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說課稿 閱讀(1.63W)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有一盒彩筆》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畫爲主題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充滿童趣,活潑生動的兒童詩。詩歌由兩部分組成,都以“我有一盒彩筆”開頭,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分別寫出了小作者手握彩筆,畫“美麗的今天”“明天的理想”兩幅畫的情景,抒發發了兒童熱愛生活,追求美好未來的情感,表達了孩子心中的理想。

詩歌第一小節,運用“畫……那是……”的句式,將小作者畫面上的“藍色的直線”“黃色的圓”“紫色的曲線”“直立的`三角”描述成具體的景物。

第二小節揮灑了小作者奇思妙想,作者用“我畫……爲了……”的句式,將孩子們大膽的想象和美好的嚮往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小節的描述使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它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想象潛能。

二、說目標

1、在教學中,通過多次的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感受藝術的魅力,使學生具有美好的心靈。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仿照課文,發揮想象編兒歌

三、說重難點:

1、品讀詩歌。

2、發揮想像,創編兒歌。

四、說過程

本課我一謎語和畫導課意在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並揭題引入課文。然後讓學生聽讀課文總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白課文都寫了什麼。緊接着開始同桌學習第一小節,尋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喜歡的原因同時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感悟到詩歌美后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二小節。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交流自己想法,大膽發揮想像暢談自己的理想,引起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想象潛能。在學生交流完後讓學生仿寫目的在於鍛鍊寫作能力,再讓學生動手畫自己的理想達到對課文的昇華。

五、說板書

在板書上採用圖文結合、提取詩歌主要內容的方法進行,簡潔明瞭,也反映了課文的主旨。

六、說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採用了畫、音樂、詩朗誦等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學習詩歌,學生學的輕鬆,教師教的輕鬆。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上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對稱》。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在編寫時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呈現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蜻蜓、樹葉、蝴蝶、臉譜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引出對稱的概念。爲了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軸對稱現象,找準並會畫對稱軸,在處理教材的時候我準備把原教材進行靈活的調整,力求體現新知識的層次與深度,將主題圖蜻蜓、樹葉、蝴蝶、臉譜揉合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依據兒童心理特徵,以及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找準並會畫對稱軸。引導學生在嘗試、觀察、比較和概括中合作學習、交流學習。幫助學生感受對稱美,學會欣賞數學美。依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理解什麼是對稱。

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注重聯繫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景,豐富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認知,採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嘗試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獲得知識。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節課中本着“嘗試——發現”的思路,讓學生通過嘗試操作、觀察發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議一議、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畫一畫、拼一拼等活動中感知對稱的特徵。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節:設景激趣,導入新課

在一個美麗的花園裏,蝴蝶和蜻蜓發生了爭執,都認爲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給它們出了個主意:讓它們一人分一半,組成的圖形也許就是最漂亮的。我讓學生觀察組合成的圖形,發現和原來相比,並不漂亮,從而自然地引出課題——《對稱》。通過這樣的情景,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另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達到課始趣生的效果。

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認識對稱

嘗試和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是當前國小數學改革的理念。爲了突出“瞭解對稱的特徵”這一重點教學內容,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四個層次:剪一剪,說一說,折一折,變一變。一開始我告訴同學們:蝴蝶和它的小夥伴們也飛到了我們身邊,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同時將它打開並貼在黑板上。告訴學生,它的小夥伴願意伴隨每一位熱愛學習的孩子。這樣設計,可以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同時蘊含着將小蝴蝶作爲後面認識對稱軸的學具的.意圖。

接下來我組織學生小組交流:怎樣剪纔是一個對稱圖形?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找到恰當的方法。然後讓他們合作嘗試剪出對稱圖形。孩子們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也會參與其中,利用學生善於表現自我的特點讓他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時說一說是怎樣剪的。當他們回答“先對摺再剪就是一個對稱圖形”時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悅。

接着我將引導學生把剪好的圖形再對摺一下看看,發現了什麼。估計學生通過嘗試操作都能夠發現對摺後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形狀大小一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指出對稱的概念並板書(板書:對摺——完全重合——):對摺後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圖形大小一樣,我們說他們兩邊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經知道什麼是對稱的,這時讓學生進行嘗試性的練習是必要的。我利用課件出示一些圖片,從形象的生活圖案到抽象的圖形,讓學生來辨別哪些圖形對稱的。

