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範文集合十篇

說課稿 閱讀(5.02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說課稿範文集合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班裏的動物角飼養的小烏龜,是幼兒每天接觸的好夥伴,也是他們的最愛,而很多時候,我發現,孩子喜歡圍在那裏觀察小烏龜並模仿其爬行。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差,動作不夠平穩、靈活和協調,思維活動帶有具體形象性,喜歡模仿,對遊戲中的情節、角色、動作過程容易發生興趣.結合《綱要》:"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我嘗試將運動領域內容與其它領域內容有機整合,採用遊戲化、情景化等教學手段組織本次活動,讓幼兒以小動物的角色身份參與其中,促進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和運動能力方面的發展。

二、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的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我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大膽探索各種爬的方法,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2.學習聽指令手膝着地爬,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初步學習合作,體驗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難點是:引導幼兒聽指令,按要求進行活動。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是:

1.讓幼兒在實踐中探索交流,在遊戲中鞏固動作。

2.創設難度層次不同的情景,提高動作技能。

3.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

1.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

2.運用適當的指導,如: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

爲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帶領幼兒瞭解小烏龜的生活習性,使幼兒對小烏龜的爬行有一定的瞭解。

2.物質準備:

師幼每人一個貼有烏龜圖案的鬆緊頭飾;紅、綠兩色大小不一的沙包若干;紅綠兩色筐子各兩個;小橋;地毯;背景音樂。

三、教法與學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我希望和孩子共同探索、發現,讓孩子在爬行中享受探索的快樂;在幫烏龜媽媽運糧食中,體驗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自主探索法、示範法、遊戲情境法,整個過程動靜結合,循序漸進,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鍛鍊身體、提高技能。整個活動教師與幼兒協調着,合作着,並在有組織,有規範,有秩序中完成。

以上面使用的教法爲依據,整個活動以幼兒爲主體,重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引導幼兒怎樣發展。使用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通過幼兒探索實踐、體驗遊戲的學習過程來進行。

四、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今天天氣真好,寶寶們,咱們到草地上做做操,運動運動吧。"熱身運動是開展體育鍛煉必不可少的環節。以遊戲口吻開場,一下子就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幼兒以小烏龜這個他們所喜愛的遊戲角色,進入到活動中,很自然的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愉快的跟着教師做起熱身運動,使幼兒的身體各個關節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鬆,從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進入狀態。這一環節也爲後面的活動作鋪墊。

(二)、嘗試探索各種爬的方法,發展基本動作

這一環節分四個步驟:先讓幼兒自由爬行,然後根據幼兒爬的方法,教師引導幼兒手、膝着地爬,並帶領幼兒練習爬行,然後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成功。這一環節以簡潔的談話方式,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然後爲幼兒指出正確的爬行方法,通過幼兒和老師一起練習爬行,對於每個幼兒又是一次提高。最後在遊戲中,激發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樹立信心,對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也可通過模仿,獲得新的體驗與成功。

(三)、創設情境,增加遊戲難度,促進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和運動能力方面的發展。

這一環節分四個步驟:

1、教師提出問題:"早上媽媽發現許多小果果,你們想不想吃?(想),下面媽媽要帶你們去撿果果,哎呀,前面有一座小橋,怎麼辦呢?"創設故事情境,引發幼兒積極思考,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2、組織幼兒練習一個挨着一個爬過小橋,通過遊戲化的情境,增加爬行難度,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使幼兒基本動作得以提高,使幼兒獲得充分的體驗。

3、組織幼兒撿果果,將紅色小果果放回紅色小筐,綠色果果放回綠色小筐,然後師幼檢查結果。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將運動領域與數學、美術等領域有機結合 ,調動幼兒多種感官,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

4、今年,媽媽的糧食豐收了,請寶寶幫媽媽把糧袋搬回來,寶寶自己搬不動,怎麼辦?教師以示範的方式,引導幼兒嘗試兩人合作運送糧袋。《綱要》指出: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觀、樂觀的合作意識。這一環節有意識的培養幼兒初步的合作意識、不怕困難,努力完成任務的精神,體驗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樂趣。

(四)、放鬆運動

幼兒邊聽音樂邊躺在地毯上放鬆腿、手臂。在放鬆活動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愉快的情緒。

(五)、體驗成功

幼兒品嚐糧袋中的果實,體驗成功,分享勞動的快樂。

五、預測效果:

在本次活動設計過程中,我始終以小班幼兒的實際水平爲出發點,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預估多數幼兒會積極參與活動,但因借班上課,對幼兒的常規及動作發展把握不是太好,同時,小班還有一部分幼兒剛入園一個月,幼兒整體差異也比較大,課上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環節;還可能出現個別幼兒難以配合活動的情況。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理念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考試成績看得很重,我們的教育還有着濃重的應試教育痕跡,學生的許多基本技能缺失,不會人際交往,更談不上技巧,本課的理念就是:幫助學生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二、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有話好好說》是江蘇人民出版社第五課與父母平等溝通的第三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前兩框跨越代購、克服逆反心理,這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是一種水到渠成,也是對第四課的內容的承接,在我成長過程中,父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理應受到我們的尊重和愛戴,與父母平等溝通,有話好好說,同時,學好這個框題對學好第六課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地溝通,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和批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理解老師和尊敬老師,也有借鑑和幫助作用。

2說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八年級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與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體會父母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態度對待父母,並堅持正確的看法和行爲。

知識與能力:瞭解“有話好好說的理由”,懂得“有話好好說的要求”,掌握“有話好好說的策略”。努力做到有話好好說,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3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八年級新課程標準,聯繫學生的心理生理生活實際,確定本課的重難點,重點:認識到與父母有話好好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難點:與父母交流、溝通的技巧和策略,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在本課中,我側重於創設情境讓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探究。根據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多媒體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觀察法

