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3篇

說課稿 閱讀(2.96W)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說課稿3篇

說課稿 篇1

一、講講我對教材的理解:

教材提供的主題圖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買鉛筆情景。主題圖中已經出示了數學問題: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我認爲本課的主題圖給出的數學問題太直接,學生沒有思維的空間。因此在教學時我把主題圖進行了改進。把主題圖中袋鼠提出的數學問題改爲有15支鉛筆這一條件,這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主題圖,從圖中找出有用的數學信息,再根據相應的信息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從教材提供的例題和練習分析,本課應是學習十幾減9、8的退位減法。但我認爲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應該是相通。只要掌握了十幾減9、8 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學生就會自然地遷移到所有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上來。因此,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作了調整,即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

二、談談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有三大一是來自學生的學習需求。即要了解學生的一般特徵,瞭解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二是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蘊涵着豐富的科學原理,怎樣引導學生髮現並理解生活情景中蘊涵的科學原理,並確定體驗目標的要素構成與邏輯關聯,怎樣引導學生將學習成果運用於生活實際,並實現體驗性目標與結果性目標的統一,這是教師在制定目標是要重點考慮的。三是來自教材的學習素材。從確定教學目標角度而言,教材的價值及其研究重點在於:1.提供學習內容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繫;2.確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繫同學生認識特點的結合點;3.確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繫同學生現實生活情景的結合點。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爲標準,教學目標可以分爲知識技能,問題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四個方面。

依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對目標制定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

教學目標:

1、以十幾減9爲切入點,在合作交流中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2、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並運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以及善於交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討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一)、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爲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爲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二)、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聊聊我的教學設計與分析:

(一)、觀察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題圖正是培養學生上述能力的良好時機。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教材第78頁修改後的主題圖。(如何修改我在教材分析中已經說過。)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主題圖,從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

3、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我想,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觀察、獨立思考來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從而提出數學問題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才能充分暴露,主題圖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二)、根據問題,列出式子。

學生經過1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學習和長時間的培養,已經具備了根據數學問題列出式子的能力。因此學生根據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這個問題,能很快的列出式子。

(三)、討論159的算法。

本環節的教學,我安排了4個小環節:1、獨立思考15-9的算法。2、小組交流15-9的算法,教師巡迴指導。3、全班交流,教師整理板書。4、嘗試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爲什麼要安排4個小環節呢?我認爲探究性學習必須要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由於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對15-9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後一環節小組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則,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語言組織能力差,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後一環節小組交流中有東西好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樣化和鼓勵算法多樣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教學中,學生探討算法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經歷一個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再創造的過程。這種探究式思考的價值遠遠大於遵循某種方法的思考價值。教學中,學生的計算方法各異,教師不急於評價某種方法的優劣,而是讓學生介紹清楚各種方法的特點,引導學生取其精華,使算法多樣化的過程成爲一個探索與創新的過程。在教學中,安排小組交流環節,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提倡算法多樣化,並非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多種計算方法;也並不是要求學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種算法。算法多樣化應是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課標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樣化和優化,是指集體的多樣化,個體的優化。也就是說要求全體學生儘可能地多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想到或掌握這些算法。優化是學生個體的行爲,教師不能把全班同學所有的算法都優化成一個算法,這有違新課標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環節,教師有意識的把學生彙報的算法板書出來,把算理大致相同的算法整理在一起,讓學生在聽與說、議與思的過程中學會算法,爲以後的個體優化奠定基礎。

小組合作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難度比較大,學生都是以自我爲中心,不能很好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如何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又是一大難題。我認爲,小組合作的重點是要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因此,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了一些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見教案)

(四)、鞏固算法

這環節,我安排了3個層面的練習。

第一層是基本練習。通過本題的練習,使學生鞏固十幾減9的算理,並遷移到十幾減8、十幾減7等20以內退位減法,使學生明確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是相通。

第二層是解決問題,延伸算法。計算教學如果只重視計算技能的學習,往往比較枯燥。只有把計算教學至於問題解決中去,使學生感受到計算是有用的,是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會更感興趣。同時,利用兩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使學生感捂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三層是摘蘋果遊戲。

遊戲是底年級兒童最喜歡的課堂學習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玩樂中輕輕鬆鬆學知識,這不正是我們的追求。

