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讀後感10篇

論語 閱讀(2.63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讀後感10篇

《論語》讀後感1

這個,我又溫習了《論語》,通過學習,我對《論語》有了更深的理解。

《論語》一開始就提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老師曾告訴過我們,這句話的意思是: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常常溫習,一定會十分愉快。後來,當我學到一些知識後,都會主動的多複習幾遍,每次複習都會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對別人提到的相關問題也能很快的回答,我高興極了。

《論語》還說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

這是孔子提倡的學習方法,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現在我們正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盲目的死記硬背是不可能學到有用的知識的.。只有在學習中思考,使知識深化和昇華,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識,服務於社會和人類。

《論語》就是這樣一本書,它用樸實的語言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認真的、反覆的閱讀這本書,總能給我們更深的體會。

《論語》讀後感2

昨日午後,一縷陽光躍進窗戶,停留在沙發的扶手上,給人一種暖意。閒來無事,沏上一杯清茶,在書架上取了一本《論語》依偎在沙發上翻看起來。

《論語》這本書,篇幅並不大,而且都有註釋,所以看起來並不難懂,其中一文如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優也。“註釋是:孔子說:”對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求,聽到好的事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這都是我所憂慮的事情。“讓我看了之後,思緒拉長了。

孔子作爲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在《論語》裏的中心思想講的.其實是做人的道理,比如”現在的少數人無德無能,卻貪贓枉法,禍害民衆,不正是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嗎?又比如現在的少數人,聽到好的事或能幫助別人的好事也不去做,發生了假、醜、惡的事情也不去指責,令其改正,不正是”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嗎?這些事情也都是現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希望發生的又十分擔憂的事情,不正是”是吾憂也“嗎?

孔子在古代就有”是吾憂也“之想,而我們生活在現代的人爲什麼不能消除”吾憂之事“呢?共建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園呢?品味《論語》如這縷縷陽光,給人以光明和溫暖。

《論語》讀後感3

在我讀過的書中,我覺得《論語》是我讀過最有含義,最有蘊含的一本書。這本書教給我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無價的,因爲,它教會我了很多人生道理。

比如,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意思是:溫習學過的知識,並且,還要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纔可以成爲別人的老師,這一則讓我明白了,不要把新知識學會就可以了,還要加強鞏固學習過的知識。

比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爲樂的人。這一則讓我明白了要以學習興趣愛好纔可以真正學習到知識。

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讓我明白了時間的寶貴。孔子在河邊感嘆到:”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日夜不停。什麼都可以用金錢買到,但唯獨時間不可以,因爲它是無價的,可以稱的上是”無價之寶“。

還有一則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逢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這一則中我知道了,在三個人當中,其中一位必定是我的老師。因爲,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要學習他好的一面,同時,也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更加完善自己的優點……

這本書裏的每一敗都很有價值的,我會把每一則都牢牢的記在心裏。

《論語》讀後感4

《論語》是我們古今著名的一本書,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許多個弟子,一個連一個的把德禮文明傳揚下去。

《論語》是一本講文明禮儀的書,上面寫得都是如何成爲君子道理。裏面是講德行的,我有時在想,如果全國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話,中國將是多麼一個既文明又有禮儀的國家,我很喜歡孔子說的那句:”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特別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做言而無信的人,這樣就能成爲一屆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麼呢?君子由德、禮、行、體四個部分組成。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禮是要有禮數,以禮待人;行是言行舉止都要文雅;體是要體面,穿着要得體。這些就是《論語》這部書的精華。聽說這本書是孔子死後而弟子們所寫的,把孔子的畢生精華記錄了下來。

通過《論語》,我想做一個道德品行的人,因爲,你品德好了,就有無數好人與你做朋友,就會人人都信任你,因爲你遵守諾言,就會看重你,尊重你,因爲你也看重、尊重他。

《論語》對後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啓示書,因爲這本書讓越來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禮儀,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話,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論語》讀後感5

在寒假期間,我看了《論語》這本書,看完後,我有許多感想,還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論語》是的儒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講了:孔子對他的弟子說的一些對人有用的話。如:關於如何做人,君子的`人品和性格,如何學習,如何治國,對弟子的教育……總共分爲二十篇。有學而篇,爲政篇,衛靈公篇,子罕篇,先進篇……

讀了這本書後,我有許多感想。這本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有信譽,否則沒人會信任你,你什麼都做不了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列子。我爸爸的朋友陳一則一點都不守信,如果你叫他幫你做什麼事,他很快就會答應,可是過了三天,他肯定什麼事都不會幫你做。所以長大後,沒有人信任他,他什麼工作都做不了。

《論語》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終身難忘。

《論語》讀後感6

寒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必須要誠實守信,不要爲一時的利益就撒謊騙人,而自己在後面吃更大的虧。

《論語》是一本古代名人孔子說的'話,由他的弟子們編寫而成,裏面有許許多多名言警句,提醒我們做人的道理,比如說:要誠實、有禮貌等。

我讀了以後,印象最深的是幾句關於誠實守信的名言警句,原來在語文書上學過,現在聯繫《論語》中的其他內容,我對“言必信,行必果。”、“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兩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說出來的話,絕對不能反悔。

就拿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有一次,小隊活動,我打電話給9位隊員,他們都一口咬定:“我來!”,結果,只來了8個人,是洪偉沒來,第二次,他又沒來,後來的幾次活動,我們都沒有告訴他,因爲他不夠誠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而林杭每次都來,現在我們總是第一個通知她。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不是沒有,而是很多,讀了《論語》,我告訴自己:要做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那樣誠實守信的人,不欺騙別人。

《論語》讀後感7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子,氏孔,他是今天的東曲阜人,祖籍是今天的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風氣,他也倡導了仁,禮,義,智,信,是儒學家派創始人。孔子主要的成就是《春秋》,修訂《六經》,創辦私學。

我讀完了《論語》,覺得《論語》給了我許多的啓示。話說有一天,子路來孔子家學習,穿着一身非常華麗的衣服,慢慢地走了進來,孔子讓他換一件非常樸素的`衣服,子路聽到後,連忙跑回了家換了一件樸素的衣服回來了。卻還是原來的樣子。孔子對他說:“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之,是知也。”意思是:由我教給你怎麼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有一次數學考試,我有一道數學題不懂,就去問老師。老師講過後,我還是不明白,雖然我沒有弄懂但我卻不敢說,我怕老師說我笨,結果下一次考試,我又做錯了,扣了四分。

《論語》使我們懂得了很多,比如: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你只要悟出其中的道理,人生就會無往而不勝!

《論語》讀後感8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與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爲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爲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瞭解了其中的道理,纔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與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讀後感9

《論語》一書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編傳而成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書。讀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習與做人等很多方面的問題,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偉大的.教育家。因此他在書中也總結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張因材施教與啓發誘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在學習上的主動。這一點與現在的教學方式很相似,都重視學生的思想,並且啓發學生。

《論語》雖然是一部關於教育的一部書,但它的語言也很有特色。這本書的語言簡潔,篇幅短小精悍還特別注意用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個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鮮明。《論語》還善於用修辭手法來記載孔子的言行,以此宣傳孔子的思想與主張。這比單純的說教更生動形象,易於被人們所理解並接受。

作爲青少年,讀了這本書,對我的學習以及以後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啓發。它的教育思想與做人做事的主張也都很符合當代的社會生活。《論語》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閱讀和學習。

《論語》讀後感10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爲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裏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爲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不知,不知爲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爲“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