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

讀後感 閱讀(1.55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茅盾

那是一個樸素清麗的故事,那是一本回味無窮的書籍。那個故事,正是呼蘭河的故事;那本書,正是《呼蘭河傳》。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地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裏,在她筆下,別有一番風味。

在那個被醜陋規則重重包圍的舊中國,呼蘭河寫滿了無奈。那個和蕭紅年紀相仿才12歲的小團圓媳婦,原本以爲在富人家就能過上好日子,卻沒想到才短短几天,就受盡折磨命喪黃泉。

蕭紅的童年亦極其不幸,唯有祖父的愛就如同一團珍貴而溫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動了她,“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蕭紅童年的愛與恨都繪聲繪色地在《呼蘭河傳》一一展現。

“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那些好的與不好的,在蕭紅眼裏,極爲分明。只有積極樂觀,沒有悲哀喪氣。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能使蕭紅成爲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難道這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在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心裏想的不應該是失落氣餒,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這樣,你纔不會被挫折打敗,纔可以成爲一個生活的強者。如果遇到一點不順或坎坷,就灰心喪氣,這樣,就算任何再簡單的事也會變成極難的。心中畏畏縮縮,就不會戰勝困難,就不會成功!只要心懷希望,充滿正能量,一切困難都會拜倒在你的腳底下!

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這些那些的困難?我聽媽媽說有個學校的大姐姐因爲學習的壓力大,沒有快樂自由的童年跳樓自殺了。我覺得不可思議,生活在蜜糖中的我們太以自我爲中心,往往忽略了身邊的愛,以爲自己沒有自由快樂,整天在題海中喘不過氣來而牢騒滿腹。我們來比比蕭紅,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在她的生活裏,有多少委屈、困難,但是她的心裏仍給快樂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是的,生活不會一帆風順,擁有樂觀積極、充滿希望的心去對待,你的天空會一片晴朗。

童年不同樣,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童年記憶中無論是美好或不美好,都是生命必經的旅程,好好活着,好好珍惜,活出我們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張乃瑩(蕭紅),一個成長在呼蘭河的孩子。她用她獨特的筆法描述了童年。在這本書裏,有人物卻沒有主角;敘述了故事,卻沒有主軸。它不是散文,不是小說,卻是“回憶式”的巔峯之作。

初讀此書,蕭紅童年中那些我早已見不到的樂趣讓我癡迷嚮往。再讀,才發現了蕭紅童年中掩藏不住的寂寞。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此刻埋着我的祖父。”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院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依舊,也許此刻完全荒涼了。大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種着,也許此刻根本沒有了。”

“這一些根本不能想象了。”

小小院子裏的泥土裏,年年種着一成不變的蔬菜,其餘的空地或又是雜草叢生,或又是花開滿園,或又是白雪皚皚;也種着一個解事頗早的小女孩的寂寞童年。她的生活多麼單調,一個種着菜的後花園,一個破舊的後房,竟成了她唯一能夠消遣兩個地方。一位慈祥的祖父,竟是她獲得愛的全部來源。坐在門檻上,看着鄰里鄰居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着刻板的工作。要是有什麼個性的事,也但是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死了,馮歪嘴子又有了孩子。可這又怎樣呢?她小小的心裏永遠像一湖平靜的水,望着遠處依舊是波瀾不驚。

呼蘭河這個小地方也是充滿色彩的,可也是刻板的。那裏的人是善良的,一年又一年有規律地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賣饅頭、割豆腐、染布、扎彩。路上一個小小的泥坑讓人們討論了大半年,卻似乎根本沒人在意,路還是照樣走,日子還是平常過。日曆上,時光嘩嘩嘩地逝去,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可一年中必有跳大神,趕廟會,唱秧歌;但年復一年,人們何嘗不覺得重複單調?但他們安於命運,也就沒覺得有什麼了。蕭紅幼小的心靈看着這樣的生活,卻下意識的反抗,她熱愛卻又抗拒這一切,於是,就有了作家的'蕭紅,有了含着眼淚微笑回憶故鄉的蕭紅。

這個孩子是寂寞的,她孤獨的緊抱着胳臂,用抗拒的眼神過着寂寞的生活。《呼蘭河傳》是一本寂寞的書,蕭紅用看似熱鬧的一切描述自我的孤獨寂寞。小城裏的單調、枯燥、乏味讓蕭紅寫出了些許歡樂的意思,卻又發覺,歡樂裏還是刻板的寂寞。一個兒時跟祖父呀呀學語背唐詩的女孩,用她獨特的視角把她兒時的一切寫進了一本書裏。而我有幸品嚐到了她的寂寞。

