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精選78篇)

作文 閱讀(2.3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杜甫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精選78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傷感;風捲茅頂,卷出絲絲無奈。夜半驚醒,枕頭微涼,倚窗外望,故鄉月明,不禁老淚縱橫。

杜甫,你好。我在心中默唸。

人生的際遇若一直平步青雲,那人便也易陷於頹喪;而坎坷的經歷,雖然帶給人不幸,卻也彷彿那一潭沉靜的死水中注入了新的注力,煥發奪目的光彩,請停下你匆匆的步履,望望杜甫遺留的腳印。

庭院八月棗梨熟,瞧,那茂密叢中展露的人影,可是少年的杜甫!他健康,而又有才華,更是擁有無憂無慮。“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中年的杜甫跟隨着世俗的陀螺,也終無法畫圓自己的人生。“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誰能料想晚年的杜甫竟是如此的悽慘,那個昔日英氣勃發的少年哪兒去?

儒家倡導“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很容易,窮則獨善其身着實不易,更能可貴的是窮困時不忘心繫天下: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若沒有吐納日月的胸懷,又何能有如此廣博的愛心?你讓世間的狗苟蠅營者低下頭,你的人格在那一刻上升到九霄層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難道不是對你的大道希音?

你無疑是一面鏡子,一面映照大堂帝國的明鏡,你照出了那個時代的醜惡本質,一切都是那麼真切。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累累白骨,你那枯骨凸現的眼眶裏滾出兩行清淚,你在質問,那累累白骨上原有的生機到底哪兒去了呢?

“偏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裏,男兒的性命猶不如那春風吹又生的草芥,與其忍受着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撕心裂肺的痛,便不如生個女孩兒,嫁給比鄰,還得時時相見。

同李白一樣,你是鬱郁不得志的。皇上昏庸,人民疾苦,栽道怨天。在這種時代,本事被摒棄一旁,視爲草芥。你的本領也就只能讓後人所銘記,後人所欣賞。

我忽然看到你的眼睛,幽幽的如湖底般清澈,直達心底。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

白色的石橋漸漸被染成了黑色,嘶殺聲、馬蹄聲稀稀拉拉地響着,驚醒了那剛剛睡去的幼鳥。一陣吵鬧聲之後,又恢復了死一般的寧靜。經過戰爭的洗禮,這片土地更顯得殘破、衰敗。這時傳來了一陣重重的嘆息聲,循聲望去,昏暗的燭光中,一男子站在窗前,正愁緒滿懷,看着這片被戰爭摧殘得支離破碎的大地,他不禁吟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他就是“詩聖”杜甫。

他的憂國憂民造就了他的無畏。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然而無論走到哪裏,他的名字就響徹在那裏的天空,響徹在那裏的人們的心坎上。他用開朗、豁達、寬容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物,讓人們知道用感激、豁達的心境去挑戰我們的人生。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即使生活困頓,仍然心憂天下,關心百姓疾苦。他憂國憂民的情感,他寬闊無邊的胸襟,讓我銘記於心。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雖然遭貶謫,然而他並沒有沉淪,沒有悲愴,他將失敗、不得志、恥辱,看得雲淡風輕,在挫折面前,他豁達無畏,躊躇滿志迎接未知的挑戰,即使遭受打擊,遭遇挫折他也不放棄爲民請命、報效祖國的志願,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激情來面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他雖然位卑,但仍心天下爲已任,憂心黎民百姓。他懂得“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官場的風雨,生活的風雨無法阻擋心靈的前進,他要讓他的一生精彩而有意義。

溶溶月,淡淡風,猶如那花香,風飄萬里卻總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他的名字卻永垂青史,一個“詩聖”之稱,他當之無愧。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傷感,風捲茅頂,卷出絲絲憂慮。夜半驚醒,倚望窗外,故鄉月明,不禁老淚縱橫。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這是青春時期的杜甫,豪情萬丈,傲視羣雄。登高一覽,江山盡在懷抱之中。可以說,這不僅是一個人的青春時代,也是大唐最青春、最鼎盛的時代。雖然杜甫的詩大多沉鬱頓挫,但這首詩倒有着豪情壯志的浪漫情懷,眼中又多了份他的壯志凌雲,風華正茂。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中年時期的杜甫,懷才不遇,載道怨天。誰知皇上昏庸,官吏腐敗,人民疾苦。你看到官吏家的酒肉都多的發臭,而路邊就有凍死的百姓,這原來的盛唐去了何方?這首詩帶着諷古傷今的現實主義情懷,眼中又多了份他的憂國憂民,悲天憫人。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是老年時期的杜甫,家破人亡,顛沛流離。安史之亂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弄的百姓們民不聊生,妻離子散。而皇帝卻不顧民生,只求尋歡作樂。逃難的杜甫聽聞王軍平定了戰亂,欣喜若狂,不禁淚溼衣裳,立馬備好馬車返回夢寐以求的家鄉。眼中又多了份他的越鳥南棲、故土難離。

貧困潦倒是他,懷才不遇是他,訴說人民疾苦也是他,佔了唐詩的半壁江山仍然是他。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

小時候,常常聽大人們談起杜甫,說他是詩寫得最好的一個人。從此幼小的心靈中就對他留下絕對的信任與崇拜。覺得他是那麼神祕,那麼偉大。

終於我也仰着小小的頭,揚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飄動:“國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與山花野草結伴的我,驀地闖進這詩的國度,覺得眼前事物樣樣新奇,件件可愛。我如飢似渴地啃着這些詩句,逐漸地也慢慢有所領悟。別人告訴我杜甫沒有我想的那麼神奇,他只是個蒼老憔悴的“瘦老頭”,心中似乎只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悲嘆。我便急着與他們爭辯。

我長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悄悄冒出新芽,雖還嫩生生的,但終於敢大膽步入成年人的內心深處,敢於評論他了。然而,杜甫這個一度被他人蒙上灰色的詩人,卻以他偉大光明的照射強烈震撼了我的心靈。杜甫生活維艱,“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他甚至還遭受小兒子餓死的奇慘變故。在杜甫的後半生,生活無論怎樣困難,他都勇於嚴肅正視事實,始終關注着民族命運與民生疾苦,在他的後期創作中始終貫穿着“窮年憂黎元,嘆息熱中腸”的精神。安史叛軍的殘酷屠殺,統治階級的腐朽荒淫,勞動人民的痛苦呻吟,總之有關軍事、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都在他的詩中得到深刻反映。當他爲命運多舛而倍感淒涼時,國家憂患、人民疾苦隨即以更悲涼的色彩橫到心上。他那種拋棄“小我”而關心大衆的人格昇華,是同時代詩人所不可比擬的。更讓人俯首長嘆的是,在那悽風苦雨人難寐之夜,杜甫非但說有頓生對天下人怨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犧牲自我而築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廈,這是怎樣一顆滿溢着赤誠與慈愛的心靈!但遺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歡快的詩句,即使有,體現的總是淒涼,可能是當時歷史背景的影響太深了吧!

對童年的我而言,杜甫是夢;對現在的我而言,他是真;或許他是真正的夢,而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我崇拜杜甫的江河才華,更敬慕杜甫那顆悲天憫人、包容一切的魂靈!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

唐朝,自古便被稱爲詩的國度。無數優秀詩人吟誦出情景交融、氣象萬千的佳作,使唐詩成爲中國詩史的輝煌巔峯。在羣星薈萃的詩壇上,最耀眼的應數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而在這四人中,杜甫沉韻的詩風、精簡的語言、以及他那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愛。現在,就讓我們掃開歷史的塵埃,一起走進杜甫,走進他那憂國、傷時、憐民的杜詩中去。

杜甫,唐朝詩人。少年時即以詩賦受長者稱許。到後來,還被稱爲唐詩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後期七律,沉鬱頓挫、精切而毫無斧鑿痕、凝鍊卻又揮灑自如,被稱之爲唐詩最高成就。故後人尊稱他爲“詩聖”。又因爲他的詩揭露了朝廷的、反映了民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也被稱爲“詩史”。

他三十五歲進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門楣。可是事與願違,十年應舉,皆名落孫山。這也就使他逐漸接觸社會下層寫下了揭露當時天寶弊端的《兵車行》、《麗人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淪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終告破滅,之後便過着流浪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叛軍攻入長安後的一副社會縮影,包含詩人的切身悲痛。杜詩成爲一代詩史由此開始。之後陸續寫下:《哀王孫》、《悲陳陶》、《悲青板》“三吏”、“三別”這些詩描繪的一幅幅慘絕人寰的畫面皆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時代的悲劇。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以《秦州詩》爲轉折後,杜詩不以陳事爲主,而是自嘆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詩史性質,而是淡化爲時隱時現的背景。如:《登樓》、《白帝》、《登高》……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皆是身世自嘆、憂國、傷時與憫民。

公元770年,巨星隕落,一代“詩聖”杜甫病死湘江走完了他孤獨、坎坷的一生……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

或許,你沒有李白的超速灑脫,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沒有王安石的官場得意;或許你的眼中只有愁苦;或許只有祖國的興衰纔可使你“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思鄉之淚

你一生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有弟皆分散,無家問生死”是你孤獨無依的情感的最好抒發,你走在異鄉的路上,思鄉念家之情油然而生。今夜你是否仰望月空期盼家人的來信?月光皎潔,寒霜滿地,你望月落淚,兄弟情深。

憂民之淚

你還好嗎,杜甫?其實我很擔心你,你總是在憂國憂民,你的臉上寫滿了滄桑。你雖明白“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卻也依然在爲國事擔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你最好的寫照。在你的字裏行間,總是充盈着憂憤。你的“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平生第一快詩也是與國家收復失地有關。你的雄心壯志,你的博大胸懷不禁讓人感嘆!戰爭不斷,人民疾苦,牽動着你的愛國之心,你爲民落淚,無比悲傷。

思友之淚

杜甫,你不止一次夢見了好友李白,你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爲他鳴不平。你與他感情至深,只因你們有着相同的遭遇和寫詩的喜好。迫不得已,你們匆匆見過又各自匆匆離去,你忍住離別傷痛寫出“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寂寞之中,你的情感有幾人能懂?你思友落淚,知音難求。

亡國之淚

杜甫啊杜甫,遙想你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滿懷壯志揮灑出“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言壯志,可命運不公,你不得重用,最後一場安史之亂毀了衰唐,更破了你的報國夢!你在悲憤之中寫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蕭條景象。城池殘破,草木凋零,你的救國夢破,你的心亦碎,你爲國落淚,無比痛心。

回首你的一生,一壺濁酒,沉醉了晚唐的衰落;兩行熱淚,詮釋了你的愛國忠心;三裏孤墳,道不僅戰爭的殘酷;四腔熱血,也不忘以表你火熱的肝膽!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

小時候,常常聽大人們談起杜甫,說他是詩寫得最好的一個人。從此幼小的心靈中就對他留下絕對的信任和崇拜。覺得他是那麼神祕,那麼偉大。

終於我也仰着小小的頭,揚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飄動:“國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與山花野草結伴的我,驀地闖進這詩的國度,覺得眼前事物樣樣新奇,件件可愛。我如飢似渴地啃着這些詩句,逐漸地也慢慢有所領悟。別人告訴我杜甫沒有我想的那麼神奇,他只是個蒼老憔悴的“瘦老頭”,心中似乎只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悲嘆。我便急着和他們爭辯。

我長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悄悄冒出新芽,雖還嫩生生的,但終於敢大膽步入成年人的內心深處,敢於評論他了。然而,杜甫這個一度被他人蒙上灰色的詩人,卻以他偉大光明的照射強烈震撼了我的心靈。杜甫生活維艱,“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他甚至還遭受小兒子餓死的奇慘變故。在杜甫的後半生,生活無論怎樣困難,他都勇於嚴肅正視事實,始終關注着民族命運和民生疾苦,在他的後期創作中始終貫穿着“窮年憂黎元,嘆息熱中腸”的精神。安史叛軍的殘酷屠殺,統治階級的腐朽荒淫,勞動人民的痛苦呻吟,總之有關軍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都在他的詩中得到深刻反映。當他爲命運多舛而倍感淒涼時,國家憂患、人民疾苦隨即以更悲涼的色彩橫到心上。他那種拋棄“小我”而關心大衆的人格昇華,是同時代詩人所不可比擬的。更讓人俯首長嘆的是,在那悽風苦雨人難寐之夜,杜甫非但說有頓生對天下人怨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犧牲自我而築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廈,這是怎樣一顆滿溢着赤誠和慈愛的心靈!但遺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歡快的詩句,即使有,體現的總是淒涼,可能是當時歷史背景的影響太深了吧!

對童年的我而言,杜甫是夢;對現在的我而言,他是真;或許他是真正的夢,而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我崇拜杜甫的江河才華,更敬慕杜甫那顆悲天憫人、包容一切的魂靈!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8

杜甫一生的命運飽受波折,年少時落榜,年輕時經受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在亂世中,迎難而上。

登高望嶽——《望嶽》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年少到洛陽考試,不幸落榜而歸,於是他開始了不羈的生活。來到泰山下,望着高大巍峨,神態秀麗的景色,不禁聯想到了自己遇到困難與失敗。激起了杜甫攀頂的雄心,卓然獨立和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層雲生起使心胸震盪。遠是綿延不斷,近是奇麗秀美,細是神奇縹緲,俯是雄偉壯闊,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恨別鳥驚心——《春望》

唐玄宗天寶年間,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爆發,致使山河破碎且民不聊生。唐朝由盛轉衰,杜浦的命運也痛苦不堪,唐肅宗至德元載八月,戰亂時,杜甫安置家小,隻身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忍受着離別之苦。不料途中被叛軍俘虜,困居長安。卻始終沒能躲過戰亂的侵擾。看到昔日繁華的長安城如今破敗不堪。流落被虜,戰火不斷,家書未到。因離別而怨恨,因國破家亡而悲哀,苦悲沉痛由此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家小安危未知,家書難覓,國仇家憂齊上頭,青絲也變了白髮,白髮也日益稀少。讀完這首詩,我感受到了杜甫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擔心飽受戰亂的百姓。

草堂定居——《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唐玄宗乾元三年的春天,杜甫來到成都,在親友的幫助下蓋了茅草屋,終於有了棲身之所。狂風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感慨萬千,寓情於景。狂風捲走了茅草,風力之大,使茅草七零八落導致最後不可收拾。杜甫心急如焚,憤怒焦慮。在他正經受苦難之時,他心中想着百姓高於個人,能兼濟天下。社會窮困潦倒,自己周圍敗亂之苦。天寒地凍,被子破碎。雨勢之大,茅草飛起。杜甫希望百姓安居樂業且國泰平安。

你的詩蘊含着憤怒與悲痛,關心百姓疾苦。懷着偉大的雄心和壯志。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9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朝,是詩歌的巔峯,著名的詩人不計其數,而杜甫無疑是唐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看到的景象。看到自己的國家由盛而衰,他憤怒,他沉鬱,他悲痛,他沒有想到在短短几年的戰亂中,盛世大唐會變得如此殘破不堪,這完全是因爲唐玄宗李隆基貪圖享樂、不重用人才所致。杜甫努力了大半生,也只能“官應老病休”,就像“天地一沙鷗”,過起了漂泊無定的生活。

47歲的杜甫帶着家人,從長安逃往四川成都躲避戰亂,一到這裏,他就去拜訪“武侯祠”:錦官城外,樹木茂盛,黃鸝鳥的歌聲優美動聽,但卻無人欣賞。想當年,諸葛丞相有那麼多的崇拜者,在他去世後,還專門修建祠堂紀念他,而現在呢?來拜訪他的人卻很少,臺階上雜草叢生、自顧自地青翠着,四季輪迴,斗轉星移,他的祠堂靜靜地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無聲無息……

想想自己,國難當頭,卻沒有孔明先生那樣的濟世之才,挽狂瀾於既倒,不禁潸然淚下……這就是杜甫寫的另一首千古名詩——歌頌偶像諸葛亮的《蜀相》。

杜甫一輩子過得很不幸,雖然沒有得到皇帝重用,但他的理想始終是報效國家,他一直在努力,他用生花妙筆爲我們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值得我們銘記。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0

杜甫出身名門,青少年時家境優越,妥妥的富家子弟。他的母族是博陵崔氏,比唐朝皇帝家還厲害的“天下第一望族”,在唐代出了十五位宰相。杜甫的父族是京兆杜氏,號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不僅出過同時進了文廟和武廟的魏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杜預,而且光唐朝就出了十個宰相,其中還不乏杜如晦這樣的號稱“房謀杜斷”的名臣!杜甫有的可不光是顯赫的家世,還有讓無數人羨慕的天賦。他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還說自己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望嶽》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氣。

但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客居長安十年,他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着貧困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史之亂爆發後,他的生活更是顛沛流離,《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登高》中寫道“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生命中最後一段時間,杜甫是在船上度過的,期間停泊方田驛時,五天沒吃到東西,最後貧病交加在一條小船上去世了。

杜甫的一生,高開低走,悲慘地結束,他的詩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爲“詩史”,杜甫本人也被譽爲“詩聖”。雖然杜甫是個一生遭遇悲慘的詩人,但幸運的是他和他的詩都得到了後世高度的評價。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1

你出生在唐代河南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自幼好讀書,才華橫溢。時逢開元盛世,國家興盛。而你胸懷大志,豪情滿懷,想成就一番事業,於是你不畏艱險,爬上了泰山之巔。站在山峯之上,俯看羣山它們竟顯得如此渺小。於是你即興吟出:“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千古名句。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然而,安史之亂爆發了。一切,都變了……

壯志凌雲的你不得不跟隨時代的洪流走上逃難的道路。受儒家仁愛思想的影響,你憂國憂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多麼崇高的情懷啊!自己已漂泊異鄉,卻還在爲像你一樣的寒士們思慮,何等憂國憂民!

