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學習弟子規心得(精選23篇)

心得體會 閱讀(8.53K)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習弟子規心得(精選2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弟子規心得(精選23篇)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還有一句印象較爲深刻的“心眼口,信

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麼明白,於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要應爲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比坑定寫信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範,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爲時間多餘,等期限快到了纔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規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

原來是這意思。看來,《弟子規》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 ,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時,我在寫作業時經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打開

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後發下來,我打開本子,上面寫着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句,我高興地說。看來,只有認真仔細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裏還有着許多“規矩”,等着我們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2

這個學期,我們去二中聽取了老師給我們講解的講座,獲益匪淺。通過誦讀和學習,方知道《弟子規》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卻蘊含着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創造和諧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見解、聖人的見解,是做人的標準。“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爲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我記得我的父親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在我們做子女的心中就紮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們姐弟之間也非常友愛,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後讀過有關傳統文化的一些書籍,覺得裏面的東西很好,但現在看來當時瞭解得只不過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們學校推行《弟子規》的學習以來,我纔有幸聽到老師講《弟子規》,明白《弟子規》是十分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聽過老師講《弟子規》,我才明白自己的過失是如此之多。但是,我能有機會開始學習中國聖賢的學問對我來說畢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了。“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萬事開頭難,有了開始,能夠步步精進,就可以接近或達到聖與賢的德行和智慧了。

我很感恩師父和老師,感恩古代先賢的慈悲和智慧。要報佛恩、報師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範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爲,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服務於一切,貢獻自己有限的力量。如果有機會一定將聖賢書介紹給每一個人,並將這些聖賢先人的智慧傳給小孩。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3

《弟子規》是一本教育我們立身、做人、處世、學習的道德規範的書。《弟子規》裏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對我們與人交往,培養良好的品質有着很大的幫助。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當我讀到這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麼明白,於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

讀書時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外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要因爲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內容,而東翻西閱,必須定下心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時要有規範,讀一本書,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爲時間多餘,等期限快到了纔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計劃,計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原來是這意思。

以前我在學校圖書室辦了借書證,借了一本書,結果雙休日吵着要媽媽帶我去放風箏,媽媽只好答應了我。放完風箏回到家,剛好表姐來我家,又和表姐美美地玩了一天。等表姐走了,纔想起了借的書週一要還,囫圇吞棗地胡亂翻看完了。

週一早晨該我彙報課外閱讀時,我東拉西扯,牛頭不對馬嘴,好不容易熬過了3分鐘。那3分鐘,我沒看到同學以前羨慕的表情,沒聽到以前熱烈的掌聲,我難受極了。

不知怎麼走下講臺的,只記得老師摸了下我的頭,什麼也沒說,但我懂其中傳遞的語言。自從學習《弟子規》後,我明白了“讀書時要有規範,讀一本書,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爲時間多餘,等期限快到了纔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計劃,計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

《弟子規》中的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去學習,研究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弟子規》裏還有着許多“規矩”,等着我們去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理解,更好地體會。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4

寫下這個題目,我首先想起我送兒子到慈明學校時的情景,兒子說:“媽媽我不想在這兒上學。”沒和兒子說,在我心裏也是這樣想的。我告訴兒子:“我們既然千里迢迢的來到了慈明學校,連考試都沒考,不是白來一趟了嗎?等到考完試再做決定吧。”就這樣兒子通過了考試,看到老師都很可親,最後還是把兒子留在了慈明學校。回去的路上,女兒看哥哥沒有一起哭着要哥哥,我也流眼淚,因爲當時我對慈明學校一點都不瞭解,也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兒子是我媽媽帶大的,我媽也說我這麼狠心把兒子送那麼遠去上學,說他還是個孩子。

慈明學校和其他學校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花費財力和精力讓家長學習。後來我才明白,慈明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纔是最懂教育的,因爲只有讓家長受教育了,明理了,才能真正的做到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剛開始我也沒有太用心的`去學習,至到有一次我在慈明學校聽了李老師講解的《了凡四訓》,我才意識到經典的重要,那次從學校學習回來,我和女兒就開啓了讀經之旅,從《弟子規》開始讀起。聽李老師講解《弟子規》,一段時間學習後,我發現我家裏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我們遇到煩心的事兒,總能用經典的話來化解。我未成長大的女兒經常用《弟子規》上面的話勸誡爸爸不要喝酒,她說;

