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2.05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國小數學第五冊第五單元“圖形的周長”中“認識周長”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瞭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週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能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說課程標準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盡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認識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先通過“森林運動會”——小螞蟻圍着樹葉作運動,初步感知小螞蟻的運動路線就是樹葉的周長;然後對游泳池池口和籃球場周圍邊線進行觀察,明確這條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這裏沒有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這兩個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爲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怎樣可以測量並計算出周長。此外,還要求組織相應的討論和交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這樣安排,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周長的概念來自於生活實際,另一方面爲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作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瞭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週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數學思考能力,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後獲得成功的快樂,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由於三年級學生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是由面到邊線,學習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教法及學法如下:

1、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的觀察,操作和測量,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聯繫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建立周長的概念,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並學會計算。

2、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強加給學生,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探索獲得。這樣的安排,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爲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對空間觀念的形成。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習題,激發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並有目的地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爲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鐘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2、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準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六、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爲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基於以上想法,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創設情境,感受周長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國小生好奇心強,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課件展示小螞蟻作運動的場景,並讓學生舉起手來跟小螞蟻一起運動,然後抽象出小螞蟻的運動路線, 提出問題:小螞蟻運

動的這條紅色路線是樹葉的什麼?你知道這條路線在數學上叫什麼嗎?讓小螞蟻來告訴我們。(課件:我爬過的一週是樹葉的周長。)

由此激發學生認識周長的慾望。

(二)感知周長,理解概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第二環節:“感知周長,理解概念”中,分別設置了3個活動。

活動一:先是讓學生指一指圖上游泳池和籃球場的一週,感知這一週的長度,就是他們的周長;活動二:然後再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周長,如課本封面、課桌面、板凳面、鉛筆盒面等等,學生在這些具體的感知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周長的概念;緊接着,活動三:描一描,我又請學生從1號信封裏拿出畫有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來,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形狀,描出它們的周長,通過短短几分鐘描的過程, 學生的體會卻在不斷的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們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對 “周長”這一概念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以上三個活動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學生把“周長”這一抽象概念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加深了對“周長”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通過剛纔的活動,現在你能說說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基礎上,積極發言,描述對周長的認識,然後教師總結並在黑板上板書:圍成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做周長。

(三)引導探究,計算周長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提出了“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的過程”,還強調“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根據現實問題,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測量進行數學探究活動。”荷蘭學者弗賴蘭塔爾指出:“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俗話說:聽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動手做一遍。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在本課的第三個教學環節:“引導探究,計算周長”中,我準備這樣設計:

1、設疑激趣,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我分別出示一個“△”和“ ”

學生們各執己見,想法不一,師適時引導: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誰的答案正確呢?怎麼辦?

學生馬上想到:可以驗證一下。

師追問: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

學生回答:量一量。

這時學生探究的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處於一種探究的衝動之中。

2、小組合作測量周長。

(1)明確要求。

①先估一估每個圖形的周長,再量一量,填寫活動記錄表。

②小組分工要明確,合作完成。

(2)測量周長。

同學們從信封中各自挑選出自己需要的測量工具,如細線、直尺,量出周長。學生可能想到:

①用細線繞圖形一週圍一圈,然後測量出細線的長度。

②用直尺把每條邊的長度測量出來,然後把各條邊的長度加起來。

③測出一條長邊和一條短邊,“長邊×2+短邊×2”或“(長邊+短邊)×2”。

(3)彙報交流。

每組選2名代表彙報,說說填寫結果,介紹測量的方法,其他小組可隨時補充,並提出不同意見。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總結出測量周長的一般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化:像“△”和“ ”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出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周長,一些圖形還可以採用“變曲爲直”的方法。)

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動探究的慾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不但能在操作中學會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學會操作。

(4)鞏固練習。

師:咱們研究了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的圖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們的周長嗎?誰來口答?

(出示圖形 梯形 平行四邊形 六邊形)

(在這個環節,學生可能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徵,在計算時採用簡便算法,從而爲後續的學習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數學理念。)

(四)拓展延伸,運用周長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數學練習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①農民伯伯要給花圃圍上籬笆,這圈籬笆有多長?

(出示圖片)

②媽媽的腰圍是70釐米,這條褲子媽媽穿合適嗎?(平面鋪開就是70cm)

這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裏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麼建議想對他說的?

教師總結:今天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同學們要上於用你的火眼金睛去發現問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你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附: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

圍成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做周長。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爲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爲前提,自主學習爲途徑,合作學習爲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設計了以上教學環節。由於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個數乘分數》,我打算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課本圖

本課教學內容是青島版五四分段,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44-45頁 “一個數乘分數”這部分知識。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一個數乘分數”屬於第二學段,數與代數領域中數的運算這一塊,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分數加減法以及約分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後面學習分數除法、比、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及百分數的重要基礎。 針對上述教材分析,結合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方法與過程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思考與研究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4、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算應用:

5、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長方形紙條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遵循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教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合作交流、集體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獲得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方法,深刻感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能更好地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2、學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說教學程序

現在我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把本節課設計成四個環節:

【出示課件】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提煉問題

(二)引導探究 構建新知

(三)反饋提高 鞏固計算

(四)總結反思 深化認識

(一)創設情境,提煉問題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提煉問題

1、新課伊始我直接出示課本信息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後瞭解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提煉出本節課所要解決三個問題。

2、然後引導學生分析題目裏的數量關係,使學生能順利地利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時間等於工作總量的數量關係列出算式。

3、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導出課題

(二)引導探究 構建新知

第二個環節引導探究,建構新知,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包括兩個知識點的教學:

1、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我分四個層次進行:

(1)拓展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先研究1/4×2的意義,這裏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知道求2小時織布多少米,也就是求1/4 米的2倍是多少?(板書:求1/4的2倍是多少。)然後用問題“你們能用長方形的紙折出1/4米的2倍是多少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表示出1/4米的2倍是多少。

摺紙時,先讓學生在長方形紙條上表示出每小時織1/4米,再表示出2小時織多少米?通過摺紙,使學生初步掌握,數形結合表示數學問題的方法,從而爲下步學習做好準備,同時對學生的作品展示,評價,並對學生的成功進行鼓勵,使他們擁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2)接着根據第二個問題: 探究1/4×1/2 表示的意義。

這是學生知識跳躍的關鍵,這裏我給學生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你們還能用長方形紙折出1/2小時織布多少米嗎?在這個具體的數量關係的情境中,學生能夠折出1/2小時能織多少米,就是1小時織的一半是多少,在肯定學生獲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時,老師適時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對意義的初步發現上:求1/2小時織布多少米也就是求什麼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摺好的圖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或小組內的同學討論,你們有什麼新的想法?

小組活動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明析求1/4的一半(1/2倍)是多少也就是求1/4米的1/2是多少。從而使學生初步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操作,通過師評、互評,教師多媒體課件演示,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這樣設計教學符合標準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要求。

③學生根據問題三:獨立自主探究1/4×2/3的意義:

讓學生獨立自主在長方形紙條上表示出:2/3能織多少米?組織學生自己獨立動手操作,做完與學習小夥伴交流。然後集體交流、評價、展示,教師適時進行多媒體,直觀形象演示,不斷完善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1/4×2/3表示求求1/4的2/3是多少。(板:求1/4的2/3是多少。)

④小練習:

我們已經知道1/4×1/2 1/4×2/3所表示的意義,如果是 1/4×2/5呢?

你能再舉個例子嗎?學生舉例。並說意義。通過這個環節引導學生具體抽象出: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並板書: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本知識的教學我首先引導學生:

觀察:

(1)我們明白了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那你知道它們的得數嗎?