2、認識對稱軸

現代課程論認爲,教師不應該只是被動的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這個環節中我結合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特徵,選擇貼近生活的蝴蝶做成小書籤,作爲認識對稱軸的學具,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樂此不疲。這時我先對剛纔表現出來的積極性給予肯定,並獎勵每一個人一個蝴蝶小書籤,問他們它是不是對稱圖形?你怎麼知道的?估計學生會回答通過對摺發現的,接着請全班同學把圖形進行對摺來驗證。再讓學生把它打開,發現中間有什麼?估計學生通過觀察能發現中間有一條摺痕,我會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讚許,並告訴學生中間這條摺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板書:——摺痕——對稱軸)。接着我示範畫對稱軸。引導學生在小書籤上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在小組內互相評一評誰畫得更準確,並相互糾正錯誤。

第三個環節:看書質疑,解答疑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書本是知識的重要載體,組織學生看書提問,去了解學生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予解答,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四個環節: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爲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判斷對稱、畫對稱軸。第二個層次是通過折一折找出一條到多條對稱軸。第三個層次是再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欣賞老師蒐集的對稱現象,讓學生感受對稱美,幫助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第四個層次是遊戲《找朋友》:通過遊戲來找到對稱的臉譜。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鞏固對稱知識、感受國萃的魅力。

第五個環節:全課小結,交流評價

爲了幫助學生完整構建本課知識要點,通過“你有什麼收穫?”來建立知識體系,保證課堂的完整性。

板書設計兼顧知識性、實用性和美觀性,使學生一目瞭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我所執教的這一課是人美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4課,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透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潛力,瞭解設計與應用之間的關係,能對生活中常見的杯子進行功能、材料、外形等方面的分析,發現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設計時要與使用相聯繫。啓發學生從使用角度出發,用設計的思想進行杯子的設計。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

1、透過設計製作杯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潛力和創造潛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運用瞭解得知識,設計出有個性、功能性又美觀的杯子。

教學重點是觀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設計意圖,瞭解功能與形象之間的關係。難點是運用設計意識,設計出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的杯子。

《杯子的設計》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難度,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十分強調學生的自由表現和大膽創造。同時使用了“先學後教”的理念,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欣賞古代各時期的杯子,瞭解杯子的發展史,體會古代人們的設計水平。然後再把學生引到現代的杯子設計中來,體會各種各樣杯子的造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從常見的形象、使用的人羣、實用性等方面去想象。讓學生充分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哪怕是異想天開。並且及時地抓住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作業展評時,讓學生把作品都粘到黑板上,學生之間欣賞各自得杯子,體會創作成果帶來的樂趣。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先讓學生自己說創意,其他同學發表各自的意見,採用師生共同評價的方法進行評價,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說課稿 篇4

一、關於教材

1、教材的設計意圖

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環境更加熟悉了。在對環境進一步觀察中,他們會發現一些更有深度和價值的問題,對環境問題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生物與環境(二)”這一單元就是要引領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繫進行重點研究。

2、《課程標準》規定:

《課程標準》十分強調生物間、生物與非生物間的聯繫,強調知識的應用。

科學課程要讓學生接觸生動活潑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樹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引人入勝。他們會發現每一片樹葉都不同,每一朵花兒都絢麗,從而激發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內容標準的確定是要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去認識不同種類、不同環境中的生物,進而對多種多樣的生物有比較全面的認識。“生命與環境”部分具體內容則十分強調聯繫和應用。

“生命世界”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應拘泥於生物學上的專用名詞和概念,要讓學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動中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有助於他們對生命本質的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

3、在教材中的位置

生命世界——生物與環境——生態系統——做一個生態瓶——生態平衡——保護生態平衡

4、在單元中的位置

整個單元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爲線索來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食物關係平衡破壞後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整個單元的教學由10個主題活動組成。首先從觀察熟悉的“薔薇花叢”開始,研究“花叢”中動植物間的關係,認識生態系統;研究它們之間的食物聯繫,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然後從設計和建造生態瓶開始,觀察生態瓶內的動植物及微生物;研究改變生態瓶的控制條件,推測和觀察條件改變後的生態狀況,初步感受生態平衡的意義。最後將研究推廣到真實的大自然中,推測草原上某種動植物增減或某種環境改變後生態平衡狀態的變化,進而認識引發沙塵暴的原因;在瞭解學習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通過上網、訪問、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認識瞭解野生生物及其棲息地;進一步關注自然界的珍稀動植物,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查研究,做一個某種珍稀動植物生存現狀和保護措施的調查研究報告,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因此,我們可以用以下脈絡來把握“做一個生態瓶”在本單元的地位:

薔薇花叢觀察生態瓶改變生態瓶

他們是什麼關係做一個生態瓶

食物鏈和食物網顯微鏡下的生命

維護生態平衡

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愛護珍稀動物和植物

4、教材結構

觀察認識池塘生態系統——設計做一個生態瓶的方案——製作一個生態瓶

二、學生情況分析

1、知識準備

五年級的學生,通過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接觸瞭解了常見的植物、常見的動物、常見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週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較零散的知識;也經歷體驗過觀察探究植物、動物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本單元前3課的學習,初步瞭解了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通過日常生活也聽說過生態建設、生態保護、生態系統等比較複雜的生物學名詞。一部分學生甚至還能對上述名詞有一定的瞭解。因此他們在設計生態瓶製造方案時,學生是能夠考慮到一些動植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係。

2、學生的觀察興趣

應該說大部分學生對於觀察花草和小動物還是有較濃厚的興趣的。製作、並長期不斷地觀察生態瓶裏的動物和植物,對於大部分學生是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的。(本人在1998年上半年,曾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裏,對一個11歲的女孩作了不間斷的觀察,有趣的是,她興趣保持時間最長的是在自家陽臺上種一棵豇豆,從下種,到收穫,到植株枯萎的裏,連續培植、觀察95天。如果植株不枯萎,這個紀錄會更高。)

3、認知需求

在研究薔薇羣落、農田羣落後,學生自然願意將目光轉向其他類型的生物羣落。

經歷了前面幾個學期的觀察探究,特別是本單元前面3課的學習體驗,他們感受了薔薇羣落、農田羣落裏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是一個生態系統。還感受到在這些相互關係中最顯性、最直接的食物關係。他們產生觀察探究其他類型的生物羣落(生態系統)的欲X,這是我們引導學生經歷“做一個生態瓶”主要心理基礎。同時,也順利地引發學生進行“觀察生態瓶”等以後課程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一)《教師用書》設定的教學目標及想法

1、通過觀察池塘裏生物環境資料,認識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以此爲藍本設計生態瓶的建造方案。(在本單元《它們是什麼關係》中,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本主題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理解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製作生態瓶,並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實際條件是我們進行方案設計的依據之一,因此必須在方案中體現出來,我認爲製作時主要是根據方案進行)

3、能相互聽取意見,共同協作製作生態瓶,並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這是小組合作的一般要求)

(二)重新設定的教學目標及理由

1、科學探究:能積極地參與討論、做一個生態瓶的活動,共同協作製作一個生態瓶。(積極的參與討論,特別是做,是每位學生對“生命世界”前期學習的回顧和綜合運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分析池塘裏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以此爲基礎提出設計一個生態瓶的建造方案。能在課後個人製作一個生態瓶並堅持觀察,關注生態瓶的變化。(這是後續學習的起點和學生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

3、科學知識:理解池塘裏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製作一個生態瓶的過程。(只有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才能設計出科學的方案;瞭解製作過程,保證了課後自己製作的成功)

四、重點、難點

1、重點:生態瓶建造方案的設計。

2、難點:在設計方案時考慮,儘量讓動植物活在自然環境中一樣,主要是指動植物的數量比例。

五、學習方法的指導

本活動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要用觀察、設計、製作的方法來學習。其中開始與結尾兩部分主要用觀察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用設計的方法、第三部分用製作的方法。

大致是以下的學習流程:觀察——設計——製作——觀察

1、觀察:開始部分全班觀察池塘羣落的圖片(影視資料),全班或小組討論池塘羣落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形成池塘羣落的一般模型;結尾部分觀察自己製作的生態瓶,進行記錄。

2、設計:以小組爲單位,以池塘羣落爲模型,爲水生動植物模擬一個人工池塘羣落。以池塘羣落中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爲依據,小組人員之間開展討論,最終確定設計方案。其中記錄員的作用相當重要。

3、製作:根據自己小組的設計方案,按順序製作一個生態瓶。

六、教學預設

(一)池塘裏的生態系統

意圖:理解池塘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建立池塘生態系統的模型,爲小組的方案設計和製作提供必要知識準備、情感激發。

1.出示生態池塘圖片(或影視),師:同學們已經觀察了薔薇花叢、水田裏的生物,老師在郊外找到了一個池塘,我們來看看這個池塘,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可能會回答:池塘裏有水草、魚、小蝦、螺螄、鴨子、河蚌、荷花、荷葉、青蛙。他們會說出池塘裏的一些生物,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說出池塘裏的非生物。

·這些生物中哪些是水生植物?(水草、荷)

·它們的生存需要哪些條件?(泥沙、水、陽光)

·這些水生植物爲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食物、氧氣、住所、躲避動物的攻擊等)

·池塘裏的非生物對生物又有哪些幫助?

