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說課稿 閱讀(2.99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是七年級《數學》(上)中繼“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和“畫立體圖形”之後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本章教材的編排順序(生活中的物體——立體圖形——面——點、線)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本節教材是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物體入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多面體可由平面圖形圍成,而且立體圖形可按不同方式展開成平面圖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初步瞭解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同時也爲平面圖形的引入作準備。

教學重點:瞭解基本幾何體與其展開圖之間的關係:多面體是由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哪些平面圖形可摺疊爲立體圖形;某個立體圖形的展開圖可以是哪些平面圖形。

二、 說學生:

學生在國小學過簡單立體圖形及其側面展開圖,前兩節又學習了一些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對立體圖形已有一定的認識,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但七年級學生具有好勝好強的特點,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

三、 說目標:

A、知識與技能:1、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瞭解多面體可由平面圖形圍成,立體圖形可展開成不同的平面圖形。

2、學生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B、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探究和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分析,在操作中體驗變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依據事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中滲透美學思想,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勇於發現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創新意識。

四、 說教法:

啓發式、討論式、實踐式、探究式

五、 說學法:

根據新的課改理論,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讓他們學會學習尤爲重要。爲此,我安排大量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採用分小組討論、小組擂臺賽等方式,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六、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平面展開圖若干個,正方體若干(課前分給各個小組),學生自己準備一些。

3、學生分組。確定好記錄人和中心發言人。

4、剪刀、透明膠。

七、 說設計理念:

新課程的理想課堂教學應該蘊含如下理論:生活性、發展性和主體性。應遵循以下原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緊,直觀性強,動手要多,使學生興趣要高,自信心要強。可以總括爲:用經驗觀察、思考、釋疑,通過活動進行再創造。

八、 說教學活動流程:

活動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導入課題。

1、教師出示包裝精美的長方體一正方體的盒子,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思考:(1)兩個盒子分別是什麼立體圖形?(2)精美的包裝圖案是在盒子上進行印刷的,還是在平面上印刷以後折起來的?(設計意圖:讓學生產生認知心理期待,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2、導入:要想製作這樣精美的包裝盒,只知道它是正方體和長方體是不夠的,還要知道它展開後的平面圖形是什麼樣子,這就是本節課我們所要講座的問題: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教師順勢板書)

活動二:直觀感知,操作確認。

做一做(課件顯示),把自己準備好的12個一樣大的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膠粘貼成如圖1、圖2、圖3所示的三種形狀,你能想象出哪一具可以摺疊成多面體?再動手做做看。(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小組操作比賽活動,培養學生動腦猜想、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問題:通過動手實驗,你感受或認識到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概括出:多面體是由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沿着多面體的一些棱將它剪開,可以把多面體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

活動三:想一想(課件顯示):分小組討論:下面的幾個圖形是一些多面體的展開圖,你能說出這些多面體的名稱嗎?

試一試:把上面的圖形對摺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後演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猜想,再操作確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活動四:合作、實踐、探究:同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得到的平面展開圖是否一樣?

各小組合作實驗,將正方體按各種方式剪開,將得到的平面圖貼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概括出:可以把多面體展開成平面圖形。同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可得到多種平面展開圖。(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概括出自己感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表達的能力。)

活動五:想想看:

1、下面的圖形都是正方體展開圖嗎?(學生先猜想,實踐,教師再用課件顯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大膽想像,並通過討論確認想像結果的正確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六:考考你:

1、示範:下面是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圖中已標出三個圖在正方體中的集團,E表示前面,F表示右面,D表示上面,你能判斷另外三個面A、B、C在正方體中的位置嗎?

2、看誰編得最高明:各組模仿第一題編一道題,考一考其他組的同學。也可編一些運用本節知識能解決的問題。(設計意圖:遵循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並注重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的運用)

活動七:師生小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提出疑問。

活動八:課外延伸:(用多媒體演示)

請你來當設計師:

1、要想做一個罐頭盒,請你設計一個方案。

2、元旦節就要到了,你能設計並製作一個精美的盒子贈送給你的親人、老師、同學或朋友嗎?