“爸爸,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爲醜。”有一次隔壁小男孩和媽媽頂嘴吵架,她聽到跑去說:“小哥哥,父母命,行勿懶。別和媽媽吵架。”先生雖然不讀書,但也告訴我,現在的心不像以前那麼煩躁了。他看到兩個孩子的變化。就和我說:“我們就少掙點錢吧,你別幹活了,把家裏面收拾好,陪着孩子讀經典學習吧。”我的兒子在學校裏受老師的關愛和智慧引領變化也很大。尤其是有孝心了。今年暑假裏,我腿疼了十幾天,當時先生去外面幹活,家裏面的家務買菜洗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全是兒子帶着女兒做的。上次國慶回來看到我說他爸爸。他和我說:“媽媽,你經常和我說爸爸幹活很辛苦。你和爸爸說話柔和一些嘛。”以前看兒子總喜歡哼流行歌曲,我怕孩子崇拜明星,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的孩子都崇拜明星,而不是科學家或是爲國家做出貢獻的人,那麼對於我們小家和國家都是非常危險的。上次兒子回來,我就故意問他:兒子的偶像是哪個明星啊?兒子說他從來沒有崇拜過明星。我看他在手機上經常看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向錢學森,鄧稼先的故事,和一些軍人的故事,看到感人的地方,還會和我一塊分享。這點我很欣慰。其實孩子長時間在學校裏也會有一些想不開,也不想和老師說的話。上次兒子國慶回來問我一個問題,他說:“媽媽有一次吃飯,有三個同學最後吃飯,食堂阿姨就把剩下的蝦每人分十幾個,給他們三個吃了,結果被老師看到了,說了那三個同學,最後還罰三個同學每人寫1000字的檢討。老師是不是錯了?”我說:“老師沒有錯,學生錯了。”兒子和我爭辯說:“是阿姨給他們吃的,不是他們要的。”我想了一下說:“《弟子規》前面四句話是不是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老師和父母的心是一樣的,所以老師沒有錯。”我的回答似乎讓兒子不接受。他又問我:那人販子是不是也是爲人父母,那人販子是不是也沒有錯。我沒有生氣。告訴兒子:“人販子雖然是爲人父母,但是他沒受過聖賢教育,他是個糊塗的父母。你聽過張良履鞋的故事。張良三次受辱爲老人穿鞋,老人才把兵書給張良,那是考驗張良呀。你們現在就像溫室裏面的花朵一樣,經不住的一言一語的批評,到社會上怎麼辦?你們都看不出老師的智慧,老師是希望你們現在經歷一點委屈,以後才能經得起大風大浪呀。是愛你們的心。沒想到你們才這點水平。”這次兒子愉悅的告訴我:“媽媽我知道了。”這次開心的對話,讓我們兩個都有所領悟。要是以前兒子這樣問我,我雖然不會說老師的不好。我肯定會搪塞兒子。現在有了聖賢經典做指導,很多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慈明學校的宗旨是一人上學,全家成長在我家得到了印證。感恩偉大的古聖先賢!感恩李老師的諄諄教誨!感恩慈明學校給我學習的氛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5

《弟子規》一共分爲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八部分。總敘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後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裏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爲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衆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餘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爲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寒假期間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爲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爲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質和量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爲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爲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深知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醉爲醜。

記得聽過一段經歷一個人去找工作,可是面試時,面試官一擡頭,就看見一張素面朝天一張無精打采的臉,說你的形象和簡歷完全不相符,我拒絕繼續向你在提問,就這樣她錯過了這次面試的機會,我覺得一個人的形象不一定讓你成功,但是一個失敗的形象一定會讓你失敗。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衣貴潔、不貴華也許是對生活一種質樸的'態度,對物質的一種自制,其實我覺得幸福挺簡單的不是吃好穿好,而是沒病沒災,不是你存了多少錢,而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是你開的車有多豪華,而是你平安到家,不要總是貪圖享受,要爲別人着想,先做一個正直的好人,然後在做一個成功的商人。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其實做人和吃飯是一樣的,吃飯不能吃過飽,吃個七八分飽就可以。做事情也是應該這樣子,都不能夠過分,凡事懂得留有餘地,留有餘地才能夠長久。說話也說得很過分,不能給人留有情面,不能留有餘地的,往往都不能長久。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醉爲醜,現在生活壓力大吃飯喝酒應酬多,在家再三叮囑少喝點酒喝多了對身體不好,不喝不喝喝着喝着就喝多了,說話語無倫次走路就像一個不倒翁搖搖欲墜,回到家中伴着家人的嘮叨入睡,你不知道那份嘮叨裏有多少擔心和牽掛,少喝點酒爲了健康爲了安全爲了你的家人。

大家都是學習《弟子規》的人,我們都是學習聖賢教育,學習道德文化的人,我們就應該去幫助別人,傳播文明,傳遞愛心,傳遞正能量!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7

弟子規是聖人的教導,這本書教育我們要尊敬長輩,團結同學,認真學等等。

學《弟子規》之前,我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但學《弟子規》之後,我認真反省了自己。

在各方面我都存在缺點,例如“孝”“餘力學文”“出則弟”等我都有很深的感觸。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你時,應快速回答,父母交代的事情也不要偷懶。一讀到這兒,我就深感愧疚,平日裏,父母喊我,我也要拖個老半天。父母交代我做事,有時也會偷點小懶,甚至不做,讀弟子規後,我一定尊敬長輩,認真完成長輩交代的事情。

“團結就是力量”既然我們有緣分分到同一個班,就更應該團結一心。《弟子規》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和同學團結,把同學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對待,可是我們有誰做到了這一點呢?我想很少吧!不過現在改正並不遲,如果我們想在一個優秀,團結的班集體中,就請你做到了這樣一點吧!

