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5篇

歷史演義 閱讀(1.73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5篇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吳、蜀、魏在激烈征戰中爭奪天下,許多英雄人物都不幸戰死、病死,最後司馬炎、司馬昭統一了天下,創立了晉國。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很多身經百戰和足智多謀英雄,如劉備、關羽、張飛……,但印象最深刻是常山趙子龍和諸葛亮。趙子龍是英勇無比,身經百戰大將軍,在孫權和曹操十萬大軍夾擊下還是保護了劉阿斗,殺死了很多敵軍,逃回了蜀國。不幸是他沒有和諸葛亮一起“六出祁山”,當時趙子龍病逝後,諸葛亮說了一句話,“子龍病逝就像斷了我一臂”。我也認爲子龍病逝讓蜀國沒有機會統一天下。

諸葛孔明是一位傑出政治家、軍事家。他被請出了茅廬,協助劉備統一天下大事,他計謀多端,深謀遠慮,他病逝讓人十分惋惜、悲嘆,他病逝讓蜀國不能統一天下,但是人們銘記他品德、智慧。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表達出了對諸葛亮深深追思。

最後,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我還知道一首詞,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否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是這本書最好寫照。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在《三國演義》裏,我看到了很多英雄豪傑,比如說:智勇雙全的趙雲、俠肝義膽的關羽、魯莽的張飛、仁慈的劉備、冰雪聰明的諸葛亮等等。

在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趙雲,因爲他英勇善戰。沒有張飛的魯莽,沒有關羽的大意。在趙雲英勇救阿斗的場景中,更是驚心動魄。看着趙雲的奮不顧身,彷彿就是現代的捨己爲人。趙子龍就像一棵堅強、生命力旺盛的大白楊樹。

我最看不慣的就是劉備了。雖然他是一國之君,可我還是不喜歡他。他爲了自己所謂的仁慈,讓多少人喪失了性命。在荊州時,龐統勸他奪荊州,可他卻在乎別人的眼光,認爲這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事。遲遲不肯下手。認爲需要一個臺階上。就這樣龐統給了他這個臺階,用性命爲他換來了這個臺階。

諸葛亮真的是一個聰明機智的軍師,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他大擺空城陣,嚇跑了司馬懿近二十萬的大軍,真讓我敬佩。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3

第二次的濮陽之戰曹操收到一封信,自稱是濮陽百姓,受不了呂布的殘暴統治,於是同曹內外夾擊。曹操覺得此事可行,就算是計謀,也拿他無可奈何。郭嘉,劉曄等人均反對,可曹操執意。

(這也估計是曹操的命吧,一次小的教訓不接受,最終在赤壁收到同樣的兩次,一次蔣幹被反間計,一次是闞澤傳周瑜和黃蓋的信,可能命運如此吧)於是進去之後,被火阻斷去路,幸得自己手下強將多,又很忠心。才死命救出曹操。由於雙方糧草缺少,曹操便暫時離開濮陽郊外去了別處(具體哪裏記不得了)去拿糧草,並且收的許褚這員猛將。

第三次濮陽之戰,此次曹操做了充分準備,而且上次那位商人見物品被燒,心中懷恨,變等呂布軍全部出城之後,關閉城門,曹操6員大將圍攻呂布,呵呵,這還爲呂布留下了好名呢,呂布獨鬥曹軍6員大將,最終曹軍去得勝利。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裏面講了好多的東西,裏面有好多我們可以學到的東西,它可以使我們腦子想的東西想的更多。

從頭開始說,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張鬆。我不喜歡的是:劉璋、龐統、周瑜。先說諸葛亮吧,諸葛亮深謀遠慮,天氣、地理、計謀都是他的強項,我能不喜歡他嗎?說說張鬆,劉備進攻時,張鬆投降了劉備,把法正畫的西川地圖給劉備,還到劉璋那裏做內應,所以我也喜歡他。我爲何不喜歡劉璋?劉璋雖爲西川之主,但管理得非常不好,荒廢朝事,民間盜賊四起,弄得百姓不可安寧。而且沒有主見,我不喜歡他!說道龐統,雖然外號是“雛鳳”,卻很貪功。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被川軍射死在“落鳳坡”。周瑜,是吳軍的都督,嫉妒心很強。他非常嫉妒諸葛亮,後來,中了曹軍的“生氣而死箭”後,被諸葛亮三氣而死。

我最喜歡的情節,火燒赤壁也,先是周瑜、黃蓋演苦肉計,然後是闞澤向曹操獻詐降書,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借東風,周瑜火燒赤壁。非常成功,我喜歡!

