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範文錦集五篇

說課稿 閱讀(2.63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說課稿範文錦集五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西門豹》講述了西門豹初到鄴地,發現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紳藉口河伯娶媳婦欺騙老百姓,他將計就計,最後懲治了官紳和巫婆的事。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課文,瞭解西門豹是怎樣破除迷信的。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力目標:掌握學習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4.品德目標:受到尊重科學的育。

說教學重點

瞭解西門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爲百姓除害的。

說教學難點

西門豹破除迷信的.經過。

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通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說學法

以思想政治育爲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是推行素質育的根本要求。因,本節課根據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思——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說教學過程

(一)在自問自答中學習二、三部分。

師:大家在一節課學得很好,很有興致。現在我們學習課文第二個故事“懲惡”。根據你們第一節課的發言,我覺得大家對這一課書已經理解得很不錯了。所以這一段我想讓你們自己來學,可以嗎?(生:可以)怎麼學呢?我想讓同學們互相提問題,互相解答。行嗎?

生:行。

師:現在再給大家一段時間,你們做一下準備,好好讀一下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讀課文,做準備。)

師:好,準備好了嗎?(生齊:準備好了!)提問現在開始,先由第一個同學提問。

主要完成以下幾個問題:

1.西門豹爲什麼說那個新娘不漂亮,要說換一個漂亮的?

2.課文中說“西門豹面對着漳河站了很久”。他已經把巫婆和官紳都投進了河裏,壞人已經懲辦完了,他爲什麼還那麼長時間站在河岸?

3.西門豹是鄴這個地方的大官,別人都得聽他的。他下一道命令不許再給河伯娶媳婦,把巫婆和官紳頭子抓來砍頭,這有多簡單,爲什麼還費那麼大勁去裝着送新娘?

4.我想讓同學說一下,課文插圖中畫的都是誰?

(二)表演“送新娘”這段故事。

(師選演員:西門豹一人、衛士二人,巫婆一個、官紳頭一人、小官紳二人、新娘一人、女弟子二人。師與巫婆、官紳等人耳語一番,又囑咐了其他人,表演開始。)

衛士:(喊)西門大人到!(西門豹出場)

官紳頭:(帶着小官紳前,拱手)參見西門大人。

巫婆:(帶着女弟子前,行萬福禮)參見西門大人。

西門豹:把新娘領來讓我看看!(兩個女弟子攙新娘出場,新娘在哭,用手抹淚。)

西門豹:這個姑娘不漂亮,你去告訴河伯,過幾天我給他送一個漂亮的!(兩個衛士拉巫婆下場。巫婆還叫了一聲:”哎喲,我的媽呀!”。)

西門豹:(等了一會兒)這個巫婆怎麼還不回來,可能河伯留下她吃飯了,去,麻煩你去催她趕快回來!(衛士把官紳頭拉下場)

西門豹:(站了一大會兒,對其他小官紳)怎麼還不回來,你們再去催一下吧!

小官紳:(跪下磕頭)大人饒命!大人饒命!

西門豹:好吧,再等一等。(等了一會兒)看樣子,河伯挺喜歡他們,跟他們聊了,(衆笑)你們也起來,先回去吧!

小宮紳、女弟子:謝謝西門大人!

(三)最後的小結

師:演得很有意思。課文說,在河邊看熱鬧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你們剛纔也看了熱鬧了,你們這些老百姓明白了什麼?

(生舉手回答。)

師:(請舉手的學生放下手)我知道大家都明白了,很好。既然大家都明白了,我們就下課吧!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教材二年級上第44課《山裏的桃花開得遲》。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目標設定,教學環節的設計,這幾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教材簡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學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少年沈括由兩句詩的內容引發思考:爲什麼自家院子裏的桃花枯萎了,山裏的桃花纔剛盛開?通過上山觀察終於明白了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勢高,溫度低。本課集常識性與人文性爲一體,“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課外知識,沈括善於觀察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是值得學生學習的,也是平時學生們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二、目標定位

1、認知目標:

(1)學習本課“沈、芳、寺、凋、院、枯、萎、約、襖、原”這十個生字,積累詞語“芳菲、枯萎、盛開、七嘴八舌”。

(2)通過課文內容學習,知道山裏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地勢高,溫度低。

2、技能目標:能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並積累這些句子,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複述相關內容。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要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中的“三維概念”。一維是知識技能,二維是過程方法,三維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學習目標。所以我這節課我就是想通過課文內容學習,引導學生懂得山裏桃花遲開的原因。讓學生感悟到要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這裏要強調的是本節課三維目標的定位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到了原有的學習基礎,考慮到了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目標的落實強調整體性,是強調在整體的課文學習過程中去落實三維目標,而非割裂地機械完成。整個內容都是圍繞學生在比較中提出的問題“爲什麼三裏的桃花開得遲?”展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主要教學環節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我這節課對目標的落實和重點難點的突破。

(一)導入激趣 破題生疑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又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導入”這一重要的開端。開始我先出示圖片,並板書:桃花開 。然後問學生:“桃花幾月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不難回答出桃花是三月開的。我請學生尋找課文中和他們講述的不一樣的.地方。學生找到詩句,我出示內容,讓學生讀詩句,讀譯文。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同時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了矛盾 ,教師揭示課題,學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產生並提出了問題:“爲什麼山裏的桃花開得遲?”這裏問題的產生非老師代替他們提出,而是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到的。這樣的設計做到了“以學生爲本”。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語言環境,進行了重點生字的識字教學。如,在讀到古詩的時候,講到沈括這個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圖片介紹,讓學生在瞭解沈括的同時記住“沈”並知道這個字的讀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謝”的“凋”字,我讓學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來記住,並找找“凋謝”在文中的反義詞,在學生字的同時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字詞教學。

(二)、帶疑深入 研究學習

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點的環節,我主要通過填空的形式(出示媒體)把整個環節的內容貫穿在一起。在這裏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找找沈括當時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在有感情的朗讀之後,再讓學生找到山裏桃花開的情景。沈括怎麼知道山裏的桃花會開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訓練的是朗讀,感悟的是觀察、思考、探索的過程。最後,讓學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從這些不同現象的比較中明白了山裏桃花遲開的原因。

二年級的學生還不能連貫地表達完整的意思,這個填空形式是老師給學生一個扶手,讓學生能找到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並且積累這些語言文字,內化爲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這裏我非常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是對文本的體驗,是語言積累的重點,是複述課文主要內容的扶手和依據。例如,最後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內容,是山裏桃花遲開的原因,是認知目標中的重點,這樣的內容不僅要會讀,還要會背,還要化爲自己的語言講出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填空內容的層層深入,我隨即板書。

(三)、積累運用 感悟生情

學生在層層深入的語言訓練之後,我又讓他們進行角色的遷移,讓他們做沈括,看着投影來說說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過。並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是前面一個環節基礎上的昇華,是調動學生自身積累的知識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有了前面反覆朗讀甚至背誦爲鋪墊,複述主要內容對學生而言就不是困難的事情了。

下面是對學生進行第二次的角色遷移:如果你是媽媽,你聽了沈括說的話,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媽媽對沈括說的話,就是情感目標中的內容,也是本節課教師希望學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諦。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自己感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其效果遠遠超過教師來告訴他。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牢牢抓住四個字:趣 疑 練 悟。學生在學習的初始,因爲興趣而讀古詩,因爲興趣而產生疑問,產生了疑問就要解決,通過解疑促進了語言訓練,在語言訓練中悟出了感情。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緊密相連,步步推進,環環相口的。

最後的課外拓展,教師佈置了這樣的內容:說說對生活中的哪些現象充滿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課堂內不能解決的,自己想辦法去找到答案。這樣就讓學生將疑問延伸到了課外,同時也將課堂上學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樣“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學習習慣延伸到了課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因爲這纔是讓他們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於課堂,將眼光延伸到了課堂以外更遠的地方。在“授之漁”的教學道路上,不斷探索!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下冊主題活動《會飛的》科學活動《雞毛飛起來了》。

首先,我向大家說說本次活動的設計思路:

