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高一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說課稿 閱讀(3.05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一、說教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高中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從學者身份的角度形象地描繪了梁啓超先生的一次演講,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是,這一篇偏重於記述講演的課文,突出了講演者的形象,語言風趣而帶感情,能夠給人以強烈的感染,有助於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強調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熟悉字音,熟記字形。瞭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2、過程與方法: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感知偉人的人格魅力,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4、針對明確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

1.誦讀課文,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方法。

而教學難點在於如何學會在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三、 說學生情況

1、 在心理上,青年初期的學生正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心理像成年人接近,道德感、理智感與美感都有了深刻的發展,所以,應抓住這些因素,注意給學生樹立榜樣,用文學中的美好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來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 在生理上,他們的智力接近成熟,所以要積極採用生動形象、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的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四、教學方法

散文教學應重視感悟和薰陶。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詞句、內容以及情感脈絡,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本課教學我會採用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來教學。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使學生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在課改精神指導下,作爲教師應該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收穫自學成功的樂趣,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

①導入新課。我會先進行背景導入法。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讓學生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梁啓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②閱讀全文,理清思路。圍繞“文章主要記敘了梁啓超講演時的哪些情況”引導學生了解梁啓超的形象特點。通過探究,認識課文於記敘中描寫了人物出場的描寫,從而認識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以此突破教學重點。

③引導學生思考“梁啓超的這次講演給聽衆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通過尋找文中抒情的語句,包括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含蓄抒情的語句,來體會作者對梁啓超的敬仰、欣賞、讚美之情,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④探究人物的寫法,認識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⑤課堂小結。針對今天所講的內容進行一個知識總結。學習本課使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最後,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刻畫同學的形象或者寫某一位老師的講課等。

六、 在板書設計方面,我力爭簡潔明瞭,採用語詞式板書,既點名本課的教學要點,又方便學生理解、識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總之,在教學中,我會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我的說課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實秋

一.課文背景及作者簡介

二.重點詞音、詞句

三.本文的情感特點

四.作者對梁啓超的描寫,突出其特點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荊軻刺秦王》是戰國策的名篇。課文記敘了荊軻刺秦王的過程,再現了荊軻獻圖和血染秦廷的壯烈場面,塑造了一個扶危濟困、助弱鋤強、視死如歸的俠士形象。

《荊軻刺秦王》是高中語文必修1第二單元第二課的講讀課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藝術成就,對於學生了解先秦文學,認識中華文化的精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文言文教學要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同時,根據本課人物形象個性化描寫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二、說重難點

1、教學目的:學習荊軻的忠義正直、英勇愛國的精神,通過誦讀質疑、自主探究、合作解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培養學生翻譯的能力。

2、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3、教學難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文言文教學應重視感悟、薰陶和積累。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本課教學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

2、說學法:

“新課標”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設計了:

(1)朗讀法——只有反覆讀才能讓學生領會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爲了不教,學是爲了不學。本節課,我以語文學習普遍規律“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爲什麼這麼寫”爲指導而設計教學,以教給學生現代詩歌賞讀方法爲目的而推進教學,以“情”爲突破口,以“讀”貫穿始終,期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環節: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荊軻刺秦王》,關於荊軻,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北宋蘇詢稱其“始速禍焉”,朱熹認爲他“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但司馬遷卻爲他立傳,並在《史記》結尾評價其“名垂後世”。還有其他人,如陶潛,稱其“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爲什麼前人對他會做出這種評價。相信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也會對荊軻有更深入的瞭解。

二、交流同學們收集到的資料,瞭解《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爲《戰國策》。

《戰國策》的內容,主要記載戰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遊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故事,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勇於鬥爭的行爲。《戰國策》長於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瞭解本文的背景。可讓同學們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談一談。

戰國末期,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秦滅韓,又破趙,統一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爲了結好於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逃回燕國,爲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行刺秦王。爲此,他找來了荊軻,精心侍奉。(肯定學生的預習)

