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錦(14篇)

讀後感 閱讀(2.34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錦(14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是羅貫中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創作的。

這本書剛開始是一首詞,這首詞是明代大才子楊慎所作。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書中有很多很多的人物,他們都有各自鮮明的特點。劉備的仁義善良,爲人謙和;曹操的陰險,奸詐;關羽的重情重義;張飛的魯莽、粗暴;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周瑜的心胸狹窄等。

在這本書中讓我有深刻記憶的`故事是火燒赤壁和三顧茅廬。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因魏軍不善水性,所以諸葛亮決定火攻。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鎖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周瑜假裝打黃蓋,然後黃蓋假裝投靠曹操,還帶了數十條船,裏面裝滿了柴草。快接近魏軍的時候,黃蓋點燃了柴草,火藉助風向向魏軍燒去。魏軍不善水性,船又連在一起,最後慘敗,死傷無數。

三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成爲他的軍師,也是蜀國丞相。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上演空城計等。書中是這樣描寫諸葛亮的: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諸葛亮病死與五丈原,他的死令人惋惜。

書中很多英雄都是慘死。比如,龐統,軍師中郎將;獻連環計,議取西蜀,最後被張任射死與落鳳坡。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最後被諸葛亮氣死。曹植,曹操之子;七步成詩,最後憂鬱而死。黃忠,定理山斬夏侯淵,最後中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窩,後箭瘡迸裂而死。三國裏還有很多英雄慘死。

看完這本書之後,又讓我想起了,書最開始的那首詞。回過頭去再看,原來那首詞就是這本書的寫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我感覺在不同的時期讀它,會有不同的感受。

現在,讀少年版的《三國演義》,我對裏面的人物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我最崇拜的偶像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都顯現參觀出他的才華橫溢、雄才大略······

讀一年級時,它在我的心中是一個個傳奇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

在三年級時,我看《三國演義》,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那一個個好漢,一個個英雄。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英勇、善戰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的曹操······

它裏面有許多讓我敬佩的人物。關羽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亂骨療毒······關羽的'忠義之舉。其實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哪國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鬆······或許在當時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澱到了今日,他們都已經暗淡無光了。一巨待二主可以長安無樂的,但關羽寧死不降說:“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

有一集叫白馬坡,關羽降曹操,曹操對武藝高強、非常守信譽的關羽十分敬佩。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還選了十個美女和許多禮物給關羽。

關羽把美女、禮物全送給了他嫂嫂,曹操十分感動,就認爲關羽是個義士。曹操送給了關羽一件新戰袍,關羽把新的穿在裏面,把舊的穿在外面。曹操又把呂布的赤兔馬送給關羽,關羽十分感謝。

曹操說:“我以前送你美女都不說謝謝,這次卻十分感謝,爲什麼呢?”關羽說:“馬一天可以走一千里,我要是知道了哥哥的下落一天就可以趕到那!”

《三國演義》是本好書,我建議大家看一看。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在這一星期內我又讀了一遍《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體表現了統治者之間政治和軍事鬥爭。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別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公元220年—280年),天下大亂,羣起並起,爭霸天下。該劇以吳、蜀、魏三國爭鬥爲主線,描述了各個政治集團爲稱霸而進行的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外交的鬥爭《三國演義》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間近一個世紀的歷史故事,始於黃巾起義,止於西晉統一。全書以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爲中心人物,又貫穿了羣衆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把蜀漢當作魏蜀吳之間矛盾的主導方面,集中描繪了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軍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種種鬥爭。通過這些鬥爭,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朽和黑暗,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與向背,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割據,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人,後被劉備請出,成爲了蜀國的丞相。因爲在《草船借箭》這件事能看出諸葛亮的聰明和機智。因爲在當時孫劉聯合對付曹操周瑜因爲妒忌諸葛亮就設下陷阱說;'讓諸葛亮在10天之內製造十萬多隻箭否則就把諸葛亮殺了'。於是就向曹操借箭因爲河上有霧所以曹操就命令將士放箭。諸葛亮的到箭後使周瑜非常惱怒。

這就是諸葛亮機智、勇敢、非常聰明,不爲小事而計較所以我敬佩他以後我也要像他一樣機智、勇敢部位小事而計較。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唱起這句歌詞,我就會想到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本重要著作,它描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事件,主要講述了以曹操、劉備、孫權帶領的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政治、軍事的鬥爭。反映出封建正統觀念,對統治權威的影響表現複雜的時代背景,是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揚。

性格關係着成功與否。諸葛亮的謹慎機智,曹操的詭計多端,劉備的謙遜,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點。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知天文、通地理、識人心,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是這本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智慧的化身。他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他的機智令我十分敬佩。他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火燒曹營……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勝敗及兵家常事。諸葛亮就放了他,然後再擒再放,直至第七次臣服。最後,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後將決不再謀反。諸葛亮見他已經誠服,覺得可以利用,於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後不禁深受感動。從這個故事中,我特別佩服諸葛亮,爲他的實力和機智所點贊!

