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國學常識>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國學常識 閱讀(3.2W)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建湘國小89班 陳源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誦讀經典《弟子規》的活動。“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古人寫的《弟子規》壓韻、好背,讀上去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且是至理名言。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聽到別人讚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就歡喜接受。經常這樣做,那些正直誠實的人就逐漸與你親近起來。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這樣做的人太少了,而我呢?我的行爲不正與這相反嗎?記得不久前的期會考試,數學我拿了個99分,我就高興得不知天高地厚地驕傲起來。媽媽告誡我說:“碗外有盆,盆外有缸,缸外有湖。”原本滿心期待媽媽能誇獎我幾句,真掃興。我憤憤不平地說:“好不容易考得這麼好,只差一分就是滿分,也不曉得說幾句好聽的,哼!”唉,現在,我懂了,我們的古人多麼謙虛呀,他們竟然是“聞譽恐,聞過欣”,我是不是該爲自己曾經的驕傲感到羞愧呀!

“出必吿,反必面。”這句話的意思是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做得真好,反之有個別同學在同學家玩到七八點纔回家,他父母可着急了,打電話問這個同學,問那個同學的。過了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嚴厲的批評了他。那時我想到了“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其實我也有這樣的毛病,有時下午上一節課玩到五點纔回家,我得趕緊改啊!

《弟子規》裏像以上這樣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小”道理還有很多很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用心去體會,去理解,才能慢慢運用它,實踐它。當我們把一些良好的習慣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我想這個世界就多一份和諧和文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對比古人,反思自己

建湘國小89班 劉雪凡

《弟子規》主要記載了古人對我們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各方面的訓示。

其中,令我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對父母的尊敬。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

雖說這其中的道理我們大家都懂,但現如今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有幾個做到了?

就從我自己反省起吧!比如平時父母叫我時,我總是很不難煩地說:“好啦好啦,知道了,知道了!”

現在拿自己和古人比起來,我真是自嘆不如!首先,父母叫我,我就不應該這樣跟他們說話,這就是對他們的大不敬!其次,就算不是父母長輩叫我,我也不應該這樣不禮貌地跟別人說話。

再比如,父母平時叫我幫忙時,我總是會找各種理由來拒絕。以前總是以爲這本來就不是我做的事情,因此就沒有放在眼裏。現在讀了《弟子規》後我才知道,我真是太不孝了!父母叫我幫忙,我就應該無條件接受。像我這樣找理由來拒絕簡直就是對父母的大不孝!

現在讀了《弟子規》後,我會努力改正我各方面的種種缺點,做一個懂禮貌,講文明,講誠信,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讀《弟子規》有感

建湘國小89班 黃柳珍

你們讀過《弟子規》嗎?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值得大家去讀一讀喲!我讀過《弟子規》後,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讓你們來看看我的心得體會吧!

讀了《弟子規》中“信”這一章節,我知道了“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的意思是:知錯能改,是勇敢者的行爲,錯誤自然會慢慢地減少、消失,如果爲了面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錯上加錯了。

我之前犯過許多錯誤,總是儘量去掩飾,不讓媽媽知道。記得有一次,我又犯了錯,被弟弟發現了,我就教弟弟千萬別告訴媽媽,要不然媽媽會打我的。我還用好話哄弟弟,許諾給他好吃的。又對他說:“如果他把我的錯告訴媽媽,我就不帶他一起玩了。”真所謂,爲了封好弟弟的口,我是“威逼利誘”,手段用盡呀。

然而,不久前,我又犯了一個小錯,不小心弄丟了十元錢,媽媽問:“我十元錢怎麼一下就花完了,買了什麼?”開始我還騙媽媽說:”買了學習用品。”可是弟弟知道我是丟了錢,就望着我,沒吭聲。我盯着他看,弟弟就趕緊對我說:“我不會去告訴媽媽的.”這時,我想起《弟子規》中的話:“凡出言,信爲先。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於是我堅定的說:“不,我要自己主動的去告訴媽媽,請求媽媽的諒解。”於是,我跑到媽媽面前,勇敢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不小心弄丟了那十元錢,不應該騙你說那十元錢買學習用品了,還有以前我也犯過一些錯,也隱瞞了你。媽媽,你打我吧!”媽媽沒有生氣,微笑地對我說:“十元錢丟了沒關係,下次一定要小心保管好自己的錢物。以前犯的錯,我也不計較了,最重要的是你知錯能改,媽媽就很高興。”我高興地擁抱了媽媽。

我興奮地跑進自己的房間,大聲地對弟弟說:“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啊!”

