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成功勵志>

外貿企業綠色營銷案例分析

成功勵志 閱讀(1.37W)

加入WTO以後,我國外貿企業在綠色營銷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國外企業相比較,在營銷觀念、生產方式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成功的案例,歡迎閱讀!

外貿企業綠色營銷案例分析

成功的案例:

一、綠色營銷的內涵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將企業自身利益、消費者利益和環境保護利益三者統一起來,以此爲中心,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構思、設計、銷售和製造。美國威爾斯大學的肯畢提(Ken Peattie )教授曾指出:“綠色營銷是一種能辯識、預期及符合消費的社會需求,並且可以帶來利潤及永續經營的管理過程。”從本質內涵上看,企業綠色營銷是企業以環保觀念作爲其經營指導思想,以綠色消費爲出發點,以綠色文化作爲企業文化核心,在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的前提下,爲實現企業目標而進行的營銷活動。它是傳統市場營銷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層次延伸,也比傳統市場營銷意義更深遠,更具時代性。

二、綠色營銷的提出與興起

不斷惡性化的今天,人們對環境和資源的憂慮逐漸轉化爲消費過程中的一種自律行爲,更加傾向於適度、無污染、保護環境的消費,綠色需求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或正被逐漸喚起。這一點在經濟發達國家表現得尤爲突出,並且已形成了綠色需求——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價格——綠色市場開發——綠色消費這種以“綠色”爲主線的消費鏈條。因此,從根本上講,是綠色需求決定了綠色營銷的產生、規模、運作模式和發展趨勢。同時,由於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而導致的綠色需求和綠色技術水平的差異,正越來越多地被髮達國家利用來作爲遏制他國對外貿易的壁壘,從而形成了一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綠色貿易壁壘(Green Trade Barrier)。烏拉圭回合的《技術貿易壁壘協議》中規定:“不得阻止任何國家採取措施來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健康、保護環境。”這樣,環境保護就成爲不承諾相關的國際貿易規範的一種藉口,而實際上確有一些發達國家借保護環境爲名,行限制國外產品進口之實。西方國家設置綠色壁壘的主要目標,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創匯所主要依賴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品而設置的,其結果將會使發展中國家的一部分產品逐漸退出國際市場。所以它將嚴重製約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進一步惡化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困難處境及國際收支狀況。隨着1999年1月1日歐元的啓動,歐盟將更注重扶助區內較落後的國家,這勢必也會導致綠色壁壘等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對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應及早準備應對措施。綠色壁壘主要包括課徵環境進口附加稅、限制或禁止進口、綠色貿易制裁、綠色標誌制度、綠色衛生檢疫制度等。由於其隱蔽性強、技術要求高、靈活多變的特點,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會被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利用。由此可見,我國企業要想衝破綠色壁壘,進行綠色突圍必須加強綠色營銷,舍此別無他途。

外貿企業綠色營銷探析:

一、綠色營銷的挑戰與機遇

審視我國出口發展的軌跡,不難發現主要還是依靠勞動力優勢和大規模消耗不可再生的“存量資源”爲推動力,這種以透支爲特徵的發展極易造成資源、環境的“早衰”。近年,我國的一些出口商品陸續面臨着主要發達國家的綠色壁壘挑戰。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有 74 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因不符合環境要求而受到損失。如果上述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一是我國現有的出口市場難以鞏固,更不要說進入新的市場;二是由於這些商品存在“綠色瑕疵”,賣價低,既浪費資源,又不能得到較好的經濟效益。有遠見的專業人士已經發現,在高速發展之後,我國的出口貿易即將出現一個發展的“瓶頸”。這個以商品的資源、技術、後果爲特徵的綠色消費浪潮將有可能主宰我國出口貿易的未來。

