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歷史演義 閱讀(2.17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膾炙人口的名句,誰沒聽過呢?三國裏的英雄,的確就像後浪推前浪,數也數不盡。不過,真正的大英雄是誰呢?人們時常會道出幾個響噹噹的大名:諸葛亮、趙雲、呂布、馬超,而我卻不以爲然,我則喜歡:劉備、關羽、張飛。

遙想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同死,多麼豪情!後來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打得呂布大敗而回。

關雲長過五布呂關斬六將,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無不一立功。

可憐,關雲長因性情傲慢,敗於麥城,被呂蒙斬了首級;可憐;劉玄德因聞雲長被斬,終於病死於白帝;可憐,張翼德因打罵軍士,被軍士所害,多麼慘烈。

從中,使我明白了諸多道理:“做人,不能傲慢,更要有理智。不能像張翼德那樣,一生氣就毆打羣士。也不能像劉玄德那樣,一聽關雲長死了,把自己也弄病了,應該理清事實,重做打算。

《三國演義》能使你明白很多道理,使我們一起看三國吧!漫遊在三國之中!

讀《三國演義》有感2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中的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阪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裏面的張飛張翼德是我記憶最深的一個人物。

“卻說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阪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這是對張飛外形描寫的一句話,一個威武的人物便浮現於我的腦海之中。

“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這是曹操在長阪橋對手下將士們說的,意思是張飛想要在千軍萬馬中殺死敵軍大將是非常容易的,就如同從口袋裏取一樣東西。一句話就說明了張飛的勇猛無敵。

這簡單的兩句話不但寫清楚了張飛威武而且有些嚇人的外貌,還表明了他比常人勇猛許多。

我很敬佩張飛,同時也很敬佩本書作者羅貫中,是他爲我們描寫了這一個活生生的猛張飛!

讀《三國演義》有感3

大家一定都知道四大名著吧!在這四大名著中,我讀過兩本,一本是吳承恩寫的《西遊記》;還有一本是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我小時候讀過兒童版本的《三國演義》,覺得很好玩。暑假,我再一次好奇地翻開了青少版的《三國演義》,並認真地看完了這本書。看完以後,我發現書中有許多經典的故事、許多值得我重溫的篇章、許多讓我喜歡的故事場景、許多值得我用筆記下來的的文字。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是琅琊陽都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躬耕於南陽。他住的地方有一個山崗,名叫臥龍崗,因此自號爲“臥龍先生”。他是絕代奇才,智慧多謀,很有才幹,總能巧妙的打敗敵人。雖然他沒有蓋世武功,不能怒吼嚇退曹兵,不能百步穿楊,更不能揮舞青龍偃月刀。可是,聰明智慧的他可以不廢一兵一足打敗司馬懿父子的精銳部隊,幫劉備獲取勝利。

《三國演義》裏,主要講了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想要統一天下、保衛和平。三國時代,因戰爭蜀國滅亡了,魏國也改成了晉朝,此時的吳國對於晉朝已經毫無威脅可言。隨後,吳國也搖擺了十幾年,最終,吳國在公元280年被晉武帝吞併。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三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而我喜歡的故事是三顧茅廬,劉備前兩次去拜訪諸葛亮都未成功,可劉備爲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可以不辭辛勞,不記身份的高低之分,不畏懼和計較他人的刁難、折磨和考驗。當時張飛都有些不耐煩了,看不下去了,可在劉備的勸說下,劉、關、張三人仍然懷着真誠的心,第三次去登門拜訪了諸葛亮。童子開門出來,劉備說是來拜訪先生的,童子說先生在睡覺,於是劉備吩咐關、張二人在門口等候,劉備卻獨自一人進屋求見。過了好一會兒,諸葛亮才醒來,他換了一身衣服,才接見了劉備。經劉備苦口婆心的勸說,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而諸葛亮的才能也讓劉備深深折服,最終,諸葛亮決定出山幫助劉備。

書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英雄人物: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曹操、周瑜等等。他們個個都身經百戰、英武神勇,都能統兵戰鬥。從中,我學到了智慧、勇敢、正義。三國時代預示着戰爭的結束,是文明、和平的開啓!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最近爸爸在看《三國演義》,在爸爸的影響下,不知不覺我也喜歡看了。

它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裏面的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令我佩服,比如說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孫權讓他三日之內造出十萬支箭,想以此爲由殺害諸葛亮,諸葛亮思考片刻後便答應了。下去後,劉備對他說:“在這短短的三日之中,我們怎麼會造夠十萬支箭呀?”他說:“過了明天你就知道了。”後天江面上起了大霧,諸葛亮派了幾十艘快船,船上兩邊都扎滿稻草人,然後讓士兵們擊鼓吶喊,因爲大霧曹操不敢出兵,只好用箭射。就這樣他獲得了十萬支箭交公了。《三國演義》讓我見識到了兄弟之間的感情,當劉備的兄弟關羽張飛被東吳所害時,想也不想就去伐吳,這個作法雖然魯莽,但是放到現在,誰會這麼做呢?