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情景、現象、材料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並進行簡單的歸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歸納的綜合能力,並落實到生活實踐。同時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法

指導學生用合作學習、討論、自主探究等方法學習。這樣有利加強學生的主動感知和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通過播放《家有兒女》相關片段,吸引學生,導入話題

活動之一“望聞問切”,通過個案“家庭風波”等活動創設情境,認識矛盾衝突具有普遍性。

探究矛盾衝突產生的原因:

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的代溝

父母對子女的過高期望

子女獨立意識的增強

子女的逆反心理

缺少溝通和交流

有話不能好好說

危害 :

不利於解決問題、化解衝突;

很難獲得父母的幫助;

不利於自己的健康成長;

不利於構建和諧家庭;

……

活動之二“對症下藥”,以“愛的衝突”爲例開展情景再現、我來調解、故事續編等活動 ,探析有話好好說的要求:

調控情緒,冷靜處理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敞開心扉,主動交流

認真聆聽,採納合理建議

諒解過失,不必斤斤計較

……

注意點:

少用命令式口氣,多用商量的口氣;

及時體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釋,爭取得到父母的理解;

說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過書信的方式與父母進行情感交流;

要在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語氣表達。

結尾,“心靈收穫 ”,歸納概括,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讓學生從小事做起,積極踐行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特點

《紫藤蘿瀑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學生從國小進入中學後的第一個單元,內容以人生爲主題,都是抒寫人生感悟,這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由紫藤蘿瀑布的輝煌、藤蘿的命運,感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一時的不幸,都不足畏懼,人生,應該是豁達的,樂觀的,奮發的,進取的。喚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愛。

2、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葉聖陶說“教材是個例子”。《紫藤蘿瀑布》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培養,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本單元的教學成敗,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學生整個國中階段的學習影響深遠,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掌握尤顯重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本單元的安排,結合新課標“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本課安排以下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②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③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象力,加強生活中的觀察意識和想象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覆誦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通過模仿寫作,揣摩托物言志的妙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爲體現新課標“正確認識人生中苦難難免,但生命永恆、生命美好,要戰勝苦難、珍愛生命,同時進一步認識學習語文和生活的關係”的理念,本課安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是:學習並嘗試作者關注自然、思考人生,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的誦讀課文,品味文章中優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爲培養學生語感,學習母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樹立生活中處處是語文的大語文觀打下基礎。2、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品味語句,理解作者十年前後的情感變化,初步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爲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打基礎。

四、教師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把課文、圖片、音樂完美結合,寓情於景。爲學生創設和諧、快樂的學習情景。世界著名的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快樂教育”、“情境教學”對學生的智力開發,薰陶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當今課堂教學新的生命。

2、朗讀,感悟。通過學生的精讀細品,發掘學生的創新智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語文學習方式的多元性、綜合性、跨學科、跨領域性”。通過學生“聽一聽、看一看、讀一讀、談一談、議一議、想一想、問一問、劃一劃、練一練、寫一寫、比一比”等方法,培養學生聽、說、讀、問、寫的能力,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想象思維、聯想思維。

4、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廣採博取,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

5、重視語文和生活的聯繫。語文是“實踐性強”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大語文觀。即處處是生活,處處是語文。

6、質疑問難,激勵教學,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磨礪學生的創新品質。

五、學習方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本堂課主要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閱讀中領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樂中學習,在練習中鞏固,在聯想、想象中提升,在質疑中創新。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七、教具學具:

多媒體。

八、教學設計思路:

1、聽一聽、看一看

教師活動:放音樂,展示多媒體,創設情景,引入課題。學生活動從聽覺,視覺讓學生感受美,創設創設一種和諧、輕鬆、快樂的學習環境。通過優美圖片展示,播放與課文內容有聯繫的《丁香花》,引入課文;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播放音樂《昨日重現》,與課文內容相吻合2、讀一讀、談一談

議一議

教師展示多媒體,指導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也參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讀本課的詞語,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中優美的句段,並品味這些優美的句子,學生與學生交流討論,議一議,然後學生與老師交流。通過對優美語段的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預習方法。談一談對句子的理解,及方法,對人生的感受悟,生生、師生進行相互交流,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3、想一想、問一問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設計三個核心提問,讓學生思考,質疑。學生看圖片,思考教師的提問,積極發言,大膽質疑,勇於創新。通過教師關鍵性的提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大語文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的創新精神。

4、劃一劃、練一練

教師指導學生在書上作批註和勾劃。檢測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及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學生一邊聽課文一邊在書上劃出優美的句子,關鍵詞語,聽完後想一想。學生完成教師的檢測題,通過學生的劃一劃,培養學生的做筆記的習慣,動腦及創新品質,通過練一練,檢查學生對知識及學習方法是否掌握。

5、比一比、寫一寫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評比,指導學生進行片斷寫作練習,看誰寫得好。比朗讀,比寫作,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仔細觀察的能力,寫作能力,語文的實踐運用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九、教學程序:(對照課件進行講解)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文:用多媒體展示花的圖片,然後放音樂《丁香花》,創設一個和諧輕、鬆快樂的學習環境。然後進入預習的檢查。對課後的“讀一讀寫一寫”的內容要讓學生讀一讀。

2、多媒體展示提問:你知道什麼是藤蘿嗎?知道作者爲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嗎?然後教師展示藤蘿圖片,介紹藤蘿,這裏體現了語文學科與生物學科間的聯繫,接着教師展示作者圖片,介紹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提問:聽錄音,看課文,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

1、學生帶着問題,聽錄音,在書上劃出優美句子。整體感知課文,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教師再抽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學生齊讀課文、分組朗讀、分男女朗讀、抽個人朗讀等多種方式,學生朗讀時,教師播放音樂《昨日重現》作爲背景,創設氛圍,與作者看花時回憶起十年前的情景相照應。教師重點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要求,進行朗讀指導。

朗讀指導:長句的停頓要得當;朗讀的`節奏要緩急適當;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注意句子的重讀;讀準字音,不讀錯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

(三)、品味探究

1、學生品味文章中的優美語句或語段。教師重點對學生進行品味句子的方法指導。

品味句子指導:從修辭手法、句子所寫內容、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幾方面去思考。學生先小組進行交流,再抽起來回答。教師也把自己認爲優美的句子與學生進行交流,實現師生互動。

2、教師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用多媒體展示三個核心問題。

A、全文緊緊圍繞這樹盛開的紫藤蘿來寫的。那麼題目爲什麼叫“紫藤蘿瀑布”呢?我們能不能將它改爲“盛開的紫藤蘿”呢?

