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通用15篇

讀後感 閱讀(3.11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通用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爲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小團圓媳婦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歸結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諸如此類,我不敢想象,當我身處那婆婆的境地,那樣的家庭,那樣的時代,我能做些什麼;他們家的'小媳婦死了,來得時候還活蹦亂跳的,誰也沒料到,會走得那樣匆忙,讓婆婆們心酸,他們使了多少錢,費了多大的力氣,不過是想讓這個媳婦“活”過來啊;那小團圓媳婦呢她本該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才14歲而已,卻以爲人妻,爲人媳,她該是多麼不願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罵,就這麼孤零零的一個人,還是個孩子的人,怎麼承受的了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是作者蕭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爲題材而寫出的一部長篇小說。

在書中,我知道了作者蕭紅有一個愉快的童年,因爲其中幾段記得是這麼寫的:有一次我走到這黑屋子的極深極遠的`地方去,一個發響的東西撞住我的腳上,我摸起來抱到光亮的地方一看,原來是一個小燈籠,用手指把灰塵一劃,露出來是個紅玻璃的。

在一兩歲的時候,大概我是見過燈籠的,可是長到四五歲,反而不認識了。我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我抱着去問祖父去了。

祖父給我擦乾淨了,裏邊點上個洋蠟燭,於是我歡喜得就打着燈籠滿屋跑,跑了好幾天,一直到把這燈籠打碎了纔算完了。

讀到這裏時,我就明白了蕭紅的童年一定是愉快的,因爲她有一個好祖父。想一下,當你在家中找到一個佈滿灰塵的燈籠時,哪個家長會十分耐心地幫你把燈籠擦乾淨呢?又有誰會幫你在燈籠裏點上一個蠟燭讓你去玩耍呢?

書中還寫到了“我”在儲藏室裏亂翻亂找,這也能寫出蕭紅的快樂。當你在家中亂翻找時,哪個家長會滿足你的好奇心?多半家長看到你把家裏弄得一團糟時,都是怒斥你的行爲,讓你把弄亂的東西再收拾起來。

書中許多人物的故事也讓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一些行爲讓我發現舊社會的腐敗。比如: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讓我傷心流淚;人們殺人時集體無意識的樣子又讓我驚訝不已;馮歪嘴子的善良和勤勞讓我嘖嘖讚歎,而他和王大姑娘的頑強愛情又讓我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我建議大家都去看看這本書,它用質樸的語言書寫了生活的華美!

呼蘭河傳讀後感3

近些天,我看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曾被稱爲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呼蘭河傳》是她客居香港期間創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

這本書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作者蕭紅兒時居住的地方——呼蘭河小城的布居,風土人情,人們平凡的生活,以及:祖父的園子,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的故事。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馮歪嘴子的故事:馮歪嘴子是磨房的夥計,他本本分分,勤勤懇懇地工作,待人熱情。

起初人們都誇他勤勞,但當我無意間發現馮歪嘴子與隔壁王大姑娘私自結合並有了一個孩子之後,人們剛開始對馮歪嘴子的讚揚都成了冷嘲熱諷,並紛紛投去了責備的眼光,而馮歪嘴子一家仍然過着簡陋卻溫馨的生活。不幸的'是王大姑娘在生完第二個孩子後病死了。人們都認爲馮歪嘴子要完了,可馮歪嘴子並沒有絕望,而是和自己的兩個孩子平靜地活在了世上。

文章並沒有講馮歪嘴子的結局,留給了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但這篇故事的字裏行間無不表達了馮歪嘴子樸實的品質:樂觀向上,積極面對生活。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蕭紅對此精神的讚美,對生活的無限希望,以及對馮歪嘴子一家的美好祝願。

在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生活對自己不公平,其實生活待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就要看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有的人遇到一次挫折便倒下,再也沒有足夠的勇氣面對生活;而有的人遇到挫折卻樂觀向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國小生也不正是如此嗎?遇到困難,不放棄,抱有不服輸的精神,就定能成功!

同學們,有句話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我們不斷努力,前方迎接我們的一定是美麗的彩虹!

