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端午的作文15篇

作文 閱讀(2.42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的作文15篇

端午的作文1

在中國衆多的節日裏面,我最欣賞的便是端午節了。每當端午節來臨,不僅家家戶戶會包糉子,有些小區或者單位還會會組織大夥兒進行包糉子比賽,很多水鄉城市會組織划龍舟比賽,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小的時候,媽媽告訴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起先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漸漸的人們就把這一天當成了一個節日。爸爸告訴我,屈原是生活在距今20xx多年的楚國,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愛國者,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爲了老百姓能過上幸福日子,他敢於指出楚王做得不對的地方,因此老百姓都很愛戴他。可是當新國王上臺後,他昏庸無度,不聽屈原的建議與主張,從而輸掉了與秦國的一場重要戰役,楚國的國都都被秦國佔領,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投汨羅江而死。當地的老百姓怕江中的魚兒吃掉屈原的遺體,所以向江中投放糉子等食物。當地傳說屈原死後,乘着龍舟去了天上。所以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上,包糉子、划龍舟就成了重要活動。

在中國,人們十分喜歡過端午節。現在城市裏面的人由於工作繁忙,沒法自己包糉子過節,就紛紛到各大超市去購買。超市裏糉子的種類有很多種,有白米糉子,鹹肉糉子,蜜棗糉子等等,花樣挺多的。把糉子放在鍋裏煮熟以後,打開鍋蓋聞上一聞,滿屋子都飄着糉葉的清香,嘗上一口,滿嘴裏都是糯米的香甜,不由得食慾大開,非吃個飽不可。除了吃糉子,人們還可以去觀看龍舟比賽。江面上,龍舟前部的龍頭高高揚起,活靈活現。整條龍舟又窄又長,前面擺着一張大鼓,後面一個接一個的坐着許多精壯的小夥子,他們隨着鼓點聲,整齊的划着槳,在水面飛馳着。一時間水花四濺、鼓聲、號子聲與江岸上觀衆的加油聲此起彼伏,場面宏大壯觀,熱鬧非凡。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僅因爲能吃到好吃的糉子,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更喜歡它的歷史內涵,每次過端午節,我總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帶、身背長劍,口中吟誦着《離騷》,行走在江湖之間的`樣子,他的忠誠、堅貞,他的文采,影響着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如果把中國的傳統節日比作一段貼着寶石的絲綢,那麼,端午節就是絲綢上面一顆璀璨的夜明珠。

端午的作文2

我的故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爲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準備端午節。

終於等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鑽出被窩,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牀,忙前忙後;大人們則在屋裏屋外一直忙活着。猜猜看,他們在幹嘛?他們正忙着做端午節的特色食品——糉子。這裏的糉子可謂一絕:白色的糯米摻着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皮;有的糉子包裹着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糉子包裹着蜜棗,包你吃了甜甜蜜蜜……而且,形狀也不同,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氣中瀰漫着迷人的糉子的香味。步入並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村子裏那片空地啦!看!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一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着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一陣鑼鼓聲中,兩隻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愛極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一點多了。人們排着長隊,又一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夥子穿上節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上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此時,鎮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下午三點,比賽開始了。河中的那一隻只龍舟一字排開,像一批威武的戰士。龍舟上隊員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緊緊地握住划槳,整裝待發。鼓手們也擺出了各自的架勢,好象在說:“今天的比賽一定是我贏”。三點十五分,不知從哪裏傳來了一聲鏗鏘有力的哨聲,龍舟彷彿是一條真龍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紋。鼓聲、吶喊聲交織成一支動聽的樂曲……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後,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着火堆盡情地跳着,唱着,饒有興趣地聊着下午的比賽。

家鄉的端午節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繁忙中帶着幾分悠閒。走在大街上,我的心情異常激動。因爲,這也是孩子們的節日。