四、研讀課文

(一).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對照註釋,初讀課文,要求劃出疑難詞句。整體把握作品的故事情節:(板書)

1、開端(秦將王翦破趙──願足下更慮之):行刺緣起。

2.發展(荊軻知太子不忍──終已不顧):行刺準備。

3.高潮(既至秦──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廷刺秦王。

4.結局(末段):荊軻被斬。一幕驚雷乍起、劍拔弩張的活劇,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終。

(二).提問:

1.荊軻刺秦王的謀劃,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寫太子丹「不忍」,有什麼作用?

2.“怒叱太子”表現了荊軻性格的那個側面?

3.作者是怎樣描寫易水訣別這一場面的?

問題設計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文本從對話、動作、神態等角度入手,分析悲劇人物形象,認識荊軻那種捨生忘死、扶弱濟困、反抗暴力的精神和正義行爲。

4.如果荊軻把秦始王刺死呢,那將會怎樣,中國將會出現怎樣的局面?

問題設計意圖:以往的課堂,總是老師預設好課堂教學流程,預設好問題,甚至預設好問題的答案。本課教學既有預設的內容和流程,同時也注意課堂的生成。如學生會提出類似的質疑:這是筆者在預設內容裏沒有的,然而,一發現問題,老師便即時對問題進行整理,把問題擺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如何能讓人人都“動”起來,成爲學習語文的主人。

(三)討論並小結:應該怎樣評價荊軻刺秦王的行爲?

荊軻刺秦王,是反抗暴力

的正義行動,而秦統一六國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人的願望改變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荊軻刺秦王就與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作鬥爭來講,這場鬥爭具有合理性;就整個歷史發展過程進程來講,它有着很大侷限性。

對荊軻的評價,歷來見仁見智。但評者大都認爲,荊軻雖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難以挽狂瀾於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他不怕犧牲,在國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艱險的精神和氣概還是值得稱道的。

(四)佈置作業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3

1說教材

《荊軻刺秦王》是戰國策的名篇。課文記敘了荊軻刺秦王的過程,再現了荊軻獻圖和血染秦廷的壯烈場面,塑造了一個扶危濟困、助弱鋤強、視死如歸的俠士形象。

《荊軻刺秦王》是高中語文必修1第二單元第二課的講讀課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藝術成就,對於學生了解先秦文學,認識中華文化的精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文言文教學要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同時,根據本課人物形象個性化描寫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①教學目的:學習荊軻的忠義正直、英勇愛國的精神,通過誦讀質疑、自主探究、合作解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培養學生翻譯的能力。

②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③教學難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說教法

文言文教學應重視感悟、薰陶和積累。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本課教學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

3說學法

①自主學習法:指導學生參照註釋,圈點、勾畫、思考,理解課文大意。

②探究法。

4說教學過程

①導入新課。“斬首行動”是現代戰爭中常用的一種軍事手段,其核心是斬殺敵方最高軍事指揮首腦,藉以瓦解敵軍。對伊拉克戰爭中的美國就使用了這一手段。而戰國末期勢單力孤的燕國,使用過這一手段。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場驚心動魄的歷史場面吧。本課以此導入,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②引導學生了解故事背景以及《戰國策》相關知識。

③指導學生朗讀,指導學生參照註釋,圈點、勾畫、思考,理解課文大意。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完成課後練習三。以此突破教學重點。

④探究荊軻刺秦王的過程。瞭解行刺的緣由,認識荊軻“言必信,行必果”的'俠義精神。瞭解行刺的準備特別是易水訣別的場面,感受慷慨悲歌的氛圍,認識荊軻剛烈勇武的性格。瞭解廷刺秦王的高潮,抓住“顧”“笑”“前”,認識荊軻超人的膽識和非凡的氣質。瞭解荊軻被斬,認識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藉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理解人物的形象,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⑤朗讀並背誦易水訣別一段,結合課後練習二,引導學生探討景物描寫與音樂描寫的渲染悲壯氣氛的作用。