結合剛纔操作的過程,根據分數的意義學生不難理解,很容易說出結果,教師適時多媒體演示。

討論:

然後讓學生觀察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有什麼關係?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總結概括計算方法:一個數乘分數,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應用:計算1/4×2/3

通過這個例子訂正規範格式。

明確:爲了計算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三)反饋提高,鞏固計算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能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效果。

1、出示綠點標示的問題。先讓學生自主完成,交流時讓學生講出計算和約分的過程,學生相互評價。

2、自主練習1—4題。

在練習反饋中,我採用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訂正的方法進行,並重點關注學生,對算式意義的理解深度和計算水平。 由於本節課新授部分較多,估計練習時間不太多,所以我的練習設計以鞏固新知爲主,對於學生技能的熟練訓練,和發展留於下節課進行。

(四)總結反思 深化認識

第四個環節是總結反思 深化認識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生自由談。教師總結:是啊,我們不僅知道了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板:意義)還研究出了它的計算方法,(板:計算方法)在談收穫知識的同時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三個方面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來比較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以此樹立信心,明確努力方向。

四、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說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是“微型教案”。所以,此板書重點突出,起到了提綱挈(qie)領的作用,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指導性。

總之, 在全課的整體設計中,我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力求做到結構嚴謹、環環相扣、步步緊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確保課堂學習的高效性。同時我個人認爲數學課堂教學,教會學生數學思考的方法,遠比教給他一個數學公式更重要,整個課堂設計我比較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關於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小班的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知識經驗還不豐富,所以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較弱。新《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所以,對小班的孩子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顯得尤爲重要。今天,我選擇了在幼兒生活中容易被忽視但卻經常發生安全事故的“上下樓梯”這一孩子熟悉的生活情景作爲教學重點,精心設計了這節《上下樓梯中的安全》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初步學習在生活中自我保護的能力,並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爲習慣。

2、目標定位: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爲滿足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的需要,我把目標定位如下:

(1)學習兒歌《上下樓梯歌》,讓幼兒瞭解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2)初步樹立幼兒生活中的安全意識,養成上下樓梯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鬧,照顧前後的良好安全習慣。

3、重難點分析:

(1)重點:教會幼兒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2)難點:讓幼兒懂得上下樓梯安全的道理,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4、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自制邀請函,多媒體課件

(2)經驗準備:幼兒已有上下樓梯的經驗(最好能拍攝幼兒上下樓梯的照片做爲情景再現使用)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動靜交替。

1、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畫面呈現幼兒面前,讓幼兒在此過程中獲得直觀的感知,並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提問啓發式:

在各個環節,都相應的設置了問題,逐漸引導幼兒對活動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情景教學法:

讓幼兒將平時的不太注意的行爲提煉出來,再次着重親自體驗感受上下樓梯的正確方法。

4、遊戲體驗法:

寓教育於遊戲之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三、說學法

教學活動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以幼兒發展爲本,幼兒採用的學法有:觀察分析法,討論法,互動法等。

四、說過程:

環節一:導入活動,激發興趣(課件:美羊羊邀請函)

1、出示邀請函,讓幼兒猜想裏面會是什麼?(引出路線圖中的樓梯)

2、教師啓發式提問,“平時我們是怎樣上下樓梯的?”、“上下樓梯時我們要注意什麼?”

(“猜一猜”的形式設計,爲幼兒設置了懸念,給活動籠上了一層神祕感,使活動一開始師幼雙方都以開放的心態進入氛圍)

環節二:組織幼兒交流討論,總結正確的上下樓梯的方法。 1、你們認爲哪幅圖上的小朋友的行爲是安全的,哪些行爲是不安全的?

2、爲什麼你認爲他們的行爲不安全?(請小朋友觀看課件)

(喜羊羊)小結:我們在上下樓梯時靠右走,集體上下樓時要照顧前後,排好對一步一步兩腳交替走,不要急,不要擠。

(由於小班的幼兒年齡小,他們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多以直觀的感受爲主,爲此,我將上下樓梯的一組行爲製作成幻燈片,讓幼兒在看幻燈片的過程中能直接感知,教師鼓勵幼兒想一想,然後積極主動表述圖片中的內容並分析,同時也有助於幼兒觀察力的培養)

環節三:遊戲《小衛士闖關》 爲了幫助幼兒加強的安全意識的掌握,本環節我設計了“闖關”的遊戲。我採用搶答的形式來組織,幼兒對各類安全事件快速地進行判斷,在幼兒判斷後,出現一個可愛的“笑臉”提示,進一步幫助提高正確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複雜的說教變成了有趣的遊戲,可愛的“笑臉”增添了幾分童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環節四:

(1)學習兒歌《上下樓梯歌》。幼兒有了知識的積累、經驗的提升後,對兒歌掌握速度較快

(2)帶領幼兒出發去青青草原,體驗正確上下樓梯的方法。

(引導幼兒邊讀兒歌邊體驗,在這個環節我設置了學習兒歌就是爲了讓幼兒能將上下樓梯的安全牢記心中,加深印象)

結束,音樂《別看我是一隻羊》

各位老師:安全教育的成功需要不斷探索,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不斷讓幼兒掌握更多的自我保護的方法,同時,在今天的此項活動中的更多不當之處,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附兒歌:

上下樓梯不推擠,一個一個跟得齊。

手扶欄杆慢慢走,一階一階走上去。

下來還是靠右邊,一個一個有順序。

保證安全是第一,一定一定要牢記。

關於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且水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們大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瞭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慾望。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的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利於幼兒(幼兒食品)的身體健康(健康食品)。而且任何的季節都有着各種不同的水果,取材方便。水果的種類品種繁多,用途之廣,它的形狀、顏色、味道及生長的地方都有所不同。然而,幼兒雖然在生活中隨便都可以看到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種類、生長的地方、都還不瞭解,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幼兒對水果的內部構造、生長的地方和它的水裏的變化有所瞭解,加深對水果認識和了解。我們認爲選折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要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及情感兩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爲: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2)嘗試運用句型I have___表達自己的所有物。3)鼓勵幼兒參與到遊戲中,按照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於:感知水果的外形,瞭解水果的名稱。通過談話—水果分類—嘗水果—水果拼盤—運水果,五個環節有機聯繫,相互滲透,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要回憶生活經驗,將水果按顏色、形狀、吃法等進行分類和製作水果拼盤,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和討論,自主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爲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1)經驗準備:活動前參觀過果園。2)物質準備:蘋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個;塑料盤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籤、運水果的小筐。錄音機,音樂磁帶、投影儀。布條、小禮品若干。情境創設:水果王國,背景是各種各樣的水果。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通過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

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爲水果分類,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徵,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動是製作水果拼盤,讓幼兒在感知和認識各種水果的基礎上,提升經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製作一個有特色的拼盤。

2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水果王國”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並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說水果名稱、分水果、嘗水果、運水果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引導幼兒扮演各種水果娃娃,我扮演水果媽媽(媽媽食品)共同創編水果娃娃的動作,並組織玩《找水果》的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從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是讓幼兒通過切、掰、撥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裏果核的祕密。第三次是讓幼兒把水果放到水池裏發現水果沉浮的祕密並進行記錄。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談話講解把實物或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是通過觀看vcd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理解各種水果生長的地方。

4、互動法: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教材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除此,我們還適時的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話使幼兒從中獲得對水果祕密挖掘的認識和體驗。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對水果產生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王國的水果宴會,並通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遊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王國裏的快樂。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分水果,引導幼兒按水果的特徵、外形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協商、合作、嘗試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動中,幼兒能動手嘗試製作水果拼盤,有助於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通過對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1、多通道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中幼兒能在快樂在遊戲探索中獲得了知識。

2、操作法: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切、掰、撥、挖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肚子裏面的祕密。

3、觀察法:在活動中讓幼兒各種水果都放到水裏,通過觀察發現水果在水裏的祕密。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樣子,把幼兒帶到了神祕、新奇的水果王國,引發幼兒觀察水果的興趣。並通過回答水果皇后的問題:“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們叫什麼?有什麼營養?”過度到下一環節。目標1能自然落實。

二、根據水果的特徵分類(爲水果王國的水果分家)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爲每組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通過讓幼兒介紹,和集體小結的方式,鞏固對水果外形特徵和用途方面的認識。

三、品嚐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嚐水果王國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類,幼兒就會對水果的味道產生興趣了,因此及時的提問:你們想嚐嚐這些水果嗎?幼兒通過蒙眼睛品嚐水果,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品嚐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滿足了,幼兒愛吃,喜歡吃的天性。同時滲透,水果營養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幫助,讓幼兒意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此環節主要落實目標3

