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錦10篇

說課稿 閱讀(1.24W)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錦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狸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爲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爲“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爲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啓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爲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爲“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爲“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說;(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爲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本單元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從生活和實驗中常見的酸和鹼出發,介紹了幾種常見酸和鹼的性質及用途,並說明酸和鹼各有其相似性質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鹼性質及用途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酸和鹼之發生的反應-------中和反應以及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溶液的酸鹼度等。

從整章的內容來看,都圍繞着酸和鹼這兩種物質來學習的,所以能夠清楚認識酸鹼對學好本章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酸和鹼在國中學生的概念中還比較陌生,同時新課改的教材中不對酸鹼下定義,僅需要通過酸鹼與指示劑的作用和變色情況來進行判斷酸鹼。所以對指示劑的認識也猶爲重要。本節作爲該單元第一部分的第一課時,主要認識指示劑,並且能用指示劑來鑑別具有酸性和鹼性物質的實驗方法,同時通過新課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物質區別的一般原理。

二. 說教學目標

1. 課標要求

瞭解酸鹼指示劑你酸鹼作用的變化規律。

如何應用指示劑(代指示劑)區分酸鹼性物質

2.具體知識目標

A 認識兩種指示劑(酚酞和紫色石蕊試液).

B .掌握酸鹼指示劑和酸鹼作用的變化規律.

C 如何運用酸鹼指示劑來檢驗物質中存在的酸鹼性

D .瞭解指示劑的發現. 瞭解如何簡單運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質代替指示劑來鑑別物質的酸鹼性。

E 簡單瞭解物質酸鹼性對工農業生產生活的'意義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在探究酸鹼指示劑和酸鹼作用的變色規律 培養學生如何觀察實驗現象和運用實驗的現象分析實驗的實質內容

如何用指示劑來檢驗物質的酸鹼性 運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自制指示劑的探究過程 培養學生如何運用生活實際與化學學習相聯繫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探究指示劑與酸鹼變化規律過程中 運用研究物質的基本程序 觀察物質外觀性質——(利用舊知識)預測物質的性質(假設)——實驗驗證——觀察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推論,概括出結論(解釋及結論)

如何區分食醋和氫氧化鈣兩種物質 從簡單的物理方法 ——到化學方法 多種方法的探究 讓學生懂的區分物質的一般原理

從兩種物質的探究到多種物質的驗證,讓學生懂得研究物質從特殊(個別)物質爲代表到一般(普遍)物質的研究方式

在自制指示劑的探究問題上。通過觀看感性的內容材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有用的信息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讓學生能在學習用石蕊試液區分酸鹼的基礎上,自行探究另一種指示劑。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能應用相同的實驗原理。達到學一種具體的物質研究方法應用於其他類似物質的研究。

在自制指示劑的探究實驗上,列舉的都是生活中學生見過的物質。居然有如此的功效。讓學生懂得即使是身邊最不起眼的物質都有可挖掘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懂得學習化學的同時,要着眼於平時對身邊事物的細心觀察 如何讓化學知識你生活實際相聯繫。

三. 說教法

1.實驗探究和驗證 化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 所以必須通過實驗方法對物質的性質進行探究 本節課運用探究實驗和驗證實驗相結合,通過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出物質變化的規律。然後進行多種的物質再次進行實驗對總結的規律進行驗證。

2.歸類比較 指示劑你酸鹼變化規律

3.類推 實驗僅有幾種物質的驗證 其他的酸鹼和指示劑的變化也是如此

4.問題引導 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逐步深入瞭解教學內容

5.指導學生閱讀 指導學生閱讀材料,獲取有用的信息內容

以引導學生爲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四. 說學法

複習舊知識—— 總結研究物質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再利用這種方法來研究新事物

探究實驗 ——觀察現象—— 分析現象——總結規律

認識規律——運用規律

假設——實驗驗證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提問]紫色的石蕊試液中通入CO2氣體,有什麼現象?

[學生回答]

[追問]爲什麼會變紅?

[學生解釋]

[提問]1、除碳酸外,我們還知道哪些酸?

2、這些酸中滴加到紫色石蕊試液中,紫色石蕊試液會有什麼變化?

[設問]紫色石蕊在這裏起了什麼作用呢?指示的溶液的酸鹼性。我們這節課探究的主題是酸鹼指示劑。

[板書]酸鹼指示劑

[提問]酸鹼指示劑通過什麼方式來指示溶液的酸鹼性呢?

[過渡]有一位很有名的化學家,名叫波義耳,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裏,發現了酸鹼指示劑。

[放影]紫羅蘭花遇酸變紅(玻義耳的發現)

玻義耳頭像,錄音,滾動字幕。

酸鹼指示劑是由英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發現的。他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鹽酸濺到一束紫羅蘭花瓣上,過了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羅蘭花瓣變成了紅色。科學家們往往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看到這一現象,玻義耳陷入了沉思……

[板書]一、酸鹼指示劑的發現

同學們,我們追尋科學家的足跡,也來思考一下,這會讓我們產生哪些聯想呢?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3~4人]

[問]有了這些想法後,我們還想做哪些實驗?

