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

心得體會 閱讀(1.74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心得,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爲讀書心得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的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這些熟悉的句子出自《弟子規》。暑假我閱讀並背誦了一本終身受益的好書《弟子規》。它分七個部分,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熱、讓我們體會了古人的智慧,不僅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養成好的習慣。

我背了《入則孝》後,改正了很多缺點,現在爸爸媽媽的呼喚,我多能及時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纔回答。對於爸爸媽媽的教導和責備,我都會耐心的聆聽和虛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媽媽強詞奪理。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學習和品德上不如別人的話,要發奮努力,迎頭趕上去。而衣服和飲食上不如別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產生攀比心。“衣貴潔、不貴華”,告訴我們穿的'整齊乾淨就可以了。“對飲食,勿揀擇”告訴我們不可以偏食。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我們國小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要拿出勇氣,勇敢面對錯誤,知錯就改,不能因爲掩飾凡下的錯誤就說謊,又犯下了另一個錯誤,會錯上加錯。

《弟子規》是我的良師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識,我會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2

祖國的經典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走進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像《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更是受到很多家長的最愛。而我無論是平時聽到還是網上看到最多還是說《弟子規》這本書,以前只是看到別人寫的怎麼好,卻從來沒有走進過,有一種過河找橋的感覺。可是通過我和孩子誦讀,從中真的是受益匪淺,對孩子的行爲起到很好的規範作用。我在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心靈也從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根據當時童蒙教育需要,結合教學實踐,依據《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等儒家典籍編輯而成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禮、義、忠、信。以《論語學而》中“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列舉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禮儀。是道德教育、規範言行、防邪存誠,培養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弟子規》以“六字美文”著稱,它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簡捷精練的語句中囊括了爲人做事的衆多道理,在聲聲朗讀、自然記憶的過程中讓孩子受到滲透性的教育,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

我的孩子做事總愛磨蹭,什麼事說了好幾遍,雖然嘴上不停地應着,但並沒有行動,自從背了《弟子規》後,兩孩子總是相互督促。每當有一個人聽了父母讓做事後,卻沒有行動,總會有一個人不由自主地背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因爲我在和他們一起誦讀的時候,就告訴孩子這兩句話意思是說:父母呼喚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答應,不要慢慢吞吞地拖延;父母有事要自己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能故意偷懶。在這種句子的影響下,孩子慢慢地就改掉了很多不良的習慣。

對於孩子吃飯只吃青菜不受吃肉這種現象,雖然原來也沒有少給孩子講道理,但我總找不到更合適的理由,也只是每次強調去吃,而在《弟子規》中就這樣寫道: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也就是說平時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挑三揀四,每餐的進食量適時適量,不要暴飲暴食。當孩子明白了這些基本的道理後,每當孩子再去挑食時,或者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不好吃的就不吃或者少吃。我就會和孩子就一起回顧書中的.經典名句,用這些經典名句來規範孩子的行爲就更有說服力。

一本經典,我和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在和孩子一起誦讀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高着自己修養和學識。而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在大人的講解下,不但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更是對日常生活習慣的不停地檢驗,哪些地方合適?哪些地方不合適?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哪些地方需要繼續努力?真是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弟子規》中的句子短小精悍,句句中蘊含着生活的真諦,讓我和孩子在誦讀的過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精神的洗禮。特別是在每一個小短篇之後,都附有一個小故事,更是有助於孩子在誦讀的過程中理解原文的內容。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的言行就是孩子效仿的榜樣。在教學中我總會讓學生籤午休條、作業條、背書條等,有的學生明明不會背書,而條子上卻籤的卻是會背,家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孩子上學不受老師的批評,可是一旦老師一檢查,一些學生卻是不會,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但不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反而助長了一部分學生壞習慣的養成。於是我總會引用這本書中古代一個故事《曾子殺豬》來教育。這個故事是說曾子爲了一句戲言把家裏的豬殺了,給家裏的小孩上一堂要守信的課。那典故是說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肉。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着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着玩的。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數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對孩子失信,家中的豬雖然保住了,但卻會在孩子的純潔心靈上留下不守誠信的陰影。曾子不但以誠信的思想嚴於律而且還以用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和教育下一代。我們做家長的人,應該好好地向這位古人學習。