四、製作水果拼盤

幼兒已經不滿足品嚐水果了,他們蠢蠢欲動,想自己親手製作一盤可口的水果拼盤。我們在每組提供了各種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盤子等工具,讓幼兒動手操作,製作一盤有特色的水果拼盤。製作結束後,讓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將製作好的拼盤放在投影儀上展示,並向大家做介紹。此環節落實目標2

五、運水果

活動結束前,通過遊戲運水果,讓幼兒把水果王國的水果運回家,來延長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吃了水果,動手製作水果拼盤後,需要運動。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動靜交替的,因此,我們在最後一環節,讓幼兒動起來,用小筐將剩下的水果運回家,並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請幼兒將剩餘的水果帶走,既是爲水果皇后幫忙的表現,又達到了運動的效果。相信幼兒對水果會產生持續的興趣,從中生成出更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活動。

關於說課稿4

一、 設計意圖:

聖誕老爺爺又來了,小朋友們都很高興,因爲他們可以收到聖誕老爺爺送的禮物了。我的這個半日活動設計便是以聖誕老爺爺的禮物這一條線索貫穿始終。新綱要中“根據幼兒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的指導精神爲依據。我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是通過自己想各種方法來通過障礙、達到目的地的體育活動,而第二個主題活動是由“製作聖誕禮物”這個想法的延伸添畫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聖誕爲主線,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我設計的是大班的活動5—6歲的孩子肌肉以及骨骼發展較爲完善,能夠基本完成爬、鑽、跳及平衡等動作,但是由於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獨立面對挫折、困難往望無以應對,針對這些情況,我將第一直主題活動《找找聖誕老爺爺》的活動目標指定如下:

1、 通過到聖誕老爺爺住的城堡所經過的一系列障礙來訓練幼兒園爬、鑽、條及平衡的能力。這也是活動的重點

2、 培養幼兒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

3、 教幼兒堅強勇敢、努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意志品質。

二、 說教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討論發法,、遊戲法、啓發提問發等教學方法

運用直觀法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幼兒年齡小,利用多媒體動畫能更好的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

採用提問發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的`觀察,啓發幼兒的積極思維。

我運用啓發性的提問來引導幼兒觀察環境,找出解決問題方法。

用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法也是孩子最能接受的方法。

三、 說活動準備:

高爾基說:“學習是最大的動力,就是對所準備材料星期,因此我做了豐富的準備工作

1、 錄因機、磁帶 2、場景設置 3、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4、佈置一間有聖誕氣氛的活動室

四、 說學法:

通過以上老師使用的教法爲依據,整個活動中以幼兒爲主題,重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並使用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通過啓發——觀察——實踐——的出結論

五、 說活動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已經發育情況、新《綱要》精神,本次活動設立四個環節完成目標:(一)導入:在歌聲中入情

(二)深入:在探究中激情

(三)活動:在情景中抒情

(四)延續:在擴展中生情

爲什麼要安排這四個環節呢?

1、 導入:開始部分十分重要,如果能在這部分吸引幼兒的興趣,讓

幼兒投入到活動中來,能爲後面的活動重點做好鋪墊。因此,我利用聖誕代表曲《鈴兒響叮噹》配合有聖誕氣氛的活動室安排,告訴小朋友,明天是聖誕節了。

關於說課稿5

第一課時

衆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1996年,我校參加了國小語文“四結合”教改試驗的研究,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兩年來,對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語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爲教育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開創了語文課堂新局面。

今天,我要說的是一堂典型的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閱讀教學的課例。

一、說教材

《北京》一課敘述了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從教材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1.結構嚴謹。

課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最後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抒發了讚美和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間2、3、4三段對北京的景物展開了具體的描寫,並且都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2.選擇精煉。

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徵;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蹟和公園。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課文語言清新、簡潔、淺顯,字裏行間洋溢着對首都北京的讚美之情和熱愛之情。

《北京》一課是第五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第七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要注意寫了哪幾個方位,每個方位都寫了什麼。”而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僞建築。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爲:課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順序具 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並且使學生通過本段課文的學習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本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由於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要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是有一定難度的。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難點爲: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並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

二、說教學目標

《北京》—課的總教學目標是: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23個新詞的意思。

2.能正確妙寫課文中帶頓號的句子,認識頓號。

3.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5.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初步培養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課時安排是兩課時。

第一課時:感知全文,講讀課文1、2自然段,學習有關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3至5自然段,學習有關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建軍星露生字,掌握—個多音字“都”,理解,12個新詞的意思。

(2.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操作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1、2兩段。

(2.能按方位順序閱讀課文第2自然段,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

情感目標:感受北京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有的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形象的聲音及完整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施展出獨特的魅力,對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其效果是酚明顯的。根據我以往的教學實踐,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於語文閱讀教學,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發揮輔助作用,而且是其他傳統教學媒體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輔助掌握生字;

2.輔助掌握詞語

3.輔助閱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越功能,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

那麼,把多媒體計算機運用於課堂教學,在具體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學原則、教學規律,發揮其優越功能和輔助作用呢?下面我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來談一談。

四、說教程

(一)藉助c a i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一邊看大屏幕,一邊放錄音,同時出示課題,開門見山。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對北京有哪些瞭解?”由此,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特有的聲像效果,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簡單的說話訓練,活躍課堂氣氛,使整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藉助c a i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通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着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藉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奠定了整堂課的基調。

然後,在預習的基礎上,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同時讓學生提出預習字、詞時出現的問題,請計算機幫助解決。

(三)藉助ca i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本段的教學是落實本堂課重點教學目標的載體,也是落實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的.載體。下面我就重點來講講這一段的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演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讀。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本段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直觀的感知。

接着,運用課件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三個導讀提示,是緊扣課文內容,針對課文閱讀訓練重點提出的,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在導讀的過程中,如教學需要,計算機還可以提示正確的答案。比如在討論第2題時,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井說一說天安門廣場上有哪些雄偉的建築物,然後用鼠標點擊出答案,給學生及時的信息反饋,幫助學生判斷、矯正自己思考結果的失誤。

如果學生對某一建築不是十分的瞭解,想作出進一步的認識,那麼也可用鼠標點擊、熱擊,找開視窗,從圖片中瞭解建築物的外形,從文字介紹瞭解建築物的特徵,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導讀、議論完之後,請學生動筆完成課堂練習第5題,按課文內容填空 。

這樣,通過cai課件的導讀、演示、幫助、引導學生來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課文,明確天安門廣場上的建築物及其各自的位置,再讓學生通過課堂練習進一步地鞏固、深化、突出了教學重點。

接下來,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寫了北面天安門城樓的一段話。請學生找出這段話中表示方位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讓學生初步明確城樓、小河、石橋、華表四者之間的位置關係,然後請學生通過cai課件,動手來放;放城樓、石橋、小河、華表的位置,並逐步要求一邊操作,一邊介紹,按方位的順序來介紹天安門城樓的景物。

這個環節是本堂課的教學難點,這裏運用多媒體計算機來輔助,可以變抽象爲直觀,並讓學生的手、腦、眼、口都動起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難點。

在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深入,讓學生結合廣場南面、西面、東面及中央的建築物再來具體地介紹一下。這既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本堂課的難點。但是,在前面我們已經有了兩個十分紮實的鋪墊:其一,是討論三個導讀題,完成課堂作業第5題;其二,是按方位順序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說話訓練。所以在此,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一氣呵成了。相信學生有這一個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能力,當一個出色的小導遊。在學生爭先恐後、興致勃勃的介紹中使本堂課達到高潮。

最後,運用課件輔助朗讀的功能,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實本課的情感目標。

以上是本課的重頭戲,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成功地駕馭多媒體計算機,合理地運用cai課件,可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藉助ca i優化練習,達成目標。

這個練習是針對本課重點設計的,它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功能,讓它來幫助教師完成課堂中反饋這—個重要環節,使學生更快,更有效地獲取反饋信息,並能及時矯正錯誤,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進一步達成本課教學目標。(以上說教學過程部分都是配合多媒體計算機課件演示進行的)

