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2.47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課由《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湯姆和貝琪”這個精彩片斷組成。梗概圍繞“歷險”,寫了湯姆的五次歷險: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檢驗膽量;二是和哈克、喬奇到傑克遜島當“海盜”;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尋寶;四是和貝琪在魔克托爾山洞迷路——真正的歷險;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尋寶,結果找到了強盜藏匿的金幣。

幾次歷險並不單純是孩子的遊戲,還穿插着“喬埃”這個真正強盜的故事:湯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試膽量,恰巧目睹了喬埃殺死醫生的場面;和哈克到鬼屋尋寶,恰巧聽見了喬埃和另一個強盜商量藏金幣的話;和貝琪在魔克托爾山洞迷路,又意外地遇見了逃跑的喬埃!最後,再次進洞尋寶,挖出了喬埃埋藏的金幣。正因爲有了真正的強盜,故事就格外地驚險和引人入勝。

精彩片段講述的是湯姆和貝琪從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後的故事。先是講述貝琪的媽媽撒切爾太太和湯姆的姨媽悲痛絕望的心情,以及湯姆、貝琪回來後小鎮歡樂的晚上。先悲後喜,充滿了喜劇氣氛。接着通過湯姆的講述,介紹他和貝琪在洞中的歷險經過,最後講湯姆去看望夥伴哈克和貝琪,從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喬埃被困洞中。

輕鬆、幽默而略有諷刺誇張,是作者語言的特點。浪漫有趣,有驚無險,是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通過對課文的閱讀,瞭解這部外國名著的內容,關注人物的命運,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閱讀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內容,激發學生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湯姆有幾個好朋友:喬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鎮上那個髒兮兮的流浪兒哈克。

“臭味相投”本是貶義詞,但是作者加上了引號,一下子就使它們顯得不同尋常。這些詞語,透露出作者戲謔的意味,同時也傳遞出他對孩子們自由活潑性格的喜愛和讚賞。

②陰風吹拂下,他們目睹了一場鬥殺:喬埃殺死了醫生魯賓遜又嫁禍給醉鬼彼得。兩個孩子都害怕兇悍的喬埃,相互發誓決不開口。

在梗概中還有這樣一句——“鎮上要開庭審理彼得殺人案了,湯姆和哈克出庭爲彼得作證……”這兩句話似乎互相矛盾。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湯姆和哈克的正義和勇敢!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讀梗概產生的疑惑,引導他們讀整本的書。

③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叢,篝火野餐;沒有了大人的訓斥、牧師的教誨、法官的威嚴、老師的懲罰,有的是沙灘、草地、樹林、鳥兒、松樹、蝴蝶……他們無憂無慮、無拘無束,這裏簡直是一片樂土、淨土!

梗概中只用了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湯姆和夥伴的“海盜生活”,但是從中不難看出,與其說“小海盜”們嚮往做海盜,毋寧說他們嚮往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順應天性、以自然爲伴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孩子內心純真的嚮往,使他們的淘氣調皮帶上了可愛的色彩。

④湯姆躺在一張沙發上,身邊圍滿了熱切的聽衆。他給他們講着這次精彩的歷險過程,同時還誇張地吹噓了一番,最後又描述了他怎樣離開貝琪去探險……

湯姆是主人公,關於他,梗概中有簡單的概括——“淘氣的機靈鬼”“鎮上孩子的頭兒”“在小夥伴眼中無所不能”。我們看看湯姆在山洞裏回來後的表現:因爲他身體虛弱,渾身沒有一點力氣,所以“躺在沙發上”。儘管如此,他講得還是那樣眉飛色舞,“同時還誇張地吹噓一番”,可見他的淘氣和歷險後心裏獲得的極大滿足——人把他們回來看作奇蹟,他也覺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2)對詞語的理解。

萌生:萌發。

無賴:指撒潑放刁,不講道理的人。

兇悍:兇暴強悍。

遊手好閒:懶惰成性,不愛勞動。遊手,閒着手不做事。

落荒而逃:離開大路向荒野逃去。

嫁禍:轉移災禍、罪責等。

衣衫襤褸:衣服破破爛爛。

溺水:沉入水中。

二、教學目標

1.閱讀作品梗概,瀏覽作品精彩片段,瞭解大意。

2.關注人物命運,體會湯姆敢於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

3.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願望。

三、教學建議

1.本文是略讀課文,可以先從題目入手,猜測小說的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在學生閱讀梗概,瀏覽精彩片段後,讓學生簡要說說小說的內容,並圍繞“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人”“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等問題交流讀書感受,感受小說的有趣。

3.把梗概和精彩片段進行對比閱讀,找一找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並且通過猜測梗概中相關部分內容、抓住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處,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4.如果有條件,在學生閱讀整本書的基礎上,組織召開班級讀書會,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如,交流讀原著的感受,評價書中的人物,朗讀有趣的片段。

四、教學案例

一、猜想書的內容,激發讀課文的興趣

(多媒體打出《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的封面)教師簡介:《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魅力不減。通過書名,你能猜猜這本書的內容嗎?(學生猜測)

二、閱讀梗概,瞭解小說內容

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梗概中寫到了湯姆的幾次歷險?主要寫的是哪次歷險?你是怎麼知道的?讓學生能比較準確地概括主要內容。

三、瀏覽精彩片段,體會人物特點和語言特點

1.瀏覽精彩片段,與梗概對照,想想精彩片段寫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讀精彩片段,圍繞下面的問題交流:

(1)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

(2)你認爲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交流,學生可能認爲事件精彩,可能認爲語言精彩,只要有所體會就可以。教師根據學生的感悟,相機引導學生注意語言幽默、誇張的特點。

四、結合課後的提示語和讀書產生的疑問,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1.通過閱讀梗概,你對哪些內容產生了興趣?哪些地方讓你產生了疑問?