一本《弟子規》教育兩代人,最重要是的孩子在誦讀的過程,結合自身的'實際做法,找到努力的方向。正是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也許這纔是這本書之所以成爲經典的魅力所在。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3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爲流傳的兒童啓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啓蒙教育,爲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採納《論語·學而》篇加以引申擴展而成,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

因爲家庭濃厚的閱讀氣息,我從小便對中國古代書籍充滿興趣。還記得我年幼時,父母除了提供我好書,他們也時常陪伴我朗讀中國古代書籍。在這麼多書當中,<<弟子規>>是我的最愛。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發現了許多追崇西洋文化的華人常以不屑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他們認爲這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然而,他們的想法是極其膚淺的。相反,中國傳統文化不但不過時,還能使我們變成更加完美的'人。身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愛惜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

從小,父母便教導我朗讀《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並向我解釋它的含義。雖然當時有一些迷惑,但隨着年齡增長,我也漸漸地領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規》指的是做一個好學生好子女應有的標準。“孝”時孝順。“悌”時兄弟間彼此誠心相愛的意思。從父母那兒學到的傳統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禮,孝敬長輩,爲人真誠等,讓我一輩子受用不盡!

我們很難苛求一個從西方國家成長的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多深的瞭解,所以我十分慶幸能夠出生在這樣一箇中國傳統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裏。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4

人身在世,短短几十載,須有規則來約束自己。《弟子規》中講述到聖人訓言:孝悌謹言慎行,愛衆親仁,餘力學問問,對此,我頗有感觸。

在我們中國現有教育體制中,似乎給孩子灌輸最多的是學問,忽略了一些生命中必要的品質。踏進大學校園,一路走來,讓我懂得很好的生活。

生命中,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無論在哪裏,我們不可以忘記對父母那份摯愛。他們的面容滿是滄桑,曾幾何時,皺紋已佈滿了他們的臉龐。他們在辛勤耕耘,把我們送向遠方。此刻踏上異鄉的土地,遙望家的方向,不覺已淚流兩行。我會記得對父母的承諾,我會努力做他們希望做的事。電話裏聽到他們的聲音,是慢慢的思念。

不經意間,我們不再是那個稚嫩少年,我們要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四海之內皆兄弟,在寬鬆的學習環境裏,隱忍,從容,泰然處之!生命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尊師重道,謹言慎行,勿焦勿燥。在生活中,秉承“至誠至博”的校訓,誠樸,誠實,誠信,樸實無華,以誠相待,取信於人。在人生中不斷追求學問和事業的境界,胸懷寬廣,海納百川。

與人交往,平等仁和。寬容,大度,親近有內涵的人,讓自己在融洽的氛圍裏成長。做一個仁愛的人,只要心中有愛,每天就會有溫暖的陽光。天會晴,風會止,風和日麗中,我們心中是溫暖的朝陽。

心靜如水,方能氣貫長虹。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生活中的磨礪下成長成熟,記得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學習中保持平穩的心態,生活中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以自己的'方式來生活,來學習,讓自己的大學生活穩定而又多彩,品味生活的甘甜,忍受生命的苦楚。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問。在大學的生活裏,不僅培養自己的生活能力,還要培養與人交往,做事的能力。謹言,慎行,愛衆親仁。我相信生命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在未來的生命裏搏擊風雨,縱使明天風雲變幻,我心依然!當生命有了新的規劃,就應該全力以赴。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自己最初的堅持是爲了什麼。以後的日子裏,謹記今天抄寫《弟子規》的激情,用今天的這份赤誠面對未來每一天的生活。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5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着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着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着讀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資料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我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爲爲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此刻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爲自我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我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厭惡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當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樣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爲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着…。此刻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當了

父母爲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爲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齊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6