讀完這本書,我有一個收穫:歷史上三國時期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個很好的瞭解,也學到了很多計謀:苦肉計、美人計、假途滅虢計等。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5

3.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後事時,託付楊儀主持全局工作,將兵法傳與姜維。此時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楊儀當魏延鬧情緒時可相機處死他。而魏延這邊正氣鼓鼓的:論資格,他最老;論功勞,他最大;論文謀武略,他不輸楊儀、姜維,而到頭來這把年紀,還得聽小輩調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舉動:放火燒了蜀軍回撤的棧道,揚言要擒殺楊儀。最後還是楊儀和馬岱合力斬了魏延。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劇性的命運結局,和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關係。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諸葛亮卻始終對魏延抱有成見,而且還當着魏延的面說一些不利於團結穩定的話。無論魏延怎樣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諸葛亮用人不當不僅毀了魏延的一生,還毀了自己苦心經營的興復漢室的大業。在幾個關鍵性的環節上,在錯誤的地點,選擇錯誤的時機,任用了錯誤的人,導致功虧一簣,抱憾終生!根導火索,當諸葛亮死後就爆發出來。

魏延我認爲是個響噹噹的好漢,只是諸葛亮不會用人,浪費掉了魏延,馬謖......魏延的死

我覺得真的很冤!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是一部經典小說。主人公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寬厚愛民的劉備;有濃眉大眼的'張飛;有忠肝義膽的關羽。他們在《三國演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這部小說成爲萬古流芳的歷史經典小說。它所產生的《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至今仁被人們廣泛使用。

小說裏的“諸葛亮三氣周瑜”讓我捧腹大笑。周瑜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呀!我不明白諸葛亮爲什麼有這麼聰明的頭腦,或許他天生就有這種天賦,還可能是他長年累月練出來的吧!還有“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着句話,也出自於《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蘊藏着人物經典、語言經典,軍事經典。“三顧茅廬”講述的是劉備等三次前往山上請諸葛亮下山,才把諸葛亮請動。看出劉備有一雙識人才的慧眼。“草船借箭”更是看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讀經典、品經典,讓我們在經典的海洋裏翱翔,把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萬代傳揚。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7

我看過許多的名著,但我最喜愛的是《三國演義》,書中人物衆多,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勇猛直率的張飛,忠心護主的趙雲等,但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他武藝高強,重情重義,是一個忠義智勇兼備的人,他的許多故事讓我欽佩不已。

關羽身高九尺,棗紅臉色,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他與劉備、張飛兄弟桃園三結義;他不貪曹操給他的重賞,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使三兄弟重聚;他秉燭達旦,好讀左氏春秋,能誦如流;他爲醫箭傷刮骨療毒時,一面食肉飲酒,一面與馬良下棋,神態自若,似乎沒有疼痛的感覺。如此英雄氣概,更讓我深深地着迷。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精彩的故事不但增長了我的知識,更重要的教會了我如何讓做人做事。關羽的那種義字當頭,不俱萬難的氣概讓我敬佩。但他剛愎自用,結果落得了敗走麥城的結局讓人扼腕嘆息。我們應該學習關羽的大無畏的精神,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也要看到關羽的不足之處 ,吸取大意失荊州的教訓,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8

爲了豐碩我的課餘餬口,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書。我讀過《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三毛飄流記》、《三毛從軍記》、《木偶奇遇記》等,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其中三氣周瑜的故事我印象最深。