端午的作文3

還沉浸在郭沫若先生筆下屈原內心不屈的吶喊中,端午節的獨有加餐——一角小糉就送到了我的桌上。仔細捏住線頭,輕輕一抽,蜷縮在一起的糉葉就散了開來,如一朵荷花躺在桌面上輕輕綻開,露出裏面雪白的糯米,正如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般。

入口之後,糯米仍是那熟悉的粘糯與香甜,輕輕咬下,藏在其中的清甜盡數釋放,充斥了整個口腔。伴着脣齒間殘留的香氣,在尋找周圍有沒有同學不吃糉子的我發現糉葉上還有一粒米,這讓我如何能忍,立即湊近糉葉,不過先嚐到的不是那粒米的味道,而是糉葉與之又澀又利的手感甚不相稱的清味。

清,潔淨也。不禁又想起了屈原先生。你開始覺得,清者常清,又有誰相信那些阿諛小人的言語?可是,你錯了。僅僅一個張儀與鄭袖,就能讓楚懷王蒙蔽了雙眼,與齊斷交,與秦交好。你又覺得,清者自清,雖然宮廷中人陷害自己,但周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人總該信你。可是,你又錯了。僅僅一個靳尚,就能讓羣衆百姓覺得自己瘋了。在荒誕的招魂聲中,你走了,離開了這可笑的地方。那浩浩蕩蕩的洞庭湖,也被攪渾了。你還覺得,清者終清,在東皇太一廟中,終於遇見一個看似知心的鄭詹尹,可是,你再次錯了。他,只不過是與那南後一夥,受人操縱的土偶木梗而已。最後,在秦軍攻破郢都的硝煙中,你終於發現,清者難清。縱使自己多麼高潔,在這濁世之中又有何用?縱使心中無形的.長劍多麼鋒利,難道就能劈開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嗎?與抽刀斷水又有何區別?縱使你這黑暗中的光明多麼耀眼,又能將這陰慘的黑暗照亮多久、多寬呢?你徹底絕望了。在五月五日,在周圍渾水一片中,你這潭清澈終是撐不住了,你,屈原先生,終是去了。

可清者真的難清嗎?經過時光的洗滌,那些污濁被衝去了,留在竹簡上的,只有你們這些清者閃耀着光輝,而正是你們留下的精神,如糉葉一般包裹着我們,保護着我們,才能讓我們如糯米一般晶瑩,清香。

端午的作文4

“呀!今天怎麼老是下雨,我都不能出去玩了!”我喃喃自語道。媽媽走過來,邊撫摸着我的頭,邊笑着說:“你忘了嗎?今天是端午節,下龍舟水呢!”我這才恍然大悟。

到了中午,媽媽從廚房裏拿出了包糉子的材料,有綠豆,紅豆,糯米……真是各式各樣。只見媽媽拿起桌上的幾張糉葉,把糉葉包成三角狀,然後放些紅豆、綠豆、花生等食材,最後,媽媽精確地把糯米一粒不掉地放進糉葉裏,再把糉葉疊起來,一個完美無暇的糉子就包好了。

媽媽包糉子的.速度很快,沒過幾分鐘,就包好幾個糉子了,包到一半,媽媽輕聲細語道:“感覺少了點什麼?”她望向個個飽滿圓潤的糉子,眼前突然一亮,然後匆匆地走進廚房。我疑惑地望着媽媽的背影,不爲所動。過了一會兒,媽媽走了出來,她手裏拿着繩子,她給糉子打了個結,好像要爲糉子穿緊衣服。

終於,媽媽把所有的糉子都包好了,我幫着媽媽把糉子放在蒸籠上,媽媽就點火,我和媽媽同心協力,最終幫糉子找回了“歸宿”。

我慢慢地等着糉子的“成長”,過了幾十分鐘,我卻覺得過了半天,終於,糉子出爐了,看着一個個香噴噴可口的糉子,我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正當我想用“小魔爪”去拿糉子時,被媽媽制止住了,她就像一位嚴厲的軍人下着軍令:“快去洗手!”我一個箭步衝進洗手間,洗完手後,我又如風般飄然而至,興奮地拿起一個糉子,臉上露出了狡猾的笑容,拼了命似地把糉子掰開,然後,猛地一口咬了下去,哇!真是太美味了,好像吃到了天下美味。