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了以前做兒女的是多麼尊敬長輩,可現在我們是怎麼做的。

父母,忍着疼痛將我們生下來,養育我們,供我們上學,把飯盛到嘴邊。可我們長這麼大,誰又給父母成過飯?在以前,做子女的幫父母做事根本不用叫,對父母恭恭敬敬。

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們不要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恨父母。雖然父母很嘮叨,但不是爲了我們好嗎?父母疼我們,愛我們,可我們卻根本不理會她們的苦心。《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嚐,晝夜待,不離牀。父母生病了整夜照顧,熬的'夜要先嚐一嘗是不是很燙。現在是父母這樣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我們要孝敬父母。

媽媽出去做事了,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掃地、洗碗、煮飯。媽媽回家端一杯茶,遞一雙鞋,爸爸工作累了,幫他捶捶背。其實好兒女並不難做,難做是我們不樂意去做。

從現在開始,多說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7

今日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啓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我們好,應當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理解,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悲痛。看到那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樣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爲自我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我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悲痛,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8

《弟子規》是中國古時的蒙學課本,講述着古代文明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可以讓現代人感受到古人對老人的尊重、對父母的孝敬。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僕,身貴端,慈而寬。”這就話講述着一個感人的故事:“東漢時期的一位丞相叫劉寬,他總能體諒犯錯的部下,不生氣,不發火。有一次,劉寬的夫人想試探一下他,就讓侍女給他端雞湯,在他接雞湯時,故意失手,雞湯剛好灑在劉寬剛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劉寬竟然沒有發火,而是關心是女燙傷沒有。

在現代,和劉寬的君子風度恰恰相反,一些單位的上級領導,從不寬待下面的職工,當職工犯了點錯誤,就會在大會上嚴厲批評,而不像劉寬那樣寬以待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寬厚,纔是完美的。也讓我懂得了寬容他人是一種美德。

”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這段話的意思是:縱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親稟告。如果任性而爲,容易出錯,就有損爲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親擔心,是不孝的行爲。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佔爲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會很傷心。

而我平時就很任性,經常擅自做主。有時候媽媽讓我做事,我喜歡了才做,不高興就不做,讓我去買東西,我有時還不經媽媽同意就買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候爺爺奶奶給我的錢,我就藏起來,不告訴媽媽,自己拿去買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類的'。我知道這麼做是不對的,媽媽其實也不是不讓我拿零花錢,媽媽只是讓我自己學會怎樣正確花錢,不買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現在我漸漸長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對的,我以後要學會管理自己,這樣就不會讓父母擔心了。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9

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儉節約;什麼叫寬宏大量—————這一切的一切的都有歸功於《弟子規》,它給了我很大的收穫。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突然間我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懶洋洋的隨口應了一聲,繼續看着動畫片,對媽媽喊:“媽媽你自己去晾”一直到媽媽生氣了發了火我卻纔會去把衣服晾好。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悔不當初!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寶貴的不應該隨便浪費時間。它不會隨着你在看動畫片的時候而停留;不可能當你在貪玩的時候而等你。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藏,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充分合理利用時間。不要讓時間從我們眼前匆匆流過。

讀《弟子規》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它好像另一個我,讓我看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惡習以及學習中的缺點,也對我以後的人生做了一個鋪墊。

雖然《弟子規》中有許多的“規矩”,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就會得到無窮無盡的知識。只不過有些“規矩”做起來卻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努力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

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體會每一句並且認真的去做,那給我們帶來的不是一點點的快樂而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一定會讓人刮目相看也會成爲祖國的花朵。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0

《弟子規》是一門國學,已經開課一個學期了,學了它後我也有了很多的體會,然而,在衆多的體會中最大的就是我變了。

以前的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着。而如今學了《弟子規》後的我,變的勤勞懂事了。早晨不再讓媽媽叫着起牀了;一些該做的事我也不會不做而讓媽媽做了;此刻每一天晚飯後都由我來刷碗、擦地,也經常給父母洗腳,替他們分憂。

此刻的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們的辛苦。所以我此刻變的十分的節儉。在飯桌上時,我都會細心翼翼地吃飯,怕把飯粒掉到外邊來。浪費了農民們用辛勤汗水澆灌而出的果實。並且每當吃飯前我都會在心中默背"感恩詞".