故事中講了諸葛亮使用計策三氣周瑜,最後把周瑜氣得吐血而死。第一氣是說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在周瑜和曹仁爭奪南郡時,伺機派趙雲佔據南郡,又派張飛襲擊荊州,讓關羽剿襲襄陽,周瑜被諸葛亮的妙計氣得毒箭瘡傷迸裂,還吐了一大口血。第二氣是說周瑜乘劉備死了甘夫人的機會,讓其到東吳迎娶孫權的妹妹,以便扣留劉備,而諸葛亮則安排趙雲保護劉備,並送給趙雲三個錦囊。趙雲使用諸葛亮的三個錦囊順利完成了任務,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氣得毒箭瘡傷又迸裂了,還吐了一大口鮮血,昏了過去。第三氣是說周瑜假意攻西川,但願劉備借道借兵,諸葛亮識破了他的計策,派關羽、張飛、趙雲等人打敗了周瑜。周瑜氣得毒箭瘡傷第三次迸裂,狂吐鮮血,昏倒在地上。後來周瑜死在了巴丘。

諸葛亮高瞻遠矚,知道周瑜會是劉備同一天下的一大障礙,所以運用計策,三氣周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習諸葛亮的高瞻遠矚,做一個有遠見的人。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人物上百,然而,羣雄逐鹿玉亂世之中,誰纔是真正英雄呢?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英雄。因爲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見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了這一點。然而,我認爲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作爲。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自己一生,死死地綁在蜀國這輛毫無希望戰車上。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狹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爲何偏姓劉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捉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得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官渡一戰,是敵我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樣膾炙人口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

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但再看其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工甚少;周玉碎年少有爲,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以見利忘義之徒也。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應該都知道的,說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朝廷腐敗無能。就在這時,出了幾位好漢英雄,故事也開始展開......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敬佩的人物就是劉備的二弟關羽,他不僅武功高強,而且爲人正直、仗義,還熟讀兵書。面對曹操的官位與金錢的引誘,他絲毫不被吸引,過五關,斬六將,有多少武將都死在了他的刀下啊!我最討厭的人是呂布,雖然他武藝高強,三國中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的,但是爲人不講信用,先拜丁原爲義父,然後殺掉,又拜奸臣董卓爲義父,又被他殺掉,被張飛稱爲三姓家奴。叫義父兩聲只是爲了換匹赤兔馬和一把方天畫戟,還有很大的色心。反以我不喜歡他。故事的結局是劉備去世了,兒子劉禪繼位,可不久就被滅了,司馬昭逼魏帝下位,東吳不久後也被司馬昭攻破。最後司馬昭成立大晉,統一了紛爭幾十年三國。

讀了《三國演義》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如劉備的道德,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深謀,張飛的勇敢,關羽的爲人等。讀了一遍又一遍,這是一本書,也是一段歷史,更是一部文學精華。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1

這段時間,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深有感觸。

這個是在一個三國時期的故事了,有一個人叫劉備字玄德,主要是以賣鞋爲生。在他遇見了張飛、關羽,大家一見如故,相識恨晚,於是他們在張飛家的桃園結拜爲兄弟。劉備大哥,關羽比張飛大一點,做二哥,張飛做三弟。然後他們收兵買馬,創建了蜀國,故事發生了。

三國也有一些故事:如空城計、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我在這裏向大家介紹草船借箭。話說劉備把諸葛亮調到東吳孫權的,周瑜看不起諸葛亮,他想一計。對諸葛亮說:“你要在三天之內湊齊十萬支箭,不然按軍法處治。”前兩天他就喝酒,他準備二十隻船,每隻船十個稻草人。他預測第三天會起大霧。魯肅擔心諸葛亮會被殺掉,但諸葛亮不動於衷。第三天果然起了大霧。諸葛亮的船往曹操陣營開去,曹操命令放箭,等船的兩邊的稻草人滿了,就回去。這次諸葛亮憑藉淵博的知識和過人的智慧,輕而易舉地借得了有十萬餘隻箭。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厲害,真是令我很佩服他。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描述的是三國時期的戰爭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蜀國的宰相。他機智聰明,神機妙算,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管接到什麼任務,他總有辦法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掉。有一次,吳蜀聯軍,齊戰魏國。吳國周瑜任都督,他見諸葛亮如此神通,很不服氣。於是,他故意捉弄諸葛亮,讓諸葛亮三日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早已識破周瑜的計謀,可還是答應了。諸葛亮識天文懂地理,料到三天後必有大霧,前兩天都沒有行動。一直到了第三天的半夜,他才帶着幾十艘船整裝出發。他下令讓船上的士兵吶喊擊鼓,讓曹操誤認爲是侵敵進攻,便派人射箭。第二天,諸葛亮帶着船隊滿載而歸。周瑜見了,也只能服輸了。

