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推薦】數學說課稿國小合集八篇

說課稿 閱讀(6.75K)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國小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數學說課稿國小合集八篇

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實踐課,內容選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的寄信活動爲素材,通過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如何根據信函質量支付郵資等活動,一方面鞏固所學的集合、組合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熟悉、瞭解、鞏固所學的郵票組合知識,並通過探究,知道如何確定郵資,會寄信。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如何根據信函質量支付郵資等活動,培養學生調查能力、蒐集處理信息能力和歸納、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本節課的重難點:

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如何根據信函質量支付郵資。

二、說教法學法

1)、 以學生已有經驗導入,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先給學生呈現一些不同的郵票,讓學生了解郵票的相關知識,認識郵票的作用,爲後面探索郵票中的數學問題作好鋪墊,同時也讓學生通過郵票上的圖案瞭解我國的大好河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充分 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凸現教學的實效性。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首先,出示國家郵局關於新含郵資的規定,使學生了解信函郵資的一些常識,並說明確定信函資費的兩大要素:第一,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還是外埠。第二,信函質量。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填寫1克——100克的資費表格,確定100克以內的'信函所支付的費用,再確定哪些資費可以僅用0.8元和1.2元的郵票支付,那些不能。然後再小組合作,設計出一張符合要求(只用3張郵票來支付不超過100克的信函)的郵票面值。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在練習中提升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培養創新意識。

練習相似類型的習題,如最多用4張郵票支付不超過400克的信函,,除了用0.8元和1.2元的郵票外,還需要增加什麼面值的郵票?在練習活動中,先小組合作再獨立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會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觀察郵票

問:你寄過信嗎?見過這些郵票嗎?

2.說一說。

(1)上面這些都是普通郵票,你還見過哪些郵票?

(2)你知道它們各有什麼作用嗎?交流後,使學生明白普通郵票面值種類齊全,可適用於各種郵政業務。

3.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郵票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郵票中的數學問題。

2、組織活動:

1、出示郵票相關的費用。(課本118頁)

問:從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 的信函,寄給本埠的朋友只要貼0.80元的郵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給外埠的朋友要貼1.20元的郵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樣貼郵票?

(1)學生觀察表中數據,計算出所需郵資。

(2)說一說你是怎麼算的。

想:每重20g,郵資 1.20元,40g,的信函,郵資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計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郵資是3.60元.。

4.如果郵寄不超過100g的信函,最多隻能貼3張郵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郵票能滿足需要嗎?如果不能,請你再設計一張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article/

( 1 )不超過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郵資?

學生說一說各種可能的資費。引導列表描述。(課本119頁)

(2 )只用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可支付的資費是多少?

一張 :80分1.2元

兩張: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張: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認爲可以讀者設計一張多少面值的郵票? 學生自行設計各種面值的郵票。 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3、佈置作業:

如果想最多隻用4種面值的郵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過硬,400g的信函的資費,除了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你認爲還需要增加什麼面值的郵票?

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2

各位領導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數的性質》,本課時是青島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蛋的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信息窗二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對小數和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並且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爲今後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等規律性較強的知識打下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和對教材內容理解、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通過猜想、驗證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並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直尺、正方形紙片,多媒體課件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數學學習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成爲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與學法。

1、以學生活動爲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

2、體現規律形成的全過程。教學中,教師不是簡單的奉送結論,而是在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發現、分析、歸納和鞏固運用。

3、堅持面向全體,以學生髮展爲本。教學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盡最大的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空間、時間上爲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基於以上對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景,引發興趣

以超市購物的話題引入,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關於小數大小比較的問題,引導學生猜測“鉛筆和橡皮,哪一個貴?”,這樣設計,不僅讓學生複習上課時的內容,而且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切身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引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爲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 猜想驗證,探究性質

本環節我設計以下幾個層次:

1、小組合作,初步感知 在猜測0。9=0。90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你的猜想正確嗎?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工具,通過量一量,塗一塗,驗證自己的猜想。然後讓學生“觀察等號左右兩邊的小數,你有什麼發現嗎?”(先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引導出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小數的大小一樣。)

這樣設計把問題放到小組中,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參與活動,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相處,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大膽動手量一量、塗一塗進行驗證,培養學生敢於表達見解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舉例驗證,總結性質初步驗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我們的猜想是不是對所有的小數都適用?”,組織學生進行舉例,然後小組合作驗證,全班交流,最後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據,你有什麼發現?”,通過交流,總結板書: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這樣,讓學生在初步發現規律之後,舉例驗證,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不僅讓學生初步學會了舉例驗證的方法,而且體現了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本環節意在儘可能多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3、利用性質,體會價值