呼蘭河傳讀後感4

今年假期,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開始的時候,只覺得平鋪直敘的描繪着作者家鄉的點點滴滴,甚至感到有些瑣碎,而等我靜下心來一遍遍的品味,才發現裏面的特別之處。

伴隨着作者小時候的身影,我也跟着走進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東北一個封建落後的`小城——呼蘭河。那個小城沒有半點顏色,那裏的人們更沒有顏色,他們是爲了活着而活着,有時甚至是爲了死去而活着。

那裏的“盛舉”在我看來是十分新鮮的,更是荒唐可笑的,然而那卻是祖祖輩輩代代相傳下來的封建習俗,從沒有人想過去改變。在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驅使下,人們做出了很多自以爲是“積德”事實上極端殘酷的事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12歲本該是一個健康活潑,無憂無慮的年齡,而她卻過早地嚐遍了人間心酸。小小年紀被賣作了童養媳,失去家人的呵護與疼愛已經足夠可憐,她還要拼命的幹活,忍受婆家無端地打罵,甚至以“治病”爲由遭到慘不忍睹的非人折磨。這不是僅僅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整呼蘭河的問題。一羣對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提不起勁的人還會被別人的生死觸動靈魂嗎?我想,扼殺了團圓媳婦的,就是所有呼蘭河人這種消極愚昧,麻木無知的生存態度吧!

封建迷信的可怕,麻木不仁的可怕,“順其自然”的可怕,“不反抗”可怕,就是《呼蘭河傳》爲後人敲響的警鐘。

呼蘭河傳讀後感5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因爲我覺得無聊的假期需要書本來充實!儘管作業很多,但就像魯迅說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一樣,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讀《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是張愛玲並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後來又改名爲張廼瑩,1911年的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42年病逝。她的代表作有《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小城三月》《三個無聊的人》等。

《呼蘭河傳》中的某一章節《祖父和我》。我對這一章節也特別感興趣。在蕭紅家的後花園裏,種滿了許多她與祖父的美好回憶。祖父和她似乎成了好朋友,在一起打打鬧鬧。這個畫面讓我感到十分溫馨!讓我感受到作者兒時時光是因爲祖父的陪伴而快樂有趣的'!她在菜園裏幫祖父割草,結果把韭菜給割了;幫祖父澆水,結果把水往天上撒,還說:“下雨了,下雨了!”多麼可愛的小蕭紅啊!

在我的鄉下,祖父母也有一塊小的田。每次我去鄉下,爺爺奶奶總在地裏忙活。我也總是屁顛屁顛地跑到地裏去玩。那塊地彷彿是我的好朋友一樣,給我的童年添上了一抹陽光與色彩!

《呼蘭河傳》裏有很多令人發笑的故事,我看得也是津津樂道。蕭紅還介紹了當地的有趣好玩的故事!讀完了這本書,還有一絲清甜留在我的嘴邊!讓我回味無窮!

《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一段真正的童年時光,因爲有她的祖父的陪伴,她的童年才這樣的多姿多彩!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傳》是蕭紅在自己人生的後半期完成的著作,是她小說創作的巔峯之作。文中主要是對童年自己的家鄉呼蘭河的人、事、景的描述,“因爲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那裏了。”

茅盾對這部小說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小說是對當時蕭紅心境的真實體現,蕭紅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她的人生有許多不解之謎,感情的曲折歷程、自己的流離生涯,和當時的時代與歷史環境息息相關。等到之後,她越感到人生的荒涼、內心的寂寞,所以在小說中總是強調“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無憂、最無慮的完美時光,對這一段的記憶是我們最值得回憶的,是難以忘卻的。蕭紅用此給我們展現了中國東北小縣城的獨特風俗。

《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中國東北一座小縣城的風俗往事。它如一幅畫,色彩單純,用最樸素的'筆墨描繪了一個縣城獨一無二的美麗。讀後發現:原先生活能夠如此平靜、如此簡單;人生能夠如此平凡而又滿足,少了許多人世間的紛爭,滿眼都是純粹的風情,單調中不失內涵,簡單中充滿了人生常態。“

蕭紅把生老病死寫的十分簡單,”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就算了。老,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還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病,人吃五穀雜糧,誰不生病呢死,是悲哀的事情,哭完之後把人埋了,活着的依舊還得回家過日子。“一切順其自然。

呼蘭河傳讀後感7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蕭紅

自從我接觸了《呼蘭河傳》,就被它深深吸引,這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評價是“一篇敘述詩,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或許有一點沉悶,但無論是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娘娘廟會、野臺子戲,還是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火燒雲蕭紅用繪畫式的語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現了粗線條的、大紅大綠的帶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滿童趣的影像。