2.原來自然環境下的生態池塘存在這麼多生物和非生物,那我們自己能建造一個這樣的小池塘嗎?

(二)設計建造生態瓶

意圖:對池塘生態系統知識以及前期學習的知識的綜合運用,直接爲下一環節的製作提供依據。在討論“爲生物的生活考慮哪些問題”這一環節時,突破難點“在設計方案時考慮,儘量讓動植物活在自然環境中一樣,主要是指動植物的數量比例。”

1.小組討論設計建生態瓶的方案。

我們的生態瓶

設計方案

準備用什麼材料

哪些生物來生活?

生物

非生物

爲生物的生活考慮哪些問題?

生態瓶模型圖

2.組際交流設計方案。

(三)做一個生態瓶

意圖:進一步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檢驗方案設計的合理性,爲課後的自己製作積累經驗,爲後續觀察活動提供真實的資料。

1.準備相應的製作材料,如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也可以是大可樂瓶剪去上半部分。

根據小組討論決定的方案製作生態瓶,貼上標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給生態瓶取一個有創意的名字。

生態瓶標籤樣本

生態瓶名稱

瓶內生物

製作者

管理者

2.小組商量生態瓶的放置與管理,觀察與記錄。

(四)課後自己製作一個生態瓶並持續地觀察記錄。

意圖:對人工池塘生態系統的觀察記錄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保證觀察的時空條件。

板書:

做一個生態瓶

容器:魚缸或大塑料瓶

生物:植物——水草、萍……

小魚、蝦、螺螄、蝌蚪……

非生物:淤泥、河水、陽光……

生物生活需要:食物、氧氣、二氧化碳、養料、棲息地、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篇故事短小精悍,它以簡潔、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奇奇兔內心多麼渴望朋友,同時也展現了它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純真、美好的心靈。當前獨生子女雖在家中倍受嬌寵,習慣於接受別人的呵護,而不善於對別人付出關愛。針對這一普遍現象,本次活動有意識地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活動中體驗樂於助人所帶來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爲他人做事的願望。

二、說教學目標

1、欣賞、學習文學作品的優美語言。

2、懂得爲他人做事是愉快的。

三、說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在學習作品優美的語言時,指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學說故事裏的話。

因爲大班幼兒對故事的學習,已由喜歡聽逐漸傾向想講,但由於缺乏表達的經驗,在說故事中常是說了前句連不了後句,難以完整複述。所以,指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故事裏的對話是教育中的重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1、瞭解有趣的復活節。

2、奇奇兔、胡蘿蔔清洗機、彩蛋描繪機等圖片各一。

3、小猴受傷在醫院圖片一張。

五、說教法

充分運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刺激幼兒的聽說能力。主要採用直觀法、提問法、創設情景法。

1、直觀法是根據幼兒思維特點決定的,幼兒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爲主,所以利用圖片,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能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爲幼兒的口語表達做充分的準備。

2、提問中拓展幼兒思維。在提問的語言設計上,注重啓發性,給予幼兒更多說的空間,不束縛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有話好說,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也是新綱要的體現: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創設一定的情景,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六、說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分段講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解決幼兒在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故事中的對話。

七、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目標與內容,我分三個環節進行。

激發興趣→欣賞、理解作品→情感體驗。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第二環節:欣賞文學作品,理解故事內容。第一步驟:運用直觀法和提問法,分段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印象和幫助理解、記憶。這樣幼兒就克服不良的只求聽不求甚解的習慣。第二步驟:完整講述故事,主要讓幼兒有一個完整欣賞的效果。

第三環節:情感體驗。活動中滲透生活經驗。讓"互相幫助"這一現象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這個活動中通過對故事的理解,拓展生活經驗,並利用如何幫助小猴展開想象,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使他們有話好說,從而體現活動價值。

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樂於助人,懂得關愛他人,作爲本次活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