或許是天嫉英才,蕭紅這股中國文學上清新的風不再盪漾,可她留下的一切,以讓世人對這樣一個女子欽佩。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這個呼蘭河邊寂寞的孩子,留下的是一部巔峯之作。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寒假,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作者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描繪出呼蘭河小鎮普通人民的生活百態,這本書由很多故事構成,我的心絃也被故事牽動着,我時而憂傷,時而疑惑不解。

這本書就像放電影一樣,向我們還原了一個又一個真實的生活畫面:有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淹死了雞鴨,淹死了豬馬,可從來沒有人說要把泥坑填起來;有一年中總會有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唱戲、趕廟會等小鎮“盛典”,呼蘭河小鎮的人民寧願相信跳大神能治病,也不相信醫生;有長工有二伯天天偷東西去賣,還常常罵罵咧咧,告作者的狀,讓人覺得可憐;老胡家團圓媳婦的婆婆想讓團圓媳婦變得“中用”,用皮帶狠狠地抽她,用滾燙的熱水給她洗澡,還用燒紅的烙鐵烙她的腳心……最後,把一個笑呵呵的團圓媳婦害死了。而作者童年的美好記憶則留在了她和祖父形影不離的後院裏,他們一起種菜、玩耍……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東二街道上的那個大泥坑的故事,這個大泥坑淹死了很多家禽、牲口,甚至小孩子也曾掉到了裏面,人們都紛紛出主意來對付大泥坑,有的說種樹,有的說拆牆,可是沒有人有實際行動,結果,還常常發生擡車、擡馬、淹雞、淹鴨的事情。不僅如此,自始至終,也從來沒有人想過用土把大泥坑填平的辦法。呼蘭河小鎮的'人民好像都是大泥坑的“看客”,說長道短,甚至還能獲得吃淹死豬肉的福利。就連最基本、最科學、最簡單易行的填坑方法,都沒有人去想,我不禁爲小鎮的人民感到深深的擔憂、悲憤,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故事給了我深刻的觸動,就像學習中,我們做錯了題,如果放在那裏不管,就會一錯再錯,應該認認真真地去思考和訂正,徹底地掌握知識點。

還有,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本來是可以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卻被訂去當團圓媳婦,又被“好心”害死了,作者生活的時代的封建禮法把一個笑呵呵的小姑娘弄死了,多麼可怕的吃人社會啊!我們現在生活在幸福的時代裏,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也不能要求孩子只按照自己認爲優秀的標準去做,久而久之,也許會扼殺孩子的靈性,阻礙孩子健康成長,而是應該因材施教,發揮他的特長,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呼蘭河傳》的作者用平靜、平淡的語氣描述着觸目驚心的場面,批判着極其愚昧且可怕的人的劣根性。透過文字,不僅能體會到作者的憂傷,更能給人以思考和感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一讀再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4

開始讀《呼蘭河傳》,我心裏很不是滋味。爲什麼裏面的人物都好像一點兒情感都沒有?爲什麼除祖父外,人們都是那麼地自私自利?爲什麼他們不但不認爲損人利己的行爲很可恥,不同情收到傷害的人,反而會像看戲一樣叫好,或是哈哈大笑?這些場面像一把把尖刀刺進我的心,又彷彿將我置於冰天雪地,被冷漠的人心凍得陣陣顫抖。

我一直相信,人都是有請的,不論環境多麼惡劣,不論生存多麼艱難。若不是那一份情,奧茨怎會爲了減輕大家的負擔而選擇走向暴風雪中的死神?若不是那一份情,餘秋雨筆下的信客怎會數十年如一日地頂着重重壓力奔走於城鄉間,只爲不辜負老信客的囑託?於是,我不敢相信,呼蘭河的人們,怎麼這般自私無情。是的,極端的自私無情——對和自己親近的人更好,這是人之常情,可書中的人,連父母去世都不會很悲傷,連自己的女兒要嫁給窮人家受罪,親孃也只撇一句:"這都是你的命!"

看到後面,我漸漸明白,自私和無情,原來都是一個表象。自私源於資源匱乏,而無情則是由於精神的空虛。

我們都是凡人,在資源不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時,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能。呼蘭河的'資源有多匱乏?"人們對待叫花子們是很平凡的".爲什麼很"平凡",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樣不幸的人太多啦!再有,人們連每頓飯都要精打細算,又如何去顧及他人呢?