當我翻完最後一頁,《呼蘭河傳》也就看完了,不過我的心還沉浸在蕭紅筆下的這座小城中,心中又想起了那句話: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這樣的敘述,這樣灰色的畫面,這樣悲劇的人生,不得不令人深思。

呼蘭河不只是呼蘭河,它更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樣一個看似平靜,但在生活中卻處處充滿了灰暗與沉悶的呼蘭河,只能用“荒涼”來形容。在這裏,苦難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由於人們的愚昧與無知,從而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死去而死去,一個個悲劇不斷的發生。在人們的心中只有順應社會,只有順應天命。他們不知道爲什麼那麼“順服”,但他們不得不順服,這不得不就是他們的悲哀的根源。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及散文,是一部經典的兒童生活叢書。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述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以前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主要敘述了由於蕭紅是個女孩子,母親又早逝,一向被父親低估。只有在外祖父那兒,才能找到家的溫暖感覺。文中的外祖父,被作者賦予了一種高大光輝的形象,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了外祖父對蕭紅深沉的愛,讓我們對外祖父肅然起敬!其中,使我最刻骨銘心的是:“我我中麼樣,就怎樣樣。什麼,就做什麼‘普通的小鎮。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樣樣,就怎樣樣。都是自由的!”這段話。

當我看完這部經典著作時,會對蕭紅多姿多彩的童年產生羨慕之情。那開朗的外祖父;那自由自在的院子;那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讓我羨慕。此刻的`我們,思維完全被控制之中。那來勢洶洶的補習班;那排山倒海、無窮無盡的補習作業……壓得我們喘但是氣來!如果我也有像蕭紅那樣無憂無慮的生活,那該多好啊!每一天做完作業吃些可口的點心,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鍛鍊一下身體;吃完晚飯與爸爸媽媽散散步、聊聊天;星期天,起牀慢慢品嚐一下早餐,做會兒作業,吃完午飯看會兒電視,做會兒作業,出去輕簡單鬆地玩上一兩個小時,或者玩一會兒電腦遊戲,那是多麼完美啊!

呼蘭河這座小城中那愉快的生活和蕭紅那幼年的記憶卻是我難以忘懷!這正是我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9

讀完《呼蘭河傳》,歷史的背景就清晰了許多。

嚴冬封鎖了大地,有趕車的車伕,賣饅頭的老頭,賣豆腐的人。人們沒有道德的約束,看見翻滾在地上的熱乎饅頭就你衝我裝地搶了起來。十字街上,人們只認“李永春”的藥鋪,卻不去專門的拔牙店,只因被拔牙的標誌嚇住。

東二道街有個大泥坑,兩旁的住戶只會把牆修得貼近泥坑,好讓來往的`人踮起腳尖,攀着光滑的牆面小心翼翼地走過去。即便是有馬不慎掉進了泥坑中,也只會看個笑話。

呼蘭河城裏有放花燈的,有唱野臺子戲的,有娘娘廟大會。正如作者所說:“至於人去看戲,逛廟,也不過是揩油借光的意思。”作者的家裏有個儲藏室,裏面存放着七大姑八大姨的東西。每到後院鎖住門時,作者就翻騰出一些有趣的東西,有次還找到一個小紅燈籠,讓有二伯點上燈跑出去玩了。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家的媳婦王大姐都很悲哀。團圓媳婦整天被婆婆又打又罵,以至於受了傷。婆婆則四處找偏方,跳大神,求占卜都沒用。

最終還是離開了婆婆。馮歪嘴子家的媳婦王大姐之前也很受歡迎,可自從嫁給了馮歪嘴子就被人指指點點。爲什麼呀?因爲馮歪嘴子是磨倌!地位不高,王大姐的地位也變得不高了。

這就應該受到別人的偏見嗎?我想這完全是一場悲劇。

《呼蘭河傳》的那個年代,有人過的悲苦,有人過得熱鬧。但有很多的陋習沒有改變,甚至在今天就是禁止的。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動,就是生長在老一輩的人們的生活。作者的童年也很豐富,見識了許多的活動。現在的人們更應該從中認識到一些東西。吸其精華,棄其糟粕!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作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她出生在這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講述了她自己童年的故事和家鄉的人物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

寒冷的冬季,小狗被凍得夜夜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教爪被火燒着一樣;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凍裂了,井被凍住了;大風雪的夜裏,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這便是蕭紅眼裏的呼蘭河,她的家鄉,一片白色的世界,一個寒冷的世界。