2.看課後的提示語,“我讀了整本書,覺得湯姆刷牆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麼想法?

3.拓展閱讀湯姆刷牆的精彩片段。

4.鼓勵學生讀整本書,爲讀書交流作準備。

五、相關鏈接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著名的小說家。童年時代,馬克·吐溫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鎮裏,這裏是各種船隻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見聞,成爲他日後作品中的題材和特色。12歲時,父親去世,馬克·吐溫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後來他換了不少職業,先後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等工作。漸漸地着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寫作生涯。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馬克·吐溫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說《跳蛙》,使他成爲頗有名氣的幽默作家。35歲結婚後,他專職寫作,隨後的20年,相繼完成了《湯姆·索亞歷險記》《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生涯》和《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等不朽名著。

馬克·吐溫一生著述頗豐。他擅長使用幽默和諷刺,鍼砭時弊,一針見血,毫不留情。其創作將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和諧地統一起來。他的作品對後來的美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爲馬克·吐溫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發表於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蘊含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刻懷念,作者以其膾炙人口的幽默與諷刺以及對兒童心理世界的精細刻畫,使湯姆·索亞這個可愛的“頑童”形象,一百多年來飲譽世界。正如馬克·吐溫在原序中寫道:“寫這本小說,我主要是爲了娛樂孩子們,但我希望大人們不要因爲這是本小孩看的書就將它束之高閣。”因爲閱讀這本小說能讓“成年人從中想起當年的自己,那時的情感、思想、言談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做法”。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組教材以“科學精神”爲專題編排。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學習課文中獨特的科學精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因此,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已有經驗是一種“衝突”:首先從視覺上看,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從心理認同上看,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糊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裏或多或少會有些疑惑;從思維方式上理解,國小時期的大多數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本文對他們多年來形成的一種定勢思維方式是一種挑戰。

三、說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強調、教訓、駁倒”等11個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節課的學習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結合六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我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的線索進行教學。讀找重點詞句,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認識到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能力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情景模擬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導入新課到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

二、交流展示預習成果 。

1、讀讀記記詞語。

2、簡單敘述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對比感受最好的老師。

(一)學習1——4自然段感受壞老師形象。

1、快速瀏覽1——4段,勾畫出中心句。懷特森是怎樣一位老師。

2、再細讀1——4段,找找出人意料的舉動,體會一下懷特森是怎樣的老師。

學生在朗讀、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受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壞老師形象。

學生交流。

(二)學習5——8自然段,通過對比,感受懷特森先生的好老師形象。

1、出示閱讀提示,喜歡的方式讀,勾畫依據,然後出聲讀一讀。

2、師生辯論方式體會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感受最好老師的形象。

師:毛蝟獸是他編出來,竟然用胡編亂造的信息個學生上課,這就是一個騙子老師。

生: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師:懷特森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他就是一個冷血的'老師。

生: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師:明明是他編造出來的錯誤信息害我們得了零分,還要將這個零分記入成績報告單。他太過分了。

生:他是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④師:科學課對我們來說成了一種冒險,讓學生每天上課都膽戰心驚,這算哪門子老師?

生: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⑤還有一位朋友和我的觀點一致,他說:“他怎麼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生: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3、教師引領學生再讀課文“最好老師”依據的句段。

4、補充聶利推翻國小教材常識的資料,幫學生理解獨立思考、具有懷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總結收穫。

1、獨立思考,寫寫對懷特森先生的評價。

(小練筆,讓學生靜下心來理解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良苦用心,同時也嘗試獨立思考,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2、交流評價。

3、課堂小結。

這一課在寫法有一個特點,一事一議。比如:《學弈》《兩小兒辯日》《頂碗少年》等。在寫作中可以借鑑。

說板書:

我最好的老師

懷特森先生

獨立思考

懷疑的能力

一事一議

說反思: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我說的課文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手指》。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個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後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所特別關注的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帶有拼音的生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窈窕、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瞭解作者描寫手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3、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而且語言也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採用從重點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層層引導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通過讀讀、劃劃、議議、說說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文章的道理。

三、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上課一開始我就用親切,生動的語言讓學生猜一猜謎語:“同學們,我們先來猜一個非常簡單又非常有趣的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 這是什麼?”學生猜後,課件出示手的圖片。接着,我又說:“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每隻手上又都有五個手指,讓我們拿出我們的雙手叫一叫這些手指的名字。”學生叫後,我再讓他們仔細觀察自己的手指,說說有什麼發現。請幾個學生說後,我再導出課題:“我們的豐子愷爺爺也把自己對手指的認識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手指》。”(板書:手指)這樣用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快地進入以下的學習。

第二步:感知全文,瞭解內容

緊接着,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並課件出示以下自讀要求:

1、邊讀邊劃出帶拼音的生詞,讀正確。

2、標好自然段的序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從中又告訴了我們什麼?