讀《弟子規》有感

建湘國小89班 劉承錕

《弟子規》中說:“人有短,且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有短處,千萬不要到處宣揚。別人有隱私,絕對不能說出去。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來兩個小故事。

張秀才和李秀才本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有一個人從南方回來,特意送給張秀才一筐枇杷,張秀才覺得這種水果很少見,就給李秀才送了一封請柬,邀請他一起品嚐。請柬是這樣寫的:“偶得友人所贈琵琶一筐,弟不敢獨享,特邀兄共品。”

顯然,張秀才把“枇杷”寫成了“琵琶”。李秀才看了心想:琵琶還有論筐的?還“不敢獨享”?這是怎麼回事?

晚上,李秀才來到張秀才家,看見張秀才擺出的枇杷,才恍然大悟。

原來是對方寫錯了。假如是我們,朋友有好東西分享,感謝人家還來不及呢,最多是開句玩笑。但李秀才卻不想着人家的好心,非要不依不饒,吹毛求疵地在張秀才的錯別字上挑毛病,還做了一首詩來諷刺張秀才,詩曰:“枇杷不是琵琶,想是當年識字差,若教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張秀才一聽就不開心了,虧我還請你來嚐鮮,結果還是我的不對了。心裏本想承認自己寫了錯別字,但又覺得下不了臺,只好死硬到底,也作詩一首來反駁:“琵琶當是此枇杷,不是當年識字差,若是琵琶不結果,笛中何來《落梅花》”。

結果朋友之間的晚餐被弄得不歡而散,兩人也從此形同陌路,再也不是朋友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朋友相交應該儘量關注對方的優點,朋友如果犯了小錯,可以善意的指出來,但不能幸災樂禍或者刻薄的諷刺挖苦人家。不要沒事就去挑朋友的毛病,更不要發現對方的錯誤和缺點就和中了彩票一樣,不停地掛在嘴邊,以此諷刺對方。如果這樣做,你就會被別人看成尖酸刻薄的人,誰也不敢與你交朋友了。

司馬光在這個方面就做得很好。

當時與司馬光同朝爲官的人中,有一個叫韓克的大臣,這位大臣發現兒子偷了家裏的銀子去賭博,就將兒子教訓了一頓。可誰知韓克的兒子竟賭博上了癮,任憑韓克怎麼打他、罵他,就是惡習不改。

無奈,韓克將這件事告訴了司馬光,司馬光聽了韓克的傾訴後,幫他想了一個辦法。

韓克剛謝完司馬光的熱心幫助,卻在欣喜之餘有點不安。理由是家有不肖之子是家醜。俗話說;“家醜不可外傳”,可現在自己告訴了司馬光,如果傳出去,自己就會丟臉了。

可誰知過了很久,韓克也沒有聽見其他大臣議論過自己兒子的事,他才知道司馬光根本就沒對他人說過,他在慚愧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同時,更信服司馬光的人品,成了朝中支持司馬光的力量

司馬光能夠獲得韓克及其他大臣們的支持,很顯然與他的這種尊敬別人的隱私,顧及朋友的尊嚴的行爲,自然是分不開的。

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要學司馬光,牢記《弟子規》的教誨“人有短,且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建湘國小89班 羅玉婷

《弟子規》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起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告訴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弟子規》共有七章,其中“信”這一章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規範,也讓我明白了最重要的一點:要做一個誠實守信、文明上進的孩子。“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一句話讓我明白了凡是說出的話,首先要真實不虛、講求誠信,就如一俗語:“說出去的話是潑出去的水”是不能反悔的,說謊、騙人、胡言亂語都不可以的!可是現在班上有很多同學總愛說謊,騙老師,我認爲這種舉止是絕對不可以做的,明明就是懶,沒寫作業,可到學校卻欺騙老師說沒帶,就算是沒寫也應該主動認錯,告訴老師事實,作爲一個國小生、作爲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怎麼能說謊呢?而且現在班上還“流行”說骯髒下流的粗話了,什麼“誰喜歡誰呀、大哥大啊”還有一些罵人的話。這些都是錯誤的,我們還是國小生,“誰喜歡誰”這類話都不能出自國小生之口。如果現在不學好,那麼長大了,自己的路將會很難走下去,難道你們忘了弟子規中所說的:“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了嗎?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虛僞狡詐、尖酸刻薄、下流骯髒的話要徹底戒除掉!這樣做只會讓人討厭,帶壞校風,破壞自己原本好的形象。