其實,綠色消費不是個別國家或市場的特殊要求。專家預言,21 世紀將是綠色的世紀。據調查,78% 的德國人在購物時會考慮環境問題;66% 的英國人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綠色產品;70% 以上的美國消費者在購物時比較關心自己所買的東西是否綠色產品。日本人更是把普通的飲用水和空氣都以“綠色”爲選擇標準。韓國、香港的消費者在購物時也都顯示出了很強的“綠色”青睞。而我國綠色商品出口 20xx 年僅爲 20xx 萬美元,是日本同類商品的 4%,美國的 1.6%。而我國綠色商品大衆化晚於國外市場,但隨着有毒有害食品、建材、藥品等的頻頻曝光,人們的綠色意識迅速地提升,要求提高生活質量的願望正在變成消費者的行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 (商品) 正在快速地走向市場,孕育着新的商機。

綠色營銷又稱環境營銷或生態營銷,是指企業把可持續發展觀作爲企業的營銷哲學,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爲第一責任,在營銷的全過程中實現消費者、企業、社會利益與環境利益的協調統一,各項營銷組合的運行,貫穿着對消費者當前與未來利益的人文關懷。當前,我國出口企業發展綠色營銷,就是要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開發綠色商品,拓展綠色市場,培育綠色消費者,建立綠色供應鏈,使我國的綠色商品出口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

綠色消費的興起對出口企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現在,沒有任何一種商品能置身於綠色營銷的範疇之外。預計近年國際市場將很快形成上萬億美元的綠色商品消費。目前國際市場流通的商品多數都有興利除弊,進行改造,去除其對環境、人類不利的因素,使自身成爲徹底的綠色商品。綠色消費創造了新的綠色需求,一些過去從未有過的綠色新商品也將應運而生。爲適應生產和消費綠色商品的需要,生產技術的改造,工藝的更新,設備的完善與調整都創新了產業的需求,爲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走在綠色營銷前列的企業正在大量地投入資金和研發力量,爲搶佔未來的商品市場制高點做準備。我國企業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若能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大力開展綠色營銷,使我國的出口再上一個臺階,纔有可能從貿易大國進入貿易強國。

二、綠色營銷的幾個主要問題

如何順應世界可持續發展潮流,結合企業的經營實際,發展綠色營銷,是我國出口企業在新世紀面臨的戰略任務,也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一道不可逾越的坎。當前研討、制定綠色營銷發展戰略要着重解決好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 綠色商品是綠色營銷的關鍵

所謂綠色商品是指生產、使用及處理該商品的過程符合環境要求,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且便於資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綠色商品除了應具備傳統商品的實用性、技術合格性、市場競爭性特徵外,突出的是以綠色爲主要的特徵,主要表現在:

(1) 企業在選擇營銷何種商品及應用何種生產技術、工藝時,已經考慮到儘量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2) 在商品設計時已考慮到節省材料,並選用無毒、無害,易分解處理的材料,使用過程中安全、節能;

(3) 在包裝設計時已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的消耗,並避免包裝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4) 在售後服務方面,已考慮到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理的方便,避免對環境的污染。

綠色營銷企業應以以上四個特徵爲依據,對現行經營的出口商品進行逐個分析排隊,找出其綠色瑕疵。對於基本達到綠色商品要求的,要鞏固和完善綠色成績;對於尚有差距,經過努力可以成爲綠色商品的,要制定可靠的整改措施,限期達到綠色商品要求;對於浪費資源,生產、使用、廢棄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改進的儘量設法改進其技術、工藝,逐步向綠色靠近;實在無法改進的,分期分批淘汰。通過鞏固一批、改進一批、淘汰一批,使企業營銷綠色商品的比例上升。與其分散精力開發許多綠色商品出口,不如集中精力做好已有基礎又有巨大潛力的重點綠色商品開發,建立出口基地。出口企業發展綠色營銷,應該制定綠色商品戰略目標,明確當前和中長期將要達到的目標及當前應着手進行的工作。只有對當前經營的出口商品瞭如指掌,對未來的發展目標又胸中有數,措施堅強有力,節奏合理,持之以恆,企業出口綠色商品的戰略目標纔可能實現。

