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姚合的詩詞《莊居野行》譯文

詩詞集 閱讀(1.55W)

《莊居野行》

姚合的詩詞《莊居野行》譯文

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

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

採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邊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飢。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

我倉常空虛,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譯文

在田間行走,無意中發現村莊中的很多人家空無一人。向路過的村人打聽才知道,這些屋子裏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了。

官家不向商人徵稅,偏偏徵稅於勞役辛苦的農民。在這裏居住的人,紛紛做生意謀出路去了,以致這裏的土地無人耕種,任由行人往來,變成了道路。

這些經商的人冒着生命危險上山採玉,下水求珠。可邊疆士卒要吃要穿,這些珠寶如同泥土,無法充飢禦寒。

古來一人耕種,三個人還吃不飽。現在成千上萬的人家,竟沒有一個人拿着犁鋤耕田。

我們的糧倉已經空虛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田園已經完全荒蕪。上天不落下糧食,有什麼辦法去養活衆多的老百姓呢?

擴展閱讀:《莊居野行》賞析

《莊居野行》詩歌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重商輕農的風氣進行了正本清源,對受侮辱受損害的農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於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造成“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的嚴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籲,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此詩和劉駕的《反賈客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拓寬了唐詩創作的題材。

詩人落筆便直敷詩人“野行”之其事,突現了農村“比屋皆閉戶”的蕭條荒涼的現實。接着,詩人便挖掘、剖析了農民“閉戶”從商的社會原因,說明農民被迫流離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癥結,在於“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接下去,詩人又展示了農民被迫採玉擷珠的苦辛和邊兵敲詐勒索農民的生活畫面,並從古今遙迢遼闊的時間領域上對“官家”逼農經商的昏庸舉動進行了鞭笞,從而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形勢動盪的憂恨。結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憤怒質問,更寄寓了詩人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之情。

此外,這首詩語言通俗,對仗工整。如“採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等句是。“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飢;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等句,則對比鮮明,諷指深入。

擴展閱讀:姚合的簡介

姚合是中國唐代傑出詩人,字大凝,陝州(今河南陝縣)人,出自大名鼎鼎的吳興姚氏,唐代名相姚崇曾侄孫。元和十一年(816)進士,授武功主簿。歷任監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給事中等職,終祕書少監。世稱姚武功,其詩派稱武功體。姚合在當時詩名很盛,與賈島友善,詩亦相近,然較賈略平淺,世稱“姚賈”。擅長五律,以幽折清峭見長,善於摹寫自然景物及蕭條官況,時有佳句。但風格題材較單調,刻畫景物較瑣細。其詩曾爲南宋永嘉四靈及江湖派詩人所師法。今傳《姚少監詩集》10卷,另編有《極玄集》。

姚合在當時詩名很盛,交遊甚廣,與劉禹錫、李紳、張籍、王建、楊巨源、馬戴、李羣玉等都有往來唱酬。明代胡震亨評論他的詩說:"洗濯既淨,挺拔欲高。得趣於浪仙之僻,而運以爽亮;取材於籍、建之淺,而媚以□芬。"殆兼同時數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故品局中駟耳。"(《唐音癸籤》)其詩對後世有一定影響,曾爲南宋"永嘉四靈"(見"四靈體")及江湖派詩人所師法。

今傳《姚少監詩集》10卷,通行有明代汲古閣刻本及《四部叢刊》影印明鈔本。另編選有《極玄集》,收入《唐人選唐詩(十種)》。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