時間流逝飛快,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很容易從年輕到老了,珍惜此時吧,“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啊!也許你覺得時間過得並不快,但他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從你手中溜走了,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用寶貴的`時間來學知識。

《弟子規》值得我們學的還有許許多多,其中的人生道理更值得我們去領悟,去學,感悟它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8

這個月我們主要學習了《弟子規》中的—泛愛衆—部分。通過這個月的學習讓我懂的了以下幾點:

1、人和人都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以我們不能鄙視任何人,也不能因爲某一個人有財有權有勢就去巴結他,我們大家應該互敬互愛,相親相愛。現在的有些孩子們就特別有這種歪風邪氣,天天比自己家裏多有錢,比自己穿的名牌衣服等等,其實孩子就是要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們的內心是空虛的,是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

2、一個人受人尊敬不是因爲他得容貌好看,而是這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才能,德行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有才有能力的人,人們在和他相處以後會更加欣賞佩服他的處事能力。我在外面工作時遇到同事特別有能力的我們就會主動稱呼他爲老師,這就能看出一個人受人尊敬不是他所在的位置和他如何能說大話而是他的內在才能。

3、當你有能力而別人沒有這種能力時,你要無私的奉獻去爲衆人服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對於他人的才能,應當學習欣賞讚嘆,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不要喜新厭舊,不管是人還是物。別人正在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使其分心,當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說話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父親經常告訴我:不要吝嗇你的讚美,也許你的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語言就能成就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

4、別人的短處,不要去揭穿,對於他人的隱私,更不能去和別人說。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等於自己在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相反宣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作了一件壞事。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5、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要讓他人做事時,先要反省問問自己:“如果換作是我,我願意嗎?”,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時時想着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爲懷把它忘掉,不開心的事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處罰自己,苦惱自己!至於別人對我們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俗話說:滴水之恩乃當涌泉相報。我家昨天把地裏種的姜刨了,今天給親戚朋友都送一些,婆婆說讓我把好的留着自己吃不好的送人就可以了。我說要送就送好的,不然就不送。婆婆不高興了我就不吱聲了,然後偷偷把好的一份一份包裝好,今天都給送出去了。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別人給你送東西都是不好的你會怎麼想,雖然我沒能說服婆婆但是她知道以後也會理解我。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9

王陽明先生的龍場悟道向同學們提出了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四事教條!

立志,學,必先立志,則不如不學,一生勞苦,無成亦無益!立聖人之志,必先求其方,一去私慾,心才純,心存天理,即是存良知,先從覺悟開始,再學古訓,以聖人爲師,專心正意勤學,對聖人之言,要深信不疑,即爲尊師重道,才能學期精髓,不慢其先生,恭敬之心才能得以彰顯,得到利益!

求存天理之方,當從心上下深功夫,不做表面文章,不是以飢者求飽,寒者求暖,病着求俞,暗着求亮,跛者求行,這都是短暫的小目標,而不是立志,立志乃是立命。我們要立真志,真立志,立長志,立什麼志,有什麼命。孔子曰,十五志於學,就是指我們一生爲什麼而學,學什麼,一生的命運向何處去呢,直至70歲的不逾矩!!雖說是一個及其漫長的過程,但是立下志,就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命之有續,才爲君子也!我們未來的成長路上遇到各種困難都不能打擊我們的求學求聖的意志,因爲我們已經立下堅定的志,織不利則一事無成,不立志,則人之私慾難除!

古之聖人用很多詞彙去釋義勵志之學,而後成就成名!我們當一起爲榜樣深信不疑,就能事半功倍,速達彼岸,人生之巔峯之輝煌需要我們“夫道一”!

從貫穿半生,立志尤爲重要,從今而後,定當加倍努力,學聖賢之言,行聖賢之意,時時反省自己,建設心靈品質,開發心靈本有的無限的寶藏,讓自己的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有所提升,這也就是先喚醒自己,讓自己內心走向光明,才能去影響他人,喚醒他人!通過學習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於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喚醒大我併爲世界做出實質性的貢獻,依道而行,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纔是當代我們年輕人的使命,這樣的人生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在致良知的路上,我會堅持學習堅持走下去,不斷的明心,淨心,開發心中本有的寶藏,成就舒展的生命和精彩的人生!我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都能擁有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從現在開始,我們一起做有良知有正能量的中國人,成爲祖先的榮耀成爲民族的榮耀!!!