再來看他們的生活狀態。"人活着是爲吃飯穿衣","人死了就完了"——這將是多麼無聊、空虛的一生啊!呼蘭河的人們只有一個目標:活着。縱使遭遇了再大的不幸,又能怎麼樣呢?還不是隻有一個繼續平靜地活着!心中就是再悲痛,大哭上幾場,到頭來還是要面對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這樣活着。看起來他們活得有意義("爲了吃飯穿衣"),可事實應該是,吃飯穿衣是爲了活着啊!於是,我們從這"不假思索"的回答中聽出了深深的無奈。他們一定是想過"人活着是爲了什麼"這個問題的!表面的"不假思索"也許是被他們思索過無數遍的結果!可是,得到了答案又能怎麼樣呢?況且也沒有人能夠回答。於是他們發現,與其糾纏於這個問題,還不如想想有什麼辦法賺錢!這樣活着,當然會極度空虛——這和等死有什麼區別?則這種極度的空虛下,人們的"娛樂"就顯得殘酷而又苦澀。一是拿別人的不幸取樂,小說中的說法就是"說長道短";二是迷信。每天生活在說長道短和迷信中的人怎麼去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也許,在稀缺的物質和空虛的精神下,自私和無情會是唯一的選擇。

呼蘭河傳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呼蘭河傳》。蕭紅的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受到呼蘭河城裏人們那種讓無法理解的愚昧至極的封建思想。

這本書主要在講呼蘭河城裏的大街小巷,那裏的大泥坑,扎彩鋪;跳大神治病,四月十八逛娘娘廟大會,七月十五盂蘭會放河燈,秋天唱野臺子戲;這些都是衝着鬼神做的,只有在正月十五唱秧歌是爲人準備的。“我”就出生在這裏,常常跟着祖父到花園裏玩耍。“我”愛念詩,吃鴨子,去儲藏室裏找東西玩。“我”的家卻是荒涼的,許多人在這裏租房子。其中老胡家來了個團圓媳婦,結果被折磨死了。長工有二伯的性情古怪,喜歡跟動物談天。磨坊的馮歪嘴子和王姑娘私下結婚,受盡了大家的非議。王姑娘被人“說”死了,馮歪嘴子仍然堅強地活着,照顧兩個孩子。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就是小團圓媳婦被老胡家折磨死的.情節。讀的時候,我彷彿看見小團圓媳婦,那個頭髮黑亮,臉蛋紅撲撲的小姑娘。她變得又黃又瘦,最後被弄成瘋子,死去了。我爲小團圓媳婦感到憤憤不平。小團圓媳婦就因爲第一天來家裏吃三碗飯,大方得體不怕羞而被奶奶婆婆毒打,說什麼要給一個下馬威。其他的左鄰右舍沒事找事,相相呼應,這下好了,小團圓媳婦也就有點瘋了。小姑娘生病了,卻被說是什麼鬼魂附體,什麼狐狸精的小狐妖。一傳十十傳百,每個人都加上了自己的奇特誇張,搞得事情一團糟不說,還極其迷信地去請跳大神來。不知從哪來的“雲遊真人”來給她治病,泡沸水澡,吃怪藥劑。人們還評頭論足地提出了各種不良偏方,如吃帶毛的雞鴨,黃連豬肉啊等等。這些週三奶奶,楊老太太等人就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小團圓媳婦就像木偶一樣被欺負,胡亂吃藥,病就更加嚴重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些“看客”實在讓人大開眼界,讓人無話可說。這些人說是要去救她,給她開各種奇怪的偏方。還有一次竟然讓團圓媳婦當衆洗熱水澡,燙一次,昏一次……這些“看客”們是在善良地治小團圓媳婦的病嗎?這難道不是狼心狗肺?他們麻木的迷信正在毒害着正常健康的人,這愚昧的思想是生命價值的低廉和浪費。

《呼蘭河傳》在作者平淡的語言敘述裏幾乎不含任何的感情,全都是從觀察的角度來描述這些人和事。可是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傷和無奈。我推薦你也來讀一讀這本書,你也可能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部自傳式的長篇小說,描述她幼年記憶中故鄉呼蘭河城的風土人情和民間故事。小說第一章寫呼蘭河的自然環境和小鎮概貌,像畫卷式的展開鎮上主要的大街、衚衕、店鋪,以及人們相應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二章寫承載人們精神寄託的民間風俗,比如跳大神、常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第三、四章寫作者小時候家裏的後院景象以及與祖父的短暫生活;第五章一向到結尾分別寫了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幾個人物的故事。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裏,這個小小的縣城裏,有着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着口。”開篇嚴冬籠罩下的北方自然景象,奠定了整本書的基調。賣饅頭的老頭在冰雪天叫賣,不留意跌倒,饅頭從箱子裏滾了出來,有人趁此機會撿饅頭離開,老頭爬起來見饅頭不對數,只是看着那人的背影哀嘆:“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人們總是埋怨天氣,不埋怨人。

作者極力想表現孩童眼中未知而燦爛的世界,她在字裏行間流露的卻是刻骨的憂傷,筆下的.人物和風景無不帶着一種憂鬱的美。她這樣寫請神的鼓聲:"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路的人在夜裏訴說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着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生離死別,萬分的難捨。"而她眼裏秋天的後園是這樣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當中,也往往開了蓼花,所以引來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着。這樣一來,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