[學生回答]

[引導]1、其它的酸能否使紫羅蘭變紅?

2、其它的花遇酸能否發生顏色變化?

3、這些花遇到鹼性溶液會有什麼變化?

[講解]同學們很棒!波義耳當時也是這麼想的,驗證這一想法的基本手段是實驗,他通過反覆實驗,終於發現了酸鹼指示劑。

[過渡]生活中很多植物的花、葉、果皮都可以作爲酸鹼指示劑,同學們想試一試嗎?

怎樣提取植物的汁液做指示劑呢?請同學看一段錄像。

[播放錄像]

[板書]二、自制酸鹼指示劑

[介紹]課桌上擺放的儀器、藥品,明確操作內容。

[學生活動]下面請每組選一名同學具體操作,其它同學協助,自選一種花或葉製作酸鹼指示劑。

[投影]友情提示:請同學們注意:1、操作要規範,植物的花或葉搗幾下後,倒入酒精研磨。

2、過濾時紗布要打開,鋪在燒杯口上。

3、自制的指示劑只滴在試管架左邊的三隻試管中。

4、振盪時要注意安全。

[投影]思考與討論:你們組選擇的花或葉能作爲酸鹼指示劑嗎?爲什麼?

閃爍(從變色情況、顏色的區分度、試劑的穩定性等方面分析)

[組織討論]每組自已均等選一名代表作發言準備。

[表達與交流]3~5組 安排一組效果好的、一組效果不理想的,一組與別的組選擇同一種花的。

[評價]同學們都做得很好!

[過渡]科學家們通過反覆實驗,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最後選擇了兩、三種指示:如石蕊、酚酞等。

[再次激趣]小魔術:白紙變紅字“奇妙化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問]同學們誰能揭開魔術的祕密?

[實驗]向小燒杯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2~3滴酸酞試液,變紅色。

[問]猜想一下,酚酞遇到別的鹼性溶液會有什麼變化?

[引導]請你作一個大膽的推理,酚酞遇鹼性溶液會有什麼變化規律?

[歸納板書]三、酸鹼指示劑的顯色規律:

酚酞遇鹼變紅色

[過渡]酚酞遇酸會有什麼變化呢?

[學生實驗]向盛有稀鹽酸的試管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振盪,觀察顏色變化。

[投影]友情提示:請注意滴管的持拿方法,別把藥品滴在了手上!

[指名回答]請你向同學們彙報一下實驗結果:

[歸納板書]酚酞遇酸不變色

[投影]酚酞遇酸、鹼的變色規律

[自主探究]石蕊遇到酸、鹼溶液會有什麼顏色變化呢?

[指導]取2~3滴紫色的石蕊試液分別滴加到右邊的兩隻試管中。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指名回答]出示學生自己的實驗結果,不同的小組對照結果是否相同。

[學生板書]歸納變色規律:石蕊遇酸變紅,遇鹼變藍

[問]從實驗現象分析是指示劑改變了顏色?還是溶液中的酸、鹼改變了顏色?

[學生討論]回答

[分析討論]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很多植物的花葉都可以作酸鹼指示劑,科學家們爲什麼只選擇了石蕊和酚酞少數的幾種作爲酸鹼指示劑呢?

[組織討論]表達與交流

[過渡]酸鹼指示劑在化學實驗中有何呢?下面我們完成一道練習:

[投影]家庭裏通常有兩種洗潔精:廚房洗潔精、廁所洗潔精,一種呈酸性,另一種呈鹼性。現有兩瓶這兩種洗潔精的溶液,請你通過實驗鑑別它們。

[學生回答]不同方法的操作、現象、結論。

[教師評價]

[反思]這節課我們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課題:酸鹼指示劑

一、 酸鹼指示劑的發現

二、 自制酸鹼指示劑

三、 酸鹼指示劑的變色規律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貨比三家》是鄂教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11課《購物小竅門》中的第一個子話題,本主題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圍繞怎麼賣這個主題,本主題呈現了以下內容:第56、57頁通過對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價格比較,讓同學們知道,相同的商品有的地方會賣得貴些,有的地方會買的便宜些,告訴同學們購買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價格。通過填寫生活衝有關購物方面的俗語,引導學生有無意識關注到有意識關注,並第58頁告訴同學們在購買商品時還要注意商品的質量,並介紹了判斷商品質量的一些方法,如仔細看商品標籤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當自己的消費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保護自己。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商品廣告充斥着學生的生活,學生雖然每天都要和商品、商店打交道,但多數時候是在家長的指引下,學生自身的消費觀念還是比較淡薄,購物時不文明的現象比較普遍,還經常被某些生意人坑害。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級的學生消費觀念和行爲還不成熟,消費比較盲目,對商品的質量好價格缺乏必要的關注,欠缺有關的法律知識,維權意識薄弱,不知道如何保護自身的消費權利。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調查比較商品的`不同價格,知道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教學難點是:具有初步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三、教法學法

1、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教師通過課件展示逐步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走進生活,體驗生活。

2、通過調查、比較同樣的商品,價格會因各種因素髮生變化,瞭解一些購物竅門,選購物美價廉的商品。從體驗活動中掌握一些購物的竅門。通過回憶消費經歷,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知道應選購價廉物美的商品。

能力目標: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購買簡單的學習及生活用品。

情感態度價值觀:具備初步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調查比較商品的不同價格,學習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

教學難點

當權益受到侵害時,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爲您服務!

