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孝經>

關於孝經的讀後感(精選7篇)

孝經 閱讀(6.73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孝經的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孝經的讀後感(精選7篇)

孝經的讀後感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爲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感毀傷,孝之始也。”孝的發端是不忍之心。當你傷害了別人,你的媽媽爲此而蒙羞。如果你想到了這一點,就不會傷害別人,而雙方父母都會開心。

一棵茂盛的樹,爲何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好比我們人一樣爲何學業有成、家財萬貫。爲何有這樣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輩輩積德呀!若是我們只愛小不敬老,花兒、果實遲早有一天會枯萎的,家族也會墮落。

“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如何變化,始終註定孝是中華民族愛的結晶,始終註定要孝養父母,當“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可要終身遺憾了。

當你看歲月痕跡不停出現在父母額頭上。你會想我會怎麼對父母,我要帶父母去哪裏玩,哪裏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咬都咬不動,走都走不動。他們不要什麼,他們需要的是寂寞時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問候。

自古以來出孝子,而當今社會有多少在死前也見不到子女一面。枝葉繁盛的樹木,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連動物尚且懂得知恩圖報,怎麼人就糊塗了呢?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現在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只有個人主義的享樂和安逸。趕快爲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華衣,數以萬計的金錢珍貴的多。

世事滄桑,歲月流失,用愛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美好的孝親樂章吧!讓洪亮的歌聲在廣闊的天地間徘徊!

孝經的讀後感2

“百善孝爲先”,這是一句古人的俗語。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這個字的含義,但當我看了《孝經》以後,我又進一步地瞭解了這個字的意義。

《孝經》是一本聖賢經典,裏面講了許許多多的關於“孝”的故事。一篇篇古言古風的美文,一個個發人深思的故事,讓人陶醉其中。雖然《孝經》總字數不足兩千,但在中國思想歷史上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從西漢開始,這本書受到歷代人們的尊崇和傳唱,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廣爲傳誦,《孝經》稱得上是字數最少,內容最淺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文學經典。

“黃香孝父”的事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黃香小小年紀就很懂事,對父母非常孝順。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次幫父親打完水後,都會拿一把扇子,將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躺下;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怕父親晚上畏寒怕冷睡不暖,於是每天都搶先上牀以自己的體溫捂熱被子,然後才讓父親上去睡。多麼感人肺腑的故事!多麼打動人心的孝子啊!讀着,讀着,我不禁熱淚盈眶,兩行清淚從眼角流下,輕輕滑過臉龐。

連傳世之作《三字經》都用濃重的筆墨描寫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講的是“孔融讓梨”的小故事,孝順的孔融孝敬長輩,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先讓給哥哥們,自己卻拿最小的,又是一個孝子值得我們去學習!

看過《孝經》、《三字經》後,我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是一個孝子呢?對比之下覺得我還真不是“孝子”。曾經在一份考卷上有這樣一道題,問“孝”的含義是什麼?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在生活中,我也沒有盡到“孝”道,沒有做到常常問候遠在他鄉的父母是否安好,沒有關心他們的工作是不是辛苦,也沒有想過他們會不會開心,只顧着自個兒玩樂享受,甚至有時還埋怨父母爲什麼不像別人家的父母在家裏陪伴着自己。

但如今,我明白了。當我生病的時候,父母總是打電話、發信息問我:怎麼樣啦?去醫院沒有?今天好點了嗎?要不要爸爸媽媽回家陪你呀?從這些充滿關心的話語中,我體會到了父母對我那濃濃的愛意和關切、焦急之心,他們恨不得親自回來照顧我,但爲了賺錢養家,爲了培養我早日成才,他們不得不拋家舍口繼續工作。他們那麼拼命地賺錢,是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讓我有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

所以,從今以後,我會好好地孝順父母,關心父母,不在他們嘮叨的時候不耐煩打斷,而是虛心地聆聽着,約束自己的任性不讓他們擔心。每個父母都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在學習上,我要更加努力,加倍努力,現在的我,只能在學習上用更好成績來回報父母的恩情。

