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錦12篇)

歷史演義 閱讀(1.21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錦12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某個週六的上午,我在家看了《三國演義》裏的“草船借箭”這一篇文章。

裏面主要講了:“周瑜妒忌諸葛亮,讓他在十天內造好十萬只箭,諸葛亮第三天四更時分去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第四天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諸葛亮這機智勇敢,從容應對困難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反而周瑜這樣心懷妒忌和用心險惡的人讓我們很討厭他。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一篇新聞:一個小男孩的爸爸公司很忙,沒有時間接他,就讓他自己一個人回家。小男孩從電梯口走出來時發現從自己家出來一個陌生男子,他不慌不忙拿出鑰匙打開門,陌生男人怕被發現,到回去看,小男孩發現那陌生男人又回來了,但他一點不害怕,開始裝起瞎子,當陌生男人看見小男孩是瞎子的時候準備走的時候,小男孩的`爸爸突然打電話過來,陌生男人又回來了,他爸爸問小男孩:“兒子,你回到家了嗎?”小男子說:“我回到家了,就是回來時眼睛看不見摔了幾跤。”陌生男人放鬆警惕,悄悄地走了,等沒了聲音,小男孩急忙打電話給爸爸求救,爸爸回來時,小男孩把事情全告訴了爸爸,爸爸得知急忙報了警。

啊!這小男孩也太聰明瞭吧!除了聰明之外,是不是還有從容面對困難的品質呢?如果是我一定會哭。我以後也要向這位小男孩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從容不迫的精神。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羅貫中先生藝術地爲我們描繪了三國時期的歷史畫卷。從東漢末年宦官之禍到黃巾軍起義失敗,直到魏蜀吳三國鼎立,終於西晉滅吳,統一中國,共約九十年的烽火歲月,融合成一部璀璨耀眼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之所以流芳百世,千古傳誦,主要有賴於精彩慘烈的戰爭場面描寫和對主要歷史人物的個性刻畫和他們之間紛繁複雜的關係分析。其間各人性格展現的淋淋盡致,戰場畫面的描述也可圈可點,不失爲經典。

在我還未看《三國志》前,常爲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併爲關公華容放曹、敗走麥城而捶胸頓足,還對在彝陵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恨之入骨。而今我已長大,理智少許,當我愛上“是非成敗,轉頭空”後不再爲得失而嘆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開始鑽研每一場戰役的'天時、地利、人和與人物間複雜的關係。於是我瞭解到了讓國家強大不應只靠武力。在政治上,應聯和其它勢力,互相幫助。而對內在經濟上應跟據民情收稅,興立屯田,發展農業生產。正所謂修內而安外。待時機成熟,再一鼓作氣,完成霸業。這說起來很輕鬆,但要實施並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並非易事。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其中有不少不屬實的記載,什麼諸葛亮火燒博望、新野;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美人計……還有許多歷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闊”、“曲有誤、周郎顧”,與《三國演義》中周瑜完全相反;魯肅本是一代英雄,結果被說成膽小怕事,唯唯諾諾。曹操……

但無論如何,讀了這本書寫英雄的書,讓我懂得了在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有關羽勇往直前的精神,還要有孔明的足智多謀;在學習上我們要有劉備“三顧茅廬”的耐力;在交朋友上,我們要學張飛與朋友相交的豪爽,學曹操的大度!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我終於把《三國演義》讀完了,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文學名著之一。在其中,它描繪了無數的人物,好的,不好的,英雄,梟雄。對他們中的一些,我敬佩有加,但一些,我卻充滿鄙視之情。

下面就讓我來說說我敬佩的英雄吧。

趙雲: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所敬佩的一個人。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幾次衝鋒陷陣把小阿斗從死神的手中拽出來;子龍單騎退追兵。爲蜀漢立下赫赫戰功……他真的不愧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個稱號啊。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把曹操寫成奸詐之人。但這並不能阻擋我對曹操的敬佩之情。曹操,善用人才,記得當時典韋因爲就曹操而英勇犧牲了,曹操在給他奠基時,哭得淚流滿面;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在他這裏,使我知道了做人要善用人才,要有謀略,要有膽識,還要時時刻刻聽從好的意見。

我鄙視的人不多,但他們我是真的敬佩不起來。

劉禪:在我記憶的腦海中,他從來都是一個昏君、懦夫。是誰,把蜀國雙手獻他人?是他,劉禪。是誰,在國家滅亡後還喝酒作樂?是他,劉禪。我打心眼裏瞧不起他,絕對不做像他那樣的人!

