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說課稿 閱讀(6.89K)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說課稿 篇1

尚義縣大營盤中心國小:康慧敏

一、說教材

《窮人》是義務教育課標版第十一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是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課文通過寫窮人雖然很窮,但有一顆善良的心,側面反映出窮人在精神上很富有。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學習體會人物的心理品質。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裏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從環境和人物對話、心裏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教學課時:第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我主要運用以讀爲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開頭並輔以情景教學法。課堂中,通過課件演示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本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的'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受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薰陶。

1、情景教學法。

2、以讀代講法。

3、自主探究法。

三、說學法

爲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法方面我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爲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班級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先引入窮人的世界,感受窮人,播放視頻《窮人》。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視頻中出現《窮人》。以此導入新課,易於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激發學生探究文本的慾望。同時,也爲學生朗讀文本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指導學生聽課文,

明確:(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兩位母親?

(2)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懷着怎樣的感情?

(讓學生明確窮人是誰?體現在哪些地方?)

設計意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通過朗讀課文,聽課文錄音,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全文。

(三) 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感悟

1、感悟桑娜的美好心靈

出示課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感悟漁夫娜的美好心靈

出示課件: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掻掻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3、感悟窮人的美好心靈

出示課件:桑娜坐着一動不動。“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設計意圖:我在教學中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爲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當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應抓住契機進行適時的引導、點撥,梳理與歸納,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學習寫法

在教學中用到了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讓學生學會用運。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並做到在習作中會靈活運用,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同學們,桑娜和漁夫有美好的心靈,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有這樣美好的心靈呢?下面請欣賞《愛的奉獻》

2、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預設:聽完歌,學生結合實際談想法。

設計意圖:“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泄情感的時空,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從而引起學生心靈上的震撼,不斷加深,不斷昇華,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

窮人

貧窮 富有

設計意圖 :

板書是整節課的眼睛。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做到了簡潔明瞭點明文章的中心,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總結:

總之,我想通過以上“目標的簡明、環節的簡化、內容的簡約、方法的簡便”真正實現“簡單教語文,完全爲學生,紮實促發展”。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我也會送你一輛新車”》講述了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保羅在聖誕節前收到了哥哥送給他的禮物——一輛嶄新的轎車。小男孩讓保羅把他的新車開到家門口,目的是爲了讓有殘疾的弟弟能看一眼,並告訴他自己有一天也會送給他一輛新車,這情境讓保羅感動,他與兩個男孩共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故事的敘述很有些波折,特別是對“我”心理的描述,如當“我”初次看到小男孩時,以爲小男孩時羨慕“我”的新車;邀請小男孩坐上“我”的新車後,又以爲小男孩想在鄰居面前誇耀一番;最後沒想到的是,小男孩只是想讓他的腿又殘疾的弟弟相信自己:有一天哥哥也會送一輛新車給弟弟作聖誕禮物。故事動人,所講述的道理也很明瞭:給予是快樂的。

二、學情分析

本班27位同學,能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正確地讀通課文。但對於有些形近字仍會發生混淆甚至讀錯的情況。加字、漏字的情況亦有發生。故在課堂上反饋預習情況時,更要耐心地指導,將形近字歸歸類。其次,在說話方面存在兩極分化,有一部分學生敢於開口,說話能力較強。但也有部分學生在表達時語言的組織能力弱,表達不流暢。課堂中,對後者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可以請能力強的學生先來說,讓能力較弱的學生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

三、教學目標:

目標一:積累表示“看”的詞語;能照樣子填寫表示人物說話時神態的詞語。

本課沒有生字,但是對於形近字的比較,積累詞語這樣的訓練,就要放在知識和技能的板塊中,作爲一個訓練地重點。

目標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保羅兩次都想錯了,他錯在哪裏。

讓學生通過不斷地朗讀,讀懂課文。瞭解保羅的兩次誤解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應該在這部分的教學上,多下力氣。思考如何能把這個重點和難點深入淺出地教給大家。

目標三:懂得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給予纔是快樂的。

以上制定的教學目標環環相扣,逐層遞進。讀懂了課文,才能瞭解保羅兩次想錯的原因,從而理解“相互給予纔是快樂的”這個道理。

四、教學設計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學生只有在多讀中才能感知、理解課文,從而達到自我消化與吸收。然而,貫穿課堂教學的讀又不是簡單地機械性重複,這樣,學生必然會讀得索然無味。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環節和目標的不同,引導學生採用恰當、多樣的方式,有目的地進行朗讀,在讀中學習字詞,在讀中感悟語言,在讀中練習說話。