《三國演義》爲我們講述了許多富有策略的'戰爭故事。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個個妙計連連的情節;赤壁之戰更是驚心動魄;還有那巧妙的連環計,精密的借刀殺人計,和那動人心絃的苦肉計……真是一幅幅壯麗宏偉的圖景!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爾虞我詐是三國,那個年代,那個三國。雖然連年亂戰,但是英雄輩出。這個時代的歷史,永遠地流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這就是《三國演義》,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聽到這首歌,就會想到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主要描寫了公元三世紀時,沒落王族劉備在偶然機會下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在諸葛亮的幫助下討伐過黃巾賊、董卓,後來建立了蜀國,與曹操、孫權爲首的魏國和吳國爭天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於各國後主過於無能而亡國。蜀後主劉禪被擒於成都,吳後主懼戰而降,魏後主被迫移位於司馬炎改年號爲晉,從此天下皆歸司馬掌控。小說中的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氣周瑜”、“火燒赤壁”、“三顧茅廬”等都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經典故事。

小說中對人物的刻畫可以說細緻入微,給我印象最深的要說關羽,“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在小說中可以說是個傳奇人物,小說中多處描寫了他的'英雄事蹟,“刮骨療毒”的情節就是其中之一。關羽率先向樊城進攻,不料被曹軍毒箭射中右臂,華佗來給他治病,說要刮骨療傷,關羽在下棋,直到縫完傷口,關羽連眉頭都沒皺一下,我被關羽的堅強與勇敢深深震撼了。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醫院,我聽見要打針就嚇得跑出了診療室,最後在媽媽和醫生的連拉帶拽以及我的哭哭啼啼下打完了針,雖然過去很長時間了,我還記憶猶新,再看看關羽,感覺好慚愧呀!

這本書我可以說讀了好多遍,像關羽這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還有很多,我從他們的英雄事蹟中也明白了許多道理:做人要像關羽一樣勇敢、堅強,像劉備一樣寬厚、仁愛,像張飛一樣忠義、仁德,但不能像劉禪一樣懦弱無能,更不能像周瑜一樣嫉妒人才;諸葛亮的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深更是值得我學習的。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要學習《三國演義》中英雄人物的優秀品質,努力爭做品學兼優的好少年。我相信,只要我從現在開始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將來就一定能實現我的夢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一本好書就像一瓶陳年老酒,越是品味就越是香醇。

成書於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位於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裏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就讓文學如同美麗的音符,在我們心中盪漾。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備;想到智謀超羣、神機妙算,爲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堅不可催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操;忘恩負義、陽奉陰違的孫權…

劉玄德三顧茅廬,我看到了敬仰和感恩。正因劉備屈尊三顧,尋訪臥龍,孔明感其恩,才隆中對策,縱談天下。兩人自始至終都肝膽相照,心神無二。劉備三顧,贏得了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使後主劉禪如何昏庸,諸葛亮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孔明三氣周瑜,我看到了許多。周瑜大費兵馬,而孔明卻不費一兵一馬,坐享漁翁之利。荊州襄陽,南郡都歸於劉備了,真是: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爲誰忙!?在後來,周瑜用美人計,但孔明仍讓劉備安然回城還抱得美人歸。嗐“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如此,在後來的“假途滅虢”之計也被孔明識破了,真是:一着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孔明就是智謀第一,不負於司馬徽比喻爲“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不然吳國多次派使都要不回荊州呢!由後周瑜之死告誡人們,成功人生首要一條是修身養性。遠離嫉妒惡劣心理,學會及時制止息怒,嚴於律己,心胸坦蕩,心情愉快是何等重要!