文字脫俗!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0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我學了“首孝悌”這一段,感悟很深。

首孝悌,是告訴我們要孝敬與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連這都不懂,就不可能尊重朋友、同學等在生活中幫助過你的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告訴我們:父母叫你時,不能慢吞吞;父母讓你做事時,你就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偷懶。到這裏,我很內疚,因爲我在三年級時(現在也有),媽媽要求每學課後要聽寫英語。那時的我總是慢吞吞地,很不情願,或想辦法脫身,甚至哭過。可是媽媽緊抓不放,堅持每學課後要我聽寫英語。正因爲這樣,在三年級英語期末考試考了100分,才知道媽媽的用心良苦。可是在四年級時依然不怎麼情願聽寫,分數下降了,可是我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媽媽只好隨便我,什麼時候自願就什麼時候聽寫。學了《弟子規》後,覺得自己對不起媽媽……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意思是:自己的身上有傷時,自己的親人會非常擔憂;而你的`道德有“傷”時,親人的臉面就都被丟了。我在深圳時,不小心摔破了頭,媽媽被嚇得臉色蒼白。媽媽送我到醫院,邊哭邊送我進手術室……。讀了《弟子規》“入則孝”後,聯想那時的情景,真正理解“身有傷,貽親憂”這句話的意思。

《弟子規》是中華文化的經典,它正以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炎黃子孫。當古老的鐘聲再次響起,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這美妙的文化經典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1

爲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我校響應教育局的號召,全校師生進行誦讀《弟子規》,學習聖人經典,傳承民族聖人經典文化的讀書學習活動。全校上下、師生之間、班級之間,處處呈現出學習、誦讀、力行《弟子規》的情景。現在,學生誦讀學習《弟子規》的情景給我們的校園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它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就充分體現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事孝爲先”,可見,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都是古人總結出的經驗。而《弟子規》則給出了系統的準則“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如果能夠把這些都落實到行爲上,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更加融洽,整個社會都會更加和諧。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則警。”只有懂得時刻反省自己,規正自己的`人,纔可以使其自身有長足的進步。這才應該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弟子規》講述的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我們學習古聖賢經典文化,是教育學生從國小會爲人處世的根基。學習弟子規優秀心得體會。學習《弟子規》,不光要會誦讀,重要是能做到,並且長期堅持,最終把它作爲我們生活中的的行爲準則。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2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閱讀《弟子規》,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爲學生的規範,它雖然簡短精悍,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文明的靈魂,讀起來朗朗上口,直入人心。這是聖賢之人都應刻苦學習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是學生文化的瑰寶。

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它教育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還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還有餘遐,更應努力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徜徉在《弟子規》的世界中一天天成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讓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行動緩慢,父母的命令也要聽入耳並且服從。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懂得孝敬長輩,反而還是長輩對我們百依百順,這種行爲是極其錯誤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長大,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孝順。

我連續兩次參加過學習舉行的《弟子規》背誦比賽,我有了一個更多時間去誦讀,更深刻去理解《弟子規》的過程,這使對我《弟子規》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它也成爲了我的行動指南,將一直伴隨着我一路成長!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3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

因爲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

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讓父母爲我們而感到自豪,做到這些也算是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

“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

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讓自己有改過的機會。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

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比如我上學期間學習是爲了應付各種考試,參加工作以後,好像一下子就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開始爲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幾年,一直都不怎麼開心,在這個大千世界裏,想到的是爲什麼別人比自己過的好,感覺心裏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沒有努力奮鬥過覺得活着很累。

現在通過學習才知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自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取得什麼樣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麼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做爲自己的人生目標。

把自己的青春夢想和對工作的熱情獻給我熱愛的工作事業,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4

《弟子規》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童蒙養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學生的一劑良方。這次有機會去南京學習傳統文化,我受益匪淺。我的體會是:《弟子規》能治社會百病,能給千家萬戶帶來幸福,真學真幹真受益,誰學誰受益,早學早受益。

20xx年XX月,我校正式推行學習《弟子規》,學習《弟子規》的活動雖然開展起來了,但是,如何學?真學真幹,還是學不幹;教師先學,從我做起,還是隻叫學生學,自己不沾邊等等卻是是我校學習傳統文化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弟子規》能治社會百病,能給千家萬戶來幸福,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千真萬確。這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還是假想,想的厲害不厲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厲害,那就必須真學真幹。所謂真學,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習,恭恭敬敬地學習聖賢人地教誨;所謂真幹,就是真力行,真實踐。只有這樣學,這樣幹,才能真受益。

在學習期間,來自北京的一位年輕小夥,由於父母不和,導致家庭關係十分緊張,使他和父親之間產生了許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嚴重傷害父母的事。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應有孝順父母之心,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智,對他觸動很大,在大會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頭表達他對父母的懺悔,場面十分感人。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個家庭,這也是學傳統文化的好處。