B、文中插入一段寫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觀察這兩幅圖片,從中你能探究出作者運用了哪種手法,有何作用?

C、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

這幾個問題主要求學生對文章的主旨進行理解,對作者的描寫花的修辭手法和寫作順序進行理解,對作者十年前後心情進行感悟。我讓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試着解答。學生不能解答的,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解答;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很好地突出重點,教師再進行補充。

(四)、課堂檢測學生進行練一練,檢測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五)、拓展延伸進行寫法指導。先分析本篇文章的寫法,再進行寫作練習。

(六)、最後設計了音樂《希望》,與文章結尾時作者的感受一樣,緊扣課文主旨,讓學生放飛自己心中的希望。

(七)、板書設計說明:板書課文的核心內容。由看花、憶花、悟花分別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從而體現出對人生的感悟。

九、教學評價

1、學生在整堂課中,感受課的寫作之閏,感受畫面之美,在發問時,教師始終採用激勵的語言。對學生的活動進行及時的評價。

2、課件中的幾個小動畫:如“智慧之花”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小問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飛舞的小蝴蝶”等,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課稿 篇4

基於課型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並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

2.繼續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3.激起學生閱讀相關作品的興趣。

現在我們五年級教略讀課文,基本教學流程是“自學——交流——拓展(積累)”。

第一板塊的自學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因爲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自學主要放在課前的預習中。就拿《刷子李》來說,自學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讀通課文,自學字詞;第二步:藉助自學提示,自學課文;第三步:心靈對話,寫好批註。

第二板塊的交流,是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的相互交流並進行二度自學的過程。這個階段,重在交流自學的收穫,討論自學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從中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而教師則視學生交流情況作適當點撥與引導。今天的課主要以提示中的'“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個技藝高超的人?作者又是怎樣寫出他的技藝高超的?”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同時也習到一些寫作方法。

第三板塊側重向課外擴展、延伸。側重什麼,應視文章內容和特點而定。今天我所教學的《刷子李》就是走進《俗世奇人》,領略更多俗世奇人的風采,感受馮驥才寫人的高超技藝,激起學生閱讀這本書的興趣、慾望。

通過這三個板塊的學習,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

第一,概覽全文,瞭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針對性地積累語言,或向課外擴展延伸。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確立目標、重點和難點

微型小說《窗》是高教基礎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它通過描寫發生在兩位病人之間的故事,在虛無與存在、利已與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衝突中,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批判了狹隘自私的陰暗心理,意味深遠,發人深省

本文是中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小說的閱讀在第一冊第二冊的基礎上,由理解能力上升爲欣賞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訓練內容本單元的重點是創造性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與接受性閱讀的活動中心不同接受性閱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的是作者寫了什麼,怎樣寫的;提出了什麼,怎樣論證的創造性閱讀的活動中心集中在讀者身上,讀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感悟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創造性閱讀的過程中包括探究性的活動,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發展思辯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現代文閱讀的要求中有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正確領會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提高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中外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窗》這篇小說的語言精練、含蓄;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很短但完整且有波瀾;內涵豐富,表達了深刻而有普遍意義的主題教材選入這篇意在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品味的優美意境,從對“人與人對待生活截然相反的態度”的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性的美與醜”、“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作出深入思考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賞讀凝練含蓄的語言,探究對比及結尾藝術

2. 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爲一個獨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學會關注生活,有意識地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②啓發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③讀寫一體,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識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以上三個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具體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透過對優美句段含蓄凝練語言的欣賞,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

二、教法與學法的思路與分析

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確定了,還需與之相適應的教法與學法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 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對本課我主要採用這樣的教法:“讀——賞——議——悟——究”這個方法符合學生特別是職高學生的認知規律,便於引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獲得跨越障礙,獲取知識,解決疑惑,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1)讀—熟悉本文 ,整體感知在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這是一節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人性的美與醜

(2)賞—品味語言,感受魅力本文詞彙豐富,對環境的描寫精當、傳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本課巧用對比,從不同的角度挖掘人物的性格內涵,我們不難從中體會人性的善惡和靈魂的尊卑

(3)議—互動合作,拓展思路學生就“人與人”的關係和做人要“長善抑惡”等話題展開議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並進行課外延伸,鍛鍊了學生說和議的能力

(4)悟—發揮想象,體驗情感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閱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5)究—合作探究,品析美文對比閱讀,啓發學生對“窗”多種含義的探究

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我們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途徑由於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多數偏差,而且程度參差不齊,他們更需要一個寬鬆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在學法指導上,以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以認可、讚賞、寬容、鼓勵去激活他們的學習慾望,使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愉悅的狀態中成長,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實現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我所採用的教法有助於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養成閱讀習慣,追求高尚情趣2.賞析優美語段,理解意境美3.合作討論學習,體會寓意美 4.總結積累方法,領悟情感美5.探究文本、拓展思維,增強創意美

適當的教法與學法是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我對教學過程做了如下設計:

三、關於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指導預習

這一步驟利用早讀、自習等時間完成這種指導在堅持一段時間後,學生就會掌握了預習的方法,自己制定預習方案

指導目標:根據課文導讀和課後思考練習題,與學生共同制定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完成預習方案,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預習建議:思考困惑的問題,然後把學習效果與同學交流,取長補短,在合作互助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要鼓勵、指導學生對預習中的疑問查找資料,方法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增多、更新,如上網搜索等因爲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時每刻都面臨着如何運用信息的問題信息素質是中職學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學會收集與處理信息是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發展的必備能力之一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決定從有關“窗”的詩句入手,引發學生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故設置導語如下:

一位詩人說:“打開窗戶,陽光不止一種顏色”我們透過窗戶欣賞五彩繽紛而又美麗豐富的世界,所以我們常說“窗戶是房屋的眼睛”我們又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看到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我們的內心今天,就讓我們推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窗》,走進兩位病人的內心世界

(三)複述故事,把握小說情節

1.複述故事,提示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情節的完整

2. 把握小說的情節與環境通過對小說知識的回憶和複習,掌握了本文的故事情節,整體感知精巧的構思高爾基說過“情節的發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情節的一步步發展就是爲了展示人物形象的,這個環節爲突破重點和難點打好了基礎小說的環境描寫並不是本文的學習重點,但這個極爲省儉筆墨又具體可感的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卻是不可忽略的,通過這個問題的設置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多元化,是學生思維訓練的一個結合點

此處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爲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有效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把握三個原則,(1)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逐一攻破;(2)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3)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

總的方法是:提出問題,引學生的思維上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緊扣教材,由淺入深地設置一連串有內在邏輯性的問題,一環緊扣一環,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經過獨立思考,共同討論的合作探究,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裏着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

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 設置問題,激發思維,突出重點

“再讀課文”中,通過對情節發展和情節高潮的分析所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爲學生搭建知識的臺階;“深入分析課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能力,學會在分析中運用創造性閱讀的方法面對兩位病人之間的矛盾,“生存”和“死亡的矛盾”,找到解決的問題的多種答案,甚至超越作者本意的答案;結尾的空白,成功地“填補”了,那就是一次思維的飛躍,一個創造的過程在教法上,第一部分的問題由學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部分問題討論後回答,回答過程中,實現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多元互動、教學相長,提倡、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有創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進而完成本課教學重點

對於教學重點中,學生未能注意的方面,我則適時適當的點撥、評價、引導、控制,使教學活動健康高效的運行

例如:當學生基本能分析出描述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後,提出:“我認爲描述者是高尚的,因爲他能夠在自己重病時,鼓勵病友戰勝病痛,大家認爲我說的對嗎?”

再如:提示學生,在描述者死去的那個夜晚,作者多次描寫了另一個病人的眼神,但同樣的眼神表現的是不一樣的心態,仔細揣摩一下,他此時心裏在想什麼?

(1)一天晚上,他照例睜着雙眼,盯着天花板

(2)他的同伴大聲咳嗽着……他兩手摸索着,在找電鈴的按鈕……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着

(3)病人終於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繼續盯着天花板

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豐滿人物形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聯想式、空白式的創造性閱讀方法

第二步 問題中滲透德育,分析評價中突破難點

中等語文課程的教學與實施,要着眼於提升未來勞動者的全面素質,我們今天面對的中職學生,將成爲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他們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品位,即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成爲有文化品位的勞動者這些問題的設計,結合生活實際,來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想所爲,讓學生有個心理的道德行爲的底線在學生共同討論,總結主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我們自己是否有過與“不靠窗病人”類似的心理過程?如果有,你認爲該怎麼辦?如果沒有,該如何避免?然後進一步思考:如果我們周圍的人中,有類似“傾聽者”的人你該怎麼辦?從而達到學生自我教育,德育透滲的目的

(五)課堂訓練,總結昇華

訓練題目:最後,當即將離開病房時,讓我們一起關心不靠窗的病人,每一位同學寫一句話或一段話作爲禮物送給他,希望他在我們同學的幫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要做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接受美學的理論中,讀者是接受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獨特的心得這個環節的設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反饋,這個過程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它是議析理解性評價和練習形成性評價的反映,實現了難點知識的突破,又可以使重點知識落到實處小小的一扇窗,折射出人性的光輝與陰暗,窗裏窗外,美醜分明我們個人都應該反思,用我們的心靈去關愛他人,去鄙視那些醜陋的行爲這樣打開心靈的窗戶,我們定會看到湛藍的天空、飄逸的白雲、潺潺的流水、青青的遠山和燦爛的陽光

( 六)練筆閱讀,拓展思維

1. 發揮想象,續編故事練習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同時把讀與寫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

2. 第二個關於語言的作業是爲了提高學生對美好語言的感受力,訓練學生正確有效地運用優美的語言文字同時,強化了對難點的掌握

3. 對比閱讀歐·亨利的小說《最後的長春藤葉》學生在有目標的閱讀與鑑賞活動中,能夠發展獨立閱讀能力,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四、教學反思

反思《窗》的課堂教學,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1. 由於重視學情,方法適當,所以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2.導語和結束語設計是這篇課文教學的一個亮點,導語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束語既是對本課的總結,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昇華,精美而智慧的語言定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對教材的挖掘還不夠深入、透徹課堂上注意了課文的一些大問題,但課文中些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細、欠深2.課堂教學機智還欠靈活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對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課堂上,一是未能及時抓住學生髮言中的有關信息深入挖掘課文;二是“放”學生之後不能及時地“收”回,致使課堂後半部分重複現象比較嚴重,浪費了時間,課堂節奏拖沓 3.教師語言欠精練,板書不夠適時 這些,將激勵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搭石》。我將從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及教學評價四個方面來進行今天的說課。