綜上所述,大家不難發現,多媒體計算機所能提供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學生在學習中眼看、耳聽、口說、手腦並用,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大家也不難發現,把多媒體計算機引入課堂,無疑是教師學的“利器”,具有十分明顯的輔助作用和十分巨 大的潛力。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開創語文教學新局面,這將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課時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畫,畫裏盛開着鮮花,飄動着車流和人羣,散發着濃郁的現代氣息。從這幅畫上,我們能讀到高聳的大廈,閃爍的霓虹燈,彩虹似的立交橋,許許多多的建設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書寫着新的一頁,不停地畫着新的圖畫。

一、說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學習有關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教學目標:1,鞏固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3、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2、重點、難點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理解課文。

二、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能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於語文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生字;掌握詞語; 輔助閱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越功能,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

三、說教程

1、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通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着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藉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藉助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指名讀第一段後問:讀後知道了什麼?強調“美麗”一詞讀重音,齊讀。

3、課文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內容。並指導朗讀好:“又莊嚴、又美麗”,“又“字讀重一點。通過朗讀要求讀出感情來。接下來,學習第三自然段讀後請學生說說:你又知道了什麼?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兩個詞語。第四自然段出示課件讓學生體驗北京的美讀後再討論“你愛北京嗎?爲什麼?再讀第五自然段,並要用一種愛北京的語氣來讀。

四、不足的地方

1、是對一些重點的詞講的不夠到位,例如:“矗立、莊嚴、寬闊、綠樹成陰、川流不息、高樓大廈”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讓學生指出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間的方位。 五、努力的方向 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理念,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設計教學,創造性的進行教學。

關於說課稿6

教學背景:

我們湖北一年四季盛產品種多樣的蔬菜瓜果,我們不僅能品嚐到它們鮮美的滋味,而且還能觀賞到它們鮮豔的色彩和各種形態。此外,我們還能在各種宴席上,看到廚師運用巧手將蔬菜瓜果雕刻成龍、鳳、魚、兔等各種美妙的形象。現在正值春季,爲什麼不將這有利的條件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爲此,我在人教版的國小美術課本第四冊第十一課《蔬果變變》中,進行了一次“開放式”、“研究式”大膽的教學嘗試。本課《蔬果變變》正是基於蔬菜瓜果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繫的特徵,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生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

教學理念:

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新的美術課程標準,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蔬果變變》是人教版第四冊當中的一堂設計·運用課。在教學中緊緊圍繞自主學習、與人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創造潛能,並使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進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課程描述:

一、教材分析:

在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色彩鮮豔、造型獨特的蔬菜瓜果,稍加改變後,就可以成爲情趣盎然的藝術品。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蘊含着美的源泉,藝術來源於生活,一個個造型獨特的蔬菜瓜果給了孩子們太多的啓迪,在這裏孩子們找到了理想的立足點,擦亮了思維的火花,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激發了創造美、表現美、點綴美好生活的興趣和慾望。

二、教學分析:

本課是一節設計·運用課,我以故事遊戲爲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並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造型,設計、運用,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慾望,體驗愉悅感和成就感。本節課通過學生親眼觀察、親手觸摸充分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小手將收集到的各種蔬菜瓜果,運用各種工具、方法進行創作,體驗設計·運用的樂趣。在教學中我大膽地讓學生嘗試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挖掘學生的創造力、表現能力,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案設計:

課 題:蔬果變變

學習領域:設計·運用

教學對象:國小二年級學生

人文主題:藝術與生活

課 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按照學習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開想象,將收集到的'蔬果製作成各種立體的作品。

3.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作品。

4.讓學生走進生活,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設計知識,通過幾種方法進行構思設計。

2.蔬果的製作方法,通過示範解決。

學具準備:蔬菜、水果、牙籤、切刀、刻刀、彩紙

教具準備:磁帶,示範作品及蔬菜、水果、切刀、刻刀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趣味性展開導入法

師:小朋友們,今天森林裏舉辦了一個動物狂歡節。聽!音樂響起(CAI課件播放《動物狂歡》音樂會,一些可愛的蔬菜瓜果蹦蹦跳跳地一會兒組成了水果娃娃,一會兒變成了可愛的小動物聚集在舞臺歡快的歌舞起來。)(由動畫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今天的森林動物狂歡節熱鬧嗎?

生:熱鬧!和平時的狂歡節不一樣。

師:怎麼不一樣呢?

生:這些動物、娃娃是由蔬菜和水果變成的。

師: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蔬果變變的世界裏。

板書課題:蔬果變變

二、講授新課:

1.欣賞作品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把動物狂歡節那些可愛的動物、娃娃們請到了現場。(放音樂,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動物、娃娃們進場)(同學們有節奏地拍手歡迎小客人)

師:這些小客人漂亮嗎?它們美在哪?

(學生自由發言:是由水果、蔬菜組合而成的,顏色鮮豔,造型美、生動有趣)

總結:沒想到平時這些吃的蔬菜瓜果,可以變化成美麗可愛的動物、娃娃。

師:小朋友們,今天森林動物狂歡節邀請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參加它們的晚會,你們想參加嗎?

生:想。

師:可它們要求用蔬菜瓜果造型來參加晚會?怎麼進行蔬菜瓜果造型呢?

2.分析、討論、找方法。

師:請每一小組根據你們喜歡的蔬果變變作品,共同討論找方法,也可以試着做做!(分小組討論、試做)。

生:鱷魚是黃瓜做的,用一條黃瓜做身軀,再用小黃瓜切四條腿,用牙籤插在軀體上就做成了。

豬是用藕做的,切兩片藕作耳朵,用一段藕作身,採紙剪眼睛,就成了可愛的小豬。

師:這些可愛的動物、娃娃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呢?

生:材料用了各種蔬菜瓜果、牙籤、彩紙、固體膠;方法是用牙籤插接、粘貼彩紙、固體膠。

3.示範

師:材料和方法我們已經找到了,那應該怎樣做呢?

(出示整個茄子)看看這個茄子像什麼?

生:茄子像蝸牛的身體、小帆船、鯊魚的身體……

師:要做成這些形狀還缺少什麼?誰來想想辦法?

生:還缺蝸牛的殼、眼睛……可用洋蔥做蝸牛殼,小蕃茄做眼睛。

師:怎樣將這一個個的零件(蔬果)組裝起來呢?

師:可以用我們剛剛找尋到的牙籤插接法。(教師示範:教師通過視頻展示臺演示)

4.討論你準備製作什麼?

自選蔬果,分小組討論可以做什麼?怎麼做?

三、學生創作,教師巡迴輔導。

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囑咐學生注意安全。作業:利用各種蔬菜瓜果進行造型。

(視屏出示一些優秀作品,並播放音樂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

四、展示、互評。

每組選一個代表介紹作品,同學之間互評作品的不足之處和優點。參加動物狂歡節,並評選出狂歡節最佳嘉賓。

五、收拾與整理。

先將用剩下來的牙籤,小樹枝等物品收集在一起,再將其他物品歸類收拾,將桌子擦洗乾淨,注意安全。

反思

1.教學思想的創新

教學思想決定着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本課通過一系列教學創新手段(故事趣味性導入法,實驗操作、故事想象、人性化的互評方式等等),開發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力。教學中不以灌輸知識爲重,而讓學生通過觀察、各種實驗活動和創設情景,找尋方法步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究實踐能力,體現出“以人爲本”的課改理念,符合美術課程標準精神,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2.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重視;探究能力與想象能力經常被忽視。而國小生有着好動、好幻想的特點,其內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極其豐富的,本案例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形式:故事遊戲導入→實驗創作→自我找尋方法→進入故事想象創作;營造一個寬鬆,探究的課堂學習氛圍,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中完成的,充分體現了教師靈活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引導啓發。這節課的課堂氣氛是十分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也是相應和相互統一的。

3.教學評價的個性化

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往往只看學生作品的優劣,而對於學生的作業過程並不很關心。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完全是取決於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的肯定與否來進行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造空間和情感的發展,在作業展評中讓學生互評的形式互相欣賞、交流、評價,把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分享,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交流展示,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學習精神,體現出人際間的交流與關懷。

關於說課稿7

教學目標

I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題。

2、抓住文章語言進行整體把握。

3、培養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II過程與方法目標:

1、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爲主)。

2、小組學習,責任分工。

3、朗讀法、討論法等。

III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在名人的感染中昇華自己的愛國情懷;

2、樹立遠大志向,立志報效祖國,唱響“我的中國心”。

課前準備

利用微機課,在老師的指導下上網查閱資料。

(1)科苑精英——鄧稼先

(2)“兩彈一星”功勳榜

(3)《弔古戰場文》的譯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文

影像創設情景多媒體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國實況,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的實況。

話語激情導入那爲改變中國屈辱史,使原子彈、氫彈成功爆炸,爲此做出巨大貢獻的就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鄧稼先,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尋這位名人的足跡,去品味他的靈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快速瀏覽整體感知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

1、文章在形式上有什麼特別之處?