爲您服務!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某種商品在不同商店或超市的價格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說一說、找一找,聊一聊

1. 說一說課前老師佈置的情況調查,學生彙報。

2.找一找記錄中,

你發現什麼問題,( 學生交流發現的問題)

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價格爲什麼會不一樣呢?

3、聊一聊大家在商店購物時,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一些俗語,瞭解這些俗語的意思。(學生交流)

4、聊一聊同學們在購物的時候有哪些小竅門。(學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經歷)

5、聊一聊“三無食品”,食用後的危害。

設計意圖:學生在課前收集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記錄,課上相互交流,採取現場展示的形式,歸納自己分析的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既展現了學生的個人能力,又突出了集體的智慧。

活動二:看一看、辨一辨,說一說

1.看報道,去年市場上發生的劣質嬰兒,學生大膽談出感想 。

2.分辨什麼叫“三無”產品,什麼叫安全產品。

3、說一說如何避免購買“三無”產品?買到了又該怎麼辦呢?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六、設計意圖:

教學要積極向學生的生活領域拓展、延伸,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特定環境中進行探索,自主地運用所學的道德知識推理、判斷,選擇道德行爲,獨立地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從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創新性。

說課稿 篇4

本節課我在設計時以問題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爲出發點,而是把教材上外角和的知識改編成需要學生探究的問題,主要的活動是由學生動手操作剪紙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嘗試中體驗和創新,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解決的過程。

二、 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及其邊角的性質。這節課的重點是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及外角和。在呈現方式上,改變“結論———例題———練習”的陳述模式,而是採用“問題———探究———發現”的研究模式,並採用多種探究方法:對“三角形外角性質及外角和”採用拼圖、度量和數學說理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總結髮現問題。

三、 教學準備工作

課前讓學生準備好剪刀、硬紙板、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

四、 教學方法

採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形式上以自主學習、合作研究爲主,教師相輔引導,適時提示。

五、 教學時數

1課時

六、 教具

爲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在一副圖中找出三角形的外角、內角(相鄰和不相鄰)。觀察圖中外角和相鄰內角的關係(之和等於180度。)然後提出疑問:外角和其它兩個不相鄰的內角又有什麼關係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呀?

板書課題:三角形外角和

(二) 新課講授:

1、 探究三角形外角的兩條性質

對於這一部分的教學我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拼圖中總結規律,然後由小組討論完成,或者引導學生思考發現這個規律,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比如用量角器度量等等)。然後讓一名學生到展臺展示。這樣比較形象直觀。

探索出三角形外角的兩條性質後,要針對性質再進行強調,尤其是個別關鍵字。教育大全

2、 探究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動手剪紙拼圖發現規律(或者用量角器度量),然後動畫展示一下,這樣更直觀形象,最後上升到理論上進行推理,通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逐步引導學生得出外角和定理。

本節課重點就是這兩部分的內容,然後練習。我在設計練習時考慮由淺入深的原則:第一個練習題是有關內角和和外角和定理的比較簡單的求角的'度數的問題;第二個練習是一道綜合運用題,在做這個題目是我考慮到鍛鍊學生、培養學生能力這一點,我讓一名學生到黑板上做然後把自己的思路講給同學們。教育大全

(三) 小結

回想一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可以是學習內容,也可以是學習態度上的等等,找幾位同學談談。

總之,我這堂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力爭爲爭取新課程評價標準下的高效益,做一名成功的“三型”式國中數學課改實驗教師。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女媧造人》,下面,我將從課標、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課標

《新課程標準》將語文性質定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並提出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個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七年級上冊語文部編教材的編寫更注重提出“以人爲本”“自主性學習”等新的教學理念,在語文教材中沉澱下來。倡導語文課注重兩個延伸:往課外閱讀延伸,往語文生活延伸。《女媧造人》是一篇閱讀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閱讀能力一般,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二、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七年級上冊語文共6個單元,22課,其中以散文和記敘文爲主的有3個單元,寫動物小說1個單元,議論文、散文和現代詩歌1個單元,童話、神話、寓言故事1個單元,《女媧造人》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3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想像極爲豐富的作品。《女媧造人》是一則神話,它是根據《風俗通》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神話。袁珂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馬克思在談到希臘藝術時曾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話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

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神話的特點,瞭解原始先民關於人類起源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引導學生理解女媧身上所寄託的人類母親的優秀品質,感受人類誕生後的歡欣與愉快。

2、教學目標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應當是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能力爲重,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根據本課內容確定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並掌握課後生字詞“揉”、“莽莽”、“蓬勃”、“澄澈”“神通廣大”等詞的字音和含義。

