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經名句>

詩經的讀後感集合15篇

詩經名句 閱讀(7.5K)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經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經的讀後感集合15篇

詩經的讀後感1

與時下的國學熱無關,我小時侯是最頭疼上古文課的。我討厭老師枯燥的,討厭那些聽不懂的文言文,討厭岳陽樓記,心理很強,老師越是我我就乾脆不背,讓老師轟出教室。我喜歡詩,但是我不喜歡的是。

人到中年,反倒開始閱讀自己從前很厭煩甚至的作品了,我清楚的記得自己當年是怎樣的因爲厭煩而學習這些古典作品。我是怎樣喜歡詩經的呢?原因很古怪,不是因爲百家講壇,也不是跟風,更不是象我的大多數同學那樣只是爲了完成作業,而是在我離開學校很多年以後,自己有幸來到了詩經中那些作品產生的地方,真正的在那裏住了一些時日,才真正的體會到了古典作品的可愛。中原,我的故鄉。在所有自己閱讀過的古典作品中,我最愛的是這一部。原因是這本書裏有後來的中國文學作品中失去的淳樸與自然,與鄉土和的聯繫,也象很多年輕讀者喜歡的那樣,裏面有愛情的美妙詩篇,這些風裏的詩歌,比雅與頌更多的具有人性的美與真,詩經與離騷的區別就是與士大夫階層的區別。

詩經裏也有對現實的不滿與揭露,但那是淳樸的,真摯的,發自內心的悲傷,而不是離騷中高高在上的哀民生。

詩經的讀後感2

我念你,不論親情愛情友情,千年萬年,綿延婉轉;睍睆黃鳥,劬勞之恩;子衿子佩,愛之既深;同裳同袍,與子偕行。

靜靜讀《詩經》,在那裏,我發現了淳樸,真摯,珍貴的情。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黃鳥鳴叫,清脆動人,惹人憐愛。但也無法安慰母親辛苦的心,從我呱呱墜地,母親就無比勞累。待我長大懂事,我自責兒時的調皮,我迫切地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親情如此珍貴,如今少年,叛逆的我們,請放下心中的焦慮煩惱,感受母親的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衿子佩,也令她深陷其中。在原地等你,不斷揉搓衣袖,不斷撫摸你贈的玉佩,擡頭不見你的身影,眼裏滿是愁哀。穿越千年的愛情,也能悸動人心。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英勇無畏的氣概下,戰士們如兄弟一般團結一致,“同裳同袍”,手握刃劍,奮勇前行至那焰火籠罩的戰場。兄弟般情意的戰士們,如今讀來也是激情澎湃。

真摯的“情”不論在古代還是如今,都會直戳人心。《詩經》中穿越千年的情,不假,不華,不忘。

詩經的讀後感3

《采薇》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詩的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爲了抵禦狁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多麼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而返故鄉!四、五二章陡轉筆鋒,描寫邊防軍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爲之一振,兵士們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末章寫解甲歸裏。雖能生還,然昔日的征戍勞苦卻只換來今日的“載渴載飢”,怎不令人黯然傷神?

此詩選自“小雅”,卻有“國風”民歌的特點,頗爲講究句式重疊與比興手法的運用。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第四章以常棣盛開象徵軍容之壯、軍威之嚴,新警奇特。末章以從徵前與來歸時的景緻,寄託不盡的感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爲是《詩經》中的妙言佳句。

《采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說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詩經的讀後感4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從小便朗朗上口的詩經,爲我的童年增添了一點又一點爛漫溫馨的色彩。

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似是目睹了女子在城牆邊守望,日復一日,落花飄零,卻終是等不到心上人的到來,一次又一次的尋找藉口,企圖再給自己一些希望,。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起初想着,這是怎樣的深情綿綿,愛之入骨,才能許下終生的諾言,後來才明白,這是兄弟間永不改變的仗義,在最危難的時刻,定下一句永不分離的約定。

一直認爲《詩經》就是關於愛情的詩歌,其實不然,世間情有萬種,每一種都是牽絆在心頭,無法替代的情愫。一句很短,卻是暖入心間的畫,是那逝水額,浮生於繾綣,是窗邊的一縷微風,舒捲起不知幾時散落在天邊的雲彩,是那渭水河畔,你翩翩白衣,回眸淺笑的溫柔。《詩經》對我來說就是美的代名詞,用心去感受,用靈去描摹。秋日的午後是一年中最令我沉淪的時光,那時,你總能見到《詩經》中東邊的漁舟燈火,西邊的坎兒井流,梨園裏小童咿呀唱着,纖音入雲。或是在天邊,或是在夢裏。