《三國演義》還告訴我們很多的道理,它很值得一看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在寒假裏,我讀了許多的書,有《昆蟲記》、《水滸傳》、《岳飛傳》但在這些書中我最喜歡《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間的歷史故事,起自黃巾軍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它集中地描寫了三國時期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在軍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的種種鬥爭,鬥爭的方式有公開的、有隱蔽的。

通過這些鬥爭,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災難和痛苦,也表現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和嚮往,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分裂、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在衆多的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趙雲。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趙雲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在長阪坡單騎救主時,他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衆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

我佩服趙雲,佩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無畏的膽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更佩服他的忠義。

我喜歡讀這本書,這本書百看不厭,裏面的每個故事妙趣橫生、惟妙惟肖,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6

我最喜歡看的可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了,這本書是羅貫中寫的。每次我都看的身臨其境,所以這本書對於我來說,真是百看不厭啊!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五虎將之一 —— 趙雲。他姓趙名雲,號子龍,他家住常山。所以人們就叫她 “ 常山趙子龍 ” 。他頭頂一黑氈帽,身披銀甲,手拿亮銀盤龍槍,腳蹬白色的盧馬,英勇無比!他有 “ 常勝將軍之稱 ” ,名揚四方!他是蜀國的一員,在蜀國裏有着較高地位,而且劉備也把他視爲親兄弟!

他本來是一介草民,後來他和他大哥救了劉備兒子躲過曹操追捕,讓父子團圓,這才使他一日成名,全國知道常山有個趙子龍,隨後他會水淹七軍立了大功!

趙雲有個特點,就是打仗時從不卸甲,即使身負重傷也絕不卸甲。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隨着五虎將一個接一個犧牲,但趙雲還在堅持到最後一刻。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在爲國家戰鬥!

如果每個人都像趙雲那麼勇敢,三國就不會滅亡!趙雲這種報效祖國的精神,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7

讀《三國演義》有感近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本古典名著,從東漢末年到西晉起初,有一個個英雄耀武揚威。

呂布,一個忘恩負義的人,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認丁原爲父。又殺丁原,認董卓爲父。最後董卓又被呂布所殺。搞得世人都不相信呂布了。最後曹操將呂布斬於白門樓,這件事就叫:白門樓斬呂布。

三國事蹟還有很多,如:官渡之戰、桃園結義、白門樓斬呂布、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等,個個讓人流連忘返、眼花繚亂。

三國人物可就多了,就說平常我們熟悉的,如:劉備、曹操、孫權、張飛、關羽、諸葛亮、徐庶、龐統、黃忠、魏延、馬超、黃蓋、周瑜、甘寧、諸葛均、諸葛瑾、諸葛錦、徐晃、張遼、郭嘉、袁術、袁紹、呂布、孫堅、孫策、公孫贊、趙雲......

在三國人物上我學到了很多,如:曹操的善於用人、關羽的俠肝義膽,劉備的關愛下士、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這些優點讓我一生受用。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今天讀了一本中國名著三國演義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覺得人物形象很生動鮮明,有很多讓我覺得喜歡的人物,其中有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備。關羽……但是在這些人物中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和曹操。

稱爲是儒家倫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學"."識"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內容,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讀《三國演義》有感9

在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像磁鐵,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裏講了三個國家互相戰爭,爭奪霸主的故事。書中的人物有的爲人正直,有的爲人奸詐狡猾。例如諸葛亮吧,他聰明機智、神機妙算,用自已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義。同時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喜歡他並不是他有着無窮的智慧,而是他對劉備的忠心,堅強的毅力。在他第一次攻打魏國,勝利已經遙遙在望時,後主竟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心產生了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失去了這大好時機。儘管如些,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對抗魏國。到最後,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人會問:“諸葛亮太傻了,明知蜀國不久將亡卻還做無謂的反抗,這不是自找苦吃嗎?”我卻不這樣想,他可能知道這一點,但他卻不放棄,就算輸了,他也不後悔,因爲他已經盡力了。