3、如圖,瓢蟲要到達蜘蛛處,請替它選擇最短路線。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美術第七冊第五課《自行車局部寫生》,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對自行車局部的寫生引導學生學會精確的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國小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並且四年級的大部分同學會騎自行車,自行車給他們帶來了方便和樂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三、教學目標:

本着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造型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技能與技巧目標: 瞭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學習造型的表現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造型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索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以及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

四、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針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先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進一步提高創造力。

五、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我首先提出問題:“你會騎自行車嗎?你喜歡自行車嗎?自行車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本課課題:《自行車局部寫生》

2、新課教學階段:

⑴、我讓學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來了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和用線表現的方法。我提出問題(出示課件):自行車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線條有什麼不同?教師通過啓發讓學生說出自行車是由車身、車把、車輪、車座等組成。線條也有很多變化,比如:車條是直線、車筐是交叉線等。

⑵、教師演示自行車局部寫生的方法,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線的變化和線的銜接等。

⑶、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上的學生作品,讓學生說一說教材上的學生作業哪部分畫得好?對你有什麼啓發?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知道教材上的作品觀察仔細、表現具體、線條豐富。

3、實踐階段:

提出作畫要求後,組織學生到學校的自行車場地進行寫生,教師現場指導作畫。

4、讓學生把畫好的作品放到寫生的自行車旁進行展示,同學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同時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簡單評價,教師相機進行補充。

5、教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收穫很大,以後在生活中要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用你的畫筆去描繪美好的生活。

6、最後有秩序的將學生帶回教室。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桂花雨》是蘇教版國小語文課本四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的第11課。課文以“桂花雨”爲題,以“桂花香”爲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作者琦君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質樸淡雅,情感豐富而真摯,一如桂花,散發着濃濃的思鄉懷舊情韻,讀後讓人回味綿長。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從教材編排上來看,本課是思鄉懷鄉之作,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根據課程改革與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搖花樂”。

2、過程方法目標:以插圖,引導學生讀課文,從中感受“搖花樂”,體會思鄉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這句話,體會思鄉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教學重點: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三、說教法的選擇和學法的指導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採用“以讀促講”的方式,以“讀——賞——悟”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賞讀文中優美的句子,積累內化。堅持爲學生提供足夠的自讀、自悟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法。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生通過動口說、動手錶演以及各種形式的讀來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真情。

四、說教學程序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桂花雨)

這是從天上落下來的雨嗎?像什麼?有什麼感覺?

(由課題聯想開去,啓發學生想象畫面,談談感受,帶着感受讀題目,訓練了學生的朗讀,也創造了學習情境和氛圍,一舉兩得。)

2、感悟課文

(1)體會“搖花樂”

A、自由默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作者的搖花樂,把讓你體會到搖花樂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還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先自由默讀,再交流、表演,最後朗讀體會)

“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

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桂花紛紛落下,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這就是兒童的快樂,只有兒童才能瞭解,這正是父親詩中寫的那句:細細香風淡淡煙,竟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想象體會:看着這紛紛落下的桂花雨,你們覺得像什麼?這繽紛的花雨落在你的頭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B、“搖花樂”都有誰樂?(讓學生邊讀邊在旁邊作記號,學會帶問題讀書)

反饋交流,總結:我樂、全家樂、全村樂

C、質疑:桂花開在秋天,爲什麼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從課文的描述中,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以矛盾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理解母親對家鄉深厚的感情。

D、朗讀“搖花樂”深化理解。

(2)感悟思鄉情

A、自由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母親爲什麼這麼想?請你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時,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爲什麼?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凝聚着母親的歡樂,母親的辛勞,也有母親對家鄉深深的思念,通過師生合作說話引導學生體會到這是琦君奶奶對故鄉的讚美、對故鄉的思念。此時此刻,學生再去讀母親的話,自然會產生深深地情感。

創設情境,引讀母親的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再甜不如家鄉水,再濃不如家鄉情,再好不如家鄉人,再香不如家鄉桂,所以當作者把杭州的桂花捧給母親時,母親深情地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縷縷花香,傳悠悠搖花樂,淡淡筆觸,抒濃濃思鄉情。

B.(學習第六自然段)母親的這番話,這份情,自然影響了作者,感染了作者,於是每到這個時候,作者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揺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C、同學們知道作者琦君嗎?