⑥探討課文中所展現的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充分體會人物的性格。

⑦課堂小結。多角度的描寫,有利於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來。本文通過環境描寫、音樂描寫、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生動地刻畫了荊軻這一勇武、俠義、果敢、忠義的人物形象。

⑧作業,蒐集課文中的省略句並補足省略成分,根據課後練習四,探究荊軻刺秦王的行爲,正確評價荊軻的行刺。

5板書設計

行刺的緣由:“言必信,行必果”的俠義精神

行刺的準備:白衣冠——荊軻剛烈勇武

行刺的過程: “顧”“笑”“前”——超人的膽識和非凡的氣質

行刺的結果: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4

老師、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也是我在實習期間上的一篇新授課。下面,我將會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這五大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一、教材分析

這又包括了四個內容,即課文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學情分析、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篇課文的特點和作用。《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第一課的一篇新聞特寫,它描述了作者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德國法西斯殺人工廠的見聞和感受。《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新聞不同於一般的新聞報道,它打破了客觀報道的傳統,與同類題材的新聞選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講述自己以及周圍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字裏行間灌注着自己的情感。作者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發現到了不平靜的風暴,感受到了罪惡與善良的對立,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學習本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學會珍惜和平生活有着重要的意義。

通過學習前一篇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學生已經複習鞏固了新聞的相關知識。對於新聞類文章,在以往教學中,往往重視理性的分析,而忽視自主合作的學習,輕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本設計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重點而不求面面俱到。努力實踐語文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在教學中着力於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和培養,又不忽視雙基訓練,注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留下較大的空間,體現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基於此,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技能:瞭解本篇報道與一般消息的不同;掌握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學會分析新聞中記者的感情傾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的對納粹暴行的強雷憤怒;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重難點設爲:引導學生領會記者是如何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來傳達他們的內心感受,表達自己鮮明情感,同時,還要品位新聞中富有意蘊的句子含義。

二、教學方法

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展示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南京大屠殺以及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相關圖片,能夠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習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分析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4、講授法:講解基本知識點,傳授知識。

其中點分析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自主探究法以及問題法。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八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會展示一些南京大屠殺的照片,營造一種低沉的氛圍,然後通過對比,過渡到二戰期間歐洲的大屠殺。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奧斯維辛集中營,感受法西斯的殘暴。以此導入,設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環節2:檢查預習,瀏覽課文,鞏固字音。這有利於學生理清文章脈絡。讓學生翻閱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問題,爲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環節3:背景介紹。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導語部分,找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相關歷史,教師再做一定的補充。(由於奧斯維辛集中營離我們有一定的時間差距,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它的背景,便於理解)

環節4:文本主體分析。

在這部分,我以多媒體展示兩個問題:

問題一:作者看到的現實的布熱金卡是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孩子們高興地嬉戲。可爲什麼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場噩夢”呢?(設計意圖:爲了讓學生對比分析奧斯維辛集中的現實與歷史的對比,有利於過渡到下文的學習。)

問題二:記者帶我們參觀了奧斯維辛的哪些地方?參觀主體是誰?(設計意圖:明確本文的寫作線索)

環節5:文本細節分析

在上一環節,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找出了本文是以參觀的地方爲線索組織新聞材料的。而參觀的地方分別有毒氣室、焚屍爐、女牢房、實驗室、紀念牆、絞刑室這留個地方。(板書)而參觀每個地方,作者和參觀者的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就依據參觀線索,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

毒氣室——恐怖、終身難忘。

在結合細節描寫“在德國人撤退時炸燬的布熱金卡毒氣室上,雛菊花在怒放”這句話,理解“令人終生難忘”的原因。賞析這個句子,要求學生在討論探究後掌握對比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了對教學重點的落實。

按照這個教學思路,我會讓學生總結概括出參觀每個地方遊客的感受。焚屍爐——渾身發抖;女牢房——驚懼萬分;實驗室——羞;紀念牆——沉思;絞刑室——窒息。

此外,還有一些富有意味的句子,我會通過提問、講授等方法,讓學生學會分析總結。重點研討的句子有:

1、在女牢房裏,作者說“沒有什麼值得看的”,難道真的沒有了嗎?

