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易經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6.01K)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易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易經讀後感

《易經》寫的是主人公沈琵琶(即張愛玲自己)從港大求學到二戰中香港失守、回返上海時期的內容。書中涉及到一大家子的混沌關係、人性在物質下的黑暗、香港戰亂時期的艱難生活及男女學生的些微混亂關係、與比比的友誼。當然,最重要的是首次詳細地披露了她(沈琵琶)與母親(露)摻雜着現實利益的難堪的關係,尤其是錢,使她看清了她母親,也一點點地毀了對母親的愛。一股冷涼寒意鑽到骨髓裏。相比之下,她在姑姑(珊瑚)那更依戀、更覺溫暖些。

她曾帶笑地對她母親說:“我心裏一直都過意不去……可是我會把錢都還給你的。”她對母親的愛令人心疼:“爸爸沒有傷過我的心,我從來沒有愛過他。”當歷史老師佈雷斯代資助她八百元,卻被她母親在牌桌上輸光了時,她想“八百元,爲什麼偏偏是八百元”。她寫到自己的窮,當姑姑爲省錢自己包包子吃時,她這樣寫“琵琶喜歡這些包子,皮子硬得像皮革,她偏喜歡吃,吃在口裏像吃的是貧窮。我們真窮,她心裏想,眼淚涌了上來。”這是一個太悲的故事,繁華落盡,往事成煙,忽忽若失。她的回憶是沉重的枷鎖,劈傷讀的人的心。可是,她的筆調,一貫地,緩慢,如船外淅淅瀝瀝的雨聲。她的筆下沒有什麼特別驚心動魄的情節,照舊地,瑣碎的細節一路流淌下去。我覺得,她不像在寫小說,而只是在訴說生活,瑣碎、平凡。可是,看的字越是這樣的沉靜,說的話越是帶着笑,然而,捕捉到的卻是更深的悲與辛酸,直惹引你唏噓與黯然。在戰亂中寄人籬下、孤苦伶仃時,她說“失去生命,她失去的是什麼?也許是活下去的機會吧。可是活下去的機會不等於是生命,生命沒有近似的東西……她真正活過嗎?太多的事情總是不請自來……太多的事情,卻又一無所有。”

人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單個人在繁華喧鬧、無窮無盡的世界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這個世界上到底誰比誰更幸福?我們誰也不清楚,也許大家都生活的很難。