無意瞥見達官顯貴多得吃不下的酒肉爛掉,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那些街上活活被凍死、被餓死的底層民衆。於是你又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慨嘆。

你想幫助窮苦人民,卻苦於勢單力薄,在那動盪不安的戰亂時期,單憑一己之力改變社會狀況,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想到此,兩行熱淚滾滾流下。多年漂泊着,看着寂寥空曠的國家,蕭條慘淡的社會,這一切都讓你黯然神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憂國憂民的你,觸景生情,感嘆着世界種種,提筆寫下絕唱千古的詩句。

或許,你沒有謫仙李白的雄起飄逸;也沒有陶淵明的悠然自得;亦沒有蘇軾曠達豪放,你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與憂傷。但在我眼中,你是一位愛護百姓,思寄祖國的“英雄”。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2

一葉扁舟在驚濤駭浪中因負重而平穩。

題記

暖風吹拂楊柳岸,夕陽爲舊物鍍上日落的色彩。時光清淺,千年前,岸的那一邊仍有如潭水般的眸子凝望着天邊的暗淡。

不知何時,杜甫的內心已然與他人不同,他想要建功立業的決心初露鋒芒,而後便在他心底紮了根。唐朝衰落,他心繫百姓,即使露宿街頭也牽掛着某處同樣忍凍捱餓的人們。他的內心並不輕鬆,可他的眼神堅定。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那個烽火連三月的日子裏,狼煙四起,戰火遍野。他卻看到了火光後四處逃竄的百姓,他所掛念着的國家奄奄一息,他更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他居無定所,心力交瘁,長期的戰亂使他憂心不已,徹夜難眠。他忍受着風雨的煎熬,然而他始終想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存者無消息,死者爲塵泥。那時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望着遍野的屍骨,倒塌的房屋,不禁回想起那個歡聲笑語的場景,而此時卻如此悽慘,不由得感嘆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軍在戰爭中全線崩潰,退守河陽,差役前來捉男子去衝兵,可百姓家中的壯年男子早已上了前線,只有年老的老婦和幼年的孩童。便有了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場景。

縱觀歷史,有的人渺小如沙礫,可在當時戰爭紛起的日子中,他更像一方巨柱,支持着他心中的情懷與堅韌。

肩上的擔子多了,反而更加堅定。宛如小舟,因負重而平穩。他並沒有隨時光的奔赴而被湮滅,而在歲月的深處熠熠發光。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3

李白和杜甫,一個是“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詩仙,一個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聖。如果他們之間來一場PK,會怎樣呢?

題記

早就想看一看李白和杜甫的PK了,雖然我們的時代不一樣,但我還是特別渴望!今天晚上,我就帶着這個美妙的幻想,進入了夢鄉......

“簌――”的一聲,我便來到了一個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呵,那邊有一個亭子,咦?亭子裏的人不就是我日思夜想的詩人李白和杜甫嗎?哈,難道我回到唐朝了嗎?聽!亭子裏的人說話了。“哎,李兄,今天我們難得一聚,這一別,又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見上一面!”杜甫搖了搖頭,倒了一杯酒給李白。“是呀,杜兄!你我兄弟一別,又不知何時才能在一起敘敘舊呀李白也無奈地搖了搖頭,把杯中的酒仰頭一飲而盡。“嘿!李兄,現在的人們都很流行PK這個詞,意思就是彼此之間挑戰一下,乾脆我們也來PKPK吧,算是紀念這次相聚吧!”杜甫說完笑了笑,又喝了一口酒。“哎呀,杜兄,看來你還是童心未泯吶!好吧好吧!”李白說罷,又把酒一飲而盡。杜甫又笑了笑,說:“好!我們看誰一刻鐘先作出一首詩,誰就是KING!”說罷,他倆拿出筆墨紙硯,看了看四周〈當然不會看到我拉〉,馬上奮筆疾書,我們先看看李白,只見他邊飲酒邊作詩,真不愧是“酒鬼”!再看看杜甫,他輕悠地寫下“春夜喜雨”這四個大字,他的字陣真是堪稱絕妙!一刻鐘過後,李白寫出了《靜夜思》,杜甫寫出了《春夜喜雨》,他倆互相看了之後,都說:“絕呀!真妙......”呵呵,可想而知,這次PK當然是平局啦!

回到家裏,我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想:李白之所以能寫出好事,是因爲他的心胸寬,不拘謹;杜甫之所以能寫出好詩,是因爲他心地純,心胸豁達。我覺得這兩位詩人都值得我們學習,不管是《靜夜思》,《春夜喜雨》,還是另外的詩,我們都要向他們學習,向他們靠近!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4

話說杜甫到了天堂後,每日只是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吟詩作對,倒也十分快樂。誰想靜中生煩惱,忽一日憶起以前在草堂度過的美好時光來,不禁日思夜想,只盼能再回草堂看看。上帝見他整日癡癡呆呆,茶飯不思,不知他到底何事。於是喚他來細問,才知他犯了思鄉之病,對他笑道:“這點小事,何至於此,我馬上就讓你回草堂。”杜甫欣喜若狂:“多謝!多謝!”

上帝施展法力,轉眼間杜甫就到了草堂的大門前。杜甫定了定神,四處一瞧,不由得大驚,但見紅牆青瓦,庭園深深,儼然一座地主莊園也!想當年我流落到成都,靠親友資助才建得茅屋一間,記得“八月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何等到的寒酸!何等到的淒涼!怎料到今日竟一片富貴氣象,且讓我進去細瞧。

杜甫整整衣衫,擡腳正要跨進大門,說時遲,那時快,一彪形大漢猛地出現在他面前:“客官,請付60元!”杜甫“當、當、當”倒退三步,“青天白日,難道有強盜?”那大漢再道:“要入此門參觀,就要給60元買門票。”“原來如此!”杜甫暗想:“我想回自己的家看看,還要買門票,那其他人更是不得入內了。想當年草堂初建成,雖一貧如洗,只要有客來訪,我可是熱情招待啊!記得我還賦詩一首:“……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杜甫正在那兒感慨萬千,那大漢不耐煩道:“你這老漢,到底進還是不進。”杜甫忙道:“壯士,我乃杜甫,一介寒士,身無分文,況此處即是我家,應該不用買票了吧?”那大漢冷笑道:“杜甫都死了一千多年了,你還想借他名頭行騙!不過就算是真的杜甫來了,無錢也進不得此門!”

杜甫不禁老淚縱橫:“罷!罷!罷!真是斯文掃地!今日之草堂已不是我之草堂也,我還是回到天堂那個清淨之地罷了!”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5

和瀟灑自由狂放不羈的“詩仙”李白相比,與之齊名的“詩聖”杜甫迥乎不同——一個是浪漫主義,一個是現實主義,並且,李白的詩是盛唐氣象的最佳代言,除少部分外都是樂觀向上的謫仙之作;而杜甫卻不同,他一生的中後半段先是安史之亂又是各地搬遷,再加上骨子裏的現實主義,詩中大部分是沉重的,但這並不是杜詩從一開始的風格。杜甫年輕的時候,也有一段裘馬輕狂的自由生活,那時候的“小杜”沒有財政問題,有心情也有財力到處浪一浪。大名鼎鼎的《望嶽》便誕生於杜甫的漫遊生活,“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少年意氣,壯志凌雲。這是當時杜甫的詩風,是盛唐期間普遍可見的。這是杜甫的第一種詩風。

李白、杜甫和當時的很多詩人一樣都是以漫遊爲出仕做鋪墊。他們都不是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不過李白進入仕途還算順利,被賜與“翰林供奉”這樣較好較高的職位。杜甫就沒那麼幸運了,當時他在詩壇上不像李白那樣出名,自然也不會有皇親國戚來舉薦他,還有奸相李林甫的“野無遺賢”堵住了他的仕進之路。杜甫在長安十年的生活實在艱辛:因爲生活無法維持,只能帶着家人搬家到下杜城,中途還餓死了一個小兒子;還得不停的寫詩來吹捧皇帝權臣,只爲求得官職。有些人認爲這是杜甫“人生中的一個污點”,但我們知道生活就是這麼無奈,杜甫爲了追求理想而不得不在人格上做出了讓步。《兵車行》《麗人行》纔是詩人的本色:“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戰爭時期的“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青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這是杜甫的第二種詩風。此後他的詩風都向着這條現實主義的路線行進,直到那場驚天動地的叛亂,他的詩更加爐火純青,直至成爲詩史。

不管怎麼說,杜甫“京華旅食潛悲辛”的長安十年總算有了回報,他總算等來了一個從八品下的“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職位實在低,如果是李白一定會甩手走人,但這好歹是個京官,官俸也較多,但沒多久,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一路打到長安,唐玄宗都跑了。八品小官杜甫也只好帶着家人逃往北方。此時,忠君守禮的他去靈武投奔剛登基的唐肅宗。

又很不幸,半路上他被安史叛軍捉到,押回長安。此時長安已不是萬國來朝的繁榮之地,而是破碎冷清的空城。杜甫觸景生情,一連寫下了多首記敘安史之亂時長安景象的詩,如《春望》、《哀王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而後一年他趁機逃出長安來到鳳翔見唐肅宗,並被授予“左拾遺”一職。這算是杜甫詩風的第三階段了。此時他的詩風基本成型,詩史來了。戰爭能改變一個人,也改變了杜甫的詩,加深了他詩中厚重的歷史感。

很可惜,杜甫的“左拾遺”沒當多久,就因房琯被撤職一事所累,被貶至華州。後來安史之亂又一次爆發,杜甫無法脫離唐朝政治中心的生活,又目睹了被兵災所擾的百姓顛沛流離。他心理極爲複雜:一邊對腐敗的朝庭不滿,一邊痛恨安史叛軍。就這樣,他寫出了“三吏”、“三別”,“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爲蒸黎。”這時候杜甫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開始更多地關注底層老百姓,即所謂“向下看”,還有對當時時局的各種看法,極爲複雜。杜甫已經深入了這個時代,成爲了這個時代的代言人,這是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是杜甫又一次因戰亂而在秦州,同谷,成都,夔州四地間奔波所形成的,這也是他一生的終結,是他第四階段的延續。不過在過上了較舒適生活的幾段時間內,他也會記錄一些生活的瑣事如《課伐木》,“空荒咆熊羆,乳獸待人肉。不示知禁情,豈惟干戈哭。”《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吶喊,至今仍在傳唱。總體是在關注老百姓的生活,還有一些是在感謝友人對他的幫助。

最後,一代大詩人杜甫逝於湘江之上,他的故事轉而被時間塵封爲歷史。有說法稱他是個有點書呆子,老實巴交的人。但在我眼中,他幾乎一輩子都在憂國憂民,在這憂國憂民的大半輩子中,他也有過與李白、高適等人的裘馬輕狂;和妻子楊氏的琴瑟和鳴;一家人的幸福團圓;和老友一起回憶過往;向多方人士寫信求援。當然,他在長安十年也曾不得不討好權貴,也因爲直言而被皇帝冷遇;他也因爲沒處理好人際關係而不得輾轉多地。總之,杜甫是個很複雜的人。李白可用降世的謫仙來形容,他卻是個複雜的凡人。也只有“詩聖”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詞語,才能道盡杜甫坎坷而偉大的人生。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6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朝,是詩歌的巔峯,著名的詩人不計其數,而杜甫無疑是唐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看到的景象。看到自己的國家由盛而衰,他憤怒,他沉鬱,他悲痛,他沒有想到在短短几年的戰亂中,盛世大唐會變得如此殘破不堪,這完全是因爲唐玄宗李隆基貪圖享樂、不重用人才所致。杜甫努力了大半生,也只能“官應老病休”,就像“天地一沙鷗”,過起了漂泊無定的生活。

47歲的杜甫帶着家人,從長安逃往四川成都躲避戰亂,一到這裏,他就去拜訪“武侯祠”:錦官城外,樹木茂盛,黃鸝鳥的歌聲優美動聽,但卻無人欣賞。想當年,諸葛丞相有那麼多的崇拜者,在他去世後,還專門修建祠堂紀念他,而現在呢?來拜訪他的人卻很少,臺階上雜草叢生、自顧自地青翠着,四季輪迴,斗轉星移,他的祠堂靜靜地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無聲無息……

想想自己,國難當頭,卻沒有孔明先生那樣的濟世之才,挽狂瀾於既倒,不禁潸然淚下……這就是杜甫寫的另一首千古名詩——歌頌偶像諸葛亮的《蜀相》。

杜甫一輩子過得很不幸,雖然沒有得到皇帝重用,但他的理想始終是報效國家,他一直在努力,他用生花妙筆爲我們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值得我們銘記。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7

時光的卷軸不斷向前翻卷着,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演繹出一幅幅瑰麗的畫卷,更孕育出無數名垂千古的歷史人物:有秦始皇、曹孟德這樣的政治家;有孫武、霍去病那樣的軍事家;也有孟軻、孔仲尼這樣的思想家;更有陶淵明、李白那樣的文人雅士……數不勝數的歷史人物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輝煌燦爛、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留給後世的子孫無盡的回味與思考。

然而,我不欣賞唐寅、紀昀這等風流才子,更不青睞呂不韋、嚴嵩這般位高權重的臣子,我唯獨對“詩聖”杜子美情有獨鍾——只因爲他的正直,他的忠誠,他的善良搭起了一座宏偉的橋樑,縮短了文學與現實的距離,縮短了官員與百姓的距離,縮短了古人與現代人的距離!

出身名門,早負盛名

杜甫的祖父是初唐大詩人杜審言,在武后一朝頗受時人的推崇。年幼的杜甫從小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祖父的詩文、言行帶給他很大影響。在他年輕時,他的詩作便已負有盛名,而他更是充滿了對人生、對國家、對未來、對文學的熱情,一心想要爲國效力,盡己所能;也希望能遍覽名山大川,感受大好河山。於是,在這種背景下,“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壯麗詩篇和雄偉氣魄一蹴而就!

中年遇亂,幾經波折

然而正當杜甫雄心勃勃爲國效力的時候,命運卻給他開了個玩笑。玄宗荒廢朝政、李林甫作梗、安史之亂爆發……他的錦繡前程就在這一系列的動亂中付之一炬。但悲憤無奈的他卻未喪失對朝政的信心,他幾經輾轉,險些爲叛軍所擒,終於到達鳳翔投奔新帝。無論命運如何捉弄他,他都保留着對國家的忠誠,而這份忠誠與正直更是伴隨他走完了坎坷潦倒的一生!

晚年漂泊,體察民情

窮困潦倒的杜甫晚年帶着家眷漂泊於西南,生活拮据,住在“牀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成都草堂。而現實的殘酷並未擊垮他的內心。他將自己的目光投向生活在最底層的勞苦百姓:儘管自己並不富裕,他卻將簡陋贈與自己的親戚,當得知親戚阻止鄰居打棗就急忙勸阻,於是便有了“不爲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的憐憫;看到官員橫行霸道,沉迷酒色,百姓無家可歸,他極爲憤慨,於是就有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諷刺;見到爲補充兵役,官員強行抓人,他無力更無奈,於是就有了“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的辛酸。出身名門、被稱爲“杜工部”的他卻平易近人,體恤民間疾苦,這一點是文人志士中極少見的!

有人曾感嘆:“現在像杜甫這般關心百姓的文人、官員已經不復存在了,隨着時間的推移,杜甫的思想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然而我卻認爲,杜甫的精神卻像一座路標,值得我們永遠緬懷與實踐!他親歷親爲,使文學不再是權貴的奢侈品,而變爲勞苦百姓的明信片,縮短了文學與現實的距離;他不以官吏自居,生活清廉,縮短了官員與百姓的距離;他自己的親身實踐成爲教育後輩要深入生活,體會民苦的最好範本,縮短了古人與現代人的距離!

古人不遠,時光卷軸雖然不斷向前,然而我會不時地向後回顧,因爲我知道在卷軸的另一端記錄着一位大文豪,一位大詩人,更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杜子美!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8

都說人如其名,杜甫,卻恰恰相反。他本是想輔佐君王,像李白一樣度過一個輝煌,恣意,瀟灑的一生,卻不料世事蹉跎,恰逢安史之亂,不幸被俘,未能走上官途。但他卻也依然留下了“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的聖名。

不同於別人的遊山玩水,杜甫卻是被逼無奈才流蕩萬水千山,安史之亂,讓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道出了杜甫的家國情懷,即使城已破,卻也還留着大好河山,表現出杜甫的有情有義,即便懷着對家人的擔憂和思念,卻還依然堅持決定報效祖國,可到後來歷經磨難終發現自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表現了杜甫對自己才能無處施展的無奈與辛酸。到最後發出了“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的感慨,即便杜甫未能當官,卻依舊掛念着祖國的安危,表現了他的家國情懷。

都說杜甫很悲慘,但生於亂世,便長於亂世,如果沒有這戰亂的背景,又何來那些名傳千古的詩詞呢?

時至今日,耳邊仍常常傳蕩着杜甫的聲音“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19

說到杜甫,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一幅畫面,那是一個嚴肅的老頭。是的,他不像李白那樣“飄然思不羣”,亦不像蘇軾那樣“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就是百姓的代言人。從“三吏”到“三別”,他是行走在民間的史書,記錄了百姓的不公。

他是詩中的聖人——詩聖。何謂聖人。孔子有言:三立成聖,立功,立言,立德。他關心百萬疾苦大衆的死活,他道出了人們的心聲,他一生的奔波都是爲了百姓。什麼詩仙、詩佛,那些都是天上的存在,而人間無。什麼是浪漫,那都是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爲自己而不顧他人,不高興了就“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是自私的。從這點可以看出,詩聖比詩仙更無私,他的“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見一斑。

時世造就英雄,杜甫終沒有遇到一位聖君,空有壯志抱負,卻無處施展。可那又如何,生不逢時亦英雄。他依舊站在了詩界頂峯,俯看前人與來者,能有幾人在詩歌上超越詩聖。

58年,這是杜甫在這世間生存的長度。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這就是杜甫在這一生的經歷。在這58年中,它見證了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過程,它是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偌大一個盛世王朝正在一步步的走下坡路,最終走向滅亡。他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啊。

一步步的,杜甫也走向了晚年,讓他欣慰的一點是它記錄了許多時代之事,爲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研究資料,無愧於詩聖之名。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0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民俗淳。”

——杜甫

杜甫年少時便心存雄心壯志,可他與李白身處的盛唐時期,與白居易身處的亂世不同。在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中他見證了唐朝的由盛轉衰。這樣的歷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嚐盡種種苦楚。這是不幸也是萬幸!因此,在他的詩中,我們多能體會到他對親人的掛念,對百姓,國家的擔憂,對時事的關注。

他所生活的年代,註定了他一生的坎坷。從少年懷志,到官場不得志,再到安史之亂,最後是他四處漂泊後安居定所。他或許對這世道殘忍,對統治者的昏庸有過怨言吧!

杜甫的一生應當是有壯志豪情的,可時代的枷鎖束縛了他的情懷,但賦予了他胸懷!如《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這應當是李白等詩人都沒有的崇高情懷和恢廓大度吧!

杜甫的一生應當是官場得意的!若不是唐朝上層社會奢靡、腐敗,杜甫定會憑藉着自己的雄才偉略,實現“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願望;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可偏偏現實殘酷,杜甫在長安應試,因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這樣一個有班固、揚雄之風,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的英才人物。卻爲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最後皆無結果!投奔肅宗後,明明應該受肅宗重用,卻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而被貶爲華州司功參軍。

杜甫的一生是值得的!他的生活中充滿了喜怒哀樂,體人間疾苦,嘗世間百味!雖有辛酸淚,但青史留名!在我們如今的社會上,似杜甫這樣每天都有喜怒哀樂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爲人性的冷淡!但像杜甫這樣流浪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因爲中國的強大!