綠色商品也不完全是在原有商品基礎上的提升和完善。綠色需求孕育新的綠色商品。出口企業要以創新的精神創造新的需求,發明和發現新的綠色商品。這些商品一登場就有突出的“綠色賣點”,各項環保技術指標都能達到很高的標準,對消費者有很強的吸引力,引導消費的新時尚。未來出口新商品開發,主要應該是綠色商品開發的概念。如果一種“新商品”的品質達不到綠色特徵的要求,它的品位肯定會受到市場的質疑。綠色新商品將是未來市場突出的熱點,企業間的競爭主要體現爲開發綠色新商品的質量、數量和速度的競爭。出口企業應把開發新的綠色商品作爲商品升級換代,提高附加價值的重要契機,作爲發展戰略的重點。

有了好的綠色商品,消費者也不會自動認知的。要讓綠色商品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慾,還必須進行綠色商品的品牌宣傳,創立名牌綠色商標。目前國外綠色消費者對綠色商品的認知,起碼有“四不”要求:不損害人體健康;不因生產、使用和廢棄而污染環境;不因製造而浪費資源;不增加過多的成本。

怎樣才能使消費者對我國出口綠色商品建立信賴呢:一是要公佈該商品依據的國家或國際公認的檢測標準;二是要公開該商品已達到的水準;三是要公示實施檢測的公正機關。爲了便於識別綠色商品,世界各地的環保組織從 70 年代起開始推行綠色標誌。目前世界上已有 40 多個國家實行環境標誌制度,市場上帶有環境標誌的產品在發達國家的市場已琳琅滿目。我國於 1994 年 5 月正式實行環境標誌制度,綠色食品標誌也已經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出口企業營銷綠色商品出口,除自身嚴格的品質控制和滿足消費者的偏好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出計劃,採取相應的措施,分期分批地獲得商品進口國家或地區的環境標誌認證,這纔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纔是把綠色商品培育成知名品牌的關鍵。

(二) 綠色市場是綠色營銷的根本

目前,全球正在形成一個龐大的綠色市場,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結合是這個市場的特徵。瞭解和認識綠色市場要突破原有商品營銷思維定勢束縛,要從環境的高度去重新認識市場,定位市場,使營銷適合市場的需求。首先,要熟悉世界貿易組織在環境方面的立法。世貿組織在其《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議》中明確指出:“按照可持續發展目標使世界資源得到最優利用,求得既保護和保存環境,又增強保護和保存環境的手段。”世貿組織的這一原則體現在其多項協議中,如《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衛生與植物衛生協議》、《農產品協議》、《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等等。近二十年來,世界各國爲了保護環境和生態資源,先後簽訂了 250 多項國際性的或多邊性的環境協定,另外,還有一些國家或國家集團以保護環境、維護生產和消費安全及人類健康爲由,先後對空氣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廢棄物染污防治、化學品管理、農藥管理、自然資源和動植物保護等方面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規。這些都是出口企業必須瞭解和掌握的,它既是開發新的綠色市場的指引,也是進入綠色市場的門檻。

很多市場都有綠色壁壘問題。對於綠色壁壘應有兩種解釋,我國的出口企業應有全面的認識。一種是正常的綠色壁壘,它是希望通過對貿易領域實施綠色管制,限制破壞環境的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力爭把人類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而非正常的綠色壁壘則是貿易保護主義者以綠色管制作爲貿易保護的工具,阻礙貿易的自由化。一些出口企業在出口商品因環境問題出口受阻時,比較習慣於按非正常的綠色壁壘解釋,籠統地把因商品不能進入市場的原因,歸罪於進口國的“綠色壁壘”即貿易保護主義作祟,這樣亂貼標籤是不妥當的。從正常的綠色壁壘定義認識,綠色壁壘是一種通過貿易手段達到保護環境的措施:它可以降低傳統出口商品的污染密集度,鼓勵開發有利於環境的新商品,促進技術進步;它有利於保護人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它有利於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提高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正常的綠色壁壘不僅不應反對,而且應該擁護。至於現行國際環境標準高於出口商品標準,也不能片面地要求降低標準以適應自身的需要,而應該努力改進商品質量爭取達標。保護環境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綜合素質的一種表現。以貿易保護主義出發的非正常綠色壁壘是以貿易歧視和不公正爲前提,故意限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及其商品准入爲特徵的,這纔是企業應該據理反對的。只有分清這兩種綠色壁壘,纔會對綠色營銷市場有正確的認識。