2、結合每段小標題,瞭解各段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彙報。

三、合作學習局部深入

1、本文是由“板塊”拼接而成,教學中採取化整爲零,小組自選內容,分工合作的方式。文章的六個板塊,分配給六個小組進行自主探究。

(友情提示,參考學習內容)

(1)勾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詞語,研討品析。

(2)感情朗讀重點語句,優秀文段。

(3)想想文段與主要人物鄧稼先的關係(或文段寫了一個怎樣的鄧稼先)。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巡視適時參與研討。

3、全班按段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提煉文段重點,指導品讀研討。

(1)朗誦品析“任人宰割”的句子。(出示地圖與圖片);

“中國人站起來了”的句子;中國發射原子彈(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出示原子彈、氫彈爆炸電影及神舟5號圖片)。

(2)朗讀“我不能走”一節中的重要句子。想想表現了鄧稼先怎樣的精神品質?

(3)作者引用《弔古戰場文》、《中國男兒》有什麼用意?

(4)爲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4、學完全文,你讀到了一個的鄧稼先。

(1)小組討論總結,上講臺自由板書。

(2)通過各個小組的彙報,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立體式的鄧稼先,鄧稼先是憑着什麼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就呢?(繪心形圖寫板書——中國心)

一顆心,一顆紅彤彤的中國心,透過這顆心,我們看到了:

一個鮮爲人知的鄧稼先,

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鄧稼先,

一個才智超羣、意志堅強的鄧稼先,

一個身先士卒、甘於奉獻的鄧稼先,

一個影響了人類歷史、樹立了民族尊嚴的鄧稼先……

四、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1、同學們,我們也是炎黃的子孫,我們也擁有一顆澎湃的中國心。現在,讓我們一起唱響自己的“中國心”,讓我們的靈魂與鄧稼先靠得更近,讓我們的心與祖國貼得更緊。

(播放MP3《我的中國心》,學生自由跟唱。)

2、你的心澎湃了嗎?(學生答),或許吧,面對茫茫戈壁、面對一堆堆“粗估”參數,鄧稼先沒有退縮,在鄧稼先的一生中,給我們留下了一句了不起的名言,請同學們閱讀課前查閱的鄧稼先資料,找出這句名言,寫在本課題目的下邊?

(學生閱讀資料並交流)

3、學生給鄧稼先寫“墓誌銘”。

(老師示例:朋友,此墓中長眠着的老人,是一個“大寫”的人;一個“站立”的人。他用他那“大寫”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氣,在中國的大地上“站立”起了兩朵“大寫”的蘑菇雲。從此,讓中國“大寫”,讓中國人“站立”。他,就是兩彈元勳——鄧稼先。)

【結束語】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這句鄧稼先臨終前的遺言(板書),今天依舊響徹在我們的耳畔。鄧稼先,用他的樸實的語言和滿腔的熱血,詮釋了一個大寫的中國人,讓我們感受到了一顆熱情澎湃的中國心。鄧稼先,用他忠厚純正的品質,身先士卒,甘於奉獻的精神鑄就蕩氣迴腸的中國魂,讓我們踏着這位名人的足跡,去開拓、創造祖國美好的明天!

【板書設計】

鄧稼先

楊振寧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兩彈一星兩彈元勳

中國心

_________的鄧稼先

_________的鄧稼先

……(師紅粉筆繪寫)

(由學習小組總結書寫板書)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是中班的語言活動,本次活動主要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幼兒感受被愛的幸福,並借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對媽媽的愛有那麼多。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中班上學期是促進個體主體性發展的第一階段,初步開始學習從理性層面山個認識和接納自己。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目標:喜歡欣賞文學作品,主動積極地參加文學活動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調,能夠運用適當的語言、動作、繪畫等形式表現自己的見解,結合《新綱要》中語言的目標:讓幼兒的語言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能力等其他方面共同發展。

1、欣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2、感受故事所表達的深深的母子之愛,體驗被愛的幸福

(三)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用語言大膽地表達對媽媽的愛

難點:通過肢體動作來比較愛的多少

(四)教學準備

掛圖、背景音樂、圖片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教師成爲學習活動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啓發式的`提高引導幼兒,還應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三、說學法

通過多種載體激活幼兒的原因知識、經驗、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聽一聽、講一講、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提高認識、判斷力昇華情感。

四、教學過程

我採用了以啓發式的提問回憶原由經驗,引出活動主題爲主線,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地組織活動。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的開始,我直接以提問式:你愛你們的媽媽嗎?你有多愛你們的媽媽?這樣的提問引起幼兒的關注爲下面的環節做鋪墊。

(二)觀察比較

教師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小兔子和兔媽媽的動作。

(三)欣賞故事,理解故事情節

幼兒欣賞故事,首先教師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提問,使幼兒對故事中小兔子對媽媽的愛,媽媽對小兔子的愛有個瞭解。討論:小兔張開小手,張到無法再張開說:"我愛你有那麼多",媽媽也張開手,張到無法在張開說:"我愛你有那麼多"。用故事個個情節進行討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師爲幼兒準備材料,讓幼兒觀察得出結論。

(四)拓展知識

教師以啓發性的語言引導幼兒思考,拓展知識,以樹、大海、山、星星、月亮等鼓勵幼兒選擇圖片當中的一幅來表述對媽媽的愛。如:樹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大海有多大我就有多愛你等.....用語言大膽的表述對媽媽的愛、對朋友的愛、家人的愛,通過這個活動爲家庭創設一個表達愛意,增進母子親情的機會。

關於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口耳目》是識字,寫字教學的第二課,語文中的12個字都是象形字,並且配有形象的圖片。新課標要求,識字教學應在符合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的前提下,調動學生識字積累的熱情,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習。

2、教學目標

根據“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識記漢字,應在辨認字形中瞭解字義,結合字議瞭解,識記字形。並結合本課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 ノ丶”3種筆畫。

(2)感悟漢字的形象性,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是認識12個生字,會寫“十、木、禾”3個字;難點是識字形。

二、說教法、學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學過程,必須然是主動的認知過程,在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和幫助學習者自己學習。

因此,我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制定以下教學方法:

(1)闖關遊戲激趣法

(2)圖字結合識記法

(3)合作、互助法

三、說教學程序

爲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教學設計及依據如下:我採用循序浙進的指導方式,使學生由圖文結合識字向形義結合識字。在此基礎上,最後達到學生不僅會認,並且學會書寫。

具體環節如下:

(1)識字遊戲。在上課之初,讓學生自己識讀教師出示的前6個漢字。並說說自己是從哪裏認識這些漢字的。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放手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自學能力。

(2)圖文結合識字

①將上一環節認得的字,與每個生字所指的事物進行相互聯繫,這是一個學生理解字,由形到義的過程。運用圖片和教師講解深入淺出地剖析了象形字的造字規律,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一些漢字是由圖畫演變來的。

②出示另6幅圖片,觀察這6幅圖片所畫內容,通過以上學習漢字的經驗,找出與現在6幅圖相應的漢字。並說說圖上物體與漢字的聯繫。這種直觀的圖文結合學習方式使學生輕鬆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發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練習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當學生學會運用形義結合,識記漢字之後,有很強烈的書寫願望。而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發現漢字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分析每個漢字的筆畫、筆順、結構,爲學生進一步自學生字打下堅實基礎。

總之,本課採用遊戲合作,互助等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與生活緊密聯繫,這不僅讓學生記住字形,而且還了解字議,增長了見識。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口耳目》說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說課稿9