呂布:我認爲他是一個貪財,貪色的人。他和董卓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從他的結果來看,這樣子的人最後果真沒有什麼好下場。看來,做人一定要剛正不阿、正直呀!

這些只是我讀《三國演義》後的一些個人感受,總的來說,《三國演義》是一部史詩鉅作,對作者能寫出這樣的經典之作,我亦很佩服。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的傑作,這本書的資料十分豐富,情節曲折動人,看着就會入迷,把神情融入到書裏。其中,我欣賞的人物有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黃忠、馬超、曹操……可是,最令我賞心悅目的人就是少年將軍趙雲了。

趙雲是劉備手下的一名虎將,他武功出衆,勇猛非凡,他的名字讓曹軍聞之喪膽。最讓我記憶深刻的片段是:趙雲奉軍師之命去攻打洛陽城時,由於劉備要帶着老百姓趕往江陵,特將劉禪太子(阿斗)、甘夫人和糜夫人託付給趙雲。趙雲在長阪橋殺死了70多個曹兵,殺死曹操50多個名將,可是劉備的家屬不見了。趙雲殺出重圍後,見到百姓就打聽,找到了甘夫人,並把戰馬給甘夫人,並找到了一條隱蔽的路,讓甘夫人先回到了劉備大營,自我打馬就向不遠處的長阪橋跑去。突然聽見背後喊聲大起,趙雲回頭一看,原先是曹操親自帶全軍衝殺過來,趙雲心想,完了完了,這下死定了,忽見張飛站在橋頭張望,趙雲大喊:“翼德,快來幫我。”張飛說:“子龍放心,追兵我來對付。”趙雲回到劉備大營時,原本5000兵馬只剩下30多名了,他解開戰袍把阿斗取出,雙手交給了劉備和甘夫人。

《三國演義》的確是一本十分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可是對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也有不少的啓發。趙雲是一名少年將軍,他年紀雖小,可是苦練武功,屢建戰功,贏得了極大的威望。我們要學習趙雲精忠報國的精神,趙雲的武功是練出來的,我們學習的知識也是積累起來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書籍典藏更是舉不勝舉。我喜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諸子百家,常讀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詩宋詞,尤其對情節生動、底蘊深厚的四大名著愛不釋手,一本《三國演義》總能讓我回到那戰火紛飛、羣雄逐鹿的亂世戰場。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歡裏面《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因爲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一隻想找機會剷除這個“眼中釘”。在一次喝酒時,從軍中缺箭爲藉口,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諸葛亮請魯肅私底下幫他借二十條船和六百名士兵。

在第三天的半夜,諸葛亮帶着魯肅坐着船漸漸逼近曹操的水寨,令士兵雷鼓吶喊。曹操的士兵見霧大,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拼命地射箭,而他卻和魯肅悠閒地喝酒。一頓飯的功夫,草船上插滿了箭。諸葛亮高聲喊道:“謝謝曹丞相增箭。”回到東吳,仔細一數足有十萬支箭,令周瑜自嘆不如。

我非常佩服諸葛亮。他的聰明才智,他的神機妙算,無不令人欽佩。他爲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放棄了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而且,諸葛亮之所以能那麼順順利利地借到箭,是因爲他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從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準備。

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好做足了準備工作,就多一分勝利的把握,做事才能事半功倍。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揮淚斬馬,也難挽救蜀國的節節敗退,那個扶不起的阿斗也讓諸葛亮一身才華付之東流,英雄末路,讓人無限感慨。

品味《三國演義》,在那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裏,一個又一個的英雄站起,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倒下,只留下遠去的背影讓我們思考,讓我們追念!追憶《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20xx年的寒假是個既特別又非常有意義的假期。雖然無法出門與朋友們玩耍,但是我在家裏也同樣找到了不少的樂趣。

比如讀《三國演義》。一翻開它,我立刻被書裏的人物給吸引住了。他們是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孤高自傲又忠心義膽的關羽;還有粗中有細、莽撞的張飛……等很多以前所不瞭解的歷史人物。

這些人物的身上不僅擁有鮮明的性格特徵,而且還有着令人敬佩的品質。就說諸葛亮吧!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率領的軍隊沒費一糧一草,一兵一卒,就大獲全勝。

其中有一個環節我最喜歡。諸葛亮請魯肅坐船同去取箭,孔明拉着魯肅在船內對飲。不一會兒曹營萬箭齊發,等到霧散返回時,已得十幾萬支箭,直氣的曹軍大呼上當!讀到這裏簡直是大快人心啊!