一個愛國的詩人不足爲奇,但杜甫確實值得傳頌,是他面對痛苦,有着挫而不妥的頑強意志和堅強不屈的生活態度成就了他!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1

風,輕輕地吹,春天的天,十分的藍,跟這藍天下的廢城形成了很不自然的對比。這廢城裏,有一個白髮蒼蒼的人,在哀傷地嘆氣。此人正是一代詩聖——杜甫。杜甫爲何會垂頭喪氣呢?他在嘆什麼的氣呢?莫非是爲這昔日繁華而現在的模樣竟這樣而嘆氣?正是,當初杜甫的雄心壯志都被現在這副模樣給毀了,這戰亂的年代,摧毀了整個大唐江山,往日人山人海的長安城,只剩下幾個老人小孩,餓得抱在一起,城裏遍地的雜草,使人感到十分生疏。

想到這兒,詩人那止不住的熱淚又在往外涌,淚水打到了腳下鮮花上,花兒昔日的妖豔美麗也一去不復返了,留下的是一朵含淚的花瓣。遠處的幾聲鳥叫,聽起來也不如往日,讓所有聽到的人心驚膽戰。

當初,杜甫欲投奔當代唐皇肅宗,便告別家人,獨自一人上路,哪知半路不幸被可惡的叛軍捉住了,不幸中而值得萬幸的是,他只被人困居在長安。

詩人數了數,都有好幾個月沒和家人見面了,不知家中情況如何,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恐怕是可以收一封家書吧!可誰都知道這烽火連連的三個月裏,要收到一封家書可是比拿到一萬兩黃金還要難啊!

詩人感到的憂傷,憂的不僅是國家的未來,憂的更是老百姓的安危,老百姓的苦難。這憂,竟使詩人的頭髮變白變少,甚至連平時捆頭髮用的簪子都插不上了。

國家的將來到底會如何啊?詩人低聲嘆息道: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2

成都,浣花溪畔。

凜風呼嘯,驟雨傾盆,他的茅草屋搖搖欲墜,他卻在風雨中喊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一千多年過去了,他的夙願似乎還未徹底實現。

只是,杜甫之後再無杜甫,老了一片苦心,碎了一紙愁情。

“詩人”本應是個充滿浪漫色彩的詞。你看李白,他想成仙,便吟誦“太白與我語,爲我開天關”;他賞山游水,也豪情四濺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他哪怕有一點鬱悶孤寂,就會高舉酒杯浪漫成“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將詩人的浪漫飄逸演繹得淋漓盡致,彷彿已經羽化成仙。陶淵明仕途失意尚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似乎進退都不曾傷筋動骨。

而同爲詩人的杜甫,卻偏不如此,既不欲成仙自娛自樂,又不甘自守清高,他心繫蒼生,只想着社稷,寧願揹負着太多太多的疾苦,與個人膚淺的快樂絕緣。

杜甫年輕的時候,理應也有詩人的灑脫。他曾北遊齊趙,南下吳越。登山則情滿於山,“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觀水則情溢於水,“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望日則寄情於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聽雨則情融於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或者說,那時的杜甫,還只是個詩人。

他懷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來到長安,不想宏圖未展竟奔走流落,投詩自薦卻盡受冷遇。寓居長安十年,看盡人世悲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更刺痛了他的心。於是他拋卻了作爲詩人的小情懷,真正地走進民間,他渴望的不再是卓越政績,而是一座能容天下百姓的樓宇。

或許,他偶爾也會想起十二年前,與李白初遇洛陽的情形。“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李白是否讓杜甫羨慕?羨慕他“飄然思不羣”,羨慕他曾“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羨慕他“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羨慕他沐浴了盛唐的芬芳?而這所有的一切,杜甫都無緣享有。

繼而安史之亂爆發,他空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卻只能在兵荒馬亂之中尋求安身之所。或許正是那些日子,逐漸將杜甫雕琢成今天我們熟知的杜甫窮年憂黎元,濟時肯殺身。

我看到了杜甫蘸着淚與血,在殘垣斷壁上揮灑着自己的憤恨: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時的杜甫怕已白髮蒼蒼,步履維艱。他守着成都的茅屋,自始至終都不曾忘記天下百姓。

杜甫生活的地方,如今被叫“杜甫草堂”。十年前,年幼無知的我也曾遊覽於此,只是看到的不是茅屋,而是300畝園林,雕廊畫棟宏偉氣派。我們早已看不見杜甫曾經的苦難,他的負薪採慄、食不果腹早已被茂密的竹林、被小園香徑所抹去。唯一沒有背叛杜甫的,只有那流傳千古的文字。

我想起了一句話“不驚擾便是尊重”。杜甫的精神,必永存於那破敗的茅屋中,注視着星移斗轉,期盼着天下太平。我的思緒離開了杜甫草堂,想着一千多年前杜甫離開這裏,沿江而下,輾轉流離,以舟爲家,最後帶着無盡的憂愁離開了這個他深愛又無力改變的世界。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3

心有琴絃,縱然客去茶涼,仍有小曲緩緩響起,仍有滿樹桂花知音化爲酒香。

——題記

我躺在你懷中,戀戀不捨地看着你。終究死神還是奪走了我最後一口氣息,我放下所有的思想,風輕雲淡地閉上了雙眼。

在塵世中,第一次看見你時,我還只是一隻小小的幼鳥。你站在泰山腳下,我仰望着你那股嬌嬌者之氣,讓人感受到你身上充滿了希望之光。你閉上了雙眼,輕輕地撫摸着陽光,陽光灑在你臉上,照得白白的。長長的睫毛濃黑而茂密,好看的側臉飄着幾縷青絲,你穿着一身青衫,看起來十分贏弱。你久久地佇立於山下,終於,你又向上攀登。我則被這一幅畫面震驚住。看着你的步伐,才恍然大悟。然後,我緊跟你的步伐。汗水順着髮絲從你的臉上滑落下來,你筋疲力盡地坐在石頭上,雖感到失落,但卻十分開心。倏爾,你的汗水乾了,風掠過你的臉龐,你甚感涼爽。你爽朗地笑了笑,眼又望向那羣峯之首,若有所思地說出:“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下。”望着你微笑的表情,我再次沉醉於其中了。從你的話語中,我聽出了你的志向:“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你站起了身,背向泰山而去。我已知自己深陷愛情的旋渦中。恍然間,你的背影化爲一粒豆粒。我急忙向你身後飛奔着,大聲地吶喊,希望你能駐足停留。但我終究只是鳥兒,你聽不懂我的語言。

第二次見你,已是十幾年後,我還是那隻鳥兒,只是經過了歲月的輪迴。我望着你那張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深思着:你的面容較爲蒼老些了,但還依存着幾分當年的韻華。那漆黑的頭髮夾雜着幾絲白髮。你的身體不復當年那麼健壯,更加瘦弱。深邃的雙眼透露着幾分憂傷,讓人心疼。我這麼多年,一直都是你的追隨者,我一直尋找着你,我仍是愛你如昔。還記得嗎?我就是那隻向你唱歌的小鳥。你坐在客棧裏,穿的還是一身青衫。我悄悄地在鄰邊的屋頂上佇立着,偷偷地看着你,你可知我一直想念你,來到這裏,只爲與你相見。“河南,河北已經被唐朝收復了,被唐朝收復了。”店小二歡快地喊着,巴不得這鎮上的人都聽得到。“真的嗎?”

人們不約而同地叫着。“是真的呀!”店小二自豪地喊着。人們情不自禁地跳地起來。你喜極而泣,臉上是你發狂般的笑顏。你終究不改愛國之情,依舊執着於少年那份志向。想着,你又消失不見。我又無處尋覓你的足跡,只能淚流滿面地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最後一次見你,仍舊隔着遙遠的年代。你在那樣一座破舊的茅草屋裏坐着。雨水一直漏入你的屋子,屋內的物品都溼透了。你臉上佈滿皺紋,衰老的身子佝僂着,讓人感受到你飽經風霜。我竄入你的房門,一直認不出你。直到你擡起了雙眼,你的眼睛像黑洞一樣深得不可預測,都分明裝滿了哀傷。即便如此,你依然吟唱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美好期望。寒冷的天氣讓我年輕的身子失去了溫度,我癡癡地唱起了歌,你看見我微露幾絲驚訝。然後以微笑代替,把我摟在懷裏,你的懷抱讓我感受到了幾分人間的溫暖。死神猙獰地向我伸出了雙手,不過,讓我能在你懷裏安祥地死去,這是最值得慶幸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大聲歌唱着當年的我們。

杜甫,你的一生中有着一個不曾改變,不曾動搖的志向:爲國解憂,爲百姓謀利。儘管命運如此捉弄你,你還凜然面對着。這一生中,就是因爲這個志向,才讓你在茫茫人海中由平凡變得偉大起來。你追隨着自己的遠大理想,未曾動搖,我追隨你的愛情矢志不渝。我的一生,因爲這一插曲而不平凡起來。

壯士不必多,也不會多,他們無意叫人追隨,卻總是讓人震動。而是正如這所述。

今世的我又化作一縷多情的風,繼續尋找你那雙眼,繼續鳥兒與詩人的愛情……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4

杜甫的一生經歷了許多的磨難與挫折,但是當他經歷這些的時候,他卻先想到的是祖國,是人民。因此,他寫了許多的詩來記錄這些。

登高望嶽

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嶽之一,它高大巍峨,神奇秀麗的景色,吸引了杜甫的視線,而他此時正是在唐玄宗開元23年的科舉考試落敗後,開始了他放蕩不羈的生活中,在途中看到的,所以寫下了一首《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表達了詩人敢攀頂峯,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唐肅宗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爆發,山流破碎,民不聊生,唐朝由盛轉衰,而杜甫將妻子家小安置好後,隻身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途中被叛軍俘虜,困居長安,到了次年三月,沒能逃過戰亂的清擾,因離別而怨恨,國破家亡而悲哀,寫下了《春望》,其中“國破山河在,陳春草木深”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胸懷和悲傷的情感。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唐肅宗乾元三年的春天,杜甫到成都,在遠郊蓋了茅草屋,有的棲身之所。但沒過多久,狂風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感慨萬千,寫下了《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其中“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達了詩人自己在經受生活苦難,精神上的痛苦時,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是廣大人民遭受的災難的廣大胸襟。

自己身處苦難,卻心想他人,心懷國家,真不愧是詩聖——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5

我站在黃昏之下,看着太陽夕陽夕下,淡淡的清風撫過我的臉頰。天外的雲朵浮動着,朝映成了粉紅色,溫馨而又悲涼,去領略關於你的淒涼一生。

讀書遊歷

唐元宗開元二十三年,歷經十五年的青春洗禮,去登高望遠,去遊齊趙時,感慨萬千,“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站的高度不同,所聽、所聞、所見到的風景也不同,看着綿延不絕的山峯,雄偉而又壯闊,不免有了兼濟天下的豪情與壯志,一字一字的潤溼了遍地的紅花。

困守長安

青春的短暫記憶總是美好的讓人嚮往,但一生很短,經歷過了遍不會再經歷第二次,花開也會有枯萎的時候,梧桐的樹葉也終會落下,遊歷山川百河的記憶一閃而過,如今卻只能在長安城中悲嘆萬分。

陷安史叛軍中

戰爭的炬火一觸打響,昔日那充滿活力,有着山川河流的時代消失不盡了,只剩的是濃煙滾滾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國破家亡,不是所有的鮮花都盛開在春天,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看到滿目的蕭條卻無能爲力。

漂泊江南

離開長安,踏上了前往江南的道路,走在街頭,看着遠處南飛的大雁,期待着光明的盡頭,可人生卻不處處如意,房間裏很冷,小孩子很不懂事,風很大,雨很猛,窗外的一切都變了,這裏不在是那年繁華的長安了,而是南方小城江南,長安城也消失在數不清戰火的日夜之中,可當時的繁榮昌盛卻永遠烙印在我腦海之中,永遠不會老去。

鮮花開在四季,河流流向四方,只要有所期待,山海皆可平,無處不是風景。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6

唐朝,自古便被稱爲詩的國度。無數優秀詩人吟誦出情景交融、氣象萬千的佳作,使唐詩成爲中國詩史的輝煌巔峯。在羣星薈萃的詩壇上,最耀眼的應數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而在這四人中,杜甫沉韻的詩風、精簡的語言、以及他那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愛。現在,就讓我們掃開歷史的塵埃,一起走進杜甫,走進他那憂國、傷時、憐民的杜詩中去。

杜甫,唐朝詩人。少年時即以詩賦受長者稱許。到後來,還被稱爲唐詩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後期七律,沉鬱頓挫、精切而毫無斧鑿痕、凝鍊卻又揮灑自如,被稱之爲唐詩最高成就。因此後人尊稱他爲“詩聖”。又因爲他的詩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反映了民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也被稱爲“詩史”。

他三十五歲進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門楣。可是事與願違,十年應舉,皆名落孫山。這也就使他逐漸接觸社會下層寫下了揭露當時天寶弊端的《兵車行》、《麗人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淪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終告破滅,之後便過着流浪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叛軍攻入長安後的一副社會縮影,包含詩人的切身悲痛。杜詩成爲一代詩史由此開始。之後陸續寫下:《哀王孫》、《悲陳陶》、《悲青板》《石壕吏》“三吏”、“三別”這些詩描繪的一幅幅慘絕人寰的畫面皆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時代的悲劇。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以《秦州詩》爲轉折後,杜詩不以陳事爲主,而是自嘆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詩史性質,而是淡化爲時隱時現的背景。如:《登樓》、《白帝》、《登高》……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皆是身世自嘆、憂國、傷時與憫民。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7

無論是充滿凌雲壯志的吟誦,是國破家亡的傷痛,還是同情人民的情思,無一不瀰漫着你沉重的氣息,一言難盡的愁滋味……杜甫,我想對你說,總有一抹燦爛,在時光與心靈紛繁交錯的出口處。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沉重的心情,給城中的草木染上了深沉的顏色,國破的傷痛讓你的眼睛不再明亮,你也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支離破碎的江山,更添一份憂愁……只是,歷史無法改變,爲什麼不去吟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希望呢?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的詩中常常揭露着社會的現實,官府豪門內歌舞昇平,奢侈萎靡的生活更刺痛了甚至百姓疾苦的你,隱居草廬的日子裏,你依然吟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因爲你是苦百姓之苦的詩聖啊,所以你無法“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少年的你也曾吟唱“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情壯志,也曾有過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抱負……只是,戰亂的紛擾,顛沛流離的生活,百姓飢寒痛苦在水深火熱之中,就這樣,你那凌雲壯志深深的掩埋,晚年登高的你,也只能聽到風聲呼嘯,猿猴哀鳴,也只能發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嘆息……

杜甫,那沉鬱頓挫的詩歌,爲我們塑造了一個愁苦的詩聖,你經歷了唐朝的由盛而衰,性情使然,你始終無法在亂世中燃起希望。杜甫,我想對你說:

總有一抹燦爛,在時光和心靈紛繁交錯的出口處。

無論是黑夜的深處,還是在白晝的邊緣;無論是在繁花之中,還是在荒野之上,擡頭直麪人生,總會有一個出口,沒有深沉的愁苦,沒有支離破碎的生活,只有一抹燦爛的希望,在時光和心靈紛繁交錯之間……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8

“李杜詩篇萬口傳”,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讀杜甫的詩。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杜詩,亦或喜歡上杜甫這個人。當杜詩受到了歷代詩家“奇才奇氣”、“立言忠厚”的讚歎之後,多數現代人倒覺得他爲人太消極,所作之詩風格太沉鬱,太消沉。

那麼,杜甫果真如此嗎?

是,卻也不全是。離了沉鬱便不是杜甫,可他的一生又怎是區區“沉鬱”就能說盡的呢?張愛玲曾說: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或許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如果你讀過青年的杜甫,或許便能理解那份沉鬱,那種一個人對一代江山的守望。它註定是滿腔悲涼。

想便知:他打小就老是哀嘆,感傷嗎?並不是,年青的他有他的拏雲壯志,直指那個時代一個青年至高至偉的追求。他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可現實偏偏不如他的願---昏君當道,奸臣掌權,戰火頻仍,國破家亡。現實可曾給他退路嗎?沒有!他眼中,所見之處,滿目皆瘡痍。哪些“朱門酒肉臭”的人又哪裏會知道,貧窮的人在糧食收穫的季節都會發生變故,致使“貧窶有倉卒”。杜甫何嘗不願做一個暢快的詩人?但殘破的江山,總爭着入他的眼裏,然後又流瀉在他的筆端。

由少壯入殘年,他的足跡踏遍河山,卻也沒能爲那個時代做些什麼。面對牽腸掛肚的蒼生,只有無能爲力。何不放下呢……這便是當代人們要問的吧。當現實令人絕望時,陶潛、太白、東坡都選擇放下了,其身其心一道遁去。然而,或許是在受儒家氛圍薰陶的家庭中長大,杜甫被深深地印上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印記。他所選擇的,是在塵世間繼續浮沉。無論是“常恐死於道路中”,或是處於“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尷尬處境。他始終無法釋懷,無法撇開他心心念唸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明蒼生。

有人說杜甫愚忠,即使心中念着蒼生,試問又有何人能知?何人能曉?可悲的正是,無人知,少人曉。甚至連他本人也感慨“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作爲區區一個詩人,他的聲音何其微弱。詩中的呼喊只能隨着世事的秋風飄蕩、湮滅。可他,仍用僅存的,微薄的一絲盼望,支撐着從青須烏髮到蒼蒼白髮。

我們既渴望有人代表義理和公心,卻又對“知其不可而爲”的堅守不屑一顧。是現代人太過苛刻了吧。

於天地蒼茫間,於高臺樓閣上,我遇見了一個,背影寂寥卻頂天立地的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29

杜甫,這位於“萬萬多難”中成長起來的“詩聖”,是唯一一位可以與詩仙李白齊名的詩人,但他卻並沒有李白的飄逸灑脫,他用沉鬱悲愴的聲音訴說着一個時代的苦難,他的詩被銘刻在歷史長卷中,永不磨滅,就連他的一生,也可以說是一首跌宕起伏而又沉鬱壯美的長詩。