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動物尚且如此,人又怎麼不能孝道?我們要從小理解“孝”、實踐“孝”,將有關“孝”的美文,經典名著吟之,誦之,感之,悟之,發揚“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經的讀後感3

利用暑假,我閱讀了曾參編著的《孝經》。我明白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正如《弟子規》教育我們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孝爲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都明白孝的重要性。周朝因爲有了孝悌的美德傳承,所以一直興盛了八百多年,周文王更是以身效仿,父親重病在牀,他衣不解帶的服侍父親,給天下百姓做出了一個好的榜樣。受人尊敬的文化戰士魯迅,一生對母親至愛至孝,讓母親吃飽、穿暖、住好,獨自一人照顧着母親的飲食起居,從無半句怨言。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爲了治好母親的粗脖子病和父親的雀目病,潛心學醫,翻遍大量醫書,四處拜師學醫,最終在他堅持不懈、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找到了根治這兩種病的藥方,而他也因此成爲了一代名醫,著成了《千金方》,被世人尊稱爲“藥王”。春秋時期的一位隱士名叫老萊子,他非常孝順,總是把最可口的食物和最好的衣物、用品來供養雙親,甚至在自己年過古稀之後,還把兩位老人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

俗話說,我們學習國學經典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如《孝經》裏所說的: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只有先做到了“事親”,將來才能治國、平天下。而要做到“事親”,我覺得應該要先做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擔憂,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種表現,也是孝的根本。我們現在孝敬父母就要學會體諒父母,理解父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應該幫着父母做,多在閒暇時陪父母散散步,聊聊天,多爲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只需這樣,父母就會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的臉上就會多綻放一些笑容。

前不久,媽媽在醫院裏做了一個手術,要住院一段時間。媽媽不在家的第一天,我就非常的不習慣:平時放學回家,媽媽總是已經擺好碗筷等我吃飯了,而現在,媽媽不在家,爸爸在陪媽媽,我還要一個人摸着冰冷的竈臺自己做晚飯。做作業時,身旁少了一個拿着毛線球織衣服的身影。洗漱完畢,躺在牀上卻怎麼也睡不着,原來是少了每晚睡覺前媽媽那雙替我掖被子的手和一句溫柔的“晚安”。第二天放學後,我揹着書包搭上了公交車,下車後,穿越兩條街來到醫院,直奔媽媽的病房。我坐在媽媽的病牀旁邊,跟媽媽談心,幫媽媽看鹽水。媽媽出院了,我經常在空閒的時候陪媽媽聊天、散步,幫她做做家務,我還讓媽媽嚐了一次我親手做的飯菜。看着媽媽臉上洋溢着的笑容,我心裏也如同吃了蜜一樣甜。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用畢生精力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爲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讓我們的心中時刻裝着父母,裝着對父母的一份牽掛。好好孝順父母,感恩父母,是我們對父母唯一能做的事。

孝經的讀後感4

寒假裏,我買了一本《孝經》,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孝子是如何孝順自己父母的,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汝南安陽(如今河南)的蔡順,他十分孝順自己的老母,不過年有喪父。後來又趕上了王莽作亂,建立新朝,年年饑荒,柴貴米貴,於是蔡順不得不採桑葚充飢。

有次蔡順採果時,遇見了紅眉軍。軍中的領袖問爲什麼把桑葚紅的放一邊,黑的放一邊,蔡順回答:“紅的甜,給老母吃。而黑的酸,給自己吃。”紅眉領袖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動了,送給了蔡順三鬥白米,一頭肥牛。讓蔡順回去孝敬她的老母去。

如果你問我:“爲什麼要孝?"我會告訴你:”因爲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我記得二零一六年的一月份最冷的時候有零下十幾度,爸爸爲了早點幹好活,六七點鐘就出去幹活了,回來的時候,爸爸的手已經凍裂了,出現了一條條裂紋,流出了血。我想:古代人都那麼孝順父母,那我得更好的對待父母了。於是我給爸爸沏了一杯茶,又給爸爸打了一盆熱水洗腳。