出口企業開拓綠色市場,首先要對擬進入市場所在國別、地區的法律、法規及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情況進行操作層面的微觀調查,重點對綠色商品立法及市場準入條件進行調查。其次要進行市場對各類綠色商品的需求狀況及發展趨勢的數量調查及綠色商品在市場所佔比率的調查;然後對競爭對手在產品、價格、促銷、渠道等營銷組合上的做法及優劣勢進行調查。最後,企業根據其所經營的綠色商品的特點、特色,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水平確定目標市場,制定市場策略,分階段分批地進入市場。

(三) 綠色消費者是綠色營銷的基礎

綠色消費者是指從事綠色消費的人羣。決定綠色營銷成敗的是綠色消費者。綠色消費或稱可持續消費理念目前在消費者中還在認知的初始階段。這是因爲一般的消費者缺乏系統的環境知識,不明白如何維護自身的消費權益;二是因爲綠色商品涉及很多新的商品知識、生產技術及標準參數,這些對一般的消費者都是陌生的;三是目前市面上的商品很難區分孰是綠色商品,孰是一般商品。

鑑於上述情況,首先要提高消費者對綠色消費的認知程度。根據英國 1987 年出版的《綠色消費指南》,應避免使用下列商品的消費:第一,危害到消費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第二,在生產、使用和丟棄時,造成大量資源消耗的商品;第三,因過度包裝,超過商品價值或過短的生命週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費的商品;第四,使用出自稀有動物或自然資源的商品;第五,會有對動物殘酷或不必要的剝奪而生產的商品;第六,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有不利影響的商品。

在我國,一般將綠色消費概括爲安全、優質、低能耗、少污染的消費。綠色消費有兩個突出的特徵:其一是偏向於理性消費,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往往要思考是否有利於保護環境這一理性問題,或者有這種本能的感覺。其二是綠色消費是有節制的適度消費,注重消費的實用、有效、節約,反對浪費和過度消費,講究消費的樸實無華、自然、和諧,反對過分雕刻裝飾和不必要的包裝效果。

培育綠色消費者最重要的是,全社會要加強可持續發展觀和綠色消費理念的宣傳力度,使每一個消費者認識到,這是全社會的需要,也是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具體做法上,第一要改進包裝和廣告促銷工作,使綠色商品標識清楚、明瞭,便於識別;使用說明書簡單、易懂;廣告詞樸實、新穎,充分體現對消費者的人文關懷。第二,鑑於消費者對綠色商品有個認識、理解、接受的過程,在營銷中可以採取多種辦法如召開使用演示會、商品說明會、消費者意見徵詢會、售後回訪等方式,使消費者對綠色商品知識有更多的認知,與綠色新商品有更多的接觸,提高認可度。第三,對於生產環境要求嚴格的食品、化妝品、紡織品等綠色商品,爲了建立消費者的綠色信賴,可以組織經銷商和消費者到生產工廠參觀、考查,由工廠介紹生產過程、排放治理與環境的關係,商品的綠色達標情況,既提升環保意識,又強化對綠色商品的信心。傳統營銷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力爲要務;綠色營銷則使消費者明白消費、理性消費、適度消費,處處體現了對消費者的真心實意的人文關懷。