聽媽媽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他被楚王逼得走投無路,只好跳進汨羅江身亡了。當時的人民爲了不讓魚吃掉屈原,就用糉葉把糯米包起來,扔進河裏餵魚。久而久之,中國後來就有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這真是個充滿意義的端午節,等到下一個端午節,我一定要和媽媽去看划龍舟。

端午的作文5

“五月五,是端陽……”奶奶一邊泡着糯米,一邊哼着歌謠。不知不覺間,端午節的情誼漸漸濃了起來。

準備好了材料:大棗、糯米、豆沙、艾葉等。我們全家總動員,開始包起了糉子。我疑惑地問起了爸爸:“端午爲什麼要包糉子呀?”爸爸裝出了一副學者模樣,手拿一把扇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爲了讓屈原的屍體在水裏不被魚蝦吃食,把糯米投入水中。這包糉子可講究了,豈是你能包上的?”我不相信:“包糉子不就是用葉子包住糯米嗎?有什麼難的?”爸爸扭着頭,回答我:“非也,非也啊!一會兒你自己體會吧!”

我滿懷希望地開始包起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糉子。我拿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進了葉裏,然後又放入了些大棗和豆沙,最後把葉子合上,雖然包得不如爸爸媽媽的好看,但也算成功包上了。我想:包糉子也沒有那麼難嘛,爸爸肯定在騙我!我快速地在糉子上繞了幾圈線。心想:“大功告成了!”正在我沾沾自喜時,咦,好像有什麼東西從糉子裏像蜜蜂一樣傾巢而出。我拿起糉子,發現它下面有一個洞,往洞裏一看,原來是糉子裏面的糯米全都漏了出來。看到這裏,我就像被上迎頭潑了一盆冷水一樣,從頭頂到腳下涼得不能再涼。我的意志被這冷水摧殘得所剩無幾。剛纔的滿腔熱血早已變成了低沉和失落。

正當我想要甩手不幹時,媽媽鼓勵我說:“寶貝,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呀!就差一點千萬不要放棄!”此刻,媽媽的'鼓勵如春風一樣吹暖了我冰涼的心田。我又重新恢復了信心,包的糉子越來越好,手法也變得越來越熟練。糉子包完了,我感覺一身輕鬆,要不是媽媽鼓勵,我肯定堅持不到現在。

糉子下了鍋,在全家人的不斷地盼望中,終於有一股糉葉與糯米的香氣混合着撲面而來。糉子來了,媽媽讓我先吃。我剝開綠色的糉葉,一陣泌人心脾的香氣迎着風吹到我的鼻端。我張開嘴,咬了一大口,糯米入口即化,在品嚐過程中,我不僅吃出了糉子本身的美味,還品出了媽媽對我的愛。

這端午節濃濃的情誼,讓我讚歎,也讓我感動,這絕對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糉子。

端午的作文6

朦朧中記得,有這樣一些畫面——一羣人在湖上比賽劃舟;人們身上帶着個散發清香的荷包。同樣吃着清香可口的糉子……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過各種各樣的節日,因爲過節時熱鬧而又開心。春節時媽媽給我穿新衣新鞋,還可以吃餃子收壓歲錢;元宵節時可以吃湯圓……而在端午節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還可以獲得一個香香的荷包…。端午節可以說是繼春節之後我最喜歡的節日了。

曾多次聽奶奶給我講端午節的由來,奶奶說在戰國時啊有一個楚國詩人,叫屈原。屈原他忠事於當時的楚懷王,但是卻屢遭排擠、欺侮。等到了楚懷王死後,這個屈原又因爲頃襄王聽信別人的讒言,從而把屈原流放了,屈原呢很氣憤,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當時的百姓們聽說了這事後馬上划船撈救但一直撈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後來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成爲了現在的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好像每次我都聽得津津有味呢。