這裏,偏遠,熱鬧,冷漠。在“大泥坑”常常淹死孩子時,人們聚着看熱鬧,袖手旁觀。鄰居拉磨的“馮歪嘴子”取了王大姐,短暫的幸福之後,受盡了人們的冷嘲熱諷, 因爲他是私自決定嫁娶,這在當時,是極其不孝的。

( 在這個極冷的白色世界,還有更冰冷的'。——承上啓下)我記憶最深的是隔壁胡家的故事。小一團一圓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她被當作童養媳賣給了胡家。胡家對小一團一圓很不好,經常無端打罵她,但在外人眼中這不過是讓小一團一圓聽話,十分正常。最後越打越兇,小一團一圓痛苦地離開了人世。

(除了呼蘭河的寒冷,更讓我瞭解到當時社會的現狀,當時人們的冷漠),我更覺得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該是多麼的幸運、多麼的幸福呀!女孩子也可以 唸書,也可以做得和很多男孩子一樣好。記得有一次,我看見一個新聞,一個大廈招聘員工,要求在三分鐘內復原一樣東西,只有一位女生想出了跑出去重新買的辦 法,獲得了這份工作,人人都是平等的。

《呼蘭河傳》這本書帶給我許多感悟,我很佩服蕭紅能寫下這個讓人身臨其境的故事,我喜歡這本書,讓我更珍惜我現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20世紀80年代的女作家蕭紅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簫紅很多次提到了自己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爲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

書中最令我難忘的情節是: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花真香啊!”而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這裏,我感覺簫紅的童年是非常無憂無慮的,同時也爲了自己身在童年而感到高興。是啊,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而另一方面呼蘭河畔的生活,又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說來說去還就就是爲了大泥坑。那裏的人是蕭紅那個年代最平凡的一羣人,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爲了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是一個寂寞的世界。整篇小說沒有家喻戶曉的大人物,沒有偉大的`抗日英雄,也沒有曲折離奇或優美動人的情節,而作者卻將東北的小城鎮裏死氣沉沉,陰鬱灰暗,但簡素荒涼的感覺,確確實實地塑造在讀者的身旁,讓人彷彿在夏天也能感受東北那寂寞的冷。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也是非常精彩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打開《呼蘭河傳》,灰暗的色彩,平靜的敘述,把我們帶到了20世紀初的呼蘭河城。

走進小城,在灰色的天空下,人們日復一日平靜的.生活着,春去,秋來,循環往復。唯一飄出笑聲的地方,就是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耍的後院。那裏生機勃勃,鳥語花香,充滿了作者嚮往的自由與快樂。“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黃花,就開一個黃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這句話用“願意……就”句式突出強調了後園的自由,令人嚮往。

作者的童年生活快樂,卻也寂寞,從祖父那裏她獲得了唯一的家庭溫暖。祖父很愛逗小孩子,“就伸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給取下來了,有時放在長衫的下邊,有時放在袖口裏頭。”表現了祖父爲人十分和藹。

作者與祖父之間親密無間。他們一起到後園裏去玩,一起嬉鬧,祖父還教作者背詩。“我一聽到這話,明明是嘲笑我的話,於是就飛奔着跑到祖父那裏,似乎是很生氣的樣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擡,他用了完全沒有惡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表現了作者與祖父的感情深厚。

祖父很正直,富有同情心。他聽說團圓媳婦被欺負後,沒有去看熱鬧,心裏在惋惜這個女孩的遭遇;他在流言滿天飛時仍然選擇將房子租給馮歪嘴子。

祖父對作者長大後的三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祖父對作者無微不至的關愛,是作者心底最溫暖最美好的回憶。正如作者所說,“祖父,後園,我,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小說集開場詳細介紹了呼蘭河的歷史人文面貌,詳細介紹了東北三省特有的氣侯,從裂了大貸款口子,這種詞句中,令人親臨其境,深有一定的感,令人一下子進到書裏,然後詳細介紹了呼蘭河的風俗習慣,及其各種各樣大家自覺得的“盛舉”,在我國三四十時代,舊思想迫害着大家,迷信活動抑制着大家。