本課的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能瞭解保羅兩次誤解小男孩,他錯在哪裏,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相互給予纔是快樂的”。故在設計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保羅對小男孩的兩次誤解作爲抓手,來重點展開教學,通過讀讀、說說、做做,讓學生最終感悟到“相互給予纔是快樂的'”。

(一)課前預習、讀通課文

本課安排在最後一個單元,沒有生字,且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就能讀通課文,在教學時,可以抽些基礎較落後的同學來讀書,讓其他學生認真聽,遇到讀錯的地方集中進行指正。讓兩個層次的孩子能夠共諧發展。

(二)讀做結合、感悟語言

在研讀課文的板塊,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靜下心來讀文章,讀讀畫畫;然後教師抓住關鍵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再通過串讀文章,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去讀。不同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對文章的語言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讀中積累

語文的核心是語言。在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思想性和綜合性中,工具性是最根本的。說話是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內容。那學生規範的語言從何而來?無疑教師在鑽研教材的同時,應善於去尋找到每個文本語言訓練點。讓學生能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下,通過反覆朗讀,來學習運用語言的方法。比如:本文中所出現的“讀句子,說說下列句子中帶點詞語的作用,照樣子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教師就在評價學生的朗讀時,滲透提示語的重要性,指導學生讀出語氣。這樣,就爲學生理解提示語的作用做了較好的鋪墊。

總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朗讀,使朗讀成爲語文課堂教學的“熱點”,提高學生朗讀質量,讓學生從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一碗清湯蕎麥麪》第二課時,此說課爲課前說課。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碗清湯蕎麥麪》是中職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基礎模塊上冊第二單元處世美德中“閱讀與欣賞”這個模塊中的內容。第一單元主要從青春、理想、自信等角度給學生以啓迪,而本單元話題主要從人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感受青春的美麗之後,進而感知生活的味道,人性的魅力。

本文是本單元中第三篇講讀課文,文章語言優美、情感內涵深刻,能使學生有所觸動,有所啓發,是對學生進行人生教育的理想範本。文中所展現的人性美好的一面、母子三人的團結拼搏對學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小說基本要素已經比較熟悉了,但對人物形象的評價,理解小說所闡釋的深刻蘊意還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引導和強化。見於此種情況,通過情境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進而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

三、設計意圖

小說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各種情景,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獲得體驗。爲此,通過引導,創設情境,通過活動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討論、體驗,進而感悟人生。

四、目標方法

1、由此我依次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情節,初步感知文章情感內涵。

(2)感受作品傳達的人性美,激發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的能力。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通過自學初步嘗試複述故事情節,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小說人物形象。通過複述故事情節可以鍛鍊學生基本的語言組織能力,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來能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爲學習小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進行鋪墊。

教學難點放在評選最佳感動人物獎並闡述頒獎理由,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感情訴說。再初步的感知之後,還需要讓學生進行深入感悟。學生的思維存在個性差異,對一篇文章的感受,每個人的想法與看法會所有不同。讓學生自我評選感動人物,給他們提供一個訴說的平臺,可以讓學生在評價人物的過程中學會反思,進而促進其成長。不過,因爲還需要寫頒獎理由,需要簡要概述,對基本功較差的學生會有一定的難度 ,必要時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2、教學方法:

而爲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問題引導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此教法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着重體現了行動導向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用“心”感知人物形象,用“行動”來體驗人物所經歷的故事,用“腦”來思考自我,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真正把學生作爲課堂的主人。

學生以自讀學習、小組合作、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學習與實踐。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有分工、也有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可以分享本組成果,互相鼓勵,這樣能更好地達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目標。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生通過自讀、複述、填寫表格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後佈置活動——情景劇演出,在第一課時進行策劃和試演。第二課時,以微劇情表演、評選感動人物、訴說自我三個板塊來進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接下來我主要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

