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我家的端午作文15篇

作文 閱讀(8.29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家的端午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家的端午作文15篇

我家的端午作文1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父親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父親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母親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母親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母親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母親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母親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母親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母親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我家的端午作文2

五月的風兒輕輕的吹,吹來了艾草的香味,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如約而至。

一大早,天還沒亮,媽媽給我和爸爸的手上繫上了五彩繩。媽媽端來了水盆,裏面放了幾片艾葉。媽媽說,用艾葉水洗臉,可以明目,我洗了一把臉,哈哈,果然神清氣爽。

爸爸在大門上掛了桃樹枝、艾蒿,上面還繫了個小猴子,手裏拿着金箍棒,活靈活現的。家裏的窗戶上還貼上了紅紅的窗花,圖案是大公雞還有桃子,媽媽說這是驅五毒的剪紙,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

屋裏飄來了煮糉子葉的香味,媽媽準備包糉子了。媽媽把翠綠的葦葉圍成一個漏斗形狀,先放一顆大棗,再放江米,壓平包好,用馬蓮紮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包好了。媽媽手法熟練,包出來的糉子就像機器做出來的,個頭一樣大。翠綠的糉子放在鍋裏煮,滿屋散發着濃濃的香氣。

糉子煮好了,媽媽把糉子葉剝開,露出了白生生、亮晶晶的.江米團兒,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軟軟的,粘粘的,再蘸點白糖,哎喲,真是香甜可口啊!我一口氣吃了兩個。接着媽媽還端來一盆蛋,有雞蛋、鹹鴨蛋、大鵝蛋。我和爸爸邊吃邊頂雞蛋玩,每一次爸爸都讓着我,屋裏傳來一陣陣歡笑聲。

傍晚,爸爸還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爸爸說,過端午就是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多麼有意義的端午節啊!

我家的端午作文3

說起端午節,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在家度過的端午節!

在我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在我離開家鄉的那些年裏,我不經意間深深地回憶起了它,總感覺到一種塵土飛揚的感覺!掐着手指,我已經有近10年沒有在我的家鄉過真正的端午節了!

在我的家鄉,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應該準備一盆水,把艾草葉子泡在水裏,然後放在外面。端午節的早上,全家人都要從這盆水裏取洗臉水。有很多人的家庭應該省錢,這樣沒有人可以不用水洗臉。有孩子的人應該在清晨叫醒他們,並在外面的池塘、河流或湖泊中洗澡。據說這可以洗去一年的厄運,驅走邪靈。

早餐時,這些雞蛋、大蒜和糉子應該放在桌子上。同時,桌子上應該有一個酒壺。將酒壺中的酒浸泡成雄黃色。喝這種雄黃酒也是爲了避邪!有孩子的人也會在孩子的耳朵上擦雄黃酒。因此,當他們晚飯後出去玩的時候,到處都能看到耳朵上沾滿雄黃的孩子。這也是一個特點!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孩子身上戴着一個香包,他們的手、腳、脖子和手指會被五色線包裹着。這種香包中的香料也是艾草葉。五色線,顧名思義,是用五色繡花線纏繞而成。這句話是爲了避免蛇和昆蟲叮咬。

端午節早上,家庭必須在門上插上艾草葉兩天,這有點像在清明節插柳枝。這句話也是爲了驅除疾病和邪靈。漫步在村中,蜿蜒的煙霧伴隨着艾草葉的.芬芳和露水的清新氣息,爲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郁而獨特的節日氣氛。許多年過去了。在這一天,穿越時空,我總能在記憶中聞到遙遠家鄉的濃香。

今天是端午節。祝我所有的好朋友節日快樂!祝父母和家人在我的家鄉節日快樂!我祝我的哥哥和嫂子,他們離我很遠,節日快樂!

我家的端午作文4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說的就是端午節的熱鬧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重陽節。此外,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還記得我8歲的時候過端午節,我跟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糉子嗎?”媽媽笑着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我心想:“要是在糉子裏放一顆糖豈不是可以變成“幸運糉子了嗎?”說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裏拿了兩塊糖果,放在了一個糉子裏,把它包好之後,放在鍋裏開始煮,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30分鐘過去了……

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我的幸運糉子。那時,我是多麼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運糉子”呀!“揭鍋了!揭鍋了!”姥姥大聲地說。我迫不及待地從沙發上蹦下來,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糉子。我連吃了四個都不是幸運糉子,但當我吃到第五個的時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滾動着,我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幸運糉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運的小男孩”,這個稱呼很帥氣吧,我也很喜歡。