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無目的的讀的效果是有目的讀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於這點,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就明確學習任務是非常必要的。學生自學完後,再檢查自學情況,先課件出示帶拼音的及容易讀錯的詞讓學生讀一讀,重點指導:“搔”、“憎”、“窈窕”的讀音 。讀後完成以下填空: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寫五個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填空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對自學課文的第三個要求的檢查。學生在說告訴我們什麼的時候,可能會說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就用:“如果這個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你會用哪一句呢,趕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這樣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知道五個手指有強弱、美醜之分,過渡到第三步的教學。

第三步: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這一步我又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瞭解大拇指的特點。

先指名學生讀讀這個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描寫大拇指特點的句子。然後,引導他們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這幾個詞來重點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聯系實際生活說說除了課文中寫的,還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這裏用聯繫實際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大拇指的優點,學生體會起來會更加深刻。接着,讓學生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換成“我”再讀一讀這段話,體會大拇指的優缺點。最後,引導他們總結出大拇指有所長,也有所短的。(板書:所長 所短)

接着,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優點,又有自己的缺點,那其他幾個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樣呢?”這句話過渡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自學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稱

優點

缺點

大拇指

最肯吃苦

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

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

叫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詞句劃出來,說說剩下四個手指的優點及缺點,在說的過程中,結合理解: “窈窕”、“堂皇”、“養尊處優”、“附庸”的意思,並指導感情朗讀,引導他們總結出每個手指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特點。(板書:各有 各有) 再引導他們聯繫到我們人是不是也各自有優缺點,談談假如自己就是這五個手指中的一個,你覺得自己是屬於哪一個手指呢?這裏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說說,不僅是對所學知識、道理的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更是文本中的道理與實踐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爲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作了鋪墊。接着再分角色讀一讀2—5自然段,體會各個手指的不同特點。

第三環節,找出總起句,讀一讀,我先說:“同學們,其實文章一開始就用一句話寫出了五個手指的特點,趕快找到這句話讀一讀。”學生讀後再引導他們說說本文的寫作順序及方法。

第四環節,理解中心句。“是啊,我們人就像這五個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讓我們再來讀讀豐子愷爺爺的.這句話。”(課件出示中心句齊讀。)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小結,相機板書:團結、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深化認識。爲了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書上的內容,而且還能積累到課外的知識,豐富、深化他們的理性認識,我又出示兩句課外的關於團結的名言以及一篇寫文具爭功的童話讓學生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閱讀《文具爭功》這篇文章也是爲學生完成作業題中的第三題作鋪墊的。

第六環節,課外作業佈置(課件出示以下作業)

1、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2、積累關於團結的名言警句。

3、把這篇課文改寫成一篇對話式的童話,

並演一演。

一二兩題作業是學生積累課內外詞句的練習。語文新課標中非常重視學生的積累,提到有“厚積”才能“薄發”。確實,語文學習永遠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腳踏實地地學好每一步,多閱讀,多積累。而第三題則是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

四、說板書設計

手指 人

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團結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人人有用 人人力量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好的板書,應是文章結構的簡縮,既體現文章的重點內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這樣將手指和人對比起來設計板書,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學重點及教學的難點,使學生看一看板書就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中心,簡潔又富有意義。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表裏的生物》主要寫“小時候的‘我’認爲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爲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裏有個小蠍子在裏面的話。從而表現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是個善於觀察、愛思考的孩子。本文不僅語言生動有趣,而且內容前後銜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對父親的表的“認識”展示出來。

2.重點:指導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就渴望知識,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3.難點: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裏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二、說教法:

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時我採用了引導法:結合自己實際導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體會“我”小時候的童心童趣,最後結合實際進行延伸,從而體現教師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授課中以“讀促思”教學方式,“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使學生愉快融入教學內容,更易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意思。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所以要培養學生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教學文本時要求學生以下方法逐步領悟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自學生字;

(2)帶問題,自行閱讀(如:本文在閱讀中可以抓住人物的對話及心裏活動描寫,自我勾畫,自我評註,這樣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閱讀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3)帶問題,開展小組討論;

(4)進行師生互動。(對學生的對文本知識的瞭解反饋做肯定與引導)。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授課結構是:

1.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細讀課文,體會個性?

