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簡單易懂的成語典故大全

成語故事 閱讀(1.77W)

成語是中國漢語詞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固定的結構和獨立意義。很大一部分成語是由古代沿襲下來的,是約定俗成的,因此是最能體現中華文化內涵和特徵的語言成分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簡單易懂的成語典故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簡單易懂的成語典故大全

簡單易懂的成語典故大全篇一:前車之鑑

賈誼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年輕的時候,所寫的文章便遠近聞名。漢文帝聽說賈誼精通諸子百家,於是徵召賈誼入朝擔任博士之職,此時,賈誼年方二十歲。爲了表示對漢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書,陳述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受到皇帝的讚賞。

有一次,賈誼在奏摺中引用了夏、商、週三代都統治了幾百年,而秦朝只傳了兩代的歷史事實,勸說漢文帝應該效仿夏、商、週三代的做法,改進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國家。他引用當時的諺語說:“前車覆,後車戒。”意思是說,前面的車子翻了,後頭的車就要小心了,應當以此爲戒,避免再發生類似的錯誤。接着他又說道:“秦代滅亡的車跡我們已經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們也會走上滅亡的道路。所以我們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撫百姓。”

漢文帝認爲賈誼的意見很好,於是採取了相應的輕徭薄賦、提倡節儉、獎勵農桑等休養生息的措施。經過他和兒子漢景帝兩代皇帝的治理,社會經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國力也逐步強大起來。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爲“文景之治”。

簡單易懂的成語典故大全篇二:兩敗俱傷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qūn]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隻在前面拼命的逃,一隻在後面拼命的追,結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夫經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

齊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麼關係呀?”

淳于:"大王,現在齊國發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併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後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鬥,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簡單易懂的成語典故大全篇三:旗鼓相當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改國號爲“新”。劉秀起兵反對,實力不斷壯大,後來當上皇帝,建立東漢王朝。

光武帝劉秀雖然建立了東漢政權,但是邊遠地帶卻還沒有完全統一。公孫述佔據了四川一帶,並且自己當起了皇帝。隗囂(wěi xiāo)在甘肅一帶自稱西州大將軍。而隗囂和公孫述也有矛盾,雙方不斷髮生鬥爭。於是,劉秀爲了孤立公孫述,就想拉攏隗囂。

有一次,劉秀聽說隗囂打退了公孫述的進攻,便立刻寫信給隗囂,表示願意同他友好,並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公孫述。信中說:“我現在忙着在東方打仗,目前實在是沒有力量攻打成都和公孫述一比高下,而且,我西方的兵力也很薄弱。如果公孫述侵犯漢中,甚至騷擾長安的話,我希望能得到你軍隊的幫助。這樣,在西方戰場上,我就可以和公孫述旗鼓相當了。”後來,隗囂就歸順了劉秀,成爲光武帝的將領。

後來,人們用“旗鼓相當”來比喻雙方的實力非常接近,難以分出誰高誰低。旗鼓,都是古代軍隊行軍打仗用來傳達指揮官命令的工具。

簡單易懂的成語典故大全篇四:撲朔迷離

北魏時,有一戶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個女兒,名叫木蘭,她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武藝十分高強。

那時,北魏經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徵兵,木蘭的父親年紀太大,弟弟又小,於是木蘭就想裝扮成男子,替父從軍。她穿上父親當年穿過的盔甲,威風凜凜地去見父親,表明自己的決心。花父很感動,但是並不放心。於是,木蘭要求與父親比武,如果勝了就讓她去從軍。花弧向來不服老,就答應了。父女倆就在花園裏比劍,你來我往。花弧畢竟年老體衰,終於支持不住,敗下陣來,只好同意木蘭代替他去從軍。

木蘭武藝高強,智勇雙全,打了很多次勝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誰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敵人終於投降了,木蘭凱旋,換上女裝。戰友們驚歎道:“我們同行十幾年,都不知道你是個女子!”

木蘭捉來一對雌雄兔子,然後笑着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說我女扮男裝,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難以分辨出雌雄一樣,根本看不出來我是男的還是女的啊。

後來,人們就用“撲朔迷離”作爲成語,比喻事情模糊複雜,真相難辨。撲朔,撲騰、亂動;迷離,眼半閉。

簡單易懂的成語典故大全篇五:如出一轍

首先是關羽。三國時期的關羽,是劉備手下的一名猛將。當年他與袁紹作戰時,於萬軍之中親手殺死了袁紹的得力干將顏良、文丑。後來,關羽率軍進攻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關羽水淹曹魏七軍,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遷離許昌,以避開關羽的銳氣。可是,如此智勇雙全的將領,卻沒有領悟到東吳呂蒙、陸遜的欺詐,竟然中了孫權的計謀,敗走麥城,被東吳活捉,死在了孫權的手中。

還有一位是南北朝時期西魏的王思政。當年他鎮守玉壁,被東魏的高歡所包圍。高歡的軍隊,營壘連綿四十多裏,最終還是被王思政所打敗。後來王思政遷至荊州,高歡又率大軍前來進攻,雙方對峙五十多天,最後又被王思政所擊敗。可是,後來他不聽別人的建議,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虜。

此外,洪邁還列舉了北齊的慕容紹宗和南朝陳國的吳明徹作爲例子。他感慨道:“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