首先,我來說說第一板塊:對教材的理解

《搭石》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描寫了作者家鄉的一道風景——“搭石”。課文從建搭石、走搭石讓人們逐漸體會到了平凡中的美。“搭石”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人文景觀,從它身上我們看到了鄉村人民善良、勤勞、和諧、謙讓等品德,它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自然美、心靈美。讀了這篇課文,我感受到了:在平凡的事物中也有許多美,只是忙碌中的我們無暇停下心來去發現,去感受這種靜美,而文章作者卻用這種質樸、清新的語言向人們傳遞了山村的寧靜、恬美,這不正是現在大多數學生不能體驗到了嗎?因此,這節課中,我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會這種寧靜、和諧的美。

基於以上理解,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我將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1~3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課文4、5自然段,進行口語訓練。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爲重點進行闡述。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要求,同時考慮課文特點,我將第一課時的目標確定爲:

1 認識“譴、惰、俗”等7個生字,會寫“洪、暴、猛”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

3 體會“搭石”的沒,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根據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認爲本課時的重難點爲: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體會“搭石”之美。

下面,我來說說第二版塊:教學策略

新課程反對以教法爲中心的教學設計,一切教學應以學定教。基於以上原則,爲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樂於表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 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特點,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象、層層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體會“搭石”的美。

2 多媒體輔助法:我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搭石”。通過輕音樂的播放,讓學生更好地朗讀,體會平凡之美。

除了以上方法,在本堂課中,我還穿插了情境創設發、啓發式教學法,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語言的實踐中學習語言,在語言品味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接下來,我來說說第三版塊:教學程序,我將分5個環節來說明。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優美的山村風光,並巧妙地將課文內容以圖片的形式出示,傳遞着快樂學語文的信息,學生立刻投入到興趣盎然的讀書中去了。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識生字詞

第一步:學生自感,帶着要求

我讓學生讀讀課文,劃出喜歡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意圖:通過學生自主讀文識字,自主感知,即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差異,又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二步:檢查反饋

我利用多媒體出示詞語,學生自由讀、齊讀鞏固新知,並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意圖:發揮學生的自主,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來讀,體現了一種人性化的教學,學生喜歡的也可能是讀的好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給其他學生一個範例。】

第三環節:圖文結合,賞“搭石”

在我們的周圍,幾乎看不到“搭石”,我出示“搭石”圖片,配以課文文字,在讀與賞中,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搭石”。

第二步:朗讀體會,欣賞美

課文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有風景美,也有心靈美,我讓學生把它找出來,用心讀一讀,學生也許會找到以下幾處美的畫面:

如:

1 秋涼在即,人們早早地將精心挑選的搭石擺放好,幾番精心踩踏。

2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

3 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我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朗讀,並與親身經歷結合,聯繫生活實際,講講自己的感受。【意圖:藉助平時的生活經驗,聯繫文本表達,達成生活與文本的溝通。以個人感受爲基礎,達成文本的個性理解,有自己的獨特體驗。】

第三步:暢談交流,體會美

在充分的讀與感悟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已體會到了“搭石”的美,我讓學生與同桌直接進行交流,說說自己眼中的“搭石”是一種怎樣的美?同時讓學生換位思考,想象自己來到作者的家鄉,想想心中的感受。

【意圖:這裏讓學生進入角色,想象自己在鄉村,即理解了文本,又加深了學生經驗世界的聯繫,拓展了文本空間。】

並且在討論、交流、想象的基礎上,隨即進行朗讀指導。

【意圖:因學生在角色換位的同時,已與文本產生共鳴,這時的朗讀更是對學生由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內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生活中有許多平凡的美,在我們的身邊,哪裏也可以找到美呢?有哪些美呢?在這一環節,我結合課文,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出生活中的美。

【意圖:這樣的安排,即培養了學生的書面表表達能力,也是感情的昇華。引導學生通過該與文本對話,實現文本的薰陶感染的作用,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維度目標。】

第五環節:小姐誒課堂,佈置作業

我對本課進行小結,並設計這樣的作業

1 找出課文中喜歡的句子,並抄下來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找一找其他平凡中見真美的故事

最後,我來說說第四版塊:板書及教學評價

板書: 21搭石

擺搭石 鄉村秋景 美的畫面

走搭石 協調有序 美的心靈

板書是課堂的濃縮,它較好地展現了課堂的精華。

本節課,我以學生爲主,通過朗讀體會、情感交流,讓學生深入文本,體驗搭石的美,並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回憶平凡中的美。

設想總是偏向完美,而課堂是瞬息萬變的。教學的效果又是動態生成的,但目標永遠的課堂的指針。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只有具備了強烈的目標意識,才能把課堂中的活動都落實爲有效的教學手段。

此外,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中能看到預設與生成的動態過程,並能隨時調整課堂,努力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有所提高。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鄭振鐸的《貓》。我把我的說課分爲這樣幾個板塊: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貓》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現代散文。本單元選編了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用樸實無華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留給人深深的思考。學習這篇散文 ,不僅可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深入體驗人與動物間的摯愛真情,而且能讓學生領略到散文的語言美,作者細膩的描繪和樸素的文采。

(二).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重視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1. 知識技能目標

(1)瞭解鄭振鐸的生平。

(2)識記並理解本課“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生詞,體會對比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3)整體感知課文,劃分文章結構。

(4)從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三隻貓的`區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過程方法目標

(1)學生預習,課前蒐集有關貓的生活習性方面的資料。

教師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聯繫學生的生活經歷,幫助他們體會文中蘊含的豐富情感。

3.情感價值觀目標

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愛護生命,善待動物的觀念。 教學重點:

從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三隻貓的區別。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較簡單,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七年級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與生活非常接近,這都爲本文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學本文時,要儘量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讓他們討論交流,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