吃飽之後,我就和姥爺拿着鐮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園裏,我一邊割,一邊說:“爲什麼要割艾草呢?割下來後,它有什麼用處?”姥爺說:“艾葉既是藥材,它又可以插在門上,避邪。”我聽了姥爺的話,心裏想:“這麼有名的東西,我還問姥爺,真是見不多識不廣呀!”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我家的端午作文5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到這一天,人們到江河上划龍舟、投糉子,來紀念詩人。

在我的老家,沒有可以賽龍舟的河,所以我從沒有見過賽龍舟,但家鄉的端午節也有很多的風俗。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門口就掛起了長長的樹枝,外婆告訴我那是菖蒲和艾葉,是爲了辟邪。也就是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就忙着包糉子,綠油油的糉葉上有斑斑點點的白色,聞起來有淡淡的香味,糉葉大大小小,我最喜歡外婆包的糉子,看起來像大大小小的綠色金字塔,漂亮極了。

端午節一大早,沒起牀就能聞到香噴噴的糉子味,那天的早點就是美味的糉子。吃過糉子,外婆就給我和我的表姐表妹在手上繫上五彩的絲線,外婆說繫上五彩的絲線,保佑我們健健康康長大。

家鄉的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要吃一樣東西,那就是包子。端午節那天,每家都忙着做包子。包子有鮮肉的、醃菜的、豆芽的、豆沙的、火腿的、白菜的……有很多的品種。包子蒸熟了,鄰居就會互相你送給我,我送給你,所以就可以吃上很多不同口味的包子。我覺得家鄉的端午節就是包子的節日。

吃過糉子、包子,人們就到鄉村裏去看鬥牛、歌舞表演。

家鄉的端午節,真是又好吃又好玩!

我家的端午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前夕,家家要把從山上採來的艾蒿插在門上,小孩子手上要帶上五彩繩,說是爲了辟邪。大人和孩子在端午節的早上要吃煮雞蛋和糉子,端午節還會有賽龍舟等活動。

端午節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公元278年前,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成都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抱着一塊石頭投入汨羅江。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後,從四面八方趕到汨羅江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糉子、雞蛋、雄黃酒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媽媽在頭一天晚上要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我和媽媽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三、四個鐘頭,之後媽媽把糉子泡在準備好的水盆裏,涼了以後細細的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上白糖吃,吃起來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過端午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着美麗的傳說,吃着香甜的糉子,喝着醇香的美酒,真幸福呀!

我喜歡過端午節。

我家的端午作文7

今天是一年一次的端午節。早上,姥姥對我說:“每年的糉子都是我自己包,今年你想不想跟我學怎麼包糉子?”我拍着手說道:“好!我也想自己包!”

我隨姥姥帶到廚房。姥姥先把大棗洗乾淨,然後把豬肉和香菇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塊,又在鍋裏炒熟,撈出備用。接着,拿出提前醃好的鹹鴨蛋,把蛋黃取出來,盛在一個花邊的.盤子裏……而我呢,正高興的給姨媽、表姐、爸爸媽媽打電話,邀請他們來姥姥家吃糉子和白米包子呢!

不一會兒,姥姥把所有材料準備齊全了,我讓姥姥去休息,接下來就讓我大展身手吧!我照着印象裏姥姥以前包糉子的樣子,先拿起兩張葦葉,重疊在一起,右手一轉,就把葦葉捲成了圓錐體。然後,我舀幾勺糯米,再分別放入鴨蛋黃,把葦葉填滿。接着我左手握住葦葉和糯米,右手拿出一根繩子,在葦葉外邊繞了兩圈,繫了一個蝴蝶結,哈哈,一個小小的糉子就包好了!就這樣,我不厭其煩的包着各種不同餡料的糉子,不一會兒就包了一桌子。姥姥馬上把糉子放進鍋裏煮。

糉子煮好了,親戚們也快到齊了,他們看到我包的糉子,都對我讚不絕口,我心裏別提多開心了!我對大人們說:“在某一個糉子裏,我偷偷放了一顆糖,誰吃到誰發財哦!”大人們笑了起來,我的臉也害羞的紅了。

今天的端午節我很開心,我體驗到了爲家人服務是多麼的自豪。糉子香香甜甜,我們的生活更是香香甜甜!