詩經的讀後感5

小雅·苑柳

有苑者柳,不尚息蔫。上帝甚蹈,無自匿焉。俾予靖之,後予極焉。有苑者柳,不尚愒qi(休息)焉,上帝甚蹈,無自瘵zhai(病)焉。俾予靖之,後予邁焉。

有鳥高飛,亦傅於天。彼人之心,於何其臻。遏予靖之,居以兇矜。這是一首表達了憤懣的詩歌,詩歌作者控訴了一起同生共死的打天下後謀求權威後的人反覆無常的性情。

讓他琢磨不透而又深感恐懼的心情,茂密的柳樹在水塘邊鬱鬱蔥蔥,綠茵喜人,但是如果行人想要去依附着去休息,去躲個蔭涼,去享受下詩情畫意,說不定就會被雷劈,也會被樹上的蟲子所侵擾,被樹枝所傷害。

不要被“大樹底下好乘涼“所幻想,大樹的偉岸是它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如果想到大樹底下去乘涼,不如自己變成大樹。

基於這樣的想法,他看着昔日一起奮鬥的夥伴坐在高位上,但是對於他而言是咫尺天涯的無法逾越的鴻溝和距離。

因此他發出了鳥兒也有依附於天的時候,爲什麼讓他參與國家要務的管理設計,但是去無人可以商榷和依附的哀鳴。內心翻江倒海的可見一斑。

其實,他誤會了上層人物,任何一個人經過千難萬險後達到某個位置,勢必會成爲驚弓之鳥,對任何人都是防範心態,因爲被設計,被陷害的日子他們經歷太多了。因此對於旁人的不信任就成了他們的常態。

詩經的讀後感6

中華經典——《詩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詩經》作爲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詩經》所蘊含的寶貴哲理,可以成爲我們一生的文化資產。

今天,我讀了詩經中的名篇《碩鼠》。《碩鼠》是一首政治諷喻詩。這首詩運用比擬手法把壓榨人民的統治者惟妙惟肖地比作大老鼠,發誓要離開它,表現出了無比憤慨的階級對立情緒。這個比喻把剝削階級貪婪、殘忍、寄生的本性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識反映得淋漓盡致。同時,作者又加以誇張,突出了“碩鼠”由於貪吃而體態肥碩,藉以突出了剝削階級的貪得無厭,使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這首詩共分三章,每章八行。各章均重疊“碩鼠”,把剝削階級醜惡的'面目揭露無餘,也強烈地抒發了被剝削者切齒痛恨他們的仇視情緒。令我爲之感慨萬千。

更爲重要的是,這首詩每章的末兩句“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表達了一種嚮往、追求沒有剝削、壓迫,充滿歡樂的人間樂土的社會理想。這就是人們抗拒階級壓迫和剝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會的思想感情。後世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正是這樣一片樂土。

是啊!這些不勞而獲的人不種不獵,卻佔有大量財富,過着寄生的生活,而勞動者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太不公平了!

勞動最光榮!我鄙視那些不勞而獲、巧取豪奪的人!

詩經的讀後感7

這是一首出嫁的衛國貴族女子思歸不得的詩歌。

首章從河流起興。這裏的泉水,是一個專屬名詞,專指一條叫“泉水”的河流。它是淇水的支流,而衛國的國都就在淇水之畔。所以她以泉水匯聚到淇水來起興,表達它這個嫁到外地的女兒,盼望回到故鄉衛國的心情。

第二章是回憶當年出嫁時候的情形,如何與父母親戚依依不捨。第三章寫的是歸寧的情形,如何重新裝飾她出嫁時乘來的馬車,要告別婆家回孃家了。

最末章把這種思歸故鄉的心情提升到了憂愁家國的高度。一句“思須與漕”,點明瞭她爲何而嘆息憂愁。學者認爲,“須”即是“沫”,這是商王朝的舊都(也就是商紂王的朝歌),也是衛國始封之地。衛國是周王朝在原來商朝的國都地區建立的諸侯國,以之來控制、監視殷商遺民的。後來衛國國都幾次遷移。到了春秋時期,河北的狄族勢力猖獗,常常入侵周王朝的諸侯國,衛國一度被滅國,在齊國的扶持之下才南遷到了“漕”地,建立了新的都城。

這句“思須與漕”,把衛國立國之初的興盛和現在國破家亡的衰落進行了強烈的對比,於是她思歸故國就不再侷限於兒女情長的層次了,突出了亂世之中,國家命運和個人的命運都如浮萍一般朝不保夕,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這種有家不能回的蒼涼之感才顯得尤爲沉重。

詩經的讀後感8

最近讀了幾首《詩經》中關於愛情的詩,主要感覺古時的男子在描寫自己心儀的女生,在讚賞她的美麗時,總是用周圍美麗的、美好的景物來描寫,而女生在對男生表達自己的愛慕總是說自己的心情,往往在人聽得雲山霧罩時用一個短句點明瞭自己的意圖。