二、說教法

1.抓好預習:《語文課程標準》中有一個鮮明的教學理念——“以學定教”。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定位於學生的學先於教師的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啓動教師的教學活動。預習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能力,利用教材工具書及其他輔導資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葉聖陶先生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可見,預習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預習有利於學生提前消滅聽課中可能會遇到的“攔路虎”,加強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和學習效率;更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事先我先給出了預習案,讓學生根據預習案預習,爲上新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展示交流: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把自己的預習成果先在小組內進行展示交流,互相學習,擴大了學生的信息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3.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反覆讀,才能體會課文中包含的複雜感情。

4.小組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對於學生,最重要的不是交給他們現成的知識,而是教他們去探索發現真理。我認爲過程遠比結果更有價值,這恰恰體現葉老的“教是爲了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課前預習:學生根據預習案預習課文,初步自學課文,爲上新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勾勾畫畫圈圈點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把精彩的地方、疑惑的地方、關鍵的地方等勾畫圈點出來,做進一步的探究。

4.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在教學中,這種新的學習理念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使之得到不斷地強化和訓練。我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擴大了學生的信息量,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促進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1.激情導入:

由關於貓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2.交流有關作者資料:

對作者的瞭解是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背景深入的地方,瞭解了作者的背景更好的瞭解他寫作的目的,所以在預習時就讓學生進行了更好的資料查詢,在課堂上節省了時間。

3.學習字詞,檢查預習

作爲一篇新課文,生字的處理是必要的,所以學生通過預習,查字典、多次的書寫並做到了心中有數,所以學生在黑板板演是做得甚是好,有錯的學生也讓他們隨時改正,並讓學生積累。

4.整體感知

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要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讓學生進行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其實也是對課文整體的把握,學生以這篇文章中作者養了幾隻貓爲切入點進行分析概括,學生就很容易的完成了。

5.合作探究,感悟內容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完成三隻貓的區別表格,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從而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情感。

五、板書設計:

26.貓

鄭振鐸

第一部分(1-2段):寫第一隻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隻貓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寫第三隻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節課,我遵循這些原則,以學生的活動爲主,教師參與,師生互動,學生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基本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導。

說課人:劉志海 20xx年6月3日

說課稿 篇8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初識逐幀動畫》,本課內容是安徽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五冊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準備、學法、教學過程、設計理念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本課要求學生動手製作一個簡單的逐幀動畫。顧名思義,逐幀動畫就是把運動過程中的畫面附加在每個幀中,當時間軸快速移動的時候,利用人的視覺殘留現象,產生流暢的動畫效果。通過逐幀動畫的製作,讓學生了解動畫形成的基本原理。前一課是以體驗爲主,那麼從本課開始就要讓學生學會製作幾種基本動畫。本課是製作最基礎的“逐幀”動畫,在製作動畫的過程中,涉及以下幾個知識點:將外部圖片導入到庫面板中,將導入到“庫”面板的中的元件運用到“舞臺”中。在製作動畫時,還需要插入關鍵幀,在不同的關鍵幀中放置不同的對象,這樣在測試影片時就會產生逐幀動畫。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庫”面板的概念;認識時間軸與關鍵幀。

2、過程與方法

會將外部圖片導入到“庫”面板中;會在“舞臺”上使用元件;會插入關鍵幀。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製作簡單動畫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學習Flash軟件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導入圖片到“庫”面板中。

(2)正確使用“庫”面板中的元件。

(3)插入關鍵幀。

2、教學難點

使用“庫”面板中的元件。

二、說學生學習現狀

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的信息技術地學習,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特點,適當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自主發現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

三、說教學準備

1、教學資料

所需圖片資料;製作好的動畫作品;慢速播放的本課動畫作品;小精靈網站;“操作小能手”、“小老師”卡片。

2、教學環境

網絡教室;Flash MX 20xx軟件。

四、說學法

本課我主要採用“激趣引導法”、 “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在上課伊始,就播放製作好的FLASH動畫,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作欲。接着就分析動畫的原理,共同探討製作步驟(導入素材——拖入“舞臺”——插入關鍵幀——交換圖片——測試影片),以培養學生的規劃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同桌結成互助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做到講練結合,教師引領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感知,激趣導入

播放“璀璨奪目聖誕樹”這個動畫,並對學生說,十二月二十五日是聖誕節,您看,聖誕老人現在就在妝扮聖誕樹了,這棵樹漂亮嗎?今天我們也來製作一棵美麗的聖誕樹,爲聖誕節作準備好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棵聖誕樹,哪些部分在變化呢?它是怎麼變的?(五角星、小星星)爲什麼會這樣變呢?(播放慢速動畫)這是因爲第一幀中的五角星是黃色的,第二幀是紫紅色的,第三幀是藍色的,第四幀是粉紅色的。這樣不停的播放就出現了動畫效果。那弄清了原理,下面就開始我們的創作之旅吧!(意圖:讓學生在做事之前要理清思路,知其所以然)

(三)教師引領,任務驅動

剛纔我們分析了製作過程,許多同學可能躍躍欲試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製作一棵美麗的聖誕樹。

1、 教師演示 (運行軟件 導入素材)

我們要製作一棵聖誕樹,就要運行我們的製作工具Flash MX 20xx並導入需要的圖片素材。我們以前學習PowerPoint時,需要的圖片是如何插入的呢?在FLASH中可沒有插入圖片菜單了,那又該如何導入素材呢?(目的是爲了讓學生了解FLASH與PowerPoint的區別)教師演示導入素材的方法,並強調Ctrl鍵的使用方法。

2、 學生自主練習

強調在製作過程中如果有問題可以與同伴討論,看書,查看“小精靈”網站上的幫助視頻)

3、 教師演示(將庫中圖片元件運用到“舞臺”上)