皮亞查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爲:兒童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自己的活動,不斷建構形成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維形式,因此我們認爲,教師要尊重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探究問題,讓幼兒主動學習,隨着知識的日愈豐富,中班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飛起來的東西感興趣,如:雞毛、紙屑、氣球等總是興趣勃勃的玩,雖然有時受限制,但是孩子們樂此不厭,試圖瞭解其中的奧祕。因此,我將孩子們的這個興趣點做爲切入口,生成了科學活動《雞毛飛起來了》,旨在通過親身的體驗去探索,從而感知不同工具能使雞毛飛起來,用力的大小使雞毛飛得高低的關係,知道有風,雞毛就會飛起來。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的內容和要求提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在選擇內容時,要關注幼兒的興趣,還要考慮幼兒的可接受性,幼兒的興趣不能簡單的讓他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關注尊重幼兒學前的興趣和需求,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去感受、去想象、去創造。順應幼兒即時的發展需要,使幼兒的經驗得到提升。中班科學活動《雞毛飛起來了》這一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所說既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活動目標:

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科學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可見科學領域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保持孩子們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因此本次活動目標定爲:1、引導幼兒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多種材料讓毛飛起來及力氣的大小與雞毛飛起來的關係。2、引導幼兒大膽嘗試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腦、動手在操作中能體驗到探索的樂趣。3、能在遊戲中能感受與同伴合作的愉快心情。

三、說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有吹雞毛的操作經驗。2、物質準備,雞毛若干、吸管、扇子、書、硬紙板、塑料袋。3、場地準備,爲幼兒開闢遊戲區和交流區兩塊地。

四、說教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究活動,感受嘗試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根據教學目標,教師用集體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探索式教學法,充分做到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教師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因此。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法:操作法、設疑法、經驗遷移法、遊戲法、比較法進行教學。

1、感知操作法,是幼兒動手操作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進行探索,學習獲得科學經驗。供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動,從而保證了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讓孩子們真正“動”起來。

2、設疑法,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提問,會提示幼兒探索線索,引發幼兒思考,使幼兒對所感知的經驗進行整理。如:你是怎樣使雞毛飛起來的、爲什麼雞毛能飛起來等。

3、比較法,通過操作感知分析,用力大,風大,雞毛飛得高。用力小,風小,雞毛飛得低。

4、經驗遷移法,幫助幼兒使新經驗與舊經驗間架起橋樑,使新經驗更容易掌握。如第一次操作,幼兒已有了用材料使雞毛飛起來的經驗,使第二操作得到昇華。

5、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基本,最喜歡的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鞏固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且使幼兒有輕鬆愉快的心情,並能感受與同伴之間的協作精神。

五、說學法: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營造寬鬆的氛圍,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經驗參與探索。讓幼兒,玩一玩、想一想、說一說、試一試等。在與材料、同老師的互動中突破重點和難點,體驗發現的樂趣,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設計力求最大程度的參與投入,讓學習過程成爲發現和探索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此設計了三個環節。首先以“吹雞毛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爲下面環節作鋪墊。第二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多種材料使雞毛飛起來,感知有風,雞毛能飛起來,爲第二次探究活動做好知識方面的準備。第二次探索怎樣使雞毛更高、更久。最後一個環節,遊戲“雞毛抗爭賽”通過兩組比賽,進一步激發孩子探索慾望,使幼兒快樂的動起來,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

您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雨說》。

一、說教材

《雨說》是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它採用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傾訴真情,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在詩人筆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爲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覺得親切可愛,活潑歡快,充滿情趣。在教學這首擬人化的詩時,我們應該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結合課文註釋,用心體味,揣摩詩句,體驗詩人蘊含的真情,達到背誦這首情詩的目的。

(一)《雨說》的敘述主腳是“雨”,它象徵着爲大地帶來春天,爲兒童帶來歡笑的愛的使者。注意體會這首詩的擬人化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徵意味。

(二)這首詩清新明朗,節奏歡快,融典雅的詩句與活潑的口語於一體,特別適合於朗誦。要引導學生加強朗讀,理解詩意,體會詩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議配樂朗讀。

(三)指導學生朗讀,要注意把握語氣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既要讀的連貫,也要在恰當的地方停頓,並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品味詩歌的語言;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詩歌,理解感情;展開想象與聯想,與詩人進行感情溝通。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這首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四、說教法

通過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從語言入手,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把握詩中的意象,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鑑賞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五、說學法

學生通過預習和朗讀的練習,充分把握每一次朗讀的機會,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自主的探究閱讀,自主合作,來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請同學們說說寫雨的詩詞歌賦。完畢後,請同學們仔細品味過雨(大多同學回答沒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詩人鄭愁予就送給了我們一首《雨說》,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着的音樂美。

(3)、細讀全詩,理解品味

1、雨“說”了什麼話?主要表達了什麼意思?

