一個重要的使命——通過我的閱讀,我的血液裏融入了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種子,無論身處何地,一定都可以詩意的棲居,無論遭到什麼困難,一定都可以仰望星空!

讀孟子有感2

暑假裏,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孟子的故鄉—鄒城。在書店裏我買了一本書《孟子》,這本書裏面講了孟子的思想和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孟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主要思想有:仁者無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孟子》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子路孝敬爸爸媽媽》的故事:子路小時候家裏很窮,天天吃野菜,他想自己吃野菜沒關係,老是讓爸爸媽媽吃野菜他們的身體會受不了,爲了讓爸爸媽媽吃到米,他就去很遠的地方去買,不論嚴寒酷暑、颳風下雨,他始終堅持自己去買米。夏天,烈日炎炎,他從不停下來歇一會,只爲了早點回家給爸爸媽媽做可口的飯菜。遇到大雨時,他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裏不讓雨淋着。後來,子路在衛國當官後過着很富足的生活。

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我也要向子路學習,好好學習,長大後好好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