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語文>

處之不易文言文閱讀答案

語文 閱讀(4.72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昇華。爲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處之不易文言文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處之不易文言文閱讀答案

①殷仲堪②既爲荊州,值水儉③。食常五碗,盤外無餘餚。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④,亦緣其性真素⑤。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⑥,雲我豁⑦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⑧其存⑨之!”(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註解:①處:居於高位;易:改變。②殷仲堪:人名。③儉:荒年。④率物:爲人表率。⑤素:樸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擔任大州刺史。⑦豁:拋棄。⑧爾曹:你們。⑨存:謹記。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輒拾以啖之:盤外無餘餚:

亦緣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2分)

殷仲堪既爲荊州,值水儉。

3.文中“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釋爲:安於清貧是讀書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樹幹拋棄了呢?這句話給<;:怎樣的啓示?(2分)

答案:

1.(4分)啖:吃。餚:萊。其:他。以:因爲。

2.(2分)翻譯:殷仲堪剛任(做)荊州刺史,正趕(遇或碰)上水災荒年(如錯、漏譯“爲”“值”各扣1分)。

3.(2分)人不能因爲身份地位的變化而改變原來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於清貧給1分)(意思對即可)。

用原文答題法

做題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裏,答案只在原文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既要體現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於作者的主張。

1.儘量利用原文語句。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裏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這裏,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驅使;執策而臨之,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爲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爲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纔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佔着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2.沒有原文語句可利用時,要注意概括得全面、準確,不要漏掉答題點。

如何找出閱讀材料中的“原話”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爲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