(2)、瞭解神話的特點。

(3)、體會想像聯想在神話創作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閱讀,清楚女媧的形象,領會其神性與人性的統一。

(2)、合作學習,自主探究。通過比較閱讀,初步瞭解課文想像力豐富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2)、感受文中洋溢着的人類誕生的喜悅感,女媧身上的母性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

(1)、體會神話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點,嘗試運用大膽合理的想像。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人類誕生的歡欣與愉快。

三、說教法

1、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朗讀速讀法、指導歸納法、比較閱讀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教學目標自讀課文,體味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感受神話的魅力。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拓展想像力,培養健康情感,學會改寫神話故事,感受中國燦爛、繁榮的文化魅力。

2、採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平臺,將重要的問題通過多媒體擴大教學容量,節省教學時間。

3、教師儘量少講。

這則神話屬於自瀆課文,內容容易理解,所以教學環節中教師的分析要少。主要通過學生的充分活動,由淺入深地把握想像特點,初步學會運用想像。教學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讀讀課文、熟悉情節、分析形象、體會情感、寫寫片段。

四、說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內容非常有趣,體現了神話藝術永久的魅力。在教學中,打算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梳理故事情節,然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師加以點撥,讓學生分析形象、感知情感。這個過程中指導學生圈點批註,做好書間筆記,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另外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想像力的激發上,讓學生對女媧造人的動機、方法等,作另一種推測,進行想像的訓練。整堂課以培養學生想像力爲主要目標,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及反饋練習法等。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師板書“人”字,問:同學們認識這個字嗎?那你知道萬物之長的人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嗎?人類又是怎麼誕生的?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但在科技不發達的遠古時代人們認爲人是“造出來的”,是由誰造出來的?

補充板書——女媧造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女媧造人》,看看女媧是怎樣造人的?

——順便簡單介紹作者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檢測字詞

【設計意圖】:想通過投影檢測學生對字詞的預習和掌握情況,落實字詞關,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一。

2、關於神話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並記錄神話體裁的特點,進而對本課有個宏觀的把握,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二。

3、生朗讀課文,熟悉本文情節。

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問題思考:

①、女媧造人的原因是什麼?

②、女媧如何造人的?

③、女媧想出了一個怎樣讓人類長久繁衍生存的好辦法?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了一個配樂朗誦,旨在營造一種課堂氛圍,便於學生走進文本,感知內容並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三個問題的設計是爲了讓其他學生學會帶任務聽讀,以問題驅動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完成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任務。

(三)、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過渡:這麼生動感人的神話,除了精彩的故事情節,還離不開鮮明的人物形象。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故事的主角:女媧。

圍繞“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進一步探究課文。

(1)、鮮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導:先用括號標出描寫女媧的重要詞句,然後分析女媧形象)

試用:“這是一個()的女媧”說話,並說出依據。

(2)、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導:先用波浪線畫出體現喜悅感的重要語句,然後說說你的體會)

學生按照指導方法閱讀、思考、圈畫、歸納,做好書間筆記。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通過閱讀文本歸納女媧的形象,把握女媧這一人物形象及女媧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教給學生圈點勾畫,隨時批註的讀書方法。

(四)、對比閱讀,拓展遷移

請學生看課後“閱讀提示”,學生齊讀《風俗通》片段。

師:大家更喜歡哪個?

——很明顯,課文內容更豐富、更生動些,想想:袁珂是憑藉什麼把《風俗通》變的如此生動呢?

——想象

對,正是因爲有了作者大膽新奇的想象,這個古老的神話才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下面,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就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過程以及女媧的形象進行另一番大膽而新奇的想象,來一次《女媧造人故事新編》。

投影提示:造人原因、造人方法、造人過程、女媧形象任選一個細節想象。

【設計意圖】與《風俗通》故事進行比較,讓學生體驗聯想與想象的力量。並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筆訓練,鍛鍊寫作能力,培養想象力以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此環節教學中師要注重觀察、巡視,若寫作有難度師可適當出示範文,加以引導。

(五)、作業佈置:

《新課標》要求國中生要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識字與寫字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因此第一個作業題佈置的是課後生字詞;同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其中就有神話故事,因此第二個作業佈置了課後推薦閱讀篇目,又因爲擔心課堂時間緊張,大部分同學的寫作片段得不到展示,因此第三個作業將課堂練筆佈置成一篇小作文,以實現人人達標。使課堂教學任務有佈置、有反饋、有指導、有落實。

1、課後“讀一讀、寫一寫”生字詞;

2、推薦課後閱讀:《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神話故事。

3、課後繼續完成《女媧造人故事新編》。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節課板書主要書寫三個問題:造人原因、過程方法、繁衍生存方法,以及女媧形象的高度概括,用簡潔的文字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清文章情節,體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統一。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螞蟻和蟈蟈》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較短,卻富有教育意義。課文還配有精美的插圖,注重創設課文內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兒童情趣,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整篇課文不管從文字還是插圖都給人以美的啓迪。