杜甫早年的生活與盛唐接軌,他懷着與其他大唐仕子一樣的理想抱負,渴望建功立業,功成名就,更兼具幾分在唐朝巔峯時期生活的驕傲,使得他即使經歷幾次仕途失意也不忘初心,在日趨腐化的統治集團中尋找自己的出路,在長安的幾年,他並未得到顯要的官職,但卻對現實有了更爲清醒,深刻的認識,他在長安的日子日愈困苦,他的視野就日愈廣闊,他的詩彷彿是被現實千錘百煉創造出來的,具有自傳的真實和史詩的悲壯。他早年還只是在感慨自己“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然而在飽經戰亂、流亡後,他於天地之間沉吟出的卻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他的人生彷彿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邁入老年的他早己被苦難的生活剮了千刀,“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或許是他中年時期發出的最沉痛的感傷,然而在老年,尤其是在老朋友嚴武病逝後,他的每一首詩都似滿含自己一生的辛酸,他渴望回到故園,與親友重聚,改變“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現狀,可是,當聽到白帝城的萬戶搗衣聲時,他依舊是那個孤獨的漂泊者。

馮至曾贊杜甫道:“你的貧窮在閃爍發光,像一件聖者的淡衣裳”,是杜甫苦難的生活將他的詩推向巔峯。杜甫一生的理想雖未得實現,可正是如此,他才能從安逸腐化的官宦生活中解脫出來,他在現實中不斷地唱着哀歌,“爲了人間壯美的淪亡”。

沒有那個動亂的時代,就成就不了當年的“詩聖”。他的詩是對自己人生的總結,也是對國家命運和百姓生活的刻畫,無論經歷什麼,他都不改對國家的忠誠,對人民生活的憂慮。他的詩早已扛起了記錄歷史的責任。

年青時與友人縱情飲酒的豪情終化爲虛有枯槁的軀殼裏安放着的靈魂,似乎還有許多事要傾吐,消逝地如此不甘。多少年的流亡、多少年的漂泊,無數次的仕途失意,都不能撲滅這位劃時代的詩人心中爲國家、爲人民燃起的雄雄火焰。正因如此,他也在人們心中長存。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0

他一生寫下一千多首詩,他的詩被稱爲史詩,他時而狂羈豪放,時而沉鬱頓挫,他對山水也情有獨鍾,他與李白並稱李杜,被人們稱爲“詩聖”,魯迅評價他:“他是中國人的脊樑。”他就是——杜甫。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勢峭拔,直插雲霄。一輪紅日頂于山上,幾篇浮雲隨風而飄。此時,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就是杜甫,一個狂羈豪放的杜甫。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此時的杜甫,已是年老多病,而這周圍又是疾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的吼聲;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悽清肅煞之色。周圍的一切顯得杜甫是那麼淒涼,沉鬱之情早已涌上心頭,頓挫之意也已融於其中。這就是杜甫,一個沉鬱頓挫的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坐於船中,擡頭一看,翠綠的柳樹上,兩隻黃鸝正在悠然而歌,動聽婉轉。又眺望半空,一行白鷺翱於青天之上,如夢如幻。鳥啼翠柳,白鷺青天,千山雪,萬里船,杜甫心如鮮花般奔放,坐於船中,一會豪筆,好一幅生機勃勃的盛春之圖。這就是杜甫,一個對山水情有獨鍾的杜甫。

有一種幽香越過千年古卷,有一種沉鬱越過萬年塵埃。細細品味一番,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是狂羈豪放,沉鬱頓挫和山水之情。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1

你生於盛唐,卻唱不出盛唐的繁華;你與李白爲友,卻不能像他一樣揮灑浪漫詩意。你唱出的,是晚唐的衰落和動亂;你揮灑的,是苦難人民的哀嘆與淚水。

杜甫啊,你這衰老無助的巨人!

你留給後世的永遠只是蹣跚的背影,無奈的長談。你看到了動盪生活下人民的苦難,“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只能無奈“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你同樣無奈與自己的處境,“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於是長吁感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並直抒心志“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面對衰落的國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你能做的也只是祈願“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最終,韶華逝去,病魔纏身,妻離子散,你吶喊“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愁上心頭,你卻不能借酒消愁;國家危機,你卻不能爲國效力;異居他鄉,你卻不能被歸故鄉。“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這也只是你夢中的景象,如泡沫一般。

不過,你也曾有過青春。“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你志存高遠,未解前路多少事,欲與天公試比高。“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高歌縱酒,你也有狂放的青春。只是在你奔波流離的漫漫人生路上,這曇花一現的美麗如同流星般,眨眼間逝去。

杜甫啊,你這悲壯淒涼的巨人!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2

從古至今,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一代又一代的曠世賢主、文人雅士,他們就像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使歷史變得星光閃閃。

作爲出生在鞏義的我,每次回老家時,都要經過鞏義汽車站。在那個路口,佇立着一座高大的石像,肅穆古樸,他眺望着遠方,眼神中充滿了憂鬱,彷彿在爲國家的前程而萬分擔憂,他就是“詩聖”杜甫。

在歷朝歷代中,唐朝的繁華鼎盛讓人津津樂道。一提到盛唐的詩人,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李白。作爲“詩仙”,他才華橫溢,秀口一出,便是經典絕句,深得皇帝和貴妃的喜愛。他放蕩不羈,整日與美酒、詩詞作伴,自由自在,活的好似神仙。

相比之下,杜甫的確顯得淳樸,他一生經歷了少年優遊、戰亂流離、蜀中漂泊、舟中長逝,命運坎坷,所以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仕進無門,困頓窘迫,一生鬱郁不得志。安史之亂後,國家動盪不安,杜甫顛沛流離,從小家境富裕到如今無處安身,這命運的轉變好像一場夢。

但杜甫並沒有被命運壓垮,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爲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詩風變得莊重,他關心黎民百姓,深入人心。將人民疾苦深深埋在心裏,用筆將這種沉重和憤怒通過詩句撒落出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的詩句耳熟能詳,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杜甫在詩歌、書法和道德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更讓我敬佩他的愛國愛民心懷,儘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爲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讀懂杜甫,敬佩他愛國愛民的偉大,杜甫當之無愧是歷史長河中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3

夜色如濃稠的墨硯,深沉地化也化不開,我悠閒地靠在牀上,靜靜地品讀《杜甫詩集》,正在我翻動書的時候,突然,我的頭感到一陣炫暈。這時,一束亮閃閃的金線向我射來,閃耀得我睜不開眼。我急忙捂住眼睛,從手指縫裏我看見那本書飄上了空中,那束金線照着我的全身,我的視線模糊了,緊接着,一個巨大的漩渦出現了,我漸漸失去意識……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一陣豪放的聲音喚醒了我。我睜開迷迷糊糊的雙眼,看看四周,我竟躺在一間青山綠水包圍的草屋裏,窗外是青翠欲滴的竹子,在屋裏的一張圓桌旁,正坐着一位穿着古裝的老者,晚風吹着他的長袖,散發着一絲淡淡的墨香。

“難道我來到唐朝了?我遇見杜甫了?”一種強烈的感覺告訴我,我悄悄走近那人,那人轉過頭來,我們四目對視,他摸着長長的鬍鬚笑着說:“孩童爲何在此?”我掩飾住內心的興奮,問:“你是杜甫嗎?是詩聖杜甫?”老者答曰:“正是在下。”我激動地回答:“我最喜歡你出口成詩了,你真了不起。不過你怎麼會在這裏呢?”杜甫嘆息道:“我考科舉,想爲國家做點事,確被宰相陷害。之後,我就到處遊覽,紀錄安史之亂。”我又問:“那你一生有憾嗎?”杜甫搖搖頭說:“都過去了,總算熬過來了,兵亂流離,民不聊生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我也可以重返故鄉了。“看着他臉上滿意的笑容,我還想繼續問,突然覺得一陣搖晃,眼前的景象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寶貝,你怎麼又坐在這睡啦?”望着一臉疑惑的媽媽,我才知道原來是一場夢。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就可以坐着時光穿梭機穿越到古代,向孔子拜讀三字經,向杜甫學習寫詩,和王羲之一起欣賞書法……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4

放學回到家,心情有些鬱悶,今天的作業有點多,寫到現在一個多小時了,睏意襲來,我想還是先休息一下,再寫。

等我醒來,伸了一個懶腰,準備寫接下來的作業。可是,我的作業呢?我的書桌呢?環顧四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這是哪裏?當下害怕起來,大喊:“老媽,老媽,你在哪裏呀?快出來吧!”可是,哪裏有老媽的影子。我只好站起身,向着遠處一個古樸的`亭子走去。此時,藍天白雲,遍地是嫩綠的小草,頓時學過的古詩一首接一首地從我的腦海中蹦出來,我的恐懼感也隨之消失。走近亭子發現,亭子中站着一人,長長的頭髮,用布巾包裹束了一個髮髻,兩鬢斑白,穿着一身寬大的長袍。難道我穿越了?

此時他正一臉喜悅又一臉愁容地正在大聲地念念有詞,走進一些只聽得:“…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沒等他說完,我不禁接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他一臉驚奇地看着我,說:“你怎麼會知道我剛做出來的詩?”“你的詩?難道…你是杜甫?”,他聽更是一臉疑惑,說:“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心想,原來我到了唐朝的四川,心裏有點興奮,我居然見到了詩聖。我說:“我還知道,你剛從劍門關外來。”和杜甫聊着聊着,我對他更加敬佩。

突然,聽到熟悉的聲音,猛然睜開雙眼,看到了媽媽,這才知道,原來是我在做夢。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5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不久,有相繼發生了吐蕃攻陷長安,代宗奔逃峽州,郭子儀收復長安,吐蕃連破四川北部諸洲等事,朝廷內外交困,災患重重,一片衰敗景象。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話罷,就傳來一陣歌聲。我被歌聲所吸引,只聽見歌聲是從一位眼神滄桑,眉宇間雜着愁苦,兩鬢白髮,一身素裝着身,眼睛仰視着鄉親們。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莫非我遇見的是悲傷詩人杜甫嗎?唱首歌就能四座淚縱橫。我可以更加肯定,這個人是杜甫。內心有點小激動,可是他的眼神好滄桑,愁眉苦臉的,我一定要知道他究竟有多少事值得他愁。

“雨中獨自獨酌,心中已無人傾訴,無知已無人懂,望有才人據此心境賦詩”“你怎麼喝這麼多酒,喝這麼多酒對身體不好。”他說:“哪裏來的小丫頭,在我們這個朝代,哪個男子都要喝酒。”“我看您愁眉苦臉的,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嗎?可以跟我說一下嗎?”“我原本是個雄心勃勃,理想遠大的人。但造化弄人,我的政治思想和社會現實發生了尖銳矛盾。經常翁中無米,竈頭無煙,連餓死孩子的慘劇都發生過。而我年過而立卻仍無立身之處,甚至不能帶着妻兒一起漂泊。我真想和我的兄弟李白一樣,自由自在的漂泊在外,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我是因這些事情而悲傷,而憂愁的。”說着說着,就醉倒了。鄉親們說讓他上我們的小船,我們要逃離這個地方。話罷,鄉親們帶着杜甫上了船,逃離了這個地方,現在只留我一人在這裏。最後得知,杜甫上船之後,因悲傷過度,一睡不醒。

事在人爲,依我看呢,杜甫不應該這麼悲觀,要樂觀一些,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這麼悲傷幹什麼呀?我能揭開您被後人稱爲悲傷詩人的面紗,好開心喲!如果,能再與你相遇,我會把這一道理告訴你的。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6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詩人從長期現實遭遇中提煉出來的崇高理想,是寧願自己住破屋受凍,甚至凍死在所不惜,只要天下寒士俱歡顏,就感到心滿意足。這種關心人民疾苦甚於關心自己的思想境界,何等偉大!

這是詩人乾元二年,到達成都第二年靠親友幫助,在浣花溪邊蓋起一座茅屋,即草堂。上元二年秋八月。一場大風吹破了茅屋,接着又連夜下雨,詩人在屋漏之遭連夜雨的愁苦之中,不是隻想自己一人一戶,而是憂國憂民,爲天下萬千寒士着想,寫下千古名句《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後世尊他爲“詩聖”,他的詩被稱爲“詩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別”,風格沉鬱頓挫,融合衆長,兼備諸體。

與李白相比,杜甫的詩更加偏重於表憂國哀民之事,這可能是與他當時生活的環境有關。杜甫生活在唐朝中晚期,當時發生了安史之亂,全家顛沛流離,所以纔會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

詩人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寫道:“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被稱爲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也”。

這是在唐太宗寶應元年,唐軍收復了黃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亂算是平定。但這時成都發生兵亂,杜甫避亂寄居梓洲,聽到安史之亂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欣喜若狂,在極度的興奮之中寫了這首詩。

這首詩,風格豪放,詩句皆發自肺腑,直抒胸臆,毫不做作,一氣合成,明快自然,情感奔涌,如江河流瀉,韻律急馳,強烈的表現乍聞勝利消息時的心情和極欲回鄉的願望。

詩人也同時懂得批判皇帝的作爲,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心境。

他在《蜀相》中這樣寫:“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生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不僅僅是單純讚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工業,而是通過此,來抒發他的壯士未酬,抒發自己的抱負。

諸葛亮德才兼備,就“德”而言,忠貞不二,鞠躬盡瘁。就“才”而言,有治國平天下大計,功勳卓著,六出祁山,志再統一。可惜五丈原頭,秋風瑟瑟,大星隕落。百姓失聲,令後代志士仁人不禁淚灑衣襟。

而作者的一生曾有着遠大的抱負,懷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着”的志向,許身人民,志在匡國,但身處亂世,到處漂泊,理想成空。這與諸葛亮何其相似,可見諸葛亮一生的才智,功業,德操,也是杜甫自身政治理想的寫照。尾聯所吐露的正是千古志士仁人所知,共同心聲感人至深。

總而言之,杜甫是一個十分複雜的詩人。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7

今天沒什麼事,就上街走走吧!我思索着。

來到大街上,人來人往,突然,我撞見了一個身穿古裝的人。“小孩,你知道這是哪兒嗎?”他低下頭,詢問道。我一一地作了回答,不過我問道:“你是誰?”他答道:“杜甫,字子美。”我差點跳了起來,怎麼可能!怎麼是大詩人杜甫!見我不說話,他又說:“我見地上有條裂縫,就過去看了看,哪知一不小心就掉了下來,就到了這裏。有詩爲證‘不知地縫何處來,杜甫不慎掉下來。無人知曉通何處,原是天宮讓人來。’”

這時傳來“咕嚕、咕嚕”聲,“今日還不曾用餐,故肚中飢餓難耐”杜甫摸了摸肚子尷尬的說道。我把他拉進一家飯店,點了幾個菜,要了一瓶酒,一邊吃一邊談論詩文。杜甫提到,他最崇拜的詩人是他的朋友李白,我點頭會意,的確,李白詩文造詣極高,每個文字都出神入化,讓人讀着讀着便身臨其境。杜甫又問道:“現今是何朝代?”我便向他講述現代史,他聽着聽着,時而情緒低落,爲中華民族遭受的災難而哀嘆;時而情緒高昂,爲中華民族之崛起而驕傲。

我們就這樣聊着,突然,一陣頭暈目眩,杜甫消失了,我也清醒了,原來這是一場夢!雖然是夢,但杜甫的氣度跟才華,讓我深深的折服。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8

你的愛國情懷雖不像辛棄疾那樣豪邁,卻是最真誠的坦露。“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眼前的春日是那麼淒涼,面對這樣破敗的長安,你卻無能爲力,或許你也曾想象過當一個將軍征戰沙場,在“安史之亂”時率領士兵收復失地。

你的感慨雖不像李白那樣豪放不羈,卻也如春日豔陽般灑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收復河南河北的喜訊令你久久不能平靜。你開懷暢飲,像孩子一樣淚溼衣襟,而在你心中,最牽掛的還是家鄉。你一定想看看家鄉的模樣吧,可身處亂世,怎樣才能無憂無慮呢?這真是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

你筆下的景色雖不像李清照的詞句那樣秀麗,卻打動了無數人的內心。“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初春美好的景色不過是爲你的情感所照映,它們照映着戰亂平息後你快樂的心情。你可能也想過隨着偶像李白遊山玩水,可你心懷天下,選擇用詩歌記錄那個時代最直露的現實與悲劇,所以始終無法像“詩仙”那樣逍遙自在。

詩聖啊詩聖,再美的景色,也擋不住你憂國的心;再安定的生活,也擋不住你憂民的情。你確實是聖人,你不談風花與雪月,只哀嘆民生之多艱。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39

夜未央,杜甫在雨中高唱,李白在窗外思鄉,這是被稱爲”詩聖”“詩仙”的夜晚。讓我走進杜甫,走進他的“茅屋”,走進令人神往的大唐。

走進杜甫之前,我先被李白吸引。他詩中的豪放與瀟灑,與他的遠大志向相呼應。“貴妃捧墨,力士脫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中的自信,深深震撼着我,這是多麼瀟灑!即使發現自己不受重用,發現前方驚濤駭浪,他也深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讀李白的詩,從不會讓人“悲己”,而永遠是充滿無限的熱情與活力。

“猿嘯”“落木”,一首首詩將淒涼之景展現眼前,與李白的“黃河之水”不同。杜甫的詩大多是描寫中唐衰敗,民不聊生的景象。

走進杜甫,我才發現,他也曾“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滿懷壯志。只是國家命運牽動着他。使他憂國憂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大膽批判官場黑暗,深懷一顆惻隱之心,悲天憫人。可他又何嘗不是“牀頭屋漏”。所以,他雖出生唐朝,卻在大唐由盛到衰,戰火連綿的時候生活。這樣的背景,使杜甫不能像李白那樣“縱情詩酒”,又不能像王維那樣“坐看雲起”。他也想“飲酒採菊”,卻註定爲天下人愁,爲天下人唱。走進杜甫的詩,感受的是人道與愛國。走進杜甫的茅屋,就走進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魂!