人們認爲現在的孩子難管難教,真讓人發愁。尤其是學校老師面對開學的壓力,往往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禮記、學記》指出:“建國君民,教學爲先。”這是治國的根本。中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爲本,德育爲先,這完全體現在《弟子規》一書之中。我校自從推行學習《弟子規》老師和學生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在真學真幹上還力行不夠。比方學校安排每週六全校教職工必須參加

《弟子規》學習,我們摸着良心說說我們抱怨過沒有!我們是被“必須”限制而被動在學習,我想抱着這種心態學習,肯定收穫不大,甚至沒有收穫。學習《弟子規》重在踐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老師必須先做到,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爲學生做榜樣,因爲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一定要以身作則,真抓實幹,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真學真幹。願我們共同努力把海天學校學習《弟子規》的活動推向高潮。)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5

參加爲期4天的培訓班學習後,聽了許多老師的分享,聽了很多有智慧的老師的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我想,這一切,最初起步的基石皆在於《弟子規》的學習與力行。很多人說《弟子規》裏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曉,我很是羨慕,因爲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才真正懂的。《弟子規》啓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靈。學校推行和落實《弟子規》也快一年了,這一年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思想昇華的過程。起初我不知道《弟子規》的魅力,也不知道弟子規所講的是什麼。開始接觸的時候我也很茫然,壓力更大的是我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去貫徹學習弟子規,所以越學越覺得很煩,越到後面我面臨的壓力越大。不知道到底是要堅持還是放棄?

而在繼續不斷深入學習《弟子規》後,我的這一切的困惑慢慢都解決了。在這裏,我找到了人生的座標和方向,通過學習《弟子規》,我還了解了許多禮儀,懂得了許多做人道理和與人相處的原則和一些技巧,最主要應該做到誠信、友善、博愛相待,尊敬師長,尊重周圍一切人。要坐有坐像,站有站相,做到“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同事還是朋友,相處久了,避免不了有小小的'摩擦,要善於溝通,如果你處理得當,就會化干戈爲玉帛;反之則矛盾加深,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交友必須以誠相待,相互幫助、體諒、支持和鼓勵,做到“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否則,“損友來,益友卻”;朋友有錯,不能只記着討厭人家,即使討厭也不要討厭得過了頭,因爲“嫉之甚,禍且作”,真誠的人就會友好地指出,否則“過不規,道兩虧”;即使是朋友不對也要寬容對方,要齊心協力最新精品推薦地去做每一件事,不要互相依賴,推卸責任,更不能互相猜疑,做到相互照顧共同做事。

《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文化和思想,它不但教會了我們如何爲人處世,如何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友愛兄弟和同學,它還教會了我們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弟子規》像陽光一樣,給倫理失綱、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指引了一條光明之道。尤其是作爲一名技工學校的教育者,我們更是任道而重遠。教育者的使命是關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文化,更要教會他們做人。

弟子規與我們同行,我們要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們要堅定信心,持之以恆,做好自己,影響孩子,最終達到正己化人。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6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只有懂得時刻反省自己,規正自己的人,纔有長足的進步。這才應該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希望能給孔子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形成及發展影響是最大最久遠的,孔子不僅用他的言行教育着他的弟子們,同時也給我們後人們留下了深深的教誨。

爲了繼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幼兒園組織全園職工學習《弟子規》,在初讀《弟子規》時,覺得應該是孩子要好好學習的書。但通過初讀《弟子規》書中的入則孝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對照自己,想想自己的父母,雖然自己已經很孝敬爹孃,細讀《弟子規》後,總覺的我們以後還應該做到即時父母沒有呼喚自己時,也要常常回家,多做家務事,去聆聽父母的教誨,與父母說話時和言悅色,聲調柔和不要嫌父母嘮叨,因爲自己也有老的一天,還要做到爲父母着想,關心父母的健康,定期帶父母體檢,對父母的喜好要做到了如指掌,及時過問父母的生活和開心的事情,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讓父母爲自己擔心,多做讓父母高興和順心的事,及時爲父母做事。想想父母對自己的呵護,從初生到成人,付出的辛苦真是一言難盡……當我們自己爲人父母之後,纔開始去體諒父母,知道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不圖任何回報的,做爲父母的子女我們爲父母做任何的事,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做子女的本分。

所以說:“對待父母我們不能有任何的藉口,忙!忙!忙!”要學會及時的關心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的疾苦和需要,讓父母感受到兒女的關心和溫暖。在與同事相處時,要做到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在與長輩相處時要有禮貌,講禮節,做到關心幼小,尊重長輩,尤其是遇事不能急躁,耐心對待任何事情,做人做事要誠實守信,誠信待人,在工作,學習中要努力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同時,還要多利用業餘時間多讀有益於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書籍,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自身素質、充實知識,將中華傳統文化落實到行動中。

我們要用孝心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讓“百事孝爲先”成爲每個人的行動,教育子女延續古人的優秀傳統文化,把《弟子規》發揚光大,讓中華兒女在孝敬父母的同時,學會感恩,學會報答,學會孝敬社會,知道如何做人的道理。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7