2、參觀實驗室,爲什麼會羞紅了臉?

3、“在奧斯維辛,沒有什麼可以禱告的地方。”如何理解這個句子?

這些問題的設計,有利於在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接着,就是一個小結提升。通過剛纔的學習和板書,學生總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就是作者把自己和參觀者的感受當做新聞的主體內容來寫,並表達了自己的鮮明感情,即對納粹的控訴,對受害者的同情,對歷史的反思。從而使本文突破了一般新聞客觀報道的限制,獨具特色。

環節6:解題,明確中心。

問題:既然奧斯維辛集中營沒有什麼新聞,那爲什麼作者還要寫下這篇沒有新聞的新聞呢?

(引導學生結合新聞的特點以及文本去分析。)

環節7:延伸拓展。讓學生結合歷史和時政熱點,談談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歷史?

(強調談學生本人的看法,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將文章內容和現實聯繫起來,體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繫,挖掘獨特的內心感悟。)

最後一環節就是佈置作業了,我讓學生結合課後練習要求,寫一篇小作文。這有利於發揮學生想象力,體現了語文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做到學以致用。

那麼這就是我的板書了,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

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5

一、開場白

各位領導、專家,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鴻門宴》。

二、說教材

《鴻門宴》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節選自《史記》。所選情節描寫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後,爲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設下的一個富有殺機的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是長達五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名爲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作者以嫺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衆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鴻門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劉、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生動地對比了雙方策的高下,並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今天,“鴻門宴”一語已經成了危險之約的代名詞。

學習《鴻門宴》所在的這個單元,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着重瞭解《過秦論》中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分析,着重瞭解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對項羽的悲劇性格的`揭示。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注意掌握有關的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式。

《史記》和《漢書》等紀傳體史書的出現,標誌着我國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

2.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3.學習創造性閱讀。

4.學習一分爲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5.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6.感受隱忍發憤的著述精神。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爲: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爲二地評判人物。

本課的教學難點爲:

學習創造性閱讀,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三、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地爲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設互動平臺,從而爲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採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相應的學習內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於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爲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如讓學生創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爲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並印發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四、說教學程序

《鴻門宴》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內涵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三課時教學本文。

第一課時的要點是:瞭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感受作者隱忍發憤的著術精神,泛讀課文,要求讀懂。

第二課時的要點是:理清故事情節,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客觀地評論歷史人物,泛讀課文,要求讀熟。

第三課時的要點是: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着重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精讀課文,要求讀透。

總結:鴻門宴說課稿就爲大家介紹到這兒了,祝大家在學習愉快。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6

本人說課的題目是《雷雨》,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一年級語文必修4。這是本教材閱讀鑑賞4個單元中戲劇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現將自己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設想介紹如下,望請諸位專家、老師指正。

一、戲劇單元教學重點:

瞭解作品中的戲劇衝突及其實質,品讀戲劇語言,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所表達的主題。

二、戲劇單元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高中生要“瞭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在教學《雷雨》這一篇目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賞評戲劇的方法與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三、教學設想定位:

賞讀評析篇目。

四、總體教學思路:

我讀我評我寫。

以演讀評析爲主,以演讀促賞評,以賞評促演讀。寫只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另一有意義的嘗試。

五、設計原因:

1、戲劇教學應以分角色演讀(有條件可表演)爲主,而本單元的戲劇篇目有兩篇爲元代雜劇,高一學生不易把握。本篇爲本單元唯一的一篇中國現當代戲劇,若再以教師分析爲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則其學習興趣不濃,收穫甚微。而讓學生去演讀賞評則有望改觀。