大唐,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李杜的詩篇雖流傳萬古,可其他詩人也毫不遜色。

走進大唐,我與白居易賞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感受初春活力;我與王之渙登黃鶴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展遠大抱負;我與李商隱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品味奉獻精神。

走進這些詩人,走進他們的詩歌,走進他們的情懷,就彷彿走進了大唐,那個人人夢迴的朝代。在那裏,我感受到了唐詩的魅力,更讓我喜愛上中國古典文化,去追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0

他出生唐朝,它是唐代偉大的現代主義詩人,他與李白合稱“李杜”,他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他就是遠近聞名的——杜甫。

說起杜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被後人稱爲“詩聖”,它的詩被稱爲:“詩史”。後世稱他爲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爲杜少淩、杜草堂。他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乾元2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詩一個現代主義詩人,但它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飯中入八仙》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十五年的青春遊歷,攜手詩仙,醉飲山林,你說:“決眥入歸鳥。”見證了一段浪漫的青春年代,你說:“一覽衆山小。”瀟瀟風雨中,你在風中游蕩,拾起一片花朵,聽雨露的滴答聲,你說:“潤物細無聲。”見證了多少無私的行爲,你說:“花重錦官城城。”

慢慢的,我陷入了想象之中:在唐朝,我進入了一座山林之中,我看到了一座茅屋,從裏面走出了一個人,他就是——杜甫,我看向他眼睛望向的地方,只見:“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歡快的歌唱,一行鷺鷥飛上了高遠的藍天,小小的窗內容不了那些千年不化的積雪,家門外的河水裏停泊着來自東吳一帶的萬里航船。一旁的杜甫不禁吟誦道:“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林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你寫過的詩讓後人牢記,不會被遺忘,杜甫,我敬佩你!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1

杜甫的一生非常曲折,但是他不會頹廢自己,在自己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並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老百姓。

杜甫在青年時,身在洛陽考試遭受落榜,由此開始了一邊旅遊一邊學習的漫遊生活。雖然成績落榜,但從他詩中《望嶽》沒有察覺一絲悲傷。他把悲傷化爲動力,整個作品充滿了豪情壯志,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從中可以感到連綿不斷,奇麗秀美,神奇縹緲……寫出了杜甫蓬勃向上的朝氣。

在唐玄宗時,安史之亂爆發。杜甫的命運也同唐朝由盛轉衰,飽受波折。杜甫先是安治家小,然後投奔肅宗,在途中被叛軍俘虜,長期困居長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可以看出,當時杜甫十分想念家人的心情,渴望收到家人的一封信,同時擔憂平民百姓的安居樂業。

唐肅宗前元三年的春天,杜甫在成都自己打造了茅廬自己的犧身之所。不久後,狂風吹破了茅廬,大雨接踵而至,國破家亡……杜甫在經受生活精神上的痛苦時,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廣大人民所受的困難,希望解決所有人的困難。

杜甫的豪情壯志之情流傳至今。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2

手捧你的詩篇,細品你的愁苦,傾聽你的訴說,感受你的赤心。眼前浮現你蒼老的容顏,那滿面的憔悴記錄着你的坎坷的一生。

登高望嶽

玄宗開元二十三年,你到洛陽應進士,卻落第而歸。二十四歲的你並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北遊齊魯。雄偉磅礴的泰山見證了你豪情壯志。你不滿足於望嶽,還想要登頂。你的“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小山小”讓世人讚歎,你不怕困難,敢攀頂峯,俯視切的雄心、氣概令世人感慨。

年少的你,充滿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憂國思家

肅宗至德二年,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你眼見國家破碎,但山河依舊。花開鳥鳴,卻人去樓空。一滴清淚落下,一顆赤心燃起,連綿的戰火延續了一個春天,珍貴的家書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你愁白了頭,搔短了發。

中年的你,憂國思家,對國家前程絕望憂慮,

濟世愛民

759年,安史之亂未定,吳內又大飢,你於是棄官帶領全家輾轉西行,歷盡險阻,備嘗艱辛。760年秋天,一陣狂風吹過,捲起屋頂茅草。一時間漫天茅草四處紛飛,你眼看着南村孩童抱着茅草遠去,卻又無力挽回,雨水進過屋頂進入房間,將房間弄得溼透,你看着眼前情景,卻在爲天下的寒士着想,那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令人欽佩。

老年的你,窮因潦倒,卻仍關懷國家命運,同情人民疾苦。

你歷經坎坷,卻仍心繫國家;你嚐遍愁苦,卻同情百姓。你雖生於盛唐,卻唱不出盛唐的繁華;你雖與李白爲友,卻不像他一樣揮灑浪漫。你唱出的是晚唐的衰落、動亂;你,揮灑的是人民的淚水與苦難。你,無愧於“詩聖”!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3

杜甫一個愁苦的詩聖,經歷了唐朝的盛衰之變,你卻在亂世中堅持不懈,充滿希望。

登高望嶽

少年的你,也曾您唱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情壯志,你在考試落第而歸,望着泰山那高大巍峨的氣勢,你有着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登上泰山頂後,表達了你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心。

憂國憂民

唐玄宗天寶年安史之亂爆發,你的命運飽受波折,看見唐朝由盛轉衰,就要去獻一份力,卻在途中被叛軍俘虜,困居在長安之中,這才讓你不禁感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草堂定居

唐肅宗乾元三年的春天,你終於有了棲身之所定居在了長安,卻因狂風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你爲了茅草而嘆氣,突出了自己與周圍人的苦,更是戰亂帶來的苦,即使在暮年,你也希望能夠解決所有人的困難。

無論是充滿壯志凌雲的詠誦,還是國破家亡的傷痛都瀰漫着你沉重的氣息,這樣的你真不愧被稱爲詩聖。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4

天邊殘陽如血,你緋紅的面頰映照天際浮動的彩雲,微風拂過一絲又一絲的溫柔,凝望遠方歸雁,沒入層巒疊嶂之中。

讀書遊歷–望嶽登高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你進京趕考,不料被奸人陷落,落第而歸。遂欣然赴山東–河北一帶,十五年青春遊歷,攜手詩仙,逛遍齊魯,醉飲山林,覽秀美山川,觀壯麗山河。途中被泰山吸引,只見青色的峯巒連綿不斷,雲霧繚繞,山勢高大巍峨壯人心志,山的南北兩面卻又截然不同,一明一暗,一陽一陰,神奇而又虛幻。彷彿大自然將神秀聚集,美得驚心動魄,層雲生起,心胸震盪兼濟天下的卓然壯志悄然生出。

細望泰山,瑰麗壯闊,還觀泰山,綿延不絕。近看泰山,綺麗秀美,俯視泰山,雄偉奇秀。你說:“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縱使山路千迴百轉,陡峭艱險也將一往無前,俯視一切。

陷入叛軍—春望長安

唐肅宗至德元載八月,投奔皇帝,中途不幸被俘,流落長安。山河破碎,國土沉淪,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烽火三月,國家破敗不堪,家書難覓,妻兒生死未卜,滿腹激憤,國仇家恨齊涌上心頭,銀髮纏青絲。長安城在春天裏衰敗,飲濁酒,醉眼朦朧,酩酊之中,恍然又見長安昔日景象,熱鬧非凡,少年郎鮮衣怒馬,人聲鼎沸,星斗闌珊,夢碎、濺落幾滴熱淚。

安史之亂後,井然有序的長安城傾刻間灰飛煙滅,繼而荒蕪破敗,只餘古道頹唐的那端一位京兆布衣,悵然遠去。

漂泊西南–風破茅屋

唐肅宗乾元三年春,成都近郊樹立了一座茅屋,只因親友資助,杜甫纔有一座棲身之所。

狂風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安史之亂未平,心中感慨萬千,雨停了,停陽黯淡,草木凋零,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羣童抱茅離開,無奈嘆息,四海窮困,民不聊生,社會現實罷了。天又漸漸黑了下來,陰沉迷濛,似墨一般黑,秋風殘落花瓣,飛揚在空曠溪邊,忽遠忽近,嚴寒刺骨,又遇夜雨滿地霜露,浸打秋思,長夜漫漫又該如何渡過。

月如鉤,鎖清秋,留人醉,幾時重,問君能有幾多愁,我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懂。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5

夢迴盛唐,眼前滿是長安如潮水般的繁榮景象,人羣與車馬川流不息,正是這樣的繁盛,和祖國的壯麗河山哺育了無數的文人騷客。其中就有聞名中外的詩聖——杜甫。

《望嶽》

此時的杜甫正直少年,眉眼之間的稚氣還未完全褪去。開元23年,年少的杜甫,參加科舉,卻落地而歸。遊歷到泰山腳下的他,不禁被泰山的巍峨雄闊、神奇秀麗所震撼。山腰間層層疊落的雲羣掩住了泰山的半面,直聳入雲的山尖將天空撕裂成陰陽兩半。杜甫陶醉於美景之中,頓時感到雄心壯闊,豪情盪漾。欲登頂,將雄偉的泰山踩在腳下,一覽祖國河山的壯麗,俯瞰遠處綿延不絕的山脈和近處綺麗秀美的山峯。呼嘯的山峯迴蕩在杜甫耳畔,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和希望。

《春望》

原本車水馬龍的繁榮集市轉眼間就變成了荒蕪破亂,野草叢生。杜甫望着這些因戰亂而破碎的家庭,心中感到無比的悲憤,但他卻對眼前的一切無能爲力。春天萬物復甦的生機勃勃也被這朵名爲戰爭的陰雲所籠罩。路旁輕輕搖曳的花朵也感到悲傷,垂下頭悄悄落淚;天邊展翅飛翔的黑夜,也覺得不幸,發出悠長淒涼的啼叫。戰火連月,杜甫是多麼盼望能夠收到一份家書啊!國愁家憂齊上心頭,連綿的憂愁染白了杜甫的髮鬢。長安在春天裏衰敗,杜甫心中充溢離情,苦悶哀愁涌上心頭。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老年的杜甫定居在成都近郊的一座破舊茅草屋八月秋風呼嘯,卷襲了屋上的茅草,四處散亂,彷彿杜甫內心的愁情。嬉戲的羣童抱走了茅草,年老的杜甫,無力追趕,只好倚着柺杖,輕輕嘆息。深秋天色昏暗,屋檐連夜漏雨,衣被凍似寒鐵,杜甫無法入眠,只好倚在牀頭,盼着天明,但即便是如此窘情,杜甫也心懷國家,寧願自己多受苦,也希望國家能夠太平,人民能夠安寧。

杜甫一生淒涼無依,漂泊無定,他只好將情感抒發在詩中,向文字傾訴自己的苦悶。但就算命運如此不公,他心中的那份赤熱之血也絲毫未減。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6

他彷彿站在那泰山頂上,衣冠楚楚,神色堅定的看向四方,面上沒有一絲挫氣,心裏滿是心潮澎湃;他又是走在那長安街上的普通人,甚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臉上的愁容遮不住蒼老的歲月,但他的心,好像沒那麼普通;他又是大雨茅屋邊的一個孤寂老人,他的眸子是那樣的冷,心又是怎樣的涼?

遇見即是有緣,並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只是看到他在這風雨年華中逐漸消逝,心裏只剩悲憐了。

回望當初。

年少時,我第一次遇見他,還只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少年也的確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冷,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敢面對,杜甫就如此。他四處讀書遊歷,中間有進士落榜,但似乎對他並不影響,未來的路依舊在他面前清晰可見。那天,他去往泰山腳下,泰山的巍峨壯闊,泰山的奇麗景象,一一展現在他的面前,他於是不滿望嶽,欲想要登嶽,即使困難重重,可他敢於挑戰啊。

長安城中繁榮盛,她卻只有孤一人。歷經世道變遷,終究還是一個人,他開始愁苦了,國家的不堪,妻兒的生死未卜,都使她不得爲現實悲苦。《春望》中寫道的花,落下了,點點露似淚水,好像也順着流下,國愁家憂,齊上心頭,青絲變成了白髮,而白髮卻也少了,髮簪也插不住了。可長安雖在春天裏衰敗,杜甫心裏卻依舊裝着愛國之情。

到了“苟延殘喘”的年紀,他以變的對世俗乏味。“河岸”邊上,好像有位老人,咦~那又好像不是河,旁邊還有個茅草屋,所以他到底在哪?誰能辯析?就連她自己都不確定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下一步,雨中,那是水還是淚?

一生所悲,一生所困。但我們要記住的,是他年輕時的模樣。即使是在這乏沉沉的學習下,努努力,也只是爲前方的路開一盞亮燈。

與他遇見,與之悟多。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7

經歷了安史之亂的他,有着憂國憂民,心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但他的一生又何其坎坷!他就是被人們稱之爲“詩仙”的杜甫。

一覽衆山小——《望嶽》

唐玄宗開元23年時,年少的杜甫前往洛陽參加考試但是落榜了。在他24歲那年,他開始了不受約束的漫遊生活,他來到了泰山腳下,看着那高大巍峨的泰山,他牽着馬在泰山腳下游走在他的腦海裏浮現出了一個念頭那就是要登上泰山頂峯,俯瞰羣山,豪情滿懷的心情。泰山將神奇的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山的兩面,一面陰陽,一面昏暗遠望連綿不絕,近望綺麗繡美,細望神奇飄渺,俯瞰雄偉壯闊。層雲升頂心胸震盪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氣概。

感時花濺淚——《春望》

唐玄宗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爆發。長達八年的戰爭。使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唐朝由盛轉衰令許多詩人的命運飽受波折,杜甫安置好家小隻身前往武林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俘虜,只能長期困居長安戰亂帶來了許多的家破人亡感慨萬千。

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唐肅宗乾元三年的春天,杜甫孤身來到成都,家裏的親戚爲他籌錢建造了一所茅屋。八月裏的秋深,狂風怒號,狂風捲走了他的茅屋,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南孫的一些兒童欺負他年老沒力氣老當着他的面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着茅草跑進竹林。風停了之後,屋內沒有一點兒乾的地方,房頂上的雨不停地往下滴。

在他飽受生活精神上的痛苦時,想不到的不是個人而是廣大人民所遭受的災難希望能夠解決。所有人的問題只爲萬千寒士布衣心中不滅的童話!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8

望着高大巍峨的嶽山,成都的草堂,我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詩人杜甫。

會當凌絕項――《望嶽》

杜甫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到洛陽考試落第而歸,開始了他的學習遊歷,在今山東一帶開始着它不羈的漫遊生活,站在嶽山的腳下,擡頭望着嶽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那神奇秀麗的景色,詩人感受到,雖然在通往夢想的過程中,總會有挑戰與失敗。從而產生不滿望嶽而又想登嶽的想法,站在山頂,望着這山勢之高,從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可以看出詩人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之情,從遠望到近望在到細望,字裏行間表達詩人的雄心壯志。

憂國憂民――《春望》

唐玄宗天寶年間,爆發安史之亂。一時間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唐朝由盛轉衰,使詩人飽受命運的磨折,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安頓家小隻身前往長安,不料不幸被叛軍所俘,長期困居於長安此詩正寫字此背景下,表達了作者爲時局而感傷,爲離別而仇恨消息,消息隔絕久盼不到的心情。

風破草堂――《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唐肅宗乾元的春天,杜甫在親人的救濟下,在成都蓋起了茅草屋,有了棲身之所,狂風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風猛屋破,羣童抱茅,表現了“四海窮困”的社會現實。“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反映了詩人在經受生活,精神上的痛苦時,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是廣大人民所遭受的災難,希望能夠解決所有人的問題,表達了他兼濟天下捨己爲人的美好品質。

杜甫那熱愛國家的美好品質,兼濟天下的博大胸懷,和那舍已爲人奉獻精神值的我們學習。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49

微風輕輕地吹拂過你的衣襟,在風中翩翩起舞,卻難掩你的赤誠之心。

讀書遊歷一一《望嶽》

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時,這正是杜甫少年時期,去洛陽參加進士科考試。二十四歲時到山東河北,在泰山腳下定居。當杜甫來到高大巍峨的泰山時不由得被這山的神奇秀麗所吸引。泰山在羣山環抱當中顯得依然卓然獨立。杜甫發自內心的豪情壯志不而生,想要爲國家做出巨大奉獻。站在遠處望泰山連綿不斷,細望泰山時神奇飄渺。正如所謂的“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不滿足望嶽而產生登嶽的想法,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態度。杜甫十分讚歎這綿延不絕的秀美和神奇的飄渺。

陷安史叛軍中——《春望》

在唐肅宗開元年間,唐朝當時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巨大的戰爭——“安史之亂”這場戰爭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全國上下百姓爲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各個地方妻離子散,處處民不聊生。當時長安已經被叛軍攻佔,而杜甫卻被俘虜。杜甫望着長安城,儘管山河依舊,但草木雜生,杜甫爲此十分傷感。雖然寫的是美好的景象,但是樂景寫哀情。杜甫已經有許多年沒有收到家書,很是思念家鄉,爲離別而怨恨,四時傷懷,苦悶沉痛。在消息段隔的時間裏,烽火三月,國家破敗不堪,家書難遇,妻兒生死未卜。飽經風霜過後的杜甫,青絲變白髮,使杜甫對祖國的熱愛,對國家的眷戀之情溢於言表。

漂泊西南——《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唐肅宗乾元三年春天,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在成都近郊住建了一個茅草屋。儘管這裏很少有人出沒,但狂風發現了它的棲身之所,就猛烈的呼嘯着。茅草被吹得漫天飛舞,接踵而至。安史之亂未平,杜甫由身經歷的遭遇,聯想到戰亂帶來的國破家亡。之後這些茅草被羣童抱走,杜甫也對他們的命運也表示同情。天氣十分寒冷,孩子破被無法補救。四海窮困的社會現實,遭到夜雨的痛苦,杜甫卻重新振作精神,振作了志氣,去面對現實,樂觀向上,積極進取。

我知道,你的詩非常難懂,但我必須要讀下去,因爲只有讀下去,才能理解你心中的赤誠之心。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0

每每想到那位曾在泰山下放言“會當凌絕頂”的少年,到了暮年卻面對着寒秋中滾滾而來的江水寫下“艱難苦恨繁霜鬢”的悲涼詩句,我總是感慨不已。杜甫,你是一位怎樣的詩人?困苦艱辛,流離無定,卻又壯志滿懷,心繫家國,常懷一顆赤子之心。當我翻開你的詩集,一次次低吟着你那些記錄着盛世崩隕時代的詩句,你拉我走近你的身邊,你熾熱的情懷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你年少飽讀詩書,離鄉雲遊,卻應試不第,即使投贈詩篇,也只收到寥寥回覆。你想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卻“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與風塵”;你立志“一覽衆山小”,末了卻只能嗟嘆“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蹉跎了鼎盛年華的你寫下《壯遊》,其中所含的卻是一個一生鬱郁不得志的才子對自己壯志滿懷歲月的艱難回望,帶着眷戀、希冀和感傷。在這蹉跎歲月裏,只有你那“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般的好友李白才能讓你一展胸襟,開懷大笑吧。但當安史的虎狼之軍席捲了中原,兵戈搗碎了你的陋室,烽火蹂躪你的家園,狼煙拆散你的家庭時,你形單影隻,緊蹙眉頭寫下“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脣”,你的痛苦又有誰來分擔!離開長安,奔波中你看見離開關中的轔轔車馬,看見潼關的疲倦守卒,看見石壕的徵嫗之吏,一幅幅淒涼的畫面涌入你的眼!你倉皇奔波到荊楚,剛剛安頓就又爲兵戈所驅,最終無所寄居的你只得寄身舟楫,浮游江上。悽楚如你!可誰曾想,“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那危檣獨夜之悲裏卻有着闊大雄渾的意境;“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那漂泊天涯無處安身之時淌下的縱橫老淚卻是爲了家國!