我校近期開展了學習了《弟子規》的系列活動,初次接觸《弟子規》,我認爲和女兒幼兒園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啓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爲然。認真學習研讀後,。使我對所學習的《弟子規》有了新的認識。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好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着做人的真理,對於指導教育少年兒童生活和學習,培養學生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養成良好的習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我們成年人也有着重要的意義。

《弟子規》主要是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博愛的精神、正確的讀書方法。時過境遷,歲月流逝,書中所講的內容也許同我們現在的時代形勢不太一樣,但書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何使自己的學業有所成的精神卻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弟子規》的總綱領是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弟子規》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基礎規範。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爲人處事。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而一個人如能懂得做人之道,不但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在家庭方面也能得到幸福美滿,子孫也都可以興旺。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爲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我們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很重視禮儀的教育,可現在的社會,禮儀已經被人們所遺忘,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樣孝順父母,體諒父母。怎樣尊重長輩,怎樣尊師重道。有的只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神聖不可侵犯。有的學生,在班級裏以自我爲中心,不能容忍別的同學,行爲極端,極富攻擊性。作爲一名國小老師,我們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之外,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父母敬,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告訴我們,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讓氣、傷心等等。

讓我們認真學習好《弟子規》,深刻領會《弟子規》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學業有成的人。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範自身的言行,指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培養學生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8

我從書本中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名言,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高爾基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了。

有一次期會考試的前一天,語文老師佈置回家認真地看一看書,我回到家裏以後,不但沒有讀書,而且還沒有把作業寫完。我這時想:反正試卷上考的都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我都會,就不用讀書了,於是我就這樣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牀了,到了學校後,我把書包放在座位上,我就藉着去廁所的名義在樓下玩。直到校長在廣播裏宣佈考試馬上開始了,我才急匆匆地跑到了樓上,坐在我的座位上準備考試。

監考老師把語文試卷發到了我們每個人的手裏,我就滿懷信心地把我的名字寫在試卷上,前面的半頁做得挺順利的,但是到了課文理解題,就出現了我不會的題目,後面一頁的課外閱讀理解,我更是讀不懂了。我絞盡腦汁纔想出了一兩題的答案,我懷着沮喪的心情把寫完了之後,把試卷交了。

幾天後,語文成績出來了,我一看,大吃一驚,我居然才考了81.5分!我心想:怎麼辦,怎麼辦!媽媽一定會揍我的!放學的時候,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裏,媽媽見我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就問:“怎麼那麼不高興呀?”我啞口無言,只指了指書包,“噢,是不是沒有考好呀?”媽媽嚴肅地問,我點了點頭。

我就把試卷拿出來,讓媽媽看,媽媽看完後,語重心長地說:“你錯的都是文章的閱讀理解題目,以後多讀一讀書吧!”我說:“好的,我記住了。”

從那以後,我寫完作業就複習學過的課文,預習沒學的課文,如果這兩項任務都做完了,還有時間的`話,我就再讀一讀課外書,看到好詞好句就摘抄下來,我相信如果我一直保持這樣的學習態度和閱讀習慣,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果然,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我的語文成績又名列前茅,再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98分,我非常高興。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讀了這麼多書,從裏面得到的知識使我進步,我領悟到了書籍果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19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着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

須順承”俗話說:“百善孝爲先”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古人說;“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敬他的雙親,視爲禽獸所不如。是啊!小烏鴉還會把食物留給父母吃,小羊羔吃奶水後,還會跪着向母羊表示感謝;一個懂得做人的人,不僅要懂得好好學習、誠實守信,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所以,人們常說,一個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壞也壞不到哪去的。是誰給予我們的生命?是誰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又是誰把我們撫養成人,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美麗、可愛的世界上。特別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的。

自從我們來到這人世間,父母又要給我們換尿布,餵我們吃飯,教我們學說話,學走路。如果有人問我的啓蒙老師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父母!”等到大一點,父母就教給我們一些道理,送我們上學,讓我們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還要給我們零花錢。可我們卻不知好歹,亂用零花錢,一點都不瞭解父母的心思。當我們做錯事惹父母生氣時,父母就會教育我們;當考試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就會獎勵我們;當衣服弄髒時,是父母用雙手把它洗得乾乾淨淨;當我們考試考砸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下次再努力;當我們……

父母給我們實在太多太多了,乃至我們以爲他們心中沒有我們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侷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20

從本學期伊始在學生和教師中,掀起學習《弟子規》的熱潮。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做法和體會。

一、對《弟子規》的認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爲《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弟子規》一書內容簡明通俗,不談空洞理論和教條,而是教導基本的品德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應有的禮節。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着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生活如同行屍走肉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麼?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爲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爲規範。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爲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爲,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幾點做法。