2、大學聯考作文文體不限。可利用這一劇本爲範本,讓學生了解戲劇的相關知識,學寫劇本,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而這一環節的設定也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賞評本劇的熱情,因爲只有懂了劇本,方有可能寫好劇本。

六、本課教學目標:

1 學習戲劇有關知識,瞭解戲劇語言的特點。

2 瞭解劇中矛盾衝突及其實質,分析、品讀戲劇的語言,進而準確把握人物形象及所表達的主題。

3 認識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滅亡的必然趨勢。培養鮮明的愛憎情懷。

七、重點難點:

品讀個性化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八、教學媒體的運用:

這一篇目的教學以分角色演讀、評析爲主,通過演讀評析來解決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而要讓學生自主地出色地完成角色的演讀與把握,也實非易事。更何況課本雖是節選部分,但文字量仍很大,篇幅也較長。爲了方便教學,故引進教學媒體。

教學課件是輔助教學的有利手段。藉助多媒體展示劇本中的重要臺詞,方便學生反覆品讀,促使學生對複雜的劇情、複雜的人物心理有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能較準確地把握各角色,入情入境地演讀劇本,評析各角色。

九、課件特點:

1、多爲文本課件,方便學生準確掌握知識,明確教學中的內容要點,進行鞏固練習。

2、三個圖表課件,有助於梳理劇情,把握複雜的人物關係。

3、圖片課件爲精選劇照。選取原因在於可以激發學生表演朗讀的熱情,通過觀看劇照促其入情入境。

十、教學課時安排

三課時

十一、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介紹戲劇知識。速讀課文,熟悉劇情,把握複雜的矛盾衝突。分角色自讀課文。

第二課時 分角色演讀,品讀人物語言,評析各角色,把握人物形象。

第三課時 總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瞭解戲劇語言,學寫劇本。

十二、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說明(附教法):

第一課時 初步感知劇情,認清矛盾衝突。

1、由於本單元第一篇課文是《竇娥冤》,文學常識方面主要介紹的是有關元雜劇的知識,所以本課時有必要總體介紹一下戲劇知識,以進一步完成戲劇知識上的積累。這一點可利用文字課件方便、快捷、準確地介紹給學生。(師講解)

2、介紹作者以及與課文相關的劇情。讓學生了解、崇敬作者並從整體上把握劇情,形成心理上的一種衝動——渴望學習本劇。此環節難點在於瞭解全劇複雜的人物關係可藉助圖表來完成。(師講解)

3、速讀課文,熟悉節選劇情,把握複雜的矛盾衝突及其本質。此環節讓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自主解讀,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初步領會矛盾衝突是戲劇的靈魂,以增強文體意識、方法意識、培養學生掌握戲劇文本閱讀鑑賞的一般方法與基本能力。這裏仍需藉助圖表來完成,一目瞭然。(提問總結)

4、分角色自讀課文。在自讀課文之前,先觀看精彩劇照,激發學生演讀熱情,爲第二課時演讀評析做好準備。(圖片課件展示)

第二課時 演讀賞評,品讀人物語言,評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演讀。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展示學生才華,檢驗學生把握劇本能力。(演讀)

2、評析演讀(自評,生評,師評)以鍛鍊培養學生賞評分析能力。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品讀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過程。因爲唯有品讀把握得好,才能評析得到位。此環節教師要注意加以引導。劇中第二場周、魯的形象較易把握,難點在於分析第一場戲,其中對周樸園這一人物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這一重難點主要是通過關鍵性問題的設定來突破。

①體會周樸園微妙的心理變化 ②討論周樸園到底愛不愛侍萍

③三十年來,周樸園如何對待“死去”的魯侍萍?

④三十年後,周樸園如何對待活着的魯侍萍?