一、說教材

《ai ei ui》一課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課中包括韻母教學和兒歌教學。本課是第一課時。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級段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讀“ai、ei、ui”三個複韻母,滲透發音方法。

2、會認讀“ai、ei、ui ”的四聲。

3、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的書寫韻母ai、ei、ui。

(二)過程與方法

在遊戲、活動中,讓孩子們去嘗試、去發現、去合作、去探究,使他們親身經歷整個學習過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拼音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學習精神,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慾望。

由於複韻母ai ei ui是由兩個單韻母合成的,學生容易發成兩個單韻母的音,學生對複韻母的發音方法掌握不夠,因此我將掌握3個複韻母的音、形、四聲及標調方法作爲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給ui標調作爲本課時的難點。

二、說教法

由於本課是第一次複韻母教學,爲了能夠讓學生正確、清楚地掌握複韻母的發音方法,以及準確、流利地發好這三個音。在教學中我採用提示、設疑、討論、遊戲、電教媒體等方法來教學本課。

本課所運用的教具有:拼音卡片和多媒體電腦PwerPint。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篇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以下幾個環節來教學本課:

(一)複習,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了認讀單韻母和聲母,將單韻母卡片粘貼在黑板上,使本來枯燥的複習變得趣味盎然,然後讓學生分類,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二)學習ai

在導入部分,我讓學生將單韻母卡片粘貼在黑板上了,這些單韻母是分散着的,現在就要讓小朋友去挪動卡片,讓六個單韻母一個挨緊一個,空出位置給準備學的韻母。並引導學生說,這些單韻母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空出位置給別人,多友好啊!引出“ai” 音。再出示,媽媽和小孩子在一起,誰高誰矮?進而引出複韻母ai,再板書。再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 從而過渡到新課的學習,讓無關緊要的挪動字母卡片變成生動的教學資源,並且在這樣的情境中調動已有的經驗去觀察ai的特點,這個新的知識點是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發現,不是我們老師給予的,要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肯定有學生會讀,然後再指名讀。 老師糾正。再齊讀。再合作讀(就是你讀我聽,或者是我讀你聽)教師以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使教師極具親和力,讓學生在真實,生動的師生互動情境中悟到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再讀ai的四聲(出示ai的四聲)先按着順序讀,再倒過來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三)課中休息,遊戲

玩扳手腕的遊戲,引出ei的'發音。

(四)學習ei

先學習讀準ei音:

ei由哪兩個單韻母手拉手?誰會讀?然後再指名讀,齊讀。《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習的力量來自孩子的主動性”。這一環節扳手腕這個遊戲巧妙貫穿在ei的學習中,這樣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就很能吸引孩子,孩子能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在活動中掌握讀音,鞏固讀音。

再學習ei的寫法:

(出示)小朋友“明明”寫的ei(這裏e和i分得比較開)讓學生觀察寫得好不好?爲什麼?怎樣寫纔好?

然後讓學生到黑板上書寫。引導學生看明明這位小朋友寫的字,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中,自己主動發現寫好複韻母的竅門。充分相信學生自己能寫好,學生認真觀察,細心書寫,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後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會變成一種動力,爲後面主動學習、自覺觀察奠定基礎。

(五)學習ui

創設打電話情境,引出ui.

然後讓學生觀圖記Ui的發音和形。

(六)鞏固訓練

出示電腦,學習聲母和ai ei ui的拼讀。用分組讀和開火車讀等活動,讓學生在熟讀中識記字音。

關於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着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的聰明,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觀察與狐狸拔掉老虎牙齒有關的圖片,通過自主閱讀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演一演,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動。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有安靜傾聽的意識,願意參與閱讀活動。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人手一本小圖書 圖片 大圖書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提問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利用觀察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過提問觀察並回答,讓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表演法讓幼兒在通過學習對話的同時演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話,更容易的使幼兒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動,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以及故事的內容。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表演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獲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兒在學習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變化,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激發幼兒看圖書的興趣。2、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3、引導幼兒想想大老虎沒有牙齒後,故事的結局。

(一)、分別出示有牙齒和沒有牙齒的老虎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熟悉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知道老虎最厲害的地方是哪裏?後來它的牙齒爲什麼會沒有的?到底是爲什麼?(通過猜測,看圖書知道真正的答案)

(二)、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小狐狸不怕大老虎的圖片。提問:你從哪裏看出來狐狸不怕大老虎?學醫學它的樣子。爲什麼它不怕大老虎?

2、閱讀第三到第九幅圖片。提問:狐狸想了一個什麼樣的好辦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的對話。小狐狸爲什麼要送糖果給老虎?老虎喜歡吃嗎?從哪裏看出來?一個一個的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在自主閱讀中知道故事的發展,通過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3、找出圖片10~13,提問:老師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講出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是那幾幅?爲什麼大夫不願意幫大老虎拔牙?通過傾聽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4、共同閱讀最後兩頁故事,提問:小狐狸是怎麼樣走來的?又是怎麼樣幫大老虎拔牙的?通過講述和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三、引導幼兒想象大老虎沒有牙齒後,故事的結局。

通過討論的方法想象沒有牙齒後大老虎會怎麼樣?由此引導孩子創編故事的結局,培養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四、延伸活動: 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並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

關於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下午)好!我是X號選手。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六課《窮人》,課題分兩個課時完成,下面我將根據第二課時的內容來進行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窮人》是六年級S版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寫的是家境貧寒的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顧自家的窘困,毅然收養死去的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本文所在的第四單元“情暖人間”的文章都是美好真情的讚歌,學習這個單元,主要感受朋友、親人、鄰里的真情。本文是學習了第一篇課文關於朋友真情之後,學生進一步感受鄰里的真情,(這些話可否不說呀?我怕時間不夠。或者再簡縮一點。呵呵)是國小六年級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人間真情的好材料,更是他們得到人文啓迪的好題材。

(國小語文課本的單元不像中學的,他不是文體的歸類,而是從寫作內容上歸類。第四單元爲“情暖人間”,其課文分別是《古詩三首》、《窮人》、《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永生的眼睛》、《船長》。)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小說的文體特點,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評價小說人物的能力。(夠具體了嗎?哈哈)

3、情感目標:體會窮苦的勞動人民淳樸、善良、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使學生得到人文啓迪。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把握課文內容,正確評價人物。

2、難點:理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通過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題。

四、教法、學法

(一)教法:問題教學法、對話問答啓發法、誦讀教學法。

(二)學法:朗讀感悟法、小組合作法、討論探究法。

(我選擇第二課時爲我的說課內容,還要說明課時安排嗎?)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學習了《窮人》的第一段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複習舊知來導入新知:正當桑娜等夫心切之時,她做了什麼事情,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完整的導語可否不出現在說課稿中?)

(設計依據:描述畫面,帶入情境法,營造氣氛,激發學生感情,可爲整堂課的講解定下基調。)(這些在說課時可以不用說出來)

(二)精讀課文,領悟內涵

爲了便於授課,使教學程序更加有條理,我充分運用問題教學法,通過設計以下5個問題展開整篇課文的教學。

1、 第二段主要寫了誰,做了什麼事情?結果怎麼樣?

(參考:寫桑娜把鄰居的兩個孤兒抱回家,結果內心忐忑不安,擔心丈夫不同意。)(說可時不必念出來)(下同)

我將運用問題教學法把學生引到第二大段的學習中。首先,讓學生邊朗讀邊找出描寫桑娜的心理活動的句子;通過點名提問學生,然後師生集體糾正、總結,老師概況板書(桑娜:非……不可,忐忑不安,揍我一頓也好)。最後讓學生反覆朗讀,品味描寫人物形象的語言,體會六個省略號在文中的不同作用,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及思想感情,爲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文章主題做鋪墊。

2、分析人物形象

老師引導:據其家庭情況她有能力幫助西蒙撫養孩子嗎?說明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參考:說明她是一個善良、有同情心,關心窮人的人。)

運用小組合作法,引導學生找出描述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後鼓勵學生討論探究並分析人物形象,最後教師進行糾正、歸納,並板書(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

2、 第三段主要寫了誰,做了什麼事情?