(五)、回顧反思,總結評價。

這節數學課你學地開心嗎?你有什麼收穫?你想提醒同伴們注意什麼?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說課稿 篇2

教材簡說: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奇妙變化。依據本課特點,結開課標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知道雲、雨、雪、雹子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教學理念:

1、興趣是先導對於低年級教學更應當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朱水根教授曾經說過:“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喜歡語文。”一開始我就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和我一起搖身一變成爲小水珠,去親身體驗水的世界中的奧妙。這種新奇而有趣的引導方式一下子就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下主動投入到課堂中來。

2、以讀爲主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語感,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指導朗讀,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感情,入情入境有感而發 ,努力讓學生在反單誦讀中感悟語言的精彩.。因此,在我的.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充分誦讀,觸發語感.我將誦讀貫串於課的始終,並讀有層次.先初讀----自由朗讀,接着細讀、品讀,形式多樣,如集體讀,全班讀,同桌互讀,師生開作朗讀等,讀中還滲透邊讀邊想、邊讀邊動筆的閱讀方法.最先回讀課文,達到文本與集體融開的情境

3、以人爲本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開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把教學進程作爲師生交往互動的進程。孩子是學習的主人,能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的學習,樂於思考,動情感悟是我們永遠的追求!整篇課文教學圍繞“變”字展開,讀到“我會變”一句時,飽勵學生質疑,當發現問題先,引導他們在朗讀中探究,在開作中討論,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收穫。我還適當運用多媒體,通過鮮豔的色彩,一下子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更拉近了文本與生活的距離,使課堂生動起來,孩子們在興致盎然中學得如癡如醉。

教學反思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能夠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尊重學生人格,創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樂學樂悟,這是自己在本課的教學中獲得的一點收穫。但從中我也發現了諸多不足,還有待在今先的教學中改良。如本課的教學容量較小,造成了很大的缺憾。在教學環節的引入與銜接上還不夠親切與自然。還有指導學生進行口語表達上,方法不夠靈活效果不佳。

說課稿 篇3

同行,是一種緣分,伸出雙手,便不再孤單;同行,是一種美德,十指合一,便能量無敵!尊敬的評委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就是——《讓我們同行》,請你們與我同行,走進我的課堂設計。我將分三個板塊進行說課,分別是:

研讀教材,分析學情,明確目標;

穩踏基石,精心設計,達成目標;

課後延伸,意行統一,深化目標。

一、研讀教材,分析學情,明確目標。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解讀。本課選自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3課,這一單元共有三個課時,分別是社會交往中誠信、寬容、互幫互助三項交往技能的培養。本課是“交往”第三課之“互助”篇,對孩子們來說,互幫互助不僅是建立真摯友情的有效手段,更是當今社會生存的法則。當自己遇到困難時,需要他人的幫助。當他人遇到困難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不僅可以給別人帶去溫暖,而且還能給自己帶來“助人爲樂”的體驗。圍繞着這一教學內容,我開始審視我的學生們。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爲中心,因此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往往只期待他人的關心,而很少考慮自己可以爲他人做些什麼。比如說讓他們小組合作時,他們有時卻各做各的,互不理睬,有時因意見不一吵成一團。同時孩子們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他們不能及時發現生活中的互助之美、奉獻之美、合作之美,因此在學生交往中培養他們互幫互助的精神、讓學生體會互幫互助給社會帶來的正能量是很有必要的。

我認爲互幫互助是要在實踐中通過不斷踐行逐步達成的,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在生活中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2.過程與方法:

(1)在遊戲中感受互幫互助的重要性,提高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2)在調查收集中,提高信息蒐集、提取的能力。

(3)在觀影中,提高鑑賞、感受故事情感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

(1)體會幫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互幫互助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2)做一個願意去幫助別人的人,爲幸福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主要是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體驗互幫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一起同行的真正含義。

二、穩踏基石,精心設計,達成目標;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的設定和學生需求的分析,我給自己的教學設定了幾個板塊:

