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15篇)

歷史演義 閱讀(5.55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1

讀完了三國,心中不由得燃起了一股烈火。劉備的仁慈,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智慧,曹植的才華,曹丕的卑鄙……都令我永難忘記。

爲什麼,爲什麼,諸葛亮足智多謀,那他經營的蜀漢爲什麼又在他自己看來卑鄙的,陰險的,奸詐的,說得難聽點,齷齪的曹魏帝國面前又顯的不堪一擊呢?答案是唯一的,實力,實力才能說明一切,不管你品德高尚與否實力見證一切,這就是生存法則,弱者總要被強者替代。《三國演義》見證了這個事實,也許在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可正是這所謂的“小人”締造了“正人君子”所不能完成的曹魏帝國。“小人”如何,“君子”又如何,身份,地位,出身,這些都如何,只要是實力派一樣可以創造歷史影響歷史,正人君子,就像海瑞,天天高呼君子固窮?世界需要實幹家,曹操無疑是實幹家,諸葛亮呢?成天高呼誓殺漢賊,賊在哪?誰是賊?曹丕是賊?他篡漢嗎?劉備不也稱帝了嗎?都是實幹家,爲自己的利益着想。

對於曹操,他不僅是個奸雄,更是一個英雄。易中天老師說的不錯,在三國那時代,真正的英雄不在於如何征戰沙場,在於的是他對當時亂世統一的積極意義,而曹操一統當時的北方,擁有這三國之中最遼闊的疆土無疑他是最成功的。他爲曹魏集團,以至於後來的司馬集團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他纔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曹操。

三國演義讀後感 2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在讀一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這學期假期,我讀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寫了周瑜千方百計想謀害諸葛亮,於是逼迫諸葛亮立軍令狀: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在第三天夜裏,諸葛亮上了草船向曹營駛去,不一會兒,船上已經射滿了箭。諸葛亮滿載而歸。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戰鬥時的足智多謀:藉助別人的勢力來擴大自己的軍隊。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凡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不能果斷行事。雖然以前沒有什麼高科技,但是人們靠智慧和雙手戰勝了敵人。

書中的人物多少年來被人們稱頌,他的故事讓幾代人讀了又讀,如今,已不再是戰火硝煙的年代,但他們的智慧、勤勞、民族責任感值得我們學習。它還讓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爲國家的有用人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 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三國演義》。其中,曹操的印象令我最爲深刻。

談起曹操這個人,有人會紛紛搖頭。他陰險狡猾,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些都會讓大家對他的印象不佳。可我卻不這麼認爲,他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因爲一個嫉賢妒能的人是不可能稱霸於各諸侯的。他也是一個能接受失敗的人,不像袁紹一樣,輸都輸不起。曹操每次出征的時候,都是武裝齊全,從來不丟三落四。他善於吸取教訓,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士兵。比如上次討伐袁術的時候糧食緊迫,他便把食物全部拿出來,這說明他有打勝仗的堅定決心,他的軍令也頗爲嚴厲。就從剛剛那件事,他規定:如果攻不下來全部人斬首,使得軍隊的士氣大增。

因爲他有名望,所以他敢挾天子令諸侯。同時,他這一舉動也是深謀遠慮的,他一眼就看中了中原地區的富裕,於是,他認真地經營中原這塊根據地,爲他以後的發展壯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樣。

從中我懂得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像曹操一樣,心胸寬廣,目標明確,學習他的長處,爲我們長大做一些鋪墊。讓我們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軍事家,政治家,誰說不是一個陰謀家呢?