我喜歡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敬重他們遵守諾言,兄弟絕無二心;我喜歡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我看到了他們的情誼,看到了他的'勇武;我喜歡劉備的三顧茅廬;我看到了敬仰和堅持,換來孔明的一生傾心;我喜歡諸葛亮的火燒新野,我看到了機智;喜歡趙子龍的長阪單騎救生,我看到了英勇和驚人的膽量;我喜歡……

我要學諸葛亮的謙虛謹慎,劉備的仁愛,關羽的大義凜然,曹操的才華橫溢,周瑜的萬人之英…………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四大文學名著之一。這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爲依據,經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鉤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他夜讀春秋、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主公消息,毅然投奔主公,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誅顏良,斬文丑,使敵人聞風喪膽。

再說曹操。曹操被譽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對曹操的評價直到今天褒貶不一,他既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又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野心,既有“一統北方”雄心壯志軍事才能,又有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的領導風範,就單單的詩詞歌賦方面無人能及,雄才大略,醞釀出很多蒼涼雄健,才華縱橫,同情民生,追求事業,擁抱山河的詩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琅琅上口的詩句不勝枚舉。

然而,《三國演義》除了給我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啓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爲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在今天,我們地震健兒,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跨隔壁、穿沙漠、越高原、踏雪山,征戰萬里,以科學的態度,精湛的技術,譜寫地震事業的新篇章,我們也是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放寒假了,我在假期的時間裏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中的每個故事都非常的精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草船巧借箭這個典故。

草船巧借箭這個典故講述的是諸葛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周瑜嫉妒他,就想剷除他,於是周瑜就想給諸葛亮出點難題,要諸葛亮負責緊急打造十萬支箭,十天內完成,可是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就能完成任務。周瑜讓其部下魯肅不要提供做箭的材料給諸葛亮,並讓魯肅去打探諸葛亮造箭的情況。第二天諸葛亮讓魯肅借他20條小船並鋪上綠色的布,又讓魯肅借他1000個稻草人。第三天清晨,天還未亮,大霧濛濛,連對面站着的兩人都看不清對方,諸葛亮拉上魯肅上了小船,開往曹丞相的軍營附近的水面上,快到曹操的'底盤,諸葛亮下令,讓所有的船調轉,一字排開,將有稻草人的那面面向曹操的軍營。並讓士兵一邊打鼓一邊吶喊“殺啊!殺啊!”半夜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以爲是孫權打過來了,到江邊查看,發現霧很大,看不清對方來了多少士兵,讓大家不要輕舉妄動,下令讓所有的弓箭手朝江面上的船上射箭,密密麻麻的箭向下雨一樣得射到了稻草人身上。一邊射滿了,諸葛亮又下令調轉船隻的方向,讓箭射到另一邊的稻草人上。這時候,霧還沒有散,但是天已經漸漸的亮了,諸葛亮就讓士兵吶喊:謝謝曹丞相的箭,並讓士兵趕緊把船往回開,這樣諸葛亮就載着滿滿的箭回了自己的軍營。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向諸葛亮學習,他在去“借箭”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才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所以我們在生活、學習上也應該要這樣,比如上課前,我們應該做好課前的預習及閱讀準備,考試前做好全面的複習,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而不能像周瑜那樣,高傲自大、心胸狹隘,容不下比自己更有才華的人。我們應該向比我們更有才華的人學習。

希望同學們這個寒假讀更多有趣的書,增長自己的知識。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暑假裏有一項選讀四大名著的作業,我便挑選了《三國演義》細細品讀。書中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鬥智鬥勇的權謀計策,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看得我如癡如醉,彷彿自己已置身於那個三國爭霸的風雲年代。

《三國演義》以描寫戰爭爲主,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羣雄並起,逐鹿天下,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國呈鼎立之勢。歷經百年風雲後,隨着梟雄們的逝去,魏國的司馬一族一統三國,建立了晉朝。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個性鮮明,氣度不凡。有寬厚仁義、愛民如子的劉備,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野心勃勃、自負猜忌的曹操,粗獷勇猛、敢愛敢恨的張飛,驍勇善戰、膽識過人的趙雲在衆多豪傑之中,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五虎將之首關羽。他的勇猛自不在話下,“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着實讓人佩服。他那份義薄雲天、忠君愛國的情懷更是讓人心生歎服。在下邳兵敗被曹操生擒後,曹操想方設法想把他招至門下。但關羽卻始終“身在曹營心在漢”,面對曹操的種種厚待絲毫沒有動搖,一心忠於蜀國,心繫劉備。更難能可貴的是,關羽感恩曹操的知遇之恩,所以殺了顏良、文丑,立功報答了曹操的厚恩之後才離開。如此重情重義,難怪連曹操也嘆道“關羽真是天下第一義士。”