本環節設計讓學生初步應用小數的性質對小數進行化簡改寫,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在這個過程中,設置關鍵性問題“這個0可以去掉嗎?”“怎樣把5改寫成三位小數呢?”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13。040中間的0爲什麼不能去掉”“把5變成小數後爲什麼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數點”,爲學生提供充足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體會小數性質的價值。

三、練習反饋,鞏固內化

本環節設計三個層次的題目,包括基本題,綜合題和拓展題。基本題的設計面向全體,使每個學生都能鞏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綜合題關注差異,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拓展題關注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總結質疑,自我提高

讓學生交流學習的收穫,引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總結學習方法,並在自評與互評的反思中提高。

基於教學環節的設計,爲了突出重點,爲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板書如下: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以上是我對這一課時的教學設想,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沿着“實例——猜想——驗證——總結——應用”的軌跡去探索、去發現,使學生體驗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學生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此節課的教學內容,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說課完畢,歡迎指正,謝謝!

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3

一、說教材:

稍複雜的方程的教學任務

例1教學解方程ax±b=c及其應用(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問題)

(1)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決問題有機結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解較複雜的方程。

(2)結合現實素材(足球上兩種顏色皮的塊數)引出,這種問題用算術方法解決思考起來比較麻煩。

(3解方程的過程其實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構成的(y-20=4,2x=24),需要強調把2x看成一個整體。

(4)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關鍵是使學生理解數量關係。

二、說學生:

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簡單的方程數量關係,及簡單方程式的解法,而且我在前面的教學中已經笨鳥先飛,讓學生接觸了形如:ax±b=c的方程式。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稍複雜方程式的數量關係式的`分析研究,讓學生根據應用題的題意列出正確的數量關係式。

四、說教學過程:

1、我先用三(轉自數學網 )個簡單的應用題讓學生進行數量關係分析,說出數量關係式,引入本節教學內容:

①母雞有x只,是公雞的2倍。公雞有幾隻?

②甲數是x,是乙數的2倍。乙數是多少?

③ 足球上的白色皮共x塊,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幾塊?

2、然後再把第三小題進行改編,即教學例1: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比黑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有幾塊?

3、再讓學生思考討論這個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式該如何寫?讓學生進行嘗試,並分小組研究討論。把本節教學內容引向高潮和深入。

4、然後再讓學生嘗試列出方程式並嘗試解答,小結解答的方法,總結解答的經驗教訓,思考解答的步驟及驗算方法。

5、再對本課的另外兩個複習題進行改編,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反饋和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和訓練。反饋練習:

①母雞有30只,比公雞的2倍少6只。公雞有幾隻?

②甲數是17,比乙數的2倍多5。乙數是多少?

6、鞏固練習。

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4

尊敬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6和7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認識》是義務教育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系統學習了《0—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另外,“6和7的認識”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又是後面學習“6和7的加減法”以及進一步學習“20以內其它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因爲,務必讓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

 二、學情分

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雖然對6、7已有初步的認識:會數、會比較大小、會寫等,但在區分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數學課標》要求以及以上兩個分析,通過認真地推敲與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7兩數,會讀、會寫這兩個數,並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使學生體會學到的數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學、用數學的樂趣。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的確定和對學情的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正確數出6、7的物體個數;會寫6、7;會比較6、7的大小。

教學難點:區別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始終讓學生處於情境的包圍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學習,以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教法學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學時我打算採用:情境創設法、點撥指導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學習。

新課標還指出: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因此,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

設計學法具體如下:

1、自主學習: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讓他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新知,並展示學生的優秀成果,帶給學生成就感。充分體現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合作學習: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一起探討問題,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複習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總結提高、拓展延伸五個環節。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5

說教材

小熊購物這一課實際上是孩子們初步接觸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創設了“小熊購物”的情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並探究混合運算的方法和規律,解決有加減又有乘除的解題方法,通過教學的不同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鞏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學生已經熟練的掌握了表內的乘除法,能熟練地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打是由於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理解混合運算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多交流方法加深算法的理解。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至第13頁“小熊購物”及“試一試”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先算乘除,後算加減”運算順序規定合理性,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繫。

2.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

3.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景,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先乘法、後加減的運算順序。

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的'孩子年齡較小,思維比較直觀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手段,採用問題探究、發現、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去探尋問題、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快樂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以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故事開頭,引出小熊樂樂和好朋友胖胖的購物情景,展示商店裏的食品,讓孩子們觀察發現其中的數學信息,並把自己當成商店的顧客進行選購提出數學問題,共同探討!提高孩子們的數學興趣!