其中①的.設定是引導學生細品文本,培養學生精讀鑽研的品質 ② 的設定是分析周樸園這一形象的關鍵,而③ ④的設定則有助於這一問題的探討。(提問啓發討論)通過上述環節的討論與分析,學生就能更好地演讀角色了。

3、重新演讀品味。讓學生在演讀中感受人物複雜的情感,塑造豐富的情感世界。(演讀)

第三課時 總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品味戲劇的語言藝術,學寫劇本。

1、回顧第二課時內容,總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這一安排,一是考慮到要給學生演讀賞評即第二課時以充足的時間;二是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戲劇中人物的典型性及其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意義,以促使學生明確劇本寫作要點,實現不同課時內容的有效銜接。(提問總結)

2、瞭解戲劇語言的特點。進一步品讀戲劇語言的精妙,讓學生在戲劇知識與品讀能力上都有所鞏固與提高。此環節充分利用文本課件:展示知識要點、典型例句,練習鞏固。(朗讀、提問)

3、激發學生學寫劇本。此環節是以前面的學習爲基礎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戲劇知識、賞評劇本的能力,方有可能寫好。而寫也只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另一有意義的嘗試。這一作業的安排要注意科學性。

十三、教學反思:

1、教授戲劇應以學生分角色誦讀(有條件可表演)、賞評爲主,以演讀促賞析,以賞析促演讀。唯有有豐富情感並對劇本有深刻感悟的人,方能演讀得好。若每位學生都能把握好劇中角色,入情入境地演讀,則又何愁其領悟能力差,情感匱乏呢?

2、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必然的。課件是輔助教學的有利手段,可以大大節省教學時間,但教學課件要精當,如若濫而不精,華而不實,便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3、教學應切實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指導,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在潛移默化中增長學識,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 號考生,謝謝!

現在開始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米洛斯的維納斯》,作者:清岡卓行。我將從以下7個方面剖析本課。

《米洛斯的維納斯》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2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美的真諦,本文是一篇藝術隨筆,蘊含作者的美學主張,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習本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力。本課計劃用時1課時。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素養,但審美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本節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爲:

知識與技能——瞭解作者的美學觀點,接受美的薰陶;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理解關鍵句的含義。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藝術的殘缺與完美。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本課將採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採用朗讀法、問題探究法完成學習目標。

爲實現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

本着“育人爲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擬定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用時約3分鐘

古人云:“未見興趣,必不樂學。”多媒體播放一段盧浮宮的視頻最後定格在維納斯雕像之上,激發學生興趣,順勢導入新課: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是盧浮宮的“首席珍寶”,被公認是迄今爲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欣賞她的美吧。

第二環節: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2步展開

1.學生結合導學案,瞭解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徵和有關傳說,把握維納斯雕像的形體美。

2.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我將播放一段名家範讀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讓學生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師生討論,共同明確: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她爲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其餘段落則分別從正面、反面和側面對這一中心進行論述,分別闡述了必須失去雙臂、不能復原雙臂以及只能失去雙臂,層層遞進,全面支持了主旨句。

第三環節: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2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出問題:維納斯雙臂的失去給了作者怎樣的感受?他是怎樣具體闡述這種感受的?小組自由討論,每組選派代表發言,我將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補充:“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殘缺反而給人馳騁想象的空間,想象出無數秀美的雙臂,種種虛像絕妙地烘托着這尊雕像,提升了這尊雕像的藝術價值,也體現了藝術欣賞的一條規律,即殘缺美。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所有的殘缺都是美嗎?設置此環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讀通到讀懂,進而讀中設疑。小組交流討論,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這一問題。

第四環節:拓展昇華,課堂小結,用時約5分鐘

藝術創作貴在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捨棄一些東西,反而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使藝術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有怎樣的體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預留3分鐘,讓學生回顧當堂所學。我將進行課堂巡視,及時解答學生疑問。

整堂課,以問題爲導向,充分發揮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完成課前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寫一段文字,談談你對殘缺和完美的認識,發佈到班級博客中。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後我將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擦黑板,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