我不光懂得了珍惜事物也懂得了珍惜時間。以前我總是說一句話:"還有時間呢!不着急!"往往也都是因爲這句話使我總是在最終一分鐘纔開始着急,而前面的大好時光也都白白地浪費掉了。此刻可不一樣了,有事我不會再拖時間做了,總是很進取地做着,很快就會做完,剩餘的時間我也不浪費掉,用它來幹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我的生活中沒有空白的.部分。

除了珍惜我還懂得了愛惜和環保。我不再亂仍垃圾了,反而開始遇到垃圾就撿起來仍進垃圾箱裏。鄰居家的叔叔總是喜歡在草坪裏遛狗,小狗也經常把糞便排到草坪裏,造成了環境影響,我也開始經常到他家做客,總是給他和他的家人講一些環保知識,勸告他們不要帶狗到草坪中去,讓他們好好保護環境。

我最大的變化就是言行舉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氣。此刻的我十分的有禮貌,在學校遇到教師就問"教師好!"並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熱情問候,在家中我不再那麼刁蠻了,懂得了關心父母,不再和父母發脾氣了。媽媽他們都說我長大了,懂事了。在外邊我更是做的講禮貌了。串門時受到親人們的讚賞,在路上時也會受到路人的好評,此時此刻我真的覺得自我長大了。《弟子規》使我徹徹底底地變了,變的成熟了,變的懂事了,變的越來越好了!相信我以後會繼續的變,變的更好!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1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

以前,我和同學之間不那麼友好,經常和同學吵架,但是學了《弟子規》後,我不再那樣對待同學,同學們也和我和好了。下面我就給你們講講我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吧。

有一天,我和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學校,我見同桌沒有來,便把她的`書給藏了起來。同桌來了之後,發現自己的書不見了,非常着急,問我見到她的書沒有。我說:“沒有啊。”她越來越着急,說:“那本書是我第一次過生日的時候,媽媽從青島讓人捎來的。”我不知道那本書對她有那麼重要,連忙把書送到她手裏,並對她說,對不起。她見是我把書藏起來了,就一下子把我推倒了。“爲什麼我把書還給了她,還向她道了歉,她還要把我推倒呢?”我頭腦裏閃出了一個念頭,就想和她講道理。就這樣,她一句,我一句,一直吵到老師來上課,我們才停了下來。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都故意不理睬對方,也不在一起學習和玩耍了。

直到我學了《弟子規》以後,我才知道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不應該爲了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吵個不停,鬧個不停。並且,我主動向她道了歉。

最後,我們成了好朋友。從那以後,我和班裏的每一個同學都很友好,我們一起學習、玩耍,別提有多快樂了!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2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經典,它關係到家國,人格。薄薄一本書,在每代人的虔誠閱讀和信奉中,嵌入了人類的精神史。

我們必須認同“精神的力量”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走出困惑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決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導的人,才能完成個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規》正是這樣一本使我們洗滌靈魂,尋找精神,塑造信仰的偉大經典。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經典,它關係到家國,人格。薄薄一本書,在每代人的虔誠閱讀和信奉中,嵌入了人類的'精神史。我們必須認同“精神的力量”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走出困惑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決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導的人,才能完成個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規》正是這樣一本使我們洗滌靈魂,尋找精神,塑造信仰的偉大經典。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我所做的一切我覺得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我,哆嗦了幾句,我反而討厭他們。現在想想那多不應該啊!現在自己既爲人子女,就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爲母親的我就應正確引導孩子誦讀《弟子規》。讓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爲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爲母親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所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現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提高自己的修養。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3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當怎樣待人處世。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應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教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我。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我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4

假期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背誦《弟子規》,讀了這本書以後,我體會非常深刻,同時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知識。

在這本書裏講了許多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在學習電子琴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心記譜,用眼睛仔細的`看樂譜,手彈的同時又要大聲讀譜,這樣練進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說背單詞需要我先看書,反覆聽磁帶,同時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單詞記在心裏。