第二步引出小熊胖胖提出數學問題:小熊胖胖想買4個麪包和1瓶飲料應付多少錢呢?讓孩子們共同去探討,孩子都會很容易的就想到分步計算:先算出4個麪包的錢4×3=12(元)再算出一共的錢12+6=18(元)在這裏讓孩子說清楚每個算式的意思是很重要的,接下來根據12+6=18(元)這個算式提出問題:12是怎麼來的?可以用4×3來代替12我們就可以把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綜合算式4×3+6.讓孩子自主探索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並引導學生認識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第三步引出樂樂提出數學問題:有20元錢,買3包餅乾應找回多少錢?讓孩子獨立思考,說出自己的方法。先分步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20—3×4,這裏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綜合算式,最後讓孩子小結髮現有減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減法。觀察上面的綜合算式讓學生體會綜合算式比分步計算簡便一些鼓勵孩子列綜合算式解題!

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6

一、說教材分析

《質數和合數》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三節的內容,在教材第23--24頁。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因數與倍數的關係,2、3、5的倍數的特徵等知識,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內容中起着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

作爲一名國小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要給學生傳授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邏輯分析能力。因此,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b、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熟記20以內的質數。

2、能力目標:通過100以內的質數表的製作,使學生學會合理選取學習材料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間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獨自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本着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出本課的重點——質數和合數的意義;通過師生交流突破難點——如何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二、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強調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數學地思考,初步學會用數學知識、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問題。同時新課程標準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教師要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根據本節知識特點、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根據課標精神,我採取了動手操作,引導探索,發現規律爲主,教師講解爲輔的教學方法,構建探索型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

三、說學法指導

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讓學生學會,教師更應該傳授給學生的是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所以我準備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採取從個別到一般的概括方法,比較對照,區別異同的方法等學會分析、總結歸納問題。

四、說教學程序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應當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上,所以根據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能力,我將教學思路擬訂爲“求約數,探底鋪墊——找規律,自主探究——分類歸納,理解意義——解釋應用,驗證結論”。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1、 複習準備:讓學生複習上節課學習的因數與倍數的關係,主要複習因數的含義,爲下面的新課墊定基礎。

2、 新課導入:由自然數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爲奇數和偶數引出今天的新課內容,自然數還可以分爲質數和合數(板書課題)。然後讓學生分別求出2、3、5、7和4、6、8、9的因數,仔細觀察它們的因數有什麼特徵,小組之間交流討論。(主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精神)

3、 過程展開:(1)小組派代表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根據同學們的觀察歸納引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叫做質數(或素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學生自己觀察歸納,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這樣更能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2)讓同學們判斷以下幾個數17、22、35、87、96是質數還是合數,總結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明確可以找出每個數所有的約數,再根據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來判斷;一個數,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個約數,就能判斷這個數是合數還是質數。不必找出所有的'約數來,這樣可以提高判斷的效率(在練習中總結方法不僅能加強同學們的應用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歸納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3)問同學們是不是還忘了1的存在?引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然後讓同學們口頭練習,說說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奇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最小的偶數是幾,旨在讓學生將質數、奇數、合數和偶數的概念區別開來。(4)讓學生根據教材24頁的表格,製作一個質數表,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小組可以先交流討論一下,這個質數表可以怎樣去做,怎樣快速的判斷出這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然後彙報方法,教師適當指點。比如可以先把是2的倍數的數劃去,再把是3,5,7的倍數的數劃去,最後驗算一下剩下的數。

4、 課堂拓展:判斷正誤

a、最小的質數是1,最小的合數是2。 ( )

b、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 ( )

c、在自然數中,除了質數就是合數。 ( )

5、課堂遊戲

讓學生依次起來回答自己的學號是質數還是合數。比如我是1,我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我是2,我是質數……

6、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總結質數和合數的意義,怎樣根據它們的意義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強調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最小的質數是2,最小的合數是4,加深學生的印象。(五年級的學生還處於思維的過渡期,雖然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但還是需要教師對知識點的反覆強調來加深記憶)。

7、課後作業:獨立完成教材第25頁的練習1、2、3題,以鞏固今天所學的知識內容。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2 3 5 7

↙↘ ↙↘ ↙↘ ↙↘ →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

1 2,1 3,1 3,1 7 ↓

質數(素數)