成大事者要有原則,違反原則的即使是小節也要拘。有人把“不拘小節”當成自身開脫的“萬金油”,只要做了有損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錯誤歸咎於“不拘小節”。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一些公共場所有人大聲喧譁、隨地吐痰、亂丟垃圾、購物插隊等等,這種不拘小節的行爲,已經影響和破壞了他人的生活環境,侵犯了別人的合法權益。這樣的“小節”還是多“拘”一點的好。

三國演義讀後感 4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大人物——諸葛亮。他爲劉備出謀劃策,之後,劉備與周瑜合作,共同對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顯示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10天趕製10萬枝箭,並說不要推卻。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周瑜告訴魯肅說,他要故意遲延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有30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魯肅答應.前兩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到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齊上江上取箭,這時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把船靠近曹軍水寨,然後擂鼓吶喊,曹操看不見虛實,不敢輕易出動,只好射箭,就這樣,不一會兒諸葛亮就得十萬支箭,曹操明白上當想追也來不及。

魯肅把借箭的過程告訴周瑜,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

起初我也擔心諸葛亮三日之內造不出箭,但之後看到他的妙計之後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辭十天的期限,而說只需三天,是因爲他算到第三天江上必定會大霧漫天;算到魯肅是個老實人,會幫忙他;算到曹操在霧中不會派兵來攻,會射箭。諸葛亮不僅僅神機妙算,而且還是上知天文,其實諸葛亮能有這麼神通,跟他的勤奮學習脫不幹系,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也能夠像諸葛亮一樣聰明。

三國演義讀後感 5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它讓我瞭解了古代英雄的雄才偉略,更讓我在從中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主要內容講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之間互相鬥爭的一系列故事。《三國演義》里約有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孔明、陰險狡詐的曹操、義氣深重的關羽,仁義愛民的劉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要數關羽了。

關羽身長九尺,鬢長二尺,面如重棗,脣如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關羽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講義氣的人。他對劉備講義氣,他降汗不降曹、屯土山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等等……關羽他對敵人也很講義氣,華容道義釋曹操、義釋黃漢升等等……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關羽是十分講義氣。但關羽狂妄自大,十分大意,有一句諺語就是: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當時關羽既是劉備的二弟,五虎大將之一,坐據荊州,手握重兵,所以他對自己的實力很有自信,自以爲可以牢守荊州,可他卻不知道羣英聚會,人才輩出,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最終是以失敗而告終。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各有所長,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正確看待和認識最爲重要。現在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更要古爲今用,從中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祖國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 6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很多書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講述了漢朝與晉朝之間一段分裂的歷史,當時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想統一天下自己當皇帝,但最後誰也沒有成功,被統一歸於晉。我特別欣賞小說中的三個人物——關羽、張飛和曹操。

紅臉的關羽身高九尺,面如重棗,手持青龍偃月刀。他是個重感情、講義氣的人。當初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來曹操將三兄弟殺散。關羽沒辦法,投降於漢朝。曹操一直想收降關羽,但關羽並未投降,而是千里走單騎尋找到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

黑臉的張飛身高八尺,燕頜虎鬚,聲音如雷,氣如奔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非常有勇氣。在討伐董卓的時候,敢於和天下第一勇將呂布對陣;在當陽橋上,面對百萬曹軍,他大喝一聲,橋樑斷了,水也倒流了。我很欽佩他這種氣魄。

舞臺上的曹操是白臉,代表着奸詐。其實他並不奸詐,開始他是爲了漢王朝行刺董卓,雖然沒能成功,但他發表討伐董卓的檄文,並聚集了天下十八鎮諸候征討董卓。在他擔任丞相之後,統一了北方,更想統一中國,可是“挾天子以令諸候”的做法被人稱爲“漢賊”。我覺得他是個有功也有過的人物。

我認爲《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的人物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精彩紛呈,如草船借箭,赤壁大戰,水淹七軍等。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覺得《三國演義》很有意思呢?有時間一定要讀一讀哦!

三國演義讀後感 7

我是一個書呆子,整天沒事就喜歡鑽進“書海”裏去看書。我特別喜歡讀名著。所以這個暑假,媽媽去圖書館給我借了一本《三國演義》。我翻開書迫不及待地看起來,看完了第一章“桃園三結義”,我就被書中精彩的內容吸引住了,恨不得一口氣把它讀完。我用了四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了。“三顧茅廬”、“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整日縈繞在腦海中。

書中人物衆多,我喜歡以德服人的劉備。劉備雖然在機權幹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卻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曾以此感化了刺殺他的刺客。劉備臨死前還以此來教育他的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這一點真令人佩服。我現在經常用“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來告誡自己。