(她是浙江永嘉人,出生於1918年。)(她是當代女作家。)

(她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是著名詞學大家夏承燾先生的學生。)

(琦君是一位高產作家,出版的散文集、小說集和兒童文學作品有30多種。)

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寫的,那年她44歲,此時的她遠離家鄉,文章流露出的是作者對家鄉桂花的熱愛和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

總結:桂花是作者的童年,作者難忘童年的桂花雨,桂花雨中,有甜甜的回憶,桂花雨中,有濃濃的鄉情,所以,作者這樣寫:小時候,……;讓我們再一次讀出作者內心深處濃濃的情……。

3、佈置作業(自由選做)

A、寫感言:從作者身上,從這篇課文中,你讀懂了什麼?用一兩句話寫下自己的感想收穫。

B、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樣,學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這裏,進行一個拓展練習,引導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並將此練習作爲本課的一項作業——小練筆。

五、說板書

這課的板書力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簡單明瞭。

板書設計:

11、桂花雨

桂花香揺花樂思鄉情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美國的利益集團》 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美國的利益集團》是高二政治選修3中的一課,也是專題三的最後一課,對整個專題起到補充和總結的作用。而且後面將會學到有關我國的政治制度,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爲學好以後的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美國利益集團的概況;

2、明確利益集團的活動方式;

3、闡釋利益集團的政治作用,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依據: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通過學習有關美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識,對比中美兩國政治體制的差異,使學生認同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三、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利益集團的政治作用和實質

重點的依據:看任何問題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應透過現象把握實質。利益集團在美國非常活躍,代表的利益也特別廣泛,看似具有全民性,實質只代表少數人利益。只有理解此重點,才能充分理解我國的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也才能應對大學聯考。

教學難點:利益集團的實質

難點的依據: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親身感受。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政治素養和思辨能力的課程,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但它不是教學的產物,作爲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處理。我在處理這節課時本着兩種指導思想:一是線索清晰,注重知識結構系統化;二是符合認知規律,方便學生記憶。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問題探究法

引導學生以問題帶動知識,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2、集體討論法

針對教材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3、直觀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4、步步爲營法

針對本課的重難點------利益集團的作用和實質,比較難理解,而且與我們平時見到的高度發達的令人嚮往的美國大不一樣,一下得出課本上的結論有一定的困難,我就採取步步爲營法,從一開始引入課題,到利益集團對美國政治生活的影響,再到利益集團的活動方式----金錢,我不斷的滲透美國利益集團的活動是有錢人的權力遊戲,有權人的金錢遊戲。所以,儘管本課的重點在最後一目,但由於前面作了鋪墊,學生對其實質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只用10分鐘就結束了最後一目。

不過,在突破重點方面還存在許多遺憾,特別是缺少更鮮活的材料。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 “授之以漁” 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整節課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層層剝繭,最後得出結論。可以說順理成章。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構建知識。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

由美國XX氾濫的社會現實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自行打亂了教材順序,這樣就使知識更加連貫,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比如,在問到“利益集團對美國政治生活的影響”後,問學生怎樣理解“美國步槍協會的活動特點”,使學生懂得利益集團有狹隘性,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往往得不到關注。這樣就使本節課的重點----利益集團的實質能夠貫穿全文,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5、佈置作業。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除課上進行了個別練習之外,佈置了一道題目。以便於課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七、學案

學案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主陣地,是課前預習,課中探究和落實,課後作業的載體。我的學案主要有以下幾部分組成:學習目標、大學聯考考點、自主探究問題、目標達成、小結。課前預習時學生已解決了部分問題,對於它的使用主要是課上逐個落實。