(四) 綠色供應鏈是綠色營銷的保證

綠色市場營銷不是出口企業單獨可以完成的。它關係到從起點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廠家到終端銷售商家直至消費者的整個供應鏈的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化。綠色供應鏈的最高形式是,鏈上各企業建立戰略聯盟關係,共同完成綠色營銷責任。當前出口企業以出口綠色商品爲龍頭,促成綠色供應鏈的建設,着重是要協助和加快以下幾個鏈節的綠色化。

首先是綠色商品生產企業。生產企業從研發商品開始,就要把污染預防、改善環境凝固到商品的設計之中,將污染預防與選擇使用更合適的原材輔料結合起來。在生產過程實現清潔生產,既生產綠色商品又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和能源,採用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生產方法和措施。實質就是要將物耗和能耗降到最少,將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消滅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的 ISO14000 系列環境管理標準認證促使其實現清潔生產。ISO14000 可以規範企業的清潔生產,改變企業的形象,提高企業的地位,有利於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正在成爲企業突破國際市場綠色壁壘的重要手段。因爲 ISO14000 要求企業從產品的開發設計、加工、製造、流通、使用、報廢處理到再利用的全過程都要考慮環境保護,以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ISO14000 公正、客觀的認證正在逐步成爲消費者辨認企業及其產品的環保貢獻的依據。出口企業要鼓勵和引導生產企業通過 ISO14000 認證,供應鏈的頂端纔是健全和牢固的。

其次,綠色營銷是一個供應連鎖系統,強調營銷過程的整體性,要實現綠色營銷必須對營銷的全過程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在使用中間商時,企業要詳細考察中間商的綠色聲譽。對於創新的綠色商品,出口企業還應幫助中間商學習商品知識,協助中間商培訓銷售人員,使銷售一線人員對綠色商品有比較全面的瞭解和準確的推介。由於有些綠色商品專業性較強,技術比較複雜,出口企業也可以建立自營的綠色分銷系統,這樣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直接提供完善的服務,又可以使分銷渠道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中。所以,出口總量大,經濟實力又雄厚的企業,採用直銷方式對於在市場上建立綠色知名度還是可取的。互聯網作爲綠色營銷工具是最符合綠色原則的,正在成爲供應鏈的全能信息平臺。因此,大力開發運用 internet,是建立綠色營銷供應鏈的重要工作。

另外,綠色包裝已成爲綠色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包裝應具有儘量減少包裝材料使用,注重包裝物的重複使用,使用再生材料生產包裝,廢棄的包裝可降解等特點。在外觀上展示包裝信息的綠色化,在使用上突出對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保護。

三、出口企業綠色化問題

我國出口企業要達到綠色目標,就必須實現企業組織和企業領導的綠色化。

(一) 企業組織綠色化

企業組織綠色化的基礎是企業觀念的綠色化。出口企業要把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爲經營目標,把企業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作爲最重要的責任,進而將此上升爲一種經營理念和經營哲學,灌輸到企業及綠色商品供應鏈的相關企業中去。綠色企業的成果是綠色商品,只有出口綠色商品佔主導的企業才配做綠色企業。

第一,企業的組織結構要綠色化,機構設置要符合環境保護和綠色營銷的要求,儘量減少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浪費。

第二,綠色企業要有一整套綠色規章制度作保證,對綠色商品從孕育到走向“墳墓”全程負責,對綠色供應鏈的各個鏈節負責。

第三,綠色環境是綠色企業的形象。綠色企業是實施可持續發展觀的先驅,社會關注的熱點,自身的形象影響到營銷的成敗。所以,不僅是綠色商品的生產廠家,出口營銷企業的辦公環境、設施和工作方式都應綠色化,並有企業的綠色標誌,在社會和消費者心目中形成良好的綠色企業形象。

第四,創建綠色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創造和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爲準則、道德規範、文化素養的綜合體現。綠色企業文化除有一般企業文化的特質外,特別注重調整和改善企業與自然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及人自身身心的和諧,生產、營銷活動有利於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實現環境、企業、消費者和員工的共同可持續發展。