我最佩服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善用火攻戰術,唱了一出空城計,未傷一兵一卒,就讓司馬懿引兵退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鞠躬報國的精神體現。他忠心輔助劉備,讓劉備的蜀國與曹操的魏國、孫權的東吳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臨終託孤,可惜諸葛亮這次遇上的是樂不思蜀的劉禪。劉禪輕信流言,懷疑諸葛亮想謀權篡位,諸葛亮在漢中死後,劉禪下詔朝議,不容許朝中官員奔喪,也不容許各地爲諸葛亮立廟祭祀,建紀念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這首《蜀相》道盡了諸葛亮的辛酸。

英國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三國演義》是根據史書《三國志》改編的,讀《三國演義》如同讀史書,讓我更聰慧。我愛《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8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這一大氣磅礴的鉅作,塑造了近200人物的形象:狡黠奸詐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仁厚愛民的`劉備……都說“讀書滋味長”,經過反覆品味這些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我還是最欣賞最敬佩臥龍先生——諸葛亮。

我崇拜諸葛亮之才。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華,神鬼莫測之機,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他一燒博望坡,二燒新野,三燒赤壁,三把大火燒出了三分天下,奠定了三足而立的政治格局,周瑜,陸遜曹操衆梟皆在手下敗北,其他齊名的鳳雛先生龐統也略遜一籌,單從智謀才幹而論,諸葛亮足以稱“三國第一人”。

我嘆息諸葛亮之識。早在與劉備隆中對時,諸葛亮就以長遠的戰略目光規劃了未來數十年的戰略格局,而未來形勢的發展則足以證明諸葛亮見識的深淵,可惜的是諸葛亮的遠見卓識,並沒有被完全貫徹實施,這爲日後諸葛亮的蜀漢政局的悲慘埋下了禍根。

我憐諸葛亮之遇。諸葛亮有不世之才,超羣之識,卻活活累死在五丈原。遭遇之悲慘,世所罕見。諸葛亮的出山是奉命於危難之間,受任於敗軍之際,他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爲劉備打下了半壁江山。然而,因爲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的自大、莽撞和愚蠢,不僅送了自己的命,還是諸葛亮半生心血付諸東流,他居安平定五路大軍,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一個瘦弱的身軀撐起了一個王朝,這是何等的偉大。

敬佩,敬佩,敬佩這一可憐的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 9

暑假裏,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裏面的內容大致分爲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份,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的軍事鬥爭。

我就講講三國鼎立中的“火燒赤壁”吧。曹操的前鋒部隊在長江南岸遇到了孫劉聯軍。曹操的士兵由於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生了病。雙方交鋒後,頗通水性的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曹操被打敗後,派了兩位奸細前去詐降,然後便呆在軍營裏靜候消息。幾天後,曹操的探子來報說,有人送了投降信來,還是東吳的黃蓋。曹操大喜,讓黃蓋三天之後乘船到北岸來。

後來黃蓋率領十艘大船,裝滿乾柴和枯草,在上面澆了油,蓋了麻布,駛向了北岸的烏林。在距離曹操的軍營不遠時,黃蓋讓各艘船的人點火,衝向了曹操的軍營。當時的曹營被攻成成一片火海,曹操的士兵被燒的死的死,逃的逃。曹操只好帶着親信逃走了。

這場戰役,敗在了曹操輕信了黃蓋的苦肉計,又因士兵是北方人,不識水性,在陸地上他們是精銳之師,但遇到了水,他們的就成了烏合之衆了。加上曹操又太輕敵,總把自己想得太強大,纔會掉以輕心,最終使這場戰役失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強者不一定就會勝利,弱者也不一定會失敗。天時、地利、人合加上智慧也能以少勝多。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軍事歷史小說,我反覆看了好幾遍,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10