當端午節這天,父母會領我出去玩。那天是去爬山,遠遠望去山好高,連綿起伏着,像一條剛剛崛起的龍,又像剛剛從睡夢中悠悠醒來般。一點左右我們爬上了山峯,低頭看,一切都變得好渺小;晚上回到家就會吃上奶奶包的充滿愛的美味的糉子,還可以觀看電視中的划龍舟比賽,其樂融融啊;每每這天時間好像長了翅膀飛快的前進着,不給我留一點享受的時間。但是有一點我想我必須記住那就是這是以前的端午節,而不是現在。有人肯定會奇怪吧,端午節還分現在以前嗎。嗯,端午節雖不分現在以前,但現在和以前明顯不一樣了。現在遠不如從前的盛大了隆重了。現在只是按例放假兩天,興起時或買或包些糉子吃罷了。

像端午節這樣的'還有,例如:春節已不熱鬧、國慶的閱兵儀式在去也沒來到…。。是的,我想這些年,科技更加發達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着提高,但在提高的同時也有一些東西漸漸被人們淡漠了,甚至遺忘,成爲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個端午節,它勾起了我的無限美好回憶。吃着平淡的糉子,望着買來的荷包,輕嗅着荷包所發散出來幽香,微笑着。

端午的作文7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向江河,是爲了讓魚跤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辬包的糉子,喝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喜歡嗎?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重午節、端陽節。這個節日大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它與春節、中秋節並稱中華三大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說法不一。影響最大的一說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裏。由於他學識淵博,明於治亂,嫺於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最後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的反對,受到排擠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帶,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國軍隊攻破的消息,他難忍亡國之痛,於是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爲了救他,競相划船尋覓並向水中拋糉子。現一說法一直佔據主導地位。還有的認爲過端午是爲了驅邪避毒。《楚荊歲時記》說:“五月五日,士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爲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彩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東北農村還保留着端午節清晨到野外採摘艾蒿掛在門旁和在兒童的臂上系五彩線的習俗。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爲端午節是龍的節日,即古代吳越人(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還有的認爲端午節源於夏至,即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

端午的作文8

去年的端午節不是雙休日,所以過得還簡單,今年是端午節放假的第一年,因此我想這個端午節一定要過得有意義。過端午節吃糉子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度過端午節的情景。

經過長久的期盼,端午節黎明的曙光終於出現了,響亮的鞭炮聲把我從夢幻中喚醒,睜開眼,想到今天是端午節了,心裏不禁興奮起來。吃過早飯後,母親和奶奶就會爲包灰水糉子的事忙碌起來,而我和弟則會收拾打扮好,向大寺進發,去看熱鬧的舞龍獅。在母親的叮囑下出了門,一路上大夥會興奮地互相詢問:“端午節到了,吃鴨肉和糉子了嗎?”當我們被問到時,我們會高興地答道,“還沒呢!中午就有糉子吃了,晚上再吃鴨肉!”一些也去大寺的人會大呼,“看舞龍獅去嘍!你們去不去呀?”我們也會大聲而愉快地說:“去呀,一起去吧!”然後我們三五成羣地來到大寺,大寺那叫一個熱鬧,真的快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了,特別是大寺街上,那更是人山人海。我和弟弟牽着手在人堆裏鑽,只爲尋找一個空隙去目睹一下幾條龍獅在數十條壯漢的奮力舞動下那壯觀的場面。快到中午我們也就意猶未盡地談論着踏上歸家的旅程。

回到家後,不出所料,糉子果然已經蒸熟了。打開鍋蓋,那濃濃的香氣迎面撲來,拿出一個熱氣騰騰的糉子,翻來顛去一陣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着香氣的箬葉後,裏面躺着的`糉子就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後回味無窮。

到了下午,我們兄弟兩個會提上一隻鴨子上外婆家,去看望一下她,陪她嘮嘮嗑,還會和表哥們聊聊天,上山玩玩……

夜幕降臨時,我們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飯桌前分享一隻自家養大的鴨子,那道醋血鴨可是我最愛吃的菜,那是放有許多香料炒出來的,可香了。它味重而不鹹,肉嫩而鮮,味道好極了。

飯後一家人嘮嘮家常,其樂融融啊!