二、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知識少,處於學習的初始階段,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在課上,他們思維活躍,好說,好動,但注意力不夠集中,又不善分配。因此,教學方法要新穎,有趣,能夠激發學生興趣。

三、課時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寫“糧、汗、由”3個字。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螞蟻的勤勞和蟈蟈的懶惰。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是通過朗讀,理解螞蟻的勤勞和蟈蟈的懶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媒體設計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我選擇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根據教材特點,我設計了集圖、文、聲、動畫多種方式顯示教學信息的課件,把感知、理解、鞏固、運用融爲一體,爲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提供動態圖象演示,強化直觀教學,及時反饋信息,有效調控教學程序。

五、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因此,結合學生年齡特徵和教材特點,我有機滲透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師應採用各種方法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有助於學生入景生情,在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演示螞蟻和蟈蟈的活動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直觀感受了螞蟻的勤勞和蟈蟈的懶惰。

2、品讀感悟法:朗讀是語言訓練,陶冶情操,體會感情,積澱語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機會,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比賽讀等各種朗讀形式,通過反覆誦讀,細心品位,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了螞蟻搬糧食的辛苦,蟈蟈的悠閒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達到感悟語言,培養語感的目的。

我把本節課的學法定格爲:朗讀學習法,觀察學習法,討論學習法。

六、教學設計

(一)、媒體激趣,導入課題。

興趣是學生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並不斷探索的不竭動力,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教材特點,我憑藉多媒體的優勢,展示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圖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讓學生觀察圖畫,把看到的景色說一說,指導學生練習看圖說話。

(二)、利用媒體,整體感知課文。

1、看動畫,仔細聽範讀。

閱讀心理學告訴我們,國小生在面對一篇新的課文時,總是充滿了新鮮感,總想一口氣讀下去。我充分重視這一環節,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動畫,仔細聽範讀,讓學生一開始就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聽完範讀後,請學生說說知道了什麼?讀給同桌聽聽。

格式塔學習理論認爲,初讀時要強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生動的感覺,努力使學生獲得對課文整體的知覺把握。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閱讀時間,創設情境,創造條件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培養學生語言感受

的靈敏性,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並在“聽、說、讀”的過程中認識本課生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效果好,學生印象深。

(三)創設情境,解決重難點。

學習第一自然段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後,指名讀,因爲這是學生第一次站起來讀這段話,所以教師應適當的進行鼓勵,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2、媒體動畫演示課文內容情境,小組圍繞問題討論:①小螞蟻是怎樣搬糧食的?②小螞蟻搬糧食的感覺怎麼樣?

讓學生理解螞蟻的勤勞,是教學難點,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很容易突破了難點。在解決這個難點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在討論中,學生不但學會了闡述自己的觀點,還學會了傾聽他人的見解。

3、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強化朗讀訓練。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互相評價:你爲什麼要這麼讀?他讀得怎麼樣?

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個性化色彩的。指名朗讀時,有的學生認爲小螞蟻們太熱了,讀時強調“滿頭大汗”;有的學生強調“有的……有的……”,因爲小螞蟻們搬糧食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強調“個個”,因爲沒有螞蟻在偷懶;有的學生在讀“有的背,有的拉”的時候讀出很吃力的感覺,更有學生讀出了誇獎小螞蟻的語氣。這充分體現出了學生讀的自主性,獨創性,傾注了學生對語句內涵的切身體驗和個性理解。朗讀形式應多種多樣,可以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應把朗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4、理解第一自然段要充分發揮教材的範例功能,強化創造性思維訓練:“除了用背和拉的方法來搬,小螞蟻還會用什麼辦法來搬糧食?”一句設問,激起千層浪,教師加大學生自由交流的時空,儘量多地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辦法和理由,同時師生共同評價,並且能用教師提供的句式練習說話。“①、他們有的,有的,個個。②、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個個。”學生想說哪句就選擇說哪句。通過創造性思維訓練,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既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教學第二自然段,可在第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第二自然段講幾隻蟈蟈笑螞蟻是傻瓜,躲在大樹下自由自在地乘涼。第一句話講了蟈蟈嘲笑螞蟻是傻瓜。第二句話講了蟈蟈悠閒自得,不知勞動。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創設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學生觀看圖畫,傾聽蟈蟈的笑聲後,主動質疑:蟈蟈爲什麼笑螞蟻?蟈蟈們搬糧食了嗎?蟈蟈們在幹什麼?在提出問題後,教師可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自由朗讀,表演讀,自主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討論、朗讀、表演,理解了蟈蟈的懶惰。我還利用教材,提問學生:蟈蟈是怎樣笑螞蟻的?因爲一年級的口頭表達能力較弱,我隨即爲學生提供一個說話的句式,“蟈蟈們笑了,有的說:‘你們,真是傻瓜。’有的說:‘你們,真是!’”學生通過自主交流,既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四)、開展遊戲,指導寫字。