在我們生活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情況。一些同學剛剛開始玩籃球,怎麼投也投不進籃框裏,旁邊的人就會哈哈大笑。這籃框偏偏和他作對,就是不讓進,但他面對着這些笑聲,不會退縮,因爲重要在於嘗試,勝負並不重要,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爭強好勝,重在參與。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智謀故事樁樁件件,歷歷在目。舌戰羣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單刀赴會這些故事都出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初年的歷史故事,小說塑造了衆多的英雄人物,個個個性鮮明。小說中的經典故事層出不窮,其中最令我難忘的當數諸葛亮歸天,魏都督司馬懿見木像喪膽的故事了。

我敬佩諸葛亮,但看到司馬懿如此“畏懼”,也敬佩上了司馬懿,爲什麼?因爲木偶像是諸葛亮的退敵之策,算中司馬懿會撤軍。爲什麼會撤軍?因爲諸葛亮料定司馬懿很聰明,知道自己一死,三國不久必將統一,魏王會加害司馬,司馬想爭天下也不可能了。

如果司馬懿看到木像時就識破諸葛之計,而不做後計就衝鋒陷陣,自己也就不會成爲後來的晉國先祖了。爲什麼司馬能成功?因爲他完完全全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採取了相機行事。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爲了分數好看而考試作弊,最後反爲聰明誤;爲了金錢而迷失理智大肆擴張,最後家裏破產損失慘重;爲了長生不老而買各種“仙丹”,最後卻事與願違。爲什麼明明白白的不可能,卻有如此多的人上鉤?爲什麼爲了一點點眼前小利,讓那麼多人不計後果往前衝?正是因爲他們沒仔細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看清本質,預見後果,不作迷信行爲,懂得獲利同時不受害,纔會讓你的處境更加完美,這是我從《三國演義》中悟出的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三國演義》這是一部家喻戶曉的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一段從東漢末代到西晉初期的歷史風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張角的黃巾軍在河北起義到西晉的司馬炎統一三國,從中經歷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改朝換代,經歷了將近一百年的風吹雨打。國家危難之時,無數英雄豪傑挺身而出,不畏艱險保家衛國。

在《三國演義》中,人物的個性是因人而異的,作者羅貫中妙筆生花,濃墨重彩地把每個人物的個性描繪得淋漓盡致。堅韌不拔、心胸廣闊的劉玄德;義薄雲天、忠肝義膽的猛將關雲長;粗中有細、英勇善戰的張翼德;“上識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孔明;狡詐多疑、被稱爲一代梟雄的曹孟德……這些人物交錯在一起,演繹著一個個膾炙人口、扣人心絃的故事,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生死鬥爭,情節跌宕起伏,令人驚心動魄。

空城計,諸葛亮鋌而走險,用兩千五百名將士來抵禦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他坐在城樓上,身旁站著兩名童子,神情自若地彈起琴來,打開城門,讓二十名將士僞裝成老百姓,在城門下掃地,結果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被諸葛亮的空城計所嚇退。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看到這裏我不禁地爲諸葛亮捏了把冷汗,讓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走麥城關羽遇難,就像天空中一顆巨星墜落,得到消息後劉備張飛悲痛欲絕,廢寢忘食,下令攻打東吳,從而我體會到了劉、關、張兄弟三人的情誼,回想當年,桃園英雄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日死。”兄弟情深,讓劉備熱了頭腦,讓他的性命,國家斷送在冷靜與衝動之間。

《三國演義》好比是中國文壇上的一朵奇葩,它包含著永不泯滅的人性,它傳承了中華五千年的精神,塑造了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永遠長流。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我就一直在找令我印象最深的內容片段。最終我鎖定了”木牛流馬”這章節。

它主要說了:”蜀國去討伐魏國,可魏國卻堅守不出。諸葛亮爲了運送糧草,做長久之計。便叫許多能工巧匠用力學的原理製造了木牛流馬。後被魏國獲悉後也跟制了一批木牛流馬,可木牛流馬有機關,魏國怎麼也不知道機關在哪裏,最後只能看着蜀軍搶他們的糧草……”這個故事我們一個簡單而易被忽視的道理:學被人的東西是可以的,可是要用心去思考,不只是簡單的仿照,要把他消化吸收,從中掌握更多的奧祕。

直到現在,仍有愛好者在研做木牛流馬,可他們做的都不是很完美,雖然”木牛流馬”會走,但似乎操作的人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讓他們行走,這便失去了古人制作木牛流馬的意圖。究其原因,難道是古人能造的東西,我們就仿不出來嗎?難道是古人比我們聰明嗎?其實不如,並不是古人比我們更聰慧,而是我們沒處處留心,過於依賴現代科技,也許就是那種”守常必敗,思變則勝”的道理吧!