4.拓展延伸/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同學們,小時候,你一定會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吧,你們那時對哪些事物產生過那些不解之謎,做過怎樣的猜測呢?揭示課題,看看作者父親的懷錶在“作者的眼裏是怎樣的呢?(過度自然,引起學生閱讀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檢查預習情況,瞭解生字、詞掌握程度,爲學習奠定基礎。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思,好奇,所以接着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讀了課題,知道了什麼?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主要寫了誰?(讓這個問題帶動全文,激起學生做進文本)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板書:{我→父親的表},這樣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

2.接着,以學生自讀與文本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白文章脈絡:1--6/7--18。

(三)細讀課文,體會個性: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根據高年級的閱讀特點,要理解文本,必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本。

1.在教學中,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自主閱讀,邊讀邊思考邊勾畫(思:你讀了1-6自然段,讀懂了什麼?)從學生反饋中,抓住關鍵詞、句,探究答案。

2.教學第一部分時,我爲了讓學生走進文本啓示:我的開始觀點是什麼?(“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但最後一句“哪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並且能自動發出和諧的聲音呢?”,“可是”一詞又體會到了什麼?)這樣讓學生一起感受到”小時的我的童心童趣。讓學生對文本重點問題各抒己見,表達各有千秋(既開啓了學生的思維,又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接着,老師作引導並肯定體會到了我小時的個性:板書{好奇心強,渴望知識}。

3.教學7--18自然段時,同樣給出問題讓學生走進文本,並抓住人物的對話與心裏活動描寫再讓“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反饋問題;同上的啓示方式:又讀懂了什麼?又體會到了小時的我什麼個性?(進一步再讓學生感受到我除了“好奇心強,渴望知識”,我還是個:板書{善於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四)拓展延伸:你有過類似“我”的小時候的經歷嗎?(學生暢所欲言)

(五)小結。

(六)作業佈置:

1.積累本文自己喜歡的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說板書:

表裏的生物

好奇

我?→?父親的表

(好奇心強渴望知識善於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收穫:從小養成愛思考、愛動腦······的習慣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下冊第一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爲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爲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們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蒜、醋、餃”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餃子、萬象、鞭炮”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是按時間順序描寫老北京人過春節,能分清文章詳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對比文中孩子們過春節的情景,能說說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

4.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5.拓展閱讀文段,對比舒乙、斯妤筆下的春節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麼不同。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爲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說過程】

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播放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兒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新年文化。

2.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着,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3.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爲了讓學生學習得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最喜歡的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4.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爲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5.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華兒女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五、【說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熬臘八粥

臘 八 泡臘八蒜

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詳略得當

北京的春節 除 夕

(真熱鬧)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七年級:人們的活動 深刻印象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以“難忘童年”爲主體編寫的 。兩篇主體課文《小屋》和《我和祖父的花園》。小屋的作者通過對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憶,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我和祖父的花園》是從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中節選的,她在文中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與祖父在一起的快樂的田園生活,讓人感到快樂地成長是多麼幸福與可貴。快樂讀書屋一篇課文《童年的朋友》作者通過對童年時代一隻玩具熊的美好回憶,從另一個側面表達難忘童年的感情。“能說會寫”讓學生說自己的童年,寫自己的童年,是對單元主題的拓展,是對學過的3篇文章寫法的實際運用。“語文七色光”安排了詞語搭配練習和對學過的3篇文章的回憶。“日積月累”的名人名言是讓學生從童年起就應養成的優秀品質。“知識窗”是對國小階段記敘文學習和寫作的.簡要總結。 本單元教學的完成,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還是啓發學生對課文的領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從而確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閱讀課文,使學生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同時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爲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互相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重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我主要採取的教法有:創設情境法、講解法、朗讀法、設計練習等;準備讓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品句子——談感受——悟寫法——填表格”六步學習方法來學習本課。 情境教學法:爲激發學生對魯迅的高尚人品的崇敬之情,奠定情感基調;講解法:老師通過寥寥數語就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寫作背景、人物介紹等內容向學生講解、講述、講讀,從而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朗讀體會法:通過導讀、默讀、份角色朗讀、感情朗讀,讓學生走近人物,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學習完成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爲主,培養學生能力和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教會學生自主自主學習,是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四、說教學流程

一、 導入

(1)伴隨音樂,激趣導入 伴隨着這首輕鬆愉快的歌聲,我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代。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最令人羨慕的時期,每個人的童年都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那間裝滿作者整個童年回憶的小屋,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音樂 數鴨子)

(2)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讓我們一起步入綠油油的田野深處那間裝滿作者整個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對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讀後正字音,學生交流彙報易讀錯的字音。 如:“秫秸”的讀音等。不理解的詞語,教師要適時點撥,指導理解。 有的詞語可以指導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查字典理解;有的詞語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或圖片理解,有的詞語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寫了童年時在小屋生活的快樂時光,表達了對那段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三、細讀深究,品味感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小屋的語句,想一想,小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從“屋裏有一鋪光光的炕”“地上站着兩個箱子”“北牆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等語句,體會小屋內陳設的簡陋;從“面對小園有一隻正正方方的大‘眼睛’,那就是我的窗口。”“北牆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裏面有時會出現個小人,費了好大勁兒才弄明白那個小人兒竟是我。”等句子,體會屋子裏的一切帶給作者的快樂。

2.細讀深究,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第二個問題,感受小屋帶給作者的快樂童年。 通過自讀感悟課文相關段落,然後在小組內合作探究,交流彙報,從而深刻體會小屋給作者童年帶來的快樂。 (課文寫了作者對童年小屋的美好回憶,讓作者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想一想作者回憶了童年的哪些快樂?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能體會到作者的快樂,把相應的詞句畫下來。) 屋內之樂、屋外之樂、讀書之樂