導入:最近有一個詞,它火了,大家認爲會是哪個詞(學生髮言)。是的,它就是“土豪”,與土豪做朋友吧,成爲最近流行的一句話。根據本篇小說的劇情進行改編策劃,大家可以嘗試在其中加入一些現代流行語,一些創意的人物角色,力求展示穿越版蕎麥麪的故事。

1、表演驛站

要求學生結合本篇文章進行創意改編,進行微劇情表演。學生們融入角色後,更能走進文中的人物,感知人物形象。小組成員都要參與,可以加入你認爲合適的人物角色,比如土豪、大兒子媳婦、服務員。每組都先做好準備,以抽籤的形式決定其中一組進行表演,其他組爲觀衆。小組表演時以自報組名、情景表演、結束語三方面內容進行展示,表演結束後抽選其他一組進行點評,教師最後進行總評。

此環節要求每組都做準備,都最終由一個組進行展示,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不管結果怎樣,我們都要做好準備,踏實走好每一步。這個過程中也就達到了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的能力。

2、“我”是評委

通過角色扮演後,學生對人物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體驗感動。這個時候,教師佈置下一任務:評選感動人物,並說明你的理由。他們應該會有話可說。每個人可能會結合自身的`情況,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人可能敬佩母親的堅強,有的人欣賞老闆夫婦的人格魅力,有的人會爲“兒子”的孝順、懂事而感動;或者有的人會爲自己組所加的角色A而有所感觸。在學生髮言時,我要在黑板上寫下他們評價人物的關鍵詞語,對積極發言的小組進行獎勵。

在這個過程當中,這篇文章人物形象的概括,社會環境的分析、文章主旨的挖掘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實,讓學生感受到人性的美,也初步達到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他們對課文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可能會不夠深入,這需要老師適當引導對文章情感的體悟。

3、“我”的訴說

在對人物的評價之後,需要聯繫到他們現今的生活。進行訴說自我,進而昇華心靈。

問題如下:

在生活中的你,曾經面對過困境嗎?你是如何面對?也許有的學生到現在都是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每個人終究是要步入社會,在未來的日子裏,假若你的生活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或是破爛不堪,你又會做如何選擇?

要求:要條理清晰、使用普通話,以搶答的形式進行,最多兩位學生作答,對訴說後者的給予加分鼓勵,拓展學生的思維。給予學生三分鐘的準備時間,回答時間爲2分鐘。

六、課堂小結

一、二節課學生通過自我感知、參與活動、訴說感悟等方面學習了本篇文章,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故事情節、本文宗旨、自我感受),這樣更能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學生已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只需要策劃、引導和補充。

七、爲“幸福”加油

親們,請各小組結合幸福二號桌的故事爲北海亭麪館策劃一則廣告語。要求:以一幅畫的形式展現,圖畫儘量唯美,富有個性;廣告語以一句話爲佳,要求語言新穎。加油,同學們!

說起作業,大多數同學都會頭疼,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作業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更願意做。老師對學生們的鼓勵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語言上的還是行動上的。

附記

板書設計(第二課時)

微劇情表演 自報組名、情景表演、結束語

母 親 堅強、無私

評選感動人物獎 老闆夫婦 善良、熱情

兒 子 懂事、孝順

角色A 真誠、樂觀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題《理解與寬容》。下面是我對本課題進行的授課分析: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與寬容 》是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相處有方》的第一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二單元《善待他人》,懂得了待人的基本原則;本單元是第二單元內容的延續和擴展,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相處藝術和相處技巧,包括三個課題:理解與寬容,欣賞與讚美、競爭與合作,要使學生懂得理解與寬容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基本要求,欣賞與讚美是相處的藝術和技巧,只有做到理解他人、寬以待人、善意欣賞、真誠讚美,才能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通過學習,將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與他人相處的品德與藝術:學會理解、寬容的待人之道,爲後面學習《欣賞與讚美 》的相處藝術和技巧教學做了鋪墊。可見本課題在個第二單元與第三單元知識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處於十分關鍵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渴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但還沒有認識到在形成和諧人際關係方面自己的責任,不懂得人際相處中需要互相理解寫寬容,更不知道如何做到理解寬容,這樣的特點使他們在人際交往容易發生誤解和矛盾衝突。自我意識起來越強烈,缺少了應有的對同伴的關心與愛護,對長輩的理解與尊重,導致不少國中生的自我中心傾向。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使社會發生了複雜而深刻的變化,直接影響着青少年的價值取向,一些媒體宣揚的急功近利的價值觀給青少年帶來了負面影響:表現爲過分張揚自我個性,不以自私爲恥,心胸狹隘等。但是由於上述因素,他們對他人缺乏理解與寬容,遇事容易斤斤計較,和同學、老師、父母鬧意見、發生衝突是常見的現象。對於社會經驗不足的青少年,人際關係和不良的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 學會理解與寬容他人的良好品行,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尤爲重要.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題目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八年級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理解與寬容的內涵,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學習如何做到理解與寬容。