一、遊戲導入,感知互幫互助

首先是遊戲導入,讓孩子感知互幫互助。我用連筆畫的遊戲導入,請同桌分工合作,一個人閉上眼睛,手握一支筆;另一個同學只能用語言提醒,幫助他將紙上的筆畫連起來,完成一個漢字。遊戲結束後,我馬上抓住機會隨機採訪閉眼的同學和一旁幫助的同學,讓他們分別說出自己當時的心情。閉眼的同學會迫切需要別人的幫助,因爲同桌幫助,他可以完成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在一旁幫助的同學也會因此有成就感,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就這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在他們的心中激起了第一層漣漪。遊戲結束後我會挑選幾張成果,粘貼在黑板上,給同學們一個驚喜——原來是今天的課題:讓我們同行。全班同學會因課題獨特的出現方式,而初步感受到全班同學一起完成任務的快樂。

二.真情回味,幫助無處不在

接下來,是真情回味,讓學生體會幫助無處不在。這一板塊是讓學生立足自身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他們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首先,我運用心理學中的“自我暴露”法,向孩子們述說我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困難和當時急需他人幫助的心情,再問學生,生活中你什麼時候有過跟老師一樣的心情?是否接受過他人幫助?這樣一來會更利於學生敞開心扉,將他們帶入最真實的學習情境,獲得最真實的生活體驗,在他們心中激起了第二層漣漪,讓他們感受到同伴互助的溫暖。

三、感受同行,力量無所不能

在這個板塊的教學中,我有針對性地選擇了三個頗具代表性的社會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同行的理想。

(一)路人有難,挺身而出。

(二)齊心協力,創造價值。

【設計意圖】現如今,淘寶對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課堂中,我選擇了這個學生日常所見,卻又容易忽視的信息:淘寶這樣一個企業的成功背後是什麼,運用“陌生化”原理讓“已經習慣化、自動化了的感知力恢復到新奇狀態”,用“新眼光”去看常見事物, 經歷 “比較”——“分析”——“領會”——“研究”等有價值的思維過程,也通過使用辯論這種手段不斷加深各方對於問題的認知而逐漸統一觀點的過程。趨向於正確的認知。企業的靈魂人物在創業初期確實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但是要做到一個優秀的百年企業,那就必須是團隊中各個成員共同努力,團隊間的'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才能做到的。同樣是個團體,作爲班集體也有這樣的經歷,通過班級榮譽的展示引發學生的共鳴。

(三)迫在眉睫,萬衆一心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題目是“讓我們同行”,這部最新的微電影恰好吻合這個主題,而且就在我們這個城市。同行的意義在這裏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從而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那顆沉睡的心也最終被喚醒。就這樣,在感人的視聽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社會上的“互幫互助”,更是理解同行的真正含義,這一教學難點便迎刃而解了。

四、交流故事,昇華情感。

在感受了老師提供的3個社會材料後,我把鏡頭切換到了學生主體上,讓學生們交流課前收集的發生在身邊的或者社會上的關於互幫互助的事情,引導孩子去感受人間“互幫互助”的真情,全方位地去感受社會的正能量,爲導行做好了鋪墊。

五、自我提升,今後一路同行。

最後,我把鏡頭聚焦到我課前準備好的“互助水晶瓶”上,裏面收集着同學們遇到的各種困難,請同學們隨機抽取,然後共同商討解決。比如一個同學寫到:下課了由於我跑太快,膝蓋和手都摔破了,站都站不起來了。然後請全班同學說一說怎麼去幫助他,有的同學說我二話不說會揹他到教室,有的同學說我會馬上報告老師,請求老師的幫助,有的同學說我會立刻跑去醫務室找創可貼……這個環節巧妙地代替了直接問學生“今後你要怎麼做”,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着眼於實際行動,而不是說空話說大話。

六、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同窗好友——互幫互助

路人有難——挺身而出

素不相識——萬衆一心

成長之路——一起同行

三、課後延伸,意行統一,深化目標。。

到這裏,我的課堂教學已基本結束,但我認爲思品課的教學目的在於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達成意識的認同,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日常行爲。爲了讓孩子們積極地去傳遞互幫互助的正能量,我給他們提供了一份“互助愛心菜單”,上面有一些幫助他人的建議,倡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去踐行。

總結:整堂課,學生對同行的理解,層層遞進:從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溫暖人心——對陌生人有難,挺身而出——企業員工之間互幫互助,提升企業價值——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讓城市更爲溫情幸福——最後回到學生自身,讓他們從自身做起,學會互幫互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生才能自覺行動!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