3.細讀探究,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個問題,體會作者離開小屋時的感受。 學生自由讀課文,在學習小組中談一談:作者要離開這與他朝夕相伴12年、給了他無窮快樂的小屋時,心中又有着怎樣的深情?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幫助學生理解。

(1)從“車輪捲起一股煙兒,淚撲嚕嚕掉”看出對小屋的不捨。

(2)從“小屋小了”“小屋遠了”

(3)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大門“傻傻地踮着腳”

(4)“我”長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揹着小屋去逛大海

4.朗讀指導。 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練讀時間,鼓勵學生選擇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讀出感情。 四.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談一談在你的家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說給同學聽一聽。鼓勵學生聯繫自己的學習實際談感受。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廣開思路,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五、小結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學會了什麼? 文章通過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表達了作者對裝滿童年回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激勵我們熱愛生活,珍惜時光。 板書: 屋內之樂 屋外之樂 懷戀之情 讀書之樂!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文言文兩則》裏的一則文言文。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爲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爲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爲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課文寫得有趣生動,學生喜讀易學。

二、說教法

對於本文學習,我主要採用了學生多讀理解、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藉助課文註釋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適當點撥、講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教學時,由問題入手,層層深入,分析問題,探究解決。重視熟讀能誦,讀出古文的韻味,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自學古文的興趣。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求知,快樂地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引用經典,導入新課。

1、溫故舊知識,瞭解孔子。

2、讀孔子名言。

3、釋題。用辯組詞,弄清楚辯論者是誰,辯論的話題是什麼?從課題明白課文講述了什麼內容?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 聽課文朗讀,注意聽清句子的停頓,朗讀的節奏。

2、自由朗讀,讀通,讀出韻味。

3、老師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價。

4、老師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2、學生交流,老師點撥。

3、課文講的是兩個小孩在爭辯太陽的什麼問題。

4、兩個小孩的理由各是什麼?

5、讓學生上臺辯論,讀出辯論的語氣。

6、分角色朗讀。

7、評價課文中的人物。

8、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和討論,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麼啓示?

9、讀孔子名言。

五、說板書設計

爲了讓學生能直觀地理解,我設計了少而精的板書語言,使古文內容更爲清晰。

25 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大 遠小 善於觀察

一兒 遠涼 近熱

孔子 不能決 實事求是

辯論太陽

理由

小兒甲

中午

早上

遠小近大(大小)

善於觀察

小兒乙

早上

中午

遠冷近熱(溫度)

不能決

實事求是

(一樣)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本單元是名著單元,湯姆·索亞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筆下著名的兒童形象,本課選取的是“找到湯姆和貝琪”這個精彩片段,講述了湯姆和貝琪從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後的故事。先是講述貝琪的媽媽撒切爾太太和湯姆的姨媽悲痛絕望的心情,以及湯姆、貝琪回來後小鎮歡樂的晚上。先悲後喜,充滿了喜劇氣氛。接着通過湯姆的講述,介紹他和貝琪在洞中的歷險經過,最後講湯姆去看望夥伴哈克和貝琪,從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喬埃被困洞中。

故事輕鬆、幽默而略有諷刺誇張,是作者語言的特點。浪漫有趣,有驚無險,是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二、說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2.初步瞭解湯姆·索亞的歷險經歷,感知他的性格特點。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願望:

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是教學的重點,初步瞭解湯姆·索亞的歷險經歷,感知他的性格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課

文的主要內容,初步理解課文。所以我在這課的教學中,主要是“導”的作用,扶與放相結合。有張有弛,既體現老師的引導作用,也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更主要的是由點及面,由節選,再到整本書,再到其他的兒童文學作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前面學習的名著作品,簡介馬克·吐溫及《湯姆·索亞歷險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思考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哪些情節特別吸引人。

3.思考本文的場面描寫有哪些特點。

(三)學習課文內容

1.默讀第1-3自然段,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來寫人們找到孩子們時的激動的?

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聲音,鎮上傳來發瘋、人們瘋狂地大嚷大叫、洋鐵盆子和號角的聲音、人們的歡呼等;另一個方面是動作,街上擠滿了人、衣服還沒穿戴整齊、聚集成一堆、前後左右圍着、派頭十足涌過來等,都表現出人們迎接孩子非常激動和高興的心理。

2.“想說話又說不出來——然後像流水似的涌出,到處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滿地的眼淚。”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手法,你從中體會到人們怎樣的心情?

提示:運用了誇張手法,寫人們的眼淚像流水似的涌出,又像下雨一般落了滿地,寫出了人們喜極而泣、激動得不能自已的心情。

3.概括段意:第1-3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寫湯姆和貝奇失蹤後親人的`悲痛以及他們回來後人們的激動和高興。

4.讀第4-5自然段,從湯姆回來後的表現中你感受到什麼?