小團圓媳婦剛十二歲左右,恰逢豆蔻年華,性格外向,就由於看起來比同年齡人高,非說起自身是十四歲,而她並不像其他女性一樣低三下四,行走擡着頭,被李家覺得是應當要管教管教她,對她又打又罵,小團圓媳婦捱打得病了,李家又輕信了假道士職業的饞言,白白的花了一千多吊錢,沒有有起色,又說讓她出馬,又讓她在光天化日下當許多人的面用滾熱的沸水冼澡,歷經三次摧殘,小團圓媳婦閉上雙眼……有二伯,由於家境獨特被別人區別看待,造成他的'性格極其怪異,而馮嘴歪子,會拉磨做豆腐,會做年糕,與王老大姐擁有一雙子女,由於兩個人皆是二婚,因而各種各樣風言風語,謠傳五花八門……小栓,一個命苦的小孩,出世人體就不太好,本應很早過世,可是他的爸爸不願意,聽信讒言,跟人互換了人血饅頭給小栓吃,小栓吃完並沒有用,卻不知道……那就是革命志士的血水!

在呼蘭河這個地方,人的本性和人的內心交織在一起,美少女和老年人交織在一起,愚昧無知和愚昧迫害着大家,呼蘭河傳,是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姿多彩風土人情畫,一首淒涼的童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灰色的社會,暗淡的畫面,平靜的描述把我們帶到了呼蘭河一個並不繁華的小城,那個時候的社會完全都是灰色的,那兒的人真的很善良,但爲什麼就拋不開那些封建的思想那也許在他們的思想裏只有順應天意吧,這難道不是她們的悲哀嗎看這本書的開頭我感覺十分輕鬆,全是一些童年趣事而到後面卻感覺有點沉重:在這裏到處可見人們的無知

第一個畫面就反映了人們的無知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我想大家第一個想法就一定是填坑吧,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可笑又引人深思,比如說拆牆,種樹,卻沒有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

這本書也徹底反映了當時的地位的'重要,從有二伯來說吧,和書裏的其他人一模一樣有真名,但爲什麼要使用假名呢每當掌櫃的叫他有二爺,有二伯,二掌櫃他便喜笑顏開,這是因爲他覺得伯,爺這個字地位輩分高;而小孩子叫他小有子他便開始追打他們,這說明他還是十分有自尊的;

其實他也十分值得同情,他的一系列上吊,跳井,最後還念念不忘柴堆上的小洋蠟,在別人看來這純粹是滑稽戲,但也說明了他的無奈,這也許是爲了表示他的存在把還有就是他十分平窮致使他的偷竊行爲,這是一種可悲的方法,也說明了他在我家的地位低下;他也十分勇敢,猶如他在晚上唸的一樣:“毛子在街上跑來跑去,那大馬蹄子跑得呱呱地響,我正自己煮麪條吃呢……;”“殺又怎麼樣不就是一條命嗎”說明他的勇敢,還有一次他被祖父毒打一頓而他卻跟個沒事人一樣呢

這本書不僅形象生動,還有大量的諷刺意義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暑假裏,我讀了《呼蘭河傳》一書。這本書講的是蕭紅住在呼蘭河的歡樂童年的故事。

呼蘭河這座小城是平凡的,但蕭紅的童年是不平凡的。她19歲時逃出了家庭,漂泊在外。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讓我感覺美好、快樂的事,是蕭紅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時候,祖父慈祥、爽朗的.笑臉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祖父和蕭紅一起在花園裏種菜、玩耍、鋤地……祖父的園子和蕭紅給我印象最深了。園子裏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蕭紅想捉蟲就捉蟲,想吃瓜就吃瓜,想睡覺就睡覺;動物是自由的,蝴蝶隨便飛翔,蜜蜂隨便採蜜,蚯蚓隨便鑽土;植物是自由的,黃瓜要爬到柵欄上就爬到柵欄上,玉米要長到天上去就長到天上去,白菜要生出大葉子就生出大葉子……蕭紅和祖父在一起可以忘記一切不高興的事。玩膩了,就跑到祖父那裏去亂鬧一陣:把白菜種溜飛、“下雨了”、鋤“雜草”……

有美好的也有悲慘的。其中有小團圓媳婦,她飽受婆婆的虐待,半夜能聽到哭叫聲。後來,跳大神給小團圓媳婦洗澡,許多人來圍觀,跳大神竟然用開水澆了三次小團圓媳婦!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她是被活活折磨死的!哎!

就像著名作家茅盾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一樣。也是如魯迅先生所說“‘北方人民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的一幅’力透紙背’的圖畫。

不愧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