你掙扎了一生,你苦痛,但你在苦痛中仰起頭顱高歌濟世之志;你辛勞,但你在辛勞中低下頭去體恤黎民的苦難。長夜沾溼,你叩問蒼天安得廣廈;終身酸嘶,你痛書何以爲民。你在黎民之間,你在天地之際,你看到青海頭的白骨,你看到潼關前的壯士,你看到搗破賊軍的官兵。

你深深地紮根在那個時代,用你凝重的筆和赤誠的靈魂記錄下那個時代風雲深處的情景。你失去官職,失去家園,失去友人,失去子弟,但是你留下了詩篇,那裏有你的靈魂!從泰山之下,到川中草堂,你從不忘卻國家和百姓,你從不放棄呼喊與掙扎。在閭巷之左,江湖之間,你的心始終牽掛着這個國家,牽掛着這個國家的百姓。哭泣,是當哭泣,天地間獨旋的沙鷗,哪一隻不悵然地哀鳴?然而你真正爲之暢哭的,是“劍外忽傳收薊北”之信,是安史亂軍如“穴蟻作何逃”之時。當我看到許多你在喜不自勝時寫下的詩句,我不禁一笑,沒想到酷愛煉字的你也會這樣直白吐露自己的情懷。而後我又沉默,因爲我明白你那顆赤子之心永遠在泣血。哭吧,你對百姓的悲憫,對國家的熱愛,對這天下懷有的所有感情,還有那將這些情感摧折並刺進你心頭的苦難!讓它們涌出,來年江畔的落木也將滋潤於你的淚水。

翻開那一頁又一頁的詩集,我離你越來越近。杜甫,我被震撼,我於是明晰:不泯於苦難的赤子之心是世上最可貴的。它超越耕犁,也超越硝煙,它凌駕在苦難之上。苦難與帶血的歌唱凝結成你那千秋迴響的絕響,使得掙扎不再是屈辱,而是一道光亮。這道長長的光芒將把我前行的路照亮!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1

迷霧一樣的魅力,不可言語的美感,精神上的解脫,感情上的寄託……中華詩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無數的文人墨客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而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一同走進“詩聖”——杜甫。

他雖然沒有李白的自由灑脫,沒有白居易的平易近人,也沒有蘇軾的豪放雄偉……但他卻擁有着無限憂國憂民的浩然正氣。

憶起舊時那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我初識杜甫。自此,我便淪於他的詩中。凡是少年,皆是快意瀟灑,而他年少遊歷四海,曾作下“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這是他少年瀟灑心懷大志時的感慨。“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這是他登臨泰山、眺望遠方、霎時間無盡豪情壯志涌上心頭時提筆揮灑的千古名句,這其中滿是少年蓬勃向上的朝氣和俯視天下的信心。無奈他雖心懷壯志,可仕途卻不遂人意。他終是貧困潦倒,經歷了唐朝的由盛轉衰,看遍了繁華之下的空洞虛無,嚐遍了戰爭所帶來的疾苦,他憂國憂民,心懷滿腔憐憫,無奈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統治者的黑暗冷漠。

他的後半生更是在流離中度過的安史之亂,他看着春日已至,可城內雜草叢生,一片荒蕪。長嘆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此時,對妻兒的思念更是如潮襲來時的“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瞧着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無限傷痛及對百姓們流離失所的不忍,只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當他聽聞安史之亂,被平定後,竟是喜極而泣,揮筆寫下了“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其中的情真意切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可命運總造化弄人,在一個深冬寒日他長眠在湖中一葉小小獨舟之上,大雪覆蓋了他的愁苦,讓他帶着安詳離去……

他的一生或許過得不盡人意,但他的沉鬱造就了他的情懷,造就了他的倔強,而他也毫不吝嗇地向人世灑下溫暖,融化着冰冷的世界!

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2

一滴淚從臉上滑過,打碎了水中的圓月,盪漾着層層波紋,這淚因你而流。透過歷史的狼煙,你那單薄瘦弱的身軀獨立於亂唐風雨中,內心熱情似火,面上老淚橫流,看着你,我與你同是淚眼。到底是爲你惋惜,亦或者是欣慰?我,似乎也說不清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你在感嘆國都淪陷,滿目淒涼。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樹木蒼蒼,使人觸目驚心,而你並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卻着眼全局,爲天下百姓訴苦,擔憂……

有一個陰雨天,呼嘯的風猖狂的颳着,捲去了屋上的幾重茅草。夜晚,你蜷縮着,無視自己的痛苦,卻幻想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你徹夜未眠,在心地吶喊着,爲的是誰!不爲自己,只爲天下同你一樣受苦受難的百姓!

你一輩子的追尋,卻換來窮困潦倒,病死孤舟。對國家、對皇帝、對百姓、對親人的眷戀,卻只換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你用一片血淚,凝聚成千言萬語,卻是換來死後的輝煌!也許你並不知道,你的名字、你的一生不僅爲唐朝人所知道,被中國人所知道,而且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知道。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你評爲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你,是我們的驕傲,是所有炎黃子孫的驕傲,你爲中華文化史添上了絢爛的一筆!

你愛人民系百姓,細細的一支筆凝聚了畢生心血,筆下的每一個字,都飽含那眼中滾燙的淚水,心中炙熱的鮮血。最終,你還是拖着一身的疲憊,離開了你所牽掛的百姓!唉,淚水再次滴落,真不知道是爲你惋惜,還是欣慰……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3

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側,頭是仰着的,狂放不羈。

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側,頭是低着的,憂心忡忡。

盛唐的兩位驕子,我獨愛杜甫。

獨愛你的文字,你是我眼中的大文豪。

你的詩句字字深入,字字錐心。那每一個字都是你眼裏的淚,心中的血。雖不及李白的清新飄逸,卻在人的心口深處深深的刺了一刀,讓人感同身受。如同看到盛唐輝煌表面下鏤空的內核,人民生活的疾苦。“車轔轔,馬蕭蕭”的戰場。

你用紅寶石拼成的寶石眼中的大政治家。

你如葵花向陽般,忠於唐王朝,愛於人民。在那個風雨如晦,既漸衰敗的唐王朝,你成了那個時代的座標!你用筆生墨諷刺殘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用筆墨哀嘆民“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用筆墨心季百姓,心繫唐王朝“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如若太陽找不到方向,還有向日葵陪着。唐王朝落下了,杜甫也淒涼的消失了,可是你的忠心,讓百姓牢記你,讓我獨愛你!

你低着頭向前走,我在低處擡頭靜靜仰望你!仰視你給的高度。

獨愛你!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4

一直以來,我都不怎麼喜歡杜甫,或者說,對他不怎麼感冒。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李白的灑脫樂觀。但最近我對這個憂國憂民的老人起了一些興趣。

從現實角度講,杜甫之於這個世界,彷彿除了流傳下來些好詩以外沒有其他貢獻了。他儘管可以講出人民大衆之苦,但他既不是帝王,又不受寵,他並不能改變什麼。他不是權臣,不能施展心中的報復;他不是聖人,不能以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他也不是高僧,不能以佛教感化衆人;他不是將軍,收復不了失地,擴張不了版圖。他不過是一個在動亂的時代憂愁的人,是一個潦倒、落魄又不得志的窮酸文人。他文采好,但不能當飯吃,他掙錢少,但看到人民的艱苦還是會覺得太多。君王不重視他,他還是要追隨,永遠伴着希望和期待一路追隨。總之,他很癡愚,也很頑強。

杜甫只與李白相遇過一次,但這卻讓他念念不忘。

在任何時候杜甫對這個世界都不會放棄,他會自然而然地想對這個世界負責,這是他的本性。他看了太多苦難。失去了官位,他着急不能救黎民於水火,朝廷昏暗齷齪,他不放心丟下君王獨自離去。他在官宦仕途中奔波,在祖國大地上奔走,他目睹並感悟着人民疾苦,發出了"朱門灑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淒涼的呼喊和"大庇天下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感嘆。這就是憂國憂民更甚於憂家憂己的杜甫。而李白則不然,他生活在盛唐時期,戰亂並不頻繁。李白也曾看過官場的黑暗,但他選擇的卻僅僅是遠離政治,這很大成分上來源於他瀟灑不拘的性格。杜甫勝過李白的地方在於,他批判社會的目光不緊緊盯着上層,他同時也在觀察着下層。

杜甫這個人還真是深沉,他的大氣是很少有人能比擬。並不是像“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傲氣,而是心中裝下大千世界,於厚土之中深深紮根,始終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他對百姓命運的關懷,對民生疾苦的描寫,處處都有他所遭受的痛苦滲透在裏面,這樣寫出來的詩歌,它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這或許就是他和他的詩歌被稱爲“詩聖”和“詩史”的原因吧。

這樣喜歡自由的我都開始喜歡他了,我想不會有誰永遠也不愛杜甫吧?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5

杜甫是唐朝晚期最爲著名的詩人之一。他被人們稱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的詩大多憂國憂民,國家即將滅亡又不得重用的無奈心情。那種無能爲力,生於晚唐的他,空有滿腔熱情,然卻報國無門。

生於晚唐的他,是有心無力的。他沒有遇見“劉備三顧茅廬而請諸葛亮出山”這樣賢明的君主。他心懷大志,希望得到重用,可是一切都是他的希望而已。如今的唐王朝早已今非昔比,不但缺少了當初的繁華,而且國力衰退。這是處於飄零中的唐王朝,但他心懷天下並沒有因爲這樣而磨滅,相反憂國憂民的情懷更爲濃烈。他希望終有一天得到君主的重用,實現自己的滿腔熱情,所以他的一生都幾乎懷着這樣的情懷。

然而,他的命運總是不幸的。他所生於的時代也是不幸的,這也就註定了。杜甫的一生空有宏圖大志,肅宗即位後,杜甫雖表面擁有一官半職,卻難有作爲。不但無法實現他的宏圖大志,而新俸祿也難以養家。最終他狠心辭去,離開中原後,他的生命更如一片黃葉到了盡頭。

雖然杜甫生不逢時,但他卻是不幸的。最終他也只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已。也許這就是杜甫的一生吧。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6

李白和杜甫兩人是唐朝有名的大詩人,李白被人們稱爲“詩仙”,杜甫被稱爲“詩聖”。他們倆是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最近卻爲一件小事,大吵起來。

一天,李白收到了杜甫的一封挑戰信。內容如下:李白,我們來比一比,看誰的詩寫得好,下午南湖,不見不散。李白看完,默默地收下了挑戰信,心想:“我堂堂詩仙還會怕你不成。”

下午,杜甫請來了當朝有名的白居易,讓他當這次的出題人。白居易想:“這兩位可都是當朝詩壇最有名的詩人,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我應該想個法子,讓他們和睦相處。”

白居易提出,以“酒”爲題做一首詩。李白詩興大發,不費吹灰之力,吟詩一首——《將進酒》。杜甫所作之詩不如李白之俊美飄逸。一柱香的時間到了,第一局,李白勝。

第二局,白居易提出,賞“南湖春景”,寫一首詩。杜甫遠望着南湖,信手拈來一首《絕句》。李白雖也寫了,但不如杜甫寫的意境開闊。第二局,杜甫勝。

第三局,白居易想:“李詩如山,杜詩如海,兩人可謂是“平分秋色”。他們既然打了個平手,現在應該讓他們重交至好了。”就出題爲“憶崢嶸歲月”。兩人猜出了白居易的用意,他們什麼都沒有寫,四目相對說:“和爲貴。”說着兩人互相擁抱,重交至好。

白居易看到他們如此,甚是欣慰。便和他們一起飲酒作詩去了……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7

話說,李白和杜甫覺得唐朝的食物太沒意思了,寫了點詩,賺了點錢,也學的有錢人坐着時光機來到了21世紀。他們對21世紀的東西太好奇了,什麼都要摸摸。這不,他們看見馬路上的車,於是李白對杜甫說:“杜兄,你看這道上怎麼有這麼多的盒子在跑呢?”出於好奇李白和杜甫走到了馬路中央,許多車主見有兩個人在馬路中央於是紛紛停下車來,一位司機說:“你們兩個人,趕緊走!”他們趕緊走開。他們走進一家大型超市,於是又東看看西看看。這時候售貨員走過來對他們說:“兩位先生要什麼?”李白和杜甫異口同聲說:“隨便看看!”他們走到食物銷售處,看到許多食物,覺得好奇,把所有的食物都裝了起來,一起把它們搬到付款處。售貨員算好了之後,對他們說:“先生,你們一共消費5萬元。”李白和杜甫聽不懂,然後隨手從口袋裏拿了兩塊黃金給售貨員,售貨員大吃一驚,慌忙還給了李白一塊。於是他們高高興興地走出了超市。他們吃飽喝足之後,把這些東西送給乞丐和孤兒們。

他們還在市中心購買了一套房子,五百多平方米的,他們給了賣房的三塊黃金。,他們感到了驚訝,不過百般推辭之後,還是收下了。他們在新房子裏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出門了。

李白喜歡喝酒,當然少不了去酒吧了。他們走到那裏,看見許多“吧”什麼“網吧”啦,“水吧”啦等等,他們進了酒吧。李白點了幾瓶雞尾酒,喝了幾瓶。不禁嘆道:“一杯又一杯,飲盡千杯也未醉。不識美酒真面目,只緣美酒摻了水。”杜甫連聲叫好。

他們在21世紀玩膩了,於是坐着時光機回到了唐朝……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8

我曾記得有位名人說:“歷史是一個國家的縮影與靈魂。”如今,我站在這長河的彼岸,放眼望去,看見他那模糊不清的寂寞笑顏,將歷史點綴得更加輝煌。他的名字叫杜甫。

一曲《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光照了青史,讓我看見了那個正視苦難的他,看見了憂國憂民的他,看見了草莽中的英雄,看見了塵封裏的俊傑,可是有誰懂得他的苦楚?有誰同情他的“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沒人懂得也沒人同情,而他早已司空見慣,因爲他有他的堅持,縱然他再落魄,生活再悽惶,那份堅持依舊一塵不變地活在杜甫的心中。

他的堅持是一個文人偉大的操守。命運無情,他坦然面對,無盡委屈化成文字在紙上躍然塑造了另一個他。他的詩篇,不僅是他的一生的回顧,更是描繪了一個時代的變遷。這是一個詩人的不朽,也是一個詩人的輝煌。他用樸素的筆調,描繪了一幅一幅的壯景,這不是一個普通詩人能夠做到的,而他做到了,他雖不是一個造時勢的英雄,而他的文字卻早已將一個時代赤裸裸地展現出來。

他的堅持是一個大丈夫心中的勇烈。他生活在那風雨飄搖中的唐王朝,但風雨卻不曾模糊他的堅定的目光,他的雙眸裏,透出的是對國家的擔憂與熱愛,透出的也是他高潔的心性。他筆下的江山勝蹟雖美,卻美不過這錚錚鐵漢的滾滾真心,這不僅是他無限內涵的歸宿,更是一種撼天動地的生命力。

他的堅持更是天下百姓的安樂與平安。每每讀他的文字,未嘗不因他的那份擴大胸襟而感動:“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道出了他怎樣的高潔情操!誠然,他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他的宏圖大志激勵着我們現代人,這又讓他如此偉大!他是憂鬱的,但正是這份憂鬱讓我感受到他內心深處對百姓的擔憂,這是一個民族切實的驕傲,也是他內心最深層次的堅持。

我依舊遙望着他那或許悽惶,亦或許說是,滿是正氣的身影,我想此刻的我已深諳了他的堅持,深諳了歷史因他的存在而有了更多的色彩。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59

案臺上的清茶,清得明澈,兩片茶葉在水中打轉。於是,思緒便縈繞着那淡淡茶香,走入了杜甫氣魄雄渾,沉鬱悲滄的詩魂。

當蜀城的細雨霏霏飄灑,以博大的胸懷去滋潤萬物時,是他滿懷喜悅,豪情讚歎於清風春雨間;當故國淪陷,京城春天悲愴荒涼,鬢髮愁白時,是他渴望安寧,黯然傷神於悽悽草木間;當聽聞官軍收復失地,亂世已載入史書時,是他欣喜縱酒,痛快淋漓於回鄉之路間。

我讀杜甫的詩,讀它的豪放,讀它的雄壯,讀它如滔滔萬丈的黃河水,磅礴雄偉,驚心動魄。

讀《望嶽》,我難免遙想那雄壯的泰山之巔直插雲霄,傲視羣雄的宏偉景象!好一句千古傳頌的“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道出了杜甫心胸之氣魄,熱情之高漲,襟懷之豁達,胸心之高遠。巍峨聳高的泰山,也阻擋不了杜甫勃勃雄心的勇往直前。我讀懂了站在山頂上的身姿纔是瀟灑的,把衆山飽覽於眼底纔是快樂的。於是乎,我把凌雲志向“放”在了泰山之巔,感受着詩人的豪放粗獷,讓我激情澎湃。

我讀杜甫的詩歌,讀它的悲傷,讀它的蒼涼,讀它如飽經風霜的殘枝,沉鬱悲滄,慷慨悲憤。

品《春望》,一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燃起了杜甫心中最悲傷最憂鬱的火焰,我眼前彷彿出現了詩人的身影:身披怨恨的衣裳,滿是憂愁的面容,沉重的步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蒼老的聲音,充滿了對世道的無奈與不滿。滿頭白鬢,三千煩惱絲,絲絲連着的是百姓生活之艱辛,國家統治之危難,被戰爭壓迫的悲壯的心,又有誰懂?杜甫用絕妙文字詮釋着人間的深深悲涼,一個不羈的靈魂就這樣承受着殘酷的命運。

我讀杜甫的詩歌,讀它的喜悅,讀它的自由,讀它如終見曙光的小鳥,興高采烈,喜笑顏開。

話《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每每讀到“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我彷彿看到杜甫醉倒於小屋旁,滿臉的愉快,他心中涌起的情愫,說不出的“喜”,杜甫陶醉其中,喜極而泣。他看到了統一的曙光,他有了希望。杜甫憂鬱的心似乎得到了釋放。

我讀杜甫的詩,那激情高亢的《望嶽》,那豪情悲壯的《春望》,那悽悽愁苦的《登高》,那哀婉排惻的《蜀相》……他的喜,他的愁,他的痛快淋漓,他的悲傷沉鬱,透過他的詩向世人詮釋着。使千年後的我,怦然心動,沉醉難返。