4 6 8 9

↙↘ ↙↘ ↙↘ ↙↘ → 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因數

1 2 4,1 2 3 6 , 1 2 4 8, 1 3 9 ↓

合數

1 → 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獲取新知的能力;注重發展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習了因數、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掌握了因數、倍數的知識後,能準確找出每一個數的所有因數,再通過觀察因數的個數,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比較容易接受。運用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層次知識內在的聯繫,瞭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悟學習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且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學環境。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在課堂上,凡是學生能自己發現的知識老師應該少暗示或不暗示,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給予學生親自實踐、思考、發現的機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究,去找尋。這樣,學生才能在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中,興趣盎然地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同時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教版數學第十冊中真分數和假分數。這一課教學是在同學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比較分數的大小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設計這堂課的動身點。《新課程規範》全新地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同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學習作爲培養同學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愈來愈受到重視。所以在設計“真分數和假分數”這一課時,我力圖把研究帶入學習之中,讓同學在學習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

分數教學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分數的意義,一個是分數的單位.同學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這兩個概念,學習分數就可以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首先協助同學從分數意義上理解和掌握新課的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通過讓同學敘述自身表示出的分數、分數的意義,回答分數的分數單位和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分數單位等內容,爲同學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奠定基礎。

其次充沛發揮教師主導和同學主體的作用.用提問的方式啓發同學考慮,讓同學合作探究;然後依據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分類,引導同學在已經掌握的分數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籠統、概括,從特殊到一般,理解並掌握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自身得出應用的判斷和結論。

最後通過觀察數軸上各點所表示的分數,引導同學將真分數和假分數與1作比較,使同學從直觀上清晰地認識到真分數小於1,假分數等於或大於1的特徵,進一步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假分數與整數和帶分數的互化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而且它又是學習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教學時,引導同學觀察數軸上假分數分子和分母的關係,通過設問,讓同學自身分析比較,總結出轉化的規律和方法。

我是教六年級數學的,對五年級分數局部的教材理解還有很多缺乏之處,所以在公開課教案和教學過程之中的缺陷可能也很多,請大家多多指正!

一、 說教材: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蘇教版課程規範教材國小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第二段的教學內容。教材是這樣佈置的:在三年級初步熟悉分數的基礎上,先是教學分數的意義、熟悉分數單位;然後以對分數單位的熟悉爲基礎,熟悉真分數和假分數,拓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說學情:

同學在前一階段所熟悉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的一局部和這個數量的關係。本節課上,同學需要熟悉分子與分母相等和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以和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三、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同學的年齡、心理特點、學情以和基礎教育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和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加深對分數熟悉的理解。

2.進一步培養同學的數感,培養同學的籠統、概括、實踐、創新、語言表達等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探索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同學瞭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說教學重點: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難點: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五、說設計理念:

(一)自主探索,以同學發展爲本。

考慮到同學已有的分數的初步熟悉,本節課在教學思路上突出同學學的過程,力求讓同學自身探索發現、概括理解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突出同學的主體意識,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同學的數感,突出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操作實踐,以同學活動爲主線。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本節課以實踐操作爲切入點,使籠統的概念具體化,對同學思維能力發展起着極大的推動作用,同學通過做分數、觀察、分類、合作交流等實際活動中,熟悉、理解了新知,使同學能具體的感受真分數、假分數。

六、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爲同學提供充沛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同學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加深同學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思維水平,提高籠統、概括等能力,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七、說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什麼叫分數?什麼是分數單位?

[我以複習上節課的知識導入,爲本節課的教學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導入。

教師講述《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要求同學們認真聽,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數找出來。

[同學都愛聽故事,這樣能引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2、教學例2。

(二)教學例2:

1、怎麼在圓中塗色來表示它們?

2、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3、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都是什麼?

4、每個分數裏各有幾個1/4。

5、分母是4的分數還有嗎?

6、我們應該怎樣塗色表示5/4?

(1)只用一個圓(單位“1”)表示,夠不夠?

(2)一個單位“1”不夠,那怎麼辦?

(3)5/4怎麼理解?5/4裏有幾個1/4?

[你們能把5/4表示出來嗎?這樣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能激發同學的探究慾望。]

3、教學例3:

(1)電腦依次出示例3的圖形和分數。

(2)讓同學說說怎麼塗色,看誰說得最好。

(3)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都是什麼?

(4)每個分數裏各有幾個1/5?

(5)表示10個1/5用了幾個圓?表示13個1/5用了幾個圓?

[用競賽的形式,能提高同學學習的積極性。]

4、指導分類,揭示概念:

(1)觀察、比較大屏幕上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們能給它們分類嗎?

