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孟子>

《孟子》讀後感3篇

孟子 閱讀(1.3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孟子》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孟子》讀後感3篇

《孟子》讀後感1

前幾天,我們學完了《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篇文章,主要講的就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打仗時,好天氣不如地形,好地形不如人民團結。所以攻心爲上,招攬民心。

孟子是儒家學派大師,名軻,字子輿,人稱“亞聖”,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張施仁政,講王道。三國時期的劉備就做到了這一點,打仗時,所到之處毫髮無傷,民心所向,最後也是入主西川稱帝,就連臨死時還念念不忘“惟賢惟德,能服於人”,說明劉備是個仁政的好主公。

現在,我們也要學會寬容用寬容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這應該也算是攻心吧!你可以不與人做朋友,但你不可以與人爲敵,擴充人緣,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孟子》讀後感2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以蒼生的憂樂爲本人的憂樂,蒼生也會以國王的憂樂爲本人的憂樂,和普天下人同憂同樂,就能夠達到聖王的境地。我從這一句話中,看出了孟子承繼了孔子,孟子他提出了“憂患”一概念。他認爲人生命的具有,事業興敗,都與能否有憂患認識相關聯。

孔子之後,儒家的思想產生了分化,此中次要有思孟學派和荀子學派。孟子提出的'“性本善”,主意士的內在道德修養,即“內聖”。荀子一系則更重視事功。《孟子》的思想成熟標記着士的覺醒,對中國學問分子階層產生了長遠的影響。他提出的那些思想,深深的影響與豐富了儒家思想的內容!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粗看了一遍《孟子》,就有了很多啓發,當前,我要好好研讀《孟子》,讓它成爲我成長道路上的明燈。

《孟子》讀後感3

一翻開《孟子》這本書,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因爲在看書時,歷史知識就像永不幹枯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涌入我的大腦。

看着看着,我好像進入了古老的春秋時代,彷彿看見孟子兒時逃學孟母臉上生氣的表情;又猶如聽見兩軍交戰時人喊馬嘶的聲音,看見一個個青年將領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甚至爲不能幫上忙而感到遺憾。那個時代的諸侯國的成敗興衰仍然在我的腦海裏不斷地重現,令我感嘆不已。我還對春秋時代的禮儀制度加深了一層瞭解,也更清楚地瞭解了孟子的爲人。

《孔子》和《孫子》我也看過,但對我來說,卻沒有《孟子》給我的震撼力那麼大。我要好好保存這本書,並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當中去,予以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