古時的愛情永遠是純潔的、美好的,但即使中間有父母的阻攔,愛情的力量也總能支持着他們,一根微不足道草就能讓七尺男兒爲其思緒偏偏,一句深秋牆下相見,就能讓一大家閨秀情意連綿。幾句詞,幾句景,輕描淡寫地寫出了男一女間神祕的情感。封閉社會的愛情你情我願,無限美好。

當我沉浸在古人的愛河中,不禁又想起現代人的愛情,似乎沒有他們的執着。女生同她們一樣的憂鬱徘徊,但又卻是在一段戀情中還在思考着,選擇他真的是最好的嗎?所以一個人總是會有幾段不堪回首的失戀往事。就這點來說,古人面對愛情,普遍來說對待一段感情比我們更要專一更用心。

古人的愛情觀與我們的還是有着不同,一個是全心全意的對待,願意把自己所有的傾其所有毫不保留,一個是兩人之間一定還會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對於彼此的感情還是會保留,如果讓我從中做一選擇我還是較傾向於前者。

詩經的讀後感9

最近經歷了不少事情,收穫就是懂得了自己平時所學的文化知識是有用的。在沒有認識他們之前,自己以爲懂得的文化在同年齡段裏的是多的了,見了平輩中的高人,才真正體會<莊子,秋水>“望洋興嘆”的典故。有點浮躁的心有重新平靜下來,從重讀古籍開始。

今天在朋友這裏瀏覽了<詩經>,原本不知道詩經總共有多少首。牡丹亭。春香鬧學中腐儒陳最良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泛讀後,找到了幾篇自己最喜歡的。

考盤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大體意思是:木屋建好在山澗旁,隱士的胸襟多麼寬廣啊!一個人獨自快樂的睡下,夢裏說話都快樂無比,這樣的生活一定要矢志不移地繼續下去。

這首較早的隱逸詩中,不但有隱士的居住環境,更描寫了隱士豁達的隱逸心態。此種生活方式自此就爲歷代隱退文人所推崇。以前逛網師園,小山叢桂軒旁邊的小溪駁岸石頭上就能看到“盤澗”兩個字,如今才解其中味道。也許自己也只能心裏想望此種悠閒生活了!

詩經的讀後感10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的起頭便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很像現今的朦朧詩派,朦朦朧朧,不知所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於是這首詩千百年來,每一個人對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誰?千百年來,人們給出了千百種答案。

從前讀的時候,總是覺得這應該是一個男子對心上人的執着追求,讀來充滿了清清的甜,又有種清清的苦楚在裏頭,真的是千迴百轉,萬種滋味。這次再讀,我突然覺得有了種不一樣的情調。這會不會是一個人對於理想的苦苦追尋呢?會不會是追夢者的苦苦的囈語呢?

每一個人都是追夢者,每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做夢,想當醫生想當科學家想當諾貝爾獎獲得者,可是等到四處碰壁的時候,等到生活磨平了我們的棱角,我們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只剩下了銀行賬戶升職加班,這時候的我們,又怎麼會像年少輕狂的那時候,爲了一個夢想而苦苦追尋呢。“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樣的熱情,我們還有嗎?

詩經的讀後感11

全詩共六章,一、二兩章追敘幸福的戀愛過程,第一章,敘述自己由初戀而定的。詩作的敘事節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第二章敘述自己陷入情網,衝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詩人敘述到這裏,情緒極度激昂,悲憤與悔恨交併,使敘述中斷。第三章圍繞愛情發表議論,怨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以斑鳩貪吃桑葚爲例規勸年輕貌美的天真少女別沉醉於愛情。第四章敘寫女主人公被棄而回孃家,她由浩浩蕩蕩的淇水聯想到自己過去的感情生活,不禁怨恨氓的負心而反覆無常。第五章用賦的手法補敘了她婚後的操勞、被虐和兄弟的譏笑而自傷不幸。一連用了六個“矣”,寫出了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的附屬地位,讀起來讓人感覺悽苦哀怨又無可奈何。第六章敘述幼年彼此的友愛和今日的乖離,直接議論抒情,斥責氓的虛僞、欺騙、易變,堅決表明和氓在感情上一刀兩斷的態度,表現出女主人公決絕、堅強、剛烈的性格特點。

《氓》結構嚴整,與它的故事情節、作者激昂波動的情緒相適應,耐人研讀。

詩經的讀後感12

你在河岸那頭,好似決絕的回望,笑回我的多情。

陳年的杜康啊,解不了三千年的憂,卻醞釀了三千年的期待,純而烈,心裏的話帶着酒香,醉不了你的芳心,愛的呢喃是那麼的甜蜜哦。入腹三千杯,湮滅幾世愁,卻只是換回了你的一個字。