我家的端午作文8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爲今天的糉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爲要吃糉子,所以母親要包糉子。首先把糯米用硪棟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硪豆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母親一個個地做着,汗水無聲的落着,終於,把糉子都做好了。接着就開始煮糉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纔會又香又糯。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糉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糉子啊!這是母親用辛勞的汗水爲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我家的端午作文9

我的家鄉在蘇州,這裏最特別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

在我們蘇州,端午節要吃糉子、戴香囊、賽龍舟等。

先說說吃糉子吧。我們家的糉子大多數都是奶奶包的。其中最難弄到的就是糉葉了。奶奶曾去過旺山、花山等地方採糉葉。爲了採糉葉,奶奶就像雷達一樣,一聽說哪裏有糉葉,立刻定位準確地飛奔而去。奶奶包的糉子大部分是白米糉,吃起來雖然沒有別的味道,但是有一股濃濃的糯米香。看着奶奶三下兩下就包出一隻漂亮的糉子,我也躍躍欲試。可是糉葉到了我的手裏,就像條軟趴趴的海帶,怎麼也包不出立體的三角形——唉,看來我是包不了了,只能負責吃了。

說完糉子,再說說香囊吧。我小的時候過端午節,可是要戴香囊的喲!據說小孩戴了香囊可以保證夏天不生病、不長痱子。香囊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還有的做成了糉子形!香囊外表看來總是五顏六色的,花花綠綠很漂亮。香囊聞起來有一股中藥的味道,但是不難聞,我覺得還蠻香的。到了一年級以後,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再戴了,爸媽給我買的香囊我都掛在了牀頭,讓那種濃濃的'藥香伴我入眠……

端午節既是傳統的節日,也是外公外婆認定的“女婿節”。外公外婆常常利用這一天來請爸爸吃飯,感謝他一年來對媽媽和我的關愛。外公總是端着一杯酒,對爸爸說:“你辛苦了!”爸爸總是一口喝掉,高興的說:“不辛苦不辛苦!”

這個節日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因爲這個節日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們的愛。我喜歡這個節日。

我家的端午作文10

在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要數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插艾草、喝雄黃酒,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場面十分壯觀,都與悼念屈原有關。

端午節那天,我剛睜開朦朧的雙眼,就看見媽媽正忙着什麼,起來一看,原來媽媽正忙着包糉子。只見媽媽麻利地取來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裏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裏面,又放入兩枚蜜棗,幾粒葡萄乾,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它們包得緊緊的。最後,媽媽兩手握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往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15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味飄過來,我一聞就流口水了,媽媽說我是個“小饞貓”。

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節。要吃晚飯了,爺爺從櫃子裏拿出一瓶像藥酒一樣的東西,還讓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着說:“這是雄黃酒,喝了可以避邪。”我端過酒杯,喝了一小口,感覺辣辣的。但爲了避邪,辣算什麼!

瞧,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我喜歡!

我家的端午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全國各地都在慶祝端午,紀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場趕去,回來的時候手上提着大袋小袋。我問奶奶這是準備做什麼,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食餅筒啦!”

出於好奇,我就站在旁邊觀看起了奶奶做食餅筒的過程。 奶奶先把粉和上水,然後不停的攪均勻,三五分鐘就成了一個麪糰。揪出一小團的麪糰糊在平底鍋上,就成了一張薄薄的餅皮。餅皮好了之後,接下來當然是做餅筒的餡料了。首先,奶奶從籃子裏拿出了好幾個雞蛋打在一起,然後就像做餅皮一樣把蛋糊成圓形的,然後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長細的條。接下來就是炒麪和土豆絲了。奶奶的手藝特別好,在炒麪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媽媽看見我這麼喜歡,把每個菜都留了一點出來,我吃了個飽肚。就這樣, 奶奶做完這個菜後又開始忙活別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點半的時候,奶奶終於開始做食餅筒了,從每一盆菜裏都拿出了一點菜來放在餅皮上,把餅皮撐得飽脹飽脹的。奶奶做了很多個,我和爸爸媽媽都很喜歡吃,一下子就解決掉了四五個。

我最喜歡過節日了,既能放假還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很喜歡吃食餅筒,央求奶奶晚上還繼續做給我吃,奶奶說晚上還有糉子等着大家一起吃呢。 今天不僅嚐到了美味的食餅筒,還知道了食餅筒的製作方法。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我家的端午作文12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我的家鄉唐山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我最喜歡端午節。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爲祖國做貢獻的人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

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

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我家的端午作文13

端午節到了,今年,我們全家準備不去外面買糉子,在家中自己親手包糉子。這不,媽媽已經從外面買回了糯米,糉葉,細繩和一些棗子,花生等,準備開包。

我們本來要先用溫水將糯米浸泡半小時的,然後再洗糉葉。可是,媽媽卻把“溫水”理解成“熱水”,把一個個糯米寶寶泡得白白胖胖,浪費了一鍋好糯米。

然後是包糉子,我剛要把糯米包進糉葉裏,爸爸卻叫住了我,把蜜棗,花生等放進糯米中,然後告訴我:“一個大糉子中可以再包一個小糉子,和北方人包餃子塞硬幣一樣。吃到的人會有好運氣喲!”我恍然大悟,將幾片糉葉撕成了小段,把糯米切成了小塊,才繼續包下去。