作者筆下的人物有着悽哀的命運,原本天真活撥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圍觀的人都抱着獵奇的心態,從未有人對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頭;有二伯一個人孤獨的生活着,害怕死後沒有人爲他送行,成爲孤魂野鬼;馮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婦卻早早的離去,剩下他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

呼蘭河傳讀後感7

我喜歡寫上世紀真實鄉村生活的作家,我總認爲通過他們的眼睛,我能窺探到最純真、最自由的生活。蕭紅的《呼蘭河傳》就完美地展現了呼蘭小城的風土人情。

書中以兩個部分爲主——蕭紅的童年與小城故事。蕭紅以細膩卻又質樸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真的小城市井生活,不但屬實,還有着獨屬於百姓的生活經歷與幽默,稱得上是反映百姓生活的一面鏡子。

書中作者對自己生活的描寫堪稱一絕。小時候作者是個調皮的孩子,熱衷於看各種熱鬧,東跑西跑。如果不說,我絕對想不到作者是地主家庭出來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早上作者請祖父給她講詩,祖父唸了一首又一首,作者卻總是聽不夠。這一場景可謂溫暖至極,像是熱牛奶與熱巧克力的搭配,溫暖到了人的心裏。

還有作者小時候,去雜物間玩,找東西的片段。作者像個好奇寶寶,東翻翻西翻翻,找到好玩的就據爲己有。這讓我想到陽光下、草地上的小女孩,穿着蓬蓬裙,手裏握着心愛的玩具,一會兒跑,一會兒跳,一會兒又在草地上坐着玩玩具的場景。這生活就像一幀幀復古而華美的影像,令人豔羨,又令人神往。

作者對自己童年生活的描寫是美好的,但呼蘭小城的生活不全是美好的。

首先可以看全書開頭。作者描寫了一個賣饅頭的老頭,在冬天上街兜售饅頭。他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把饅頭撒了,就有人撿起就吃,也沒有給錢。老人無可奈何,只能說幾句,又離開了。

然後還有對團圓媳婦的描寫。那位團圓媳婦只有12歲,但因爲婆家的盲目迷信與吝嗇,活活葬送了年輕的生命。那團圓媳婦性格活潑陽光,不怕生,也吃苦耐勞,但只是因爲她的無畏與熱情,與大多數的團圓媳婦不一樣,就被婆家不認可,以至於認爲她是病了,請毫不講科學的江湖道士來看病,不但賠了錢,還葬送了一條年輕的生命,這讓我感受到了當時對女性生命的不看重,與人們的`麻木愚昧。這樣病急亂投醫的舉動難道不可笑嗎?

我知,這一切都是因爲當時社會的黑暗,造成了人們無法科學的解決問題,只能靠迷信自欺欺人。另外,蕭紅的語言文字也讓我欣賞。她在文中運用了大量方言,極具地域風味,讀起來質樸又妙趣橫生。但這語言的質樸,併爲影響描寫的細膩。文中有許多細節描寫,比如雪、茅草屋等。所以,蕭紅纔會成爲女性作家中獨樹一幟的那一位。

讀《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呼蘭河城的人情,也讓我感受到了蕭紅既細膩、又質樸,還具有野性的文字,實在是佩服啊!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小團圓媳婦是《呼蘭河傳》中的人物,她是以“黑忽忽”“笑呵呵”的形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小團圓媳婦只有十二歲,那正是孩童時代最美好的時光,可在二十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她的命運卻是悲慘的。

因爲她“坐得筆直”“走得風快”“不怕羞”“不規範”“太大方了”,老胡家人便對她“一天打八頓,罵三場”。婆婆是那樣的虛僞,在外人面前,總是要樹立起自己威嚴的形象,說“不打不行”,說那是給她一個“下馬威”。“打了一個月”,“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抽”,抽昏過去了。可是婆婆卻輕描淡寫的說:“只昏了一袋煙的功夫,就用冷水把她澆過來了。是打狠了一點,全身也都打青了,也還出了點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雞蛋清子給她擦上了。也沒有腫得怎樣高,也就是十天半月的就好了”。這得是多狠的心腸,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怎能下得如此狠手?就爲了讓小團圓媳婦不再“走得風快”,竟然用燒紅的烙鐵把小團圓媳婦的腳心給燙了。小團圓媳婦就是婆婆的巴掌墊、出氣筒,婆婆打了一隻碗,抓過來吧小團圓媳婦打一頓;丟了一根針,把小團圓媳婦抓過來打一頓;跌了一個跟頭,把單褲膝蓋的`地方跌了一個洞,也把小團圓媳婦打一頓。這是怎樣蠻橫無理的人呀!呼蘭河這地方的迷信方法數不勝數,明明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卻在村民們東一個偏方、西一個香火的摧殘下,命不久矣了。人們是那樣的無知,用熱水爲小團圓媳婦洗澡,那是人能受得了的嗎?燙暈了就用冷水再澆過來。這對於堅強的革命戰士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摧殘,何況是一個只有十二歲的孩子?可見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及封建傳統道德對人們靈魂的荼毒有多深?在爲小團圓媳婦治病的過程中,嫂子連“救命”的半斤豬肉,都要偷偷切下一塊看起來比較好一點的;婆婆更是浮想聯翩,想到了買小雞,想到了雞生蛋蛋生雞,想到了買小豬,想到了買豆腐……在舊中國,貧苦人民的生活是怎樣的水深火熱?如果是現在,哪個母親能狠得下心來把自己的孩子如此摧殘?哪個母親會在給孩子看病的時候想到一些無關緊要的?現在的孩子,每天吃得好穿得暖,甚至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仍然不滿足,每天挑三揀四,想一想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我們是何等的幸福?在新中國的陽光下、花園裏,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呢?請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請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請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9