想到我自己,在遇到困難時只會退縮、恐懼,從來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其實,畏懼困難是毫無作用的,這隻會讓困難更逼近你。所以,當我們遭遇困難時,不要心焦,也不要煩惱,要心平氣和地鎮定面對。我們要學會動腦筋解決問題,用機智與自信共同戰勝難題。相信吧,只要肯動腦筋,在你前方的腳下將會鋪上一條金色的道路。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3

想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這本書吧,它講訴的是在一個三國鼎立時期的故事,在這其中我最崇拜的便是諸葛亮,他的計謀,他的膽識是誰也無法比擬的!

其中,最爲驚險的便是他的空城計。那一戰他打的是心理戰術,他獨自一人在城樓上奏樂,給人一種胸有成竹的自信,讓敵人誤認爲這空城裏下一刻便會涌出千軍萬馬,將他們殺個片甲不留。然而,諸葛亮要的就是讓敵人產生這種錯覺,然後使心理產生怯意,最後取勝。

其實,在現在社會上也不缺乏像諸葛亮一類的爲國貢獻的能人義士,他們之中也有爲國家奉獻無怨無悔,甚至付出生命!諸葛亮是爲保衛國家而戰,他們也是爲保衛國家而戰,看來從古到今保衛國家都是十分之重要的! 那麼,爲什麼不一起起來保衛我們的祖國呢?

或許有人會說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國家的大事,不是我說了算的,只要我家沒事就行。可是,你們可曾想過,千萬個滴水就是一片無邊的海洋,每個微不足道相結合就是無窮的力量。在者,倘若過不在了哪來的家?

所以,大家都站起來吧,不要再像清朝政府那樣被壓迫了!保家衛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4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這裏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三顧茅廬”、“草船借箭”、“關羽千里走單騎”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至今還廣爲流傳,讓我長了不少知識呢!

在這部書裏,我認識了“武聖”關羽;有勇有謀的趙雲;才華橫溢的諸葛亮、龐統、孫乾等謀士;還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結局。

在讀這本書期間,我不但又增加了不少知識,而且也感慨萬千:我以後要在學習中,要向諸葛亮六出祁山那樣,不輕言放棄。還要有肯鑽研、肯努力的精神。我還要多結交好友,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嘛!而且我還要和朋友們共同努力,共同進取,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交朋友的好處。我平時要多幫助其他同學,只有這樣,纔有利於同學之間的團結,在任何一個同學有困難的情況下,能夠無私的互相幫助。

啊!這本書給我的啓示太多了!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有這樣的一本好書,去吸取它的營養,領悟人生的哲理。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15

陶謙死,劉備領徐州牧,曹操欲攻,荀彧入諫曹操:“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幫雖有困,終濟大業。明公本首事兗州,且河、濟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關中、河內也。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呂布乘虛寇之,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歸乎?今陶謙雖死,已有劉備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備,必助備死戰。明公棄兗州而取徐州,是棄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

想說服某人,要具有足夠的證據才行。劉邦、劉秀建立西漢、東漢因爲他們最開始有着堅固的根據地。利用這一點讓曹操先要把根據地兗州佔穩,然後再取天下。教育孩子與學生都是一樣,要把道理與他們講開,才能使其信服。只打不講道理嚇唬不住孩子,相反會使孩子對你表面敬而實則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