除了《草船借箭》,讓我讀得酣暢淋漓外,還有趙雲救阿斗的一節,更是讓我對趙雲佩服得五體投地。趙雲懷抱阿斗憑藉過人的膽量和超羣的武藝,一路拼殺衝出重圍,安全的把阿斗交給了劉備。

劉備愛惜自己的大將,子龍哭着拜倒在地,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

看到這裏時,我的眼圈不由得紅起來,這是多麼的中賢義良的人啊!

“自古英雄多磨難”。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傑,都是經歷過很多磨難的。因爲處在亂世,朝廷的腐敗,宦官專權,纔有了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涌現,這纔有了《三國演義》的出現。

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喜歡裏面的人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說起“三國”,人們肯定早有耳聞,自然會不由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想到智勇雙全、料事如神、爲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和藝高勇猛、重情重義、堅不可摧的莽張飛······其中,最讓我敬佩的還是那智勇雙全、料事如神、爲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先生。

無論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還是“智取漢中”,他的聰明才智、胸懷大志,遇事沉着冷等都讓我感嘆不已!特別是讀到“諸葛亮三氣周瑜”時,我再一次佩服諸葛亮的計謀,周瑜雖才智出衆,但最終因心胸狹窄、意氣用事、忌才妒能而氣絕身亡感到惋惜,。這其實是告誡我們做人不能嫉賢妒能、心胸狹窄,不能瞧不起別人,更不能陷害別人,做人就應坦坦蕩蕩、爲人正直、大度。孔明這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爲蜀漢基業奉獻出了畢生力量

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便“大漢丞相歸天”了!諸葛亮一生坎坷,不顧自己身體爲蜀漢日夜操勞,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呀!諸葛亮的一生爲我們樹立了榜樣,不止是他的.智慧、知識,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都爲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作爲一名國小生,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長大後爲國家、爲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振興我們的國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暑假我懷着種輕鬆的心情有幸拜讀了羅貫中先生寫的《三國演義》,愈讀下,我對這本書愈發着迷,我彷彿置身於東漢末年的羣雄逐鹿的情境之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各種戰爭場面,都讓我拍手稱絕。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用靈動細膩的筆觸將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年間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以及魏、蜀、吳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栩栩如生的展示在我們的.面前。它告訴了我許多爲人的道理:做事要謹慎,三思而後行;仁者總會得到人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書中,我還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最令我欣賞和欽佩的是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又識人心,他足智多謀,博學多才,能夠看清時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的結局也是令我唏噓不已。關羽的義也讓我由衷佩服,爲國家,他忠肝義膽,有勇有謀;爲兄弟,他義薄雲天,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爲私,他知恩圖報,華容道義釋曹操,怎一個“義”字了得。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說不盡,形形色色的人物,總能給我們一些啓迪。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能學習劉備三顧茅廬的持之以恆,真心實意;學習關羽的忠肝義膽;學習諸葛亮的博學……總之,我們作爲一個國小生,當前的任務就是要好好學習,爲將來的一番事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我們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像海綿一樣吸取各種知識,並學以致用。長大以後,一定能成爲棟樑之材,爲祖國爭光添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仁的重要性;這本書,使我感到了那個戰國時期用鮮血凝成的友誼;這本書,使我終生受益,一向勉勵着我,鼓舞着我做一個重情義,講義氣的人。這本書就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我們翻開這本傳世之作,讓我們在一次體會一下當時他們的別樣人生。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比較欣賞劉備這個人。他文武雙全,憑藉着自我的仁義和虛心,將不少名將都招入自我的勢力中。著名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都收入他的膝下,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師而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人,便帶上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忙自我。結果第一次沒見到,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阻攔,冒着大雪去請仍沒見到,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後才最終見到他本人。這顯示了劉備真情實意的邀請諸葛亮出山來協助他統一天下,同時第二次請諸葛亮時,關羽等人說要把諸葛亮綁起來威脅他,劉備卻狠狠地斥責了他們,這又體現了劉備的以誠待人。

《三國演義》中不僅有劉備的“仁”去值得我們學習,還有諸葛亮的“智”關羽的“忠”,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戰爭,正義的信念使我們看清前進的道路,而邪惡的信念會讓我們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最終告訴大家一句話“仁”可治天下,“智”可管理好人民,“邪”再怎樣努力,終究還是會一敗塗地。

祝大家都能打贏人生這場戰爭,祝大家都能成功,成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陶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當聽到這首關於三國的千古名句,我就會想起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