我們應該從小就做一個文明的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學生,要向好同學學習,把缺點改成優點,《弟子規》給我的好處和知識遠遠不只這些......讓我們永遠記住:“弟子規 ,聖人訓,守孝悌 ,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建湘國小89班 寧秀娟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說話、做事要講誠信,和其他人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親近有仁德的人……。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的是: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遵守承諾去做到,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

有一件小事讓我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重要性。

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黃柳珍約好星期一早上去叫她一起上學,可是到了星期一早上,我卻把這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自己直接來學校了。到了上課鈴響了,黃柳珍還沒到。老師問:“誰知道黃柳珍爲什麼還沒來嗎?”我心裏一驚,纔想起我與黃柳珍的約定。可是我卻不好意思對老師說。不一會兒,黃柳珍匆匆忙忙跑進教室,老師批評了她。

下課後,黃柳珍都不願理我了。我想到前不久我們學習《弟子規》中“信”這一章中的幾句話:“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於是,我主動坐到黃柳珍的面前,誠懇的對她說:“對不起,我失約了,我錯了。”黃柳珍聽了,她沒有再怪我,還用柔和的聲音對我說:“沒關係”。我們又一起玩了。直到現在,我們倆還是最好的朋友。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建湘國小89班 屈麗

自從讀了《弟子規》,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例如:學習了《弟子規》中“信”這一篇章,讓我懂得了說話要講誠信;學習了“餘力學文”這一篇章,我明白了早讀的時候,不要一味讀死書。你即使背下來了,但你不會理解、運用,那背了有何用?

但在學習《弟子規》當中,我體會最深的是泛愛衆中的:“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這句話的意思是:受了別人的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並時時想着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過去了也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要寬大爲懷,忘掉他。

爲什麼我對這一句有很深的感觸呢?因爲在我身上就曾經發生過一些很可怕的事情。說起我的同桌——黃飛洋,我有時還真有點兒氣呢!因爲他曾經打過我,我們倆常常鬧矛盾,我好長時間都不理他了。不過,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真的很感激他。

這天,我又像往常一樣,一下課就去跟雷枚她們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了。我們正準備開始跳皮筋時,黃飛洋跑過來,用生硬的衡陽話說:“屈麗,你的鑰匙掉了!”說着,他從口袋裏拿出用一根斷了的繩子串着的一片鑰匙,送到我的面前。我一看,這不是我的鑰匙嗎?我摸摸我的脖子,果然,鑰匙沒了!我連忙問:“你在哪裏發現的?”他傻傻地說:“我撿到的。”經過這件事以後,我對他客氣多了。我很想對他說聲:“謝謝”,可總也沒說出口。心裏又想,沒關係,不用跟他講,反正我們倆原來的關係不怎麼樣,講了也無濟於事。現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知道了“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我決定今天就對他說:“謝謝你,讓我們也成爲好同桌吧!”

讀《弟子規》有感

建湘國小89班 伍龍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這膾炙人口的《弟子規》“總敘”,誰讀了都會深受觸動,浮想聯翩。

這本書裏最讓我深受觸動的還是第五章“泛愛衆”中的第一句“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尊敬,因爲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

每當我靜下心來體會這一句時,眼前總會浮現出路邊乞丐乞討的情景,可是我每次出去都對他們“視而不見”,那些帶出來的錢我都會去買好吃的,就算有剩的,我也會存着、存着。

我也總會想起古代的黑奴。他們沒有人身自由,被當成“會說話的工具”,常常被奴隸主貴族隨意的買賣,甚至是殺害,連生活與生命都沒有保障。黑人不也是人嗎?可爲什麼要把它們當做奴隸?

這可都是因爲人們不瞭解《弟子規》中的“泛愛衆”呀!今天我寫這篇作文,就是想讓大家記得並做到“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讓地球的每個角落永遠充滿和平、平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