①以自己先學,帶學生跟着學,不懂的字句問語文老師或上網查資料,課間或班會課與學生交流討論,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對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平常沒做到或沒意識到,現在怎樣做等,對照《弟子規》一書,哪些沒做到位,或還需改進的學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②學懂了要求會背誦,可以在跑操時一邊跑一背,既培養、鍛鍊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跑出節奏,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幾點感受。

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①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爲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係,其實做爲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心靈淨化了。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爲學生做好表率。

③覺悟增強了。學校發起《弟子規》教學活動就是讓我們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通過學習來提高每同學的思想修養和道德素質以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充分保證執行能力,爲創建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乃至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通讀了《弟子規》,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裏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讀完《弟子規》後,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範人的行爲,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啓示。作爲黨員,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後,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閱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黨的'宗旨是爲人民服務,作爲一名黨員,要多傾聽羣衆呼聲、接受羣衆監督、尊重羣衆意見,真正做到“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權爲民所用。”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爲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閱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並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21

光陰荏苒,驀然回首,來我們公司已度過了十個歲月,也意味着學習傳統文化已有十個春秋,回首過往,這是一個學習和改過的心路歷程。人生活到老學到老,記得剛開始學習《弟子規》時,充滿激情,見人就說《弟子規》好,生活中卻體悟不深,在對照經典時,似乎一無是處。多年來在老師的引領下,也取得了一些進步,在此與大家彙報自己的點滴心得。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適者生存,不學習意味着被淘汰。2008年6月,當時我們是第一期德藝書法師資班,號稱“天下第一班”。班上同仁在各行各業都小有成就,加上各位同仁學習傳統文化已經有些年頭,自己卻是一個門外漢,與大家的差距自然不言而喻,爲了不掉隊,當然需要倍加努力。

自知基礎差,唯一的辦法只有加倍用功學習。加入傳統文化團隊前,休息日早上六點起牀已經很早了,在這個學習型的團隊裏,大家起得都特別早,有五點不到就起牀的,甚至有三四點起牀的。對於這種作息,顯然是一種挑戰,逐漸也適應了這種早起的生活習慣。要想趕上大家的步伐,平時除了早起,還要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正常的課程除了要專注學習,還要利用平時零散的時間。中午大家在享用午餐時,自己規定15分鐘內用完餐,回到宿舍休息20分鐘後繼續學習。晚飯、洗漱後,也是如此。就這樣充實地學習了三個月,學習進度也開始跟上大家的步伐。

學習四個月後便開始進入工作的狀態,當時被派往內蒙古東聯藝術學校,承擔書法教學及學生生活管理工作。工作以後,自我學習的時間已經很難保證,而學生書法的學習進度在不斷地往前進,老師自身的提升沒有跟上,將無法帶領學生繼續往前學習。好在前面四個月早起學習的習慣還一直保持着,可以利用這點零碎的時間,進行自我的提升。當然假期更加不敢鬆懈,在家埋頭苦練。

2009年6月回到公司,因工作需要,其他同仁相繼被派到其他單位開始工作,而自己則有幸留下來邊工作邊學習,讓自己的書法有了進一步的提升。2011年自從長期書法班開班以來,加上其他工作內容的.安排,一天下來,已是筋疲力盡,其間也很少有休息日的安排。長時間的持久戰,讓自己身心疲憊,不知曾幾何時,早上已經起不來了。自我的學習提升,也成了自己心中最糾結的一個難題。

因爲學員每天一個進度,而自身卻停止不前,這也直接影響到學員的進度。早上6:00以後到晚上休息,這一段時間都不是屬於自己的,而自己書法專業的技能還需要得到進一步提升,時間從何而來?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先生《勸學》一詩讓我找到了一條光明大道,詩的內容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古人可以做到三更眠,五更起,我輩不如古人,更當加倍努力,又何不效法古人呢?

看完顏老先生的詩讓自己心潮澎湃,《弟子規》中也講「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若沒有其他特殊原因,堅持每天早起練習書法,而這每天一到兩小時的積累,讓自己收穫頗豐。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裏,首次突破了楷行隸篆四體的挑戰,同時楷書還臨習顏、柳、歐、褚、瘦金等體,這也讓自己接下來的學習更加充滿信心和動力。而且早起學習精力充沛,當然寫作品的效果較晚上好很多,學習效率也更高。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22

通過這兩天的業務學習,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並通過網絡查詢相關資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強,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規》“出則弟”中提到的“長者先幼者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因爲大人的寵愛而忽略了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一起,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一起,應讓長輩先走),讓我從內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樣做一名好老師,怎樣教好學生。

中國一貫有尊敬長輩,注重做人的優良傳統,在今天經濟發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傳統美德顯得尤爲重要。對於學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長輩、學會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長輩,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無私養育自己的父母。試想一想,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愛的人,還談得上愛祖國、愛人民嗎?因此我們應從小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教育他們從小尊敬父母和長輩: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古人言:“子不教,父之過”。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着很大的促進作用。爲此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好家長”作榜樣。