最後在暖暖的被窩中回味着一天的美好,漸漸步入了甜蜜的夢鄉。

想到這,對比着今天,心裏頓時倍感悽楚,眼角不覺溼潤了起來。

端午的作文9

從兩千年前的某天開始,從屈原投江的那一霎那起,端午節就成了中國民風民俗節日中的一員。而閩南的端午更是獨具特色。

在端午節那天早上,家中老人早早便出門,採購這天需要的東西。集市上的小販早在天色朦朧之際便挑擔上街。從集市放眼下去就知道小販在這天賣艾草與糉葉。老人家出門一般是爲了較早買到艾草和糉葉,好早些回家掛艾藁、做糉子。選糉葉也有煩惱,有的人口味清淡,要選青色的葉子纔能有份清馨的香味;有的人口味濃重,喜歡黃色葉子透出的鹹味。待考慮完全,纔不再猶豫的買下了,回家包糉子。

於是,回到家裏,讓人幫忙切好臘肉與筍片,亦將糯米準備好,就可以用糉葉包起來,在外面栓上細細的絲,放進大竈裏去蒸。炊煙裊裊,真有過節的味道。

忙完包棕的`活兒,女人們就開始用艾草煮成淡青色的水,讓一家人用這種水來洗澡。艾草的氣味淡淡的,滴在臉上略有清涼的感覺,據說用這種水抹臉洗澡就可以避邪。爲此,艾草一般購買兩份,一份掛在門口,一份煮成水。這時已是中午,孩子們一般不會在家老實待着。寺廟裏正舉辦紀念屈原的活動,紅布條上寫着“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逝世xx週年”。在這裏看,圖熱鬧,更有小孩希望屈原保佑自己,也能成爲萬衆景仰的人。

猴孩兒回家,正趕上吃糉子。糉子紮成一串串的,第一眼看到,好不歡喜,剝開一咬,呦,有肥肉!立刻沒了胃口,扔下了糉子去看龍舟比賽。(一般來說糯米和香菇都吃光了。)

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賽龍舟。龍舟一般有十多艘,龍頭雕的漂亮精緻:白色的;紅色的;綠色的;鬥志昂揚的;殺氣騰騰的…。龍舟附近擠滿了人:划龍舟的小夥,手裏握着槳;小孩繞着龍頭又跑又跳;幾個划龍舟好手一邊準備往龍頭系紅絲巾,一邊咬家中帶來的糉子。而老手們一個糉子吃完,比賽也就開始了。劃舟的人們向龍舟走去,大搖大擺的。他們這一天都穿着豔眼的衣服,每條龍舟上的人穿的衣服顏色都和龍舟一樣。比賽開始了,他們賣力地划起槳,龍舟行駛起來了,龍尾隨着男人們的吶喊搖擺,如一幅熱火朝天的戰事畫卷。但重要的是賽中的歡樂與激進,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端午這天充實而有趣,屈原在天若能看見,應是十分高興吧!而小孩們又煩惱了——何時才能把糉子吃完?

端午的作文10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評析:這篇作文描寫了端午的的生活,每一種味道都讓作者難忘。文章語言平淡流暢,自然清新,如“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富有生活氣息。

端午的作文11

端午放假三天,爸媽打算去姥姥家。姥姥家位於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路程大約230多公里,需三四個小時才能到。