封侯賜爵,上馬提襟,下馬相迎,如此的誠意,還是留不住關羽,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了蜀國。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學成必歸,報效祖國”的錢學森爺爺。從古至今,忠君愛國、爲國盡忠的這份赤誠是如此相似,高官厚祿或是威逼迫害,都阻止不了他們爲國效忠的'步伐。這份執着和堅持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學習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將愛國之情深埋心底,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才能將繁榮盛世代代相傳。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雖然我們不能親眼目睹三國英雄們的颯爽英姿,也不能親臨硝煙瀰漫的角逐戰場,但我們能通過文字身臨其境,瞭解歷史,傳承歷史,這是文字獨有的魅力,也是讀書才能獲得的樂趣和收穫。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後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後,又是怎樣流着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於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爲司徒王允收留爲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願爲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爲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於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託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願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佈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爲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揹負着“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勞確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都要蕩氣迴腸,至於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嘆息,人們大都爲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註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鬥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說:“吾爲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脫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纔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我無比激動的在此翻開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狡詐的曹操,謙虛恭謹的劉備,嚴謹與聰慧的諸葛亮胸懷狹小的周瑜……《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着別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獨一無二的吸引力。筆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讀者讀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內部實質意義是以智和勇來順次展開的,不過我覺得智永恆是勝過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徒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承擔不了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合適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阿斗,整日飲酒取樂,不理朝政,甘心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終竟至演出了讓天僕人恥笑的事物,樂而忘返。誰會想到一個國度的統治者能做出這麼的時移俗易的事物來呢?

暴虎馮河,大敵現時,只能抵死出征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呂布在白城門上的樓服從謀臣的計謀,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物和關羽申說白,哪裏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度,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樣來看,從國度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情。曹操,欺負壓迫老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雄霸江東。

假如說魏國在魏蜀吳裏計謀最強,一點兒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可以稱作舉世無雙,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過兩私人都有自個兒致命的弱項:曹操多心,司徒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一準是伏龍諸葛亮。他那傲人的機靈,熟練的兵陣,無不讓後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點人物,不過我覺得都還不如孔明。吳,一個佔領三江六郡的國家,能算做上是有計謀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時間的周瑜就記誦兵書,洞曉佈陣。通過一番刻苦的盡力儘量,終於當上了水上作戰部隊大都督,總統艦艇兵。然而他太過於忌妒,死正當中年時。從這些個人物和國度我們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關緊性。性情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個兒的目的,只要踏塌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尋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一部跨度近一個世紀,出場約400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以浩瀚篇章,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羣雄割據到三足鼎立的歷史畫卷,以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等爲藝術典型的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絕不相同的方式寫下自己獨特的一頁,並由此將三國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這濤濤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英雄人物聞名中外,又有多少英雄人物能在根本無法戰勝的困難中突出重圍。在三國中,我便欲將趙雲談論一番。趙雲曾兩次救阿斗,他憑寥寥無幾的兵力,在曹營中東跑西竄,擊退百名士兵,數名大將,併成功救出阿斗,衝出重圍。這故事,嘴上說起來簡單,可換成你,就不一定能做到了。還記得書中有描繪到趙雲曾一個回合就將夏侯恩刺死,又兩個回合將淳于導刺落馬下,還用了不到三個回合,一槍刺死了兇猛的確晏明。可見其英勇無畏,就如書中所說:“一員虎將在千軍萬馬之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當。”古代人的體質都不是很好,而趙雲能做到如此地步,真可謂是奇蹟。趙雲最後回到府中,對劉備說道:“趙雲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報答您的大恩。”又看出趙雲是一個十分講義氣,懂得報恩的好漢,趙雲這一人才,真是罕見,不禁有些羨慕劉備有這一大將。

趙雲,論武勇,不及呂布、黃忠、魏延等人;論功夫,也不如關羽、張飛、馬超等人。論地位,不僅不如關羽、張飛,而且不如馬超、黃忠。但趙雲有着一點不同凡響的優秀品格,深明大義,忠直敢諫,公正無私,謙虛謹慎。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在功業上比不上別人,卻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這一切,爲塑造趙雲這個藝術形象提供了堅決的歷史生活依據。

我們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雲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智絕、膽絕。關羽見證了義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在我看來,趙雲就見證了膽絕。