其次,這本書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爲規範。比如,“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檔、華麗,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誰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貴重,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爲。“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是說吃飯時不能挑食,這不吃,那不吃,造成營養不良。更不能夠愛吃的就暴飲暴食,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改掉了挑食的壞習慣,爸爸媽媽都誇我長大了,懂事了!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爲,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15

時代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社會正在經歷着月新日異的變化,科學技術的變革與創新已然成爲了新常態,這一切的變化歸根到底緣於人自身的變化。人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爲環境等客觀事物所改變。人的力量不言而喻是偉大的,但這偉大之中往往會少了一些純粹的東西,那就是人之所以爲人的一些最初始的東西,這恰恰是我們不能丟掉的東西。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聖賢的教育。“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敘,大意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關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這本書講授了做人及學習方面所應該恪守的規範,尤其是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讀了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爲:爲人是否做到“凡是人,皆須愛”;處事是否做到“己所能,勿自私”;學習是否做到“心眼口,皆新要。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爲什麼我做不到呢?

我曾在網上看過一段視頻,內容是關於《弟子規》改變了一個22歲的男孩一生的故事。他被十三所學校開除過,打架鬥毆、貪圖享樂、揮霍無度、沉迷網絡遊戲,可以說是惡貫滿盈。在外浪蕩的六年間未曾給父母打過電話,也從沒關心過家裏的一切,如今22歲的年齡卻有着猶如60歲的老態龍鍾的身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弟子規》,這成爲了他一生的轉折點。他開始遠離過去的浪蕩生活,決定洗心革面重新開始。特別是當他得知母親一直都沒有放棄他,堅信他一定能變好之後,他百感交集。母親的默默付出沒有白費,她終於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兒子的轉變。他曾問過母親:“事以至此,像我這樣爛人一個,命運早已有定數,爲什麼還那麼在意我呢?”母親當時只說了一句話:“不管你怎麼變,都是我的孩子,而且事在人爲,不要相信什麼命,如果真的有命運,那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他耐着性子看完了母親爲他準備的一套著名企業家胡曉林講授的.關於學習《弟子規》後對身心和企業的影響與轉變的光盤。至此他才知道人要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是孝道,他終於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內心所遭受煎熬,於是他遵照母親的建議,在養老院做了四個月的義工,一邊學習《弟子規》,一邊做着最髒最累的活,並且沒有任何報酬,但正是這短短的四個月讓他收穫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他感慨地說:“是《弟子規》讓他重新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讓他找尋到了人生的方向,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在於在有限的時光裏爲別人、爲社會乃至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就此生無憾了。”

我被他的經歷所感動,不僅是我,還有千千萬萬個聽過他演講的人都被感動了。這就是《弟子規》的力量,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也可以說,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文化傳統的文明之邦,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她薰陶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我也正需要這樣的改變啊!我最對不起的人是父母,最應感謝的人也是父母。是他們起早摸黑地掙錢供我上學,是他們孜孜不倦地教我做人的道理,然而我只是理所當然地向他們索取,卻不曾做到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虧欠了父母十四年!他們那曾經年輕俊麗的面容早在這十四年間換了一副模樣,記憶中的笑容也越來越多地爲憔悴所替代。時光如箭一去不復返,我要從現在開始改變,雖然我買不了什麼貴重的禮物,但是心意比禮物更重要。我平時很少給在外工作的父親打電話,一是因爲父親工作太忙了,二是因爲我忽略了。這次,我一定要打一個電話給父親,因爲這天是父親的生日。電話接通了,我聽到父親那勞累的聲音,內心禁不住抽搐了一下:“爸,生日快樂!您辛苦了。”父親聽到之後愣了一下,過了幾秒鐘後才樂呵呵地答應着,我聽得出來,父親的話語裏隱藏着幾分激動,幾分驚喜,我想那一刻他一定很開心吧!而我也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意。

人不能忘本!這“本”既是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所保留下來的燦爛文化,也是我們祖先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荒廢掉,而是要讓她發揚光大,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