路上。

我們正在阿岱高速路上,阿岱高速路鑲嵌在羣山之中。路兩旁的山上能瞧見些許綠色,山腳下的麥子和油菜花都蓄勢待發。麥子的麥芒已經抽出,抖擻着;油菜花田裏一片金黃,那是正等着農民伯伯開採的“金礦”。正當我看的興起時,突然一片黑暗,“欸?咋黑了?”我不禁疑惑道,這時,媽媽的聲音傳來:“進隧道了。”話落,隧道內便亮堂起來。隧道特有的燈發出明亮卻不刺眼的光亮,遠遠望去,那一盞盞燈組成了一道道光束,彷彿通向世界的終極。不一會,視線前方變出現一個半圓形的出口。出了隧道,景色一改之前的風格。道路兩旁站滿了小白楊,那一道道挺拔的身影,好似訓練有素的軍人在盡職盡責的站崗。

停留。

在距離姥姥家六七十公里時,爸爸提議去大墩峽看看,我們同意了。車暫時偏離了最初路線,向大墩峽駛去。來到大墩峽,先映入眼簾的是在路左邊的一條亂石道,星羅棋佈的石塊中穿雜着清澈見底的山澗,澗邊長着不知名的野花,靠山腳的.巨石中屹立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青松,鬆上還掛吊着銅陵般的松果,爲這峽添加了些詩情畫意。峽中的路,或是用石塊壘成的臺階,或是用木板木條拼成的橋。峽中植物衆多,有樹莓、有防風、有薄荷、有蕨類……

到達。

翻山越嶺後,我們終於到了姥姥家。各家親戚統統迎上前來,幫忙拿東西。姥姥拉住我的胳膊,問東問西,生怕我哪裏過得不好。一番熱情過後,姥姥把我們帶到側廳吃飯。(因爲堂屋正在翻修)姥姥家的樣式類似於四合院,院中有一個矩形花圃,圃中長着一棵李子樹和一棵桃樹,樹上掛着一個個青色的果實。樹下是一片草莓苗,長勢正旺。院後是一塊塊田地,地裏種着玉米、蠶豆、麥子、土豆,還有片片油菜花,花海中蜜蜂在辛勤的勞動着,到處洋溢着美好和安逸。

離開。

姥姥家的景色讓人心情愉悅放鬆,我不今感慨。可惜的是,因爲我的學業和父母的事業,隔天早上我們就動身出發,去往平安。

端午的作文12

在時光的飛逝中,今年的端午又到了。啦啦啦,放假啦!爸爸媽媽說今年帶我去鄉下過端午,因爲今年要在奶奶家舉辦 “農耕節”,可以讓我體驗一下鄉下生活。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今年的端午節在5月30日, 28日中午,我們吃過飯,上車,出發!經過汽車四十多分鐘的“勞累奔波”,到達目的地—西坑!下車了,放眼望去,嗬!太美了:一塊塊整齊的田地上種着各種蔬菜:土豆、茄子、青菜、豆角。旁邊是蔥蔥郁郁的大山。雖然沒有城裏的遊樂場,但有着比遊樂園裏的皮墊子軟得多的草地,而且家畜家禽們也不圈養起來,而是到處遊走:牛羊在吃草,雞鴨在一起“咯咯”“嘎嘎”地叫着,好似在聊天;小豬們在草地上“咕咚”打滾,小狗們在互相追逐玩耍。我陶醉在美景中。

“汪汪汪!”一聲狗叫把我拉回現實,只見一隻小黃狗奔來,舔我的鞋,搖着尾巴,呀哈!大膽來了!大膽是我家的狗,因膽子大所以這樣取名。“胡程希!你也在呀!”呵!是同學汪胡磊,他也來他外婆家過端午啦!這難道不是一個美好快樂的'假期嗎?哈哈。

嗬!奶奶家生活可豐富了!一天到晚總有做不完的事,又是趕鴨啦,又是餵雞,去整個村子到處跑,去汪胡磊外婆家玩,幫奶奶到菜園挖地,去小河裏抓小魚苗,有時還去亂玩一陣,嚇得雞“咯咯”叫,小豬到處跑。其中,抓泥鰍頗爲有趣,我拿着一把鐵鍬,在奶奶菜園那條小溝裏找一塊泥地,開挖!突然,我看到有個影子在遊,哇哈哈!被我看到了。我挖了一鏟泥,好傢伙,泥鰍跑了,還弄我一身泥水,差點變“非洲人”了。算了,不抓了,一會媽媽發現我成“黑人”一定要“爆炒魷魚”給我吃了!還是去小河邊洗洗吧。