在低年級的閱讀課中,識字、寫字是不可忽視的主要任務,因此在課堂上要捨得花工夫,花時間進行識字、寫字教學。我利用課件,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一隻小螞蟻搬了三袋糧食,可是搬也搬不動,請小朋友們幫個忙!只要你們會讀、會記、會寫,這三袋糧食就能搬進洞裏了。學生們學習興趣濃厚,紛紛舉手,積極參與。學生通過用熟字加偏旁,編順口溜的方法很容易記住了三個生字,又通過觀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從而把每一個字寫正確、寫漂亮。三袋糧食終於搬進洞裏了,學生爲能幫助螞蟻而非常高興。在識字教學中,又有機地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總之,這節課,教師採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學生興趣濃,效果好,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說課稿 篇7

本節課教學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這種情況,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常見的植樹問題的實例,探究發現兩端都栽這種情況中植樹棵數與間隔數(段數)之間的規律,從而運用所發現的規律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向孩子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藉助線段圖、化繁爲簡等手段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感悟數學的思想方法。

基於以上目標,我特對本節課作如下設計:

1.以孩子們喜歡的猜謎活動引入和我們形影相隨的手。然後通過觀察張開的右手,發現手指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引出間隔數)。再通過預習彙報,讓孩子發現植樹問題的幾種情況,並且爲各種情況取名,明確我們本節課所要探究的植樹問題(兩端都栽),讓我們的學習探究目標明確。

2.探究新知:從例1入手,通過讓孩子猜猜一猜活動產生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究竟是多少棵?我們能想辦法驗證嗎?啓發孩子想到用線段圖畫一畫這一數形結合的方法進行驗證。這時老師加以引導:100米長的小路我們一直畫下去、一棵一棵地栽下去,會讓孩子感到很麻煩、複雜,因爲100米太長了,那麼有更簡單的方法嗎?引導、啓發孩子選取100米中的一小段進行研究,這樣數據小,畫起來就會簡單、方便,便於研究,讓孩子體會到化繁爲簡的優勢。爲此給孩子創設小組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學習的主動權,選取自己喜歡的數據進行合作、交流(在此做引導:選取的數據必須能被5除盡的,也就是沒有餘數),避免孩子選中有餘數、出現一端不能栽的情況。因爲各組所研究的數據不同,出現的結果也不同,經過板書整理,孩子就會很輕鬆地歸納、推理出其中的規律,讓孩子親身經歷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的探究過程。

3.延學中應用所發現的規律,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了與例題略有不同的變式,旨在進一步讓孩子感悟這一數學思想方法和思維的靈活性。

說課稿 篇8

一、研讀教材找聯繫

《識字4》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它以“轉轉盤識字”的形式出現。本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轉盤圖和生字圖。轉盤圖顯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組成的字;轉盤下面是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謎歌和4幅插圖。字謎歌是一首扣住謎底“也”的詩,四幅插圖直觀地再現了字謎的各句意思。圖文結合,不僅有利於學生讀懂字謎,還幫助學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中的詞語。轉盤圖、字謎歌、插圖互相聯繫,緊密結合,使識字變得趣味無窮。

二、明暗結合定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依據課標,我的教學設想是以識字爲切人口,以識詞爲中介,最後再以誦讀字謎歌來鞏固、加深識字、識詞的成果。在加深理解字義的同時,領悟到形聲字的學習方法——“看看偏旁就知道”。 爲增強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慾望,我還假設將“也”稱爲孩子們熟知的朋友貫穿與教學始終,衍生出一連串與“也”相結合的偏旁,組成的新字。

本課設計我主要突出一條明線:通過轉盤識字、誦讀韻文,鞏固積累識字成果;一條暗線:滲透形旁意義教學,學會偏旁識字方法。

依據本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認識6個偏旁,並能書寫正確、美觀的生字。

2、初步瞭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其他字的知識,加深對字詞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誦讀謎語,理解謎語,體驗猜字謎的樂趣。

上述目標1是教學重點,目標2是教學難點。

三、多樣識字重書寫

低年級孩子的學習從激發興趣開始,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昂的興趣是我在教學設計時思考最多的,基於此,本課的教學環節就有了以下的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引出字盤識字

上課伊始,我創設情景:孩子們,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出示“也“),還記得他叫什麼呀?(齊讀)你會正確書寫“也”字嗎?(指生書空,注意筆順)接着,我出示轉盤上的偏旁問:誰認識他們?(着重認讀這節課的兩個新偏旁—“馬字旁”和“土字旁”)。轉動字盤,分別和“也”手拉手交朋友,並相機板書今天要學習的生字:“馳、地、他、池”。這一導入設計充滿童真童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架起由舊知走向新知的橋樑。

(二)自主認讀字詞,指導偏旁識字

1、繼續鞏固拼音識字。在調動起學生識字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打開書,藉助拼音自己認讀,然後檢查學生認讀情況,對“池”和“馳”的讀音着重強調,回憶整體認讀音節的讀法,進一步熟化拼音技能。