2、能力目標: 學會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積極與人交往溝通;學會寬容他人,自覺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懷,培養寬容精神,學會避免和化解誤解與糾紛的技巧,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理解與寬容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克服“以自我爲中心” 心態和行爲方式,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一個能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博得理解和寬容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爲他人着想.有寬以待人的胸懷,能將心比心,體諒他人,檢討自我,化解矛盾。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題目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八年級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讓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難點:如何做到理解和寬容

二、 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教書”的藝術,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主創性,就必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本單元第一課題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教學法。採用電教平臺等手段擴大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有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和直觀性原則。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勞。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爲學生的學習負擔。”

2、討論法: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結合對研究性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認識,本堂課主要採用討論式進行教學。討論是以問題爲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爲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美國教育家布魯姆也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3、反饋教學法。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師根據信息反饋,及時鼓勵或糾偏或彌補,使學生認知得以提高,從而昇華教學。

(二)、說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強調:“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認爲,教學中要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而是要有機滲透於教學過程中。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於學習。根據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威廉格拉塞的自控論和合作學習理論認爲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他認爲“人的'一生都有與別人分享的需要和合作需要。”合作使學生更專心一致地投入學習,對教學過程、學習任務和學科本身產生更積極的情感,提高學生對他人認知和情緒的理解能力,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本節課,我採用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相結合、辯論兩種方法來培養訓練學生的責任意識,達到教學目的。同時,討論和辯論中培養學生的膽量,從而達到積極主動和樂於學習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爲2課時,本節課說的課題是第一課時。

從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第1課時通過“探究園”中“小蘇的苦惱”和“家庭故事”的活動,讓學生在情境感受和討論中學習“心靈導航”的知識點.幫助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懂得怎樣才能做到理解與寬容。 首先是導入新課。(課件展示,本環節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和討論法)由課前佈置學生收集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類似於 《小蘇的苦惱》小故事2則。使學生體會誤解是怎樣產生的,認識理解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通過討論尋找解決誤會的方法,教師注意瞭解學生在應對人際誤解時採取的做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掌握實現人際間相互理解、化解誤解糾紛的正確方法(課件直接展示心靈導航的這一部分內容) 其次,重難點的突破。(主要採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法)以“班級風最——小蘇的苦惱”活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讓學生認識理解與寬容在建立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

活動 一:班級風最——小蘇的苦惱

(1)設計目的 該情境描繪了在校運會期間同學之間發生誤會的情節。學生通過探究化解小蘇與小丁之間的誤會的方法,思考理解他人、寬容他人的具體做法,學會主動理解和寬容。教師也可以從中瞭解學生在生活中是怎樣應對人際誤解的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掌握以理解和寬容去化解誤會的方法。

(2)準備工作 教師事先應收集整理本校或本班級與“小蘇的苦惱”類似的案例,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3)過程指導 第一步,學生分組討論小蘇的苦惱”,並就“小蘇該如何應付”進行交流,要求每一個同學都必須想出至少一個點子,然後小組內討論決定最好的點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每組派出代表陳述本組最好的點子。 第三步,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和點評各組所陳述的好點子的共通之處。討論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出“互相理解寬容”是好點子的共同之處。 第四步.學生分組討論,列舉發生在自身或身邊的類似案例,然後結合之前的討論對這些類似案例進行分析。 第五步,教師總結、點撥。 值得注意的是,在討論中,我會特別強調兩點:1、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2、敢於爭論,只有爭論,才使一些觀點更加鮮明,最終才能得出共同的結論,也使錯誤的見解對同學有警惕。(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 再次是難點的突破。(主要採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法、反饋法)以“活動二:出謀劃策——家庭故事”來破本課難點:如何做到理解和寬容。