讀完這本書,在我腦子裏一幅極爲簡單的畫作:在一片茫茫的灰色之中,有兩道極爲鮮豔的色彩:一道是溫暖的橙色,一道是充滿希望的綠色;一個是慈祥的祖父,一個是樂觀向上的馮歪嘴子。他們的出現、陪伴,使作者懂得了許多,也使她在這麻木、沉悶的氣氛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祖父”似乎在蕭紅的童年生活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年時,她經常與祖父一起在後院玩耍。有一次,她故意把一些玫瑰花插在了祖父的帽子上。祖父發覺後,並沒有因摘花以及惡作劇而不高興,反而與“我”一起哈哈大笑。這時,另一個形象與祖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就是——祖母。書中描繪出了一箇舊社會時期的刻薄的老婆婆。有一次,因爲蕭紅的淘氣,婆婆用針往蕭紅的'指甲裏扎。她有潔癖,不許蕭紅摸自己屋裏的任何東西……蕭紅一直懷恨在心,她十分討厭祖母。而祖父卻恰好是一個老頑童、老小孩,能與任何孩子玩在一起。祖母的刻薄反而襯托出了祖父與其它大人的不同之處。童年時,祖父教蕭紅唸詩,她對詩很有興趣,因爲覺得詩寫得很美,當時只注重讀音,並不知道意思。而又大了一些後,祖父才慢慢教導她,讓她知道了每一首詩表達的情感和意義。可以看出,祖父的教導十分有方。注重事情的本質,而不是表面華麗的一層。這最初的啓蒙教育,在蕭紅以後的生活中有着深遠的影響。

祖父,就是這樣一個“老小孩”,他用一顆溫暖的心呵護着蕭紅,用淳淳的教導啓迪着她。他正是蕭紅生命中那一抹最溫暖、最重要的橙色。

“馮歪嘴子”在本書中最後一個出現。作者把他描寫得看似是一個被時代折磨得悲涼、不幸的人。他的妻子備受爭議,且在剛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就不幸死去,留下了一個哺乳期的嬰兒和一個一歲多的小孩。他們出生在草窩裏,生下來也沒有好飯吃,一年瘦似一年,還不太會說話……但在馮歪嘴子的眼裏,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得病的小驢可以去拉水了;大兒子可以牽着毛驢了;小兒子可以拍手、接東西了……正是他這種樂觀的精神,使長大後的蕭紅回想起來,仍爲之感動、敬佩。

“馮歪嘴子”的精神像一盞燈,在蕭紅的內心晝夜長明。他也不愧是那一道最亮麗,最充滿活力的綠色。

除這兩條主色彩之外,還有一些小人物反映出來的色彩也很突出。比如有二伯——紫色。作者認爲他的行爲很古怪:偷東西,自言自語,夜裏哭着、罵着……作者當時只是覺得奇怪,並不知道爲什麼。後來她終於懂了,有二伯其實是她身邊最悲涼不幸的人之一——被時代扭曲的人,帶着一點複雜的紫色。

《呼蘭河傳》的畫作中,雖然背景是一大片灰,但每個人都有着屬於他們自己的顏色。這豐富的七彩斑斕的色裝點了蕭紅如夢一般的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傳》,它的作者是蕭紅,一代才女,但她的一生坎坷苦難,這本書,就是她生前寫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充滿溫情、童趣、娓娓道來式的“回憶性”小說。

這本書主要寫了蕭紅小時候鎮子裏的舊事,平凡的小鎮卻蘊含了深情的回憶。說道最有趣的莫過於東二道街那五六尺深的大泥坑了,下雨時它就成了河;天晴時它就成了‘‘蚊子’’坑;曬多了就成了“提煉爐”;雨下多了就成了練膠的大鍋。這個大泥坑就像我小區的“馬路大窟窿”,很多車子經過時難免會摔倒、顛簸,就連汽車經過時也會抖一下。這個泥坑有時也會淹死豬,人們就把“瘟豬肉”低價賣掉。可見人心的黑暗,因一己私利去禍害別人。這個泥坑成了此處的標誌,很多人都想辦法不掉進坑裏,卻從來沒有人要填起來,這個泥坑是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似乎還有了感情,社會還有一絲溫情。