2、副標題爲什麼取做“爲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體會詩言志)

對於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能夠回答出來。對於第二個問題,同學們要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而出,教師點撥背景

(4)、品味詩歌語言,探究詩歌語言特色

(1)詩歌是作者用豐富的感情、鮮明的節奏、和諧精練的語言以描繪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對於語言的品位,是把握詩歌內蘊,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的基礎。這首詩採用了擬人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雨”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爲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對詩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2)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學生在自由背誦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背,推薦有感情同學領背、齊背,達到共同背誦下來的目的。

(3)意境拓展聽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朗誦,比較兩首詩在選用意象、語言風格方面的異同。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評委提出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爲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三單元《增一分活潑 添一分情趣》中的活動五《蛋殼人造型》(板書)

●教學目標

1.通過蛋殼人造型設計,製作,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和審美情趣。

2.進一步豐富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體驗設計和製作規律。

●教學重點:掌握設計、製作蛋殼人的規律、技巧及方法。

 ●教學難點:製作是否體現了設計的理念、是否美觀。

一、說教材

本單元共分爲七個活動內容,而本節的活動五是提高學生設計意識、組合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說教法

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用到了以下教學方法:

我利用引導法讓學生觀看課件, 分組討論法,引導學生探索並獲取新知,蛋殼表現人物身體最主要是什麼部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說學法

因爲有以上的教學方法,使我制定了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課件和欣賞作品,分小組討論交流,自主獲取知識。最後由老師做簡單小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的學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教學過程

爲了順利的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爲以下幾個環節。而且爲了方便這些教學環節的展開,我事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在分組討論並回答問題環節中表現突出的組送上提前製作好的笑臉。

●首先是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展示蛋殼人作品,調動了學生興趣,爲下一個環節的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用時1分鐘) ●其次是傳授知識環節

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後,我就開始進入傳授知識階段,但一般基礎知識又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難以較快掌握。因此,我製作了一系列的蛋殼人作品課件讓學生欣賞,並把成品當場展現給學生。

●教師小結

分析蛋殼人類型和方法 (板書)

蛋殼人偶造型——用蛋殼製作人物頭型,用布料製作服裝,組合後可用來演戲。

蛋殼人擺設——用蛋殼與圓筒組合,製作成各種人物造型。

蛋殼不倒翁——把熔化的蠟及重物或磁鐵放入蛋殼內部,製成不倒翁。

京劇臉譜造型——用蛋殼作京劇人物的頭部,取硬紙剪出造型人物的髯口和五官,再製作一頂帽子,按譜式畫好臉譜,並給服飾、頭飾着色。這個環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習慣。學生的製作思路被打開了,下一步就是讓學生了解蛋殼人的'具體制作方法和過程。因此,我一段蛋殼人制作視頻錄像,爲了能讓學生有較充足的時間來實踐,視頻製作的重點放在製作方法和步驟上。並把視頻中展示製作過程的作品展示給大家,請學生探討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材料?

從設計到製作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問題?

先讓學生分組探討,然後教師小結。

(1)首先,要認真且畫頭部,不能被實物的小細節吸引。

(2)其次,在製作時要巧妙的運用所學技法,抓住特徵進行概括。

● 應用新知,動手實踐環節

要求學生:

(1) 在20分鐘內,四人一組製作出一件蛋殼人。

(2) 組織好廢舊材料,作品應該新穎、獨特、製作手法多樣

(3) 練習過程中注意剪刀、碎片及時整理,愛護環境。

(學生分組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展示作品,教師小結環節(3分鐘)

教師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評出優秀作品和優勝組,並對優勝組加以表揚。對學生的能力給予肯定,並提出希望。這個階段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增一分活動添一分情趣

活動五 蛋殼人造型

●分析蛋殼人類型和方法

蛋殼人偶造型——用蛋殼製作人物頭型,用布料製作服裝,組合後可用來演戲。

蛋殼人擺設——用蛋殼與圓筒組合,製作成各種人物造型。

蛋殼不倒翁——把熔化的蠟及重物或磁鐵放入蛋殼內部,製成不倒翁。

京劇臉譜造型——用蛋殼作京劇人物的頭部,取硬紙剪出造型人物的髯口和五官,再製作一頂帽子,按譜式畫好臉譜,

並給服飾、頭飾着色

●教師小結

●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