讀《三國演義》,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根據有關史話和民間流傳故事與自己的想象經過高度熔炬後創作而成的。故事從漢代末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公元169年)開始至三國歸晉(公元280年)而終。全面體現了東漢末年與三國時期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它具有無法估量的藝術價值,在人民中廣泛流傳,成爲一座不朽的豐碑。

《三國演義》七成真三成假,其中塑造了許多帶一點虛幻色彩的英雄——有高風亮節的諸葛亮,英俊瀟灑的周瑜,奸詐殘酷的曹操,年少有爲的孫權等等。

而我最喜歡的是英勇善戰的趙雲,他戰功數不勝數,一句“常山趙子龍”令無數勇將望而卻步。

歷史上的趙雲其實不如小說,並不受劉備信任,也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他很委屈——至高也就做到鎮東將軍,箕谷一敗更讓他降至鎮軍將軍……然而小說中的.他仍是無數人的偶像,他自從公孫瓚轉到劉備帳下後,立下功勞,其中很多都是典故,其中他兩救後主劉禪更廣爲流傳。

話說張飛吼斷長板橋後,劉備拋下兒子、妻子狼狽逃走,魏兵進攻時,他獨自一人在亂軍中斬敵無數,救回被奄奄一息主母抱着的後主救回,並擺脫衛兵追殺。

好一個趙子龍單騎救主,對劉備忠心耿耿,怪不得劉備要摔孩子來感謝趙雲呢。趙雲的膽量,武功也可見一斑,而且他也很講道理,且看“趙雲劫江奪阿斗”。

諸葛亮三氣周瑜後,東吳無可奈何,只好出損招,騙孫尚香吳國太病重,讓她把兒子帶來,讓劉備用荊州換兒子。可趙雲硬是單騎上船,以槍抵箭,跟主母講道理,直至張飛搶回阿斗。

趙雲的英雄氣概和俠骨柔腸是我最欣賞的,此外智取貴陽體現了他兵法上也有過人之處,另外他年近七十仍斬五將立新功的氣魄也令人佩服……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英雄就是趙雲,他令我崇敬。而你對三國英雄如何評價呢?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喔!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三國演義》記敘了三國時期古代的事情,我從一個名叫“火燒博望坡”的故事中體會到:一個人要取勝,就要靠智慧,蠻力永遠也鬥不過智慧。

在劉備剛剛找到諸葛亮的時候,其實諸葛亮是不受到人們尊敬的,因爲他只顧着自己訓練剛招募來的幾千兵馬,什麼事也不幹。

張飛、關羽都覺得諸葛亮不會武功,沒本事,是個沒用的東西,不把他放在眼裏。曹操知道了,也不以爲然,認爲諸葛亮不過是個野人,他立即派大將夏侯敦帶20萬兵馬殺向劉備,去拿劉備的人頭。

劉備知道了,立即與諸葛亮商議,於是他便在博望坡仔細觀察,在這裏埋伏了一些兵馬,等待夏侯敦軍隊的到來,夏侯敦一到,劉備便衝上前去迎戰,但不一會兒就撤了,夏侯敦見了,連忙上前追趕,途中又遇見了趙雲,趙雲單槍匹馬,也是打了一會兒就撤。

慢慢地,夏侯敦的軍隊被引入了博望坡,諸葛亮下令放射火箭,於是,整個森林都被點燃了,夏侯敦的軍隊被困於火海之中,正在這時,劉備、趙雲衝上前去將夏侯敦的軍隊打散,隨後,關羽、張飛也衝了出來,把夏侯敦的軍隊一一消滅,夏侯敦也差點葬身火海。

其實,現代的戰爭中也有這樣類似的'實力。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日本一心想着逐步蠶食中國。小兵張嘎又一次見到一個日本病倒了村子,便獨自上前去,手握着假的木槍,將日本兵的真強騙到了手中,這便充分的體現出了智慧戰勝蠻力的道理。

生活中的勢力與火燒博望坡也有着近似之處。

平時做英語同步探究,我總是習慣性地翻看最後面的答案,結果次次考的很棒,次次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一道大考,我的狐狸尾巴便逐步顯露了出來,英語老師發現了之後,立刻撕掉了我的同步探究答案,意思是說,考試用的是日積月累的智慧,而不是蠻看配套的答案。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博望坡告訴了我:“強者會用自己日積月累的屬於自己的智慧來取勝,而弱智,則會拼命地偷取屬於別人的智慧,做一個無形的盜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