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人齊聚一堂,爸爸,媽媽,我,姑姑,姑父,連遠在蕪湖的姐姐也來歡度佳節了。奶奶樂得合不攏嘴,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糉子,雞肉、豬肉,牛肉,豆米,青菜。“哇!太太太太好吃了!”我不禁大叫起來。我們舉起倒滿可樂的杯子,“乾杯!”“哈哈哈。”

端午在我們的歡笑聲中不知不覺地走了。這幾天卻讓我永遠不能忘記。鄉下過端午,真是太開心了!我愛奶奶家,我愛這風景如畫的鄉下,更愛端午時那多姿多彩的生活!

端午的作文13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每當到了端午時節,大街小巷就成了快樂的海洋。端午節也是我最愛的節日:好吃的糉子,激烈的龍舟競賽,有着中藥味兒的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還有雄黃酒、小香囊

糉子是端午節的象徵,嘉興的五芳齋馳名中外,肉糉味道鹹鮮、豆沙糉子甘甜不膩,還有好吃的火腿糉子。我的外婆在端午節時還會做幾隻糉子給我吃,外婆先把豬肉切成大約五釐米的細條,用醬油、米酒浸泡一夜,糯米則用浸過肉的醬汁加鹽拌勻。包糉子的時候,外婆先把糉葉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之後,就是煮糉子了。1小時後香噴噴的談氏糉子就完成了,那味道真是令人難忘。

賽龍舟真熱鬧,所有人都跑去南湖邊看龍舟賽,萬人空巷。只見在遠遠的湖對岸有一排龍舟,龍舟中站着幾個大漢,他麼正活動着身軀,準備着馬上要開始的比賽。裁判一聲哨聲,幾十條龍舟一起進發,每一個選手都努力的'划着,和着那鼓手的鼓點,努力的划着。那鼓手也認真的敲着鼓,鼓聲就像雷鳴一樣,震耳欲聾。幾條龍舟你追我趕,就像幾條巨龍在水上掠行。漸漸地那條插着白旗的龍舟在衆龍舟中脫穎而出衝在了最前面。岸邊也有許多人在爲他搖旗吶喊。正當大家都在爲“白龍”的優勢呼喊的時候,“藍龍”衝了上來。它“吼聲”更響,氣勢更足。“藍龍”上的勇士也更有精神頭。“藍龍”慢慢超了上來,但“白龍”不願那麼輕易地被趕超,鼓手更用力的擊起了鼓,勇士們也更賣力的划龍舟。“白龍”的支持者又振奮了起來,搖旗吶喊。這一次的龍舟賽,不到最後一刻是決不出誰是最後的贏家。最後“藍龍”最先奪標,衝過了終點,“白龍”的支持者頓時泄了氣。其實輸贏不是重點,重點是在看賽龍舟中的快樂心情。

端午節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多歡樂,我們也要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來歷,有紀念屈原、紀念曹娥、紀念伍子胥等幾種說法。紀念屈原是最多的說法。據說,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人們每逢五月初五投五色絲糉子,以驅蛟龍。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

在我的記憶裏,這端午節就是端午節,快樂而有趣。

端午的作文14

又一年的端午節要到了,包糉子、炸糖糕、煮雞蛋,重要的是要在女兒的小胳膊小腿上繫上家鄉專有的一種紅絲線,這是家鄉很重要的風俗哦!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的時候要吃4樣食品:糉子、油條、糖糕和雞蛋!在我們家鄉端午節正趕上收麥子的農忙時節,但是再忙家鄉的人都會準備這4樣食品!家鄉的村子前面有片很大的蘆葦地,端午節的前一天,一般家裏的小孩子會去蘆葦地摘來蘆葦葉,把兩端剪齊整,然後放鍋里加水煮沸10多分鐘,煮好的蘆葦葉柔軟不容易碎,而且會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深深的吸一口那香氣,感覺人都會清爽很多!以前在家鄉我很喜歡把剩餘的蘆葦葉收起,夏天煮粥的時候加一兩根在裏面,很香哦!