5.從湯姆幾次摸索尋找出路的歷程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6.概括段意:第4-5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湯姆講述他和貝奇在山洞中歷險獲救的經過。

7.默讀第6-16自然段,瞭解湯姆一行人回到村子後發生的故事。

明確:第6-16自然段是第三部分:湯姆探望好朋友哈克和貝奇,得知法官把山洞鎖住了,而喬埃還在洞中。

(四)探究課文重難點

1.根據課文內容,說說湯姆是怎樣幫助自己和貝奇離開山洞的?提示:①獨自進行三次摸索找到出口;②說服絕望的貝奇去往出口;③鑽出小洞,幫助貝奇出去;④遇到划船的人請求幫助;

2.學完本課,你覺得湯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提示:從湯姆獨自三次摸索尋找出口可以看出湯姆是一個堅持、不放棄、不畏懼、細心的人,從他說服貝奇去往出口、幫助貝奇鑽出小洞說明他是一個機智、負責、講義氣的人,從他遇到划船的人請求幫助說明他是一個勇敢大方的孩子。

(五)課文小結

本課選取了《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找到湯姆和貝奇”這個片段,該部分描寫了湯姆和貝奇失蹤時人們的悲痛、回來時人們的激動,以及湯姆講述的脫險經歷,展現出湯姆堅強勇敢、毫不放棄的個性特點,讚揚了他的機智、義氣和善良。

五、說板書設計

本次板書根據故事的主要情節展開,圍繞湯姆的主要行動,提煉故事的情節轉折,幫助學生感受作品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形象。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學弈》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正確讀寫:弈秋教誨俱學弗若曰矣。(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能力目標通過討論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標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範讀領讀、點撥教學

2、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流程

1、警句引路、導入新課

2、範讀激趣、領讀通文

3、熟讀成誦、疏通文意

4、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讀書明理

6、遷移訓練、練讀古文“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在進行第一個教學環節時,我先出示以下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請學生讀一讀,並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些警句的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告訴學生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而現代的教育家也在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後,我先範讀課文兩遍,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然後領讀,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讓學生自由練讀,達到熟讀成誦。讓學生自讀自悟,並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一話,貫通全文。弄懂每一話的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藉助註釋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留待全班交流時提出與同學研討。在全班交流時,我採用點撥教學法,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最後指名說全文大意,我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

學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關鍵就是能從古文中明白一個道理,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學第五個環節時,我先出示兩個問題:(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第一個問題,弄懂兩個人學習效果的不同是因爲學習態度不同,得出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達到讀書明理的目的。處理第二個問題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努力實踐新課標“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的要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學會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學習。

爲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我在講完課文後將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給學生,練讀文言文。這些文言成語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又爲學生熟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五、板書說明我的板書簡單明瞭,通過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得出兩個相反的學習結果,對比鮮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充分揭示了課文蘊涵的道理。

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成功

三心二意——失敗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出色的老師》是六年級語文S版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公平規則”,單元重點是瞭解公平規則,培養學生的公平正義及規則意識。爲此,本課設計了4個教學目標:

1.學會4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生詞,積累好詞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情感與認識的變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學生拾金不昧、愛護環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梗概。

4.引導學生從文中受到啓發與教育,懂得用實際行動遵守社會公德。其中目標1、2爲重點,目標3、4爲難點。

二、說教法

本課我主要採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主要採取了創設情境導入法,三個板塊教學法,啓發設疑,循序漸進,扶放結合法。

三、說學法

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五步教學程序開展教學: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孟子曾經說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說,沒有規則,任何事情都無法做好。我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國家的法律是一種規則,社會公德是一種規則,學校的規章制度也是一種規則,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纔能有序正常地進行,纔會更加和諧、美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個與規則有關的故事。2.板書課題,讀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目標

2.檢查學習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記字方法,強調易錯、疑難字形。

(2)指名讀課文,初步理解“這個出色的老師指的是誰?爲什麼稱他爲出色的老師?”

(3)指名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理清文章寫作順序。

3.小結學法

高年級的學生看到一篇課文,首先要自學字詞,概括出文章內容,理清寫作順序。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導質疑。

1.瀏覽課文,畫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學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師!”

2.引導質疑:一開始,我就認爲那位黑人學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師嗎?我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

(二)品讀課文,體會我的情感變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我感情變化的`語句,瞭解變化的原因。

(2)組內交流,互相補充。

2.學生分組學習。

3.集體交流,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深入品析、理解課文。

例句(1)“可是,這塊手錶卻在一次晚餐時丟失了,可以想象我當時是多麼傷心,就像丟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丟了魂魄”對一個人來說,意味着什麼?理解這塊表對我的重要和我丟表後的傷心。

②去掉這句話中“就像丟了自己的魂魄一般”這半句,和原句比較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從中體會作者把自己傷心之情寫得真實、生動的寫作方法。

③瞭解丟失手錶如此傷心的原因。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時候遵守規則都是一種素養,它比所有的財富都要寶貴。讀了《出色的老師》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拓展閱讀《美麗的規則》,繼續感悟規則之美,人性之美。

(五)佈置作業:完成課後習題1---3。

總之,本節課由於準備倉促,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敬請同志們批評指正!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

一、 說教材

我說的課文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手指》。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後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所特別關注的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能力”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帶有拼音的生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窈窕,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瞭解作者描寫手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3、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本組課文“人生領悟”中的最後一篇,我將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通過完成圖表,讀讀,議議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將隨機地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歸納總結。通過其他幾篇課文的內容總結,明白這篇課文的寫作意圖。其次,我還將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啓示。《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啓迪。再次,我將充分利用文前的導讀和文後的閱讀鏈接,讓生長閱讀前明確閱讀任務,閱讀後,在課文鏈接的指導下,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三、 說教學過程