八、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能加深對學生的印象,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繫起來,形成深刻概念。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問題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儘管這節課還存留很多遺憾,但我非常感謝學校能給我這麼一次機會,讓我親身感受到互動、實效的重要性。我一定會以這次講課活動爲契機,爲下一階段的課堂教學添彩。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小班科學: 《猜猜它是誰》。我們都知道,動物是孩子們的好朋友,不管是可愛的小兔子、小雞、小鴨;善良的小馬、小羊;兇猛的老虎、獅子......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特別是小班對動物更是充滿了好奇,因爲那裏有他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動物朋友。爲了激發熱愛大自然,愛動物的情感,讓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這些動物,我班進行了主題《動物王國》。在中,發生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孩子們在玩抓尾巴的遊戲。這時,劉其昕小朋友抓到一條尾巴說:"老師,看我抓到一條大灰狼的尾巴。"聽到劉其昕的話,有幾個小朋友也參與到其中,紛紛說:"不對,這是小猴子的尾巴。""這是小兔子的尾巴。"這是孩子對事物的想象,是其創造性的表現,也充分體現出對動物的喜愛。見他們對尾巴這麼感興趣,我特意找來了一張他們認識的動物尾巴圖片,請他們說說這是誰的尾巴,說什麼的都有,其實這是他們都認識的小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體分開後,他們就不認識了。以前在認識動物時都是通過整體進行認識,他們看到一張完整的動物圖片時,能很快說出是什麼動物,但是將動物分割開來變成一小部分時,就不認識了。這說明對動物的觀察只是整體觀察,並沒有觀察到部分,對動物的整體形象和細節考慮不全面。那麼,如何讓更細緻、深入地觀察和了解動物的外型特徵,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呢?針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本次。

(一)、教育目標

如今,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的好奇心、求知慾、探索欲和熱愛科學的情感。所以,根據這一要求,我將本次目標指定如下:

1、 鼓勵參與科學,激發求知慾及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2、 能從動物的局部判斷出是哪種動物,並能合作將動物完整的拼出來。

3、 通過培養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初步培養的合作能力。

(二)、教材內容方面

科學探索活動: 沉與浮

一、說教材

1、 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爲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作爲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 目標定位: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3、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 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各種操作材料:大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二、 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 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 演示法:對於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 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 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爲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物體沉浮的祕密。

2、 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爲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 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 活動流程:

1、 猜測活動(指導語: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剛開始,教師爲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爲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2、 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3、 認識活動(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在這裏,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誌,爲接下來的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4、 記錄活動(指導語:哪些東西會下沉,哪些東西會上浮,請你用沉與浮的標記記錄下來,並出示記錄表。)

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目瞭然,還爲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

5、 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沉與浮的物體分類放在兩個籃子裏。)

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所鞏固。

6、 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說說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在這裏,教師爲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7、 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東西會浮上水面,並說說它們沉、浮的原因。)

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說課稿 篇6

大家好,我是醴陵市陶瓷煙花職業技術學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汪嬋,今天我要說課的課程是《客房服務與管理》,下面我從課程設置分析、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與手段設計、教學實施—單元設計和學習效果評價設計等五個方面向大家介紹《客房服務與管理》這門課程。懇請各位專家、領導、老師批評指教,謝謝。

一、課程設置分析

1、課程定位

《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是中職學校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屬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技能並重的課程。它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爲主線,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爲一體。其授課對象爲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課程開設時間是第二學期,學期總學時爲72學時。

2、前後課程聯繫

在此之前學生先修課程是《飯店管理概論》、《酒店禮儀》、《前廳服務與管理》等課程爲本課程學習奠定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同修課程是《餐飲服務與管理》、《飯店情景英語》等。後續課程有《飯店服務心理學》、《飯店綜合實習》、《飯店插花藝術》等。而本課程的學習又爲學生畢業實習從事客房崗位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技能基石,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與前續、後續課程銜接得當。

3、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1)設計思路

本課程的開發與設計是建立在對酒店客房行業人才需求和學生

主要就業崗位羣的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酒店專業培養的三個核心崗位方向是客房服務員、前廳服務員、餐飲服務員。

本課程以素質教育爲核心,體現 “以人爲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本課程採用“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理念,在教學方法上結合學生職業考證要求,採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方法。設計體驗情境,注重學生的體驗學習。採用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着重對中、基層的服務人才的培養,側重客房服務管理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本課程無論是在學習過程,還是在具體的項目任務學習中,每一個實訓的環節都強調注重學生的體驗——設計相應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感悟、昇華,牢牢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和素養。