(二) 企業領導綠色化

綠色的企業領導才能培育出綠色企業。綠色企業領導要牢固地把以人爲本和可持續發展觀作爲企業的價值理念和經營哲學,把綠色營銷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爲企業追求的永恆目標。企業領導的綠色境界與抱負決定着企業綠色營銷能達到的高度。傳統營銷實踐把企業經濟效益作爲最高利益,綠色企業領導除了要獲得利潤以保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外,特別注重社會責任和環境維護,使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在社會效益與企業效益發生矛盾時,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在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關係時以長遠利益爲重;在處理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關係時,以全局利益爲重。發展綠色營銷也不是要企業去無端地虧損,據在很多國家抽樣調查,綠色商品的售價一般比普通商品售價高出 30% 至 200% 英國 14 家最大的綠色公司平均稅前利潤達 31%,遠遠高於非綠色企業的水平。可見,綠色營銷是可以實現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雙贏的,關鍵是綠色企業領導要抓住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在綠色營銷中創造出企業獨特的比較優勢,推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文明檔次高的綠色商品和服務,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獲得企業的經濟效益。

綠色營銷是一種實踐,更是一種新的思想觀念,綠色企業領導要善於堅持不懈地學習綠色營銷新知識,運用新知識,爲企業的綠色營銷注入活力。可持續發展,綠色營銷是企業永恆的目標,綠色企業領導要始終做一個熱情的宣傳者,使綠色理念成爲全體員工的覺悟。綠色商品的開發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綠色企業領導要始終站在第一線,做一個堅定的開拓者。綠色營銷是一個供應鏈整體運作的系統工程,綠色企業領導要做堅強的營銷組織者。總之,綠色企業領導要始終成爲綠色行動者,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推動綠色營銷的發展,與企業員工一起共同完成綠色營銷事業。

加入WTO以後,我國外貿企業在綠色營銷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國外企業相比較,在營銷觀念、生產方式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成功的案例,歡迎閱讀!

成功的案例:

一、綠色營銷的內涵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將企業自身利益、消費者利益和環境保護利益三者統一起來,以此爲中心,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構思、設計、銷售和製造。美國威爾斯大學的肯畢提(Ken Peattie )教授曾指出:“綠色營銷是一種能辯識、預期及符合消費的社會需求,並且可以帶來利潤及永續經營的管理過程。”從本質內涵上看,企業綠色營銷是企業以環保觀念作爲其經營指導思想,以綠色消費爲出發點,以綠色文化作爲企業文化核心,在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的前提下,爲實現企業目標而進行的營銷活動。它是傳統市場營銷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層次延伸,也比傳統市場營銷意義更深遠,更具時代性。

二、綠色營銷的提出與興起

不斷惡性化的今天,人們對環境和資源的憂慮逐漸轉化爲消費過程中的一種自律行爲,更加傾向於適度、無污染、保護環境的消費,綠色需求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或正被逐漸喚起。這一點在經濟發達國家表現得尤爲突出,並且已形成了綠色需求——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價格——綠色市場開發——綠色消費這種以“綠色”爲主線的消費鏈條。因此,從根本上講,是綠色需求決定了綠色營銷的產生、規模、運作模式和發展趨勢。同時,由於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而導致的綠色需求和綠色技術水平的差異,正越來越多地被髮達國家利用來作爲遏制他國對外貿易的壁壘,從而形成了一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綠色貿易壁壘(Green Trade Barrier)。烏拉圭回合的《技術貿易壁壘協議》中規定:“不得阻止任何國家採取措施來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健康、保護環境。”這樣,環境保護就成爲不承諾相關的國際貿易規範的一種藉口,而實際上確有一些發達國家借保護環境爲名,行限制國外產品進口之實。西方國家設置綠色壁壘的主要目標,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創匯所主要依賴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品而設置的,其結果將會使發展中國家的一部分產品逐漸退出國際市場。所以它將嚴重製約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進一步惡化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困難處境及國際收支狀況。隨着1999年1月1日歐元的啓動,歐盟將更注重扶助區內較落後的國家,這勢必也會導致綠色壁壘等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對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應及早準備應對措施。綠色壁壘主要包括課徵環境進口附加稅、限制或禁止進口、綠色貿易制裁、綠色標誌制度、綠色衛生檢疫制度等。由於其隱蔽性強、技術要求高、靈活多變的特點,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會被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利用。由此可見,我國企業要想衝破綠色壁壘,進行綠色突圍必須加強綠色營銷,舍此別無他途。