三千年的寤寐求之,三千年的輾轉反側,琴瑟未調,鐘鼓未敲,冷了千年明月,成萬世滄桑,也許,某一天,突然想再聽一聽那歡快的曲子,愛情的旋律呵,有了一種感動,如潮起,飛涌於天際,漫舞于山崖,有一種刻鏤心肺的感動源自亙古的記憶。

塵封了吧,追求了三千年,我是你溫柔勸退的潮,不斷地清洗着別人走過的成雙成對的幸福,卻使我更加堅定了三千年的信念,讓我一次一次的在你的面前大聲宣誓海枯石爛的永恆,更讓我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然而,還是換不回你的兩個字。

蔚海藍天,潮起潮落,浩渺蒼穹,物換星移,唯一不變的是雋永的情懷。

那斑駁的倩影,是天空對大地的承諾,“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是我對你的承諾。發乎情而止乎禮,但我仍有“萬千軍馬吾往”的膽識,卻從時間的風裏搔首踟躕,揣測着你的芳心爲誰開放,情意徘徊的我,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夢幻,我樂意想象,當雍容高貴的你出閣時,我喂好迎親的白馬,踏過萬花叢,做那最幸福的新郎。

詩經的讀後感13

這是一首古代的公務員抱怨的詩歌。

我們可以想象,這位公務員一邊踱步走出了門,一邊長吁短嘆:唉,國君把政事都扔給我處理,搞得我每天上班都好累啊!我每天都忙着工作,天天加班,工資還那麼低,搞得我家裏人都挖苦我責備我啊!唉!我能怎麼辦呢?這就是命吧!

春秋時候的政權,是一個層層封建的模式。天下是周天子家的,但天子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天下,所以分封諸侯作爲地方上的代理人;諸侯國是君侯家的,但君侯也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國家,所以分封公卿作爲地方上的代理人;封邑是公卿家的,這跟後世的聚族而居的村落很相似。公卿要想治理好封邑,就要依靠宗族的凝聚力團結一個個小家庭單元,而這些小家庭單元的男主人就是士了。

所以這樣一個政權架構裏,處在各個層級上的貴族都具有雙重身份。諸侯是給天子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國家的老闆;公卿是給諸侯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封邑的老闆;士是給公卿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小家庭的頂樑柱。

我覺得,這首詩可能就體現了處於雙重身份的貴族的矛盾心理。

詩經的讀後感14

讀過詩經,其中簡練精緻的句子讓我回味良久。每個句子都是一個簡約唯美的畫面,無須多言,深意自在其中。讀完,你會感覺妙不可言。

還記得那個駕四馬行路的遊子,眼含“翩翩者,載飛載止,集於苞杞”嗎?遊子身帶公務在外行役,沿途花鳥紛飛,孤寂的旅途中,眼見此番生機蓬髮之景,怕是一分百無聊賴,兩分心曠神怡,七分離愁別恨吧?看了四周之景,繼而“駕彼四駱,載驟駸駸”接着行路,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雖然心繫家鄉親人,但是公務纏身,不得不離開家鄉親人,也許這是一種無奈,或者是一種釋然,一種暢達。而從這一句中更能看到荒涼的道路上,一架孤單的馬車不停的行駛,孤獨而曠遠。

還有鹿唔鳴之什中,一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耳熟能詳,連曹操也曾引用過它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望,一場安樂其心的宴會,絕對不只是口舌之慾,而是君臣之間的交流望,賢明的君主讓羣臣心悅誠服,才能化亂爲治。我們祖先的古老智慧和現在的民主政治的思想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唯有聽取民意,才能創立太平盛世,獨裁專制往往會迎來國家的瓦解毀滅。也許這就是祖先藏於歌謠中流傳下來,對我們的告誡和啓示吧!

詩經的讀後感15

《詩經》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其中有很多的片段值得我們去思考,今天我讀了詩經中的《蜉蝣》有很多感慨想抒發。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是一種很小的昆蟲,他的生命非常短暫,通常只有幾個小時到一週,一般情況下都是朝生暮死。他們在空中飄舞時,姿態優美動人,死後墜落地面,死後墜落地面能積一厚層。因而,這個小東西的死會引人矚目。

讀完這段以後我覺得雖然這首詩很短,但是可以引發我們的思考。相比蜉蝣我們的一生是漫長的,我們的一生往往有幾十年。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生命其實也是短暫的,我們也會經歷死亡。在歷史中,我們也許就像蜉蝣一樣短暫。蜉蝣有着美麗外觀,卻抵不過時間的煎熬,我們應該怎樣獨孤我們的一生呢。

阮籍在《詠懷詩》說:“生命幾何時,慷慨各努力。”但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保爾·柯察金:“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了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我們現在雖然沒有那麼大的理想和報負。但是在這篇短短的《蜉蝣》裏我學到了,我們的人生不能虛度光陰。我們應該把有限的生命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