《三國演義》是一本經得起時間磨礪得好書。

在三國演義中,多數以漢人劉玄德的角度出發,說曹操和孫權,特別是曹操,說他奸詐無比,其實如果花一個角度去看,就不會是這樣了。

在三國演義中,各國都有各國的謀士——蜀國有孔明,魏國有司馬懿,吳國有魯肅和其他謀士。其中,我最敬佩孔明,因爲他深知人心,而且在深知人心上,他還做了進一步的嘗試,空城計就是一個例子,孔明智退司馬懿,雖然孔明知道司馬懿會起疑心,應該不會進來,但凡事就怕萬一,孔明卻敞開了城門。孔明平常足智多謀,見今日這幅景象,更不敢前進半步,最後撤退。由於孔明生前威震天下,人人都知道他,乃至死後再出戰,蜀國士兵一推用木頭刻的假孔明,其他國家的士兵就被嚇得四散奔逃,還以爲是真的,直到公佈了這個事實爲止。

《三國演義》也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比如說,關雲長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這就像學習一樣,我們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自大,以爲自己了不起,一定會贏,可結果呢?所以不要把這些話說出口,自己把它們憋在心裏,把它們化爲一種動力,結果會更好。還有《陸遜燒營七百里》這個故事,別看陸遜平常平平庸庸,只是一介斯文書生,卻不想他像孔明一樣,才高八斗,讓人刮目相看。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結交一些心地善良量的好朋友,儘管他長得不好看,而不要覺得漂亮的就是好的。

如果有時間,請多讀一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11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劉備爲了保護漢帝,服飾漢帝。

第一篇講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備看見地方官招兵買馬,遇見張飛兩人準備一起去招募鄉兵去投軍。兩人去酒店喝酒又遇見關羽,三人意氣相合在張飛莊後結義,第二天劉備打製了一對雙股寶劍,關羽打製了一杆一丈八尺的點鋼矛去投軍。曹操獻刀刺董卓時被發現弄巧成拙慌忙而逃。

董卓死後原先組織殺董卓的組織開使爭鬥。在一次戰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被衝散了關羽暫時投奔了曹操,在這其間誅顏良、斬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來找劉備,在路上又遇見張飛,三人終於又見面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是常山趙子龍趙雲,因爲在一次曹操攻打劉備時,兵力不夠的劉備帶着百姓逃難。劉備的夫人、阿斗都和劉備衝散了。常山趙子龍趙雲知道後衝進戰場七進七出,終於找到阿斗和夫人夫人投井自盡趙雲推倒牆壁掩埋屍體。然後將阿斗放入護心鏡殺出一條血路,趙雲面對三個大將毫無懼色,曹操在山上看見後問此人是誰,曹洪大叫:“軍中戰將可留下姓名嗎?”趙雲應聲道:“常山趙子龍”曹操知道後叫部隊不得傷他要活禽他。趙雲見此情形無心戀戰殺出敵人的部隊了,共殺死十幾名大將,已經沒有力氣了幸好有張飛接應。

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三國演義讀後感 12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裏面精彩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顧茅廬、青梅煮酒論英雄……其中我最喜歡的還要數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率部南渡瀘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戰爭。諸葛亮率軍隊到達南中時,聽說孟獲在這裏威望很高,遂決定生擒孟獲,感化他。孔明共擒孟獲七次,放了他七次。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但孟獲不服氣,說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獲。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獲不是詐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殘殺而戰敗。第七次,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孔明,那兵雖強,但卻是用草本植物做的戰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後,用火攻戰勝孟獲,七戰七敗,孟獲輸得心服口服。諸葛亮不但本領高強,又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爲深深地感動了孟獲,孟獲誠懇地說道:“您具有上天一樣的神威,至此之後,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傳爲千古美談。讀了這個故事後,我覺得諸葛亮不但智慧過人,而且心胸開闊。面對被擒住的敵人,他完全可以將其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做還爲他鬆綁、賜酒食,以禮相待,將蜀國佔領的土地退還給他。孟獲雖然是個粗魯之人,但也被這種寬宏大量的情懷所感動了,由此可見,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拳頭啊!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慨良多。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贏得人心。因爲靠蠻力解決問題只是一時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智慧去解決深層的問題。所以,當同學之間產生了矛盾我們一定不要大打出手,換個方式,也許就可以把“敵人”變成朋友!我們如果像諸葛亮那樣做就多了一個朋友,少了一個敵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三國演義讀後感 13