外貿企業綠色營銷探析:

一、綠色營銷的挑戰與機遇

審視我國出口發展的軌跡,不難發現主要還是依靠勞動力優勢和大規模消耗不可再生的“存量資源”爲推動力,這種以透支爲特徵的發展極易造成資源、環境的“早衰”。近年,我國的一些出口商品陸續面臨着主要發達國家的綠色壁壘挑戰。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有 74 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因不符合環境要求而受到損失。如果上述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一是我國現有的出口市場難以鞏固,更不要說進入新的市場;二是由於這些商品存在“綠色瑕疵”,賣價低,既浪費資源,又不能得到較好的經濟效益。有遠見的專業人士已經發現,在高速發展之後,我國的出口貿易即將出現一個發展的“瓶頸”。這個以商品的資源、技術、後果爲特徵的綠色消費浪潮將有可能主宰我國出口貿易的未來。

其實,綠色消費不是個別國家或市場的特殊要求。專家預言,21 世紀將是綠色的世紀。據調查,78% 的德國人在購物時會考慮環境問題;66% 的英國人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綠色產品;70% 以上的美國消費者在購物時比較關心自己所買的東西是否綠色產品。日本人更是把普通的飲用水和空氣都以“綠色”爲選擇標準。韓國、香港的消費者在購物時也都顯示出了很強的“綠色”青睞。而我國綠色商品出口 20xx 年僅爲 20xx 萬美元,是日本同類商品的 4%,美國的 1.6%。而我國綠色商品大衆化晚於國外市場,但隨着有毒有害食品、建材、藥品等的頻頻曝光,人們的綠色意識迅速地提升,要求提高生活質量的願望正在變成消費者的行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 (商品) 正在快速地走向市場,孕育着新的商機。

綠色營銷又稱環境營銷或生態營銷,是指企業把可持續發展觀作爲企業的營銷哲學,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爲第一責任,在營銷的全過程中實現消費者、企業、社會利益與環境利益的協調統一,各項營銷組合的運行,貫穿着對消費者當前與未來利益的人文關懷。當前,我國出口企業發展綠色營銷,就是要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開發綠色商品,拓展綠色市場,培育綠色消費者,建立綠色供應鏈,使我國的綠色商品出口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

綠色消費的興起對出口企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現在,沒有任何一種商品能置身於綠色營銷的範疇之外。預計近年國際市場將很快形成上萬億美元的綠色商品消費。目前國際市場流通的商品多數都有興利除弊,進行改造,去除其對環境、人類不利的因素,使自身成爲徹底的綠色商品。綠色消費創造了新的綠色需求,一些過去從未有過的綠色新商品也將應運而生。爲適應生產和消費綠色商品的需要,生產技術的改造,工藝的更新,設備的完善與調整都創新了產業的需求,爲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走在綠色營銷前列的企業正在大量地投入資金和研發力量,爲搶佔未來的商品市場制高點做準備。我國企業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若能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大力開展綠色營銷,使我國的出口再上一個臺階,纔有可能從貿易大國進入貿易強國。

二、綠色營銷的幾個主要問題

如何順應世界可持續發展潮流,結合企業的經營實際,發展綠色營銷,是我國出口企業在新世紀面臨的戰略任務,也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一道不可逾越的坎。當前研討、制定綠色營銷發展戰略要着重解決好以下幾個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