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禮記>

禮記《學者有四失》註釋翻譯

禮記 閱讀(1.95W)

註釋是指解釋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釋字句。可以是文字符號圖片等多種形式。註釋,是對書籍或文章的語彙、內容、背景、引文作介紹、評議的文字。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禮記《學者有四失》註釋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禮記《學者有四失》註釋翻譯

【原文】

學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②失則多③,或失則寡,或失則易④,或失則止⑤。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⑥。知其心,然後能救⑦其失也。教也者,長⑧善⑨而⑩救其失者也。

【註釋】

①失:過失。

②或:要麼;或者;有的。

③失則多:失在貪多。失:錯在。多:學得過多。

④易:簡單。

⑤止: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

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⑦救:補救。

⑧長:用作動詞,發揚(他們的長處)。

⑨善:長處。

⑩而:連詞,表而且。

者:……的人。

【譯文】

學生可能有四種過失,當教師的一定要知道。人的學習,可能錯在貪多,可能錯在求少,可能錯在不專注,可能錯在不求進取。這四種果實產生的原因,其心理狀態是不同的。瞭解了心理狀態,然後才能糾正他們的過失。教育的目的,就在於發揚學生的長處,糾正他們的過失。

【讀解】

瞭解學生的不同心態,然後對症下藥,算是說到了點子上。任何磁器活了。方法都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它必須有一定的針對性。沒有金鋼鑽,就攬不了失去了針對性方法就成了無的之矢。

就人而言,針對性的根本是抓住心理狀態。就像醫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後才知道用什麼手段進行治療。學生的學習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狀態。所以,真正好的老師,首先是個好的心理學家,而不是隻是懂得一些條條框框的空談家。

儒家對教育的重視和全面研究,在中國古代幾乎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他們討論的問題之全面、深入、細緻,完全是前無古人的。

作者

戴聖,字次君,生卒年不詳,祖籍樑國甾縣(今河南省蘭考縣、民權縣),生於樑國睢陽縣(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後世稱其爲“小戴”。

戴聖與叔父戴德曾跟隨後蒼學《禮》,兩人被後人合稱爲“大小戴”。漢宣帝時,戴聖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禮記》,爲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禮記》傳爲聖編。《漢書》記載成書於漢建初七年(80年)。

鹹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趙禥以其籍貫地詔封戴聖爲“考城伯”。

【閱讀題及答案】

1、解釋句中字體加粗的詞。2分

(1)、或 失則多

(2)、長 善而救其失者也

2、下列句中的“之”與其他三項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教者必知之

B、雖與之俱學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學而時習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

4、假如你是一名教者,針對學者存在的缺點,會運用什麼方法來教育他們?1分

答案:

1、(1)、有的人 (2)、發揚

2、C

3、(教育者)知道了他們的不同心理,然後才能補救其不足。

4、圍繞“因材施教”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