(參考:寫漁夫回來聽說鄰居西蒙死了,主動要求妻子將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

首先,讓學生邊朗讀邊思考問題,然後分別找出描寫漁夫的神情、動作、語言的.詞句;同時提出問題:漁夫的臉爲什麼會變得嚴肅、憂慮?“熬”字說明了什麼問題?最後,師生集體解疑,老師板書(漁夫:憂慮、得……報過來、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3、 分析人物形象。

(參考: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

讓學生找出描寫人物的詞句及漁夫和桑娜的對話,指導學生反覆朗讀,並通過小組討論,從而體會、歸納漁夫的人物特點,最後師生集體糾正、歸納,並板書(善良、有同情心、關心窮人)。

(依據:小組交流是反饋信息的最佳形式,能很好的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羣體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爲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這些在說課時可以不用說出來)

4、 從兩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中你體會到什麼?

(參考:主人公的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助人之心,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品質。)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漁夫和桑娜的對話,從而體會文章情感,讓學生從樸實的語句中感受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深入領會桑娜漁夫善良的心。

(依據:把朗讀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有感悟後品讀,在品讀中加深感悟。另外,把朗讀的方法教與學生,“授之以漁”,也體現“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這些在說課時可以不用說出來)

(三)總結

通過複述故事,讓學生回顧全文,總結歸納課文主題,再次品讀小說語言,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

爲了發散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良好情感,讓學生各抒己見,說說在學習文章之後,從主人公的行爲中得到什麼啓示?

八、課後作業

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續寫故事的作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漁夫和桑娜及七個孩子今後的命運。

九、板書設計

(我就覺得這板書太多了,只有六七分鐘說課,哪能寫得了那麼多字啊?嗚嗚……我想辦法精簡一下吧!對了,能不能只板書課題,板書設計只在說課稿中呈現呢?嘿嘿……)

窮人

人物 內心變化 性格特點 主題

溫暖而舒適

心驚肉跳 勤勞、善良 窮苦的勞動

沒有抱怨 人們淳樸、

桑娜 非……不可 善良,寧可

臉色蒼白 善良、同情,關心他人 自己多吃苦

忐忑不安 也要幫助別

窮人 揍我一頓也好! 人的高尚品

質。

嚴肅、憂慮

漁夫 得抱過來 善良、同情、關心窮人

能熬得過去

寫作特點:語言通俗易懂,脈絡清晰。

刻畫人物(神態、動作、心理)語言生動細膩。

關於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本次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節《集合》(第一課時)。集合這一課裏,首先從國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並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徵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把集合的初步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爲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着密切聯繫,它們是學習、掌握以及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從知識結構上來說是爲了引入函數的定義。因此在高中數學的模塊中,集合就顯得格外的舉足輕重了。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和內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特徵,依據新課標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瞭解"屬於"關係的意義,掌握集合元素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景設置提出問題,揭示課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習慣。並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實現"一切以學生爲中心"的理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的人文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由集合的學習感受數學的簡潔美與和諧統一美。同時通過自主探究領略獲取新知識的喜悅。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爲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元素特徵。

教學難點:掌握集合元素的三個特徵,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二、說教法和學法

接下來則是說教法、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互相聯繫和統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什麼樣的教法必帶來相應的學法,以遵循啓發性原則爲出發點,就本節課而言,我採用"生活實例與數學實例"相結合,"師生互動與課堂布白"相輔助的方法。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體驗,憑藉有趣、實用的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探究能力,更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技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自主探究、觀察發現、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等。

總之,不管採取什麼教法和學法,每節課都應不斷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機制,不斷優化教師本身的教學行爲,自始至終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說教學過程

接着我來說一下最重要的部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流程主要分爲六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目標)、自主探究(感知目標)、討論辨析(理解目標)、變式訓練(鞏固目標)、課堂小結(自我評價)、作業佈置(反饋矯正)。上述六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多層次、多角度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環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目標

課堂開始我將提出兩個問題:

問題1:班級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問班級一共多少人?

問題2:某次運動會上,班級有20人蔘加田賽,16人蔘加徑賽,問一共多少人蔘加比賽?

這裏我會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討論問題,事實上小組合作的形式是本節課主要形式。

待學生討論完畢以後我將作歸納總結:問題2已無法用學過的知識加以解釋,這是與集合有關的問題,因此需用集合的語言加以描述(同時我將板書標題:集合)。

安排這一過程的意圖是爲了從實際問題引入,讓學生了解數學來源於實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慾望。

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自主探究

讓學生閱讀教材,並思考下列問題: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號?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安排這一過程的意圖是給學生提供活動空間,讓主體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讓學生自主探究之後將進入第三環節:討論辨析

小組合作探究(1)

讓學生觀察下列實例

(1)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2)所有的正方形;

(3)到直線 的距離等於定長 的'所有的點;

(4)方程 的所有實數根;

通過以上實例,辨析概念:

(1)集合含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爲一個集合,也簡稱集。而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號{ }或大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小組合作探究(2)——集合元素的特徵

問題3:任意一組對象是否都能組成一個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麼特徵?

問題4:某單位所有的"帥哥"能否構成一個集合?由此說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

問題5:在一個給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由此說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複出現的

問題6:咱班的全體同學組成一個集合,調整座位後這個集合有沒有變化?由此說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是沒有順序的

我如此設計的意圖是因爲: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感受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根本動力。

小組合作探究(3)——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問題7:設集合A表示"1~20以內的所有質數",那麼3,4,5,6這四個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中?

問題8: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a屬於集合A,記作a∈A

問題9: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a不屬於集合A,記作aA

小組合作探究(4)——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問題10:自然數集,正整數集,整數集,有理數集,實數集等一些常用數集,分別用什麼符號表示?

自然數集(非負整數集):記作 N

正整數集:

整數集:記作 Z

有理數集:記作 Q 實數集:記作 R

設計意圖:由於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相互得到啓發,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四環節:理論遷移 變式訓練

1.下列指定的對象,能構成一個集合的是

① 很小的數

② 不超過30的非負實數

③ 直角座標平面內橫座標與縱座標相等的點

④ π的近似值

⑤ 所有無理數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自我評價

1.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這節課主要解釋了什麼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思想方法進行小結,形成知識系統。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一點評,讓學生的思想敞亮的發揮出來。

第六環節:作業佈置,反饋矯正

1.必做題 課本習題1.1—1、2、3.

2.選做題 已知集合A={a+2,(a+1)2,a2+3a+3},且1∈A,求實數a 的值。

設計意圖: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所有學生都有成功的情感體驗。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爲了讓學生直觀易懂的看筆記,板書應設計得有條理性、概括性、指導性,所以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集 合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特徵

(學生板演)

3.常見集合的表示

4.範例研究

關於說課稿13

《認識周長》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41頁的《認識周長》。

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認識周長》是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因此,使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規則圖形,也看到過一些不規則圖形,但是沒有真正體會過周長的實際含義,要讓學生理解,周長就是繞圖形一週的長度,是一個較難的過程,結合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周長,初步學會表達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實際活動,經歷認識周長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鼓勵學生積極與同伴合作,體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認識和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測量圖形的周長。教學難點爲:正確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準備了以下的教具和學具:

1、教師準備:實物圖,多媒體課件等。

2、學生準備:直尺、細線、樹葉、實物圖等。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將以學生爲主體,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合作的作用,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爲學生創設有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使學生

投入到探索和創造的數學活動中去。

2.活動體驗法。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學生只有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通過“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學中,爲落實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觀察操作法。“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儘可能給學生進行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2.合作交流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助於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鑑於對以上的認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我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二、自主學習,重點探究;三、合作交流,深層思考;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五、總結歸納,暢談感受。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課一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演示一隻小螞蟻沿着樹葉爬行一週的動畫,問:你觀察到了什麼?螞蟻從哪裏開始的`?沿着什麼地方爬?又是在哪裏結束的?學生回答後,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次,從而理解一週的含義。然後,出示一片吹塑紙剪出的樹葉,請2名同學描出它的周長,其他同學用手指在空中描一描,初步感知不論從哪一點開始,只要繞樹葉一週,又回到起點就是樹葉的周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二、自主學習,重點探究