我最觸動我的心的還是“團圓媳婦”的那件悲劇,團圓媳婦還是挺漂亮的:她的頭髮又黑又長,梳着麻花般的辮子,這辮子竟長到了膝間,皮膚也是黑乎乎的。她的婆婆爲了給她的下馬威而天天打她,小團圓媳婦每天也叫個不停,直到一個冬天,迷信的婆婆以爲胡仙上了她的身,用了好多方法都不管用:抽帖兒、吃藥、洗澡……但這些都不管用,還沒到二月,本來笑呵呵的團圓媳婦就死了。好好的一個人,若不是因爲迷信,怎會如此,人們就如此愚鈍嗎?不僅僅是這件事情,

在呼蘭城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悲劇……這些人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自以爲是。他們每天漫無目的地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沒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讓我不知道到底是該可憐還是該痛恨這些無知的人們。

告別了社會的灰暗,來到後花園,蕭紅就可以忘記一切煩惱,和親愛的祖父一起玩耍,看着這如畫的'童年,我又想起了我的現在。是啊!我們與她對比起來是多麼幸福,沒有社會的陰影,沒有吃食的煩惱,卻不知珍惜,當時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呼蘭城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就是當時全中國的寫照。我們是不是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親人,立下目標,爲自己而奮鬥,不爲別人!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呼蘭河傳》一部不朽的文學經典,看似沒有什麼優美的文字,但處處是故事,回憶裏透着悲傷,我們可不能像書裏的人們一樣愚蠢,要積極向上,爲了學習奮鬥!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它是一篇少女的敘事詩,一幅我彷彿擁有過的風土畫,一串我童年聽過的悽美歌謠。——題記

我隨手翻開這本《呼蘭河傳》,原只因“"呼蘭河"這地名美麗文雅,但閱後我在呼蘭河的美麗外表下看到的,有美好,也有醜惡;有寧靜,也有孤獨;有溫柔,也有殘暴;有作者蕭紅對它的熱愛,也有怨恨、思念……

呼蘭河,是蕭紅的故鄉。她在那兒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在祖父的花園中,她得到了無窮的樂趣。栽花,拔草,鏟地,澆水……“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她還跟着祖父學詩,在一次次大喊大叫中自得其樂。她還能看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等等富有生活氣息、鄉村淳樸風情的活動,能吃到馮歪嘴子做的美味的黏糕,聽有二伯的趣事……呼蘭河就是作者的天堂!

但是,呼蘭河也有另一面:在呼蘭河,天命不可違抗,神靈就是主宰;在呼蘭河,人們沒有放手一搏的勇氣;在呼蘭河,活着沒有意義,只是爲了生老病死。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子淹人淹畜,卻被人們認作湊熱鬧和吃瘟豬肉的最好藉口;年年舉辦的跳大神、放河燈等所謂“盛舉”,只是些神神鬼鬼的迷信活動;明知道藥店裏的藥沒用,卻依舊去買……甚至,胡家的小童養媳才12歲,在正該玩、該笑的年紀,卻被思想古舊保守的胡家婆婆嚴加管教,只要她笑一會兒或稍有些不懂事,就狠狠地打她,還被用燒紅了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天天有哭聲,哭聲很大,一邊哭,一邊叫。”後來全村人都認爲這是“病”,給她吃偏方,跳大神,最後小團圓媳婦被“大神”的法子活活折磨死,而胡家也因財力不支而家破人亡。看到這裏又讓人感到呼蘭河如同人間地獄,它的愚昧無知,令蕭紅厭惡、糾結……

蕭紅愛這片土地,它撫養了她,祖父的院子裏那樣生機勃勃、自由快樂,學詩時她嘻嘻哈哈、不求甚解、自得其樂,馮歪嘴子的黏糕那麼美味,她無法忘卻呼蘭河這個小鎮給她童年的溫暖、快樂;但也是它,依舊沒有一點主見,一切聽從神靈的安排,依舊無法從千年的古舊思想中脫身,依舊固守着過時的習俗,讓小團圓媳婦這樣的無辜者被折磨致死……蕭紅的故鄉就在美好與醜惡之間徘徊,蕭紅對它又愛又恨。

但是,在書的`最後,我們看到的更多還是她對呼蘭河的愛。

“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對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