教師設疑:剛纔我們已經把圖片導入到FLASH中,怎麼我們的“舞臺”上還是空空如也呢?因爲我們把它擺FLASH的“倉庫”裏,我們要用再到裏面去取出來。我們首先打開庫面板,讓裏面的小演員一個個上場吧。教師演示先拖入背景background、a1、star1,調整圖片的'大小。

4、 餘下的七個禮物由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

5、 教師演示 (插入關鍵幀、交換位圖)

插入關鍵幀、交換位圖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關係動畫能不能成功的關鍵。在演示講解插入關鍵幀後,要讓學生進行比較,第一幀和第二幀有什麼區別嗎?讓學生了解後面的關鍵幀就是前面一幀的複製品,從而理解爲什麼要插入關鍵幀。再結合開頭的分析,說明要產生動畫,就要在不同的幀放置不同的圖片。有的學生可能會說,把原來的五角星刪除,再拖入一幅新的圖片,教師對學生的說法要予以肯定,並提出建議說:“這樣可能會造成圖片不在原來的位置,效果不好,所以我們一般採用交換圖片的方法,也就是說把原來的圖片換成新的圖片”。教師演示交換圖片。

6、 學生自主合作練習。

製作出動畫的第三幀,第四幀。

7、 學生演示測試影片。(對演示的同學發給“小老師”卡片。)

8、 指導保存作品,養成良好使用電腦的習慣。

(四)欣賞作品,自評互評

讓學生對照書上71頁的表格自我評價。教師把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較好的作品,利用學生演示功能,進行展示。首先讓這名學生說說自己值得稱道的地方和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後讓其它學生說說他的兩個優點,提出一個建議。(這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對作品受到大家認可的同學發給“操作小能手”卡片。

(五)自主探究,拓展提高

你還能使這這幅動畫的什麼也動起來呢?如:能不能讓聖誕老人揮揮手呢?讓學生根據“試一試”自主創作,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

(六)保存作品,關閉電腦

提醒學生保存文件,並關閉電腦,整理好物品,擺好板凳,養成一個良好的使用習慣。

六、說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任務驅動與自主學習的融合。這種教學情境以及教師所設計

的“任務”,始終貫穿全課,使學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2、講練結合。在設計的教學情景中,穿插演示、練習、展示、評價等活動,鞏固新知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大膽探索、相互協作的精神,圓滿的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4、設計欣賞作品的環節,要求學生先提出他的兩個優點,再提出一個建議,以諍友的方式評價他人,以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評價觀。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本文講述了湯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釣到的大鱸魚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說明了要時時處處嚴格自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規定的道理。

二、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能較好的表述自己的看法,通過閱讀思考能初步解決遇到的問題,具有了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條理的複述課文。

2、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3、 感受湯姆心情的變化,品味父親話語的含義,受到嚴於律己、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

其中,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對文章語言的理解,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有條理複述。難點是通過理解人物對話和動作,感受人物心理活動,體會人物語言的含義。

四、說教法、學法

結合課文特點,在教學中我採取情境導入法、讀思議結合法和朗讀法,學生的學法則採用自讀自悟法和合作探究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質疑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本文的題目比較有特色,因此,在上課伊始,我先板寫課題,然後問學生,你發現本文的題目與以前的課文有什麼不同?以此引起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同時,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將本文需要重點解決和分析的問題梳理在黑板上。

(二)初讀體悟

初讀課文,我給學生提出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討論課題中的“必須“可以去掉嗎?爲什麼?

這一環節的設置,意在讓學生理解“必須”一詞所含有的不容置疑、一定得這樣的意思,初步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嚴格要求。

題目理解了以後,我要求學生對照生字表自學生字,然後採取同桌互讀、領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本課生字。

(三)精讀品悟

課程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中父親話蘊含着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的內在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學生自學、自悟作爲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發現。我是這樣設計的:

1、讓學生自讀課文,試着解決問題;①湯姆怎樣調到一條魚?②這是一條怎樣的魚?③爲什麼要放掉這條魚?

2、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和小組合作探究解決了較簡單的問題後,我結合學生們小組談論的結果,重點分析以下內容:

① 這是一條怎樣的魚?

這個問題是理解課文的一個關鍵點,弄明白了這個問題,學生就會理解湯姆放掉魚時的不捨和爸爸遵守規定的高尚。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使用的動詞,如“套”、“甩”、“拋”、“拖”,通過對這些詞的分析,結合學生的釣魚經驗,讓學生身臨其境自己動手做一做,感受魚的大和湯姆釣到魚的喜悅心情,爲學習後面的段落做好準備。

② 爲什麼要把這條魚放掉?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部分對話較多,因此在教學中我把對課文的分析與多種形式的讀相結合。請學生分別扮演湯姆和父親,請扮演湯姆的同學想象湯姆得知要放掉魚的不情願、發現周圍沒有人看見時的僥倖,把自己當成湯姆來嚷一嚷、說一說,說出理由,讓爸爸答應自己不放魚;請扮演爸爸的同學說一說斬釘截鐵的意思,帶着這樣的口氣來“命令”兒子。個別同學讀完後,再讓同學同桌合作讀一讀,體會一下文中人物的感情。

③ 湯姆願意放掉魚嗎?他後悔嗎?