(一)、從導語入手,明確閱讀要求

1、板書課題《手指》,今天,我們來學習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單元導言所說,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啓發。

2、引導全班讀“導語”,明確學習任務。

(①五個手指各有什麼特點,②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3、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二)、學生自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完成表格。

1、檢查讀書情況,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可以用“首先 接着最後”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總起句。

4、本文章表達方法上與其他幾篇課文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學,完成表格。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長文短教,通過一張表格把文章的重點問題明朗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時,加強對手指各自特點的認識,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集體反饋,深入探究,體會寫法

1、指名反饋表格中的內容,師適當引導。

2、師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表現手法

觀察表格,結合課文內容想想:作者採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從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麗,樣子可愛“等詞語體會文中擬人化的手法。)

通過觀察表格,體會出文中的對比手法

(長處——短處,五指之間的不同特點對比着來寫)

3、作者說:“卻無愛憎在其中”,真的沒有愛憎傾向嗎?談談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員,你願意做哪一個手指,爲什麼?以此來發散生動思維、活躍他們的思想。

(在此過程中,注重個性的理解,隨機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養尊處優”的意思。)

4、教師導讀:是呀,正如作者所說——(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美醜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師創設情境:一天,五指發生了矛盾,他們爲什麼會發生矛盾?結果又怎樣呢?請你也仿照本文擬人的手法來編寫一個童話故事,讓人從中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啓示。

(這既是對全文寫法的練習,也是讓生從寫作中加強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寫作意圖,這也將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五)、總結課文:引讀閱讀鏈接,是的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起來力量就會更強,就是豐子愷先生從手指上得到啓示。有位詩人又是這麼讚美手的!齊讀閱讀鏈接。豐富對手的理解

①齊讀最後一自然段,②師小結課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

《贛南遊擊詞》是語文A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是陳毅元帥1936年春寫的一組詞。它記下了中國革命史上一段難忘的史實,真實地描述了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在中央蘇區贛粵邊區堅持鬥爭的紅軍游擊隊員的艱苦鬥爭生活。教材選編本文的目的是通過熟練誦讀詩詞,理解詩詞的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

1、本篇課文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是本班學生的學情、課程標註及編者意圖。依據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國小高段學生有較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作品的感情。本篇課文的'編者意圖是書寫生字,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熟練朗讀詩詞,理解詩詞內容,能夠說出自己的感想並能夠體會詩詞的情感。

2、依據以上幾個方面我制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瞭解作者陳毅及詩詞的創作背景,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陳”“腸”“”“”“”,並且規範書寫“腸”“淫”“嗽”“兼”,並能夠藉助課下註解來理解詩歌的內容。

過程和方法:運用已有方法(查字典,互相幫助)自己或者同桌之間合作解決詩詞中的不認識的生字;通過反覆有目的的誦讀,藉助課下註解的方法,討論課文的含義,想象文中的情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選擇自己喜歡的章節,來說說對課文表達情感的理解,並且能夠帶着情感去朗讀課文。

3、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找班級裏的能力較強的學生範讀,教師順勢糾正讀音,讀不通順的句子要反覆誦讀,因爲課文比較長,可以分章節朗讀,並且初讀課文要落實到位,不熟練要反覆讀;藉助多媒體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比如理解第一節詩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播放戰士們在草地上露營早晨剛剛起來時候的圖片,視覺上更加直觀的理解文字的意思;在學生理解情感不到位的時候,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渲染情景,重現歷史,讓學生通過間接的途徑回到那個年代,充分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情由心發,話從口出,避免出現僞抒情的現象;教學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教師要親自帶着情感範讀,用自己的情感理解,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情景。

三、說學法

1、小組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解決詩詞中的生字障礙及理解詩詞內容的困難。

2、自主學習:自主選擇詩詞中喜歡的章節,來分析詩詞的內容,談論從詩詞中得到的體會和感受。

3、討論學習:通過學生和教師的討論互動,總結詩詞對於今天的意義是什麼。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3

一、分析教材

《夸父逐日》是語文出版社S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神話與傳說,其中既有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又有外國著名的傳說。學生閱讀這些作品,能深切的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在大膽、豐富的想象中,來表達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還能感受到神話與傳說想象豐富、情節離奇的特點。

《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神話故事,選自《山海經》,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課文講的是巨人夸父立志追趕太陽,最後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爲桃林的故事。這篇神話故事表現了夸父胸懷大志、自強不息的英雄氣概,反映了遠古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二、分析學生

這篇神話由於充滿幻想和離奇的故事情節,比較適合國小生閱讀的品味,容易激發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大部分學生在以往的生活或閱讀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以各種方式接觸過這個神話,學生讀懂課文肯定問題不大。但這畢竟是一篇用古文寫成的文章,而在此之前學生也僅僅只學過三篇這樣的.課文,這樣的語言對沒有任何古漢語基礎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枯燥的,因此,如何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和培養國小生對古文閱讀的興趣,以及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將成爲本節課課堂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