2、滲透偏旁識字方法。讀準了字音,初步感知了字形,我接着引導學生理解並識記新詞“池塘”與“奔馳”。爲了增強識字效果,提高識字能力,我先出示插圖,讓學生藉助插圖形象感知詞義。再聯繫以前的學習經歷回憶“三點水”所表示的意義,由此啓發學生說一說帶有“馬字旁”的字都表示什麼意思呢?學生頭腦中會立刻展現出馬的飛奔疾馳的情景,很快就明白了“馬字旁”所表示的'就是速度飛快的意思。然後讓學生由“池塘”“奔馳”延伸出更多意思相關的詞語:“水池”“池水”“飛馳”“疾馳”……這一環節體現了由淺入深、由表及內、由抽象到具體的認知過程,領會藉助情景圖和偏旁識字的識字方法。

3、辨析感知偏旁意義。在理解了“奔馳”“池塘”的意思基礎上出

示轉盤,讓學生觀察“馳、地、他、池”字形特點,說說有什麼發現?有的孩子會說:“這四個字的右邊都是‘也’字”;有的孩子會說:“四個字的偏旁不一樣,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還有的會說:“四個字的讀音有點相似”……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對偏旁的意義有所領悟,這時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四個字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聲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這樣的字,我們就叫形聲字。在漢字中有許多形聲字,抓住這個特點可以幫助我們牢牢地記住這些字。”形聲字在漢字中佔到80%以上,讓學生建立偏旁部首的初步概念,掌握形聲字的規律,對學習漢字十分有用。

4、轉盤遊戲加強識記。出示轉盤並轉動,老師採用一邊誦讀“小小轉盤轉呀轉,轉呀轉,轉來一個( ),搖身變成( )”一邊指示多名學生來認讀。然後再變換轉盤上的偏旁和字,採取搶答的形式讓大家認讀。最後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大家在小組內、同桌之間互相玩“轉轉盤”遊戲。學生在遊戲中快樂識字,發揮了自主識字的積極性,提高了識字效率。

(三)誦讀字謎韻歌,鞏固識字成果。

轉盤識字後,出示配圖字謎歌讓學生猜一猜,學生興趣盎然很快就猜出了謎底,接着採用多種方式誦讀韻文,如老師範讀、學生自讀、指生朗讀、分組賽讀、展示背誦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對“馳、地、他、池”字義的理解,強化對字、詞的認讀,完成從字到詞、由詞到句的過渡。

誦讀之後,相機出示字謎歌中出現了另外五個生字“行、千、莊、養、蝦”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識記字形,如“行”“莊”“蝦”用新學的偏旁識字法來識記;“千”“養”可以藉助原有的知識經驗,用加減筆畫法、想象法、拆字法等多種識字法來識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識字重在教給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最後,我出示幾個課外蒐集的字謎,讓學生猜一猜。課內學識字方法,課外遷移運用,豐富積累語言,符合語文教學規律。

(四)指導書寫

“讀書是識字的重要手段,而寫字訓練又是識字教學的重中之重。”對於寫字教學,我採用“四步教學法”:一觀、二描、三臨、四正。①“觀”觀察生字字形、筆順、筆畫以及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指導:“奔”、“馳”、“塘”、“行”四個字,說一說怎樣才能把這字寫規範,寫漂亮?②“描”繼續堅持用好每篇課後設計的“描紅”字貼,強調保持正確的握筆方法和書寫姿勢,認真做好描紅練習;③“臨”對照生字表在本上規範書寫兩遍,老師做好巡視指導;④“正”在巡視中發現問題即及時給予糾正指導。寫字教學要堅持既動眼用心,又要動手操作。課內加強指導,嚴格訓練,掌握寫好字的本領,逐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寫好後,組織學生將寫得好的字在全班比一比、評一評、賞一賞。讓學生享受寫字帶來的快樂,產生熱愛祖國漢字美的情感。

四、動態板書凸重點。

本課的板書按照教學過程,以張貼字詞卡片與生字示範書寫依次呈現。貼生字卡片爲課內節約了時間,偏旁與字,字與詞組合起來也更爲便捷。最後指導學生寫字時,老師要在黑板上對重點字進行示範書寫。這樣板書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動態展示也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附板書)

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金獎章》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S版第九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一共25個自然段,語言淺顯,通俗易懂。這篇美麗奇妙的童話講的是:鳥國的鳥兒們在得知地球環境保護組織要派使者到鳥國頒發金獎章後,鳥王和羣鳥紛紛爭說獎章的歸屬。只有烏鴉在一旁不聲不響地收拾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當使者把金獎章頒發給烏鴉時,大家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了烏鴉。

二 說教學目標

認識能力目標 :

1、引導學生抓住課文對鳥的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懂得榮譽不是靠“爭”得來,只有踏踏實實做事,默默爲大家做貢獻的人才配得到榮譽,最受人尊敬。激發學生了解動物對人類的好處,從而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課文,懂得榮譽不是靠“爭”得來,只有踏踏實實做事,默默爲大家做貢獻的人才配得到榮譽,最受人尊敬。

教學難點:通過課文對鳥的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 說教法

本節課以讀貫穿全文,運用課件直觀教學,採用情景教學法。

四 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學生採用看、聽、讀、品、演的方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五 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 複習導入