(2)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一方面注重知識性,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理論;另一方面注重實踐性,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設定《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的三大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課程的學習,掌握客房服務的基本知識、服務技能和相應管理知識等,使學生具有酒店服務部門基層崗位服務能力與督導管理能力。

技能目標——通過技能的訓練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客房清掃程序、牀、地毯和大理石地面的清潔技能、接待服務技能等適應現代酒店業客房服務等領域一線服務和管理需要的能力。

素質目標——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酒店業一線應用型或管理型人才。

二、教學內容設計

1、 教學內容選取

本課程圍繞酒店客房將教學分六個模塊進行,即客房基礎知識、清潔劑和清潔器具、客房的清潔保養、公共區域的清潔保養、客房對客服務和客房管理六個模塊。

2、教學內容組織

經過近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我們摸索出了“以素質爲基礎、以能力爲主體,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並以“參觀見習”來加速學生對行業的認知,以“職業技能鑑定”來鞏固訓練效果,以“崗位體驗實踐”來檢驗教學成果,形成了“參觀見習+課堂學習+崗位體驗實踐”的教學模式。在理論與技能學習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我們參考現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客房服務與管理》教程。同時配有老師自制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以及根據對酒店的實地調查,認真分析客房工作過程,制定出本課程的課程標準和實操考查項目及標準。

具體教學內容的環節設計通過創設情境安排任務,圍繞接受任務、進入學習、獨立實踐和能力提升等四大基本工作環節,實現課程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六步教學法”貫穿了整個教學的始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一個諮詢者或者指導者,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參與全部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還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造。

其他常用的輔助教學方法有多媒體教學法、實境訓教法、案例分

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媒體、網絡資源的運用以及實地參觀、頂崗實習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讓教學過程豐富多彩,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四、教學實施—單元設計

我選取了客房對客服務這一模塊內容作爲具體教學單元設計的實施對象。首先第一環節是任務引入,將具體的情境描述呈現給學生,讓其深入情境,領會教學任務。第二環節是講授學習,將新知識傳授給學生,抓住重點讓學生將其掌握。第三環節是實踐訓練,通過模擬訓練讓學生掌握客房樓層對客服務的基本技巧。以教室爲實境,進行樓層對客接待情景模擬,實現學做合一。最後一個環節是目標深化,以小組爲單位,設計客人接待方案,自主練習並寫出總結。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考覈模式

學生考覈採用作業、職業道德、測驗、實際操作、技能比賽相結合,小組與個人表現相結合,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過程考覈與結果考覈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全面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

2、考覈標準

具體的考覈百分比是:學習紀律、學習態度20%,操作規範15%,職業素養40%,作品25%。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專家批評指導,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七年級第五單元勞動的歌的一篇,是屬於搬運號子類的擡木號

“吆號子”,在中國東北和內蒙古境內的原始森林區中,羣體性勞動很多,因此這種勞動號子十分繁盛。通過對《哈腰掛》的學習不但使學生感受《哈腰掛》的特殊風格,同時對孩子愛勞動教育。

二、說教學目標:針對本課的內容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聆聽《哈腰掛》,感受體驗《吆號子》的風格。

2能力目標:瞭解吆號子的相關知識和文化。進一步體會上聲部、下聲部的不同作用與唱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熱愛我國傳統民族音樂。

3情感目標:聆聽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和表現印象,培養學生鑑賞能力。通過欣賞,感受到勞動人民創造音樂的美。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熟悉樂曲的曲調和所表現的內容。

本課的教學難點應該是:能夠感受、體驗《哈腰掛》風格的音樂在表現音樂上的作用。

四、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以聽賞爲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準確、生動,富於啓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七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系統學習,積累了許多的欣賞曲目,音樂欣賞知識有不間斷的增加,對樂曲各種音樂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斷增強。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聆聽是很易忽視的重要環節。我沒有單純地“聽”,而是運用問題策略,引導學生帶着問題 “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在欣賞的時候教師點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分析力,讓學生聯想:在一篇大森林裏,一羣伐木人在進行着伐木搬運工作,在搬運的過程中,木頭兩側各站四個人,邊走邊唱。前邊一個領唱的,當領唱的長處第一句詞時,大家一起哈腰,用鉤子掛上木頭,當挺起腰來開始起步後邊走邊唱,領唱者唱一句上聲部,大家挪動一步,同時應和一聲下聲部,形成一幅很壯觀的勞動場面,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特有的勞動號子的喜歡和對勞動人民的熱愛的思想感情。