讀千年史詩,依然能感受到那一場曾經吹破一所茅屋的秋風,和秋風也吹不冷的赤子之心。我詫異,甚至驚悚。如何才能讀懂杜甫的詩魂,讀懂這杯清茶差傳遞的真意?我苦苦思索。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0

桌上的茶是清的。兩片茶在水裏打轉。於是,思緒縈繞在淡淡的茶香上,進入了杜甫剛健悲壯的詩歌精神。

當舒城的細雨以寬廣的胸懷流淌滋潤萬物時,他在微風和春雨中洋溢着喜悅和敬仰;當家鄉淪陷時,城市在春日淒涼,頭髮又白又悲,他在荒蕪的草木中渴望和平和悲傷;當他聽說官兵已經收復失地,戰亂的時代已經載入史冊時,他高興地喝着酒,享受着回到故鄉房間的旅程。

我讀杜甫的詩,讀它的豪放,讀它的威嚴,讀它像滔滔的黃河水,雄偉而雄偉。

讀着《望月》,我不禁想起了巍峨的泰山矗立在空中俯瞰英雄的壯麗景象!俗話說“我們應該在山頂上看小山”。它展現了杜甫的精神、熱情、豁達和崇高的胸懷。巍峨的泰山阻擋不了杜甫雄心勃勃的前進步伐。我讀到,站在山頂上是瀟灑的,看到所有的山在我的眼底都很高興。於是,我把凌雲的志向放在泰山之巔,感受到詩人的豪放和率直,使我激情澎湃。

我讀了杜甫的詩,它的憂傷,它的荒涼,它滿是風和霜的樹枝,它的憂鬱,悲傷和憤怒。

“春旺”這首詩,一句“鄉村破碎,城市綠樹成蔭”點燃了杜甫心中最悲傷、最憂鬱的火焰。在我眼前,似乎有一個詩人的身影:穿着怨恨的衣服,滿臉愁容,邁着沉重的步伐。杜甫的聲音充滿了對世界的失望和不滿。滿是白色的廟宇,三千根憂愁的絲線,與人民生活的艱辛、國家統治的危難、被戰爭壓迫的悲壯之心聯繫在一起。誰知道呢?杜甫用絕妙的語言詮釋了世界的悲涼,一個不羈的靈魂由此承受着殘酷的命運。

我讀杜甫的詩,讀它的歡樂,讀它的自由,讀它像黎明結束時的小鳥,快樂而微笑。

這是杜甫“一生中最快的詩”。常讀《天歌必飲,青春伴好回家》。當杜甫醉在小屋旁時,我彷彿看到他滿臉幸福,他的心裏充滿了感情和難以言喻的“喜悅”。杜甫陶醉了,喜極而泣。他看到了團結的曙光,他有了希望。杜甫憂鬱的心似乎得到了釋放。

我讀杜甫的詩,熱情的“望山”,豪邁悲壯的“望春”,悲壯的“登高”,悲愴可悲的“書香”,他的歡樂,他的悲傷,他的快樂,他的悲傷和憂鬱,都是通過他的詩向世人詮釋的。幾千年後,我心碎,陶醉。

讀着千年史詩,你依然能感受到曾經吹過小屋的秋風,感受到秋風吹不動的童心。我很驚訝,甚至很激動。我們怎樣才能理解杜甫詩歌的靈魂和這杯茶的真諦呢?我認真思考。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1

我願意錯過無數次春江月明,只爲與你同登岳陽樓,憑欄遠眺;我願意捨棄林立的高樓大廈,只爲與你共住破茅屋,心憂天下;我願意趕赴千里之遙的泰山,只爲與你同登岱宗,覽視衆山。

子美,我真想跨越世紀光年的美麗,去牽一牽你的衣袖,握一握你的手!

我多麼羨慕年少輕狂的你,鮮衣怒馬,漫步吳越江澤,遊覽齊魯名勝,“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何等的壯美瑰麗呀,“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這又是何等的豪情壯志呀!然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君?你生於歷史上有名的開元盛世,滿腹才華的你卻終不受統治者的重用。

我是多麼地心疼你呀,子美。你從小接受儒家教育,出仕就潛移默化地成爲你一生的願望。35歲的你赴長安應試不第,多次拜謁也不得重用。歷安史之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被拘留長安,“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遊曲江江畔,“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困居長安十年,仕途失意與飢寒交迫讓你的詩變得沉鬱頓挫。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是多麼地敬佩你呀,子美。八月,正是秋高氣爽,累累碩果的時節,但是秋風給你的不是累累碩果,反而捲走了你家的三重茅。風急天高,漠漠向昏黑,家徒四壁,“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你沒有埋怨,沒有抱怨,而是推己及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老年的你更是窮困潦倒,食不果腹,孤身在湘江裏捕魚,“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此時你已然體弱多病,日薄西山。但你此時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你生長的這個國家,“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儒家不是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麼?你怎麼這麼傻,自己都那麼落魄了,怎麼還擔心別人呀!

仰望星空,看一看遠在天國的你,我看見了兩顆沉鬱憂傷的星星,那必是你的雙眸;緊閉雙眼,聽一聽唐詩的最強音,那必是你所奏響。

你就是你,不朽的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2

你就像那冰冷的北極星,以你那孤獨而深刻的情懷給中國詩壇增添一份奇特的炫彩,給中國歷史一個永不磨滅的記號,歷史將記住愛國的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以看出他早已與國家融爲一體,與國共憂喜,國衰則己愁,國強則己興!俄風雲傾定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慘淡的天氣昭示着慘淡的心情,憂愁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與崇高理想,打動着每一個人。

歷史將記住豪邁的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勢峭拔,直衝雲霄,一輪紅日頂于山上,九片浮雲隨風飄,此時,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視一切的雄心與氣概,他就是歷史上一個豪放的杜甫。

歷史將記住重情義的杜甫。杜甫與李白是摯友,他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爲李白吟不平。用“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寫出與李白離別時的悲痛之情,“李杜”是家喻戶曉的詞組,他們的感情也是至死不渝,但卻因爲他們有着相同的愛好,迫不得已只能匆匆見過又匆匆離去。在寂寞中,杜甫的情感又有幾人能懂?

杜甫是悲慘的,杜甫的一生,是史也是詩,他付出畢生心血憂國憂民,而他卻得到的是一生坎坷。其實,我們對杜甫很同情。他與好友李白被大多數人認爲是有同樣的才華,可實際上,杜甫比李白的才華高出很大一個臺階。並且他心懷遠大理想,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報效祖國。但事與願違,十年應舉,皆名落孫山。之後,又爆發了安史之亂,追求功名的心一再破滅,還過着流浪的生活,他切身悲痛的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讓我深刻感受到他在戰亂中的流離之苦。戰爭結束了,杜甫帶着妻兒回京,繼續爲朝廷奉獻,但卻被一直排擠。最終,在公元770年,杜甫病死在一條無名的小船上,年僅59歲,且當時杜甫的詩句並沒有廣泛流傳,就這樣默默地走完了他孤獨坎坷的一生。

這就是杜甫,一位不計身家的人,一位心懷天下的志士,一個當之無愧的詩聖,歷史將永遠記住他。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3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被譽爲“詩聖”,出生於公元712年。他家中貧窮,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所以想當大官,幫助窮苦的人們。有人問他:“你以後想當詩人嗎?”“不想。”“想當官嗎?”“要當就當一品大臣——宰相!”杜甫口氣果然不小,想當一品大臣,爲國家出力。在我心中,他是一位爲國勞苦勞心的愛國人士。

23歲,公元735年,杜甫去洛陽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落第。杜甫居然連筆試都沒過!科舉考試後,他過上了放蕩不羈的漫遊生活,來到東嶽泰山,寫下了千古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這表明了他的雄心抱負,也表明了他的決心。他積極上進,想要征服所有困難。這也激勵我們要有上進心,戰勝挫折,實現理想抱負。

這是杜甫的讀書時期,他躍躍欲試,時刻準備着參加科舉考試,同時,他學習了許多知識,寫了很多詩。

35歲,公元747年,杜甫參加考試,因李林甫作祟,再次落選。此時,兩次落選使杜甫接近崩潰。我感覺杜甫不必過於憂國憂民,而不顧自己的身體安危。正如《戲贈杜甫》中寫道:“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爲從前做詩苦。”這句詩反映了杜甫因憂國憂民而愁腸百結,都要“面黃肌瘦”了。

38歲,公元750年,他爲唐玄宗獻上《大禮賦》,得到賞識,但仍無官職——因爲唐玄宗把官與友劃分得很清楚。杜甫最好不要對在官場上飛黃騰達抱有太大希望。

此時困居長安的杜甫,熱切地想考中進士,但每次都因李林甫裝神弄鬼而落第,他的才華無從施展,這讓他十分低落。

42歲,公元754年,他爲了生計不得不擔任了右衛率府兵曹參軍。讓一個大詩人管理兵器能妥當嗎?如果我是杜甫,一定會棄官不做,雖然安史之亂讓他失去官職,但他可以做一個平民百姓,這樣他或許能躲避一下安史之亂的動盪。

43歲,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不僅自己逃,還要帶着家人一起逃。在路上,小兒餓死。杜甫雖然傷心,卻不忘忠心,還想着爲國效力,並回去找皇帝,結果卻在投奔朝廷的途中不幸被叛軍俘虜,次年含淚寫下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表達了他對國破家亡的深切的感傷之情。這個時間,杜甫更爲憂國憂民。他的詩表露的全是熱烈而深沉的情感,令我感動。

困居長安時的杜甫,次次鹹魚翻身,又次次被做成“紅燒魚”。他本來想使用殺手鐗——《大禮賦》,卻被“大錘子”打入深淵,以前的詩還有些浪漫,後來就“越走越深”,開始憂國憂民了。

45歲,公元758年,杜甫被肅宗任命爲“左拾遺”。古代以左爲尊,杜甫運氣挺好,當了一個大一點的官。他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46歲,公元759年,杜甫開啓了漂泊之旅,從洛陽去到華州,寫下留傳千古的“三吏”“三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等詩句反映了人民的苦難生活,說明了他心繫百姓。

48歲,公元761年,杜甫寄居成都,生活困難,寫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藉此,來表達自己不懼困苦、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情感。

這是杜甫深陷安史叛軍中的爲官時期,嚐到了家國破碎的痛苦,屋子都被風吹破了!此時,杜甫的詩風變成了愛國風。

隨着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饑荒的到來,杜甫棄官,兩度漂泊,在去岳陽的路上去世了,卒年58歲。“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杜甫多年在江漢漂泊無依,不能回家,受盡了苦頭,自覺天荒地老,世事滄桑,變化萬千。他自感在茫茫天地間,自己渺小得好似“滄海一粟”。

杜甫的一生,從小時候就立志要當上大官,讓百姓們吃好穿暖。後來,他一心爲國家、百姓和天下蒼生,忠心耿耿。雖然他在官場上並沒有成功當上宰相,但他的愛國之心和優秀詩篇,卻被後人記住,流芳百世。這就是我心中的愛國詩人——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4

拂開歷史的塵埃,走近冰封了千年的情愁,你是否感受到一位來自盛唐的詩聖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杜甫的詩,總的來說,沒有李白的飄逸豪放,也沒有白居易的淺易流暢;他的詩,總是那麼沉鬱頓挫,包含着他的一唱三嘆的人生。

杜甫一生不得志。好不容易官至左拾遺,卻又遇到了安史之亂,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爲國分憂的鴻鵠之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懷着赤子般的愛國情懷,卻一次次受到黑暗勢力的壓迫。那懷才不遇的憤懣以及對奸臣當道的無奈,仍穿過漫長的一千三百多年,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白鷗沒鴻蕩,萬里誰能馴!”在流落成都時,他的心仍然掛念着人民的疾苦,渴望明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他的心碎了,碎在“娟娟戲蝶”裏,碎在“樓頭春色”中,他的心淹沒在恨與愁的蒼茫中。他緬懷先人,發出了“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感嘆。最終,他品味人生,生出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愁。望着昏庸的肅宗、逐漸衰敗的盛唐,他多麼想力挽狂瀾,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但卻杯水車薪。

相比之下,他在文學方面卻一展才華,獲得“詩聖”之殊榮。他爲後世留下了無數驚天地、泣鬼祌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在人生得意時來到泰山,感受泰山的遒勁與豪邁,欣賞山頂絕色美景,他如沐春風,盡情抒發着心中的喜悅。“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他的思想上天入地,走南闖北,看到了“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此時,年少輕狂的杜甫漫遊齊趙,筆鋒極爲豪邁,完全不同於“自在嬌鶯恰恰啼”的那股閒適,有的,只是青年杜甫在文學創作上的銳意進取的精神與對未來美好的嚮往。

杜甫置身於滾滾凡塵,親歷人間滄桑,觸摸冷暖炎涼,旁觀悲歡離合。他的詩,如擺脫世俗的諾亞方舟,似教化人類的搖籃。走近杜甫,與詩聖促膝談心;走近杜甫,去感受那顆亙古不變的心……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5

我本是個愛詞遠勝於詩的人,但杜甫這個詩人,我是打心底尊敬他的。

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杜縱使一生潦倒,但不忘國家人民。“大蔽天下寒士”又怎是一隱遁世俗之人、一貪利忘義之人所能爲?

杜本是一個上天降來扭轉盛唐轉衰的大將,但他和李白力挽狂瀾也不濟。兩個天才生不逢時,才華無法施展實是一憾事。杜少與李同遊,練就一身膽色,但入仕後一生潦倒。杜居無定所,能有穩定的生活也是住在茅屋裏。夏不擋雨,冬不避風,牀頭無干處,家人互抱取暖,豈不悲哉。

杜晚年百病纏身,有肺病,長卿病,耳聾,臂廢,間歇性癱患,等等等等…但也難免奔波往來投奔親友以活命,最終死在奔波中。

公元670之後多年中杜的親朋相繼逝世,這給失意的杜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他也失去了別人的支持,斷絕了生活來源。

爲了生存,他必須沿江南下到江陵投奔他的一個好友,但這個人並沒有伸出援。杜只好繼續南下去投奔他的族舅崔健,但當他到了崔健那,崔健又被調上北處,不久就病死了。這時杜一愁莫展,而天又降大雨,江水上漲,杜停在江上,直餓了幾天。幸好這時當地縣令送酒肉才渡過困境。因爲當時安史之亂已過去了,唐玄宗當了太上皇,尋覓當年老臣,杜在其中。當地縣令怕杜餓死要怪罪下來,因此送來食物。水落後,杜不在南下,而是希望回到故鄉洛陽,但他最終不能。他是北方人,如今久居江上,疾病纏身,死在歸途。

杜雖窮困潦倒,但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此情足勝天。只是今天,這個經濟大爆炸時代,有才之士攜家帶子奔向國外,置祖國於不顧,實爲人所唾棄。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6

“錦城絲管月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當我走進杜甫草堂時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這首詩。

在濃濃文化與鄉土氣息中,杜甫草堂讓人感到古典又淡雅,到杜甫草堂內更讓人的心非常靜,從南門走進不遠你就會看到用青花瓷碎片鑲成的“草堂”兩個字非常的引人注目。

在杜甫草堂還有兩個地方讓我最爲喜歡。

杜甫的故居。是由一個四合小院組成,小院外有一個醒目的名字“柴門”,這就是小院的代名詞,也非常符合小院的特徵。外面種着很多樹與竹子,還有一條小溪,院中央還有一組石桌,看到它我們自然就會想起當杜甫坐在石凳旁或獨自或與友人飲酒作詩的場景。所大部分遊客都會到這裏坐一坐,感受一下大詩人的風範。走進屋裏,入眼的便是客廳,客廳裏的擺設非常簡單,慢慢走入寢室,室內只有一張牀與一個櫃子,杜甫的生活讓我看到他對生活的追求和淡薄。

還有一個地方是杜甫塑像館。入眼首先看到的是杜甫悠閒的躺着,又有一股大詩人瀟灑的大風範,這座塑像把杜甫刻化得像一朵雲一樣,它讓人琢磨不透,而且還有敬而遠之的感覺。塑像後面是一幅壁畫,壁畫主色是大紅,雕刻精美且氣勢磅礴,與所有雕塑顯得相得益彰,還有幾座塑像,都是我國的大名鼎鼎的詩人或詞人。有一座我聽別人說摸了它的鬍子纔有福,原來就是杜甫的塑像,發現塑像的鬍子都被摸得發亮發光了,但願我也能沾沾大詩的光慧。短短的遊覽,可能我不能盡興,但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走出塑像館,我就準備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訴自己:“我走進了杜甫草堂,心也走進去了!下次我還會來的。”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7

幽窗棋罷,月下獨酌,品一杯酒,酒中融化的便是今夜的星月,盛唐的一片天。

風還是千古不變的風,帶着歷史蒼涼的味道,它不曾忘,是誰在岸邊喟然長嘆,抽刀斷水,而那明月也欣然赴約,應詩人舉杯之邀。縱馬天涯酒萬樽,終還是在飄然中走得滯怠了,那麼,就輕輕鬆鬆地趁着又一次酒醉朦朧,去抓水中月吧,順便也講自己送給那清冽的一泓月影,化爲滿天繁星。

李白是盛唐的化身,浪漫的詩人妙筆生花,一夜飛渡鏡湖月,而盛唐魚龍潛淵,鶴鳴九皋,江山在望,萬民是若。只不過這繁華底下,涌動着暗潮。安史之亂後唐由極盛的頂峯衰落下去,而李白,則永遠地留在了那個頂峯,即使身在兵荒馬亂之中,深廬翠屏之後,他的是詩,儘管惆悵萬千,仍然是盛世風韻,大氣磅礴。沒錯,李白是骨子裏的貴族。

詩人並不灑脫,他的愁,亦是鋪天蓋地,讓心無法承擔其重,只好置其於天地間。多情的人們只傳誦着他的馳騁千里任憑心意,卻忽視了他的萬古愁。二十五歲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胸有塊壘,抱負萬千,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當他代表的文化與杜甫的現實主義碰撞,歷史的車輪也停滯了一下,發出沉重的嘆息。

杜甫也是個愛漫遊的人,年輕時裘馬頗清狂,和李白十分相似。李白的輕靈張狂下實則掩着一顆悲苦的心,而杜甫的悲苦沉鬱裏,卻更多一份厚重,顛沛流離中能喊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背後,是逐漸衰落的唐朝,他的一生,和他筆下困苦百姓一樣,水深火熱。正因如此,你不得不驚歎詩人的頑強,現實世界的崩塌,並沒有讓他失去信念。如果他是目不識丁的愚人也罷了,如果他是不明世事的糊塗人也罷了,可他偏偏那麼清醒,清醒得看着一個王朝自內而外的隕落,卻仍然驚人愛着這個殘缺的江山社稷,在賢人遁世弱者退縮時,他仍然在吶喊,飽含希望。

李白,或是杜甫,也許在他們心裏,更希望以一個政治家的姿態濟世救人,無力正乾坤時,隨手寫了幾句詩,卻因此而名垂千古。這是文學的幸運,又是命運的嘲弄和悲哀。

李白杜甫一相遇,便讓人從盛唐王朝看到它寂寞的終點。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8

史書,文筆,官位,望着灰濛濛的天,無限惆悵引入懷中。

外面的風,外面的雨,你寫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茅獨破受凍死易足。的詩句,這麼豪氣,這麼暢快,可是你心中的悲歡,離合,又有誰懂呢?