出示數學書,請同學指一指數學書封面的一週,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理解數學書封面的周長。老師出示三角形,找同學說出它的周長;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剪好的圖形,同桌互說平面圖形的周長。之

後師生一起小結什麼是圖形的周長,並板書: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描周長,這一環節呈現一些規則和不規則圖形,讓學生感知周長,也讓學生明白周長就是長度,並提問描周長時要注意什麼?這時候,我出示一個角,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角有周長嗎?爲什麼?根據同學們的回答點出封閉,那麼什麼是封閉圖形呢?你來判斷一下以下圖形是不是封閉圖形,爲什麼?通過判斷讓學生明白:封閉圖形要首尾相連。

在這裏我採用判一判,摸一摸,說一說,讓同學們明確只要從一個起點出發繞一圈,又回到起點,這一週的長度就是周長,重點掌握封閉圖形的特徵,以及它的周長。

三、合作交流,深層思考

老師這裏準備了一根繩子,直尺,四個封閉圖形,請同學採用最棒的方法與同桌合作,量一量這些圖形的周長。同學們馬上小組測量,我巡視指導,討論過後,請各小組彙報測量的方法,我重點講不規則圖形的量法。我們可以用一根繩子,圍着樹葉一週的邊線繞一圈,然後做一個記號,把繩子拉直,並在尺子上一量,這樣我們就可以測量出圖形的周長。

本環節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測量規則、規則圖形的周長,並深刻領悟周長的實際含義。

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本環節先出示正方形,怎麼求它的周長?接着出示長方形,最後老師把這兩個圖形組合在一起,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讓同學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總結歸納,暢談感受

孩子們,今天你學到了什麼?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感覺愉快嗎?你覺得哪個同學的表現最棒?

通過談話和評價,學會學科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學會欣賞自我,欣賞其人。

六、板書設計

最後說板書設計,本節課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把必要概念板了出來,圖文並茂,恰到好處。

關於說課稿14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上語文第四單元第三篇課文《貓》,下面我以簡單教語文,紮實求發展的教學主題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理解。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我的設想。

一、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我遵循以下幾點理念:

1、本着"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真實基礎爲教學起點,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爲目標,力求爲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

2、立足文本語言,重視語文實踐活動,既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讓學生憑藉文本語言,來學習語言,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在這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受訓練,情感得以激發,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實現簡單教語文,扎失求發展的教學原理

二、教材簡說(過渡語——單元目標——教材特點包括內容分析重難點語言特點編寫意圖——學情分析——第一課時目標制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一般三點)重難點(說清通過什麼方式達成目標)在以上的教學理念的支撐下,下面我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貓》這篇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四上語文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圍繞"作家筆下的動物"爲專題,讓學生了解動物,體會作家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同時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激發學生愛動物的意識以及學習作家的語言表達手法,而《貓》這篇課文生動地向我們展現了可愛、活潑的貓形象,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其中作者具體地從三個方面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這一特點,即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聽話,又盡職,高興時與不高興時又有不同的表現,同時既膽小又勇猛,而寫小貓時作者只是抓住滿月的小貓如何淘氣來寫,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教學時應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體會貓的性格古怪這一特點,此外本篇文章語言生動,寫法巧妙,因此在教學中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作家是如何將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的。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因此根據課標理念、單元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制定了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詞,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盡職、屏息凝神"等詞的意思。

2、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或如何通過朗讀感悟瞭解——或如何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了解——)讓學生感受貓的性格古怪這一特點,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

3、初步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以上目標着力反映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注意本文的`價值取向,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其中2、3是教學重難點,教學中老師應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有效解決這一重難點。

三、教學法:

根據文本特點,我選擇了以上的教學法:

1、紮實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即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讓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文本,從而學習語言,應用語言,在這一過程中積澱情感,從而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2、採用自主、探究法。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習個性化的行爲,因此要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從而對文本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教學流程

下面我來重點說說我的教學預設,我將分5個板快來說說我的構想

(一)聯繫生活,揭題導入老師可這樣導入:同學們,在生活中,貓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然後在學生的回答中,很自然地引入:讓我們來看看作家筆下的貓是怎樣的,然後板書課題。(這樣的導入是從學生的真實起點入手,激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讓生活體驗爲文本服務,同時也拉進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作家筆下的貓是怎樣的。

2、交流:

a.詞語教學,重點理解盡職、屏息凝神等詞b.交流初讀中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請思路,引導找課文中心句,抓關鍵詞:古怪、可愛。(在初讀環節保證學生有充分地初讀時間,爲學習文本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整體意

(三)研讀課文,感悟古怪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是抓中心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具體做法如下:教學第一段:

1、默讀課文,找找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寫上自己的體會

2、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隨即引導:第一點寫貓的老實,抓無憂無慮來理解,第二點寫貓的貪玩抓句子:任憑怎樣也怎樣,並指導想象進行說話練習,()第三點寫貓的盡職抓屏息凝神,非怎樣來理解,想象貓是怎樣屏息凝神的,從而理解這個詞,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在學生充分感悟之後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再隨即播放相關課件,感受貓的可愛有趣,再整體朗讀第一段,

3、再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作者的語言特點,可這樣引入:作者是怎樣把貓的這幾個特點連起來,引導發現句子:說它貪玩吧,它又,可是——發現:作者就是用這生動的語言把貓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樣寫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第2、3段,這兩段內容比較簡單,老師可採取學生自讀感悟法,在第2段瞭解貓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的表現時可抓語言文字:蹭、小梅花、豐富多腔、一聲不出等詞,重點引導作者爲什麼用蹭而不用抓,爲什麼不說踩腳印而說印了幾朵梅花,發現作者這樣寫更突出了貓的可愛這一特點,也更寫出了作者對貓的喜歡之情。在第三段瞭解貓既膽小又勇猛這一特點時,只需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後讀一讀就可以。(在這環節中我是遵循自主探究的原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充分抓語言文字引導學生了解文本內容,瞭解貓的性格特點,在充分的感悟之後讓學生感情朗讀,體會作家語言特點,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

(四)鞏固字詞,昇華認識再現詞語:貪玩、盡職、老實、任憑等詞,讓學生從中選幾個詞寫寫自己對貓的印象(藉助文本語言,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緊抓文本語言的練習點,讓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同時深化對文本的認識)

(五)課堂總結,引發閱讀期待作者把大貓的特點寫的這麼有趣,那小貓作者又是如何寫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關於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散步》這篇文章是冀教版國小語文l O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爲“親情友愛”,圍繞這情和愛本單元一共編選了5篇文章,其

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裏行間還洋溢着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五年級學生正是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對他們感悟和傳承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培養真摯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教學這篇文章我準備用兩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寫“袖、粼”2個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詞語,瞭解一家三代在田野裏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標:在品味文中優美的畫面和動人的.細節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親情與責任感,培養尊老愛幼的生活態度,提高人文素養。

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裏,被愛包圍着,

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發自內心的產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難點。

二、設計理念

1、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遵循“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充分體驗,真正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教學千法讀爲本”,以讀爲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三、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於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爲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同學們,在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畫面用朗讀表現出來。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麼?學習步驟是先把這個語句用“一”畫出來,再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旁邊,並將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體驗,讀出意蘊。四人小組爲單位,分好角色,讀出扮演人物的內心和情感。表演時儘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語言,其他同學可以評價,也可以向劇中人物提問題。並評選出最能體現尊老愛幼這一主題的優秀小組。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並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註的方法,爲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第三個環節:品味語言,學習借鑑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於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四個環節:迴歸生活,昇華主題

1、同學們,由這個尊老愛幼的和諧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諧社會呢?以“在我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過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或以“和諧社會需要….”爲話題進行交流。

2、真情行動,建設親情。親情不是聲情並茂的訴說,更應落實到行動。回家以後,同學們爲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腳、聊聊天……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記下來。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m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四、教學反思: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努力做到了既傳承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精華,又積極滲透現代語文教學理念。但是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本課要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還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不能拘泥於備課時設計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在實際操作中應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要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巧妙採取相應的對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二是在每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要脫離文本,一切觀點都要落實到對文本的朗讀與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不僅要求數量更要追求質量,要努力營造情境,將學生的情感凝結到一個高度,真正感動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