通過前面的自主學習和師生探究,學生已經大體掌握分析課文的方法,因此,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大膽放手給學生,要求他們從課文中找出依據,說明自己的看法。通過自讀自悟和小組探究、談論來解決這一問題,加強學生對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理解。

(四)情感昇華

學完全文,我要求學生說一說,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還有那些在別人沒有看見的情況下也必須遵守的規定?即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也幫助學生回顧全文,在情感和認識上也達到了昇華。

六、 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能夠幫助學生一目瞭然的瞭解課文內容,本課的板書我是這麼設計的。

17.“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湯姆 釣到魚 不情願

爸爸 讚賞 堅定

自覺遵守規定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說課稿(研究課)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是通過講述湯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釣到的大鱸魚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學生時時處處都要嚴格自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規定。課文的標題特殊,是文中爸爸對湯姆說的一句話,以此爲題,契領全篇。此外,課文層次分明,敘事清楚,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膩傳神,讀起來感人至深,意味無窮。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反覆閱讀品位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深入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領悟爸爸的嚴格教育帶給湯姆的終身影響,從而感受到課文主人公自覺遵守社會規定的高尚品格。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針對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我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出示課題之後,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白課題是一個人說的話,並引導學生抓住“必須”和感嘆號,練習讀好這句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爲什麼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結果如何?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初讀全文,感知內容

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之後,通過一道填空題,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爸爸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說了後,湯姆又是怎樣做的?請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橫線上各加一句話。這一教學環節,避免了枯燥單一的問答式教學,導在教材的關鍵處、學生思維的碰撞點,將教學內容的難點降低到儘可能小,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求異、逆向思維,啓動了學生的自主系統,落實了新課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從而達到“化整爲零”的功效。

3、創設情景,把握主旨

第五至第十二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在這一部分中,兩個人物是兩條線,一條是爸爸,一條是湯姆。爸爸:讓孩子放掉魚,因爲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即使沒有人看見,也應該遵守規定。湯姆:開始不理解,希望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留下鱸魚,最後還是不情願地放掉了鱸魚。這兩條線交叉並行,推動着事情的發展。這一部分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難就難在學生對“不管有沒有看見,都應該遵守規定”這句話的理解。在這裏,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品位,從而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我緊抓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理解“爲什麼爸爸要我把這條魚放掉”,放手讓學生大膽的質疑,解疑,探究。在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的時候,學生讀懂了這部分的內容之後,我出示了爸爸的話:“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讓學生自由讀書,再思考:“讀到這,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此時學生的理解不盡相同,有的同學站在爸爸這一邊,同意爸爸的做法;有的則站在湯姆這邊,認爲好不容易釣上來這麼大的一條鱸魚,就這樣放掉實在太可惜了。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個性化閱讀就應該有個性化感悟。針對學生認識中的差異,我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同時,適機適度加以點撥和引導。這裏的“求異”正是爲了下面的“求同”。通過讀中感悟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自讀體驗和討論評價相結合,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緊接着教師與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湯姆和爸爸的對話,體會他們同一時間裏完全不同的心情。讓學生對文中的對話內容有整體感知,在又一次認真的體味中,再次感受主人公自覺遵守規定的高尚人格,並獲得啓迪。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分角色讀父子對話,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朗讀與評讀中加深對“必須”、“斬釘截鐵”、“不管有沒有人看見,都應該遵守規定”等重點詞句的情感體驗。在這裏創設父子對話的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場上,學生在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理解之後更投入,更積極主動地尋找理由,努力說服湯姆把鱸魚放掉。同時也對學生的讀書進行了有層次的訓練,做到了由表及裏,由淺入深。

4、擴展延伸,明理導行

最後教師總結課文:

1.湯姆最終後悔了嗎?

2.你從這篇課文中得到什麼收穫在讀中讓學生對事情發展的延續有一個瞭解,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迴環。通過學生讀文回答問題,明確“一條魚和做人的道理,哪個更重要?”引起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的思考,達到由抽象到昇華,由此及彼,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聯繫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機加以引領、點撥,使學生對學會做人有正確的認識和感悟。在這讀和悟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培養。對於文中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的句子,以多種形式地讀促進學生自我感悟,獲得自我見解。

在教學的最後,教師提供了一篇與課文異曲同工的文章《中彩那天》,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想說些什麼?把你想說的話在小組內和同學們交流,讓學生在自主讀書的基礎上,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讓三維目標在自主閱讀中得到遷移和發展,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說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評價,在評價中促進表達,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學會評價,學會表達。

說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素描頭像五官——眼睛。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美教學——素描頭像》的編著內容比較專業又詳細 ,並且在知識點的講解中比較好懂,適合學生們學習。還有《大師教你畫局部》這本書主要以局部爲主進行講解,非常詳細,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學生分析

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喜歡上調子,在形狀結構不那麼準確時就着急上調子,往往將調子塗得很黑,想改又費勁,造成了形體不準確。

歸根究底,這些都是因爲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理解解剖結構,對結構根本沒有認識,或者理解認識的不深入。而我們的工作首先應該是引導初學者改變以往單一的觀察模式。建立科學的、多元的觀察模式,再有就是對解剖進行深入的講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有關的眼部解剖。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眼睛的認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感受生活。理解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眼睛的解剖結構。眼睛周圍的結構。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基本結構,才能理解和實際用。 2、2、教學難點:眼睛的厚度及空間理解。

難點的依據: 眼睛的厚度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 說教法

注重科學的解剖講解,從生物學的角度講解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理性地去分析結構變化,爲今後他們能夠從感性的、美的角度去觀察、表現奠定理論基礎。

一些較抽象的物理概念我將使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然後通過對部分範畫的分析進一步講解眼睛的表現方法。最後,讓學生自己對部分範畫作分析以鞏固所學知識。本課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初步感知——知識擴展——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六、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五官——眼睛

1、眼睛的位置與比例。

2、眼睛周圍的骨骼。

3、眼睛的結構:

(1)、眼球,眼瞼,眼輪匝肌,瞳孔,眼窩

(2)、皺眉肌和降眉間肌

(3)、眉毛和睫毛

4、眼睛的表情。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小結:

本堂課以知識講解爲主要內容,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教學效果上講可完全達到知識目標,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可基本實現。

以上是我對《眼睛》這堂課的有關設想,如有不足、偏頗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