糉子怎麼包呢?首先,把糉葉旋成漏斗狀,把小糉子混在糯米里,把糯米倒進“漏斗”中。再繼續旋轉,讓糉葉頭與尾重疊,整理好,用繩子捆綠好,就可以了。

下水煮的時候,爸爸怕糉子變成“糊糊兒”,就偷偷把大火換成了中火。10分鐘到了,糉子起鍋。“嗯?怎麼這麼硬?”媽媽夾起米飯放進嘴中,我在一旁偷偷的笑。

“可能……時間太少了吧?”“罪魁禍首”爸爸有些心虛,又把糉子扔進了水中。這下他可沒忘開大火,卻忘了之前煮過了,於是,糉子真的變成了“糊糊兒”……

開吃的時候,媽媽吃到了我包的“小小糉”。大概是因爲裏邊還包了一層糉葉,沒有變成“糊糊兒”,味道也因此好了不少。正當我祝福媽媽時,爸爸想挽回一絲尊嚴,“埋怨”我道:“你怎麼多包幾個小的呢?不僅能讓全家都有好運氣,味道還更好呢!”可話一出口,自己也笑了。

吃着美味的糉子,看着熱火朝天的划龍舟比賽,想起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真是一個飽滿的端午節!

我家的端午作文14

今天是端午節前一天――29號,我終於可以睡一個懶覺了,舒舒服服的睡到8點才醒。洗完臉,刷完牙,我就急忙問姥姥多會兒包糉子。因爲我會包,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趁機大顯身手!終於要“開工”了,我可高興了。先把一袋糉葉拿出來一片一片地洗乾淨晾好,然後拿起一片糉葉準備動手。這片糉葉又寬又長,像拉長加寬的瓜子一樣:上面尖,下面圓,洗完之後還綠油油且亮晶晶的。姥姥說:“這片糉葉大,用一片就行。“我先從右往左將糉葉折出一個角,擱一顆棗,放半勺江米,再擱一顆棗,再放一小勺江米。然後把左邊剩下的'折到右邊,把右邊剩下的折到左邊,再用後面多餘的折到前邊。最後拿馬蓮在中上方捆幾圈,系兩個疙瘩。

哈,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給家裏每個人都瞧了一瞧,驕傲地說:“我包的不賴吧!”我覺得這個糉子像直升飛機,因爲馬蓮有點長,懸在上面像兩片長長的機翼。接下來,我和姥姥又包了50來個各種各樣的大糉子。中午,我的勞動成果都已經煮熟了。我嘗着自己包的大糉子,脣齒間留着清香味道,心裏美滋滋的。第二天,起來吃了糉子,在我家門上掛了艾草來祈福驅邪。中午飯後,看電視上新聞說全國各地都在過端午節,隆重又熱鬧,有的地方人們包口味新奇的糉子,有的地方舉行有趣的龍舟大賽,有的地方還舉行了豐富多彩的屈原文化展。

端午節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的帶給人們歡樂,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意義和時代精神。我喜歡過端午節!

我家的端午作文15

端午節一提起端午節,大家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糉子,那麼這美味香甜的糉子是怎樣做出來的呢?又有什麼特殊的來歷呢?

請聽我說來。大家可別小看這糉子,它可有着不同尋常有來歷。據說,楚國有個叫屈原一位忠良,眼看着自己的國家一天天滅亡,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江而死,當地的人們爲了不讓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便用葦葉把糯米、豆沙等多樣東西包成一個三角形,投進河裏給小魚、小蝦們吃,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人們吃糉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又一個端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包糉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每年在農曆的四月底媽媽都會忙着到處找葦葉,然後精心挑選,之後把挑好的'葦葉泡在水中,洗乾淨之後方纔可以準備糉子餡。這糉子餡可難做了,首先要把糯米浸泡在水中等米芯開了,這時候才能把準備好的紅豆、桃仁、豆沙、等堅果(也要少浸泡片刻)和糯米拌在一起,最後再放些糖,用葦葉一包,放在鍋裏大火蒸一小時左右,看到米粒發黃可口的糉子便好了。出鍋了,拿上一個糉子,剝開葦葉,一陣誘人的米香撲鼻而來,咬上一口,細細品味,黏黏的、鬆軟的,真是好吃!每每吃完糉子,我就會弄得滿臉米粒,全家人看見後都會哈哈大笑,說我是個“大花貓”。我們還會把糉子給鄰居們嚐嚐,他們同時也會拿出自己家的給我們嚐嚐,就這樣互相交換着,品嚐着,咀嚼着裏面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