最特別的是端午的時候家鄉吃的糖糕!家鄉的糖糕是用糯米麪做的,用開水把糯米麪和好,像包包子一樣包上白糖,拍成扁扁的圓形,然後放油鍋裏炸,等外表炸的'金黃色並且鼓起來的時候就可以出鍋了!糖糕可好吃了,外面香脆裏面軟粘甜美!

端午節的雞蛋是專門爲小孩子準備的,端午節前夕,父母會給自己家的小孩子用紅線編制幾個雞蛋網,端午節的早上,父母會把煮好的雞蛋放到編制的雞蛋網裏,孩子掛在脖子上,晃悠晃悠的,很好玩,等玩餓了,就是美味營養的點心了!端午節孩子掛雞蛋還有祈求平安的意思!

插艾草--端午節的時候,家鄉的門上還會插艾草,一種長長的大葉子的草,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這種艾草曬乾了可以燒了悶煙薰蚊子的!一般每家的菜園子上都會種一大片的,不過這插艾草是啥意思我還真是說不清楚!

在我們家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風俗,就是3歲以下的小娃娃端午節的那天要在小胳膊小腿上繫上家鄉專有的一種紅絲線,一直帶到農曆七月七那天剪下來丟在家門口,據說那天晚上喜鵲會把紅線叼到天上搭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這也許是民間對牛郎織女的祝福吧!

端午的作文15

故鄉的端午,葦葉青青,糉子飄香,伴着童年的記憶,縈繞在長長的歲月裏。

清明前後,栽瓜種豆。人們剛剛在立夏的雨聲裏歇下來,小滿匆匆一閃,端午節便轉身趕來了。倏忽間,清清淺淺的綠便鋪滿田野!疲倦了一春的鄉親們,便打算着在端午節裏好好輕鬆一下了。

於是,小鎮便瀰漫在濃濃的葦香裏。

迫不及待的小販們早已將清香誘人的葦葉擺滿了街頭,還有那乳白的糯米,蜜甜的紅棗。艾草在每家的房前屋後都有,不算稀罕物件,最難尋的是菖蒲了,如果誰家有菖蒲掛在門楣廳堂,保準是這家有親友從南方帶回來的,人們便顯出羨慕的神色。還有翠綠的柴胡,那也是清熱、治感冒的小人蔘。再看孩子們的衣服、帽檐上,不知何時已掛上了玲瓏可愛的香囊,胖乎乎的手臂和腳脖子上,是誰家手巧的女子編織的花繩?從孩子們身邊走過,那雄黃、樟腦和香藥撲出的清香,莫名讓你神清氣爽。許是侵染了這些少有的草氣和藥香,端午節裏的人們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格外的`精神。

最讓我懷念的,是我已故的奶奶。奶奶會用草藥治病。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到處收羅些艾葉、柴胡等草藥積攢下來,鄉親們有個小傷風小感冒的,常常來找奶奶,只需一些草藥就能治好。每當治好一個病人,奶奶都興奮得像個孩子,我們便擁抱着奶奶,讓她摸摸我們的額頭,捏捏我們的鬢角,是不是也感冒了……太陽快落山時,糉子的香味就開始自鄉親們的小院裏溢出來,讓我們小孩子饞得直掉口水。這是,總是先由奶奶敬獻鍋竈後,纔開始品嚐糉子,大人小孩每人一個,灑上一小勺白糖,黏黏的、甜甜的,而我們小孩子只是先將糉子裏的紅棗扒出來吃掉,然後謊稱糉子不甜,在加上更多的白糖……

端午節,我的家鄉雖然沒有龍舟,也很少見到菖蒲,很少喝雄黃酒,可是總覺得故鄉的端午節別有韻味,讓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