①同桌討論分類方法。

②把分類結果記錄下來。

(2)彙報分類結果,讓同學說出自身的想法,然後同學互評。

(3)揭示概念:

①把它們分爲哪兩類?真分數和假分數有什麼特點。

②什麼是真分數?什麼是假分數?指名概括、全班齊讀。

③如何判定一個分數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

(4)練習:師生操練。

[佈置同學通過觀察、比較、分類,讓同學概括出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概念,內容佈置合理,體現了知識間的內在邏輯。]

5、真分數、假分數與1的大小關係:

(1)通過觀察大屏幕上的真分數和圖,看看真分數與1的大小關係。

(2)你發現了什麼?你是如何理解的?

(3)通過觀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數和圖,看看假分數與1的大小關係。

(4)你發現了什麼?你是如何理解的?

[通過數形結合可以讓同學很明瞭的發現真分數、假分數與1的關係。]

(三)課堂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師問:應把什麼看作單位“1“。

2、寫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數,再寫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數,在小組裏交流。

3、在( )裏填上“>”“<”或“=”

3/8( )11/8 12/12( )1

5/7( )4/7 12/13( )10/13

①同學填寫。

②師問:你是怎麼比較的?

[在練習的過程中發展了同學的數學思維能力,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用真分數或假分數說一句話?

[結合生活實際,讓同學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五)安排作業:小組合作,以本節課所學知識爲主,爲下節課設計一組複習題。

[課外作業的設計,給同學提供了一個充沛動手、動口、動腦的平臺,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

八、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這個板書簡潔明瞭,突出本課的重難點。]

真分數和假分數

真分數:分子<分母、真分數<1

假分數:分子≥分母、假分數≥1

數學說課稿國小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國標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1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素質,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用列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研究用畫圖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並在畫圖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比較複雜的面積問題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信息,讓學生經歷畫圖整理信息的全過程,再通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畫圖整理信息的價值,併產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因本身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雖有一些分析類似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但一般處於無序狀態,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範化。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在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能借助所畫示意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確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②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用畫示意圖的方法整理信息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體會到畫圖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學會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圖形面積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幫助理解題意,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學法: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通過學情分析,我準備用以下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探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創設情境迎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二)、整理分析主動參與。

數學活動是學生認知的基礎,能力形成的溫牀,新課標也指出,解決問題的活動價值不侷限於解決問題,更在於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體會到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學以致用,形成策略。

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只有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體會到它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說教學程序:

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三部分展開學習。

(一)問題導入,激趣引新:

課始直接揭示課題讓學生明確本課所學的是什麼。接着設計一個遊戲環節:一個會變動的長方形,只要你來發令,它就會變大或變小。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學生通過遊戲活動直觀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變化與它的長、寬變化有關,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嘗試,體驗策略:

1、教學例1

(1)組織學生觀察題目,怎樣能將題中的條件和問題表達得更清楚?引導學生想到畫圖的策略。

(2)教學怎樣畫圖。學生先試畫,接着教師示範畫,然後觀察所畫的圖找到這兩個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最後看圖分析數量關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

例題的關鍵是處理好讓學生想到畫圖、畫好圖、用好圖和感受畫圖的好處。充分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形成主動運用策略的積極心向。

2、教學試一試

(1)此題是例題的一個簡單變式,即由長的增加變爲寬的減少。在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熟悉畫示意圖的方法,體驗策略的運用過程。

(2)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兩道題進行比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找出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上的共同之處,進一步明確解決有關圖形問題時,可以用畫圖的策略。

設計意圖:

教師爲學生創設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經歷兩次“畫圖整理—討論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動過程,初步體會了用畫圖的方法整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增強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三)、鞏固練習,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題。此題與例題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要根據假定的變化情況先分別求出長方形的長和寬。這裏要信任學生,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基於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已有體驗,獨立解決問題。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題。此題不再求原來長方形的面積,而是求長、寬變化後增加的面積。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畫出示意圖。爲了較好地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將此題與剛纔一題進行比較:同樣是長方形的長、寬變化,它與剛纔一題有什麼不同?這裏突出此題是長方形的長和寬同時在變,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畫圖就容易多了。同時這題還有一個難點就是一題多解。要讓學生充分利用畫好的圖仔細觀察,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此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讓他們結合示意圖詳細說明是如何計算的。在完成上述幾道題目後,讓學生對整個的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從而再次突出畫示意圖對解決有關面積問題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感受策略的價值。

3、最後安排了判斷練習。

既是對有關面積問題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學的畫圖法的延伸。同時也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設計意圖:

我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比較順利。但有一點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有一位學生在解決試一試這題時就出現不同的解法,可見我們老師在備課時應儘可能將會出現的問題都預想到,避免到時出現意外。其次教師還要爲學生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做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