回憶在鳥國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二) 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指名讀描寫羣鳥爭獎章的部分。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在獎章面前鳥兒們和烏鴉有什麼不同表現,讀出來,再談談體會,學生彙報。相應出示百鳥爭獎的圖片,讓學生感受鳥兒們各顯其能爭獎章的樣子,體會品讀。

2. 此時烏鴉在做什麼?生彙報,體會烏鴉在默默地做事。

3. 使者來到鳥國後,鳥兒的表現有什麼變化?邊讀15---25自然段邊找出相應的'語句,分組討論,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學生彙報,並假設此刻你就是鳥國的一員,對於自己剛纔的表現,想對自己對烏鴉對其他鳥或大家說什麼?

(三) 發揮潛能創造設計

1. 分角色朗讀

2.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表演童話故事。在表演前先讓學生思考:你決定扮演哪個角色?根據課文內容加上自己的理解,想想怎樣才能演好這個角色(可適當添加一些語言、動作、表情)。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感悟課文的基礎上來表演故事。

(四) 拓展延伸

其實在大自然中對人類有益的動物太多了。你認爲地球環境保護組織還應把金獎章頒發給哪種動物?談談你的理由。

六 說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最大的特點是靈活、簡潔。根據學習情況及學習的過程來完善

說課稿 篇10

衆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裏所謂的“器”可以理解爲:一是良好的學習環境,二是恰當的學習方法。而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研究性學習正是利其“器”所在。它爲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開創了語文課堂新局面。今天,我要說的《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一堂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課例。

一、 說教材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說明文,課文着重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築歷史,寫出了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採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

從教學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1、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2、寫作上很富有特色

3、網絡挖掘素材較多

基於課文以上的特點,我把教學重點、難點設爲:運用網絡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

而教學目標則是:

(1)、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概況、建築歷程等知識,感受它的外觀宏偉、結構精巧,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2)、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以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 說教法

在本堂課中,我主要採用“討論法、發現法、問題法”,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指導思想。

三、 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本課的學法主要採用“找找、讀讀、想想、問問、議議”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確定研究目標

一上課,教師就用激昂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對於人類來說,它充滿了神祕,裹着厚厚的面紗。今天,讓我們來當一次小小研究員,走近金字塔,瞭解金字塔,去揭開它厚厚的面紗,好嗎?這樣一來,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當起了小小研究員,更好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一堂課有了良好的開端。繼而又說:要想當好小小研究員,首先要會發現問題,現在想一想,根據課文或初步瀏覽網頁,說說你最想了解有關金字塔的什麼。學生立刻各抒己見,在自由、愉快的氛圍中暢談自己想了解的問題,然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提煉出自己的研究主題。

(二)、多種形式,深入進行研究

1、研究的準備階段

教師建議學生根據研究內容的多少來採用不同的研究形式:個人獨立研究或小組合作研究。研究主題範圍小的可採用個人獨立研究,反之可採用小組合作研究。在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考慮到學生年齡小,對於研究目的性還比較模糊,也不知從何入手。因而,我設計了教學導航這一欄。內容如下:個人獨立研究建議:(1)、根據自己的研究主題,上網查找相關資料。(2)、仔細閱讀資料,歸納研究成果。小組合作研究建議:(1)、根據研究主題尋找合作伙伴。(2)、小組成員確定個人所承擔的研究任務。(3)、查尋相關資料。(4)、匯合資料,進行整理歸納。

通過以上提示,可以讓學生爲研究作好充分的準備,提高研究效果。

2、研究的實施階段

學生在一切準備好後上網進行研究。通過欣賞精美的圖片,閱讀文字,觀看動畫等方式瞭解與自己所研究相關的內容,也可以通過相關鏈接去其它網站查找資料。在這時,教師扮演的只是支持者,解疑者,參與者的角色,如指點學生掌握寫作方法、怎樣收集資料、怎樣整理資料等,但更多的是靠學生自己去探索,讓他們學會自己學習,爲資料的彙報做好準備。

五、彙報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學生通過上網收集了許多資料,瞭解了許多有關研究課題的知識。在彙報時,可採用個人彙報法,也可以用小組彙報法。彙報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有圖解式,如:看圖說說金字塔的建築歷程;閱讀式,如:介紹金字塔的形狀;留言式,如:寫寫你對某個信息的'看法;故事式,如:講講有關金字塔的傳說等,培養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讓他們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和成就感,感受到與他人爭辯、討論的樂趣。

在學生彙報同時,要注意發揮評價的作用,既要有教師的評價,更多的要注意發揮學生評價的作用,讓每個合作小組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的同時,對別人的觀點作出分析和評論,通過小組間的相互啓發,交流補充,教師引導,使每個小組的成果更完善,也讓學生在評價中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三)、學法總結,遷移練習

在剛纔的課堂研究中,學生一定有許多新生成的問題,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去研究,因此,這時教師要注意“課外的延伸”,真正讓學生從小養成“物物研究、事事研究“的習慣,成爲小小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