2.採用討論法,本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理解這樣一首優美的藝術品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採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媒體多方面去感知音樂,瞭解音樂作品及音樂形象。

4.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音樂主題是樂曲的靈魂,瞭解了主題,可以幫助我們

更好地瞭解樂曲結構。

五:說學法:音樂新課標認爲: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

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爲主體。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主感受、自主體驗、自主思考反饋,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1.在教學有意識地進行學法的指導與滲透,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多聽、多想,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聽中有想、聽中

有畫,聽中去品、聽中去創。學生們學得自然、輕鬆、投入,達到聆聽的目的。

2.教育心理學中提到聯覺現象,即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音樂情境,問學生你“感覺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從而進一步瞭解《哈腰掛》這種勞動號子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森林和對勞動人民的崇敬和熱愛心情。

六、說教學設計理念:

1.以音樂審美爲核心。音樂欣賞的思維方式主要還是形象思維,形象思維來自感性認識,卻又高於感性認識,音樂欣賞可以藉着媒體,圖片、情景讓學生從視覺的空間得以很好的提升,讓音樂成爲立體的音樂,而不是單調的、看不見、捉不到的。 這一理念貫穿於欣賞教學的全過程,在聆聽中讓學生感受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力求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思想。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我們教學的關鍵,本課則通過多媒體架起師生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橋樑。

七、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放視頻,聽有關歌曲等等。)

1.音樂簡介。

2.簡單說說音樂的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視聽,先期感受大森林羣體伐木、運木的勞動場面。讓學生馬上對本節課樂理知識有初步的認識,爲接下來的欣賞作一個鋪墊,也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三、欣賞樂曲。

(一)初步感受音樂。

1.提一些問題

2.學生邊聽邊想,聽完後四人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是三個有梯度的設問,可以幫助學生層層遞進地理解音樂,對樂曲有初步的印象。第一問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第二問可以引導學生帶情境去聯想, 啓發學生的思維,運用聯覺現象,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第三問則引導學生關注音樂本身,去關注音樂結構上的幾大要素,爲進一步

深挖作品做鋪墊。)

3.師提問,生反饋。

4.介紹該音樂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這是以音樂爲主線學科的綜合,建立與音樂學科外的聯繫,使它能爲教學服務。)

8.出示課題:剛纔我們欣賞是《哈腰掛》。

9.樂曲簡介:

《哈腰掛》是電影《漩渦裏的歌》插曲,是一首黑龍江民歌。是一首反映勞動場面的勞動號子。 (設計意圖:樂曲簡介主要是介紹這首樂曲的一些基本特點,讓學生在深度聆聽作品前的有更多的知識儲備。)

(二)二次感受音樂。1.你可以邊聽邊唱主題旋律嗎?(學生與老師一起哼唱音樂的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音樂主題是樂曲的靈魂,瞭解了主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樂曲結構,聽懂音樂。這也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欣賞的重要手段。)

2這首歌曲的情緒是高漲的?爲什麼?

3.通過再次地欣賞,進行討論 。

(設計意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欣賞教學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作曲家創作的情緒與情感,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中快樂的情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達成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

(三)再次感受音樂。

1.音樂中有哪些節奏令你感覺十分獨特?

(設計意圖:樂曲中大量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風格十分鮮明。通過節奏要素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讓學生明白這種獨特風格的形成和節奏有很大的關係。)

4.小結。

八、說板書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它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本課,輔助教學,更好的把握本節課的內容。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8

老師:

你好!