蕭紅最後還是以一顆平和的心,抹去了飄浮在這個小鎮上的愚昧、迷信的烏雲,讓內心的陽光重新灑滿人間,繼續熱愛、思念、讚美它。

故土之愛的記憶,可以抵消掉成長中緣繫於此的怨意,可以永久地在心間流淌,帶來百感交集的溫暖。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清晨,當太陽從美麗的東方升起時,我爲自己泡了一杯清茶,將其置於寫字檯上,嫩嫩的茶芽散發出清香味,蔓延在我的小屋內,我頓時感到格外神清氣爽。看《呼蘭河傳》時,輕輕呷上一口,似乎每個細胞都舒展了。隨着這清醇的濃香,讓我們一起來品味這本漫溢人間情的書。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輪迴。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蕭紅的童年生活是灰色的。

故事中的村莊烏雲蔽日,無半點陽光,在這裏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災難。人們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的發生。讓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論,那個更值得我痛恨,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其中文章的第一章中所說東二街上有個大泥坑,人、家畜,無論是睛天還是雨天都會受到傷害,爲什麼沒有人把土坑填平呢?因爲人們認爲這坑是上帝賜予這小鎮的。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啊!他們的腦海中只是順從天命,真是他們的悲哀!”蕭紅在文章中寫到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當童養媳!

剛來時那樣活潑、健康,一個人孤單的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有人打罵她。在人們的眼中,婆婆打她是讓她更加聽話。

可團圓媳婦沒有多久便匆匆離開了人世,而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她婆婆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虧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死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這個城市,在這個舊中國的土地上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那個年代,團圓媳婦這樣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沒有男女不平等!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寂寞又快樂的,她快樂的來源是後院的大花園。在花園裏作者與祖父一起玩耍、幹活,童年充滿了樂趣。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現在的我和朋友一起踏青,感受無限溫暖的春光,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到江湖河海戲水,在秋高氣爽的秋天,幾個夥伴一起去郊遊,爬山,採下幾片楓葉夾入書中,作爲秋天最好的紀念;在飄雪的冬天,在雪地上打雪球、堆雪人。對比而言,我的童年比蕭紅更美好,所以我更應該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爲國家效力!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有一天媽媽在亞馬遜買書,順便幫我選了一本《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已經盼望很久了,是我們趙老師推薦閱讀的,今年語文書第十九課《我和祖父的園子》就截選於這本小說。所以,快遞員叔叔把書送到,我就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一翻開目錄看到“祖父祖母”那一章,我眼前一亮,立刻翻到那一頁。於是蕭紅用她的文字帶着我走進了北方的那所院落。正是春天,鳥語花香。鳥兒啾鳴,花兒在清風中搖曳,一院子的香味兒。我和祖父在院子裏休憩,一切都這樣安靜而美好。在這個院子裏,有我最美好肆意的童年。蝴蝶,蜜蜂,蜻蜓,祖父種的蔬菜,不結果的果樹甚至有狗尾巴草……這裏的一切都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我在這個院子裏看到了很多趣事,讓人忍俊不止:我家的房頂上竟然能長出味道鮮美的`蘑菇,爬到房頂採蘑菇的人把屋頂踩個洞,鞋子直接掉進煮粉條的大鍋裏,鞋上的黃泥攪的一鍋粉條都成了黃色的。我笑了再笑,爲這院子給我製造的各種歡樂。 然後我翻到下一章,這回我看到了老胡家娶團圓媳婦。晚上我隨便吃兩口飯,就想去看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長的是什麼樣子了。可是祖父的飯總是也吃不完,一會要一些辣椒油,一會兒要一些鹹鹽面的。我等在那兒急得頭上直冒汗,眼睛直眨巴,恨不得跺着腳拽着祖父的衣服袖子就走,又恨不得不等祖父了,直接從牆頭上跳過去看。好不容易看到了,團圓媳婦兒的樣子卻和我想像的一點也不一樣,竟然就是一個比我大幾歲的孩子,長長的辮子,黑黑的臉,一直笑。可是過了沒幾天,那家就開始打團圓媳婦了,說是給媳婦立規矩,天天打,天天聽到哭聲。後來那團圓媳婦病了,又是找偏方,就找來跳大神的,最後愣是把團圓媳婦給折騰死了。這是一個悲傷的,讓人憤懣壓抑的故事。我從那個書中的那個小城逃離回來,還原成現在這個十二歲的少年時,仍然在替書裏那個同齡的女孩傷心悲憤。 伴隨着蕭紅的文字,我去了三十年代的時空,認識了遭人訕笑的王大姐,寄食的有二伯,自食其力的磨倌馮歪嘴子……