於是我終於深知了父母對我的愛,我以後得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了。

孝經的讀後感5

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等等,是傳統社會的基本道德。從動物學上說,實質上是一種"反哺"的行爲。

在我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孝"字,這也就是說,在公元前11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有了孝的觀念。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統地論述孝道的人,論語、孝經等書記載了孔子在這方面的大量言論。

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認爲爲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人們應該身體力行的。可見孔子對孝道的看重與推崇。

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侷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父爲子綱"(指父親對子女有絕對權威),於今已絕對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我們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會這句話,這是因爲當時聯絡多有不便,也是社會生產力限制下的'說法;再如"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還有關於"三年之喪"這個問題,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與孔子討論過,這位因爲白天睡覺而被夫子斥爲"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的學生認爲,爲父母服喪三年時間過長了,一年就可以了。無論三年,還是一年,這顯然是一種弊端較多的行孝方式,我們就無須效仿了。諸如以上孝說,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做爲華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又經孔孟儒學的發揮,以及歷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確實是深入民心,難以動搖。佛教傳入中國,最後也不得不把"無夫無君"的教義改變爲"忠孝"的說教;基督教傳入中國之初,也不得不改變"不能崇拜偶像"的誡條,允許信徒"祭祖"。

儒家講的孝道,已不僅僅是一種通過行爲表現出的人倫道德,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性行爲,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肩負着社會責任,孔孟儒學提倡這種孝道,毫無疑問是完全可以以肯定的。對於今天來說,也適合我們現代社會。

孝經的讀後感6

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是傳統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系統地論述孝道。

《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應該身體力行的。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侷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爲子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三年之喪",均已過時,應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它成爲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孝經》,是古代的聖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孝經》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經典。第一章爲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爲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標準。第七章爲三才章,強調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第八章爲孝治章,講聖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爲聖治章,講聖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爲紀孝行章,講孝子應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爲五刑章,講不孝爲諸罪之首。第十二章爲廣要道章,講孝爲什麼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爲廣至德章,講孝爲什麼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爲廣揚名章,講孝道與揚名後世的關係。第十五章爲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該怎麼辦。第十六章爲感應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係,孝道達到極點就可以感應神明。第十七章爲事君章,講孝子與事君的關係,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第十八章爲喪親章,講父母去世孝子應該怎麼辦。《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也是最基層的條件就是聽他們的話,只要他們說的是對的,就一定要照着去做,因爲這些話對我們多多少少都是有好處的。所謂“孝順”,並不是必須順從。孔夫子在《孝經》中告訴我們:孝,不是做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對長輩真摯的感情,不是盲目聽從,而是在長輩有所失誤的時候,也能提出適當的建議,不是隻孝敬家裏的長輩,而是愛己及人,愛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能做到由孝及愛,上愛下孝,溫暖人間,和諧統一。

孝經的讀後感7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古人說的“孝、悌、忠、義、禮、義、廉、恥”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見“孝”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孝”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必須做到的。

《孝經》,通過孔子和弟子曾參之間的對話,精要地闡述了儒家對孝道的見解,認爲孝纔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關鍵。

《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讓我知道一個人的軀體、四肢、毛髮,皮膚,都繼承父母,要好好愛惜,不要隨意毀傷,這是孝行的起點。這句話令我感動。還記得在我我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種搖搖車),一不小心從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來,我一直哭,媽媽問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說:“媽媽,胳膊刷壞了,讓您擔心,我才哭的呢。”媽媽摟着我直說我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對啊!爸爸媽媽把我養大,費了多少心血啊,我們要是不孝順父母的話,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飯的時候,總是給媽媽碗裏夾肉,媽媽直說我長大了;平時,我也做家務,去買早餐讓大人吃,晚上放學去買饅頭。讓爸爸媽媽多休息;我還早起晚睡,好好學習,不要因爲貪玩耽誤功課讓父母擔心。

《孝經》是孔老夫子留給我們的瑰寶,從《開宗名義章》起,共18章,講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質、孝的內容,講了從天子到庶人盡孝的標準,講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

總之,孝是德行根本,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百善孝爲先,是中華民族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我們要讓孝道走遍中國,傳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