我說課的標題是《中國石拱橋》。下面我想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等方面來彙報我是如何說課的。

一、關於教材分析方面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中國石拱橋》是篇事物說明文,它是按總分總的結構順序來說的。先總說石拱橋的特點,接着以趙州橋、盧溝橋爲例具體說明久、美、堅的共同特點,最後說我國石拱橋取得的光輝成就。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本篇課文是八年級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說明文,因此要作好說明文的入門指導工作。

2、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特點以及八年級學生開始學習說明文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舉典型例子說明事物特徵的方法。

(2)理清全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的說明順序。

(3)初步瞭解說明文的基本特徵,學習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閱讀,把握課文重點,理清思路,瞭解幾種常用說明方法。

(2)通過比較閱讀、討論、寫作等方式初步瞭解說明文的基本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切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①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其光輝成就。

②理解文章說明順序及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難點:認清說明文與記敘文的區別,尤其是說明和記敘的交叉現象。

二、關於教法與學法方面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演示、投影、創設問題情景法、討論法、歸納法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並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質疑發問,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關於教學設計方面

根據新課標新大綱的要求和“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並結合學生實際,我想制定以下教學流程

A、整體感知: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教師出示一組橋的圖片,讓學生自由說出橋的名稱,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各種形式的橋從而進入本文學習。

(二)教師配樂範讀課文或聽錄音

朗讀要求:①明確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②帶着以下三個問題聽讀課文,之後師生討論明確。

1、石拱橋的特點是什麼?

2、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點?

3、本文按什麼順序說明的?

B、研讀品味:

本文先概括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又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爲例做了具體說明。那麼作爲傑出代表,它們又各有什麼特點?作者又是怎樣介紹的呢?(自然過渡到趙州橋的學習)

研讀④⑤小節趙州橋部分。展示課件:趙州橋圖

創設問題情境:

1、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趙州橋的四個特點)

2、以上四個方面的特點位置能否互換,爲什麼?結合“不僅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分析。

3、這兩段文字運用了什麼說明順序?哪些說明方法?

4、從內容、順序及說明方法比較盧溝橋與趙州橋的異同點。

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討論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歸納分析問題等方面的能力;繪製平面圖,培養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享受成功的歡樂。對於第2問,學生討論後可能一時還無法完全理解,此時我採用講授法,就是通過教師的語言傳授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知識,同時便於教師控制教學過程,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

C、課堂小結(根據板書進行)

D、作業佈置:1、課後練習第一題、第二題。2、介紹一件物品

板書

形式優美 說明方法:列數字、打比方、引用、作詮釋、舉例子、作比較

結構堅固 說明順序:一般→特殊 概括→具體

歷史悠久

兩個典型例子:趙洲橋、盧溝橋

輝煌成就原因 解放後的發展

說課稿 篇9

師:古典詩歌中寫景的讀句很多,大家能背幾首嗎?

生:背《望天門山》背《山行》背《絕句》

師:同學們每背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暮江吟》

(師板書,一邊音樂《春江花月夜》起)

師強調“吟”的讀音。

師:同學們來看看這個“暮”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面是個日,你能看出什麼來嗎?

生:有太陽落山的意思。

師:從詩題中看出了時間,還看出了什麼?

生:他在江邊。

師:傍晚在江邊吟詩,這是誰呀?(白居易)

師:誰來介紹介紹。

生:他的詩容易讀懂,因爲他寫詩的時候,總是要把寫好的詩讀給老百姓聽。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生:他有個師傅叫顧況。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看書的。

師:你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師:要了解這首詩,還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邊紅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詩一首,就是這《暮江吟》(課件出示圖片,並範讀)

師:聽了這首詩,你感到什麼?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陽的餘輝照耀着,一半綠,一半紅。

師:你怎麼那麼會表達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隻小螃蟹,在江中游,陽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紅,一半綠。

師:多美啊!接下來,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來讀詩,可以坐着讀,可以站着讀,可以離開座位讀。

(同學們紛紛找夥伴讀)

(兩位同學跑到評委席讀給評委聽,說自己的理解)

師:誰來讀?

(指名讀詩)(齊讀)

師:究竟是何種景物,吸引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找要好的夥伴,藉助註釋,理解品味,在討論中來領悟一番詩中最美的地方在哪裏?

(生自由學習討論)

師:請各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一道夕陽照在水中,一半變成紅色,一半變成綠色,草地上的露珠晶瑩美麗,月亮就像一張弓一樣。

生:我補充,一道殘陽並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師:瞧,這兩位同學多能幹啊!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太陽都是照射的',這裏爲什麼用“鋪”呢?