三、確定目標基於以上對學生情況的分析,並結合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了本節課的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本課的兩個生字,瞭解課文的內容。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逐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思想和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感受絢麗多彩的神話世界,體會先民們渴望瞭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頑強意志和鬥爭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教學生結合註釋,或查閱工具書理解一些文言字詞的意思,進而讀懂文本。

2、難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想象感受夸父的英雄形象和精神力量,並理解這個故事所揭示的意義。

四、教法學法

執教本節課,在總體思路上,我打算以讀爲突破口,並貫穿整節課始終,然後結合文本中的重點字詞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通過想象走進文本、豐富文本、感悟文本、昇華文本,把想象作爲一個溝通文本內容和文本精神內涵的橋樑,而想象則正是國小生最擅長也最願意做的事情,只要老師能夠適時、合理的創設情境,其餘的一切便會水到渠成。因此,在本節課上,我將主要採用談話法、朗讀法、創設情境法、討論探究法、歸納總結法等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法的指導和”因此,學生選擇也很重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凡爲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在本節課上將主要以讀悟法、圈點法、想象法等自主學習的方式爲主,並且協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將貫穿整個課堂。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4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參與區語文教研活動,通過這節課的備課、教學,讓我也嘗試了新教材略讀課文的教法。下面我就來說說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意圖。

【教學理念與目標】

新課程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目標,強調教育要體現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我將此作爲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自己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從而培養他們閱讀能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質量。根據以上這些,從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能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於質疑。

⑵能夠利用導讀解決疑難,培養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

⑶能夠運用寫作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並從中獲得感悟。

3、知識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內容及過程】

這篇略讀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一、首先,提出質疑,初步感悟

讓學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時,通過閱讀,整體感知,能捕捉並提煉課文的重要信息,對《青山不老》這篇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補充課堂中學生的反饋情況)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能產生問題,“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培養了學生細心讀書、邊讀邊想的好習慣。(補充學生提出的問題)今天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集中,實際只要解決了“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那麼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導讀,解決問題,昇華感悟

我利用略讀課文中的導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解決問題。導讀的三個問題是層層深入的,同時也揭示了課文的中心。前兩個問題“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通過讀,學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學生的情感也同時得到昇華。對最後一個問題“聯繫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我安排了寫,主要意圖是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三、最後,以讀代講,體驗感悟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抓住把讀書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自己認認真真地讀書,應當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內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設計時教學時,主要想讓學生靠在課堂上讀通,讀懂,讀熟課文。備課時,抓住備”讀“。要多讀,善讀,每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麼方式讀要有明確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環節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課文,根據要求來自由讀課文;交流”老人創造的奇蹟和什麼情況下創造奇蹟“時,以讀代講,講得少,用讀去體會。最後對重點句子的理解,通過寫感想後讀一讀。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最後一個主題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我們上路了》是一首現代兒童詩。作者用一羣孩子的口吻,描繪“我們”邁着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回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闢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首現代詩歌,篇幅不長,韻律較自由,不拘於一格。全詩有三個小節,感情強烈,節奏鮮明,琅琅上口。詩歌內容淺顯,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學生對詩句理解的難點是詩中象徵手法的運用。教學時我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二、說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瞭解象徵手法。

2、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能力。

4、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三、說教學特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爲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爲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四、說教法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爲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中,我將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施展才能的空間。

接下來我說一說設計這節課所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爲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在讓學生理解了象徵手法的運用後讓學生自主探究。

五、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採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說”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以及對詩歌表達的情感的體會。“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採用範讀、引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寫”仿照詩歌的形式,創作同一類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自己覺得合理添加的詩節。

基於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老師指着黑板上的板書“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讀一遍;再讀——談談感受;接着輕輕地讀“告別童年”,說出你的感受(輕輕地讀,彷彿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童年是一副畫,每張畫的內容都不一樣,無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再大聲地讀出來,你的感受又是什麼?(自豪的、滿是憧憬)。

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爲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儘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上路了!

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1、帶着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藉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準、讀通順。隨手做批註。

談談你的認識和收穫。(發言自由不限)

小結:現代詩的`特點——形式是自由的,內涵是開放的。只要心有所感,誰都可以進行詩歌創作。

2、默讀全詩,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

學生通過朗讀知道

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是上路了;

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後退;

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3、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

說說爲什麼喜歡這一小節。

(注:學生有可能按着小節順序逐一解讀,但也有可能打亂順序,需靈活處理。學生提出第幾小節,當隨機學習第幾小節。)

(1)一小節

美美地讀,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可排序讀,指名讀等。同時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纔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徵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指名讀,提問: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徵着什麼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纔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啓發: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用表演法理解“哦,不管大人們怎麼說,”

老師可以和同學配合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麼?你怎樣回答?(體會

讓學生接着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理解完了詩歌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讀,讓學生點評。

最後齊讀第一小節。在最後一句運用輪讀的方法激發情感,“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2)學習第二小節

生思考: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些地方?劃出來,做上批註。

學生自由讀,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批註。

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師引導: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對這一小節中象徵手法的理解。

引導學生自由談論,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麼樣去處理?

(3)、學習第三小節

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

提出“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這句,教師指出:這句也運用了象徵的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徵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鈴:預示着“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纔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做高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

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師: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盪,說得人鬥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集體朗讀最後一小節。

(三)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請學生大膽地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