因此我們現代人在學好知識,掌握現代科技的同時也要去用心思考。作爲我們當代的學生,在學校裏學習也要明白’木牛流馬”的道理,在跟老師學的.同時一定要把所學知識消化,然轉化成自己的知識,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詩讓我想起了那一本富有豐富文化詩史的書一一《三國演義》。

打開《三國演義》就猶如打開了一扇寶庫的大門,走進了一副連綿不斷的三國畫卷,它有精彩的劇情,有豐富的情感,還有英雄們的不同凡響。

打開《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七擒孟獲,草船借箭等故事活靈活現的呈現在你眼前;劉備的善良。諸葛亮的智慧,給我們做榜樣,張飛的大意,董卓的私心,咋告訴我們不可以在生活中被自己的馬虎以及自私利用。

走進那三國時代,瞧瞧那時的戰亂,聽聽那時的熱鬧,嚐嚐那時的美酒,賞賞那時的美景,這麼愜意的時刻,雖然不能親身經歷,但你只要翻開這本書,就可以感受到那時的一切。

《三國演義》它雖然不是活的,但卻活着給我講道理,它雖然不能講話,但用優美的字體教我怎麼做人,他雖然不能教導,卻成了一個教導我的好老師。

只要你細細閱讀《三國演義》,就會從中找到許多找不到的奇珍異寶。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閒來無事,捧起一本早已讀過的《三國演義》,奇怪,平日裏覺得無聊的《三國演義》竟覺得如此有趣,於是,我便將《三國演義》重新讀一遍。

幾天過去了,我終於將這本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看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這本書講述了近百年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其中有很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智謀無雙的諸葛亮,武藝超羣的關羽,多疑奸詐的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因爲他不僅武藝超羣,而且對兄弟肝膽相照,重情重義。

在關羽和劉備走散時,即使曹操對自己很好,他也絲毫沒有忘記去尋找劉備的消息,也正因如此,纔有了後面千里走單騎的故事,纔有了後來人們所說的武帝,成爲了人們口中忠義的化身。關羽就如同抗日戰爭中的一個愛國將軍,不會爲了蠅頭小利而背叛國家,背叛兄弟。這也是我們應該要有的一個底線。

由此我想到了我二年級的時候,那時小小的我不小心弄壞了我同桌的鉛筆盒,我又害怕我的同桌責備我,所以,在他問我是誰弄壞他的鉛筆盒時,我撒了謊,說:“我不知道。”後來,我越想越不安,又想到爸爸跟我說過的關羽的故事。於是,第二天,我鼓起勇氣實話告訴了他。但是沒有想到,他竟然沒有責備我,而是對我說:“其實我並不在意這個鉛筆盒,只是想知道是誰弄壞的而已,既然你承認了,那就沒事了。”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會對別人撒謊了。

只不過,武藝高強如關羽,也難逃被敵將殺死的命運。當年,關羽駐守荊州時,孫權久攻不下,他的謀士陸遜出了個計謀,就是以歸順之名。給關羽送酒送菜,麻痹關羽,而關羽毫未察覺他們的計謀,十分驕傲。這纔有了後來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國小將殺死的故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記得我在三年級的時候,因爲驕傲和大意,導致語文閱讀題的答案偏離題目要求,還有做漏了兩道題,最後只得了83分,實在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啊!今天我才真正弄明白了當中的道理。

以史爲鑑,以史爲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人生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而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真理。在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三國世界裏面,我們彷彿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與三國曆史上的英雄對話。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歌詞“英雄”一詞產生了疑問,書中講到人物上百,然而,羣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纔是真正的英雄呢?我陷入了沉思。

有人認爲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爲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在《草船借箭》中,孔明聰明博學,用兵如神,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他卻在三天之內“借”來十萬支弓箭。然而可惜他偏偏遇到了一個軟弱無能的皇帝,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這輛一點希望也沒有的戰車上。

到底誰才能稱的上英雄呢?我倒覺得曹操,纔是真正的英雄。儘管《三國演義》講到曹操有些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爲何姓劉的可以做皇帝,而曹操卻不可以做皇帝呢?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了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還是軍事家,他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一戰,名揚天下。當然他生性太過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我覺得功大於過,曹操不論在哪方面都可以稱的上是英雄。再看看《三國演義》中其他人物: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然年少多智,但氣度過於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就更別說了,太驕傲自滿。張飛勇敢有餘而計謀不足。呂布,完全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

總之,我覺得《三國演義》中那麼多的人物,只有曹操,能真正稱的上英雄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