師引導大家做“照”、“灑”、“鋪”的手勢。從這個手勢中你感受到什麼?

生:很柔美。

師: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

師:那剛纔討論中認爲最美的是什麼?

生:半江瑟瑟半江紅,最美。因爲這種景色像湖面嗎?我認爲不像。

師:看一看(出示圖片)用上“彷彿”、“好像”說一說這是怎樣的紅?怎樣的綠啊?

生:像小孩子臉一樣的紅,像綠寶石一樣的綠。

生:一半是紅瑪瑙鋪成的,一半是碧玉鋪成的。

師:還有哪兒很美?

生:我覺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樣,珍珠是價值連城的,很美的。

師:當白居易沉浸在這夕照圖中,不覺天色漸漸暗下來,低頭一看,他看到了什麼?

生:露珠。

師: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會怎麼樣?

生:能看到這樣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這些,我的疲勞都不見了。

生:我心情舒暢。

生:很想去。

師:課文中有一個詞就表示這個意思,是什麼?對,“可憐”就是“可愛”的意思。能把剛纔理解到的讀出來嗎?

(生讀詩)

師:教師從你們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到了現在你們就是白居易,誰來吟吟這首詩(指名吟詩)你覺得他吟得怎麼樣?

生:好,我給大家示範一下。(生讀)(學生爭着,比着讀)

師:看着同學們吟得這樣好,老師也想吟一吟,好嗎?

師吟詩(同學們鼓掌)

師:我們現在一齊來吟一吟。你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生吟詩,音樂起)讀了這首詩,你們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歡哪些詞?

生:我最喜歡“鋪”字。因爲它表現出美,顯得親切,安閒。

生:我喜歡“瑟瑟”這兩句好,因爲它剛中帶。

生:我覺得“真珠”這個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寫得閃閃發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個句子寫得很美,像五彩池。

師:網上也有一些朋友發表了一些意見,有的可能和同學們理解得一樣(展示)

師:如果同學們有意見也可以把你的想法發表到網上。

師:照圖和月夜圖,這兩幅圖構成了最美麗的風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動作)

師:其實白居易的寫景詩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再簡單地學學他寫的《憶江南》,出示古詩。

生齊讀。

師:大家利用註釋來看看這兩首詩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一首是寫日出的,一首是寫日落的。

生:都是寫江的。

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寫的。

(師講解對這首詩的評價)

師:我們再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好嗎?

(生齊讀)

師:同學們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詩,下課後,相互交流。讓我們用這樣的熱情去讀古詩,學古詩,成爲弘揚中華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說課稿 篇10

一、把握聯繫,領悟教材

這是“注提實驗教材”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着重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通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根據課文內容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認知規律等,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由讀通課文到初步讀懂課文,並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調,以情促讀,從讀中體悟語感。

3、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中,我把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加強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當年圓明園的樣子,並瞭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定爲教學重點。把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定爲教學的一個難點,文章的題目爲《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部分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學的又一難點。

二、注重遷移,選擇教法。

"教是爲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較爲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我準備在"目標調控法"大前提下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我在新授前,憑藉課題、插圖,讓學生感其情,激發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膽放手的方法:教育學告訴我們利用知識的類比繁華,以便在"訓"的過程中扶放結合,讓學生遷移運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採用此法。

3、以讀代講法: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科教學中最爲重要的一種訓練。再說本文所敘的事與學生存在着時空差,只有通過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所以我把此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運用。

4、以練促讀法:根據高年級語文教學"讀、講、練"結合的特點。在剖析重點段後,我出示課後思考、練習,學生練習之後,再讀課文,仔細體會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

三、培養能力,指導學法。

通過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由"學會"變成"會學",正如葉老所說的"教是爲了將來不需要教"。因此,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根據本教材的特點,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讀、思、劃、議、提(質疑)的方法"瞭解課文內容;運用"觀察法"、"感情朗讀法",體會中心思想。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質疑能力。

四、訓練思維,優化程序

第一環節,揭題導入,奠定情感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