體會那時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生活,痛恨那時人思想的無知,感受他們活着的艱辛,見證他們生存的努力。回過頭來再想想我所抱怨的生活,或許真如媽媽平時說的“憶苦才能思甜”。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學好文化知識,爲建設更美麗的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前幾天我有幸讀了“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巔峯之作《呼蘭河傳》。《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自傳性小說。蕭紅以他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城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爲世界文苑開出一朵美而不豔的奇葩。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這樣評價過《呼蘭河傳》:“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的‘不像’之外,還有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爲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的生活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在作者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一個寂寞的世界。書中的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人們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叫魂啊,說來說去還不是爲了個大泥坑。那裏的`人是蕭紅那個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往往爲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人們的生活除了迷信還是迷信,如給人看病時請跳大神,嫁女兒時需得先看了生日,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還有些扎彩鋪是爲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裏去。地獄裏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於是,活着的人就要爲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說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成裏窮人都說“活着還沒有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呼蘭河封建思想的受害者成爲全中國的寫照。

當然故事中有好的人,不好的人,故事中的事也有好的事,不好的事,他們事後的結果,又分好的結果、壞的結果……

自從讀過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人最關鍵的是要繼續生存下去,另外,還要有一種自由,就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樣,快樂的生活,每天天亮就起牀,天黑就睡覺,就像小猴在森林裏玩耍,就像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這是什麼?是自由,其實,也是一種享受。同時,我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不能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的做事;做事要有一定的規則和計劃;自由,是一個人的最大的需求和需要。從小,父母就應放任我們,不要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家長的同意才肯做。

愛讀書,既可以哺育你的靈魂,增長你的智識,開闊你的視野,還可以增強、提升你的寫作能力。你所喜愛的一本書就像一個朋友,一位老師、一個溫暖的家庭。

我們以一種寬廣的胸懷召喚一份真情,一份溫暖。讓震撼心靈的華彩美文,滋養我們的精神、生命於靈魂。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因爲孩子的課本上“火燒雲”和“祖父的菜園”兩篇清麗、優美的散文,一定要找來原著《呼蘭河傳》看看。

讀了才發現,整部作品與入選課文的文章有着很不一樣的感覺。整部的小說,或者不能夠稱其爲小說,看後心中就不覺響起了林憶蓮的那首《灰色》——灰色的天際,灰色的滑翔翼,灰色的天使——所有的東西都是灰色的。那座小城,那些街道,那些跳大神,那些搭臺唱戲趕廟會,還有城裏的那些人,冬天換上棉襖,夏天晚飯後看看雲彩,無一不是平平淡淡,都沒有什麼亮色可言。大概就像那條呼蘭河吧,灰色的河水日日夜夜平靜的流過,波瀾不驚,也沒有什麼懸念和高潮。

當然讓人心情灰暗的主要是那些愚昧的人們。小團圓媳婦,一個“黑乎乎的”、“樂呵呵的”高個子的`12歲的小姑娘,在成爲團圓媳婦後,很短的時間裏就被婆婆殘忍傷害致死。而在婆婆看來自己沒有哪裏做的不對,儘管“我是打了她……我是把她吊在房樑上……我是用烙鐵燙了她的腳心……”但她自認爲這些不是殘忍傷害,甚至於在小姑娘被折磨、被嚇得得病後,請來跳大神的爲女孩“走馬”,洗開水澡,看做是自己仁至義盡,對小姑娘好。讀到這裏,就讓人心裏着實的發堵。可能這就是那時的真實生活,讓我們可以想象,卻難以理解。

然而整部書看完還是充滿着童真和樂趣的,就像灰色的河水在陽光下泛起的一些彩色的浪花。除了入選課本的兩篇外,小蕭紅跟着祖父學唐詩的片段同樣讓人忍俊不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很是喜歡這首詩的小蕭紅一直認爲是兩個好吃的“黃梨”,直到明白了是兩隻小鳥,也就不再認爲這是一首好詩了。還有祖父把掉進泥坑淹死的小豬、鴨子給小蕭紅抹了泥燒着吃,爲了能夠經常吃到燒豬仔、燒鴨,小傢伙看到有小豬或小鴨子經過就硬往水坑裏趕,因爲要“掉坑燒吃”。

小姑娘給祖父草帽上戴花的畫面也是溫馨而甜美的。小姑娘心血來潮採了一大堆的月季花,沒地方處置就插到祖父的帽子上,毫無察覺的爺爺只聞到濃郁的花香,讀後感就口中唸唸有詞:今年的雨水好,我家的月季花香味大。直到回到家中大夥看到哈啊哈大笑,爺爺才明白。但爺爺也只是笑,沒有一絲責怪。這些彩色的浪花都是作者和爺爺在一起時的趣事。爺爺那麼的愛孫女,孫女也是那麼的愛爺爺。這祖孫倆的“後院趣事”成爲我愛上這部書的理由。

平靜、平淡、平實,卻也有童真、童趣和童眼看世界的新奇。簡單翻閱了作家蕭紅的短暫一生,似乎乏善可陳。但不妨礙作品的可讀性。《呼蘭河傳》,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