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歌德浮士德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2.55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歌德浮士德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歌德浮士德讀後感

歌德的詩歌悲劇《浮士德》,一本往日總覺得無趣枯燥的書,沒想到卻在疫情期間,給我帶來巨大的靈魂衝擊。書中哲學光輝與我的大腦思維相碰撞,竟涌現出許多從未顯現過的想法。

《浮士德》屬詩劇,是作者歌德從年少的構思寫到離世前夕的一部作品,《浮士德》可以說是歌德一生的心血與思想結晶。它既反映現實,同時又兼具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自強不息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點,也是理解他在轉折關頭行動的鑰匙,是貫穿全文的紅線,貫穿着這部悲劇的主人公浮士德的活動和思想。

浮士德在前期沒有經受住梅菲斯特的誘惑,因爲他在追求美的路上,墜入了慾望的深淵。郭沫若先生曾言:“它(《浮士德》)是一部靈魂的發展史”。一部發展是必然不會一帆風順的,必然有一物在其發展時百般阻撓。梅菲斯特就是充當了《浮士德》中的這個角色。梅菲斯特自稱是“永遠否定的精靈”,千方百計引導浮士德犯錯誤,逐步走向深淵。浮士德也不負他望,淪入慾望深淵,最終也沒有完成自己的靈魂救贖。儘管浮士德每一次都是失敗的,但歌德仍然告訴我們,這些無數的局部的失敗最終達成了整體的勝利。辯證法的思想充溢於此。

在初章《天堂序曲》中,天主與梅菲斯特打賭時說過:“人只要努力/難免犯錯誤”。在浮士德翻譯《約翰福音》是將這一句譯爲“太初有爲”。這兩個細節,充分的暗示了浮士德最後會走向錯誤的那條路。對於浮士德而言,他那永遠無法滿足的心理,也在暗示着悲劇的必然性。由此,對我們來說,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也不是件羞愧的事情,就如同天主所說“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這與“人之初,性本善”不謀而合。

我們要明白:只要我們能及時發現錯誤所在,就算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醒悟,我們也值得被原諒,我們也值得是被天主救贖。這也就是在《浮士德》最後所提到的“永恆之女性/引我們飛昇(此處歌德借用了當時多數人的信仰宗教,但是其實他本人並不是該教徒)”的深意。

浮士德的一生都在不斷的追求。浮士德永遠不甘於低級、平庸,不滿足於豐裕的物質生活、官能享受,他追求充實的生活,追求人生的更高級意義;他永遠不滿足於已達到的相對較高的境界,要不斷地向“最高級的存在”邁進;他追求真理,追求完美;在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的同時,也在淨化着自己的靈魂。

這些正是值得現在我們青年人去學習的東西。在我現在所處的大學生活中,也有着一羣懶惰之人。當他們碌碌無爲之時,我也常常在思考着,中彩票的運氣不是說來就來,夢想只有在不懈的追求之中,纔可以一步步地實現啊。丟失了追求,生活也感覺變得無趣了起來。

當然,人生在追求的路途中,必然少不了荊棘與坎坷,我相信,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不去畏懼這些絆腳石,而它們的存在,不只是爲了阻撓我們,同時還存在着促進激勵我們的積極意義。而且,辯證地對待我們追求的事物與挫折,就算我們在人生路途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我們只要堅持下來,這些無數的失敗也許正是我們人生的勝利條件。

要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和自由,然後纔能有自由和生活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