所謂《三國演義》,就是突出“義”這個字,特別是劉備這位大人物,他的`義,是婦孺皆知。

當年關羽打不過孫權,棄荊州到麥城,可孫權還是不死心圍攻麥城,活捉關羽,殘忍地吊起了他,給予無盡折磨。就在這件事要傳入劉備耳中時,張飛也被吃裏扒外的部下斬殺。兩件事激怒了劉備,帶領七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東吳進發,與吳軍殊死搏鬥,但天不遂人願,結果還是慘敗。因爲大軍損失慘重,又沒能給兄弟報仇,結果抑鬱成疾,最終病死在白帝城。一代梟雄就這樣“就義”了。這件事深深地觸動我。在平時生活中,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義”這個字,做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我還要學習趙雲的勇敢。平時的我,有些脆弱,老落淚,根本做不到“男兒有淚不輕彈”。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自己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君子。

還有不得不學諸葛亮的“智”,諸葛亮七擒孟獲,與司馬儀鬥志鬥勇,上演了空城計、暗渡陳倉、減兵增竈……司馬儀到諸葛亮死還以爲是計,害怕上當。可我就在學習中還老犯一些小毛病,數字抄錯,計算錯誤,審題不仔細等等,做不到遇事沉着冷靜,是個十足的“馬大哈”,根本不能做到十全十美,而他卻可以。

看了這本書,我得到了許多啓示,希望下一次讀《三國演義》能有另一番品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最近,我看了一本中國“四大名著”中的其中一本——《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好看,三國裏的人物,互相鬥智鬥勇,非常吸引人。這本書主要講了:中山經王的兒子劉備和關羽、張飛兩人結爲兄弟。與孫權、曹操等人,爭奪天下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位人物就是關羽,他的武功很好,而且爲人守信用、正直、勇敢。關羽是劉備的一員得力將士,常常幫助劉備打勝仗。關羽不畏懼任何人,在戰場上騎着自己的赤兔馬單槍匹馬殺出了半邊天,用自己的武器“青龍偃月刀”殺死了無數敵人。但最後卻由於被敵人困在荊州被殺死。在三國裏,我最崇拜的人是關羽,當然也有我最看不起的人,他是呂布。呂布雖然長得眉清目秀,非常帥氣,武功也很好,劉、關、張三人合力也打不到他。但他卻是根隨風兩邊倒的茅草,見風使舵,非常喜歡喝酒,這讓我很討厭他。俗話說“惡有惡報”,呂布最後就是在酒醉時迷迷糊糊的被劉備殺了,真是罪有應得。故事中,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也很讓我佩服。他用超乎常人的智慧,讓劉備打了不少勝仗。

故事的結尾是劉、關、張全死了,最後諸葛亮也病死了。曹操也死了,晉王統一了三國並把孫權設在水下,用來襲擊船隻的鐵索也除了。孫權的士兵個個都失去鬥志,見到晉軍來了,也都投降了。三國鼎立的時代結束了,中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面。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本名著,但是大多數人在看《三國演義》時候,總會被那兵戎相見、刀光劍影的場面所吸引,可《三國演義》當中還有一大看點那就是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微妙的描寫。比如,曹操,有人評價他是奸詐的小人,而我認爲,用亂世奸雄來稱呼他是最恰當不過得了,因爲曹操雖說在做人方面毫無可取之處,而且讓人感覺很不厚道,不憨實,十分地奸詐,但此人求賢若渴、愛惜人才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另外,在看了多遍《三國演義》之後,我還真找到了一個讓我仰慕、敬佩,覺得幾乎十全十美的人——趙雲。他不僅是三國中呂布死後武藝最爲高強之人,而且其義薄雲天也能比關羽差不了多少,,並且他比其它的三國名將還多了一個優點:有謀略,知輕重緩急。有一點就可以證明:在《三國演義》的後半部分,關羽、張飛相繼死去,劉備決意要伐吳,爲兄弟報仇。但趙雲卻勸說:“我們應認準我們的大敵——魏國,不應該轉移目標去伐吳。劉備不聽,即大敗,最後還在白帝城把他那個被趙雲救下的'兒子託孤給了諸葛亮。儘管作者有一百個不願,可歷史就是歷史,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淘盡的是前人的英雄事蹟,淘不盡的是後人的英雄情結。《三國演義》是一部英雄的史詩,也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英雄情結的產物。雖然結局有些悲涼,但其中的正面人物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你也趕緊找來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