總之,本節課努力貫徹“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作爲學生的引導者”這一新課程教學理念,努力讓課堂“喚發生機和活力”。當然,也一定有許多不足,請在座的同行們給予評和指正,讓我在今後的教學能夠做得更好。

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教材地位

從教材體系看,第三課講“企業和經營者”,從微觀的層次描述了國民經濟的細胞,第四課講“產業和勞動者”,則要從宏觀的層次上剖析國民經濟的“經脈”,而本框又是第四課的開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啓下的作用。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看,經濟結構調整和新產業格局形成是關鍵性問題,而結構調整的難點和重點都在農村和農業上,所以學習好本框內容可以得出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深刻體悟。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三大產業、農業和鄉鎮企業的有關知識;通過對我國農業的地位、現狀的認識,加強學生對農業的憂患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首位的觀念;並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農業問題的有效辦法。

知識和技能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三大產業、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農業、"兩高一優"、鄉鎮企業。

方法和過程目標:通過指導學生自學,提高學生歸納、觀察、發現問題能力和辨證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對我國農業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學生自學,對糧食等農產品供給仍然偏緊的事實進行形象、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上面的理解,加上學生離農村生活較遠,缺乏感性認識,所以我把本框的重點確定爲讓學生體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引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強烈願望,難點確立爲對如何走高產、優質、高效道路有一定的理解。

二、 說教法學法構思

(一)教學設計

根據本框教材理論知識的特點以及學生髮展爲本的`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展開教學,輔之錄像、投影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二)學法設計

引導自學,提出疑問。課前組織學生進行預習,自行歸納出本課應該掌握的知識點,並提出疑問。這一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質疑能力,及抓住重點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詩句導入新課:

曹操有兩句名詩:“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憑藉着這兩句名人的詩句,杜康酒竟得以千年不衰,名揚天下。(學生思考:酒從生產到出售需要哪些環節呢?輕鬆開場,激發興趣。)(二)講授新課

對於GDP、GNP部分的教學

展示教材98頁“我國三大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圖”,並補充美國三大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圖。我先介紹GDP和GNP的相關知識,可以由“姚明在美國NBA打球的收入”釐清兩者關係:姚明的收入應計算在中國的GNP中,或者計算在美國的GDP之中。然後結合圖表讓學生進行縱橫比較,並討論兩個問題:①統計GDP或GNP的意義有那些?

②通過比較我們能得到哪些啓示?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兩點結論。(這樣便於學生理解,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很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對於農業部分的教學

1、由於這部分知識點多且零散,所以通過呈現“先行組織者”的方式,讓學生首先做到心中有數:①農業的含義和分類、②農業的作用、③我國農業的現狀(成就和不足)、④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意義、⑤如何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⑥同時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2、農業的含義和分類由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我結合溧陽板栗和螃蟹的生產幫助學生加深對含義的理解,導入農業的作用。

3、讓學生分析教材99頁第三自然段多農業作用的描述一共講了幾個層次,師生共同探究後概括出農業的四點作用:一個形象比喻,三個方面切入。“一個形象比喻”是指農業是國民經濟這座大廈的基石, 學生討論:爲什麼糧食是基礎的基礎?(從我國的現實糧食供給來討論,假設我國有錢去國外購買糧食去分析,“飯”的漢字構造分析)

5、多媒體出示美國農場與中國農田在農忙是的情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國農業技術設備的落後,從而引出應大力發展農業。用民謠“想的是先富快富,盼的是政策穩定,缺的是資金技術,愁的是沒有銷路”引出如何來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然後通過學生討論、畫圖表、創設情景等方法,從政策、科技、投入、產業化四個方面啓發引導學生掌握這一內容。

6、因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問題是目前的新問題,也是學生比較難以明白的內容,事實材料來幫助學生形象地進行認識,這裏主要是檢查學生的調查報告。並調取相關資料以天目茶場"公司+農戶"模式的產業化經營爲例加以分析說明。

7、農村經濟“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請同學談談自己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鞏固

1、先請同學們總結。

2、教師引導: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深刻的理解了農業作爲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國農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要知道農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就非常困難,農業社會就難以穩定,農村經濟就難以發展.以致於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年來黨和國家一直把“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探索農業發展之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總之,“三農”問題的解決,任重道遠。

3、佈置兩道典型題目,當場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