二、老師要尊重學生。

爲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圍。老師要做學生的朋友,而不應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爲。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而做爲一個班主任,則更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並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爲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爲一名班主任,對學生所犯錯誤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願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學習弟子規心得 篇23

一、弘揚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迫在眉睫,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在我的腦海中,時時縈繞着著名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陳大惠講到的這樣一個事例:

有一位媽媽對待兒子可以說是特別的“關愛”,每天孩子放學回家都倒好一杯涼水給孩子喝。恰好有一天媽媽加班回來晚了,媽媽也倒了一杯水給他,孩子一喝罵道:“那麼熱,想燙死我啊!”。說完,就把熱水潑在媽媽的臉上。

造成這種悲哀的人是誰呢?是我們的孩子嗎?不是,而是我們的家長,是我們的家長太寵愛、太嬌慣孩子了。

可見,家長如果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後果很嚴重。中華文化對於子女教育方面有很多好經驗,因此,要扭轉這一局面,學習《弟子規》等傳統文化迫在眉睫!

二、學習《弟子規》,能使人在心靈上受到道德的約束,喚起人們的“仁愛”、“慈悲”之心。

這次學習我被分配在和敬組,我們這一組有一位七十多歲的白髮蒼蒼的老人,頭上還貼着止血貼,在第一天的小組分享時,老媽媽就給我們講述了她家的特殊狀況:他們一家五口來到這裏,自己是個大學講師,已經退休,幾年前因肺癌做了手術。老伴是個地質學院院士,七十多歲了還在上班,連走路都要扶着手杖。他們在xxx時生了一個女兒,由於自己是個共產黨員,要帶頭上山下鄉,便放下五個月大的女兒讓別人餵養。

有一次,女兒不幸高燒不退,造成弱智。之後將她送到弱智學校就讀,因而也能認字。弱智女兒結婚後又剖腹生下個女兒,女婿好吃懶做,便離婚了。如今的孫女上五年級,成績很好,就是很懶惰、很不孝順。

從小家人就對它百般寵愛,就像是彌補以前對她母親的過失。

前些天,奶奶洗腳,她在房間裏寫作業,奶奶就叫她幫忙把洗腳水倒了,說了幾遍她也不肯,奶奶就動手打了她,她連忙拿起不鏽鋼的撐衣架,用力砸在奶奶頭上,頓時鮮血迸流,撥打120送進醫院,縫了幾針……老媽媽說,如今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拯救她那不孝順的孫女,將來能孝順她的媽媽。說完,老媽媽眼裏閃着淚花,我們這一組的成員也淚水漣漣,真是悲哀呀!

當天下午,我們小組就派人和小姑娘聊天,以求拉近與姑娘的距離,同時還讓她要認真聽專家的講座。

第二天,我們就發覺她在認真地做筆記,晚修課時,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久病牀前有孝子》,記述王希海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照顧植物人父親20多年的感人故事和國家一級導演翟俊傑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導演和老媽媽》。講述到翟俊傑帶着媽媽拍戲的故事時,小女孩好像心靈上有所觸動。

第三天早上吃飯時,我們意外地發現,小女孩跟媽媽坐在了一起,我們也當做沒看見。晚上有15分鐘的時間分享,我們的指導老師陳明陽老師從登記冊中瞭解到她這幾天生日,便選擇同是這個月生日的另外兩位老師和她一起過生日,講述了母親十月懷胎的艱辛,還說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等話語,讓其餘兩位老師說說自己和母親之間的點滴小事,以此讓小姑娘受到感染。

之後,讓她許下自己美好的願望,我們一起爲她祝福,一起爲她唱起了《生日快樂》歌,我們發覺小女孩會心地笑了,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老媽媽、老伯伯都開心地笑了,眼眶裏還閃着淚花。

第四天,我們驚奇地發現小女孩帶着奶奶、媽媽一起來上早讀,吃完飯還主動幫奶奶、媽媽用紙巾擦盤子,前幾天她自己的盤子都是義工老師幫她擦的。

小姑娘感悟了、開竅了,她懂得了“首孝弟”,就是說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學習《弟子規》,使得小女孩在心靈上受到道德的約束,喚起了小女孩的“仁愛”、“慈悲”之心。

三、學習、踐行《弟子規》,教育工作者責任任重而道遠。

《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在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的時候,要想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和諧,學習《弟子規》就顯得尤爲重要。

尤其是我們爲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承擔着教書育人的.重大職責,任務就更加重大。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學好《弟子規》,學習《弟子規》中的《孝經》、《禮》等傳統思想,以此來規範我們的行爲,提高我們的修養,從我們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時時、處處做好學生的表率,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使得大家都能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

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把愛傳遞,爲構建和諧校園、構建和諧社會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這樣,我們人生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