《三國演義》第十二章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三國時期,有位賢士叫諸葛亮,劉備早就聽說他的大名,又有人向劉備推薦他,於是,劉備很希望能見到諸葛亮。第一次,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前去拜訪諸葛亮。三人來到諸葛亮的莊院前,前去敲門,不料出來一個小童,說諸葛亮不在。劉備聽了非常失望,在張飛、關羽的勸說下無奈的離去;第二次,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又前去拜訪。這是正是隆冬,這次諸葛亮的弟弟在家,而諸葛亮昨天剛剛去和朋友遊玩去了。於是,劉備就留下一封信,說明自己對諸葛亮的敬慕之心,失望地走了;第三次,張飛和關羽等人一齊來勸阻劉備不要再去,但是劉備求賢納士的態度非常堅決,讓張飛和關羽不得不再跟着劉備去拜訪。這次,爲了表示對諸葛亮的尊敬,離山莊還有半里路時便下馬步行。三人來到山莊,小童告訴劉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一聽,便在門外等候。半天后,諸葛亮睡醒了,劉備急忙拜跪,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決定輔佐劉備平定天下。劉備也正是因爲有諸葛亮的輔佐,才如虎添翼,進而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流芳百世…

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劉備之所以能把諸葛亮這種奇才請到,是因爲劉備具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總結了一個道理:人只有堅持不懈,纔會成功!

三國演義讀後感 14

今年我讀了很多書,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不但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每個人都非常厲害,特別是劉關張三兄弟,曹操和孫權,每個人都是叱吒風雲的超級高手。

《三國演義》講的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蜀國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在他的幫助下,蜀國變得強大起來。諸葛亮可以說是天才,是當時的智多星,他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彷彿所有的戰爭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諸葛亮舌戰羣儒,魯子敬力排衆議”這回中,諸葛亮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講諸葛亮被魯肅請到孫權的大殿上,大殿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他們看見諸葛亮,都認爲他只是軍師,沒什麼才能,都瞧不起他,就故意出一些難題讓諸葛亮出醜,先問的人是孫權的第一個謀士,諸葛亮就想,如果不先難道他的話,就說服不了孫權。他若無其事,他知道他們想問一些難題讓他答不出來,而且還想嘲笑她的國家。於是他就進行反駁,當然,這並不是一般的反駁,他在回答的過程總,說出了吳國的笑話。讓那些文人招架不住。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沒有什麼能難得到他,他真的是神機妙算,有超出常人的頭腦。

諸葛亮可以說是我最佩服得人,無論在什麼方面,他都由於其他人。《三國演義》對我來說,是一位帶領我前往成功的導遊。如果他們還在的話,我想我們的智慧是可以超過他們的。我們應該回到那個時代學習,哪裏可以把我們丟失的東西找回來。《三國演義》是一本有靈性的書,它告訴了我們很多的啓示。

三國演義讀後感 15

說到書,中國的四大名著的名氣可不小啊!尤其是《三國演義》!從我識字開始,爸爸就給我買了四大名著親少版。剛開始,我對其他三本都很感興趣,唯獨三國演義覺得不怎麼樣。直到這個暑假,爸爸鼓勵我去嘗試,看完後,我才發現《三國演義》原來是多麼的精彩,多麼迷人……

書中人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聰明絕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了,他的智慧讓人不可思議。草船借箭,他用巧妙的辦法去“借”箭,贏得了周瑜的感嘆;巧用妙計,對付孫權,差一點氣死了周瑜;捉放孟獲,引出了七擒孟獲……可惜他在一場北伐中病死了。

其次,就是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了。劉備是漢景帝的玄孫,他很喜歡交朋友,正是因爲這樣,結交了張飛、關羽。劉備,真誠待人;張飛,武藝高超;張飛,粗中有細……

還有一位英雄——司馬昭,最後消滅蜀國,又滅了東吳,統一了三國,建立了西晉王朝。

就這樣,一出轟轟烈烈的《三國演義》。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值得大家去看,有時間一定要再溫習溫習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