時間轉回你風華正茂的時候,你年僅25歲,你擁有比天更高的心境,你登上了山。你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詩詞,你笑傲官場,笑傲大唐江山,你希望皇帝重視你,你的報復,將會在以後的日子裏,會實現嗎?你望着大好江山,你涌現了更多的是憂國憂民的情懷。

可是,許久,你的命運不似李白,你遭到了妻離子散,逃亡的生活,讓你感受到了鄉民的情懷,你將妻兒安置好後,鄉親來送別: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閥即未息,兒童盡東征。願爲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揚天嘆,四座淚縱橫。你哽咽,你揮舞青衫,青衫下,獨留一人。

我多麼希望能夠和你在一起,輔助你走向成功。杜甫,我的胸襟不如你高遠,不如你有才華,這大約是我的不足與缺點。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我也想擁有那種無人打擾的境界,我在哪,也許,會得到更多的才華彰顯。你的命運多麼不同啊,你的情懷,你的報復還未彰顯,你恨他們嗎?不,你不恨,你只恨官場的種種,所以你才選擇去種豆,去體驗那情懷,你也希望沒有違揹你的意願。

我希望在那麼一天,我會和你站在一起,一起談論古往今來,一起談論人文地理,一起掩卷唏噓,在某一時刻,你的魅力不會改變,在菊花的清香中,我讀懂了你,也擁有了那一份彷徨。

在我心裏,無人可以比擬,杜甫。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69

草堂,遠遠的向我走來。認,我更喜歡的李白的瀟灑豪放,可杜甫也是我非常敬重的詩人.時代造英雄,生活在盛唐到衰唐過渡時期的杜甫,是不會瀟灑如李白的.杜甫的詩既有”感時花漸淚,恨別鳥驚心”這樣的詩句,又不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如此厚重的詩句.但總的來說,杜甫是傷感的.他憂國憂民,他借古詠今,他奮力入仕想爲大唐王朝盡一份薄力……

然而,命運是如此的不知眷顧,仕途的不順利逼迫我們的詩人不得不隱居山野.也許選擇隱居,過一種閒雲野鶴般的神仙日子是杜甫最好的歸宿.可當我推開柴門,走進草堂遺址的剎那,我知道自己錯了.這位憂鬱的詩人並沒有真正的出世,他無時無刻不在痛心勞苦大衆的困苦,吟詠着”三吏三別”;他關心老百姓的生活,看到絲絲細雨,竟酣暢地高歌《春夜喜雨》.他心裏想着念着的都是許許多多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但是,他忘記了自己.不,有一首是寫給他自己的.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大風無情地掀翻了唯一可以爲我們詩人擋雨的茅草屋頂.大雨肆意地打下,他憤怒了,於是提起筆憤然寫下了《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我不知道這裏面僅僅是對自然的一種宣泄,還是包含着對自己生活,甚至對社會的一種控訴.

杜甫的晚年是貧苦的.隨時都有倒塌可能的茅草屋,破爛的桌椅,不能叫做牀的牀……這就是他晚年的全部.可是,我們的詩人不管自己的生活多麼的潦倒,自己多麼的瘦弱嶙峋,他還是義無返顧的把自己給了詩.他和詩緊密地融合爲一體.可是,他又不是爲作詩而作詩,他的詩就是他的心,一種最生活的流露.那不是奔放的美,而是實實在在的美——這種美不能讓你陶醉,卻會叫你去思考.如果說李白是超不現實的,那杜甫就是超現實.這樣的美,這樣的人,怎能不讓人尊重?

走進草堂,走進杜甫,我感動於他的種種……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0

他生於河南鞏縣,自稱杜少陵,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百姓,甚至能自我犧牲。他一生都不忘濟世報國,然他報國無門,滿腹憂國憂民之情只能寄於詩歌。

他的一生很苦,很累,很辛酸,也是,哪一個詩人背後沒有發生刻苦銘心的事情。我每讀完一首他的詩都多多少少了解到他所發生的故事,又心疼,又心酸。另他感慨發出的號角,我更是久久不能忘懷,一句句“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使得多少中華兒女明責任,報國家。

當他坐在破爛不堪的茅屋裏,無人問津時,他還在爲別人着想,這又是何等氣勢才能呼籲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越想越覺得難過,爲什麼名聲大躁的他,如此落魄,靜言思,不禁讓我想到“百無一用是書生”那時不只唯他如此這般艱辛吧,他所受的哭定比別人多的多,所以才能頌出這千古名句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悲秋”歷來是文人墨客的情結,但他的“悲秋”也獨獨僅此一份。安史之亂後,他開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間”的生活,從48到59歲去世爲止,一直在外漂泊。“萬里”我看到他歸家無期,欲歸難。秋天的天色肅冷,天高風急,猿啼哀嘯,落葉飄零,無邊無際蕭蕭而下,不盡長江,洶涌澎湃,處處透着孤獨,寂寞。嘆一聲悲詞於他。又更是親朋離散,相會僥然無期,且身患疾病,連最愛的酒都不能喝,人生唯一一樂趣也被抽走,他應該是可悲的。

沒有此生的遭遇,何來那流芳百世的作品,一代傳一代,不洺不滅,也正所謂“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精骨,餓其體膚……”。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1

“渾欲不勝簪”簪的是你的縷縷憂愁;“茅飛渡江灑”灑的是你的絲絲無奈。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認識你。杜甫,你好!

在歷史的長河中,憂國憂民是你永不變的情懷,可我怎麼也沒想到,你的心胸竟如那天空一樣寬廣。困苦、淒涼的境況,本該令人們同情悲憫;而你卻沒有沉淪於個人的悲慘,更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願“得廣廈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此時,我看到的不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詩人,而是一個關心民生的“聖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你在感嘆長安淪陷,雖然山河依舊,但滿目悽然。你雖悲痛萬分,但卻着眼大局。此時,我看到的是一個憂國思家的普通百姓。

無論何時,你都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那個時代的醜與惡,苦與悲,一切都那麼真實。

人人都說你是千年一遇的大文豪,是高高在上的“詩聖”。可在我心中,你是一個關心民生的“聖人”,是一個憂國思家的普通百姓。杜甫,你是我心中永遠的明鏡!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2

俄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於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裏,因爲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我國人人皆知的詩聖杜甫就是這樣一位“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的偉大詩人!

白雪國學課堂彷彿是一部時間機器,每一節國學課都是一次時間旅行,帶領我們穿梭千年的歷史長河,來到每一位偉人的身邊,感受他們的兒女情長,感慨他們的憂國憂民,學習他們的崇高理想,讚歎他們的才華橫溢,佩服的他們民族氣節。

這一次,我彷彿親眼看到了暴風驟雨中的一代詩聖——杜甫。一心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的杜甫雖然是心存高遠,但是不幸生於亂世。在經歷了求官、貶官之後,關中大旱,杜甫爲生存而辭官逃荒,歷時一年多的時間,他輾轉遷移終於到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杜甫一家人終於有了棲息之所,在浣花溪旁建了一座草堂,即杜甫草堂。《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就是在這一座小小的草堂中創作出來的。陰曆八月的一天,天公不作美,狂風怒號,屋上的茅草被捲起來,大雨如注,整個屋子一點乾的地方都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茅草被孩童抱走,自己的被子如同一片冷鐵。這一切,杜甫都無能爲力。然而,即使這樣,他還是寫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般鏗鏘有力的語句,這是從自己切身的痛苦生活中迸發出來的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感情,是詠歌不足以表達的。所以這時的杜甫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感。通過自己的苦難經歷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劫難,“天下寒士”的痛苦。爲自己所熱愛的祖國而魂牽夢繞,放聲大號!

憂天下之憂,樂天下之樂,杜甫一心想改變黑暗現實的理想感動着、影響着千百年來無數的讀者,我也在其列。每當寒秋時節,風雨交加,我就會想起詩聖杜甫。

杜甫,今夜,註定爲你無眠!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3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題記

如果把唐詩比作一支樂隊,那麼,那些滿腹經綸的詩人們每個人都奏出了屬於自己的樂章。陳子昂的悲慨,王昌齡的雄渾,王維的秀麗,李白的飄逸,劉禹錫的清俊,柳宗元的簡淡,韓愈的險怪……但有一個樂章,它時而狂羈豪放,時而沉鬱頓挫,一直在我腦際縈繞回旋。它有時充滿着豪情鬥志,有時人生多艱的感慨,有時是憂國憂民的嘆息。這個樂章的主人就是我心中的聖人——杜甫。

我站在時光的盡頭,望向他。

巍巍泰山,何其壯美!看!他意氣風發,獨立於世,單薄的身軀中滿腔熱血,他對着渺渺雲海,寫下了《望嶽》這首名傳千古的佳作,發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慨,年少時的凌雲壯志,盡寓其中。

靡靡絲竹音傳來,他皺了皺眉頭,心中無比痛恨朝朝只知沉浸在酒池肉林中的紈絝子弟。他不願與朝中奸臣同流合污,可無奈奸佞當道。嘆了口氣,赫然看見不遠處的累累白骨,心在揪痛,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來表達他此時的憤懣。

歲月蹉跎,時光不再,轉眼間,物是人非。曾經繁榮昌盛的唐朝不復存在。國破人亡,山河易主,不知此時的杜甫是怎樣的心情?“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許,只有讀到此句的人,才能明白他的悲痛,他的君主是否爲沒能重用這樣的人才而後悔?

時光流轉,四處漂泊。他早已窮困潦倒,卻仍心繫他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的一生都在爲別人付出,自己身處困境又有何妨。中國的文人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他無論窮達,都心懷蒼生,兼濟天下,何其偉大!

一個人在世上有很多種選擇,高尚或卑劣,清雅或粗俗,博大或狹隘……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而杜甫選擇了前者。

在他的詩,哪裏有灑脫飄逸,也沒有南山採菊的悠閒,也沒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得意,但他有的是滿腔熱血,壯志報國情懷。

杜甫,我心中的聖人!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4

韓愈曾經說過:“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說的便是這詩壇雙子星座――李太白和杜子美。就我個人性格來說,我更喜歡李白,那種自負輕狂。但不得不說杜甫,卻更值得人們敬佩。都說,讀杜甫的詩,就像一杯陳釀,沉鬱頓挫充滿赤子情懷,但到頭來還是隻能嘆一句人生只如此。

青年時期的杜甫同樣意氣鳳發,在《房兵曹胡馬》這首詩中,他寫道:“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所向無空洞,真堪託生死,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也寄託了自己希望橫行萬里的雄心豪氣。青年時代的杜甫正在遊歷大江南北。但他卻與李白一樣也有強烈的功名慾望,可是三次科舉考試都落第,爲了做官,他只能到處請託,不顧對象是誰,寫詩自我舉薦,那段生活苦不堪言:“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他同樣也想致君堯舜,但無奈卻沒有碰到明君。杜甫一生起起落落,在安史之亂時間,杜甫開始在逃難中走向平民。

文章贈命達,魑魅喜人過。杜甫終於得以施展才華。《三吏》,《三別》更是千古明篇!但他自己也面臨着這樣的困難。“癡女飢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杜甫的後半輩子,幾乎都是過着飄泊流浪,寄人籬下的生活,杜甫的這一生活得太累!

不管是怎麼死的,杜甫終究是死了。詩壇一顆璀璨的明星隕落了!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5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傷感;風捲茅頂,卷出思思無奈。

星河滾燙,你是人間理想;皓月清涼,你是人間曙光;人海冷漠,你是人間熾熱;滿眼星河,你是清風滿月;萬世沉浮,你是人間歸途;衆生平庸,你是人間星光;世間無常,你是人間琳琅。

二十四歲的杜甫,落榜後離開長安城,來到山東看望自己的父親。杜甫的少年意氣與胸懷之大被泰山的宏大氣勢所征服,內心不禁心潮澎湃,覺得眼前的事情都變得明朗起來,隨後,一首被世人所銘記的不朽之作《望嶽》誕生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東嶽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舊在。“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神奇自然,造就神秀山巒,同一個靜止的時刻,山南明亮,山北沉鬱。“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我的眼圈。杜甫自己把自己與這些美景融爲一體,才能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啊,原來你也曾年少輕狂……

杜甫的身上總是昂揚着一股凜然正氣,自己穿舊衣,住茅草屋,卻還要關心天下的寒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少年有志於輔佐君王,興國安邦,可這個紙醉金迷,政治黑暗,諂人橫行的時代無情地粉碎了你的少年夢。“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無疑是一面鏡子,一面映照大唐帝國的明鏡,你照出了那個時代醜惡的本質,一切都是那樣真切。

同李白一樣,你鬱郁不得志,但你卻同李白不一樣,沒有李白的那般家境。穿過歷史長廊,你的身影永遠定格在那裏;回看青留史上,你的名字永遠被世人所銘記。杜甫的身影照耀在詩壇之上,化爲一顆明珠,留在詩壇的璀璨東方!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6

我睜開眼睛,望着那下面的城池,人民安居樂業,不久有名的詩人在美景下作詩,笑聲迴盪在長安城上。

我詫異想:我穿越了,可是真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下一刻,景色一轉,長安淪陷,國家破碎,戰火焚身。春天來了卻人煙稀少,草木茂密;人們各奔東西,悲苦聲在長安城,久久不散。長安城內一片死寂沉悶,悲愁淒涼的氣氛在空中蔓延,包裹住了整個城池。一個身着灰衣的身影,站在淪陷區的一處高地上,他目睹了這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深情的沉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一驚,那不是詩聖,杜甫的《春望》嗎?我繞到那道身影面前,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他真的就是杜甫啊,我頓時震驚不已。一看到他,我頓時爲他感到惋惜,多年前還是一個青年的他,充滿着浪漫與激情和對未知的期待,不禁想起了他青年時所創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而多少年後,卻因不務朝政只好酒色的君王而埋沒了杜甫的才華。而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因長安城的淪陷,晚年的杜甫隱居在竹林,生活對他來講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指望,因爲他沒有機會再去實現他的理想了。深秋風捲走了屋上的茅草,屋頂漏雨,杜甫合上雙眼爲天下無數百姓祈討,讓他們可以不再因安史之亂造成的傷害而漂泊不定,不再受寒冷的侵擾。他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我很不解,爲何杜甫可以在那樣的情況下,還能擁有悲天憫人品質,雖然需要多大的情懷啊!眼前淒冷的景象一昏,入耳的是一陣清脆的鬧鈴聲,我坐在牀上回想着剛剛的夢,想到杜甫那憂國憂民爲天下老百姓着想的情懷,雖然我現在做不到,但我們用學習來證明,我是一個有情懷有擔當的人。加油,你一定行的!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7

我以一個學識並不廣的中學生的眼光中看杜甫。想起杜甫,我就跟着回憶起兩句話。第一句是在電影裏聽到的:聖人,其實也是人,只不過他做了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所以他成了聖人。

第二句便是人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我想,這兩句話用了杜甫身上在貼切不過了。小時候,媽媽給我一本唐詩三百首,讓我背其中的詩,有一大部分是杜甫的,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背這麼多無聊的詩呀?我要看哆啦A夢!”媽媽也不生氣,笑着摸着我的頭,說道:“乖啊,好好理解好好背,以後很有用的,背完了媽媽給寶寶棒棒糖吃。”“那有什麼用呢?”“乖乖地背啊,以後就知道了。”於是我對杜甫的詩報以美好幻想,乖乖的揹着。隨着年齡慢慢增長,聽了看了許多關於杜甫的詩,故事,覺得他是那麼遙遠。細讀後,又覺得我每天都在用他的道理。就如孔子一樣,形象似乎是那麼高大,有時卻又發現他就在你身邊,指導你做人、做事。打個比方,當讀的書越來越多,便能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但顯然,我讀的書不夠多,所以文章並不很好。

當春天綿綿細雨拂過時,然們會付上一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諸如此類,還有許多。讀杜甫的詩,就像看一部紀錄片,真實地刻下了當時人民的生活。所以我有時跟同學開玩笑,例如:紀錄片《石壕吏》,製作人:杜甫。也許,就像媽媽說的一樣,年齡大了,理解就越深,運用就越多。正如魯迅先生說的:“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象生活在我們堆裏似的。”也正如臧克家先生評價魯迅一樣:有些人死了,他還活着。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78

我無法想象,你的身軀如何扛起苦難;我無法想象,疼痛是如何讓將你摧殘;我無法想象,你的意志如何撐住自己;我無法想象,你的文字如何綻放瑰麗;我無法想象,你的生命如何找尋載體……我的無法想象,是因爲你的存在,是一個悲美的奇蹟。

也曾苦於奔波,也曾疲於失落,迫於生計,你還是選擇堅持,哪怕不擇手段,哪怕受盡委屈,哪怕盡失尊嚴,嚐遍苦楚,朋友做你的支柱,痛也無悔!於是,痛苦也要在你一代詩聖身上尋找深度。上天賦予你不起眼的軀殼,你卻滿載山川,風物,喪亂和愛,孤獨寂寞的一個人活出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是苦澀的,是心酸的,是讓每個有良知的人不忍垂淚的。可是,彷彿聽到了你在耳邊的呢喃:這個時代最苦澀的是百姓,最心酸的是百姓,淚水,不要流給我,而是那被鞭策被殘害的百姓啊!

這,就是你,即使在生命的懸崖也要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偉大的杜甫!歷史,輝煌也好,滄桑也罷,與你相比,也只是一段插曲,不是你的心裏容納不了太白的豪情,不是你的心裏不渴望獨立於世的飄然,只是因爲在人生的高峯中,你的頭是低着的,看到的是羊腸小道迂迴,看到的是深溝陰暗幽深,看到的是民不聊生,如何瀟灑一笑?如何飄飄於世?是因爲你的良心!如果說,生命的安排無可逆轉,而你,卻用了最好的態度迴應。

時代的冷酷,卻挑中了這樣的你,受盡折磨,然後用乾枯的雙手去蘸起這世界上無比的悲哀,混進自己的淚水,混成一渠永不斷絕的生命的洶洶大波。千百年後的我們,也被你渲染,映出內心的自己,尋找真正的自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